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開門(一更)
關燈
小
中
大
東廠,開門(一更)
北京的四季, 春秋兩季總是有些似有若無的神秘。
似乎秋老虎去了,還沒秋高氣爽幾天,不過九月底就寒了起來。
冬天已經在躍躍欲試地冒頭。
對北京城內的尋常人家來說, 朝堂上的動蕩紛爭那簡直是遠在天上的事兒。帝王將相的事兒,與她們老百姓過日子有什麽相幹呢。
但這次, 還真是有關的很。
城西金魚胡同。
寧三娘手裏拿著給女兒做了一半的冬日棉鞋, 有些犯愁。
這鞋該做多大呢?
朝廷下旨禁絕纏足後, 九月剩下的半月,原就負責京城內街道治安的五城兵馬司,帶著手下沿街挨戶發了《禁絕纏足誥》, 為防止有人家不識字(或是以不識字為借口),負責發書的小吏都得把誥的內容讀一遍。
然後由接收書本的人家簽字畫押:表示你收下了這本朝廷禦賜《禁絕纏足誥》, 而且我們也誦讀過了——按下手印責任轉移,以後再犯罪自家就要領罰了。
五城兵馬司的兵吏們, 也不怕老百姓聽不懂, 因這道誥書……
低情商的說法是, 此誥毫無文采全無用典。
高情商的說法是:頗有太祖寫詩的遺風。
此處的太祖詩詞水準,以那首《罵文士》為衡——嘰嘰喳喳幾只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總之,這道誥書,就算是目不識丁的人,也能聽懂。
“當真要奪官?還要禁一家男丁科舉?”當日寧三娘聽完後不由詫異。
她的夫君周坊, 幾年前好容易中了個舉人,走動了不少關系, 謀了個工部織染局的差事,目前是光榮的正九品‘織染大使’。
對於掉下一塊磚都能砸中一個七品官的京城來說, 這當然不算什麽,連最大的朝會都不配上,是實打實的芝麻小官。
但對於他們一家,這絕對是從八代務農民身轉為轉為官身的大飛躍,是天大的喜事,很有些祖墳嘩嘩冒青煙的意思。
宣誥的兵吏道:“是啊,寧嫂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因到底是個官身,平時他們家跟管著這條街的五城兵馬司的人也熟,等人讀完誥,寧三娘還讓家裏唯一幫閑的婆子給上了茶。
兵吏喝過茶,還哇啦哇啦給她講了朝上的八卦。
“……都傳遍了,那可是禦史言官啊,奉天門外就摁倒纏足了……”看熱鬧追熱點是刻在每個人骨子裏的,陳禦史事跡夠獨特精彩,傳播範圍早就從當日上朝的官員,播散至都算不上官的尋常兵吏,然後被作為典型案例,用來給百姓們宣傳科普——
也算是一種如陳禦史所願的‘文死諫’且‘留其名’了。
此事風傳到何等程度:寧三娘根本不用等這五城兵馬司的人講給她聽,九月十五當天,她夫君周坊回家後,就眼睛瞪的像銅鈴,激動給她講了這個八卦。
之後寧三娘跟周坊同僚的妻子,諸如雜造局、顏料局、皮作局的幾位‘大使’夫人們小聚的時候,還聽到了其餘八個版本……
*
“太太,點上燈再做鞋吧。”
外頭天有點陰,婆子來點燈。
寧三娘的下一針還是沒落下去,心裏依舊有些猶豫不安,她擔心朝廷這只是一下子的旨意,若是將來又不管了可怎麽好。
女兒雖然才六歲,卻也纏了兩年足了。
其實他們家開始的絕不算早的,寧三娘也不能夠狠下心來,給女兒纏的厲害:因她自己娘家很尋常,只是京畿附近的農戶之女,打小要做活的,家裏也沒耐性去尋三姑六婆來給她纏足,以免耽誤了她幹農活,且家裏女兒多,也不指望她嫁的多好。
但是女兒的境遇跟她便不同了。
總有人來跟她說,如今大小也算個官家姑娘了,你現在不舍得她吃苦,將來尋不到好人家,豈不是要吃苦一輩子?
有的女眷還會隱晦打量她的天足,話語間隱藏含義很明確:你是命好嫁的早。
寧三娘再看丈夫幾個同僚家,女兒都是學著‘官宦小姐’的樣子安排了纏足。
她像是被卷在水裏的金魚,也如此往前游去。
頭一回,孩子不懂為什麽要這樣痛,抱著她哭著喊了一夜娘。
她也哭了一夜。
她只是個最尋常的人,既想要孩子在世俗意義上過的好,又對孩子狠不下心來。
到頭來女兒這兩年纏的還是不如旁人家。
如今倒好了。按著這道大誥,女兒一旦放開如常奔走,將來會是與天足無差。
然而事兒到了這,寧三娘反而瞻前顧後起來。
索性先放下了鞋,就著燈重新拿起了那本《禁絕纏足誥》的書來看。
每次看到這本紙張潔白,看起來就帶著禦書貴氣的官印本,寧三娘就會有了些底氣:朝廷得破費多少啊,給百姓們都發這種禦書!那必不是天子一時的興致。
何況……她翻開來,裏面這麽些天大的官老爺,都痛斥纏足,更表態他們自家從此絕不給女兒家纏足。
不過比起那些朝臣們覆雜的辭藻,什麽‘順承天命,保兆億民’,她還是更願意看寫在最頭裏的兩篇文章。
那句‘天下婦孺何辜,竟要無罪而陷於剕刑’,讓她不免抱著女兒哭了一場。
當時那麽小的孩子纏足受的罪,在親娘看來真的是剜心,跟剁她自己的腳一般痛。
寧三娘又翻過一頁,看於璚英所列的累累事例,俱是纏足女兒奔逃不便,在各種天災人禍中殞命的緣故,更是心驚肉跳。
是,她跟女兒有幸活在京城,天子腳下是絕不會遭遇戰亂的(朱祁鎮:難說)。
但地震、暴雨這種天災可不管是不是京城!
寧三娘的手指撫過‘高朝溪’和‘於璚英’兩個名字,誥書上明白寫著,禁絕纏足事正是這兩位姑娘首倡。
她想起女兒疼得徹夜哭的樣子,心道:若此詔真能長久下去,她情願自己花銀錢給這兩位菩薩供平安海燈。
說到底她的猶豫,只是怕將來朝廷此法度松弛,女兒又落得尷尬境地。
若是真能再不纏足,所有人都以天足為尋常,真是再好的事也沒有了!
寧三娘又將書往後翻去,跳過了朝臣們的篇幅,看向最後太醫院的文章:上面不但有文字,還有簡圖畫了幾雙不同程度畸形的足,從輕到重,平時該如何行走,又該穿什麽樣的鞋。
最後還有一份布告:
若百姓自家拿不準證候,便可持這本誥書,去到惠民藥局看診。
惠民藥局,原是太祖洪武年間所設,從京城到各州縣都要設,官方還要雇下官醫,‘軍民貧病,給之醫藥’。[1]
寧三娘第一次看到這布告的時候,還覺得不太妥當,大約沒人會去:女子看診向來避諱多,何況是看足疾。這怎麽脫了鞋襪伸出去讓醫官看啊……
不過很快便知:之前那些擅長纏足的姑婆,都被五城兵馬司‘請’到了惠民藥局,在醫官教過後,反向幹起了老本行,教人如何解足,如何做鞋。
而她們,確實本就是對女子足部最熟的人。
寧三娘還抱著女兒去了一趟最近的惠民藥局,正好看給給女兒纏足的姑婆坐在裏頭,見了她還有心情玩笑道:“老身沒想到這輩子吃上官糧了。”
然後又非拉著寧三娘給她簽個字,留下家宅住地與姓名:教治一個纏足的婦人如何行走,如何做特制的矯鞋後,她是有額外的五十文拿的。
五十文對普通人家來說絕對不少:轎夫和搬運工辛苦一日才五六十文。
且五十文可以買一斤棉花或是兩斤豬肉了!*
所以不輪值的時候,姑婆們都會向原來一樣,走街串巷去拉客……只是原來是巧舌如簧勸人給女兒纏足,現在是主動勸人放足,而且特意留下自己下次當值的時日:以咱們的交情,可得把這五十文給我賺!
雖然寧三娘的女兒用不著,但來都來了!寧三娘被她纏不過,只好給她留了個名。姑婆也忙給她拿了一張鞋樣子算作回送:“這是老婆子給幾個從前纏足緊、有些傷著骨頭的姐兒做的幾雙鞋裏頭,實實在在選出來的穿著最舒坦的好樣子。”
因寧三娘是管著家裏所有銀錢的,出門的時候不由在算賬:哪怕藥局隸屬官方,會抽查這些婆子的記錄本,只怕也有些婆子會冒支濫領些,
再加上這印書的銀錢、藥局要免費發放浴足粉的銀錢、五城兵馬司加班加點也要多發的月例銀……
朝廷此番很是大手筆,顯然是哪怕被人算計些,多花些銀錢,也要盡快將禁纏足和放足事推下去。
不愧是天家,真有錢啊。
*
當真是一筆巨款。
自九月十五日起,高朝溪是親眼見到海樣的銀子,每日流水似的花出去!
姜離大致看了看賬本——作為曾經的打工人,也不免被龐大的開銷震驚地眼暈,感嘆道:“多虧掏了王振的錢包。”
畢竟王振撈的錢可是‘金銀六十餘庫,市帛珠寶無算。’[2]
說起來當日王振的財產封存著由東廠交到她手裏的時候,金濂還來暗戳戳打聽過,直接就被姜離懟了回去:是朕的王先生(朕的錢)!
金濂難得敗退:果然,王振就是陛下的龍之逆鱗。
光祿寺的銀錢補了兵部國庫虧空後,這份錢姜離就不會再放手了。
朝廷不會將大把的錢用在這裏,她要用。
**
金魚胡同。
“阿娘。阿爹回來了。”
寧三娘摸了摸女兒的臉,雖然從外頭進來,但小臉蛋倒是不冷,於是又讓她去院中玩了,適量的多走動下。
周坊一進門,寧三娘就知道他肯定有新的八卦聊,近來丈夫每次回家,都是這種老鼠偷燈油似的雙眼冒光……
“今兒別賣關子,直接說怎麽了。”
寧三娘若是眼前有鏡子,就會發現她自己也雙眼冒光。
“我前幾日就跟你說過,自九月十五日後,錦衣衛和東廠就一直在各個官宦人家突查。”
是真的‘突’,兩個大明如雷貫耳的部門聯合起來,隨機去叩官員的門。
進門就要查家裏女眷有沒有放足——錦衣衛控場,東廠查實。
若官員家中推脫:內眷不宜見人,自會隨行的宦官站出來:咱家在宮裏是連諸位娘娘們都見的,貴府內眷自然沒什麽不能見的。
而一旦查出來,就按照誥書免官、奪科舉資格、罰銀等一條龍服務。
甚至近來漸有檢舉之風:大明朝最不缺讀書人,缺的是官位啊,多少舉人伸著脖子好多年也混不上個官位,多少官員一輩子升不上去。
那現在……
舉報上峰同僚違抗聖旨,多麽正義的晉升空間啊。
“這回是哪家又倒黴了?”
寧三娘起初只是隨口一問,因錦衣衛和東廠查的都是有名有姓的朝臣,當日在朝上既然‘自願表了態’,那當然得說到做到。
那些個大官的事兒聽個熱鬧,跟他們家是沒什麽關系的。
然而這次不一樣——
“那皮作局的趙青,你也去過他家吧。”
寧三娘當即眼睛就更亮了:認識的人!
“你也知道他家老母兇的很,也軸的很,在家裏什麽都要說了算。”
“這次非不肯給孫女放足。”周坊頓了頓:“不知是不是被皮作局旁的人偷偷告到了錦衣衛那裏。總之,錦衣衛就上門了,查實家中婦人女童皆未放足。”
“若是當場認錯悔改也罷了,不過免官,誰知老太太犟的喲,問就是她老太婆不識字,耳朵聾沒聽說這件事,又嚷嚷著說朝廷也管不到她家裏兒媳孫女的腳,當場就撒潑。”
寧三娘聽的咋舌:真正的勇士總是以樸實無華的形式出現。
這可是錦衣衛和東廠啊!!
“然後呢?”
“東廠的人也不廢話,當場摁倒趙青就纏足,老太太當場撅過去,又被掐醒了。之後才痛哭流涕服了軟。”周坊一攤手:“你說何苦來著!”
然後跟妻子道:“以後不用跟他家來往了。”跟下一任皮作局的同僚交朋友吧。
*
夫妻倆親密說著趙家的閑話,直到女兒飛奔進來,撲到寧三娘懷裏。
見女兒奔跑過來,本來就心情不錯的寧三娘,更是忽然就湧出來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寶兒?怎麽忽然跑進來?是餓了想吃點心嗎?”
“今兒娘帶你出去喝牛乳茶好不好?”
如今市面上忽然多了不少牛乳茶的鋪子,因用牛乳和糖霜,是尋常人家舍不得吃的貴價點心。
但今日寧三娘就要帶女兒去!
六歲的女童先是歡呼了一會兒,然後才想起跑進來的原意:“阿娘,有人拍門。”
這個點?正是家家戶戶預備飯的時辰,誰會不打招呼就上門?
夫妻倆心道:大概是街裏街坊要借醬醋吧。
直到女童的聲音脆亮模仿方才的叫門聲——
“東廠,開門。”
“錦衣衛,開門。”
周坊嚇得當場掉凳:娘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北京的四季, 春秋兩季總是有些似有若無的神秘。
似乎秋老虎去了,還沒秋高氣爽幾天,不過九月底就寒了起來。
冬天已經在躍躍欲試地冒頭。
對北京城內的尋常人家來說, 朝堂上的動蕩紛爭那簡直是遠在天上的事兒。帝王將相的事兒,與她們老百姓過日子有什麽相幹呢。
但這次, 還真是有關的很。
城西金魚胡同。
寧三娘手裏拿著給女兒做了一半的冬日棉鞋, 有些犯愁。
這鞋該做多大呢?
朝廷下旨禁絕纏足後, 九月剩下的半月,原就負責京城內街道治安的五城兵馬司,帶著手下沿街挨戶發了《禁絕纏足誥》, 為防止有人家不識字(或是以不識字為借口),負責發書的小吏都得把誥的內容讀一遍。
然後由接收書本的人家簽字畫押:表示你收下了這本朝廷禦賜《禁絕纏足誥》, 而且我們也誦讀過了——按下手印責任轉移,以後再犯罪自家就要領罰了。
五城兵馬司的兵吏們, 也不怕老百姓聽不懂, 因這道誥書……
低情商的說法是, 此誥毫無文采全無用典。
高情商的說法是:頗有太祖寫詩的遺風。
此處的太祖詩詞水準,以那首《罵文士》為衡——嘰嘰喳喳幾只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總之,這道誥書,就算是目不識丁的人,也能聽懂。
“當真要奪官?還要禁一家男丁科舉?”當日寧三娘聽完後不由詫異。
她的夫君周坊, 幾年前好容易中了個舉人,走動了不少關系, 謀了個工部織染局的差事,目前是光榮的正九品‘織染大使’。
對於掉下一塊磚都能砸中一個七品官的京城來說, 這當然不算什麽,連最大的朝會都不配上,是實打實的芝麻小官。
但對於他們一家,這絕對是從八代務農民身轉為轉為官身的大飛躍,是天大的喜事,很有些祖墳嘩嘩冒青煙的意思。
宣誥的兵吏道:“是啊,寧嫂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因到底是個官身,平時他們家跟管著這條街的五城兵馬司的人也熟,等人讀完誥,寧三娘還讓家裏唯一幫閑的婆子給上了茶。
兵吏喝過茶,還哇啦哇啦給她講了朝上的八卦。
“……都傳遍了,那可是禦史言官啊,奉天門外就摁倒纏足了……”看熱鬧追熱點是刻在每個人骨子裏的,陳禦史事跡夠獨特精彩,傳播範圍早就從當日上朝的官員,播散至都算不上官的尋常兵吏,然後被作為典型案例,用來給百姓們宣傳科普——
也算是一種如陳禦史所願的‘文死諫’且‘留其名’了。
此事風傳到何等程度:寧三娘根本不用等這五城兵馬司的人講給她聽,九月十五當天,她夫君周坊回家後,就眼睛瞪的像銅鈴,激動給她講了這個八卦。
之後寧三娘跟周坊同僚的妻子,諸如雜造局、顏料局、皮作局的幾位‘大使’夫人們小聚的時候,還聽到了其餘八個版本……
*
“太太,點上燈再做鞋吧。”
外頭天有點陰,婆子來點燈。
寧三娘的下一針還是沒落下去,心裏依舊有些猶豫不安,她擔心朝廷這只是一下子的旨意,若是將來又不管了可怎麽好。
女兒雖然才六歲,卻也纏了兩年足了。
其實他們家開始的絕不算早的,寧三娘也不能夠狠下心來,給女兒纏的厲害:因她自己娘家很尋常,只是京畿附近的農戶之女,打小要做活的,家裏也沒耐性去尋三姑六婆來給她纏足,以免耽誤了她幹農活,且家裏女兒多,也不指望她嫁的多好。
但是女兒的境遇跟她便不同了。
總有人來跟她說,如今大小也算個官家姑娘了,你現在不舍得她吃苦,將來尋不到好人家,豈不是要吃苦一輩子?
有的女眷還會隱晦打量她的天足,話語間隱藏含義很明確:你是命好嫁的早。
寧三娘再看丈夫幾個同僚家,女兒都是學著‘官宦小姐’的樣子安排了纏足。
她像是被卷在水裏的金魚,也如此往前游去。
頭一回,孩子不懂為什麽要這樣痛,抱著她哭著喊了一夜娘。
她也哭了一夜。
她只是個最尋常的人,既想要孩子在世俗意義上過的好,又對孩子狠不下心來。
到頭來女兒這兩年纏的還是不如旁人家。
如今倒好了。按著這道大誥,女兒一旦放開如常奔走,將來會是與天足無差。
然而事兒到了這,寧三娘反而瞻前顧後起來。
索性先放下了鞋,就著燈重新拿起了那本《禁絕纏足誥》的書來看。
每次看到這本紙張潔白,看起來就帶著禦書貴氣的官印本,寧三娘就會有了些底氣:朝廷得破費多少啊,給百姓們都發這種禦書!那必不是天子一時的興致。
何況……她翻開來,裏面這麽些天大的官老爺,都痛斥纏足,更表態他們自家從此絕不給女兒家纏足。
不過比起那些朝臣們覆雜的辭藻,什麽‘順承天命,保兆億民’,她還是更願意看寫在最頭裏的兩篇文章。
那句‘天下婦孺何辜,竟要無罪而陷於剕刑’,讓她不免抱著女兒哭了一場。
當時那麽小的孩子纏足受的罪,在親娘看來真的是剜心,跟剁她自己的腳一般痛。
寧三娘又翻過一頁,看於璚英所列的累累事例,俱是纏足女兒奔逃不便,在各種天災人禍中殞命的緣故,更是心驚肉跳。
是,她跟女兒有幸活在京城,天子腳下是絕不會遭遇戰亂的(朱祁鎮:難說)。
但地震、暴雨這種天災可不管是不是京城!
寧三娘的手指撫過‘高朝溪’和‘於璚英’兩個名字,誥書上明白寫著,禁絕纏足事正是這兩位姑娘首倡。
她想起女兒疼得徹夜哭的樣子,心道:若此詔真能長久下去,她情願自己花銀錢給這兩位菩薩供平安海燈。
說到底她的猶豫,只是怕將來朝廷此法度松弛,女兒又落得尷尬境地。
若是真能再不纏足,所有人都以天足為尋常,真是再好的事也沒有了!
寧三娘又將書往後翻去,跳過了朝臣們的篇幅,看向最後太醫院的文章:上面不但有文字,還有簡圖畫了幾雙不同程度畸形的足,從輕到重,平時該如何行走,又該穿什麽樣的鞋。
最後還有一份布告:
若百姓自家拿不準證候,便可持這本誥書,去到惠民藥局看診。
惠民藥局,原是太祖洪武年間所設,從京城到各州縣都要設,官方還要雇下官醫,‘軍民貧病,給之醫藥’。[1]
寧三娘第一次看到這布告的時候,還覺得不太妥當,大約沒人會去:女子看診向來避諱多,何況是看足疾。這怎麽脫了鞋襪伸出去讓醫官看啊……
不過很快便知:之前那些擅長纏足的姑婆,都被五城兵馬司‘請’到了惠民藥局,在醫官教過後,反向幹起了老本行,教人如何解足,如何做鞋。
而她們,確實本就是對女子足部最熟的人。
寧三娘還抱著女兒去了一趟最近的惠民藥局,正好看給給女兒纏足的姑婆坐在裏頭,見了她還有心情玩笑道:“老身沒想到這輩子吃上官糧了。”
然後又非拉著寧三娘給她簽個字,留下家宅住地與姓名:教治一個纏足的婦人如何行走,如何做特制的矯鞋後,她是有額外的五十文拿的。
五十文對普通人家來說絕對不少:轎夫和搬運工辛苦一日才五六十文。
且五十文可以買一斤棉花或是兩斤豬肉了!*
所以不輪值的時候,姑婆們都會向原來一樣,走街串巷去拉客……只是原來是巧舌如簧勸人給女兒纏足,現在是主動勸人放足,而且特意留下自己下次當值的時日:以咱們的交情,可得把這五十文給我賺!
雖然寧三娘的女兒用不著,但來都來了!寧三娘被她纏不過,只好給她留了個名。姑婆也忙給她拿了一張鞋樣子算作回送:“這是老婆子給幾個從前纏足緊、有些傷著骨頭的姐兒做的幾雙鞋裏頭,實實在在選出來的穿著最舒坦的好樣子。”
因寧三娘是管著家裏所有銀錢的,出門的時候不由在算賬:哪怕藥局隸屬官方,會抽查這些婆子的記錄本,只怕也有些婆子會冒支濫領些,
再加上這印書的銀錢、藥局要免費發放浴足粉的銀錢、五城兵馬司加班加點也要多發的月例銀……
朝廷此番很是大手筆,顯然是哪怕被人算計些,多花些銀錢,也要盡快將禁纏足和放足事推下去。
不愧是天家,真有錢啊。
*
當真是一筆巨款。
自九月十五日起,高朝溪是親眼見到海樣的銀子,每日流水似的花出去!
姜離大致看了看賬本——作為曾經的打工人,也不免被龐大的開銷震驚地眼暈,感嘆道:“多虧掏了王振的錢包。”
畢竟王振撈的錢可是‘金銀六十餘庫,市帛珠寶無算。’[2]
說起來當日王振的財產封存著由東廠交到她手裏的時候,金濂還來暗戳戳打聽過,直接就被姜離懟了回去:是朕的王先生(朕的錢)!
金濂難得敗退:果然,王振就是陛下的龍之逆鱗。
光祿寺的銀錢補了兵部國庫虧空後,這份錢姜離就不會再放手了。
朝廷不會將大把的錢用在這裏,她要用。
**
金魚胡同。
“阿娘。阿爹回來了。”
寧三娘摸了摸女兒的臉,雖然從外頭進來,但小臉蛋倒是不冷,於是又讓她去院中玩了,適量的多走動下。
周坊一進門,寧三娘就知道他肯定有新的八卦聊,近來丈夫每次回家,都是這種老鼠偷燈油似的雙眼冒光……
“今兒別賣關子,直接說怎麽了。”
寧三娘若是眼前有鏡子,就會發現她自己也雙眼冒光。
“我前幾日就跟你說過,自九月十五日後,錦衣衛和東廠就一直在各個官宦人家突查。”
是真的‘突’,兩個大明如雷貫耳的部門聯合起來,隨機去叩官員的門。
進門就要查家裏女眷有沒有放足——錦衣衛控場,東廠查實。
若官員家中推脫:內眷不宜見人,自會隨行的宦官站出來:咱家在宮裏是連諸位娘娘們都見的,貴府內眷自然沒什麽不能見的。
而一旦查出來,就按照誥書免官、奪科舉資格、罰銀等一條龍服務。
甚至近來漸有檢舉之風:大明朝最不缺讀書人,缺的是官位啊,多少舉人伸著脖子好多年也混不上個官位,多少官員一輩子升不上去。
那現在……
舉報上峰同僚違抗聖旨,多麽正義的晉升空間啊。
“這回是哪家又倒黴了?”
寧三娘起初只是隨口一問,因錦衣衛和東廠查的都是有名有姓的朝臣,當日在朝上既然‘自願表了態’,那當然得說到做到。
那些個大官的事兒聽個熱鬧,跟他們家是沒什麽關系的。
然而這次不一樣——
“那皮作局的趙青,你也去過他家吧。”
寧三娘當即眼睛就更亮了:認識的人!
“你也知道他家老母兇的很,也軸的很,在家裏什麽都要說了算。”
“這次非不肯給孫女放足。”周坊頓了頓:“不知是不是被皮作局旁的人偷偷告到了錦衣衛那裏。總之,錦衣衛就上門了,查實家中婦人女童皆未放足。”
“若是當場認錯悔改也罷了,不過免官,誰知老太太犟的喲,問就是她老太婆不識字,耳朵聾沒聽說這件事,又嚷嚷著說朝廷也管不到她家裏兒媳孫女的腳,當場就撒潑。”
寧三娘聽的咋舌:真正的勇士總是以樸實無華的形式出現。
這可是錦衣衛和東廠啊!!
“然後呢?”
“東廠的人也不廢話,當場摁倒趙青就纏足,老太太當場撅過去,又被掐醒了。之後才痛哭流涕服了軟。”周坊一攤手:“你說何苦來著!”
然後跟妻子道:“以後不用跟他家來往了。”跟下一任皮作局的同僚交朋友吧。
*
夫妻倆親密說著趙家的閑話,直到女兒飛奔進來,撲到寧三娘懷裏。
見女兒奔跑過來,本來就心情不錯的寧三娘,更是忽然就湧出來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寶兒?怎麽忽然跑進來?是餓了想吃點心嗎?”
“今兒娘帶你出去喝牛乳茶好不好?”
如今市面上忽然多了不少牛乳茶的鋪子,因用牛乳和糖霜,是尋常人家舍不得吃的貴價點心。
但今日寧三娘就要帶女兒去!
六歲的女童先是歡呼了一會兒,然後才想起跑進來的原意:“阿娘,有人拍門。”
這個點?正是家家戶戶預備飯的時辰,誰會不打招呼就上門?
夫妻倆心道:大概是街裏街坊要借醬醋吧。
直到女童的聲音脆亮模仿方才的叫門聲——
“東廠,開門。”
“錦衣衛,開門。”
周坊嚇得當場掉凳:娘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