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舊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朔州舊事(二)
當晚,蕭知遇輾轉反側,沒能睡著,又想到那對母子。
他眼前時不時浮現那男孩刀鋒一樣的眼睛。
到了半夜,他從被窩爬起,又溜出門去,特意帶了個水囊。
水囊裏不是水,是熱乎乎的湯藥。
入夜時大夫按例給他請脈,他借口身邊內侍生病,旁敲側擊地將那婦人的癥狀說了,大夫琢磨著是風寒發燒,開了方子。他讓仆人煎了藥,趁熱裝水囊裏帶了出來。
他也不知道管不管用,能救得便救得,先捱過去再說。
到了瞭望臺,蕭知遇照舊讓侍衛在下頭候著,獨自上了高臺,那對母子果然坐在籠子裏,身上蓋著一條毯子。
白日裏,他偷偷跟長公主提起,既然是回鄉祭祖,又是父皇登基後的第一年,正值戰事,該廣布恩澤,向天地祖宗祈福,為國運和朔州庇佑才好。
一個小孩兒背著手,大道理說得文縐縐的,長公主瞧著還真被說動幾分,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發。
長公主以祈福為名,給全城百姓布粥,連那牢中的犯人,城墻上示眾的囚徒,都得到了一碗熱騰騰的粥。長公主又仁善,見那許多籠子毫無遮蔽,四面透風,便說服皇帝,給了條毯子。
皇帝對長公主格外敬重,她若勸說,皇帝無有不聽的。蕭知遇便是料定這一點,才勸了長公主作說客。
他倒沒異想天開能放過,軍令如此,都要殺頭了,他能做的只是讓這些被丟下的老弱婦孺過得好一些。
今天他沒帶火把,只帶了燈籠,遠遠擱在樓梯那頭,太亮了容易叫人察覺,燈籠塞在那裏,便是樓下也看不見燈光。
只是太暗了些。
他坐下來,借著月光遞了水囊過去。
那孩童還是老樣子,冷冰冰的,但竟未拒絕,接了水囊,湊過去餵給母親。婦人白天得了熱粥飽腹,應是好了許多,迷迷糊糊地喝了藥,睜著渾濁的雙眼望向蕭知遇,“這位是……”
口音清正,只是因病之故格外氣弱。
那孩童湊過去說了什麽,婦人語聲感激,在病中又顯得淒苦:“多謝,多謝……”竟沒能多說幾句,便咳嗽著縮起來,被兒子安撫著睡去了。
蕭知遇憋了許久,聽婦人呼吸聲是睡熟了,才敢出聲:“你們能說官話啊?不早說。”
因風寒剛好,他說話還帶著濃重的鼻音,有種養尊處優的撒嬌意味。
孩童不語,喝了水囊裏剩餘的藥,臟兮兮的臉朝向他,算作默認。
“你叫什麽名字?”
這孩子沈默很久,冷冷反問:“那你是誰?”
聲音又啞又難聽,還有些不順,像是許久沒同外人說過話,又像是嗓子已被病痛折磨得嘶啞。
蕭知遇不由想起白天在城墻下,聽到的許多籠子裏的哭聲,他胡扯了一句:“我是跟長公主來的。”
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對方氣息松緩了一些,連月光下的臉部輪廓也稍微軟化,似乎消除了一絲戒心。
他便趁熱打鐵道:“長公主是今天施粥的那位貴人。”
這人只“嗯”了一聲。
因這微妙的態度變化,蕭知遇終於能仔細地端詳對方的臉,昏暗的光線裏只能看出瘦巴巴的一張臉,滿是臟汙,眉毛大約是濃黑的,眼神依舊像刀鋒,即便在黑暗裏也透著一股不甘。
蕭知遇心想著這孩子原先的生活本該富裕,卻淪落到這等境地,是會不甘憤恨,大夫說長久氣悶對身體不好,於是他小聲勸道:“你爹雖然……”
話一出口,又覺自己哪壺不開提哪壺,訕訕住口。
這孩子語氣驟然怪異起來:“我父親怎麽了?”
話語裏有輕微的試探,像仙人掌的刺,隨時要豎起。
蕭知遇只得接著道:“我聽說你父親丟下朔州,去了……但往後並非全無希望,你莫要……”
對方露出冷笑。
蕭知遇試圖勸慰:“若是打了勝仗,也許哪天陛下會開恩……”
這孩子原還算安靜,一聽到皇帝,霍然直起身,“不必了,叛逃罪人,哪還有活路。”
說罷轉過身去,留個背影,顯然是不想再談。
蕭知遇訥訥的不知該說什麽,隨即又覺得他脾氣怪,“哎”了一聲示意,留了一盒糕點,回去了。
他第二晚過去,看到那糕點盒端端正正擺在籠子邊,用毯子遮著不甚顯眼,看守的士兵大約沒發現。
蕭知遇伸手拿了出來,打開一瞧,糕點已吃了,連碎末也沒剩下。
這不是會領情的麽。他想。
那孩子小心地給婦人餵了藥,蕭知遇看了一會兒,問道:“夫人怎樣了?”
對方慢吞吞道:“母親醒來時精神好多了,只是嗜睡。”
他坐在籠子裏,不發怒攻擊人時,居然顯出一種良好的教養,與第一次相見時截然不同,那仿佛是一層甲胄,不被傷害時,便不再有刺。蕭知遇一見便覺得他之前該是被家中嚴格教育,又愛寵著長大的。
餵完藥,蕭知遇接過水囊,摸到水囊口子上一絲粘膩,輕微的血腥氣,他吃了一驚,還以為夫人咳出了血,再細看,是那孩子的手指開裂,正流血。
第一天蕭知遇就發現他手都凍裂了,傷口流血又崩開,手指腳底都溝溝壑壑的。
那孩子發覺他盯著自己的手看,便將血水擦去,“一會兒就凍上了。”
蕭知遇翻了翻袖子,拿出個小盒子,裏頭是油膏。
“伸手。”
這孩童看了看自己臟兮兮的手,又看了看蕭知遇白皙幼嫩的手背,將手藏進袖子,嘴角抿緊了,沒說話。
蕭知遇挖了一塊,遲遲不見對方湊近,只得將小盒子遞過去,“給你和夫人用。”
*
兩天後邊地驟冷,夜裏更冷得人哆嗦,蕭知遇覺得那婦人怕是不好,果然聽門外的侍衛說起瞭望臺那裏的一個罪婦病情惡化,恐怕過不了多久就要收屍了。
當時蕭知遇正端著燙手的藥碗,小心翼翼往水囊裏倒,聞言心裏一沈,當即跑出門去。
他跑去了瞭望臺,那婦人的哀呼聲實在淒切,顯然病入膏肓再不能拖延。臺下守衛的許多士兵圍著,議論紛紛,想著同是邊民,便有些悲色,但無一人敢上去查看。
蕭知遇跑上樓,聽到婦人不甚清晰、顛三倒四的罵聲和哭聲,人已病糊塗了,語聲滿是恨毒。籠子裏那孩子抱住母親,面如死灰,竟連求救的心思也沒了,像是早已習慣了無人相救,只默然等死。
他聽到動靜,才轉了轉眼珠望過來,見來人是蕭知遇,渾身一震,眼中突地有了亮光,撲過來啞聲道:“你救救她!救救她!”
蕭知遇連忙應了,他不知道該找誰,便去求長公主。長公主聽他描述也不忍心,他又說:“那婦人暫且活著,叛將才能投鼠忌器,輕易死了,便什麽都不剩了!”
長公主被說動,由他拉著手,一路小跑到了瞭望臺,她本就含著同情而來,瞧那婦人瘦弱不堪,不成人形,立刻命仆從將她從籠子裏帶出,要尋人來看。
眼見長公主匆匆而去,蕭知遇心裏一松,坐在地板上。
那孩子還抓著籠子,努力向下張望,蕭知遇安慰道:“沒事了。”
孩童松了手,坐在籠子裏,鐵籠吱呀一聲晃了晃。
“我生病時,總是我娘抱著我,用胳膊捂著我的頭臉,護我到今日……今天她病成這樣了,我卻無計可施。”
“我們生不如死幾個月,我糊裏糊塗都快忘了時間,以為哪一天醒來,就是在陰曹地府。”
蕭知遇這時候哪裏註意得到“幾個月”這時間點,與叛將投敵一事的矛盾之處,他對著這可憐孩子不知如何安慰,便像哄著昭斕一般哄道:“長公主心善,定然會救的……”
說著湊過去,安撫地握了握對方攥緊的手,這手摸著冷冰冰,皮包骨頭的硌手。
許是除了母親,便無人這樣親近他,男孩手指一動,垂下頭細看了兩人的手,只見著一只雪白幹凈的小手,覆在他手上。他又擡頭看了蕭知遇半晌,忽而正襟危坐起來,張了張口,卻憋不出什麽話。
蕭知遇遞了水囊給他,示意他喝藥,“夫人會沒事的,你先顧好自己的身體。”
這孩童拉了衣袖,勉強遮住自己瘦黃的胳膊,方才接過。
蕭知遇怕他孤單,在瞭望臺呆到深夜,才回去,走之前回了頭,就見孩童依舊大睜著眼望向他,一動不動的,像是長久的囚徒生活已將他與外界割裂,母親暫時離開,他便只有蕭知遇能說話了。
年幼的蕭知遇莫名生出一種心酸,他心裏知道,自己怕是很難再來幾回了。
那婦人生了病,加上叛將家眷的身份特殊,之後就被轉去了牢中關押,這總比在外風吹雨淋好些。
皇帝為此事發了一通火,怪罪長公主僭越,但不知為何,竟默許了那婦人暫入地牢。這事又因蕭知遇而起,他自然沒能免責,被斥責一頓,安分了兩三天,估摸著父皇氣該消了,便又偷溜出去,去往瞭望臺。
這裏的士兵看他孤身一人,也覺為難。
他上回拉著長公主過來,士兵們便認為他是長公主帶來的幾個安國公族親。雖說皇帝發了怒,但長公主與安國公也不好開罪,他們到底沒敢攔他上去。
蕭知遇便悄悄上了樓臺,打著燈籠。
那孩子果然坐著在等他,發呆放空的眼睛瞧見了燈火,便醒了神,人也端正坐好。
蕭知遇上樓的一瞬瞧得分明,這孩子在黑暗中的神情陰沈冷漠,眼神雖在放空,身體卻緊繃著,隨時警惕。
這讓他想起以前隨父皇狩獵時捕獲的小獸,齜牙咧嘴的,黑夜中也繃起皮毛防備著。
他猜測應是黑暗讓人不安,因為這燈火一亮起來,這孩子的冷硬面容便開始軟化,整個人松弛下來。
*
沒過幾日,朔州軍營出了大事,前線士兵中,一名百夫長帶兵出逃,被擒了回來。審問之下得知,這百夫長的父母本是北狄人,幾十年前太平時遷到大昱境內,做了大昱子民,如今看這些有邊民血統或北狄血統的叛軍家眷,被生生掛在城墻示眾受辱,便心底生懼,帶著手下出逃。
皇帝親臨邊關,竟有人在天子腳下叛逃,實在目無尊上,皇帝震怒之下,勒令即刻處死,罪連上下。
朔州多位守將卻急急前去求情,朔州這幾年接連戰事,死傷慘重,如今軍中半數是邊民參軍,祖上多少會有些北狄血統,如此大規模株連,不免軍心動搖,唇亡齒寒。
皇帝原就是一時盛怒,他心裏也清楚朔州的特殊狀況,被眾將一通苦勸,從輕發落。
叛逃重罪不赦,百名逃兵依舊處死,以儆效尤。但禍不及家人,念及他們未曾投敵,特免其家眷連坐之罪。
那一天,整個府邸都異常壓抑,蕭知遇膽戰心驚吃著晚膳,生怕父皇想起他給罪囚施恩的舊賬。
皇帝忽然道:“赦了這些人,城墻上的那些人,又當如何?”
問的是長公主,眼睛卻看向次子。
蕭知遇知道這是考驗他,從前他時常聽到父皇用這種語氣和大哥說話。但他一個孩子,哪裏知道這關頭該說什麽,該說出何種見地。
他心裏忐忑,斟酌道:“孩兒瞧他們可憐……”
他敏銳地察覺父皇已有不快,便住了口,換了說辭:“我聽外頭傳,他們叛逃是因那鐵籠裏的罪奴,生了懼意,怕步上後塵……軍心難定,叛逃士兵用的是他們作由頭,顯然癥結在此,不能放任不理,那何不用這些人的安置來安撫軍心呢?”
長公主也輕聲道:“邊民風俗與大昱不同,尚有隔閡,若能借此事向天下彰顯陛下寬宏博愛之心,定能教四方邊地拜服。”
皇帝顯然有些動搖,半晌點點頭。
蕭知遇見皇帝未發怒,心裏松了口氣,他知道他該到此為止,但想到那對母子,和眾多籠子裏的哭聲,於是硬著頭皮再度開口:“將籠子懸在城墻上,確實能震懾有異心者,但若長此以往,也恐怕會逼得那些叛逃的賊人狗急跳墻,無所不為。”
屋內霎時一滯。
皇帝目光陡然淩厲起來,蕭知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了什麽,有些發怵,皇帝許久不說話,也不動筷子,他小心翼翼擡頭望去,就見父皇面有深思,坐著不動。
長公主也不敢開口。
過了好一會兒,皇帝終於瞥了他一眼,“半大的孩子,還是婦人之仁。”
語氣倒沒什麽怪罪之意,蕭知遇聽出父皇已有決定,果然就見皇帝吩咐左右:“傳守將過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晚,蕭知遇輾轉反側,沒能睡著,又想到那對母子。
他眼前時不時浮現那男孩刀鋒一樣的眼睛。
到了半夜,他從被窩爬起,又溜出門去,特意帶了個水囊。
水囊裏不是水,是熱乎乎的湯藥。
入夜時大夫按例給他請脈,他借口身邊內侍生病,旁敲側擊地將那婦人的癥狀說了,大夫琢磨著是風寒發燒,開了方子。他讓仆人煎了藥,趁熱裝水囊裏帶了出來。
他也不知道管不管用,能救得便救得,先捱過去再說。
到了瞭望臺,蕭知遇照舊讓侍衛在下頭候著,獨自上了高臺,那對母子果然坐在籠子裏,身上蓋著一條毯子。
白日裏,他偷偷跟長公主提起,既然是回鄉祭祖,又是父皇登基後的第一年,正值戰事,該廣布恩澤,向天地祖宗祈福,為國運和朔州庇佑才好。
一個小孩兒背著手,大道理說得文縐縐的,長公主瞧著還真被說動幾分,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發。
長公主以祈福為名,給全城百姓布粥,連那牢中的犯人,城墻上示眾的囚徒,都得到了一碗熱騰騰的粥。長公主又仁善,見那許多籠子毫無遮蔽,四面透風,便說服皇帝,給了條毯子。
皇帝對長公主格外敬重,她若勸說,皇帝無有不聽的。蕭知遇便是料定這一點,才勸了長公主作說客。
他倒沒異想天開能放過,軍令如此,都要殺頭了,他能做的只是讓這些被丟下的老弱婦孺過得好一些。
今天他沒帶火把,只帶了燈籠,遠遠擱在樓梯那頭,太亮了容易叫人察覺,燈籠塞在那裏,便是樓下也看不見燈光。
只是太暗了些。
他坐下來,借著月光遞了水囊過去。
那孩童還是老樣子,冷冰冰的,但竟未拒絕,接了水囊,湊過去餵給母親。婦人白天得了熱粥飽腹,應是好了許多,迷迷糊糊地喝了藥,睜著渾濁的雙眼望向蕭知遇,“這位是……”
口音清正,只是因病之故格外氣弱。
那孩童湊過去說了什麽,婦人語聲感激,在病中又顯得淒苦:“多謝,多謝……”竟沒能多說幾句,便咳嗽著縮起來,被兒子安撫著睡去了。
蕭知遇憋了許久,聽婦人呼吸聲是睡熟了,才敢出聲:“你們能說官話啊?不早說。”
因風寒剛好,他說話還帶著濃重的鼻音,有種養尊處優的撒嬌意味。
孩童不語,喝了水囊裏剩餘的藥,臟兮兮的臉朝向他,算作默認。
“你叫什麽名字?”
這孩子沈默很久,冷冷反問:“那你是誰?”
聲音又啞又難聽,還有些不順,像是許久沒同外人說過話,又像是嗓子已被病痛折磨得嘶啞。
蕭知遇不由想起白天在城墻下,聽到的許多籠子裏的哭聲,他胡扯了一句:“我是跟長公主來的。”
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覺得對方氣息松緩了一些,連月光下的臉部輪廓也稍微軟化,似乎消除了一絲戒心。
他便趁熱打鐵道:“長公主是今天施粥的那位貴人。”
這人只“嗯”了一聲。
因這微妙的態度變化,蕭知遇終於能仔細地端詳對方的臉,昏暗的光線裏只能看出瘦巴巴的一張臉,滿是臟汙,眉毛大約是濃黑的,眼神依舊像刀鋒,即便在黑暗裏也透著一股不甘。
蕭知遇心想著這孩子原先的生活本該富裕,卻淪落到這等境地,是會不甘憤恨,大夫說長久氣悶對身體不好,於是他小聲勸道:“你爹雖然……”
話一出口,又覺自己哪壺不開提哪壺,訕訕住口。
這孩子語氣驟然怪異起來:“我父親怎麽了?”
話語裏有輕微的試探,像仙人掌的刺,隨時要豎起。
蕭知遇只得接著道:“我聽說你父親丟下朔州,去了……但往後並非全無希望,你莫要……”
對方露出冷笑。
蕭知遇試圖勸慰:“若是打了勝仗,也許哪天陛下會開恩……”
這孩子原還算安靜,一聽到皇帝,霍然直起身,“不必了,叛逃罪人,哪還有活路。”
說罷轉過身去,留個背影,顯然是不想再談。
蕭知遇訥訥的不知該說什麽,隨即又覺得他脾氣怪,“哎”了一聲示意,留了一盒糕點,回去了。
他第二晚過去,看到那糕點盒端端正正擺在籠子邊,用毯子遮著不甚顯眼,看守的士兵大約沒發現。
蕭知遇伸手拿了出來,打開一瞧,糕點已吃了,連碎末也沒剩下。
這不是會領情的麽。他想。
那孩子小心地給婦人餵了藥,蕭知遇看了一會兒,問道:“夫人怎樣了?”
對方慢吞吞道:“母親醒來時精神好多了,只是嗜睡。”
他坐在籠子裏,不發怒攻擊人時,居然顯出一種良好的教養,與第一次相見時截然不同,那仿佛是一層甲胄,不被傷害時,便不再有刺。蕭知遇一見便覺得他之前該是被家中嚴格教育,又愛寵著長大的。
餵完藥,蕭知遇接過水囊,摸到水囊口子上一絲粘膩,輕微的血腥氣,他吃了一驚,還以為夫人咳出了血,再細看,是那孩子的手指開裂,正流血。
第一天蕭知遇就發現他手都凍裂了,傷口流血又崩開,手指腳底都溝溝壑壑的。
那孩子發覺他盯著自己的手看,便將血水擦去,“一會兒就凍上了。”
蕭知遇翻了翻袖子,拿出個小盒子,裏頭是油膏。
“伸手。”
這孩童看了看自己臟兮兮的手,又看了看蕭知遇白皙幼嫩的手背,將手藏進袖子,嘴角抿緊了,沒說話。
蕭知遇挖了一塊,遲遲不見對方湊近,只得將小盒子遞過去,“給你和夫人用。”
*
兩天後邊地驟冷,夜裏更冷得人哆嗦,蕭知遇覺得那婦人怕是不好,果然聽門外的侍衛說起瞭望臺那裏的一個罪婦病情惡化,恐怕過不了多久就要收屍了。
當時蕭知遇正端著燙手的藥碗,小心翼翼往水囊裏倒,聞言心裏一沈,當即跑出門去。
他跑去了瞭望臺,那婦人的哀呼聲實在淒切,顯然病入膏肓再不能拖延。臺下守衛的許多士兵圍著,議論紛紛,想著同是邊民,便有些悲色,但無一人敢上去查看。
蕭知遇跑上樓,聽到婦人不甚清晰、顛三倒四的罵聲和哭聲,人已病糊塗了,語聲滿是恨毒。籠子裏那孩子抱住母親,面如死灰,竟連求救的心思也沒了,像是早已習慣了無人相救,只默然等死。
他聽到動靜,才轉了轉眼珠望過來,見來人是蕭知遇,渾身一震,眼中突地有了亮光,撲過來啞聲道:“你救救她!救救她!”
蕭知遇連忙應了,他不知道該找誰,便去求長公主。長公主聽他描述也不忍心,他又說:“那婦人暫且活著,叛將才能投鼠忌器,輕易死了,便什麽都不剩了!”
長公主被說動,由他拉著手,一路小跑到了瞭望臺,她本就含著同情而來,瞧那婦人瘦弱不堪,不成人形,立刻命仆從將她從籠子裏帶出,要尋人來看。
眼見長公主匆匆而去,蕭知遇心裏一松,坐在地板上。
那孩子還抓著籠子,努力向下張望,蕭知遇安慰道:“沒事了。”
孩童松了手,坐在籠子裏,鐵籠吱呀一聲晃了晃。
“我生病時,總是我娘抱著我,用胳膊捂著我的頭臉,護我到今日……今天她病成這樣了,我卻無計可施。”
“我們生不如死幾個月,我糊裏糊塗都快忘了時間,以為哪一天醒來,就是在陰曹地府。”
蕭知遇這時候哪裏註意得到“幾個月”這時間點,與叛將投敵一事的矛盾之處,他對著這可憐孩子不知如何安慰,便像哄著昭斕一般哄道:“長公主心善,定然會救的……”
說著湊過去,安撫地握了握對方攥緊的手,這手摸著冷冰冰,皮包骨頭的硌手。
許是除了母親,便無人這樣親近他,男孩手指一動,垂下頭細看了兩人的手,只見著一只雪白幹凈的小手,覆在他手上。他又擡頭看了蕭知遇半晌,忽而正襟危坐起來,張了張口,卻憋不出什麽話。
蕭知遇遞了水囊給他,示意他喝藥,“夫人會沒事的,你先顧好自己的身體。”
這孩童拉了衣袖,勉強遮住自己瘦黃的胳膊,方才接過。
蕭知遇怕他孤單,在瞭望臺呆到深夜,才回去,走之前回了頭,就見孩童依舊大睜著眼望向他,一動不動的,像是長久的囚徒生活已將他與外界割裂,母親暫時離開,他便只有蕭知遇能說話了。
年幼的蕭知遇莫名生出一種心酸,他心裏知道,自己怕是很難再來幾回了。
那婦人生了病,加上叛將家眷的身份特殊,之後就被轉去了牢中關押,這總比在外風吹雨淋好些。
皇帝為此事發了一通火,怪罪長公主僭越,但不知為何,竟默許了那婦人暫入地牢。這事又因蕭知遇而起,他自然沒能免責,被斥責一頓,安分了兩三天,估摸著父皇氣該消了,便又偷溜出去,去往瞭望臺。
這裏的士兵看他孤身一人,也覺為難。
他上回拉著長公主過來,士兵們便認為他是長公主帶來的幾個安國公族親。雖說皇帝發了怒,但長公主與安國公也不好開罪,他們到底沒敢攔他上去。
蕭知遇便悄悄上了樓臺,打著燈籠。
那孩子果然坐著在等他,發呆放空的眼睛瞧見了燈火,便醒了神,人也端正坐好。
蕭知遇上樓的一瞬瞧得分明,這孩子在黑暗中的神情陰沈冷漠,眼神雖在放空,身體卻緊繃著,隨時警惕。
這讓他想起以前隨父皇狩獵時捕獲的小獸,齜牙咧嘴的,黑夜中也繃起皮毛防備著。
他猜測應是黑暗讓人不安,因為這燈火一亮起來,這孩子的冷硬面容便開始軟化,整個人松弛下來。
*
沒過幾日,朔州軍營出了大事,前線士兵中,一名百夫長帶兵出逃,被擒了回來。審問之下得知,這百夫長的父母本是北狄人,幾十年前太平時遷到大昱境內,做了大昱子民,如今看這些有邊民血統或北狄血統的叛軍家眷,被生生掛在城墻示眾受辱,便心底生懼,帶著手下出逃。
皇帝親臨邊關,竟有人在天子腳下叛逃,實在目無尊上,皇帝震怒之下,勒令即刻處死,罪連上下。
朔州多位守將卻急急前去求情,朔州這幾年接連戰事,死傷慘重,如今軍中半數是邊民參軍,祖上多少會有些北狄血統,如此大規模株連,不免軍心動搖,唇亡齒寒。
皇帝原就是一時盛怒,他心裏也清楚朔州的特殊狀況,被眾將一通苦勸,從輕發落。
叛逃重罪不赦,百名逃兵依舊處死,以儆效尤。但禍不及家人,念及他們未曾投敵,特免其家眷連坐之罪。
那一天,整個府邸都異常壓抑,蕭知遇膽戰心驚吃著晚膳,生怕父皇想起他給罪囚施恩的舊賬。
皇帝忽然道:“赦了這些人,城墻上的那些人,又當如何?”
問的是長公主,眼睛卻看向次子。
蕭知遇知道這是考驗他,從前他時常聽到父皇用這種語氣和大哥說話。但他一個孩子,哪裏知道這關頭該說什麽,該說出何種見地。
他心裏忐忑,斟酌道:“孩兒瞧他們可憐……”
他敏銳地察覺父皇已有不快,便住了口,換了說辭:“我聽外頭傳,他們叛逃是因那鐵籠裏的罪奴,生了懼意,怕步上後塵……軍心難定,叛逃士兵用的是他們作由頭,顯然癥結在此,不能放任不理,那何不用這些人的安置來安撫軍心呢?”
長公主也輕聲道:“邊民風俗與大昱不同,尚有隔閡,若能借此事向天下彰顯陛下寬宏博愛之心,定能教四方邊地拜服。”
皇帝顯然有些動搖,半晌點點頭。
蕭知遇見皇帝未發怒,心裏松了口氣,他知道他該到此為止,但想到那對母子,和眾多籠子裏的哭聲,於是硬著頭皮再度開口:“將籠子懸在城墻上,確實能震懾有異心者,但若長此以往,也恐怕會逼得那些叛逃的賊人狗急跳墻,無所不為。”
屋內霎時一滯。
皇帝目光陡然淩厲起來,蕭知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了什麽,有些發怵,皇帝許久不說話,也不動筷子,他小心翼翼擡頭望去,就見父皇面有深思,坐著不動。
長公主也不敢開口。
過了好一會兒,皇帝終於瞥了他一眼,“半大的孩子,還是婦人之仁。”
語氣倒沒什麽怪罪之意,蕭知遇聽出父皇已有決定,果然就見皇帝吩咐左右:“傳守將過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