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許諾
關燈
小
中
大
第824章 許諾
(4, 0);
郝天益在延河岸邊坐了一天。
比起被俘之後不停勞作的日子,難得能休息著看著風景其實也不錯。
而李瑕要他看的不是風景,他已經看到楊大淵的態度,撐筏靠岸,與李瑕長談至日暮。待他回到太原,提及此事,便要掀起一層波瀾,吹皺北地人心……
這一天原本就這樣,夜幕降下,岸邊的宋軍持著弓保護著楊大淵過了河心。
過了河心,那已是楊大淵的地盤,北面那列隊森嚴的全是楊大淵的心腹。
宋軍士卒們於是收了弓弩,轉身,準備回程。
郝天益的雙手被綁著,自有一名士卒牽著他,讓他跟在馬後走。
很狼狽。
延州城一戰他誤入張玨的埋伏,楊大淵見死不救所以今日他淪為李瑕的階下囚,楊大淵還是座上賓。
但就在回頭之際,他餘光瞥見河面上那道身影跌了下去。立即訪問sto55.com,獲取最新小說章節(5,0);
前一刻還是座上賓、還是都元帥,川陜局勢因他一念而動;下一刻已是河上浮屍,死得毫無掙紮。
造化弄人。
作為整件事的旁觀者,郝天益心頭有些感慨,他迅速冷靜下來,掃視著周圍尋找兇手。
對岸的蒙軍人聲沸騰,怒吼不已,一片大亂,不少人怒吼著在向這邊放箭。
箭矢大部分落在河面上,超過了河心。
換言之,延河兩岸雖射不到對方,但都能射到楊大淵。
郝天益再轉頭只見河岸兩邊都有一排樹木。
陜北這邊的樹木多是柏樹,所謂松柏長青,在這三月時節,柏樹樹葉繁盛,樹冠可以藏人。
沒看到南岸有人從樹冠上跳下來。
至於河對岸,囂聲振天,已無法從混亂的場面中看到殺手是否趁亂隱匿至士卒之中了。
這一瞬間的觀察,郝天益已有大概的判斷,認為還不是李瑕動的手既毫無必要動手,也不是適合的時機。(5,0);
他並不確定,也影響不了對面那些大聲呼喊著要報仇的人。
已有船只從延河上游順流而下,楊文仲正高聲下令,命士卒渡河殺李瑕。
郝天益見此情景,倒是頗為好奇李瑕要如何向楊文仲解釋。
此時若能讓楊文仲冷靜下來,未必不能找到殺手,若能解釋清楚,只怕楊家還真能覆歸李瑕。
李瑕沒有解釋,已開啟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郝天益聽不太清,只聽到不遠處史炤正在向麾下傳達。
「讓蒙軍攻過來,圍殲他們,一個都別放跑……」
有馬蹄聲向南而去,那是李瑕派信馬去調動援兵了。
這讓郝天益很詫異。
李瑕的反應有種冷冽之感,像是根本就不帶情緒。
沒有惋惜,不喊著冤枉。事情發生了,解釋也沒用,楊文仲想殺過去那就殺回去,最好直接殺人滅口,把事態控制住。(5,0);
仔細一想,這麼年輕就能這麼理智,可見其性情涼薄、無情,郝天益真不喜歡李瑕這種人,覺得有些可怕……
宋軍士卒開始緊張有序地備戰。
郝天益被綁在了一顆大樹下,他擡起頭看向頭上的樹冠,忽然感到背後涼嗖嗖的。
他不由想,也許就是李瑕方才與楊大淵沒談攏,派人射殺了楊大淵呢?
殺手此時就藏在這樹冠上,跳下來就能給他郝天益一劍,封喉斃命。
郝天益喉嚨滾動了一下。
他覺得人命真是脆弱……
夜幕完全降下,有人點起火把,雙方已開始箭雨試探,戰事膠著。
南面有像悶雷一般的馬蹄聲傳來,那是張玨的援兵快到了。
沒想到的是,楊文仲原本是一副不死不休的姿態,確實在這之前已下令撤退了。
鳴金聲自對岸傳過來,郝天益松了一口氣。
他被綁在這,跑也跑不開,萬一對面攻過來,戰線推到附近,極有可能會要了他的命。(5,0);
之後便見宋軍沿河追了一段,但畢竟是位居下游,而且沒多遠就是蒙軍那層層構築的堡壘,蒙軍一退,宋軍已做不到殲滅對方,很快也就退了回來。
一場沖突便這樣草草落幕。
就連郝天益都察覺到了楊文仲反應異常,從怒爾興兵到冷靜退敵的轉變太快了,顯然是的到了提醒。
說明有人正在與李瑕過招。
「大蒙古國既然主動退兵,陛下又怎會沒有考慮到此舉帶來的人心變動,怎會沒有後招?」
~~
一具屍體被打撈起來,送進了塞門寨。
有士卒高舉著火把在前方引路,還未到大堂,已聽到怒吼與慟哭之聲。
「二哥!」楊大楫上前哭喊,滿臉的震驚、悲痛,哭道:「大哥走了,你也走了,這一大家子人,我怎麼辦啊?!」
「叔父?叔父?」楊文安伸出顫抖的手輕輕碰了碰楊大淵的屍體,似乎不肯相信叔父已然身亡。(5,0);
待確定擔架上的人真的過不過來了,楊文安木住了。
他轉頭看了看兄長楊文仲,向後走了幾步,也不知是想去哪裏。
直到想起了幼年,父親戰死時,楊大淵曾一把將他攬在懷裏說了一句「叔父還在,叔父會把你當兒子養」,楊文安眼眶一紅,落下淚來。
他性格倔強,素來不願在人前顯情緒,抹了抹眼,站在一邊,冷靜下來。
「父親。」楊文粲隔著幾步遠,沒能搶在他三叔與堂兄之前接觸到他父親的屍體。
楊文粲舉止文弱,當周圍楊家人都在呼喝「報仇」時,他卻是聽了幾個族叔的吩咐,去把孩子們都帶到一旁。
楊家人各有反應,而楊大淵平素寬待將士,全軍莫不悲慟。
不少人拔出佩刀指天,立誓必斬李瑕為元帥報仇。
直到這些人的情緒渡過了最激動之時,許衡才緩緩踱步到楊大淵的屍體前,作為大蒙古國重臣表達了哀悼。
示意士卒將火把稍稍湊近了一些,許衡俯身,瞇著老眼仔細看了楊大淵被河水泡的蒼白的面容、潰爛的傷口。(5,0);
箭矢是從左側貫穿了整個脖頸。
是弓箭,不是弩箭。
弓箭上手更難,但擅射者能射二百餘步,弩箭雖行疾十倍於弓,但直射只能達五十步,再遠便要失衡。
換言之,射死楊大淵的人大概在離河心五十步到百步遠。
再看箭矢插過,有些自上而下的傾斜……
「看來,宋軍攀上了河對岸的樹,射殺了楊元帥。」許衡做了判斷。
楊文安遂招來兩名士卒做了演示。
宋軍在南岸,楊大淵回來時面朝著下游撐篙,夕陽最後的一點餘暉投在他背面,一箭從右面射來……
末了,楊文安向楊文仲問道:「大哥,是這樣嗎?」
「不錯。」楊文仲哽咽。
楊文安聞言皺了皺眉,踱了幾步,站在了篝火最亮之處。
在這裏,他掃視著那些隨楊大淵一道去的士卒。(5,0);
「都說說你們當時看的情景。」
「先治喪吧。」楊大楫道:「讓二哥入土為安,再談報仇之事。」
畢竟是長輩,楊大楫既開口了,楊文安遂不再繼續質問……
軍議大堂很快改成了靈堂。
塞門寨裏一片忙碌。
至深夜,許衡、楊大楫、楊文仲、楊文安四人方才坐在偏亭秘議。
人少,有些事才好開口,才能開誠布公。
在沈悶的氣氛中,許衡先開了口,道:「楊元帥為招降李瑕,不惜己身,渡河受之,為國家之利而效死。老夫當稟明陛下,為楊元帥追封。」
楊家叔侄三人聞言皆松了一口氣。
楊大淵死在去見李瑕的時候,他們必然要擔心忽必烈會怎麼看待,有了許衡這句話,自是安心不少。
「當年,武仙設宴俘殺史天倪,為天下所不恥。」楊大楫道:「如今李瑕竟然敢效武仙之行徑,必將他碎屍萬段。」(5,0);
把楊大淵比作史天倪,楊大楫這是自比史天澤了。
而將李瑕比作武仙,引得北地世侯對其反感,顯然也是對大蒙古國有利的。
兩句話,整件事的基調已定了下來。
那之後所說的話,便不能改變方才定下的基調了,只是探討。
楊文安此時才問道:「我還有一點疑惑……叔父中箭時,是面相東邊還是西邊?大哥可記得?」
楊文仲一楞,回想著,緩緩道:「當時天色已暗,隔得又遠,看不清了。」
「軍中士卒也無人看清?」
「方才問過了,有人說叔父面朝上游,但更多人都確定叔父是面朝下游……二弟是何意?」
楊文安並未馬上回答,目光似乎向許衡看了一眼。
許衡嘆息一聲,轉向楊文安,問道:「看來,泰叔是對老夫有所懷疑?」
「晚輩不敢。」
「有所懷疑,人之常情。」許衡道:「但老夫並無殺楊元帥的理由,老夫萬分肯定,楊元帥絕不會受李瑕蠱惑,因為李瑕根本就給不了楊元帥任何許諾。」(5,0);
他點到為止,但楊文安已聽的明白,點了點頭。
既然不擔心楊大淵被策反,代表忽必烈前來的許衡根本沒必要殺楊大淵,反而要當心主帥一死,陜北局勢動蕩。
「那看來,是叔父與李瑕談過,拒絕了李瑕提出的要求,李瑕因此發怒,派人射殺了叔父。」楊文仲道,「我愈想,愈覺得當時的情形正是如此。」
「不錯。」楊文楫道:「李瑕見二哥對大蒙古國忠心耿耿,故而起了殺心。」
許衡嘆惜一聲,遺憾不已。
「老夫此來,本有一樁大好消息預告知楊元帥,想必他若得知,定會欣喜欲狂,可惜了啊。」
楊家叔侄三人紛紛肅容看向許衡。只見許衡放下了撫須的手,緩緩道:「自金亡以來,天下震蕩已久。蒙古雖大,以殺伐攻虜為事,無法度紀綱,與突厥、回紇何異?今老夫有幸,與諸君共輔聖明,以漢法治中夏,變夷為華,立綱陳紀,開統建國……」
說著,他已站起身,環顧著座中三人。(5,0);
「諸君皆為開國之功臣矣。」
於楊家叔侄而言,只這一句話,既可知大蒙古國給的比李瑕多得太多太多了。
不,不再是大蒙古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4, 0);
郝天益在延河岸邊坐了一天。
比起被俘之後不停勞作的日子,難得能休息著看著風景其實也不錯。
而李瑕要他看的不是風景,他已經看到楊大淵的態度,撐筏靠岸,與李瑕長談至日暮。待他回到太原,提及此事,便要掀起一層波瀾,吹皺北地人心……
這一天原本就這樣,夜幕降下,岸邊的宋軍持著弓保護著楊大淵過了河心。
過了河心,那已是楊大淵的地盤,北面那列隊森嚴的全是楊大淵的心腹。
宋軍士卒們於是收了弓弩,轉身,準備回程。
郝天益的雙手被綁著,自有一名士卒牽著他,讓他跟在馬後走。
很狼狽。
延州城一戰他誤入張玨的埋伏,楊大淵見死不救所以今日他淪為李瑕的階下囚,楊大淵還是座上賓。
但就在回頭之際,他餘光瞥見河面上那道身影跌了下去。立即訪問sto55.com,獲取最新小說章節(5,0);
前一刻還是座上賓、還是都元帥,川陜局勢因他一念而動;下一刻已是河上浮屍,死得毫無掙紮。
造化弄人。
作為整件事的旁觀者,郝天益心頭有些感慨,他迅速冷靜下來,掃視著周圍尋找兇手。
對岸的蒙軍人聲沸騰,怒吼不已,一片大亂,不少人怒吼著在向這邊放箭。
箭矢大部分落在河面上,超過了河心。
換言之,延河兩岸雖射不到對方,但都能射到楊大淵。
郝天益再轉頭只見河岸兩邊都有一排樹木。
陜北這邊的樹木多是柏樹,所謂松柏長青,在這三月時節,柏樹樹葉繁盛,樹冠可以藏人。
沒看到南岸有人從樹冠上跳下來。
至於河對岸,囂聲振天,已無法從混亂的場面中看到殺手是否趁亂隱匿至士卒之中了。
這一瞬間的觀察,郝天益已有大概的判斷,認為還不是李瑕動的手既毫無必要動手,也不是適合的時機。(5,0);
他並不確定,也影響不了對面那些大聲呼喊著要報仇的人。
已有船只從延河上游順流而下,楊文仲正高聲下令,命士卒渡河殺李瑕。
郝天益見此情景,倒是頗為好奇李瑕要如何向楊文仲解釋。
此時若能讓楊文仲冷靜下來,未必不能找到殺手,若能解釋清楚,只怕楊家還真能覆歸李瑕。
李瑕沒有解釋,已開啟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郝天益聽不太清,只聽到不遠處史炤正在向麾下傳達。
「讓蒙軍攻過來,圍殲他們,一個都別放跑……」
有馬蹄聲向南而去,那是李瑕派信馬去調動援兵了。
這讓郝天益很詫異。
李瑕的反應有種冷冽之感,像是根本就不帶情緒。
沒有惋惜,不喊著冤枉。事情發生了,解釋也沒用,楊文仲想殺過去那就殺回去,最好直接殺人滅口,把事態控制住。(5,0);
仔細一想,這麼年輕就能這麼理智,可見其性情涼薄、無情,郝天益真不喜歡李瑕這種人,覺得有些可怕……
宋軍士卒開始緊張有序地備戰。
郝天益被綁在了一顆大樹下,他擡起頭看向頭上的樹冠,忽然感到背後涼嗖嗖的。
他不由想,也許就是李瑕方才與楊大淵沒談攏,派人射殺了楊大淵呢?
殺手此時就藏在這樹冠上,跳下來就能給他郝天益一劍,封喉斃命。
郝天益喉嚨滾動了一下。
他覺得人命真是脆弱……
夜幕完全降下,有人點起火把,雙方已開始箭雨試探,戰事膠著。
南面有像悶雷一般的馬蹄聲傳來,那是張玨的援兵快到了。
沒想到的是,楊文仲原本是一副不死不休的姿態,確實在這之前已下令撤退了。
鳴金聲自對岸傳過來,郝天益松了一口氣。
他被綁在這,跑也跑不開,萬一對面攻過來,戰線推到附近,極有可能會要了他的命。(5,0);
之後便見宋軍沿河追了一段,但畢竟是位居下游,而且沒多遠就是蒙軍那層層構築的堡壘,蒙軍一退,宋軍已做不到殲滅對方,很快也就退了回來。
一場沖突便這樣草草落幕。
就連郝天益都察覺到了楊文仲反應異常,從怒爾興兵到冷靜退敵的轉變太快了,顯然是的到了提醒。
說明有人正在與李瑕過招。
「大蒙古國既然主動退兵,陛下又怎會沒有考慮到此舉帶來的人心變動,怎會沒有後招?」
~~
一具屍體被打撈起來,送進了塞門寨。
有士卒高舉著火把在前方引路,還未到大堂,已聽到怒吼與慟哭之聲。
「二哥!」楊大楫上前哭喊,滿臉的震驚、悲痛,哭道:「大哥走了,你也走了,這一大家子人,我怎麼辦啊?!」
「叔父?叔父?」楊文安伸出顫抖的手輕輕碰了碰楊大淵的屍體,似乎不肯相信叔父已然身亡。(5,0);
待確定擔架上的人真的過不過來了,楊文安木住了。
他轉頭看了看兄長楊文仲,向後走了幾步,也不知是想去哪裏。
直到想起了幼年,父親戰死時,楊大淵曾一把將他攬在懷裏說了一句「叔父還在,叔父會把你當兒子養」,楊文安眼眶一紅,落下淚來。
他性格倔強,素來不願在人前顯情緒,抹了抹眼,站在一邊,冷靜下來。
「父親。」楊文粲隔著幾步遠,沒能搶在他三叔與堂兄之前接觸到他父親的屍體。
楊文粲舉止文弱,當周圍楊家人都在呼喝「報仇」時,他卻是聽了幾個族叔的吩咐,去把孩子們都帶到一旁。
楊家人各有反應,而楊大淵平素寬待將士,全軍莫不悲慟。
不少人拔出佩刀指天,立誓必斬李瑕為元帥報仇。
直到這些人的情緒渡過了最激動之時,許衡才緩緩踱步到楊大淵的屍體前,作為大蒙古國重臣表達了哀悼。
示意士卒將火把稍稍湊近了一些,許衡俯身,瞇著老眼仔細看了楊大淵被河水泡的蒼白的面容、潰爛的傷口。(5,0);
箭矢是從左側貫穿了整個脖頸。
是弓箭,不是弩箭。
弓箭上手更難,但擅射者能射二百餘步,弩箭雖行疾十倍於弓,但直射只能達五十步,再遠便要失衡。
換言之,射死楊大淵的人大概在離河心五十步到百步遠。
再看箭矢插過,有些自上而下的傾斜……
「看來,宋軍攀上了河對岸的樹,射殺了楊元帥。」許衡做了判斷。
楊文安遂招來兩名士卒做了演示。
宋軍在南岸,楊大淵回來時面朝著下游撐篙,夕陽最後的一點餘暉投在他背面,一箭從右面射來……
末了,楊文安向楊文仲問道:「大哥,是這樣嗎?」
「不錯。」楊文仲哽咽。
楊文安聞言皺了皺眉,踱了幾步,站在了篝火最亮之處。
在這裏,他掃視著那些隨楊大淵一道去的士卒。(5,0);
「都說說你們當時看的情景。」
「先治喪吧。」楊大楫道:「讓二哥入土為安,再談報仇之事。」
畢竟是長輩,楊大楫既開口了,楊文安遂不再繼續質問……
軍議大堂很快改成了靈堂。
塞門寨裏一片忙碌。
至深夜,許衡、楊大楫、楊文仲、楊文安四人方才坐在偏亭秘議。
人少,有些事才好開口,才能開誠布公。
在沈悶的氣氛中,許衡先開了口,道:「楊元帥為招降李瑕,不惜己身,渡河受之,為國家之利而效死。老夫當稟明陛下,為楊元帥追封。」
楊家叔侄三人聞言皆松了一口氣。
楊大淵死在去見李瑕的時候,他們必然要擔心忽必烈會怎麼看待,有了許衡這句話,自是安心不少。
「當年,武仙設宴俘殺史天倪,為天下所不恥。」楊大楫道:「如今李瑕竟然敢效武仙之行徑,必將他碎屍萬段。」(5,0);
把楊大淵比作史天倪,楊大楫這是自比史天澤了。
而將李瑕比作武仙,引得北地世侯對其反感,顯然也是對大蒙古國有利的。
兩句話,整件事的基調已定了下來。
那之後所說的話,便不能改變方才定下的基調了,只是探討。
楊文安此時才問道:「我還有一點疑惑……叔父中箭時,是面相東邊還是西邊?大哥可記得?」
楊文仲一楞,回想著,緩緩道:「當時天色已暗,隔得又遠,看不清了。」
「軍中士卒也無人看清?」
「方才問過了,有人說叔父面朝上游,但更多人都確定叔父是面朝下游……二弟是何意?」
楊文安並未馬上回答,目光似乎向許衡看了一眼。
許衡嘆息一聲,轉向楊文安,問道:「看來,泰叔是對老夫有所懷疑?」
「晚輩不敢。」
「有所懷疑,人之常情。」許衡道:「但老夫並無殺楊元帥的理由,老夫萬分肯定,楊元帥絕不會受李瑕蠱惑,因為李瑕根本就給不了楊元帥任何許諾。」(5,0);
他點到為止,但楊文安已聽的明白,點了點頭。
既然不擔心楊大淵被策反,代表忽必烈前來的許衡根本沒必要殺楊大淵,反而要當心主帥一死,陜北局勢動蕩。
「那看來,是叔父與李瑕談過,拒絕了李瑕提出的要求,李瑕因此發怒,派人射殺了叔父。」楊文仲道,「我愈想,愈覺得當時的情形正是如此。」
「不錯。」楊文楫道:「李瑕見二哥對大蒙古國忠心耿耿,故而起了殺心。」
許衡嘆惜一聲,遺憾不已。
「老夫此來,本有一樁大好消息預告知楊元帥,想必他若得知,定會欣喜欲狂,可惜了啊。」
楊家叔侄三人紛紛肅容看向許衡。只見許衡放下了撫須的手,緩緩道:「自金亡以來,天下震蕩已久。蒙古雖大,以殺伐攻虜為事,無法度紀綱,與突厥、回紇何異?今老夫有幸,與諸君共輔聖明,以漢法治中夏,變夷為華,立綱陳紀,開統建國……」
說著,他已站起身,環顧著座中三人。(5,0);
「諸君皆為開國之功臣矣。」
於楊家叔侄而言,只這一句話,既可知大蒙古國給的比李瑕多得太多太多了。
不,不再是大蒙古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