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98集:漢興之謎

關燈
書接前文。

陸賈奉命給劉邦寫總結,提出來了一點,那就是告訴劉邦,如果秦始皇在建立秦帝國後能夠偃旗息鼓輕徭薄賦,施仁政,安百姓,你劉邦怎麽能從秦的手裏奪走天下的政權呢?

緊接著,陸賈就給劉邦提出了三條治國觀點:

第一,反秦之弊,與民休息。和秦國的做法反著來,他的做法不對,那我們就選擇對的方法做,這個對的方法就是偃旗息鼓,不搞大動作,讓百姓們自己恢覆社會生產力。

第二,以農為本,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減免徭役和賦稅,為百姓謀福利。

第三,無為而治。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少去摻和老百姓的事,也少向老百姓索要什麽。這就和蓋公提出來的“親近無為”相呼應。

陸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了十二篇,成為了中國古代思想界的一部大作《新語》。

陸賈的功勞雖然只有兩大件,但是這兩大件都指向一個結果——漢帝國的江山永固,長治久安。可即便如此,陸賈並沒有封侯,封侯的標準就是有功,陸賈的功勞絕對不在那些列侯之下,陸賈沒有封侯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們前文書提到過,功臣們心目中的封侯那是必須有軍功的,非軍功不可封侯。像蕭何、張良等,雖然沒有軍功,但劉邦還是為他們說話了,讓他們封了侯,原因是因為蕭何和張良的功勞是顯而易見的,劉邦能意識到和看到。比如說劉邦遇到了麻煩,問計張良,張良提出的建議馬上解決問題,立竿見影。劉邦也能意識到自己之所以在楚漢相爭時屢戰屢敗,但每次都能東山再起,就是因為蕭何給他提供了一個穩定富足的大後方。

但是陸賈的功勞呢?說服趙佗歸降,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麽大的效果,畢竟趙佗的存在還沒有對漢王朝形成巨大危害。陸賈總結秦亡漢興,提出休養生息政策,劉邦壓根就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於治國理念,劉邦想到的就是消滅威脅自己統治的一切勢力,這仍然是政權內部上層的爭鬥。下面對於老百姓,劉邦還沒想好以什麽樣的面孔對待他們。而且治國如同熬中藥,需要用溫火慢慢熬,短時間內也看不出什麽成效。這是陸賈沒有封侯的原因——根深蒂固的軍功爵制度。

和陸賈的遭遇一樣的還有隨何,我們講過他出使九江,成功策反九江王英布,這個在短時間內也沒有明顯的成效,最後隨何也沒有被封侯。但是隨何為自己說話了,在劉邦的某次宴會上,劉邦喝多了,就拿著隨何“開涮”:“至於你小子,不過就是一腐儒而已,治國難道還能用腐儒嗎?”

隨何上前施禮問:“臣鬥膽問一句,陛下在下邑時,能否發步兵五萬騎兵五千滅了九江國呢?”

劉邦察覺到隨何的話不是在開玩笑,認真答道:“不能。”

隨何又說:“但臣下帶領二十名隨從到九江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九江王歸降,仔細想來,臣下的功勞超過了五萬步兵五千騎兵,而陛下卻覺得臣下只是一腐儒,治國不堪大用,這話又是從何說起呢?”

劉邦很機靈,馬上哈哈一笑說道:“朕這不正要思考賞賜你什麽嘛!”其實劉邦差不多忘了這事了,這才給了隨何一個護軍中尉,做漢帝國的軍情首腦。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軍功爵制度,它是源於商鞅變法,而商鞅變法時,秦國需要的就是一支強大的軍隊,能夠一掃六合,這時候的軍功爵就是一個很好的誘餌,讓人人都為了爵位而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終一統天下。而劉邦在打天下時,他想要的也是一支虎狼之師,所以他沿用了秦國的軍功爵制度,讓手下的人立下軍功,獲得爵位,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劉邦的目的達成了。

但是軍功爵制度也有弊端,這個弊端就暴露在了另一個時期——統一時期。天下統一後,文治之功就大於軍功了,但是因為軍功爵制度,除了我們看到的因軍功而封的列侯外,還有許多參加戰役的士兵,他們也獲得了爵位和特權,這就是一個龐大的功臣集團,史學界也稱之為“軍功受益階層”,他們的力量非常強大,這也限制住了當時同樣很有功勞的文臣和後起之秀。他們有戰功,有資歷,這就是一種無形資產。也正因為他們壓制了文臣,像陸賈、隨何等也就默認了,並沒有明說要求給自己一個侯爺當當,這就是那個時代下的共識。所以總結一句,軍功爵制度,它是一種時代的產物,時代過去了,它的弊端也就暴露出來了。

陸賈給劉邦提出來的秦亡漢興的原因,其實是補充了劉邦的說法。劉邦自己也總結過,他說自己之所以能奪取天下,原因是有“三傑”,他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華,所以奪得了天下。陸賈給劉邦補充的是秦方面的失誤,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一件事情它有兩方面的原因,不但要分析己方,還要分析對方。

我們單說劉邦的“三傑說”。劉邦的“三傑說”其實並不僅僅是總結自己奪取天下的原因,他也有另一層含義,我們來看看劉邦提到的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我們前文書留下了一個包袱,那就是項羽的集團主要是靠兩大派系,一個是項氏宗族,一個是外來能臣。劉邦的集團裏也分派系,劉邦集團裏的派系主要是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就是跟著劉邦從沛縣打出來的兄弟們,這也是西漢政權的核心班底——沛縣班底,我們把它稱之為“沛縣派系”。代表人物:蕭何、曹參、周勃。

第二大派系就是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收攬的人才,他們的國籍和劉邦不同,來自於各個諸侯國,還有許多江湖義士。我們稱之為“六國派系”。代表人物:張良、陳平、酈食其。

第三大派系就是劉邦後來放手任其發展的有生勢力,他們手握兵權,最後協助劉邦滅掉了項羽,我們稱之為“諸侯派系”。代表人物:韓信、彭越、英布。

如此一看我們就明白了,劉邦的“三傑”取的就是這三大派系的三位代表人物,把他們拉出來表揚一番,也表揚了他們背後代表的各大派系,以此來緩和派系矛盾。在這一點上,劉邦的能力遠遠勝於項羽,項羽就是因為無法調和集團內部的派系矛盾,最後導致整個集團的崩壞。劉邦不同於項羽的是,他的集團成分更覆雜,不僅僅是“自家人”和“客人”之分,還有他這個新崛起的帝國和上一個被推翻的帝國新舊交換的深溝。劉邦很成功地化解了集團內部的派系隔閡,也成功的解決了新舊帝國交替的深溝,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出,和劉邦是“一家人”的只有沛縣派系,這是他的核心班底,他們處於劉邦的政治安全範圍之內。沛縣派系裏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劉邦的重用,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蕭何,劉邦在前線作戰,蕭何總管後方一切事宜。在函谷關以西,蕭何無異於“假漢王”。還有那個被封為燕王的盧綰,也是劉邦格外照顧的。我們提前說一句,一旦被賦予了巨大的權利,戴上了巨大的帽子,他們就站在了劉邦政治安全範圍的邊緣,我們後文書會慢慢講。

六國派系還算是站在劉邦的政治安全範圍之內的,他們大多沒有太大的權利,也沒有被戴上“大帽子”,最多也是在君王身畔出出主意,威脅不到君王的政治安全。(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