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曾經的保衛科主任
關燈
小
中
大
第03章 曾經的保衛科主任
常有離開吳大叔家後並沒有回家,而是回到小賣店。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都喜歡一個人待在這,這就像是一個被時空隔絕的獨立空間,讓他可以暫且放下現實中的煩心事,憧憬未來。此時他來到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無法再面對母親的遺像。
他肚子咕咕叫,卻絲毫沒有食欲,一直到後半夜,才從貨架上找到一個過期不是很久的面包吃下去。
一夜渾渾噩噩,一夜輾轉反側。當慘淡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到玻璃櫃臺時,常有從裏屋爬起來。
下雪了,細小的雪片在晨光中閃耀,落地便消失不見。他想起什麽,從水缸中舀出兩瓢水倒進加熱水壺裏燒開,之後提著水壺走進隔壁老太太家的廚房,把暖水瓶灌滿。
這位老太太三年前眼睛瞎掉了,自那時起,常有答應她每年下第一場雪時開始每天為她燒熱水。
三十年前能住進這片房區的人都是國企職工,有工資拿,逢年過節有福利,孩子上學有專車接送,這是貨真價實的富人區。三十年後,時代把往日的輝煌傾軋,下一代離開後大都沒時間回來照顧老人,曾經的佼佼者們早已淪落為弱勢群體。常有不想外出務工的一大原因就是感同身受地體會著他們的種種不易,想多照顧照顧他們。
上午八點,常有騎著電動車離開小賣店向城區駛去。眼前是繁華的高樓大廈,身後是落寞的破舊廠房,每次走這條路都讓他有一種從八十年代駛向二十一世紀的錯覺。
其實從區域規劃上來講,這個村莊已經跟城市接壤了,只可惜有三所廢棄的工廠在村子另一端,所以城市沒再往這個方向發展。往日繁榮時,廠區有獨立的派出所,後來沒落,這片區域一同劃給城郊派出所管轄。
常有此行的目的就是城郊派出所,他想吳大叔的解釋或多或少帶有自己的主觀印象,留在警方那裏的案宗才是最客觀的事實。
八點半,他來到派出所門口。兩個年輕民警嘴裏嚼著面包,一邊戴帽子一邊沖出大門跑向路邊的警用面包車,而後車子在沈重的關門聲中疾馳而去。他推開門,看見坐在窗口裏的一個女民警,上前打聽三十年前的案子。
女警表示自己最近幾年才入職,沒聽說過那個案子。他又問可不可以看看當年的案宗,如果警察太忙的話,他可以自己看。女警耐心講解權限,告知他如果對案件有疑議並且能夠拿出重要證據,他們會根據程序重啟調查,否則即便家屬也沒有權力看到案宗。他嚇了一跳。他只是想了解事實,沒有意識到還有重啟調查這種說法。
他正遲疑著怎麽在不說出更多對母親不利的發現的情況下委婉地實現目的時,樓上走下來一個精神矍鑠的老頭兒。
老頭兒戴著一頂毛呢帽子,穿著一件褐色的燙絨夾克,年歲很高,卻是步履穩健,寬闊的肩膀還依稀能辨別出年輕時的強壯。他原本認真看著臺階,目光落在常有臉上時忽然顯現出一些吃驚。常有以為這是村子裏哪個認識自己的老人,禮貌地點頭致意,而後再次向女民警申請能不能破一次例。
兩人擦肩而過,老頭兒偏過頭繼續打量常有,一直到門前,他才轉回目光,推門離開。
女民警的態度變得嚴厲,又重覆一遍相關規定,並申明常有這種行為已經涉嫌擾亂警方工作。
常有自嘲地想到:三十年了,哪還有人在乎當年的一場安全生產事故了。他道謝離開,出門跨上電動車,扭開鑰匙要走,這時,之前那個老頭緩緩向他走來。
看得出老頭剛才沒走,一直在臺階上等他出來。他努力思索,還是覺得不認識對方,便禮貌地問:“大爺,您有啥事嗎?”
老頭摘掉帽子,“地中海”的頭頂折射著耀眼的陽光,光芒中一個年代久遠的疤痕十分醒目。他向車頭靠近一點,“不好意思啊小夥兒,我剛才無意間聽見你好像在打聽常德發的事,敢問你是他啥人?”
常有怔怔點頭,“我是他兒子。您是……”
老頭臉上露出一種見到故人的笑容,有些難為情地介紹:“我是當年水泥廠的保衛科主任,我叫李連海。那時的情況我知道一點,不知道能不能幫你啥忙。”
常有意外又驚喜。他知道,在那個時代,一個廠子的保衛科兼有部分派出所的職能,甚至一些大廠子裏保衛科主任都能配手槍,碰著這種大事件肯定有參與,即便沒參與,主動等他跟他打招呼,一定也跟父親關系不錯,說不定知道什麽內情。
他想了想,對老頭說:“李大爺,我叫常有,您要是不忙咱倆就找個地方坐坐?”
老頭把常有帶到派出所附近的一個公園,晨練的老年人剛剛散場,比較冷清。倆人把車停好,在一棵大柳樹下的長椅上坐下。常有問道:“大爺,我爸出事那天早晨您看著他了嗎?”
“看著了,你爸那天來得晚,正趕上我在大門口截住兩個用飯盒偷水泥的工人,你爸過來給他們求情。我放走那兩個人,問你爸咋來晚了。你爸說昨晚喝酒喝得太晚,早晨沒起來。就這麽個照面就過去了,等我再看著他前兒就是擡他上救護車了。”
常有點點頭,感覺有什麽地方奇怪,細想又想不起來。他正思考著如何隱晦地問些更核心的東西,忽見老人投來精明的目光。“你這麽早跑來派出所打聽事兒八成是想知道當年的警察是怎麽調查的吧?沒事,別把我當外人,想知道啥你就直接問。”
常有再次點頭,“是。昨天我跟吳大叔看照片說起這個事兒,我第一次聽說我爸臨死之前說了那句話,所以特別好奇。呃……那句話您應該也知道吧?”
老頭略帶驕傲地抿起嘴,好像剛剛破了一場大案。“那你問我就問對人了,我當年一直在協助警察調查,過程一清二楚。而且當年我跟你一樣,一聽到你爸那句話就想肯定是有人害他。可惜呀……到現在為止,他臨終那句話仍然是個迷。”
常有註意到老頭帶著懷疑的語氣,向前湊了湊,耐心聽。老頭用那種八十年代港警片裏警察的語氣繼續說:“正常來說,一個人臨死之前的話如果沒有明確指向,警察不會轉為刑事案件偵查,但你爸名號太響,加上我不依不饒地堅持說有問題,警察這才立案。可是很明顯,事發時是你爸自己下的碎料坑,坑裏也沒有其它人,所以不可能是直接侵害,俺們只能從遺言本身下手。先是屍檢,排除有人在‘菜’裏下毒的可能,然後又把那個‘蔡’作為嫌疑人的姓氏開始調查,希望從嫌疑人嘴裏找出新的偵破方向。廠子歷史上有三個姓蔡的,其中兩個早就退休了,都不在這生活,只有一個是同一時期的職工,叫蔡文友,在燒窯組。然後另一個姓蔡的關系人就是你母親。”
說到這,老頭故意停頓一下,更加仔細地組織語言。“調查就圍繞著他們兩個展開。首先是蔡文友,我剛才不是說你爸出事那天早晨喝酒了嘛,這酒就是跟蔡文友喝的,而且喝到很晚,你爸第二天早晨還處於飲酒過量的狀態。當時我懷疑是他故意讓你爸喝多,降低你爸應的反應能力,從而導致事故發生。恰恰那天也是蔡文友主動找你爸喝的酒。我們展開調查,但後來飯店老板證實,那天是你爸心情不好,在不停地喝酒,反倒是蔡文友在勸阻你爸不要喝多了影響第二天工作。最終他們離開時已經是淩晨兩點,飯店老板親眼看著蔡文友送你爸回的家。”
常有意識到自己剛才感覺奇怪的地方就是飲酒,他不知道父親是不是經常喝多,但就一個勞動模範的角度來講,應該不會出現醉酒上崗的行為吧?他問:“我爸經常喝酒喝多嗎?”
“俺們那前兒不像現在的你們有的是娛樂活動,俺們那時候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打牌,你爸喜歡喝酒,我也經常跟他們一起喝。但你爸酒量好,很少喝多,通常情況下都是他送我們回家。”
“那為啥他跟蔡文友喝多了?”
“這是最大的疑點。後來據蔡文友講述和飯店老板證實,這個疑點也解決了。他們倆因為跟飯店老板相識,所以喝酒過程老板幾乎一直在參與,他記得他們的話題始終圍繞著企業改制和工人下崗,你爸想挽救廠子,但縱使他個人能力再大,也對抗不了時代趨勢。考慮到你爸仗義的性格,因為這種事飲酒過量,很有可能。然後再考慮你爸跟蔡文友屬於鐵哥們兒,你們兩家處得非常和諧,日常沒有任何矛盾糾紛,加上事發時他正在燒窯組正常工作,沒有靠近碎料坑,所以最終排除了他的作案動機。”
“那……我媽呢?”常有小心地問。
“起初你母親也很有嫌疑。因為據鄰居反應,事發那天晚上你爸回到家後他們兩口子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吵——”
“吵架?”常有震驚地打斷老人。因為他無數次聽人說過,年輕時候的父母恩愛有加,從來沒紅過臉。
“對。而且不光是吵架,從你母親臉上的傷來看,你爸還動手打了她。這一點你母親也承認了。”
“還動手了!?因為啥?”
“我們曾把這個作為作案動機進行審訊,但你母親拒絕交代。而鄰居又只聽到你母親反覆強調自己沒幹什麽,所以我們沒有找到新的線索。只能轉移方向。”
“就這樣放棄了?”
老主任盡量給予一個和善的笑容。“法律上來講,你母親有不回答問題的權力,就像香港錄像帶裏演的什麽陳堂證供那個說法。我們也試著用審訊套路讓她說出來,但在審訊過程中她因為悲傷過度哭暈了三次,最後一次更是送到醫院才得以恢覆,這種感情絕不可能是一個嫌疑人能有的,然後事發時她沒有出現在水泥廠,更不可能靠近碎料坑,所以嫌疑就排除了。那陣下崗潮,上頭為了穩定人心不斷催促警方結案,最終你爸的案件被確定為安全生產事故。”
講完這些,老主任語氣裏之前那種懷疑消失了,常有的疑惑卻是更重了。“那晚吵架之後我媽都幹什麽了,你們調查過嗎?”
綜合老主任的講述,常有知道警方的調查都是圍繞比如把被害人推進碎料坑或者下毒這種直接性侵害,而忽略了扣子的事情。他不會主動說出來,但仍希望能得到一點關於扣子的信息。
老主任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看著常有的眼睛看了一會兒,似乎在琢磨他為啥對母親的事情問得這麽細。半晌,他說:“這個倒是你母親交代的。當時你父親動手打了她並且有持續撒酒瘋的趨勢,於是她抱著你跑到了一個姓於的紡織廠工友家,當天晚上住在那,一直到第二天得到通知趕往醫院之前,她一直跟於姓工友在一起,這一點於姓工友和蔡文友都能證明。”
“蔡文友?”
“哦對,我忘說了。這個蔡文友跟你母親有遠親,小時候是同班同學,恰好蔡文友的媳婦跟你們母親又都在紡織廠,關系非常好。所以你們兩家一直走得像親戚。我們也試著問過於姓工友你父母吵架的原因,於姓工友反應當天她也詢問過,但你母親同樣沒說。總之,事情就這樣定論了。”
常有如落霜後的葉子一樣,整個人無比沮喪。因為事情正在一點點朝著對母親不利的方向發展。作案手法是剪掉扣子,作案動機是父親臨死之前的那次爭吵,一環證據似乎正在閉合。反覆強調自己沒幹什麽。母親是在為自己辯解什麽呢?
他的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個人,心裏陰暗,小心謹慎,利用常德發的性格弱點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危險,精心謀劃出一場絕妙殺局,只要這個人不主動說出扣子的事情任憑誰也無法破案!
這怎麽可能是我的母親?
太陽繼續升高,公園地面白色的地磚變得耀眼,兒童游樂設施運轉起來,傳來陣陣歡笑,路上過往車輛開始增多,城市終於爆發起全部的活力。
見常有半晌不動,老頭從兜裏取出一支筆和一頁紙寫上一串數字,而後站起身,目光中再次出現那種職業本能的精明。“小子,還有啥想不通的嗎?”
常有強打起精神,“我爸媽的矛盾是之前就有苗頭,還是那天晚上突然產生的?”
老主任說:“據我們了解應該是突然產生的,因為我們走訪過的人都表示事發之前的時間裏他們兩口子一切正常。”
常有下意識點頭,看出來老主任有離開的意思,便說:“謝謝大叔,我就不多打擾您了。”
老主任遞上那頁紙。“正好我約了工人修洗衣機,現在時間快到了。這是我的電話號碼,如果你以後有什麽發現一定要通知我幫你一起分析。你爸對我有恩,我拼上這條老命也得報答他。”
說著,他用力拍拍常有的肩膀,戴上帽子,穿過公園消失在修剪整齊的灌木叢後。
常有擡頭目送他消失在人群中,此時才發現周圍早已是人來人往。他把老頭的電話號碼存進手機裏,騎上電動車,疑心重重地趕回家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常有離開吳大叔家後並沒有回家,而是回到小賣店。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都喜歡一個人待在這,這就像是一個被時空隔絕的獨立空間,讓他可以暫且放下現實中的煩心事,憧憬未來。此時他來到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無法再面對母親的遺像。
他肚子咕咕叫,卻絲毫沒有食欲,一直到後半夜,才從貨架上找到一個過期不是很久的面包吃下去。
一夜渾渾噩噩,一夜輾轉反側。當慘淡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到玻璃櫃臺時,常有從裏屋爬起來。
下雪了,細小的雪片在晨光中閃耀,落地便消失不見。他想起什麽,從水缸中舀出兩瓢水倒進加熱水壺裏燒開,之後提著水壺走進隔壁老太太家的廚房,把暖水瓶灌滿。
這位老太太三年前眼睛瞎掉了,自那時起,常有答應她每年下第一場雪時開始每天為她燒熱水。
三十年前能住進這片房區的人都是國企職工,有工資拿,逢年過節有福利,孩子上學有專車接送,這是貨真價實的富人區。三十年後,時代把往日的輝煌傾軋,下一代離開後大都沒時間回來照顧老人,曾經的佼佼者們早已淪落為弱勢群體。常有不想外出務工的一大原因就是感同身受地體會著他們的種種不易,想多照顧照顧他們。
上午八點,常有騎著電動車離開小賣店向城區駛去。眼前是繁華的高樓大廈,身後是落寞的破舊廠房,每次走這條路都讓他有一種從八十年代駛向二十一世紀的錯覺。
其實從區域規劃上來講,這個村莊已經跟城市接壤了,只可惜有三所廢棄的工廠在村子另一端,所以城市沒再往這個方向發展。往日繁榮時,廠區有獨立的派出所,後來沒落,這片區域一同劃給城郊派出所管轄。
常有此行的目的就是城郊派出所,他想吳大叔的解釋或多或少帶有自己的主觀印象,留在警方那裏的案宗才是最客觀的事實。
八點半,他來到派出所門口。兩個年輕民警嘴裏嚼著面包,一邊戴帽子一邊沖出大門跑向路邊的警用面包車,而後車子在沈重的關門聲中疾馳而去。他推開門,看見坐在窗口裏的一個女民警,上前打聽三十年前的案子。
女警表示自己最近幾年才入職,沒聽說過那個案子。他又問可不可以看看當年的案宗,如果警察太忙的話,他可以自己看。女警耐心講解權限,告知他如果對案件有疑議並且能夠拿出重要證據,他們會根據程序重啟調查,否則即便家屬也沒有權力看到案宗。他嚇了一跳。他只是想了解事實,沒有意識到還有重啟調查這種說法。
他正遲疑著怎麽在不說出更多對母親不利的發現的情況下委婉地實現目的時,樓上走下來一個精神矍鑠的老頭兒。
老頭兒戴著一頂毛呢帽子,穿著一件褐色的燙絨夾克,年歲很高,卻是步履穩健,寬闊的肩膀還依稀能辨別出年輕時的強壯。他原本認真看著臺階,目光落在常有臉上時忽然顯現出一些吃驚。常有以為這是村子裏哪個認識自己的老人,禮貌地點頭致意,而後再次向女民警申請能不能破一次例。
兩人擦肩而過,老頭兒偏過頭繼續打量常有,一直到門前,他才轉回目光,推門離開。
女民警的態度變得嚴厲,又重覆一遍相關規定,並申明常有這種行為已經涉嫌擾亂警方工作。
常有自嘲地想到:三十年了,哪還有人在乎當年的一場安全生產事故了。他道謝離開,出門跨上電動車,扭開鑰匙要走,這時,之前那個老頭緩緩向他走來。
看得出老頭剛才沒走,一直在臺階上等他出來。他努力思索,還是覺得不認識對方,便禮貌地問:“大爺,您有啥事嗎?”
老頭摘掉帽子,“地中海”的頭頂折射著耀眼的陽光,光芒中一個年代久遠的疤痕十分醒目。他向車頭靠近一點,“不好意思啊小夥兒,我剛才無意間聽見你好像在打聽常德發的事,敢問你是他啥人?”
常有怔怔點頭,“我是他兒子。您是……”
老頭臉上露出一種見到故人的笑容,有些難為情地介紹:“我是當年水泥廠的保衛科主任,我叫李連海。那時的情況我知道一點,不知道能不能幫你啥忙。”
常有意外又驚喜。他知道,在那個時代,一個廠子的保衛科兼有部分派出所的職能,甚至一些大廠子裏保衛科主任都能配手槍,碰著這種大事件肯定有參與,即便沒參與,主動等他跟他打招呼,一定也跟父親關系不錯,說不定知道什麽內情。
他想了想,對老頭說:“李大爺,我叫常有,您要是不忙咱倆就找個地方坐坐?”
老頭把常有帶到派出所附近的一個公園,晨練的老年人剛剛散場,比較冷清。倆人把車停好,在一棵大柳樹下的長椅上坐下。常有問道:“大爺,我爸出事那天早晨您看著他了嗎?”
“看著了,你爸那天來得晚,正趕上我在大門口截住兩個用飯盒偷水泥的工人,你爸過來給他們求情。我放走那兩個人,問你爸咋來晚了。你爸說昨晚喝酒喝得太晚,早晨沒起來。就這麽個照面就過去了,等我再看著他前兒就是擡他上救護車了。”
常有點點頭,感覺有什麽地方奇怪,細想又想不起來。他正思考著如何隱晦地問些更核心的東西,忽見老人投來精明的目光。“你這麽早跑來派出所打聽事兒八成是想知道當年的警察是怎麽調查的吧?沒事,別把我當外人,想知道啥你就直接問。”
常有再次點頭,“是。昨天我跟吳大叔看照片說起這個事兒,我第一次聽說我爸臨死之前說了那句話,所以特別好奇。呃……那句話您應該也知道吧?”
老頭略帶驕傲地抿起嘴,好像剛剛破了一場大案。“那你問我就問對人了,我當年一直在協助警察調查,過程一清二楚。而且當年我跟你一樣,一聽到你爸那句話就想肯定是有人害他。可惜呀……到現在為止,他臨終那句話仍然是個迷。”
常有註意到老頭帶著懷疑的語氣,向前湊了湊,耐心聽。老頭用那種八十年代港警片裏警察的語氣繼續說:“正常來說,一個人臨死之前的話如果沒有明確指向,警察不會轉為刑事案件偵查,但你爸名號太響,加上我不依不饒地堅持說有問題,警察這才立案。可是很明顯,事發時是你爸自己下的碎料坑,坑裏也沒有其它人,所以不可能是直接侵害,俺們只能從遺言本身下手。先是屍檢,排除有人在‘菜’裏下毒的可能,然後又把那個‘蔡’作為嫌疑人的姓氏開始調查,希望從嫌疑人嘴裏找出新的偵破方向。廠子歷史上有三個姓蔡的,其中兩個早就退休了,都不在這生活,只有一個是同一時期的職工,叫蔡文友,在燒窯組。然後另一個姓蔡的關系人就是你母親。”
說到這,老頭故意停頓一下,更加仔細地組織語言。“調查就圍繞著他們兩個展開。首先是蔡文友,我剛才不是說你爸出事那天早晨喝酒了嘛,這酒就是跟蔡文友喝的,而且喝到很晚,你爸第二天早晨還處於飲酒過量的狀態。當時我懷疑是他故意讓你爸喝多,降低你爸應的反應能力,從而導致事故發生。恰恰那天也是蔡文友主動找你爸喝的酒。我們展開調查,但後來飯店老板證實,那天是你爸心情不好,在不停地喝酒,反倒是蔡文友在勸阻你爸不要喝多了影響第二天工作。最終他們離開時已經是淩晨兩點,飯店老板親眼看著蔡文友送你爸回的家。”
常有意識到自己剛才感覺奇怪的地方就是飲酒,他不知道父親是不是經常喝多,但就一個勞動模範的角度來講,應該不會出現醉酒上崗的行為吧?他問:“我爸經常喝酒喝多嗎?”
“俺們那前兒不像現在的你們有的是娛樂活動,俺們那時候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打牌,你爸喜歡喝酒,我也經常跟他們一起喝。但你爸酒量好,很少喝多,通常情況下都是他送我們回家。”
“那為啥他跟蔡文友喝多了?”
“這是最大的疑點。後來據蔡文友講述和飯店老板證實,這個疑點也解決了。他們倆因為跟飯店老板相識,所以喝酒過程老板幾乎一直在參與,他記得他們的話題始終圍繞著企業改制和工人下崗,你爸想挽救廠子,但縱使他個人能力再大,也對抗不了時代趨勢。考慮到你爸仗義的性格,因為這種事飲酒過量,很有可能。然後再考慮你爸跟蔡文友屬於鐵哥們兒,你們兩家處得非常和諧,日常沒有任何矛盾糾紛,加上事發時他正在燒窯組正常工作,沒有靠近碎料坑,所以最終排除了他的作案動機。”
“那……我媽呢?”常有小心地問。
“起初你母親也很有嫌疑。因為據鄰居反應,事發那天晚上你爸回到家後他們兩口子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吵——”
“吵架?”常有震驚地打斷老人。因為他無數次聽人說過,年輕時候的父母恩愛有加,從來沒紅過臉。
“對。而且不光是吵架,從你母親臉上的傷來看,你爸還動手打了她。這一點你母親也承認了。”
“還動手了!?因為啥?”
“我們曾把這個作為作案動機進行審訊,但你母親拒絕交代。而鄰居又只聽到你母親反覆強調自己沒幹什麽,所以我們沒有找到新的線索。只能轉移方向。”
“就這樣放棄了?”
老主任盡量給予一個和善的笑容。“法律上來講,你母親有不回答問題的權力,就像香港錄像帶裏演的什麽陳堂證供那個說法。我們也試著用審訊套路讓她說出來,但在審訊過程中她因為悲傷過度哭暈了三次,最後一次更是送到醫院才得以恢覆,這種感情絕不可能是一個嫌疑人能有的,然後事發時她沒有出現在水泥廠,更不可能靠近碎料坑,所以嫌疑就排除了。那陣下崗潮,上頭為了穩定人心不斷催促警方結案,最終你爸的案件被確定為安全生產事故。”
講完這些,老主任語氣裏之前那種懷疑消失了,常有的疑惑卻是更重了。“那晚吵架之後我媽都幹什麽了,你們調查過嗎?”
綜合老主任的講述,常有知道警方的調查都是圍繞比如把被害人推進碎料坑或者下毒這種直接性侵害,而忽略了扣子的事情。他不會主動說出來,但仍希望能得到一點關於扣子的信息。
老主任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看著常有的眼睛看了一會兒,似乎在琢磨他為啥對母親的事情問得這麽細。半晌,他說:“這個倒是你母親交代的。當時你父親動手打了她並且有持續撒酒瘋的趨勢,於是她抱著你跑到了一個姓於的紡織廠工友家,當天晚上住在那,一直到第二天得到通知趕往醫院之前,她一直跟於姓工友在一起,這一點於姓工友和蔡文友都能證明。”
“蔡文友?”
“哦對,我忘說了。這個蔡文友跟你母親有遠親,小時候是同班同學,恰好蔡文友的媳婦跟你們母親又都在紡織廠,關系非常好。所以你們兩家一直走得像親戚。我們也試著問過於姓工友你父母吵架的原因,於姓工友反應當天她也詢問過,但你母親同樣沒說。總之,事情就這樣定論了。”
常有如落霜後的葉子一樣,整個人無比沮喪。因為事情正在一點點朝著對母親不利的方向發展。作案手法是剪掉扣子,作案動機是父親臨死之前的那次爭吵,一環證據似乎正在閉合。反覆強調自己沒幹什麽。母親是在為自己辯解什麽呢?
他的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個人,心裏陰暗,小心謹慎,利用常德發的性格弱點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危險,精心謀劃出一場絕妙殺局,只要這個人不主動說出扣子的事情任憑誰也無法破案!
這怎麽可能是我的母親?
太陽繼續升高,公園地面白色的地磚變得耀眼,兒童游樂設施運轉起來,傳來陣陣歡笑,路上過往車輛開始增多,城市終於爆發起全部的活力。
見常有半晌不動,老頭從兜裏取出一支筆和一頁紙寫上一串數字,而後站起身,目光中再次出現那種職業本能的精明。“小子,還有啥想不通的嗎?”
常有強打起精神,“我爸媽的矛盾是之前就有苗頭,還是那天晚上突然產生的?”
老主任說:“據我們了解應該是突然產生的,因為我們走訪過的人都表示事發之前的時間裏他們兩口子一切正常。”
常有下意識點頭,看出來老主任有離開的意思,便說:“謝謝大叔,我就不多打擾您了。”
老主任遞上那頁紙。“正好我約了工人修洗衣機,現在時間快到了。這是我的電話號碼,如果你以後有什麽發現一定要通知我幫你一起分析。你爸對我有恩,我拼上這條老命也得報答他。”
說著,他用力拍拍常有的肩膀,戴上帽子,穿過公園消失在修剪整齊的灌木叢後。
常有擡頭目送他消失在人群中,此時才發現周圍早已是人來人往。他把老頭的電話號碼存進手機裏,騎上電動車,疑心重重地趕回家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