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章
一直到回了縣衙,汪、孫二人還處在震驚欽佩的覆雜情緒之中,畢竟這個上官之前在他們眼裏不過是個能力平平、草根出身,撞了大運中了進士授了官的幸運兒而已,何曾見過他們家大人如此雷厲風行之舉動?
況且那安置流民的十策,就算是將府衙眾人集中在一起,討論上個三天三夜,也不過就是如此了,說不定還沒他家大人想的周全。
人說曹植七步成詩,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而如今他們的知縣大人不過走了四五步路,就將安置流民的對策一一道來,這樣的人,難道能比那曹植差?
當了官了都知道,之前科舉考試時候寫的那些試帖詩,考的那些八股文,都是一些“花拳繡腿”而已,真的到了官位上,靠那些東西只能諂媚一下上官,做一下歌功頌德之效,治理一方民生,要的可不是吟詩作對、風花雪月。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汪、孫兩人自詡在整治地方民生上,算是內行,一個是他們已經混跡底層官場多年,比起剛剛坐上官位才兩年的秦知縣來說,他們雖然是下屬,但也是“前輩”,之前秦修文在很多事情上,就必須得仰仗他們。
在他們看來,秦修文這個知縣當的很是一般,可能才學方面遠勝於他們,但是官場上的為人處事、處理具體的縣衙政務方面,還有得學。
而如今,對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們這些做屬下的,竟然想不出比剛剛他們家大人更完善的方式去接納這些流民。
更為關鍵的是,這次的事情要是成了,秦知縣的官聲必定能上一個臺階,再加上如今他在京城或有靠山,消息靈通,說不定明年的初考,就能得一個“稱職”的上等成績。屆時三年任滿,搞不好都不用在各地縣衙調任,直接就升遷了呢?
汪、孫兩人各自有各自的思量,但是不約而同地,對待秦修文的態度變得更加的恭敬,做事也勤勉了幾分,再不如之前的明面上過的去,實際上散漫敷衍了。
畢竟之前他們以為像秦知縣這樣的官場人物,可能仗著年紀輕,能在官場上多混幾年,但是頂了天了到個地方官上的五品位置,那還是得秦修文命好,順風順水、不捅大簍子、不站錯隊的情況下才能到那個位置,稍微一個行差踏錯,那就是萬劫不覆!
誰都心裏清楚,底層小官,最是容易背鍋,尤其是上頭沒人的小官。
可誰知道,自家大人是真人不露相,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結果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一出手,就讓他們目瞪口呆!
這樣的上峰,要能力有能力,要人脈也有人脈,跟著這樣的人混,那才是好處多多!
雖然此時此刻,汪、孫兩人還沒有下定決心徹底追隨秦修文,但是心裏已經開始真正認可了此人。
若是秦修文此時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必然心中暗樂——自己哪裏來的京中靠山,不過是賺取一個信息差而已。
打死汪、孫二人都不敢信,所謂的馬上朝廷要派人來賑災之事,完全是秦修文自己推測出來的!
當秦修文確定那王義流就是潞王,又有錦衣衛千戶帶隊保護其安全之後,就知道朝廷必然是要給一個說法的。畢竟京中錦衣衛突然出現在衛輝府,而且已經顯出了行跡,並未喬裝也未掩飾,那就說明對方必須師出有名,否則定然會引起地方上的恐慌。而目前衛輝府的情況不容樂觀,在這個時候再引起恐慌,實屬不智。
所以必定有一個理由,能讓錦衣衛大搖大擺地進入到新鄉縣接人,再讓潞王混跡於其中——畢竟作為藩王的潞王,此刻是不應該出現在衛輝府的。潞王府尚未建成,潞王也並未就藩,按照大明朝對藩王的約束,他此刻只能在京城待著。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麽潞王化名“王義流”之故,如果直接明晃晃地讓世人知道潞王離京了,那麽就是萬歷和李太後再疼寵他,都得被底下的大臣參死!屆時皇帝不懲處,都說不過去。
否則一旦開了這個頭,那別的藩王是不是也可以隨便亂竄了?皇帝屁股下的龍椅還想不想坐穩了?
所以潞王離京一定不會是皇帝或者李太後允許的,大概率是他私自離京,而萬歷為了保護潞王的安危,派遣錦衣衛千戶帶隊人馬來新鄉縣接潞王,就自然要有個說法。
在此時此刻,什麽說法,比賑災更加的理由充分?
這樣一來,潞王可在暗,錦衣衛在明,假裝是派了人馬保護賑災官員的,實際上則是暗中保護潞王的。
各中關竅,也是在秦修文早上起來,感覺自己腦內一清後,逐條逐條分析出來的。
秦修文並沒有對自己的分析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了九成把握,就要好好去利用一番。
這是秦修文的一貫特質,在股票市場上他就是這樣的風格,邏輯縝密,思維嚴謹,一旦看準哪支股票,就會高倉位買入,或在做出判斷後,及時斷尾求生賣出,毫不留戀。
他的行事作風就是這般狠辣果決,心智堅定,從來都自信於自己的判斷,偶爾有失誤,也會在失誤中不斷學習進步,這才是他能在現代混出頭的原因——做他們金融這一行的,多少國內外名校大學生投身其中,真正能做到財務自由的又有幾個?
這不,馬上就將手底下兩個人給收拾服貼了?
汪禮遠和孫文秀二人回到縣衙之後,就將秦修文在城墻上說的內容整理成冊,再分發到各個部門讓人去辦,自己則是攬了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去做。
汪禮遠準備走訪一遍各家鄉紳富戶,爭取說服他們多進行一些捐贈或是願意和縣衙一起賑貸,而孫文秀則是即刻去遞帖子拜見石千戶,去他那裏要人。
石千戶本就是孫文秀的師兄,兩人雖不是同窗,但是共同在新鄉縣任職後,一向是互通有無的,不過是讓手底下的人幫忙一起安置流民,倒也沒有二話,直接派了一個吳百戶帶著手下去幫忙了。
城外的流民在登記完姓名籍貫等信息後,等了一炷香的時間,城門便打開了,老幼者總共統計出來二十四人,被張達帶著六個衙役一起引入育嬰堂處安置。
到了育嬰堂,管事徐娘子早就帶著崔麗娘等一幹人將後罩房那邊空出來的房間給灑掃好了,熱水燒了好幾桶,幹凈的舊衣物也準備妥當了,就等著這些人過來後洗漱。
這些人本就是又累又乏,腹中空空,但是徐娘子說了一定要洗漱過後才能用食,甚至擡出了知縣大人的話,眾人也再沒有敢有抱怨之言的,速速進行了擦洗。尤其是雙手,還有人專門拿了皂角過來,反覆搓洗,有人檢查通過之後,方可進入隔間用飯。
隔間不大,裏面有一張大桌,上面擺著一大桶木粥,兩大碗的鹹菜,還有二十多只碗,有個廚娘立在大桶後面給人盛粥。
“大家拿好碗排好隊,每個人都有,知縣大人說了,定讓大家吃飽!”這采買的銀錢都是縣衙給的,縣衙那邊又點了名叫崔麗娘做監工,育嬰堂的人並不敢陽奉陰違、暗中克扣。
雖然只是白粥,裏面還摻著玉米糝,但是架不住濃稠啊!再就著一點小鹹菜,一碗下肚,瞬間就感覺到暖洋洋的,整個人都舒坦了!
有人三下五除二將一海碗的粥都吃完了後,眼巴巴地看著那粥桶,有那膽子大點的老人顫巍巍地站起身來,試探著把碗伸過去:“姑娘,我,我能再吃一碗嗎?”
崔麗娘笑瞇瞇地將碗擋了回去:“老大爺,你們胃裏久不進食了,不宜一下子吃的太多太飽,大人吩咐過,等過了一個時辰,若是還想吃的人,還可以再給各位半碗粥。”
崔麗娘本就是個聰明人,如今也是想明白了秦大人罰她過來做三個月勞役的用意,不僅僅沒有怨恨秦修文,反而內心深處是對秦修文感激涕零的。
若不是到了沒辦法的地步,誰願意昧著良心冤枉好人?如今心中大石頭落地,還有了暫時棲身之地,自然心懷感恩。
現在自己又被縣衙裏的小吏委派了這樣一樁差事,可不得卯足了勁去表現?
崔麗娘也不明白自己這樣的,就是表現好了又如何,但僅憑她的感覺就認為這是一次機會,不抓住的話這輩子自己都會後悔的。
崔麗娘大字不識幾個,靠著一副好顏色掙紮至今,除了相貌和心智外,其實她還有一點小獸般的直覺,最會趨利避害,也幾次在危難關頭讓她渡過難關。
那老大爺就是城門口第一個向秦修文叩頭行禮的老漢,聽聞是秦大人的吩咐,當即連連點頭稱是,心裏已經將秦修文看作是愛民如子的好官,是斷不會害了他們的。
馮氏此刻也捧著一碗粥,人早就餓狠了,哪裏還顧得了什麽儀態了,拼命地扒拉著粥食往肚子裏灌,還好是好克化的食物,否則鐵定得噎著。
不吃不行啊!只有大人吃了,才能有奶,才能餵給小娃娃吃。
馮氏剛剛扒完粥,準備回後罩房去看孩子,心裏也是憂心忡忡,想著奶不會那麽快來,要不要先討碗水給孩子餵兩口。
剛走到半路,就被一個小丫頭給攔住了,手裏捧了半碗奶給馮氏塞了過去:“崔姐姐讓我給你的,竈上剛剛煨好。”說完就一溜煙跑遠了。
馮氏怔怔地看著手裏的半碗羊奶,還冒著點熱氣,捧在手心裏溫溫的、暖暖的,那暖意仿佛從手指間傳遞到了心房,又從心房流到了眼中,一下子氤氳了馮氏的雙眼。
馮氏忍不住捧著碗,一面快步往裏走,一邊哭出了聲。
“秦大人,民女無以為報,等到大水退去,定然在家中長供您的長生牌位,每日為您祈福求壽,讓我兒永生不忘您的大恩大德!”
馮氏在心中如是喃喃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直到回了縣衙,汪、孫二人還處在震驚欽佩的覆雜情緒之中,畢竟這個上官之前在他們眼裏不過是個能力平平、草根出身,撞了大運中了進士授了官的幸運兒而已,何曾見過他們家大人如此雷厲風行之舉動?
況且那安置流民的十策,就算是將府衙眾人集中在一起,討論上個三天三夜,也不過就是如此了,說不定還沒他家大人想的周全。
人說曹植七步成詩,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而如今他們的知縣大人不過走了四五步路,就將安置流民的對策一一道來,這樣的人,難道能比那曹植差?
當了官了都知道,之前科舉考試時候寫的那些試帖詩,考的那些八股文,都是一些“花拳繡腿”而已,真的到了官位上,靠那些東西只能諂媚一下上官,做一下歌功頌德之效,治理一方民生,要的可不是吟詩作對、風花雪月。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汪、孫兩人自詡在整治地方民生上,算是內行,一個是他們已經混跡底層官場多年,比起剛剛坐上官位才兩年的秦知縣來說,他們雖然是下屬,但也是“前輩”,之前秦修文在很多事情上,就必須得仰仗他們。
在他們看來,秦修文這個知縣當的很是一般,可能才學方面遠勝於他們,但是官場上的為人處事、處理具體的縣衙政務方面,還有得學。
而如今,對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們這些做屬下的,竟然想不出比剛剛他們家大人更完善的方式去接納這些流民。
更為關鍵的是,這次的事情要是成了,秦知縣的官聲必定能上一個臺階,再加上如今他在京城或有靠山,消息靈通,說不定明年的初考,就能得一個“稱職”的上等成績。屆時三年任滿,搞不好都不用在各地縣衙調任,直接就升遷了呢?
汪、孫兩人各自有各自的思量,但是不約而同地,對待秦修文的態度變得更加的恭敬,做事也勤勉了幾分,再不如之前的明面上過的去,實際上散漫敷衍了。
畢竟之前他們以為像秦知縣這樣的官場人物,可能仗著年紀輕,能在官場上多混幾年,但是頂了天了到個地方官上的五品位置,那還是得秦修文命好,順風順水、不捅大簍子、不站錯隊的情況下才能到那個位置,稍微一個行差踏錯,那就是萬劫不覆!
誰都心裏清楚,底層小官,最是容易背鍋,尤其是上頭沒人的小官。
可誰知道,自家大人是真人不露相,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結果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一出手,就讓他們目瞪口呆!
這樣的上峰,要能力有能力,要人脈也有人脈,跟著這樣的人混,那才是好處多多!
雖然此時此刻,汪、孫兩人還沒有下定決心徹底追隨秦修文,但是心裏已經開始真正認可了此人。
若是秦修文此時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必然心中暗樂——自己哪裏來的京中靠山,不過是賺取一個信息差而已。
打死汪、孫二人都不敢信,所謂的馬上朝廷要派人來賑災之事,完全是秦修文自己推測出來的!
當秦修文確定那王義流就是潞王,又有錦衣衛千戶帶隊保護其安全之後,就知道朝廷必然是要給一個說法的。畢竟京中錦衣衛突然出現在衛輝府,而且已經顯出了行跡,並未喬裝也未掩飾,那就說明對方必須師出有名,否則定然會引起地方上的恐慌。而目前衛輝府的情況不容樂觀,在這個時候再引起恐慌,實屬不智。
所以必定有一個理由,能讓錦衣衛大搖大擺地進入到新鄉縣接人,再讓潞王混跡於其中——畢竟作為藩王的潞王,此刻是不應該出現在衛輝府的。潞王府尚未建成,潞王也並未就藩,按照大明朝對藩王的約束,他此刻只能在京城待著。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麽潞王化名“王義流”之故,如果直接明晃晃地讓世人知道潞王離京了,那麽就是萬歷和李太後再疼寵他,都得被底下的大臣參死!屆時皇帝不懲處,都說不過去。
否則一旦開了這個頭,那別的藩王是不是也可以隨便亂竄了?皇帝屁股下的龍椅還想不想坐穩了?
所以潞王離京一定不會是皇帝或者李太後允許的,大概率是他私自離京,而萬歷為了保護潞王的安危,派遣錦衣衛千戶帶隊人馬來新鄉縣接潞王,就自然要有個說法。
在此時此刻,什麽說法,比賑災更加的理由充分?
這樣一來,潞王可在暗,錦衣衛在明,假裝是派了人馬保護賑災官員的,實際上則是暗中保護潞王的。
各中關竅,也是在秦修文早上起來,感覺自己腦內一清後,逐條逐條分析出來的。
秦修文並沒有對自己的分析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只要有了九成把握,就要好好去利用一番。
這是秦修文的一貫特質,在股票市場上他就是這樣的風格,邏輯縝密,思維嚴謹,一旦看準哪支股票,就會高倉位買入,或在做出判斷後,及時斷尾求生賣出,毫不留戀。
他的行事作風就是這般狠辣果決,心智堅定,從來都自信於自己的判斷,偶爾有失誤,也會在失誤中不斷學習進步,這才是他能在現代混出頭的原因——做他們金融這一行的,多少國內外名校大學生投身其中,真正能做到財務自由的又有幾個?
這不,馬上就將手底下兩個人給收拾服貼了?
汪禮遠和孫文秀二人回到縣衙之後,就將秦修文在城墻上說的內容整理成冊,再分發到各個部門讓人去辦,自己則是攬了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去做。
汪禮遠準備走訪一遍各家鄉紳富戶,爭取說服他們多進行一些捐贈或是願意和縣衙一起賑貸,而孫文秀則是即刻去遞帖子拜見石千戶,去他那裏要人。
石千戶本就是孫文秀的師兄,兩人雖不是同窗,但是共同在新鄉縣任職後,一向是互通有無的,不過是讓手底下的人幫忙一起安置流民,倒也沒有二話,直接派了一個吳百戶帶著手下去幫忙了。
城外的流民在登記完姓名籍貫等信息後,等了一炷香的時間,城門便打開了,老幼者總共統計出來二十四人,被張達帶著六個衙役一起引入育嬰堂處安置。
到了育嬰堂,管事徐娘子早就帶著崔麗娘等一幹人將後罩房那邊空出來的房間給灑掃好了,熱水燒了好幾桶,幹凈的舊衣物也準備妥當了,就等著這些人過來後洗漱。
這些人本就是又累又乏,腹中空空,但是徐娘子說了一定要洗漱過後才能用食,甚至擡出了知縣大人的話,眾人也再沒有敢有抱怨之言的,速速進行了擦洗。尤其是雙手,還有人專門拿了皂角過來,反覆搓洗,有人檢查通過之後,方可進入隔間用飯。
隔間不大,裏面有一張大桌,上面擺著一大桶木粥,兩大碗的鹹菜,還有二十多只碗,有個廚娘立在大桶後面給人盛粥。
“大家拿好碗排好隊,每個人都有,知縣大人說了,定讓大家吃飽!”這采買的銀錢都是縣衙給的,縣衙那邊又點了名叫崔麗娘做監工,育嬰堂的人並不敢陽奉陰違、暗中克扣。
雖然只是白粥,裏面還摻著玉米糝,但是架不住濃稠啊!再就著一點小鹹菜,一碗下肚,瞬間就感覺到暖洋洋的,整個人都舒坦了!
有人三下五除二將一海碗的粥都吃完了後,眼巴巴地看著那粥桶,有那膽子大點的老人顫巍巍地站起身來,試探著把碗伸過去:“姑娘,我,我能再吃一碗嗎?”
崔麗娘笑瞇瞇地將碗擋了回去:“老大爺,你們胃裏久不進食了,不宜一下子吃的太多太飽,大人吩咐過,等過了一個時辰,若是還想吃的人,還可以再給各位半碗粥。”
崔麗娘本就是個聰明人,如今也是想明白了秦大人罰她過來做三個月勞役的用意,不僅僅沒有怨恨秦修文,反而內心深處是對秦修文感激涕零的。
若不是到了沒辦法的地步,誰願意昧著良心冤枉好人?如今心中大石頭落地,還有了暫時棲身之地,自然心懷感恩。
現在自己又被縣衙裏的小吏委派了這樣一樁差事,可不得卯足了勁去表現?
崔麗娘也不明白自己這樣的,就是表現好了又如何,但僅憑她的感覺就認為這是一次機會,不抓住的話這輩子自己都會後悔的。
崔麗娘大字不識幾個,靠著一副好顏色掙紮至今,除了相貌和心智外,其實她還有一點小獸般的直覺,最會趨利避害,也幾次在危難關頭讓她渡過難關。
那老大爺就是城門口第一個向秦修文叩頭行禮的老漢,聽聞是秦大人的吩咐,當即連連點頭稱是,心裏已經將秦修文看作是愛民如子的好官,是斷不會害了他們的。
馮氏此刻也捧著一碗粥,人早就餓狠了,哪裏還顧得了什麽儀態了,拼命地扒拉著粥食往肚子裏灌,還好是好克化的食物,否則鐵定得噎著。
不吃不行啊!只有大人吃了,才能有奶,才能餵給小娃娃吃。
馮氏剛剛扒完粥,準備回後罩房去看孩子,心裏也是憂心忡忡,想著奶不會那麽快來,要不要先討碗水給孩子餵兩口。
剛走到半路,就被一個小丫頭給攔住了,手裏捧了半碗奶給馮氏塞了過去:“崔姐姐讓我給你的,竈上剛剛煨好。”說完就一溜煙跑遠了。
馮氏怔怔地看著手裏的半碗羊奶,還冒著點熱氣,捧在手心裏溫溫的、暖暖的,那暖意仿佛從手指間傳遞到了心房,又從心房流到了眼中,一下子氤氳了馮氏的雙眼。
馮氏忍不住捧著碗,一面快步往裏走,一邊哭出了聲。
“秦大人,民女無以為報,等到大水退去,定然在家中長供您的長生牌位,每日為您祈福求壽,讓我兒永生不忘您的大恩大德!”
馮氏在心中如是喃喃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