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32章
和李明義自殺的消息一同傳來的,是萬歷皇帝的詔令:
李明義盜賣賑災糧、以次充好、哄擡糧價,其罪當誅!革其官服,抄沒家產,家中三代男子不得科舉入仕!
因為李明義的自縊和絕筆信,尚且還算年輕的萬歷皇帝此刻還沒練就鐵石心腸,覺得此人雖然在為官上錯漏甚多,但是對家人倒還有幾分情意,原本是要判他們全家流放的,現在也算是網開一面,好歹留了他們一條生路。
而牽涉賑災糧一案中,除了李明義外,還有淇縣賀知縣、浚縣沈知縣被褫奪了官職,貶為庶人;衛輝知府周邦彥因失察之罪,罰俸半年。
因為賑災在衛輝府掀起的浪潮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的便是朝中神仙鬥法,基本上和衛輝府沒什麽大幹系了。
衛輝府其他縣的知縣最近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一直到諭令頒布下來,才敢松口氣。
有些人在這場爭鬥中因為聽了秦修文的話,得以全須全尾地保全自身,甚至還小賺了一筆,但是還有更多人那是輸的不說傾家蕩產、也要個幾年才能緩過神來。
不管這些人心裏怎麽罵秦修文,但是表面上如今都對新鄉縣的秦知縣那是禮遇有加,不敢再有任何造次——前車之鑒李明義就擺在那裏呢,沒有將他一擊打落的把握,誰還敢明面上和秦修文杠。
而此時,眾人口中的秦修文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輕松。
李明義的死訊是汪縣丞帶給秦修文的。
當時秦修文正在和孫主簿說流民下一步的安置計劃,同時手中不停在寫一份公文,汪縣丞進來打斷了他們的討論,誠惶誠恐地告訴了秦修文這一消息。
秦修文手中正握著毛筆,聞言手指倏地一下收緊,修長的骨節都隱隱有些泛白,低垂下清俊的眉眼,讓人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
等了許久,汪縣丞才聽秦修文淡漠地聲音響起:“既然如此,那想必朝廷必回馬上有所表示,李大人也算是以一己之力,將事情都扛下了。若得空,汪縣丞替本官在李大人墳前一炷香吧。”
李明義是七品縣令,大明朝對待士族還是非常優待的,一般很少會對當官之人直接下令處死,且此計本就是皇帝暗中布下,拿人把柄,所以一般而言,李明義是不用直接赴死的,最多不過是抄家流放。
或許可能會在流放途中熬不住搓磨而死,運氣好些性命也能得以保全。
但是他選擇了用自己的命,換家人一條生路,這樣的人,縱使惡貫滿盈,也有讓人動容之處。
汪禮遠如今是秦修文說什麽是什麽,聞言立即點頭稱是。
秦修文將書寫好的公文攤開晾幹,突然話鋒一轉,問起了汪禮遠其他事情:“汪縣丞,本官記得你在此地做縣丞也快六年了吧?”
汪禮遠心裏一突,不知道秦大人怎麽就說起這個了,但還是老實回答:“大人容稟,到今年年末就是整六年了,第一個三年下官的考核只得了“平常”,又正好其他處沒有空缺,就又在新鄉縣任了三年縣丞。”
秦修文點了點頭,將手邊已經曬幹的公文給汪禮遠遞了過去。
汪禮遠有些不明所以地接過公文,一目十行的看過去,等看完之後,瞬間激動的熱淚盈眶,直接跪了下來,拜道:“多謝大人提攜之恩,汪某沒齒難忘!”
秦修文聞言笑了一下,原本的疏離之色如雪般消融,頓時顯得可親了許多:“你我之間,何必言謝。不過這也只是我遞上去的折子,事情允與不允,還得看上面的意思。”
如今衛輝府一共空出來三個知縣的位置,秦修文的公文折子上寫的就是舉薦汪禮遠為浚縣縣令。
要知道汪禮遠作為八品縣丞,雖然在新鄉縣也是二把手的存在,甚至有些類似批捕、緝盜、財政支出等公函上,汪禮遠不簽字,這些公函命令秦修文都發布不出去,他是有制衡之權的。
聽著似乎和七品縣令沒有差太多,但是實際上兩人之間天差地別!
秦修文是正經二甲進士出身,年紀輕輕已經七品,就算是像李明義一樣熬個幾任,不出大錯都能熬幾個品級出來,畢竟年齡擺在那裏呢。
但是汪禮遠只是一個舉人出身,他很有可能這輩子就是在八品官職的位置打轉了,差別不過就是在此地做縣丞,還是在別處做縣丞罷了。
就是在新鄉縣做縣丞,都還是自家人打點的結果,好讓他不要離家太遠。
汪禮遠是真的沒有想到,秦修文居然會舉薦他做浚縣知縣!
先不說自己只是舉人出身,很有可能難以升遷的事情了,就光一點,浚縣知縣和秦修文是同品同級,有多少上官有這種魄力和肚量,舉薦自己的下屬,坐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
就汪禮遠自己捫心自問,都做不到如此!
所以此時此刻,不管事情成與否,汪禮遠的感恩戴德之心是真真的。
秦修文親自將汪禮遠扶起,又安撫道:“既然本官舉薦了你,自然也會為你費心籌謀奔走一番,也不枉你此次跟著我擔驚受怕、勞心又勞力,但凡我能做的,都會盡力而為!”
汪禮遠聽罷,恨不得此刻就以頭搶地,為秦修文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完全忘記了當初秦修文讓他夜會李千戶時,他是多麽得不情不願了。
孫主簿聽罷起身向汪禮遠道謝:“先在這裏恭喜汪兄得大人青睞,也預祝汪兄此次能心想事成!”
汪禮遠一想到秦修文的種種手段,原本有些不抱希望的心也火熱了起來,對著孫主簿也是拱手:“同喜同喜!我們兩個得逢大人提攜,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孫主簿聞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汪禮遠是說,要是他的位置動了,孫主簿的位置豈不是也可以動一動?定然是那道舉薦的折子裏也提到了自己,汪禮遠才如此說。
孫主簿頓時心生狂喜,恭賀道謝之語如同不要錢一般往外撒。
官場就是如此,一個蘿蔔一個坑,只有有人位置動了,底下的人才能跟著一起動。
秦修文如今已經將新鄉縣治理地如同鐵桶一般,上上下下無不對他心悅誠服的,汪禮遠和孫文秀兩人早已沒有了當初的敷衍怠工,對待他交代下去的事情,幾次試探下來,是明知不可為也能硬著頭皮去做的,所以才有了秦修文決意提拔汪禮遠之心。
論科考成績,或許是汪禮遠好一些,但是論為人處事、做事效率,其實秦修文更倚重孫文秀,但是孫文秀到底起點太低了,不可能一飛沖天,而汪禮遠此人,勝在謹小慎微、見風使舵極快,也擅長長袖善舞,是個合格的官場人。
這樣的人,或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但是只要他聽話,能被自己徹徹底底收服,那以後也將會是一個大大的助力。
秦修文從來不懼自己的屬下比自己更優秀、某方面更有才華,他既然有本事捧他上去,那就是有了信心能將此人掌控手中,將來若是一朝反水,自己也有本事將他踩回去!
如今他在這個世界依舊勢單力薄,秦修文是個掌控欲特別強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的身家性命是被他人掌控,而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發展他的勢力是他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廢了那麽大的心力,搞出這麽大的場面,可不是僅僅為了收割一波糧食和銀子那麽簡單的。
秦修文將這份舉薦的公文並另外一個折子一起封存好,然後才派人送去了衛輝府。
等到周邦彥收到了秦修文的折子,先是打開了那道舉薦的折子,等看完之後忍不住就氣笑了。
對著自己的下屬就嘲道:“這個秦修文還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舉薦那個孫主簿也就算了,從主簿升到縣丞,不過是微末小事,但是沒想到他胃口那麽大,還要把他身邊的縣丞舉薦為浚縣知縣!哼,他難道以為吏部是他家開的,他想升誰就升誰不成?”
周邦彥原本還有幾分愛才之心,此刻卻是被秦修文這道折子給狠狠氣到了,直接將折子扔到了公案之上。
確實,從主簿到縣丞,這事只要他這個縣官同意、府官同意,報到按察司,再由按察司報到吏部,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大問題。
畢竟縣官同意、府官同意,不過是一個小小縣丞的授命,上面也不會非要作對不批,除非本身就是有冤結,那另當別論。
可是知縣就不同了,知縣是大部分進士們的真正起點,朝廷的考察也更為嚴格,三年任滿,除了地方考核還要京察考核,“六事”考核一樣不能少,同時做縣官的起點也高,如今已經不是太祖當年缺人的時候了,非進士一般很難再去做縣官。
現在那秦修文倒好,竟然是要舉薦一個舉人去做知縣,就算如今衛輝府一下子少了三個知縣,那也不是他秦修文想舉薦誰做就誰做的!
不見那麽多沒門路的進士還等著授官呢!眼看著衛輝府一下子多了三個空缺,最近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請托周邦彥,秦修文倒好,直接就要要走一個!還只是以折子公文的形式遞上來,一點請托姿態都沒有。
年輕人,實在是狂妄!
林同知聞言,撿起了周知府丟下來的折子,看完之後也是搖頭,上次的賑災糧風頭已經出的太過了,如今還不知道收斂鋒芒,到時候可是要吃大虧的呀!
看完這道折子後,林同知見剛剛舉薦的折子下面還有一封同時送來的折子,心下好奇,不知道那秦修文還有什麽狂悖之言,忍不住將其打開看了起來。
沒想到這一看,就看入了神,等到翻到了最末,才急急忙忙將折子呈給了周邦彥:“大人,還請看一看秦縣令這道折子!”
林同知的座師就是周邦彥的父親,如今給周邦彥做屬官,可謂是其左膀右臂,再加上此人在庶務上頗有才能,很是得周邦彥的信賴。
周邦彥剛剛在喝茶平氣,知道還是秦修文的折子,聞言沒好氣地接過,結果看完之後,忍不住拍案而起:“好!好!好策!好策啊!”
秦修文在折子裏寫了預備在衛輝至新鄉段重建碼頭,光這個當然吸引不了周邦彥什麽,實在是秦修文裏面所寫的每一道條文細細展開都有妙處。
現如今的碼頭就是停泊靠岸卸貨裝船,說好聽點是一片繁華景象,說難聽點就是缺乏管理、混亂不堪,但是在秦修文的規劃中,碼頭是可以分區而建,將碼頭設施重新分類,泊位按照船的裝載數劃分指定停泊區域,碼頭分為貨物區和乘客區,貨物區供貨船裝卸,乘客區讓坐船客人通行;同時他還提到了靠泊設施的改建、堤防的加固,護舷設施的安置,每一點、每一條都言之有物,條理分明,只要照著這個折子派遣可靠的人去實施,就沒有不成的。
這也就罷了,建成了雖然算是周邦彥的一個功績,但是更多的是福澤後人,自己離任之後就關系不大了,尚且還沒有完全打動周邦彥,可妙就妙在後面的倉庫設立上。
倉庫隨處可見,原本的衛輝碼頭處也有一些倉庫,但是基本上都是官家的,用來運送糧食為主,也有少量本地人的私人倉庫,有在衛河上做生意的,為了方便,便在碼頭不遠處設立倉庫,接收來往貨物。像其他的客商,一般貨物上船後最多就是停靠此處,進行一些吃穿用度的補給,等到補給完成之後再起錨去往目的地。
但是秦修文說的設立沿岸倉庫大有深意。
這些倉庫一旦建成,並不和漕運的糧倉功能相重合,相反,它的主要對象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倉庫只以極為低廉的租金租給客商們使用,因為衛輝的地勢之故,它是南來北往的要道,在衛輝租下倉庫後,後續衛輝可以提供車馬隊伍也可以提供船運隊伍來幫助客商們運貨,收取搬卸和運輸的錢。
如同秦修文在折子中所言,這樣一來,客商們可以將貨品存儲在衛輝,再由衛輝輻射全國,貨運之昌隆、物品之繁茂,將在整個衛輝顯現。
周邦彥不是不通庶務的那等官員,相反,在他讀書考科舉之時,就已經接觸家中的一些核心事物,很是知道一些家中鋪子的運作、掌櫃的管理,所以瞬間也讀懂了秦修文折子中隱含的意思。
舉凡買賣者,不過是將南邊的貨物賣往北邊,將北邊之物賣向南面,低買高賣,獲取利潤罷了。
但是其中風險也大,如今之買賣,處處關卡、層層盤剝,再加上若是貨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險;若是貨物囤的少了,那麽也有賣完之後,只能看著對家賺錢的難熬。
若是有一處倉庫,供這些人集中囤放貨物,再分批賣往其他地方,豈不是又能分散風險,又能多賺銀子?商人最是重利會算計,其中好處連他都能看的出來,更何況是他們?
倉庫即使以極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幾個倉庫又能費多少銀子?每年從衛輝停靠的貨船又有多少?賺的是細水長流、源源不斷的銀子啊!
再次,屆時那些車隊、馬隊、船隊,又由誰來出資成立?想必這種運輸隊伍,沒有他周邦彥頂著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這裏面,又有多少利潤可以分?
更何況,秦修文還言,目前新鄉縣青壯流民一萬餘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碼頭建設工程中去,征役之費用由新鄉縣一力承擔,同時他還將發動新鄉縣的富豪鄉紳一起出資修建。
“整個衛輝府屆時必將百舸爭流、熠熠生輝,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響!”這是秦修文在折子上的結束語,但是讓周邦彥讀罷,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周邦彥作為衛輝的知府,其實是因為潞王府督建之事,專門被萬歷委派過來的,對他來講來衛輝一遭,最要緊的事情不是什麽整治民生,而是盡心盡職地為潞王建好潞王府,讓皇上滿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滿,自己就調往中樞,由自己的老父親運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個半品。
所以周邦彥一直以來都將潞王府的督造當作頭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卻給他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
現成的人力有了,錢也能到位,就等他一點頭,到時候名利雙收,這樣的好事,誰會往外推?
況且,其中之利,光是隨便想想,就能讓周邦彥這樣的人都呼吸一滯。
若是秦修文的折子上,讓他出人出錢,就是說的再天花亂墜,周邦彥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許最後還是駁回。畢竟事事都有風險,當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無過、不求有功,讓他親身上陣去出人出錢,到時候事情沒弄成,惹得一身騷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可是現在呢?只不過是等著他這個上官點頭而已,一本萬利之事;而代價麽,周邦彥看向第一封折子,忍不住又拿了起來,仔細看了過去。
周邦彥摸著自己腰間的金玉質地的革帶,指尖從“三臺”帶銙處來回撥弄,這是他陷入沈思時候下意識的動作,等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擡起頭,一向肅穆的臉上難得露出了笑意:“倒也不是太過,你說呢,林同知?”
林同知哪裏聽不出周邦彥心意已決,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極為認同秦修文這份改建衛輝碼頭的條呈的,連忙點頭應和:“大人您慧眼識珠,應了那秦修文也無妨。”
應了,既是指應了碼頭改建之事,又是指應了舉薦汪禮遠之事,一語雙關,但是大家都明白此間意思。
沒有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的道理,既然想要從中撈好處,別人也給足了好處,若是還不答應一二要求,那不是做事的規矩。
“明日就將那秦修文請過來,本官要仔細再問問他,待問過之後,再做決定。”
周邦彥一錘定音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和李明義自殺的消息一同傳來的,是萬歷皇帝的詔令:
李明義盜賣賑災糧、以次充好、哄擡糧價,其罪當誅!革其官服,抄沒家產,家中三代男子不得科舉入仕!
因為李明義的自縊和絕筆信,尚且還算年輕的萬歷皇帝此刻還沒練就鐵石心腸,覺得此人雖然在為官上錯漏甚多,但是對家人倒還有幾分情意,原本是要判他們全家流放的,現在也算是網開一面,好歹留了他們一條生路。
而牽涉賑災糧一案中,除了李明義外,還有淇縣賀知縣、浚縣沈知縣被褫奪了官職,貶為庶人;衛輝知府周邦彥因失察之罪,罰俸半年。
因為賑災在衛輝府掀起的浪潮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的便是朝中神仙鬥法,基本上和衛輝府沒什麽大幹系了。
衛輝府其他縣的知縣最近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一直到諭令頒布下來,才敢松口氣。
有些人在這場爭鬥中因為聽了秦修文的話,得以全須全尾地保全自身,甚至還小賺了一筆,但是還有更多人那是輸的不說傾家蕩產、也要個幾年才能緩過神來。
不管這些人心裏怎麽罵秦修文,但是表面上如今都對新鄉縣的秦知縣那是禮遇有加,不敢再有任何造次——前車之鑒李明義就擺在那裏呢,沒有將他一擊打落的把握,誰還敢明面上和秦修文杠。
而此時,眾人口中的秦修文卻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輕松。
李明義的死訊是汪縣丞帶給秦修文的。
當時秦修文正在和孫主簿說流民下一步的安置計劃,同時手中不停在寫一份公文,汪縣丞進來打斷了他們的討論,誠惶誠恐地告訴了秦修文這一消息。
秦修文手中正握著毛筆,聞言手指倏地一下收緊,修長的骨節都隱隱有些泛白,低垂下清俊的眉眼,讓人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
等了許久,汪縣丞才聽秦修文淡漠地聲音響起:“既然如此,那想必朝廷必回馬上有所表示,李大人也算是以一己之力,將事情都扛下了。若得空,汪縣丞替本官在李大人墳前一炷香吧。”
李明義是七品縣令,大明朝對待士族還是非常優待的,一般很少會對當官之人直接下令處死,且此計本就是皇帝暗中布下,拿人把柄,所以一般而言,李明義是不用直接赴死的,最多不過是抄家流放。
或許可能會在流放途中熬不住搓磨而死,運氣好些性命也能得以保全。
但是他選擇了用自己的命,換家人一條生路,這樣的人,縱使惡貫滿盈,也有讓人動容之處。
汪禮遠如今是秦修文說什麽是什麽,聞言立即點頭稱是。
秦修文將書寫好的公文攤開晾幹,突然話鋒一轉,問起了汪禮遠其他事情:“汪縣丞,本官記得你在此地做縣丞也快六年了吧?”
汪禮遠心裏一突,不知道秦大人怎麽就說起這個了,但還是老實回答:“大人容稟,到今年年末就是整六年了,第一個三年下官的考核只得了“平常”,又正好其他處沒有空缺,就又在新鄉縣任了三年縣丞。”
秦修文點了點頭,將手邊已經曬幹的公文給汪禮遠遞了過去。
汪禮遠有些不明所以地接過公文,一目十行的看過去,等看完之後,瞬間激動的熱淚盈眶,直接跪了下來,拜道:“多謝大人提攜之恩,汪某沒齒難忘!”
秦修文聞言笑了一下,原本的疏離之色如雪般消融,頓時顯得可親了許多:“你我之間,何必言謝。不過這也只是我遞上去的折子,事情允與不允,還得看上面的意思。”
如今衛輝府一共空出來三個知縣的位置,秦修文的公文折子上寫的就是舉薦汪禮遠為浚縣縣令。
要知道汪禮遠作為八品縣丞,雖然在新鄉縣也是二把手的存在,甚至有些類似批捕、緝盜、財政支出等公函上,汪禮遠不簽字,這些公函命令秦修文都發布不出去,他是有制衡之權的。
聽著似乎和七品縣令沒有差太多,但是實際上兩人之間天差地別!
秦修文是正經二甲進士出身,年紀輕輕已經七品,就算是像李明義一樣熬個幾任,不出大錯都能熬幾個品級出來,畢竟年齡擺在那裏呢。
但是汪禮遠只是一個舉人出身,他很有可能這輩子就是在八品官職的位置打轉了,差別不過就是在此地做縣丞,還是在別處做縣丞罷了。
就是在新鄉縣做縣丞,都還是自家人打點的結果,好讓他不要離家太遠。
汪禮遠是真的沒有想到,秦修文居然會舉薦他做浚縣知縣!
先不說自己只是舉人出身,很有可能難以升遷的事情了,就光一點,浚縣知縣和秦修文是同品同級,有多少上官有這種魄力和肚量,舉薦自己的下屬,坐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
就汪禮遠自己捫心自問,都做不到如此!
所以此時此刻,不管事情成與否,汪禮遠的感恩戴德之心是真真的。
秦修文親自將汪禮遠扶起,又安撫道:“既然本官舉薦了你,自然也會為你費心籌謀奔走一番,也不枉你此次跟著我擔驚受怕、勞心又勞力,但凡我能做的,都會盡力而為!”
汪禮遠聽罷,恨不得此刻就以頭搶地,為秦修文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完全忘記了當初秦修文讓他夜會李千戶時,他是多麽得不情不願了。
孫主簿聽罷起身向汪禮遠道謝:“先在這裏恭喜汪兄得大人青睞,也預祝汪兄此次能心想事成!”
汪禮遠一想到秦修文的種種手段,原本有些不抱希望的心也火熱了起來,對著孫主簿也是拱手:“同喜同喜!我們兩個得逢大人提攜,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孫主簿聞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汪禮遠是說,要是他的位置動了,孫主簿的位置豈不是也可以動一動?定然是那道舉薦的折子裏也提到了自己,汪禮遠才如此說。
孫主簿頓時心生狂喜,恭賀道謝之語如同不要錢一般往外撒。
官場就是如此,一個蘿蔔一個坑,只有有人位置動了,底下的人才能跟著一起動。
秦修文如今已經將新鄉縣治理地如同鐵桶一般,上上下下無不對他心悅誠服的,汪禮遠和孫文秀兩人早已沒有了當初的敷衍怠工,對待他交代下去的事情,幾次試探下來,是明知不可為也能硬著頭皮去做的,所以才有了秦修文決意提拔汪禮遠之心。
論科考成績,或許是汪禮遠好一些,但是論為人處事、做事效率,其實秦修文更倚重孫文秀,但是孫文秀到底起點太低了,不可能一飛沖天,而汪禮遠此人,勝在謹小慎微、見風使舵極快,也擅長長袖善舞,是個合格的官場人。
這樣的人,或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但是只要他聽話,能被自己徹徹底底收服,那以後也將會是一個大大的助力。
秦修文從來不懼自己的屬下比自己更優秀、某方面更有才華,他既然有本事捧他上去,那就是有了信心能將此人掌控手中,將來若是一朝反水,自己也有本事將他踩回去!
如今他在這個世界依舊勢單力薄,秦修文是個掌控欲特別強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的身家性命是被他人掌控,而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發展他的勢力是他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廢了那麽大的心力,搞出這麽大的場面,可不是僅僅為了收割一波糧食和銀子那麽簡單的。
秦修文將這份舉薦的公文並另外一個折子一起封存好,然後才派人送去了衛輝府。
等到周邦彥收到了秦修文的折子,先是打開了那道舉薦的折子,等看完之後忍不住就氣笑了。
對著自己的下屬就嘲道:“這個秦修文還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舉薦那個孫主簿也就算了,從主簿升到縣丞,不過是微末小事,但是沒想到他胃口那麽大,還要把他身邊的縣丞舉薦為浚縣知縣!哼,他難道以為吏部是他家開的,他想升誰就升誰不成?”
周邦彥原本還有幾分愛才之心,此刻卻是被秦修文這道折子給狠狠氣到了,直接將折子扔到了公案之上。
確實,從主簿到縣丞,這事只要他這個縣官同意、府官同意,報到按察司,再由按察司報到吏部,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大問題。
畢竟縣官同意、府官同意,不過是一個小小縣丞的授命,上面也不會非要作對不批,除非本身就是有冤結,那另當別論。
可是知縣就不同了,知縣是大部分進士們的真正起點,朝廷的考察也更為嚴格,三年任滿,除了地方考核還要京察考核,“六事”考核一樣不能少,同時做縣官的起點也高,如今已經不是太祖當年缺人的時候了,非進士一般很難再去做縣官。
現在那秦修文倒好,竟然是要舉薦一個舉人去做知縣,就算如今衛輝府一下子少了三個知縣,那也不是他秦修文想舉薦誰做就誰做的!
不見那麽多沒門路的進士還等著授官呢!眼看著衛輝府一下子多了三個空缺,最近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請托周邦彥,秦修文倒好,直接就要要走一個!還只是以折子公文的形式遞上來,一點請托姿態都沒有。
年輕人,實在是狂妄!
林同知聞言,撿起了周知府丟下來的折子,看完之後也是搖頭,上次的賑災糧風頭已經出的太過了,如今還不知道收斂鋒芒,到時候可是要吃大虧的呀!
看完這道折子後,林同知見剛剛舉薦的折子下面還有一封同時送來的折子,心下好奇,不知道那秦修文還有什麽狂悖之言,忍不住將其打開看了起來。
沒想到這一看,就看入了神,等到翻到了最末,才急急忙忙將折子呈給了周邦彥:“大人,還請看一看秦縣令這道折子!”
林同知的座師就是周邦彥的父親,如今給周邦彥做屬官,可謂是其左膀右臂,再加上此人在庶務上頗有才能,很是得周邦彥的信賴。
周邦彥剛剛在喝茶平氣,知道還是秦修文的折子,聞言沒好氣地接過,結果看完之後,忍不住拍案而起:“好!好!好策!好策啊!”
秦修文在折子裏寫了預備在衛輝至新鄉段重建碼頭,光這個當然吸引不了周邦彥什麽,實在是秦修文裏面所寫的每一道條文細細展開都有妙處。
現如今的碼頭就是停泊靠岸卸貨裝船,說好聽點是一片繁華景象,說難聽點就是缺乏管理、混亂不堪,但是在秦修文的規劃中,碼頭是可以分區而建,將碼頭設施重新分類,泊位按照船的裝載數劃分指定停泊區域,碼頭分為貨物區和乘客區,貨物區供貨船裝卸,乘客區讓坐船客人通行;同時他還提到了靠泊設施的改建、堤防的加固,護舷設施的安置,每一點、每一條都言之有物,條理分明,只要照著這個折子派遣可靠的人去實施,就沒有不成的。
這也就罷了,建成了雖然算是周邦彥的一個功績,但是更多的是福澤後人,自己離任之後就關系不大了,尚且還沒有完全打動周邦彥,可妙就妙在後面的倉庫設立上。
倉庫隨處可見,原本的衛輝碼頭處也有一些倉庫,但是基本上都是官家的,用來運送糧食為主,也有少量本地人的私人倉庫,有在衛河上做生意的,為了方便,便在碼頭不遠處設立倉庫,接收來往貨物。像其他的客商,一般貨物上船後最多就是停靠此處,進行一些吃穿用度的補給,等到補給完成之後再起錨去往目的地。
但是秦修文說的設立沿岸倉庫大有深意。
這些倉庫一旦建成,並不和漕運的糧倉功能相重合,相反,它的主要對象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倉庫只以極為低廉的租金租給客商們使用,因為衛輝的地勢之故,它是南來北往的要道,在衛輝租下倉庫後,後續衛輝可以提供車馬隊伍也可以提供船運隊伍來幫助客商們運貨,收取搬卸和運輸的錢。
如同秦修文在折子中所言,這樣一來,客商們可以將貨品存儲在衛輝,再由衛輝輻射全國,貨運之昌隆、物品之繁茂,將在整個衛輝顯現。
周邦彥不是不通庶務的那等官員,相反,在他讀書考科舉之時,就已經接觸家中的一些核心事物,很是知道一些家中鋪子的運作、掌櫃的管理,所以瞬間也讀懂了秦修文折子中隱含的意思。
舉凡買賣者,不過是將南邊的貨物賣往北邊,將北邊之物賣向南面,低買高賣,獲取利潤罷了。
但是其中風險也大,如今之買賣,處處關卡、層層盤剝,再加上若是貨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險;若是貨物囤的少了,那麽也有賣完之後,只能看著對家賺錢的難熬。
若是有一處倉庫,供這些人集中囤放貨物,再分批賣往其他地方,豈不是又能分散風險,又能多賺銀子?商人最是重利會算計,其中好處連他都能看的出來,更何況是他們?
倉庫即使以極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幾個倉庫又能費多少銀子?每年從衛輝停靠的貨船又有多少?賺的是細水長流、源源不斷的銀子啊!
再次,屆時那些車隊、馬隊、船隊,又由誰來出資成立?想必這種運輸隊伍,沒有他周邦彥頂著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這裏面,又有多少利潤可以分?
更何況,秦修文還言,目前新鄉縣青壯流民一萬餘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碼頭建設工程中去,征役之費用由新鄉縣一力承擔,同時他還將發動新鄉縣的富豪鄉紳一起出資修建。
“整個衛輝府屆時必將百舸爭流、熠熠生輝,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響!”這是秦修文在折子上的結束語,但是讓周邦彥讀罷,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周邦彥作為衛輝的知府,其實是因為潞王府督建之事,專門被萬歷委派過來的,對他來講來衛輝一遭,最要緊的事情不是什麽整治民生,而是盡心盡職地為潞王建好潞王府,讓皇上滿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滿,自己就調往中樞,由自己的老父親運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個半品。
所以周邦彥一直以來都將潞王府的督造當作頭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卻給他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
現成的人力有了,錢也能到位,就等他一點頭,到時候名利雙收,這樣的好事,誰會往外推?
況且,其中之利,光是隨便想想,就能讓周邦彥這樣的人都呼吸一滯。
若是秦修文的折子上,讓他出人出錢,就是說的再天花亂墜,周邦彥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許最後還是駁回。畢竟事事都有風險,當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無過、不求有功,讓他親身上陣去出人出錢,到時候事情沒弄成,惹得一身騷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可是現在呢?只不過是等著他這個上官點頭而已,一本萬利之事;而代價麽,周邦彥看向第一封折子,忍不住又拿了起來,仔細看了過去。
周邦彥摸著自己腰間的金玉質地的革帶,指尖從“三臺”帶銙處來回撥弄,這是他陷入沈思時候下意識的動作,等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擡起頭,一向肅穆的臉上難得露出了笑意:“倒也不是太過,你說呢,林同知?”
林同知哪裏聽不出周邦彥心意已決,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極為認同秦修文這份改建衛輝碼頭的條呈的,連忙點頭應和:“大人您慧眼識珠,應了那秦修文也無妨。”
應了,既是指應了碼頭改建之事,又是指應了舉薦汪禮遠之事,一語雙關,但是大家都明白此間意思。
沒有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的道理,既然想要從中撈好處,別人也給足了好處,若是還不答應一二要求,那不是做事的規矩。
“明日就將那秦修文請過來,本官要仔細再問問他,待問過之後,再做決定。”
周邦彥一錘定音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