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集:謀聖歸漢
關燈
小
中
大
書接前文。
史無前例的由漢中反攻關中的“明出子午,暗度陳倉”戰役打勝了,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投降。翟國被改為渭南郡和河上郡,塞國被改為了上郡,成了漢王國下屬的郡。
前文書我們講到章邯寧死不降,死守雍丘,這就給率領漢軍主力圍困雍丘的韓信帶來了麻煩。韓信幾次下令攻打雍丘,但都損失慘重,收獲不多。韓信立刻意識到了戰略的問題,於是深挖戰壕,與章邯對峙著,打算到關中鹹陽找劉邦,告訴劉邦戰略需要調整的情況及原因。
劉邦一路上打得順風順水,終於回到了鹹陽。經過這麽長時間的恢覆,鹹陽城恢覆了原來的繁榮與熱鬧。重新當上關中王的劉邦還遇到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他再次遇到了他的大謀士張良。張良之所以會在關中地區,這也是有原因的。我們從頭細細數來。
我們說過,張良是韓國貴族,他的祖父輔佐了韓國三代國君,他的父親輔佐了韓國兩代國君,加起來,張家一共輔佐了韓國五代國君,所以有個詞叫“五世相韓”。但是在公元前250年,張良的父親去世了。二十年後,韓國滅亡。張良的父親去世時,張良年紀還小,因而沒有接父親的班繼續擔任韓國的丞相。到了可以當官的年紀,韓國滅亡了,因而張良變賣了家中所有的財產,連自己的弟弟去世後都草草的下葬。按照貴族的禮儀,去世之人應當厚葬。但是張良心心念念的是恢覆韓國,殺掉秦始皇這個暴君,因而就有了博浪沙一擊,雖然失敗了,但卻鼓舞了無數六國之後。
博浪沙一擊失敗後,張良隱居在下邳,得到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讀熟後講給許多人聽,唯獨劉邦聽懂了,與劉邦在留這個地方的偶遇讓張良找到了知己,決定加入劉邦的隊伍。
在看到項梁擁立楚懷王後,張良有了靈感,張良也來到民間,找到了韓國王族之後韓王成,向項梁建議封韓王成為韓王,多給秦王朝樹立對立面,對於起義軍是有益無害的。項梁同意了,韓王成也就當了韓王,任命張良為司徒,輔佐自己。
張良與韓王成的收覆封地之路並不順利,幸而與劉邦相遇,劉邦幫著韓王成打下地盤然後借走張良的事情我們前文書講過,張良一直陪伴劉邦到項羽重新分封天下,韓王成仍舊是韓王,按照項羽的命令,各諸侯王在分封儀式結束後都要帶著部下返回自己的國土,韓王成也要返回自己的國土,張良跟隨,也就和劉邦揮淚分別。
然而張良在鴻門宴上出色的表現也引起了項羽的註意,項羽想要張良輔佐自己卻又得不到張良,就把怨氣轉移到了韓王成身上,以為韓王成故意把張良藏起來。韓王成只知道張良在劉邦那裏,別的關於張良的行蹤,韓王成一無所知。項羽很生氣,就把韓王成扣留在了彭城,也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西楚國的國都,不讓他回韓國。
張良得知了這個消息,馬上跑到彭城,見到了韓王成。此時的韓王成已經被削去王爵,改為侯爵。張良看不下去了,本來韓王成被改成侯爵就讓張良很不爽,如今還不讓韓王成回到自己的封地,張良決定和項羽談判。
“寡人若不放韓王成回到韓國,你能怎樣?”項羽在大堂上,滿不在乎地問道。站在下面的張良顯得不卑不亢,說道:“陪臣自然不敢對項王怎樣,但是項王,您可要三思,韓王成並無過錯,您把他降為侯爵,勢必會讓那些曾在您面前犯過小錯的諸侯惶恐,認為您會不會有一天也會翻舊賬,不但自己爵位不保,還可能賠上性命。諸侯們惶恐,自然對您不利。”項羽一拍桌案,喝道:“大膽張良,竟然口出狂言,妄議天下大事!來人,給我砍了他!”周圍的武士沖上來,刀劍紛紛指向張良。張良不但不害怕,反而哈哈大笑起來,素白的衣衫襯出他消瘦的身軀,:“陪臣既然敢來和項王談判,自然不怕項王的刀槍。但是項王,您殺了我也沒用,只會徒增天下人對您的消極看法罷了。”項羽明白張良的意思,他就是想要覆韓,既不願意歸順他項羽,先前的劉邦不也只是張良幫助的朋友而已,哪有什麽君臣關系。項羽當然不在乎韓王成的問題,他只想要張良。強扭的瓜不甜,項羽也沒有辦法,揮手示意武士退下,認真地對張良說:“子房先生,我素聞先生大名,您卻為何偏要輔佐韓國這麽一個小國呢?輔佐這樣一個小國,你是能得到什麽名聲?還是能得到什麽利益?”張良深施一禮,說道:“陪臣不為名聲,也不為利益,只為張家五世相韓的赤膽忠心。”項羽說道:“也罷,先生既然有高遠的志向,我亦不可阻攔。先生明日便可和韓王成動身返回韓國,路上小心。”張良一聽,連續幾日來的談判,今日楚霸王終於同意韓王成返回韓國了,當即感激涕零,匍匐下拜道:“謝項王!”項羽揮揮手,示意送客。
這一幕都被站在宮門外的韓王成聽了個一清二楚。韓王成心裏明白,自己的一隅小國成不了什麽大氣候,而張良是帝王之師,他要輔佐的,是可以君臨天下的皇帝。因而韓王成心裏打定了主意,在張良出來之前,韓王成先跑回了自己在彭城的住所。
當張良興沖沖地推開門,第一次如這般丟掉貴族禮儀開心地喊道:“主公!主公!項王同意我們回韓國了!主公?”連叫了幾聲都聽不見有人回答,張良覺得奇怪,韓王成平日很少出門,今天怎麽突然出去了?還是……張良繼續走,來到韓王成的臥房,眼前的一幕差點把張良嚇昏過去——韓王成扯出三尺白綾,在房梁上自盡了。張良撲上前,韓王成已經沒有了呼吸,表情很安詳。張良當即放聲大哭:“主公!主公啊!您這是何必呢?馬上就能回韓國了,您怎麽能自尋短見呢?主公……”有韓王成的親信上來扶起張良,輕聲道:“子房先生請節哀,主公是聽到了您與項王的對話,想要通過自己一死,讓您斷了輔佐韓國的念想,您是帝王之師,不應該偏安韓國這一小國裏。”張良擡起頭,哽咽著說:“我不為功名利祿,不為榮華富貴,只想為輔佐韓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主公舍命保我,要我如何償還?”親信問:“那為今之計怎麽辦?”張良站起來,悲傷地望著西方:“去關中,投靠漢王。”此時劉邦已經打回了關中,張良認為,只有劉邦才能和項羽一爭高下,所以張良想要借劉邦之手,報仇。
此時此刻的張良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諸侯並立競相稱霸的時代漸漸遠去,統一正在形成歷史發展大趨勢。秦的統一雖然短暫,但也應證了這個道理。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張良的做法與他的目標相反。張良的目標是恢覆韓國,但是他的做法卻是南轅北轍。首先,他建議項梁封韓王成為韓王。看似有了王就邁出了第一步,但是這個王不穩定,項梁今天封了韓王,明天就可以廢了韓王,自主權不在自己手裏。其次,韓王成的地盤是劉邦給打下來的,這就導致韓國一直欠著劉邦一個人情,今天劉邦給打下來,明天他就可以奪回去,領土主權不在自己手裏。最後就是統一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限制了張良,這才促成了最後張良被迫投靠劉邦,促成了張良歸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史無前例的由漢中反攻關中的“明出子午,暗度陳倉”戰役打勝了,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投降。翟國被改為渭南郡和河上郡,塞國被改為了上郡,成了漢王國下屬的郡。
前文書我們講到章邯寧死不降,死守雍丘,這就給率領漢軍主力圍困雍丘的韓信帶來了麻煩。韓信幾次下令攻打雍丘,但都損失慘重,收獲不多。韓信立刻意識到了戰略的問題,於是深挖戰壕,與章邯對峙著,打算到關中鹹陽找劉邦,告訴劉邦戰略需要調整的情況及原因。
劉邦一路上打得順風順水,終於回到了鹹陽。經過這麽長時間的恢覆,鹹陽城恢覆了原來的繁榮與熱鬧。重新當上關中王的劉邦還遇到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他再次遇到了他的大謀士張良。張良之所以會在關中地區,這也是有原因的。我們從頭細細數來。
我們說過,張良是韓國貴族,他的祖父輔佐了韓國三代國君,他的父親輔佐了韓國兩代國君,加起來,張家一共輔佐了韓國五代國君,所以有個詞叫“五世相韓”。但是在公元前250年,張良的父親去世了。二十年後,韓國滅亡。張良的父親去世時,張良年紀還小,因而沒有接父親的班繼續擔任韓國的丞相。到了可以當官的年紀,韓國滅亡了,因而張良變賣了家中所有的財產,連自己的弟弟去世後都草草的下葬。按照貴族的禮儀,去世之人應當厚葬。但是張良心心念念的是恢覆韓國,殺掉秦始皇這個暴君,因而就有了博浪沙一擊,雖然失敗了,但卻鼓舞了無數六國之後。
博浪沙一擊失敗後,張良隱居在下邳,得到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讀熟後講給許多人聽,唯獨劉邦聽懂了,與劉邦在留這個地方的偶遇讓張良找到了知己,決定加入劉邦的隊伍。
在看到項梁擁立楚懷王後,張良有了靈感,張良也來到民間,找到了韓國王族之後韓王成,向項梁建議封韓王成為韓王,多給秦王朝樹立對立面,對於起義軍是有益無害的。項梁同意了,韓王成也就當了韓王,任命張良為司徒,輔佐自己。
張良與韓王成的收覆封地之路並不順利,幸而與劉邦相遇,劉邦幫著韓王成打下地盤然後借走張良的事情我們前文書講過,張良一直陪伴劉邦到項羽重新分封天下,韓王成仍舊是韓王,按照項羽的命令,各諸侯王在分封儀式結束後都要帶著部下返回自己的國土,韓王成也要返回自己的國土,張良跟隨,也就和劉邦揮淚分別。
然而張良在鴻門宴上出色的表現也引起了項羽的註意,項羽想要張良輔佐自己卻又得不到張良,就把怨氣轉移到了韓王成身上,以為韓王成故意把張良藏起來。韓王成只知道張良在劉邦那裏,別的關於張良的行蹤,韓王成一無所知。項羽很生氣,就把韓王成扣留在了彭城,也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西楚國的國都,不讓他回韓國。
張良得知了這個消息,馬上跑到彭城,見到了韓王成。此時的韓王成已經被削去王爵,改為侯爵。張良看不下去了,本來韓王成被改成侯爵就讓張良很不爽,如今還不讓韓王成回到自己的封地,張良決定和項羽談判。
“寡人若不放韓王成回到韓國,你能怎樣?”項羽在大堂上,滿不在乎地問道。站在下面的張良顯得不卑不亢,說道:“陪臣自然不敢對項王怎樣,但是項王,您可要三思,韓王成並無過錯,您把他降為侯爵,勢必會讓那些曾在您面前犯過小錯的諸侯惶恐,認為您會不會有一天也會翻舊賬,不但自己爵位不保,還可能賠上性命。諸侯們惶恐,自然對您不利。”項羽一拍桌案,喝道:“大膽張良,竟然口出狂言,妄議天下大事!來人,給我砍了他!”周圍的武士沖上來,刀劍紛紛指向張良。張良不但不害怕,反而哈哈大笑起來,素白的衣衫襯出他消瘦的身軀,:“陪臣既然敢來和項王談判,自然不怕項王的刀槍。但是項王,您殺了我也沒用,只會徒增天下人對您的消極看法罷了。”項羽明白張良的意思,他就是想要覆韓,既不願意歸順他項羽,先前的劉邦不也只是張良幫助的朋友而已,哪有什麽君臣關系。項羽當然不在乎韓王成的問題,他只想要張良。強扭的瓜不甜,項羽也沒有辦法,揮手示意武士退下,認真地對張良說:“子房先生,我素聞先生大名,您卻為何偏要輔佐韓國這麽一個小國呢?輔佐這樣一個小國,你是能得到什麽名聲?還是能得到什麽利益?”張良深施一禮,說道:“陪臣不為名聲,也不為利益,只為張家五世相韓的赤膽忠心。”項羽說道:“也罷,先生既然有高遠的志向,我亦不可阻攔。先生明日便可和韓王成動身返回韓國,路上小心。”張良一聽,連續幾日來的談判,今日楚霸王終於同意韓王成返回韓國了,當即感激涕零,匍匐下拜道:“謝項王!”項羽揮揮手,示意送客。
這一幕都被站在宮門外的韓王成聽了個一清二楚。韓王成心裏明白,自己的一隅小國成不了什麽大氣候,而張良是帝王之師,他要輔佐的,是可以君臨天下的皇帝。因而韓王成心裏打定了主意,在張良出來之前,韓王成先跑回了自己在彭城的住所。
當張良興沖沖地推開門,第一次如這般丟掉貴族禮儀開心地喊道:“主公!主公!項王同意我們回韓國了!主公?”連叫了幾聲都聽不見有人回答,張良覺得奇怪,韓王成平日很少出門,今天怎麽突然出去了?還是……張良繼續走,來到韓王成的臥房,眼前的一幕差點把張良嚇昏過去——韓王成扯出三尺白綾,在房梁上自盡了。張良撲上前,韓王成已經沒有了呼吸,表情很安詳。張良當即放聲大哭:“主公!主公啊!您這是何必呢?馬上就能回韓國了,您怎麽能自尋短見呢?主公……”有韓王成的親信上來扶起張良,輕聲道:“子房先生請節哀,主公是聽到了您與項王的對話,想要通過自己一死,讓您斷了輔佐韓國的念想,您是帝王之師,不應該偏安韓國這一小國裏。”張良擡起頭,哽咽著說:“我不為功名利祿,不為榮華富貴,只想為輔佐韓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主公舍命保我,要我如何償還?”親信問:“那為今之計怎麽辦?”張良站起來,悲傷地望著西方:“去關中,投靠漢王。”此時劉邦已經打回了關中,張良認為,只有劉邦才能和項羽一爭高下,所以張良想要借劉邦之手,報仇。
此時此刻的張良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諸侯並立競相稱霸的時代漸漸遠去,統一正在形成歷史發展大趨勢。秦的統一雖然短暫,但也應證了這個道理。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張良的做法與他的目標相反。張良的目標是恢覆韓國,但是他的做法卻是南轅北轍。首先,他建議項梁封韓王成為韓王。看似有了王就邁出了第一步,但是這個王不穩定,項梁今天封了韓王,明天就可以廢了韓王,自主權不在自己手裏。其次,韓王成的地盤是劉邦給打下來的,這就導致韓國一直欠著劉邦一個人情,今天劉邦給打下來,明天他就可以奪回去,領土主權不在自己手裏。最後就是統一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限制了張良,這才促成了最後張良被迫投靠劉邦,促成了張良歸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