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62章
大明一年稅入兩次,一次是夏稅,在每年的農歷八月之前,還有一次是秋糧,一般是過年前各地府縣征收完畢,再由地方上交到中央。
去年衛輝府剛剛糟了災,當今聖上開恩,免了衛輝百姓的夏稅,所以一直到農歷十一月開始收秋糧了,周邦彥才拿到今年衛輝府的稅入。
等他看完賬冊後,周邦彥沈默了。
這是周邦彥在衛輝的第三年,他來此的主要目的就是主持潞王府的建造,只要把這件最主要的差事做好了,那麽升遷入中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於衛輝府的稅入,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過。
一來,修建潞王府所耗甚大,剛開始建造的時候,衛輝府簡直要被他刮地三尺,舉整個衛輝的民力修建潞王府尚且還不夠,還怎麽指望有多餘的賦稅?這二來,等到潞王到衛輝就藩後,衛輝府大部分的土地和稅入都要歸到潞王身上,畢竟潞王是當今聖上唯一的親弟弟,光一個潞王府都所耗如此之巨,聖上更加不會在封地和稅入上小氣了,那麽朝廷那邊就更不會在意衛輝府如今的稅收了。
可是現在,衛輝這次秋收的稅入折合白銀居然有兩百萬兩,是去年這個時候的五倍多!
這樣的增長速度,簡直就是絕無僅有,曠古爍今!更何況,這個稅入還是在他一邊主持著潞王府的修建這個巨大的拖油瓶的基礎上達成的,這是多麽的可怕!
雖然這個稅入和蘇州府,松江府比起來,還差了一半還多,可是在整個大明來看,已經算是中上層了!和衛輝之前的稅入比起來,那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目!
周邦彥原本都想好了,要趁著機會修理一番秦修文,讓他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可是當他看到這個稅入後,他恍然發現,靠著這個驚人增長的稅入,或許他可能不用熬到潞王府建造完成之後再升官了。
周邦彥之前一直將自己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潞王府的建造上面,根本沒有考慮過第二條路,而如今秦修文不僅僅幫他開拓出了第二條路,甚至還把路拓寬了、夯實了,只要順著這個路去走,他升官之事甚至要比預期的還要早兩年!
如今這個秋收稅入還不夠亮眼,畢竟在大明這麽多府之中只屬於中層,加上上次葛郎中之事,戶部的人就算看到了衛輝的這份稅入,說不得也要在裏面作作文章。
可是若是再等半年呢?等到明年的夏稅,到時候報上朝廷的數字該有多少?會不會一舉超越松江府這類的超級納稅大府?若是能做到這種地步,就是別人再想怎麽壓制衛輝府,那也是壓不住了!
大明的賦稅其實並不高,田稅二十取一,商稅更是只有三十取一。當然這些只是明面上的,地方上的官吏們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增加苛捐雜稅,比如說在征收糧食稅收的時候,可以淋尖踢槲,讓槲面上堆積出來的糧食灑落出去,而那些散落出去的糧食則是屬於損耗部分,就歸官吏們所有了;商稅同樣也有各種辦法多征收,畢竟商人比農人更為富裕一點,但是地位還更低,商人做的就是一個倒買倒賣,賺取差價的一個事情,從東賣西,從西賣東,要的是一個流動性,於是明朝官吏們設置了重重關卡,只要是經過一地,都要交過稅,過稅又要分為鈔關稅、抽分稅、門稅等,而這裏面的費用就可以自由來去了。
但是秦修文提議了周邦彥降低衛輝府各縣的過稅,嚴厲打擊各個縣衙額外征派稅賦,還組建自己的車隊、船隊為從衛輝流通過來的客商保駕護航,可以讓商人們以一個比較正常的過稅將商品流通出去,這才是除了新碼頭的建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稅收制度上的開放。
也是因為周邦彥一開始就沒有把衛輝的稅入太過放在心上,然後自己也想在裏面撈一點油水,這才同意了秦修文的提議,但是真沒想到秦修文能做到這種地步。
不得不說,周邦彥雖然心胸不算寬廣,但是對時政的把握、對為官之道的理解是遠在一般官員之上的,當他看到這份稅入賬冊的時候他就明白了過來,自己或許能靠著這一條路更快地升遷!
自從張居正變法以來,朝廷對官員們的考核就更為嚴苛了,“考成法”頒布後,不僅僅是對京官加大考核監察力度,就是地方官的日子也不好過,地方官的各項政務都有了明確的考核標準,這官做起來自然也就沒有原來那麽輕松了。
雖然在萬歷十二年就廢除了“考成法”,可是“考成法”帶來的影響已經深入人心,對官員的評判標準也提高了,更加的務實了,在朝廷眼中,評判一個官員的政績,除了文化教育、勸農桑、施仁政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稅入。
畢竟這個東西可以量化,而且幹的好不好,那是一目了然的。
不過周邦彥來衛輝的初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這才沒將稅入放在眼裏,甚至在一開始聽取秦修文建議的時候,心中還想著,這樣一來,衛輝府能征稅的項目少了,數額低了,到時候估計稅入數目更加不理想,但是損公肥私之事,又不是他周邦彥一人在幹的,上頭不在意,下面沒人說,有什麽好怕的?
結果,這個稅入不僅僅沒少,還居然增加了如此之多!這裏面的田稅漲幅其實不大,畢竟去年才遭遇過天災,今年能夠恢覆過來已經是萬幸。而商稅,則是以一個非常恐怖的速度在增長!
周邦彥撫著短須沈吟了許久,將事情翻來覆去想了多遍,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這秦修文還動不得,不僅動不得,還得繼續哄著供著為他做事。
若是能更快地跳出衛輝,到中樞任職,一來闔家團圓,不用再和父母家人分隔兩地;二來靠著一鳴驚人的稅入增長得以升官,那可比單單督造好潞王府這樣的差事而升官要來的有含金量的多,對他以後的官途絕對有大大的好處。
督造好潞王府這樣的差事,周邦彥捫心自問,滿朝上下有一大半的官員都能做好;而誰能將一個府的稅入在短短兩三年間翻個五倍十倍?至少到現在還沒聽說過誰有這般大的本事!
到那時候,秦修文的政績就是他的政績,畢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他主持的,但是人才可是他選出來的、他提拔支持的,上官拿大頭、摘果子,下面的人分到點湯喝喝,已經是上峰大度了。
等他升遷之後,哪裏還需要去考慮衛輝府那一畝三分地的變化?哪裏還需要去擔憂自己在衛輝的權力是否被架空?到時候任憑秦修文折騰去好了,就是自己以後升遷了,這個衛輝知府的位置給秦修文坐,那又如何?
秦修文自然知道自己這位上官不算很大度,自己這一年來雖然源源不斷地給他周府送出了不少真金白銀,但是一旦涉及到權力的糾紛,對方就能一改之前和藹可親的態度,對著他立馬翻臉,也是秦修文早就預料到的。
好在自己布置了那麽久的一切,終於在這次的秋糧稅入中體現了出來,周邦彥投鼠忌器,果然態度又和善了起來,不再揪著洋人之事不放,也讓秦修文知道,自己助周邦彥增長的野心已經就位,小小衛輝府的權柄,已經不被周邦彥看在眼裏了,而自己,終於可以在衛輝大展拳腳、全面出擊!
~~
洋人瘋狂采購之後就撤離了衛輝,原本應該風平浪靜下來,可是衛輝府的富商鄉紳們內心卻並不平靜,他們發現,原來最賺錢的買賣,竟然不是倒買倒賣,也不是做點客棧吃食生意,而是建工坊!
誠如之前所說的那樣,衛輝府的手工業不算發達,本地的富戶鄉紳,大部分都是靠囤地做地主發財,還有少部分會經營一些和衣食住行有關的產業和買賣,但是沒有人做過像“吳氏紡織坊”和“袁氏印刷坊”這樣的工坊生意。
這裏面當然是有多種的因素,他們中間也有人去過江南地區,看過那邊人是怎麽開作坊的,但是想要做的大,就要投入許多的本金;小打小鬧的話又看不上這點利潤。再則,做工坊的難度可比倒買倒賣或者做地主難多了,像江南那邊這麽多的織造坊,那都是有門檻的,他們一個個門外漢,從頭學起多費事?而且織出來的布又沒有江南的好,到時候賣給誰去?
還不如做個大地主來的省事,或者做一些自己能手到擒來的買賣,包賺不賠。
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往你不做我不做,大家各有賺錢的門路,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可是如今異軍突起兩家工坊,“袁氏印刷坊”也就算了,他們還可以說一聲,這背後有秦大人撐腰自然不同,可是那“吳氏紡織坊”算什麽?他們吳家又算什麽?說句托大的話,他們老祖宗在衛輝發跡的時候,吳家人還不知道在哪裏找食吃呢!
結果呢,現在眼看著吳家就要起來了,這紡織坊的生意一日好過一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裏面的利潤甚大,接下來那麽多單子,只要一交貨,那是鐵定賺個盆滿缽滿!
這衛輝別的不多,棉花還不多嗎?自家地裏就種植了多少的棉花,漫山遍野的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以前這些棉花都賣給江南地區的大紡織作坊的富商了,如今若是自己也學著吳家那樣,自己建工坊,自己織布,不也可以同樣賺錢嗎?
商人的思想最是靈活,只要一看到某樣東西有利可圖,而且自己也是可以快速模仿的時候,那麽這個行業必定馬上就要湧入很多新的競爭者!
對吃了第一塊大肥肉的吳家來說,競爭肯定是殘酷的;可是對秦修文來說,這正是他要看到的結果!
只有競爭,才能創造出源源不斷的活力;只有競爭,才能對這個領域精益求精、不斷拔高技術!
光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驅使所有人都向他想要的目標前進的,但是市場競爭可以。
所以,在很多衛輝富商們都抓心撓肝地想要和秦修文走關系,看看能不能給他們一點支持,幫助他們去創辦工坊的時候,衛輝府第二次招商會應運而生。
當時秦修文舉辦的第一屆招商會的時候,只成功租出去七塊地,剩下五塊沒有動工,如今第二屆招商會剛一放出風聲,整個衛輝的富商豪紳聞風而動,所有人都日也盼夜也盼,希望自己能收到秦大人下的帖子,有機會參加這次的招商會,各種禮品珍寶土儀都像不要錢一樣湧入秦修文的府邸,為的就是那一張招商會的帖子。
不看看參加了第一屆招商會的人租下土地的人,哪個不是賺大發了?
瞧瞧許富商,瞧瞧趙松巖和萬掌櫃,尤其是那個吳富貴,原本比他們差一大截,現在說話硬氣了,都和他們平起平坐了!如果他們再不跟上,要不了兩年,說不定他們都要看那個吳富貴的臉色了!
那不是什麽招商會,而是財神爺給他們開會,要去,必須要去!
只可惜事不遂人願,此一時彼一時了,第二屆的招商會門檻一下子拔高了許多,不再像第一次一般,只要是有點頭臉的富商都可以拿到帖子,這次是先征集有意向參與第二屆招商會的人,然後再從中選拔,被選中的人不過十二位而已。
這十二人中,大家發現都是在某一領域有過經驗的人,做事做人口碑都還不錯,且不是因循守舊之輩,才得以中選,而不是單單只看誰實力強,看誰財富多。
如今的秦修文在衛輝已經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他說給這些人下帖子,就只給這些人下,無人敢置喙,拿到帖子的人無不歡天喜地,感恩戴德將送帖子的人迎進門,恨不得跟接聖旨一樣把秦修文的帖子供起來。
只是盡管是被選中的人,然而依舊僧多粥少,十二人裏只能中選五人,所有人依舊心懷忐忑,就怕自己落選。
當季方和與孫文秀閑下一起吃酒的時候說起了這個事情,如今已經是孫縣丞的孫文秀忍不住痛飲下一杯酒感嘆道:“那個時候我去遞送這個帖子,可是好幾家的大門都敲不開,如今大人的帖子卻是成了人人爭搶的對象,這真真是風水輪流轉!那些有眼無珠之人,如今恐怕是心痛地夜不能寐,也只能默默忍著吧!”
季方和當然知道第一屆招商會的時候是多麽的難,他自己就是親歷者,當下聽完冷笑,撫摸著自己手上還殘留著的刀疤道:“難道他們還敢明著有什麽怨言不成?就是有再大的不滿,也得給我們憋回去!”
不憋回去,還想學那搞刺殺的馬掌櫃?也不看看這位馬掌櫃的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第一屆招商會就不給面子、直接推拒不來之人,還想來參加第二屆?難道還真以為自家大人現在是什麽貓貓狗狗都能攀上的?
等到眾人參加完第二屆招商會,所有人拿著申請書回去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被有心人打聽出來後,才知道第二屆招商會的內容和第一屆的截然不同!
當然,這地還是差不多的保證金數額,還是可以免費租十年,還是靠近新碼頭的黃金地段,這些都沒變,變的是用地的用途以及申請人的條件。
這五塊地的用途皆為工坊用地,這倒是和大家心裏想的不謀而合。沒看到那吳富貴現在的“吳氏紡織坊”大賺特賺嗎?大家自然也有想法去模仿,建個類似的紡織作坊,已經有了先例在了,依葫蘆畫瓢自然不難。
可是秦大人只給他們放開了五塊地中的一塊地作為紡織工坊用地,其他四快地另外有特指的用途,分別為:糧食加工坊兩處、造船廠一處、印染工坊一處。
說實話,除了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坊大家願意去爭一爭,那造船和印染大部分人都是一竅不通,如何能去做這個?就是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工坊,秦大人給的要求也不低,不僅僅對工坊的大小、規制、產量有要求,還需要立下保證,在多少時間內可以革新技術提高生產的效率,尤其是紡織工坊,秦大人知道大家都盯著這塊肥肉,言明若是要寫紡織工坊的申請書,那麽必須說明白他們要做的紡織工坊和“吳氏”的有什麽不同?能有哪些地方做的比“吳氏”更好?
這般一來,所有人都感覺頭好痛。
看著是自己比較容易拿下來的租地,但是很難想出來自己哪裏能做的比人家好;那些專業技術含量更加高的租地,就是拿下來了,自己也一竅不通,如何能夠經營?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要租新碼頭那邊的地,自己另立山頭,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這樣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此一來,不僅喪失了新碼頭那邊最佳的位置、生產出來的貨物運輸成本更高之外,所有人最擔心的還是會失去秦大人的支持。
大家都明白,“袁氏印刷坊”和“吳氏紡織坊”能有今天,八成的功勞在秦大人,甚至新碼頭那邊其他拿到地,做成生意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修文一切完善的安排和政策,若沒有秦大人在前面為他們掃清一切障礙,生意能否如現在那般紅火,還真是兩說。
所以,在所有人的認知裏,有秦大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秦大人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要跟著秦大人的步伐走,不管多麽離奇和匪夷所思的開局,最後都能順順當當、有驚無險。
可憐的大明人,還沒經過後世996的虐打,就已經開始為了寫申請書而頭痛了,有多少人對著這份申請書長籲短嘆、提筆又放下,放下又提筆,就是寫不出半個字;有多少人是將身邊的資源盤了一遍又一遍,將能用上的關系都用上了,家族小會一場接著一場的開,多人頭腦風暴,就為了寫這份申請書。
更可怕的是,這申請書還只給了三天時間來寫,許多人都熬紅了眼、拔禿了頭,這才在最後一天交了上去,等交完申請書後的第二天,眾人齊刷刷的發現,衛輝府裏好幾個富商豪紳都閉門謝客,在家足足躺了幾天才緩過神來。
跟著秦大人做事,能賺大錢是真的,非常耗費心力也是真的。
這是所有寫完申請書的富商們的最新心得體會,而且等待最後結果的那幾日,他們雖然身體休息好了,神經卻一直緊繃著,一天都松懈不下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明一年稅入兩次,一次是夏稅,在每年的農歷八月之前,還有一次是秋糧,一般是過年前各地府縣征收完畢,再由地方上交到中央。
去年衛輝府剛剛糟了災,當今聖上開恩,免了衛輝百姓的夏稅,所以一直到農歷十一月開始收秋糧了,周邦彥才拿到今年衛輝府的稅入。
等他看完賬冊後,周邦彥沈默了。
這是周邦彥在衛輝的第三年,他來此的主要目的就是主持潞王府的建造,只要把這件最主要的差事做好了,那麽升遷入中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於衛輝府的稅入,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過。
一來,修建潞王府所耗甚大,剛開始建造的時候,衛輝府簡直要被他刮地三尺,舉整個衛輝的民力修建潞王府尚且還不夠,還怎麽指望有多餘的賦稅?這二來,等到潞王到衛輝就藩後,衛輝府大部分的土地和稅入都要歸到潞王身上,畢竟潞王是當今聖上唯一的親弟弟,光一個潞王府都所耗如此之巨,聖上更加不會在封地和稅入上小氣了,那麽朝廷那邊就更不會在意衛輝府如今的稅收了。
可是現在,衛輝這次秋收的稅入折合白銀居然有兩百萬兩,是去年這個時候的五倍多!
這樣的增長速度,簡直就是絕無僅有,曠古爍今!更何況,這個稅入還是在他一邊主持著潞王府的修建這個巨大的拖油瓶的基礎上達成的,這是多麽的可怕!
雖然這個稅入和蘇州府,松江府比起來,還差了一半還多,可是在整個大明來看,已經算是中上層了!和衛輝之前的稅入比起來,那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目!
周邦彥原本都想好了,要趁著機會修理一番秦修文,讓他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可是當他看到這個稅入後,他恍然發現,靠著這個驚人增長的稅入,或許他可能不用熬到潞王府建造完成之後再升官了。
周邦彥之前一直將自己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潞王府的建造上面,根本沒有考慮過第二條路,而如今秦修文不僅僅幫他開拓出了第二條路,甚至還把路拓寬了、夯實了,只要順著這個路去走,他升官之事甚至要比預期的還要早兩年!
如今這個秋收稅入還不夠亮眼,畢竟在大明這麽多府之中只屬於中層,加上上次葛郎中之事,戶部的人就算看到了衛輝的這份稅入,說不得也要在裏面作作文章。
可是若是再等半年呢?等到明年的夏稅,到時候報上朝廷的數字該有多少?會不會一舉超越松江府這類的超級納稅大府?若是能做到這種地步,就是別人再想怎麽壓制衛輝府,那也是壓不住了!
大明的賦稅其實並不高,田稅二十取一,商稅更是只有三十取一。當然這些只是明面上的,地方上的官吏們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增加苛捐雜稅,比如說在征收糧食稅收的時候,可以淋尖踢槲,讓槲面上堆積出來的糧食灑落出去,而那些散落出去的糧食則是屬於損耗部分,就歸官吏們所有了;商稅同樣也有各種辦法多征收,畢竟商人比農人更為富裕一點,但是地位還更低,商人做的就是一個倒買倒賣,賺取差價的一個事情,從東賣西,從西賣東,要的是一個流動性,於是明朝官吏們設置了重重關卡,只要是經過一地,都要交過稅,過稅又要分為鈔關稅、抽分稅、門稅等,而這裏面的費用就可以自由來去了。
但是秦修文提議了周邦彥降低衛輝府各縣的過稅,嚴厲打擊各個縣衙額外征派稅賦,還組建自己的車隊、船隊為從衛輝流通過來的客商保駕護航,可以讓商人們以一個比較正常的過稅將商品流通出去,這才是除了新碼頭的建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稅收制度上的開放。
也是因為周邦彥一開始就沒有把衛輝的稅入太過放在心上,然後自己也想在裏面撈一點油水,這才同意了秦修文的提議,但是真沒想到秦修文能做到這種地步。
不得不說,周邦彥雖然心胸不算寬廣,但是對時政的把握、對為官之道的理解是遠在一般官員之上的,當他看到這份稅入賬冊的時候他就明白了過來,自己或許能靠著這一條路更快地升遷!
自從張居正變法以來,朝廷對官員們的考核就更為嚴苛了,“考成法”頒布後,不僅僅是對京官加大考核監察力度,就是地方官的日子也不好過,地方官的各項政務都有了明確的考核標準,這官做起來自然也就沒有原來那麽輕松了。
雖然在萬歷十二年就廢除了“考成法”,可是“考成法”帶來的影響已經深入人心,對官員的評判標準也提高了,更加的務實了,在朝廷眼中,評判一個官員的政績,除了文化教育、勸農桑、施仁政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稅入。
畢竟這個東西可以量化,而且幹的好不好,那是一目了然的。
不過周邦彥來衛輝的初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這才沒將稅入放在眼裏,甚至在一開始聽取秦修文建議的時候,心中還想著,這樣一來,衛輝府能征稅的項目少了,數額低了,到時候估計稅入數目更加不理想,但是損公肥私之事,又不是他周邦彥一人在幹的,上頭不在意,下面沒人說,有什麽好怕的?
結果,這個稅入不僅僅沒少,還居然增加了如此之多!這裏面的田稅漲幅其實不大,畢竟去年才遭遇過天災,今年能夠恢覆過來已經是萬幸。而商稅,則是以一個非常恐怖的速度在增長!
周邦彥撫著短須沈吟了許久,將事情翻來覆去想了多遍,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這秦修文還動不得,不僅動不得,還得繼續哄著供著為他做事。
若是能更快地跳出衛輝,到中樞任職,一來闔家團圓,不用再和父母家人分隔兩地;二來靠著一鳴驚人的稅入增長得以升官,那可比單單督造好潞王府這樣的差事而升官要來的有含金量的多,對他以後的官途絕對有大大的好處。
督造好潞王府這樣的差事,周邦彥捫心自問,滿朝上下有一大半的官員都能做好;而誰能將一個府的稅入在短短兩三年間翻個五倍十倍?至少到現在還沒聽說過誰有這般大的本事!
到那時候,秦修文的政績就是他的政績,畢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他主持的,但是人才可是他選出來的、他提拔支持的,上官拿大頭、摘果子,下面的人分到點湯喝喝,已經是上峰大度了。
等他升遷之後,哪裏還需要去考慮衛輝府那一畝三分地的變化?哪裏還需要去擔憂自己在衛輝的權力是否被架空?到時候任憑秦修文折騰去好了,就是自己以後升遷了,這個衛輝知府的位置給秦修文坐,那又如何?
秦修文自然知道自己這位上官不算很大度,自己這一年來雖然源源不斷地給他周府送出了不少真金白銀,但是一旦涉及到權力的糾紛,對方就能一改之前和藹可親的態度,對著他立馬翻臉,也是秦修文早就預料到的。
好在自己布置了那麽久的一切,終於在這次的秋糧稅入中體現了出來,周邦彥投鼠忌器,果然態度又和善了起來,不再揪著洋人之事不放,也讓秦修文知道,自己助周邦彥增長的野心已經就位,小小衛輝府的權柄,已經不被周邦彥看在眼裏了,而自己,終於可以在衛輝大展拳腳、全面出擊!
~~
洋人瘋狂采購之後就撤離了衛輝,原本應該風平浪靜下來,可是衛輝府的富商鄉紳們內心卻並不平靜,他們發現,原來最賺錢的買賣,竟然不是倒買倒賣,也不是做點客棧吃食生意,而是建工坊!
誠如之前所說的那樣,衛輝府的手工業不算發達,本地的富戶鄉紳,大部分都是靠囤地做地主發財,還有少部分會經營一些和衣食住行有關的產業和買賣,但是沒有人做過像“吳氏紡織坊”和“袁氏印刷坊”這樣的工坊生意。
這裏面當然是有多種的因素,他們中間也有人去過江南地區,看過那邊人是怎麽開作坊的,但是想要做的大,就要投入許多的本金;小打小鬧的話又看不上這點利潤。再則,做工坊的難度可比倒買倒賣或者做地主難多了,像江南那邊這麽多的織造坊,那都是有門檻的,他們一個個門外漢,從頭學起多費事?而且織出來的布又沒有江南的好,到時候賣給誰去?
還不如做個大地主來的省事,或者做一些自己能手到擒來的買賣,包賺不賠。
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往你不做我不做,大家各有賺錢的門路,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可是如今異軍突起兩家工坊,“袁氏印刷坊”也就算了,他們還可以說一聲,這背後有秦大人撐腰自然不同,可是那“吳氏紡織坊”算什麽?他們吳家又算什麽?說句托大的話,他們老祖宗在衛輝發跡的時候,吳家人還不知道在哪裏找食吃呢!
結果呢,現在眼看著吳家就要起來了,這紡織坊的生意一日好過一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裏面的利潤甚大,接下來那麽多單子,只要一交貨,那是鐵定賺個盆滿缽滿!
這衛輝別的不多,棉花還不多嗎?自家地裏就種植了多少的棉花,漫山遍野的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以前這些棉花都賣給江南地區的大紡織作坊的富商了,如今若是自己也學著吳家那樣,自己建工坊,自己織布,不也可以同樣賺錢嗎?
商人的思想最是靈活,只要一看到某樣東西有利可圖,而且自己也是可以快速模仿的時候,那麽這個行業必定馬上就要湧入很多新的競爭者!
對吃了第一塊大肥肉的吳家來說,競爭肯定是殘酷的;可是對秦修文來說,這正是他要看到的結果!
只有競爭,才能創造出源源不斷的活力;只有競爭,才能對這個領域精益求精、不斷拔高技術!
光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驅使所有人都向他想要的目標前進的,但是市場競爭可以。
所以,在很多衛輝富商們都抓心撓肝地想要和秦修文走關系,看看能不能給他們一點支持,幫助他們去創辦工坊的時候,衛輝府第二次招商會應運而生。
當時秦修文舉辦的第一屆招商會的時候,只成功租出去七塊地,剩下五塊沒有動工,如今第二屆招商會剛一放出風聲,整個衛輝的富商豪紳聞風而動,所有人都日也盼夜也盼,希望自己能收到秦大人下的帖子,有機會參加這次的招商會,各種禮品珍寶土儀都像不要錢一樣湧入秦修文的府邸,為的就是那一張招商會的帖子。
不看看參加了第一屆招商會的人租下土地的人,哪個不是賺大發了?
瞧瞧許富商,瞧瞧趙松巖和萬掌櫃,尤其是那個吳富貴,原本比他們差一大截,現在說話硬氣了,都和他們平起平坐了!如果他們再不跟上,要不了兩年,說不定他們都要看那個吳富貴的臉色了!
那不是什麽招商會,而是財神爺給他們開會,要去,必須要去!
只可惜事不遂人願,此一時彼一時了,第二屆的招商會門檻一下子拔高了許多,不再像第一次一般,只要是有點頭臉的富商都可以拿到帖子,這次是先征集有意向參與第二屆招商會的人,然後再從中選拔,被選中的人不過十二位而已。
這十二人中,大家發現都是在某一領域有過經驗的人,做事做人口碑都還不錯,且不是因循守舊之輩,才得以中選,而不是單單只看誰實力強,看誰財富多。
如今的秦修文在衛輝已經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他說給這些人下帖子,就只給這些人下,無人敢置喙,拿到帖子的人無不歡天喜地,感恩戴德將送帖子的人迎進門,恨不得跟接聖旨一樣把秦修文的帖子供起來。
只是盡管是被選中的人,然而依舊僧多粥少,十二人裏只能中選五人,所有人依舊心懷忐忑,就怕自己落選。
當季方和與孫文秀閑下一起吃酒的時候說起了這個事情,如今已經是孫縣丞的孫文秀忍不住痛飲下一杯酒感嘆道:“那個時候我去遞送這個帖子,可是好幾家的大門都敲不開,如今大人的帖子卻是成了人人爭搶的對象,這真真是風水輪流轉!那些有眼無珠之人,如今恐怕是心痛地夜不能寐,也只能默默忍著吧!”
季方和當然知道第一屆招商會的時候是多麽的難,他自己就是親歷者,當下聽完冷笑,撫摸著自己手上還殘留著的刀疤道:“難道他們還敢明著有什麽怨言不成?就是有再大的不滿,也得給我們憋回去!”
不憋回去,還想學那搞刺殺的馬掌櫃?也不看看這位馬掌櫃的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第一屆招商會就不給面子、直接推拒不來之人,還想來參加第二屆?難道還真以為自家大人現在是什麽貓貓狗狗都能攀上的?
等到眾人參加完第二屆招商會,所有人拿著申請書回去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被有心人打聽出來後,才知道第二屆招商會的內容和第一屆的截然不同!
當然,這地還是差不多的保證金數額,還是可以免費租十年,還是靠近新碼頭的黃金地段,這些都沒變,變的是用地的用途以及申請人的條件。
這五塊地的用途皆為工坊用地,這倒是和大家心裏想的不謀而合。沒看到那吳富貴現在的“吳氏紡織坊”大賺特賺嗎?大家自然也有想法去模仿,建個類似的紡織作坊,已經有了先例在了,依葫蘆畫瓢自然不難。
可是秦大人只給他們放開了五塊地中的一塊地作為紡織工坊用地,其他四快地另外有特指的用途,分別為:糧食加工坊兩處、造船廠一處、印染工坊一處。
說實話,除了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坊大家願意去爭一爭,那造船和印染大部分人都是一竅不通,如何能去做這個?就是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工坊,秦大人給的要求也不低,不僅僅對工坊的大小、規制、產量有要求,還需要立下保證,在多少時間內可以革新技術提高生產的效率,尤其是紡織工坊,秦大人知道大家都盯著這塊肥肉,言明若是要寫紡織工坊的申請書,那麽必須說明白他們要做的紡織工坊和“吳氏”的有什麽不同?能有哪些地方做的比“吳氏”更好?
這般一來,所有人都感覺頭好痛。
看著是自己比較容易拿下來的租地,但是很難想出來自己哪裏能做的比人家好;那些專業技術含量更加高的租地,就是拿下來了,自己也一竅不通,如何能夠經營?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要租新碼頭那邊的地,自己另立山頭,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這樣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此一來,不僅喪失了新碼頭那邊最佳的位置、生產出來的貨物運輸成本更高之外,所有人最擔心的還是會失去秦大人的支持。
大家都明白,“袁氏印刷坊”和“吳氏紡織坊”能有今天,八成的功勞在秦大人,甚至新碼頭那邊其他拿到地,做成生意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修文一切完善的安排和政策,若沒有秦大人在前面為他們掃清一切障礙,生意能否如現在那般紅火,還真是兩說。
所以,在所有人的認知裏,有秦大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秦大人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要跟著秦大人的步伐走,不管多麽離奇和匪夷所思的開局,最後都能順順當當、有驚無險。
可憐的大明人,還沒經過後世996的虐打,就已經開始為了寫申請書而頭痛了,有多少人對著這份申請書長籲短嘆、提筆又放下,放下又提筆,就是寫不出半個字;有多少人是將身邊的資源盤了一遍又一遍,將能用上的關系都用上了,家族小會一場接著一場的開,多人頭腦風暴,就為了寫這份申請書。
更可怕的是,這申請書還只給了三天時間來寫,許多人都熬紅了眼、拔禿了頭,這才在最後一天交了上去,等交完申請書後的第二天,眾人齊刷刷的發現,衛輝府裏好幾個富商豪紳都閉門謝客,在家足足躺了幾天才緩過神來。
跟著秦大人做事,能賺大錢是真的,非常耗費心力也是真的。
這是所有寫完申請書的富商們的最新心得體會,而且等待最後結果的那幾日,他們雖然身體休息好了,神經卻一直緊繃著,一天都松懈不下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