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 113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3章 第 113 章
大魏朝宣和十三年, 冬。
天子連續昏迷數日,病倒前下旨由年僅四歲的子監國,小太子因為害怕, 怎麽都不願獨自走上那高高的金鑾殿,最後由長公主牽著他的手, 一步步送到龍椅之上。
“阿姐,阿姐。”奶生奶氣的聲音於朝堂上響起,四歲的小太子剛學會說話, 時不時回頭確認端靜長公主是否還在身後。
若是看不見,眼中便要包上一大包眼淚, 委屈的要命,一副隨時都要哭鬧起來的模樣。
順理成章的, 公主被留在了明堂之上,但如此行徑很快有朝臣出來反對, 引經據典均是女子不可涉政之言。
白惜時點點頭,顯得頗為認可, 暫請端靜長公主回避。
然而公主一走, 小太子嘴巴一撇便撕心裂肺哭了起來, 聲音響徹明堂,緊接著滑下龍椅,追著公主就要一起而去,金鑾殿上頓時亂成一鍋粥。
白惜時自忖在其他事務上能力尚可,但於哄孩子這塊實在沒什麽天賦, 不知道為什麽小太子天生的有些懼怕白惜時。何況這種情況下,她並不準備賣力去將小太子唬住。
她的初衷本就是留下公主, 誰便規定女子不可隨堂聽政?
一切不應以男女,當以能力定高下。
群臣見小太子如此均不知如何是好, 其他的孩童或許還能靠震懾,可小太子有癲癇在身,沒有人敢嚇唬他,也都怕給他嚇出個好歹來。
最後實在沒辦法,由內閣首輔李大人發話將端靜長公主又請了回來,暫立於龍椅旁安撫住太子。
內閣首輔的原話是——“此實屬無奈之舉,待太子適應朝堂後,屆時還請公主回避。”
端靜公主:“李大人說的是,本宮明白。”
其實包括白惜時在內,當時誰也無法預料公主能夠在這明堂上留到什麽時候,不過後來事實證明,公主這一留便再也沒有回去,十幾年後甚至直接坐上這把龍椅。
……
天子昏睡的時間逐漸比清醒的時間還要長,醒來後總是望著明黃色的帳縵,繼而才轉動眼珠,詢問太子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天子的時日不多了。
白惜時近來很少出宮,因為天子只要一醒,便會召喚她過去。
有時候的天子甚至分不清現在和過去,會詢問今日屋子裏怎麽這麽暖和,這段時日有沒有再被克扣炭火?
繼而又告訴白惜時,即便炭火發下來了也得省著些用,不然後面的時日還不知道如何挨過去。
每每最後,又會問她,“俞姐姐呢?”“張茂林呢?”“怎麽今日就你一個人在這?”
碰到天子記憶混亂的時候,白惜時都會笑著回道:“俞姐姐和張茂林出去了,一會就會回來。”
但臉上在笑,心裏卻笑不出來,看著過不了多久又昏睡過去的天子,她很難受。
白惜時總覺得自己和魏廷川有年少情誼,其實與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不過與魏廷川是朋友,與天子則是君臣。
他是一個好皇帝。
對白惜時來說如此,對天下百姓來說亦然。
在位的十幾年間,尤其是前十年,夙興夜寐,大魏也在他的治理下逐漸走向昌盛。
可他明明正值壯年,卻已這般瘦骨嶙峋。
廢院之中走出來的四個人,最終好像只剩下了白惜時一個。
她又能撐到什麽時候呢?
白惜時不得而知。
彌留之際,天子異常清醒,將太子、端靜公主、內閣首輔、白惜時均宣至塌前,繼而將小太子的手鄭重交入李大人和白惜時的手中,“替朕照顧好朕的兒子,也助他守好這大魏的江山。”
然後又看向公主,“照顧好弟弟。”
端靜公主雙膝跪地,眼淚自進來後便一直沒有停過,“父皇放心,兒臣一定護太子弟弟周全。”
天子聞言,長嘆一聲,看看小太子,又看看女兒,“是朕對不起你們。”
最後,天子賜了一杯毒酒前去慈寧宮,直等到太後已逝的消息,他才像完成最後一樁心事,緩緩合上了眼。
寢殿內哭泣哀傷之聲久久不能停歇,白惜時亦長立塌前,告別這一位對她栽培信任的君王。
在朝夕相處中,他理解他的志向抱負,也理解他的重情重義、不夠堅強。
人本來就難以做到盡善盡美,正是因為這樣,也才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當眼前變得模糊不清的時候,白惜時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掉了淚,不舍啊,她也有很多不舍,微時相互扶持相互鼓勵走過來的一代帝王,最終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又下雪了。
國喪過後,不足五歲的小皇帝正式登基。
內閣首輔、司禮監掌印、端靜長公主共同輔政,只不過前兩個在明面上,公主則在小皇子的背後。
大魏朝的權利機器依舊正常地運轉著,白惜時照常忙碌,內閣有條不紊,十六歲的長公主每日都在進步,小皇帝則總是圍繞在皇姐身後,除了每日上朝聽那枯燥的天書,過得沒有煩惱憂愁,自得其樂。
五年後,內閣首輔李大人與世長辭。
一代賢臣離開後,權利更加集中到白惜時與長公主的手中,許多重要決斷均要送予二人過目,於此期間,白惜時將趙岳調至端靜長公主處,江小鎖學習司禮監一應實務,千閔則接替鄒龍春成為新一任的西廠廠督。
也就是從這個開始,有人在背後戲稱白惜時為“九千歲”。
在白惜時的扶持下,公主的也一步步於朝臣之中確立,二十三歲那年,長公主終於在龍椅後設了一道珠簾,正式聽政,參與議事。
朝政之事相較於詢問不甚明白的天子,大臣們也更傾向於回稟長公主。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惜時與解衍的關系也逐漸明朗化,成為眾人心領神會之事。
如今白惜時的決斷已無人敢於置喙,她亦不需再藏著掖著,不如就這般正大光明的與解衍相處,即便背後裏議論,那些人亦不敢議論到她的面前。
最先發現是元盛。
那日解衍午間困頓,便於司禮監白惜時的寢榻上補了補眠。
醒來的時候白惜時已經離開,他推開門走入暖閣,卻發現此時除了白惜時,元盛、趙岳、江小鎖都在其中。
男子神情一頓,下意識去系脖間那枚還沒扣上的玉扣。
白惜時倒沒什麽所謂,走過去大方給男子遞了杯水,“被子疊好了沒有?”
二人說這話說的聲音不大,但元盛東廠行走,又恰好立於白惜時不遠處,當耳膜捕捉到這句話時,眼珠子發直,神色詭異的往二人身上瞥了一眼。
白惜時沒有避諱元盛,繼續好整以暇望著面前的男子。
同樣註意到元盛方才那若有似無的一暼,顧及著其他人在場,解衍面色認真,一副要與白惜時商討正事的架勢,就是衣衫尚未完全系好,垂落在身側顯得說服力欠缺了一些。
解衍:“疊好了。”
兩人旁若無人說著話,元盛想聽又不好明目張膽聽,遲疑片刻,還是識趣地找借口起身,順帶著將小鎖、趙岳等人一起叫離了現場。
掌印與解衍看起來怎麽不清不楚的?
最後事實證明,確實不清不楚。
從那以後,二人沒再刻意遮掩,逐漸的誰都知曉司禮監掌印與解大人實乃大魏朝龍陽之好界的翹楚。
……
再後來,大魏的版圖不斷擴張,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民間出現了只知公主,不知天子的局面。
而天子二十歲那年,還是死於一場舊疾發作。
在又贏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事之後,借著這個契機,端靜長公主正式自立為女帝,登上了那把日日陪伴在旁的龍椅。
正式登基那日,端靜的手穩穩搭於白惜時的小臂,二人立於高階之上,俯瞰這巍峨的皇宮,女帝側目,啟唇一笑,“還記得嗎?那一年你也是這樣將朕送到父皇面前,告訴朕擡頭挺胸,不要害怕,因為朕是大魏最尊貴的長公主。”
聞言憶起往昔,白惜時嘴角含笑,“記得。”
原來一晃已經這麽多年,而以前種種仿佛就發生在昨日。
聽完白惜時的答話,端靜定定望向白惜時,“朕的司禮監掌印,實則是一名女子。”
白惜時扶著女帝的手沒有動,半晌之後,收回目光,亦望向對方。
端靜很聰明,她只稍稍露出了些馬腳,果然就叫對方窺見了端倪。而她也確實不想再遮掩下去,不想將這個秘密帶到棺材裏,眼下是最好的時機。
“請聖上恕….…”
然而話說到一半,白惜時便已經被端靜攔了下來,“朕是女子,司禮監掌印又為何一定要拘泥於男子呢?”
端靜明白自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眼前這個人給了她多大的助力,這世上,可能也只有女子會願意打破拘泥,讓她有機會施展才幹,助她登上皇位。
說罷笑看著白惜時,端靜:“走罷,朝臣都在候著,早朝快要開始了。”
“是。”
張茂林曾經告訴白惜時,做內宦也得做個最有志向的內宦,在朝堂掙得一席之地,輔佐明主,左右風雲變幻。
白惜時從此記在了心中,也努力如是去做。
能者居之,誰又規定女子便不可以做一位明君?
肅穆的明堂之上,白惜時十年如一日般立於天子身側,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知不覺,她竟也歷經了三位帝王。
白惜時有時也會好奇,大魏的史書上會如何評價她這樣一位女宦官呢?
不過想一想又覺得算了,那些都已經是身後事了,管他呢。
眼下,身側是她選擇的明主,而堂下,所愛之人亦在對著她微笑。
如此,便甚好。
甚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魏朝宣和十三年, 冬。
天子連續昏迷數日,病倒前下旨由年僅四歲的子監國,小太子因為害怕, 怎麽都不願獨自走上那高高的金鑾殿,最後由長公主牽著他的手, 一步步送到龍椅之上。
“阿姐,阿姐。”奶生奶氣的聲音於朝堂上響起,四歲的小太子剛學會說話, 時不時回頭確認端靜長公主是否還在身後。
若是看不見,眼中便要包上一大包眼淚, 委屈的要命,一副隨時都要哭鬧起來的模樣。
順理成章的, 公主被留在了明堂之上,但如此行徑很快有朝臣出來反對, 引經據典均是女子不可涉政之言。
白惜時點點頭,顯得頗為認可, 暫請端靜長公主回避。
然而公主一走, 小太子嘴巴一撇便撕心裂肺哭了起來, 聲音響徹明堂,緊接著滑下龍椅,追著公主就要一起而去,金鑾殿上頓時亂成一鍋粥。
白惜時自忖在其他事務上能力尚可,但於哄孩子這塊實在沒什麽天賦, 不知道為什麽小太子天生的有些懼怕白惜時。何況這種情況下,她並不準備賣力去將小太子唬住。
她的初衷本就是留下公主, 誰便規定女子不可隨堂聽政?
一切不應以男女,當以能力定高下。
群臣見小太子如此均不知如何是好, 其他的孩童或許還能靠震懾,可小太子有癲癇在身,沒有人敢嚇唬他,也都怕給他嚇出個好歹來。
最後實在沒辦法,由內閣首輔李大人發話將端靜長公主又請了回來,暫立於龍椅旁安撫住太子。
內閣首輔的原話是——“此實屬無奈之舉,待太子適應朝堂後,屆時還請公主回避。”
端靜公主:“李大人說的是,本宮明白。”
其實包括白惜時在內,當時誰也無法預料公主能夠在這明堂上留到什麽時候,不過後來事實證明,公主這一留便再也沒有回去,十幾年後甚至直接坐上這把龍椅。
……
天子昏睡的時間逐漸比清醒的時間還要長,醒來後總是望著明黃色的帳縵,繼而才轉動眼珠,詢問太子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天子的時日不多了。
白惜時近來很少出宮,因為天子只要一醒,便會召喚她過去。
有時候的天子甚至分不清現在和過去,會詢問今日屋子裏怎麽這麽暖和,這段時日有沒有再被克扣炭火?
繼而又告訴白惜時,即便炭火發下來了也得省著些用,不然後面的時日還不知道如何挨過去。
每每最後,又會問她,“俞姐姐呢?”“張茂林呢?”“怎麽今日就你一個人在這?”
碰到天子記憶混亂的時候,白惜時都會笑著回道:“俞姐姐和張茂林出去了,一會就會回來。”
但臉上在笑,心裏卻笑不出來,看著過不了多久又昏睡過去的天子,她很難受。
白惜時總覺得自己和魏廷川有年少情誼,其實與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不過與魏廷川是朋友,與天子則是君臣。
他是一個好皇帝。
對白惜時來說如此,對天下百姓來說亦然。
在位的十幾年間,尤其是前十年,夙興夜寐,大魏也在他的治理下逐漸走向昌盛。
可他明明正值壯年,卻已這般瘦骨嶙峋。
廢院之中走出來的四個人,最終好像只剩下了白惜時一個。
她又能撐到什麽時候呢?
白惜時不得而知。
彌留之際,天子異常清醒,將太子、端靜公主、內閣首輔、白惜時均宣至塌前,繼而將小太子的手鄭重交入李大人和白惜時的手中,“替朕照顧好朕的兒子,也助他守好這大魏的江山。”
然後又看向公主,“照顧好弟弟。”
端靜公主雙膝跪地,眼淚自進來後便一直沒有停過,“父皇放心,兒臣一定護太子弟弟周全。”
天子聞言,長嘆一聲,看看小太子,又看看女兒,“是朕對不起你們。”
最後,天子賜了一杯毒酒前去慈寧宮,直等到太後已逝的消息,他才像完成最後一樁心事,緩緩合上了眼。
寢殿內哭泣哀傷之聲久久不能停歇,白惜時亦長立塌前,告別這一位對她栽培信任的君王。
在朝夕相處中,他理解他的志向抱負,也理解他的重情重義、不夠堅強。
人本來就難以做到盡善盡美,正是因為這樣,也才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當眼前變得模糊不清的時候,白惜時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掉了淚,不舍啊,她也有很多不舍,微時相互扶持相互鼓勵走過來的一代帝王,最終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又下雪了。
國喪過後,不足五歲的小皇帝正式登基。
內閣首輔、司禮監掌印、端靜長公主共同輔政,只不過前兩個在明面上,公主則在小皇子的背後。
大魏朝的權利機器依舊正常地運轉著,白惜時照常忙碌,內閣有條不紊,十六歲的長公主每日都在進步,小皇帝則總是圍繞在皇姐身後,除了每日上朝聽那枯燥的天書,過得沒有煩惱憂愁,自得其樂。
五年後,內閣首輔李大人與世長辭。
一代賢臣離開後,權利更加集中到白惜時與長公主的手中,許多重要決斷均要送予二人過目,於此期間,白惜時將趙岳調至端靜長公主處,江小鎖學習司禮監一應實務,千閔則接替鄒龍春成為新一任的西廠廠督。
也就是從這個開始,有人在背後戲稱白惜時為“九千歲”。
在白惜時的扶持下,公主的也一步步於朝臣之中確立,二十三歲那年,長公主終於在龍椅後設了一道珠簾,正式聽政,參與議事。
朝政之事相較於詢問不甚明白的天子,大臣們也更傾向於回稟長公主。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惜時與解衍的關系也逐漸明朗化,成為眾人心領神會之事。
如今白惜時的決斷已無人敢於置喙,她亦不需再藏著掖著,不如就這般正大光明的與解衍相處,即便背後裏議論,那些人亦不敢議論到她的面前。
最先發現是元盛。
那日解衍午間困頓,便於司禮監白惜時的寢榻上補了補眠。
醒來的時候白惜時已經離開,他推開門走入暖閣,卻發現此時除了白惜時,元盛、趙岳、江小鎖都在其中。
男子神情一頓,下意識去系脖間那枚還沒扣上的玉扣。
白惜時倒沒什麽所謂,走過去大方給男子遞了杯水,“被子疊好了沒有?”
二人說這話說的聲音不大,但元盛東廠行走,又恰好立於白惜時不遠處,當耳膜捕捉到這句話時,眼珠子發直,神色詭異的往二人身上瞥了一眼。
白惜時沒有避諱元盛,繼續好整以暇望著面前的男子。
同樣註意到元盛方才那若有似無的一暼,顧及著其他人在場,解衍面色認真,一副要與白惜時商討正事的架勢,就是衣衫尚未完全系好,垂落在身側顯得說服力欠缺了一些。
解衍:“疊好了。”
兩人旁若無人說著話,元盛想聽又不好明目張膽聽,遲疑片刻,還是識趣地找借口起身,順帶著將小鎖、趙岳等人一起叫離了現場。
掌印與解衍看起來怎麽不清不楚的?
最後事實證明,確實不清不楚。
從那以後,二人沒再刻意遮掩,逐漸的誰都知曉司禮監掌印與解大人實乃大魏朝龍陽之好界的翹楚。
……
再後來,大魏的版圖不斷擴張,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民間出現了只知公主,不知天子的局面。
而天子二十歲那年,還是死於一場舊疾發作。
在又贏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事之後,借著這個契機,端靜長公主正式自立為女帝,登上了那把日日陪伴在旁的龍椅。
正式登基那日,端靜的手穩穩搭於白惜時的小臂,二人立於高階之上,俯瞰這巍峨的皇宮,女帝側目,啟唇一笑,“還記得嗎?那一年你也是這樣將朕送到父皇面前,告訴朕擡頭挺胸,不要害怕,因為朕是大魏最尊貴的長公主。”
聞言憶起往昔,白惜時嘴角含笑,“記得。”
原來一晃已經這麽多年,而以前種種仿佛就發生在昨日。
聽完白惜時的答話,端靜定定望向白惜時,“朕的司禮監掌印,實則是一名女子。”
白惜時扶著女帝的手沒有動,半晌之後,收回目光,亦望向對方。
端靜很聰明,她只稍稍露出了些馬腳,果然就叫對方窺見了端倪。而她也確實不想再遮掩下去,不想將這個秘密帶到棺材裏,眼下是最好的時機。
“請聖上恕….…”
然而話說到一半,白惜時便已經被端靜攔了下來,“朕是女子,司禮監掌印又為何一定要拘泥於男子呢?”
端靜明白自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眼前這個人給了她多大的助力,這世上,可能也只有女子會願意打破拘泥,讓她有機會施展才幹,助她登上皇位。
說罷笑看著白惜時,端靜:“走罷,朝臣都在候著,早朝快要開始了。”
“是。”
張茂林曾經告訴白惜時,做內宦也得做個最有志向的內宦,在朝堂掙得一席之地,輔佐明主,左右風雲變幻。
白惜時從此記在了心中,也努力如是去做。
能者居之,誰又規定女子便不可以做一位明君?
肅穆的明堂之上,白惜時十年如一日般立於天子身側,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知不覺,她竟也歷經了三位帝王。
白惜時有時也會好奇,大魏的史書上會如何評價她這樣一位女宦官呢?
不過想一想又覺得算了,那些都已經是身後事了,管他呢。
眼下,身側是她選擇的明主,而堂下,所愛之人亦在對著她微笑。
如此,便甚好。
甚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