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王忠嗣獲救
關燈
小
中
大
的古代的少數民族常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所以哥舒部的族人都姓哥舒。
哥舒翰的祖父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親哥舒道元,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母親尉遲氏是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王之女,因此世居安西。哥舒翰家中富有,這使得他為人豪爽,仗義疏財,義氣重諾。但由於喜歡飲酒賭博,一直是無所作為。
他四十歲時為父守喪來長安客居,受到節度使王王忠嗣的重用,攻打新城有功,投軍河西,名聲始顯,被王忠嗣增補為衙將,轉升大鬥軍副使。哥舒翰按王忠嗣命令攻取吐蕃新城,率軍拼命作戰,拿下新城,升為左衛郎將。
王忠嗣被抓進京後不久,哥舒翰也被征入朝,代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唐玄宗對他非常賞識。
哥舒翰被召入宮覲見皇上的時候,有部將勸他多帶些金銀玉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卻說:“若是天下還有公允存在的話,王公必然不會冤死,如果朝廷混沌不堪,沒有地方講理的話,帶再多的財寶也是沒有用的。”
哥舒翰是相信天下還是有講道理的地方的,他進京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小小的包裹裝了幾件換洗的衣服。他堅信王忠嗣是冤枉的。
當他入宮拜見皇上的時候,李隆基詢問他對吐蕃的看法,他說道:“吐蕃地處西北邊境,地廣人稀,空氣稀薄,資源匱乏,那裏的民風彪悍,崇尚武力,好戰成性,這樣的地理條件鑄就了吐蕃人言而無信,反覆無常。當他們內亂國弱時請求和親,國力強盛時又來侵略我大唐疆土,殘害黎民。臣認為我朝對吐蕃的政策需要進行調整,改變以的單純懷柔羈縻策略為下,應以以武力征服為上。”
哥舒翰的話甚合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意。
“愛卿的意見跟朕不謀而合,朕任命卿為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任隴右節度使。”
唐玄宗的話音剛落,哥舒翰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說道:“皇上請收回成命!------”
哥舒翰的表現太反常了,這讓唐玄宗李隆基大惑不解,他問道:“愛卿難道對這個官職不滿意嗎?”
哥舒翰磕了個頭說道:“非官職的原因。臣能為皇上盡忠,死而後已-----”
“那你又為何推辭不受?”唐玄宗李隆基越發不解的問道。
“臣受之有愧------”
“何愧之有?”
“主帥蒙冤入獄,臣非但不竭心盡力去營救還要加官進爵,取而代之,怎能不心生愧疚?”
唐玄宗故意沈聲說道:“那王忠嗣妄議朝政,不聽調遣,罪有應得,怎可跟愛卿的任命相提並論?”
哥舒翰堅持道:“主帥無罪,莫須有的罪名臣不認------”
唐玄宗陰沈著臉說道:“石堡城未能按期攻下是否跟王忠嗣貽誤戰機有關?”
哥舒翰義正言辭的說道:“聖上的說法,臣不敢茍同,石堡城一戰,王主帥按時出兵,積極策應了,之所以無功而返純粹是董延光董將軍指揮不力所致,跟主帥無關,不能因為董將軍的陷害就把這個鍋背到王主帥的身上------”
哥舒翰的話唐玄宗李隆基略有讚同,但他沒有當即表態,站起身來擡腿便走。李隆基的行為讓哥舒翰理解為他不想再聽自己為王忠嗣辯解下去。
哥舒翰沒有猶豫,他早就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緊隨著唐玄宗的腳步,一步一拜,一步一叩頭,言辭慷慨激昂,聲淚俱下為王忠嗣辯解著。
唐玄宗李隆基停下腳步意味不明的笑道:“你就不怕朕把你當做王忠嗣的同黨一起定罪嗎?你不要再這麽執迷不悟了,速速退下吧。”
哥舒翰賭咒發誓道:“臣相信天下有公允,臣信皇上有明鑒,臣敢以項上人頭做擔保,保證王主帥一心為國,忠於朝廷,絕無結黨營私之舉,更無謀反之心!”
唐玄宗李隆基心裏明白哥舒翰說的是對的,王忠嗣是冤枉的。
可他還是刁難道:“愛卿,我要是放了王忠嗣,你能保證他不起兵反朕嗎?”
“臣願意用全家老小性命做擔保,保證他不會謀反,如若聖上還不信臣的話,臣自願圈禁,以換王主帥的自由。”
“不錯,不錯,真是不愧是俠肝義膽的英雄,朕信你了,不過王忠嗣的死罪可免,活罪卻難饒,朕罰沒他一年的俸祿,貶起為漢陽太守不為過吧?”
聽了此話,哥舒翰的心放了下來,長長籲了一口氣道:“不為過,不為過,聖上英明。”
哥舒翰心裏明白跟王忠嗣同樣罪名而死的人不少,唐玄宗的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婿都因為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殺了,王忠嗣能夠撿回一條命已是難得。
王忠嗣被唐玄宗李隆基一句話赦免了,這讓右相李隆基心裏大為光火,當天晚上右相府裏的下人被莫名處死了數十個,右相府的上空多了幾多冤死的亡魂。
這些唐玄宗李隆基略有耳聞,卻沒做表態,他要留著李林甫制約太子李享,只要不波及到自己的皇位,他倒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生死。
本著能少一事是一事的原則,唐玄宗把李林甫黨羽的問題擱置到了一邊。
可有的時候,事情不是能躲就躲得過去的,他不惹事不代表事情不來找他。
李林甫又開始在楊慎矜的身上大做起文章來。
楊慎矜,隋煬帝楊廣的玄孫,曾祖父是楊廣次子齊王楊暕。
楊慎矜的家族顯赫而又矚目,子弟在唐朝可以門蔭入仕。而他本人深沈剛毅,富有才幹,意氣用事,喜歡結交朋友。
天寶二年(743)年,楊慎矜升遷為權判禦史中丞,充任京畿采訪使,並兼任太府出納使的職務。朝廷之中右相李林甫手握重權,楊慎矜審時度勢認為自己此次升遷拜官沒有通過李林甫的門路直接升上去,不合世情,他怕得罪李林甫,不敢接這個任命,堅持不授。
通過這件事,李林甫很滿意楊慎矜的辭授行為,把他劃歸到自己一黨。
楊慎矜如果是個平庸之人,他也許能幸福安樂的過完此生,可惜的是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憑借自己的實力他升遷很快,深受皇上的重用。這又讓李林甫心裏不憤起來,他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優秀,他要打壓,打壓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任何人,故此,楊慎矜千躲萬防還是沒躲過李林甫的迫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哥舒翰的祖父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親哥舒道元,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母親尉遲氏是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王之女,因此世居安西。哥舒翰家中富有,這使得他為人豪爽,仗義疏財,義氣重諾。但由於喜歡飲酒賭博,一直是無所作為。
他四十歲時為父守喪來長安客居,受到節度使王王忠嗣的重用,攻打新城有功,投軍河西,名聲始顯,被王忠嗣增補為衙將,轉升大鬥軍副使。哥舒翰按王忠嗣命令攻取吐蕃新城,率軍拼命作戰,拿下新城,升為左衛郎將。
王忠嗣被抓進京後不久,哥舒翰也被征入朝,代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唐玄宗對他非常賞識。
哥舒翰被召入宮覲見皇上的時候,有部將勸他多帶些金銀玉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卻說:“若是天下還有公允存在的話,王公必然不會冤死,如果朝廷混沌不堪,沒有地方講理的話,帶再多的財寶也是沒有用的。”
哥舒翰是相信天下還是有講道理的地方的,他進京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小小的包裹裝了幾件換洗的衣服。他堅信王忠嗣是冤枉的。
當他入宮拜見皇上的時候,李隆基詢問他對吐蕃的看法,他說道:“吐蕃地處西北邊境,地廣人稀,空氣稀薄,資源匱乏,那裏的民風彪悍,崇尚武力,好戰成性,這樣的地理條件鑄就了吐蕃人言而無信,反覆無常。當他們內亂國弱時請求和親,國力強盛時又來侵略我大唐疆土,殘害黎民。臣認為我朝對吐蕃的政策需要進行調整,改變以的單純懷柔羈縻策略為下,應以以武力征服為上。”
哥舒翰的話甚合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意。
“愛卿的意見跟朕不謀而合,朕任命卿為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任隴右節度使。”
唐玄宗的話音剛落,哥舒翰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說道:“皇上請收回成命!------”
哥舒翰的表現太反常了,這讓唐玄宗李隆基大惑不解,他問道:“愛卿難道對這個官職不滿意嗎?”
哥舒翰磕了個頭說道:“非官職的原因。臣能為皇上盡忠,死而後已-----”
“那你又為何推辭不受?”唐玄宗李隆基越發不解的問道。
“臣受之有愧------”
“何愧之有?”
“主帥蒙冤入獄,臣非但不竭心盡力去營救還要加官進爵,取而代之,怎能不心生愧疚?”
唐玄宗故意沈聲說道:“那王忠嗣妄議朝政,不聽調遣,罪有應得,怎可跟愛卿的任命相提並論?”
哥舒翰堅持道:“主帥無罪,莫須有的罪名臣不認------”
唐玄宗陰沈著臉說道:“石堡城未能按期攻下是否跟王忠嗣貽誤戰機有關?”
哥舒翰義正言辭的說道:“聖上的說法,臣不敢茍同,石堡城一戰,王主帥按時出兵,積極策應了,之所以無功而返純粹是董延光董將軍指揮不力所致,跟主帥無關,不能因為董將軍的陷害就把這個鍋背到王主帥的身上------”
哥舒翰的話唐玄宗李隆基略有讚同,但他沒有當即表態,站起身來擡腿便走。李隆基的行為讓哥舒翰理解為他不想再聽自己為王忠嗣辯解下去。
哥舒翰沒有猶豫,他早就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緊隨著唐玄宗的腳步,一步一拜,一步一叩頭,言辭慷慨激昂,聲淚俱下為王忠嗣辯解著。
唐玄宗李隆基停下腳步意味不明的笑道:“你就不怕朕把你當做王忠嗣的同黨一起定罪嗎?你不要再這麽執迷不悟了,速速退下吧。”
哥舒翰賭咒發誓道:“臣相信天下有公允,臣信皇上有明鑒,臣敢以項上人頭做擔保,保證王主帥一心為國,忠於朝廷,絕無結黨營私之舉,更無謀反之心!”
唐玄宗李隆基心裏明白哥舒翰說的是對的,王忠嗣是冤枉的。
可他還是刁難道:“愛卿,我要是放了王忠嗣,你能保證他不起兵反朕嗎?”
“臣願意用全家老小性命做擔保,保證他不會謀反,如若聖上還不信臣的話,臣自願圈禁,以換王主帥的自由。”
“不錯,不錯,真是不愧是俠肝義膽的英雄,朕信你了,不過王忠嗣的死罪可免,活罪卻難饒,朕罰沒他一年的俸祿,貶起為漢陽太守不為過吧?”
聽了此話,哥舒翰的心放了下來,長長籲了一口氣道:“不為過,不為過,聖上英明。”
哥舒翰心裏明白跟王忠嗣同樣罪名而死的人不少,唐玄宗的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婿都因為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殺了,王忠嗣能夠撿回一條命已是難得。
王忠嗣被唐玄宗李隆基一句話赦免了,這讓右相李隆基心裏大為光火,當天晚上右相府裏的下人被莫名處死了數十個,右相府的上空多了幾多冤死的亡魂。
這些唐玄宗李隆基略有耳聞,卻沒做表態,他要留著李林甫制約太子李享,只要不波及到自己的皇位,他倒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生死。
本著能少一事是一事的原則,唐玄宗把李林甫黨羽的問題擱置到了一邊。
可有的時候,事情不是能躲就躲得過去的,他不惹事不代表事情不來找他。
李林甫又開始在楊慎矜的身上大做起文章來。
楊慎矜,隋煬帝楊廣的玄孫,曾祖父是楊廣次子齊王楊暕。
楊慎矜的家族顯赫而又矚目,子弟在唐朝可以門蔭入仕。而他本人深沈剛毅,富有才幹,意氣用事,喜歡結交朋友。
天寶二年(743)年,楊慎矜升遷為權判禦史中丞,充任京畿采訪使,並兼任太府出納使的職務。朝廷之中右相李林甫手握重權,楊慎矜審時度勢認為自己此次升遷拜官沒有通過李林甫的門路直接升上去,不合世情,他怕得罪李林甫,不敢接這個任命,堅持不授。
通過這件事,李林甫很滿意楊慎矜的辭授行為,把他劃歸到自己一黨。
楊慎矜如果是個平庸之人,他也許能幸福安樂的過完此生,可惜的是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憑借自己的實力他升遷很快,深受皇上的重用。這又讓李林甫心裏不憤起來,他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優秀,他要打壓,打壓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任何人,故此,楊慎矜千躲萬防還是沒躲過李林甫的迫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