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 149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9章 第 149 章
長安新修建的一座監獄裏面, 大漢朝曾經沒投降的高官名士,全部都統一關在了這個地方。
這所新修建的監獄並不在長安城內,而是在周邊找了一處易守難攻的山谷修建而成。
監獄的內部構造跟以往相比有點覆雜,住在裏面的人每天都有機會出來在寬廣的空地上面放風活動一下身體。
這倒不是說要優待一下這群犯人, 而是這群犯人每天要自己出來洗衣服做飯。
如果能學會用織布機的話, 夥食會更加豐厚一點, 至少在待遇上能夠換取幾套衣服,又或者書籍筆墨之類的東西。
簡而言之, 這群人關在這個地方參加勞改。
當然, 這所監獄才修建好一個月, 所以這群人也才剛剛搬過來。
那時候, 這群人以為搬到這個地方來,也許是要采用什麽特殊的法子折磨他們。
畢竟他們一直梗著脖子不投降, 估計那位昭王不滿意了,這群人也做好了為漢室殉國的準備,至少能為家族留一個好名聲。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監獄的條件是好了一些, 大家睡的床鋪, 換的囚衣,吃的東西,至少都是幹凈整潔的。
但是他們生活卻天翻地覆。
這所監獄到處貼滿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隨即監獄長就讓他們自己洗衣做飯, 如果不參與勞動,當天就會餓肚子, 一直梗著脖子不做飯,那就繼續餓肚子。
在士族們看來, 高高在上的他們被逼迫自己動手洗衣做飯,那簡直就是羞辱。
士可殺,不可辱,這群人受到了極大的羞辱,然而餓肚子兩天之後,他們還是沒有選擇去死。
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關在監獄的人太多了,若是大家一起死,確實能給自己留個好名聲,同時為漢室殉國。
可是人多了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裏面一定有人不甘心就這麽去死。
一旦出現了內部分歧,有人積極的幹活洗衣做飯,再加上嘴裏又宣傳的是自己要學習聖人的品德,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那麽其他人因為不願意幹活就去死,顯得就像是好吃懶做了。
所以這群大儒名士很尷尬,就這麽選擇去死,好像有點窩囊。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很簡單了,確實也有幾個人能狠下心選擇絕死而死。
但是餓肚子這件事情第一天還好,很有氣節,第二天餓得體暈眼花,依然可以有氣節。
第三天第四天之後,那就是艱難爬下來給自己洗衣做飯,寧願撞死也不想餓死,餓死地滋味太難受了……
於是,監獄裏面的人開始減少,開始有人開始心甘情願地寫下投降書,然後楊秋讓這些心甘情願投降的人轉移到長安新建的學堂裏面去教書。
重用這群人,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不給這些人希望。
反正這天下讀書人總是缺的,先去學堂裏面教人識字,也能發揮一點作用。
“大王,你有所不知,那群所謂的名士如今在監獄之中,每日從事著勞作之事還學會了操作織布機。
然而,他們卻不知好歹,用勞作所得換取了筆墨紙硯之後,竟在紙上寫下了諸多辱罵您的話語,甚至妄圖讓監獄那邊呈遞給您看。
哼,他們這般行徑,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開口的人是鄧勇,目前也是鄧勇在負責長安周邊的治安,張楊已經帶著軍隊轉移到了函谷關那裏駐守。
至於徐晃,楊秋讓他帶著軍隊駐守到了孟津關,那是河東郡到洛陽的通道。
雖然關東諸侯目前沒有精力派兵攻打過來,但是幾個關隘還是要派人駐守的。
更何況,隨著昭國強勢占據長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流民逃難過來了。
稍微有點兒戰略眼光的人,都知道未來關東之地會陷入戰亂之中,而關中這邊至少目前沒有戰火。
所以現在拖家帶口遷徙過來的人不只是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了,還有那些小地主階級,他們也不敢留在關東那邊了。
“毅行,你這是中了他們的計策。
這群名士全然不懼死亡,若是因觸怒於我而被我派人斬殺,他們定會認為死得其所,死得光榮無比。
故而他們當下才這般拼命地寫下各種詆毀辱罵我的語句,只因他們巴不得被我賜死,如此便能為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忠孝的名聲……”
楊秋這話說完,鄧勇納悶地開口了。
“大王,臣實在不解,他們這群人明明特別怕死,餓上幾頓便老老實實地下地幹活了。
如今每天洗衣做飯,就連織布機都學會如何使用了,全然是為了活下去。大王為何說他們想要激怒你以求死呢?”
“哈哈哈哈……”
當著鄧勇那副不解的面容,楊秋實在是忍不住大笑出聲。
“毅行,你要知曉,他們可以死在吾的刀下,亦可以在殉國當日自行了斷,但必定要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死得轟轟烈烈,死得青史留名,死得極具價值。
倘若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幹活洗衣,最終在這監獄之中窩囊死去,恐怕他們定會死不瞑目的。”
楊秋對這群人可是秉持了人道主義的作風,不迫害,不羞辱,讓其勞有所得。
畢竟知識分子這類群體,你要太過高看他們,他們會高估自己有幾斤幾兩,你要太過迫害他們,他們會覺得受到羞辱憤而自盡。
如今這種狀態,就得讓他們這群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知道真實的生活是什麽樣子。
“那就一直讓他們在那裏寫東西罵大王嗎?就這樣不管了?”
鄧勇幹巴巴地問了起來,他原本是覺得這群人該死的,可是聽了大王的說法,他又覺得摸不著頭腦了。
“毅行,你要明白,有時候殺人確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有時候殺人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致使矛盾激化。
何時該殺,何時不該殺,吾心中自有定數。這群人即便每日都辱罵於我,難道你認為這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嗎?
切不可將他們看得太過重要。待今年關中之地豐收之後,關中之人自會徹底降服於昭國。
至於這群所謂的名士,他們的想法對於千千萬萬的* 百姓而言根本無足輕重,你需清楚關中之地最為重要的人是誰……”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士族在當地已經存在了上百年,關系盤根錯節各有聯姻,這種時候不適合大動幹戈。
楊秋不想有人在今年的農耕事情上惹事兒,影響今年的秋收。
畢竟一旦有動亂,人群之中的敗類就會踏壞各種禾苗,就為了讓昭國的統治不穩定。
因此長安處在一片穩定的環境當中,楊秋到達長安,並沒有實行什麽大改革,反而是在督促各種農耕之事,
於是關中之地的豪強士族也回過味兒來了,這昭王似乎暫時不想在關中大興改革,反而現在是以安撫為主。
於是這些人在私底下開始進行串聯商討了。
畢竟都已經被昭國占據了,現在是梗著脖子不低頭,還是想辦法盡快加入到昭國的官吏體系當中,為自己分一杯羹。
“杜兄,你觀之這位昭王如何?”
說話的人是韋端,京兆韋氏,可謂是士族名門出身。
在昭國沒有占據長安之時,韋端早就在靈帝的時候就已經舉孝廉,後來更是征辟為郡吏,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
然而長安淪陷,韋端之前擔任的官職已經被罷免,昭國在一些關鍵位置上都換上了並州一系出身的人。
所以韋端現在無官無職。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至少昭國的軍隊後來沒有大開殺戒,眾人也都松了一口氣。
而被韋端詢問的人則是杜畿,他是京兆杜氏出身,其祖宗是杜周杜延年父子,在史記當中還留下了大名。
然而在杜畿這一輩的時候,杜家已經沒落。
杜畿年少的時候父親去世,由後娘一個人照顧,日子非常艱苦,不過也因此獲得了孝順的名聲,所以年紀輕輕也被征辟為郡吏,走上了仕途之路。
然而他和韋端的結局一樣,因為兩個人之前都頗有政治才能,占據了一些重要的官職,所以現在兩個人都被罷免了。
面對這種情況,最開始他們是小心翼翼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後觀望昭國接下來要做啥。
過去這半年多時間裏面,長安逐漸安穩下來,昭國讓自己的人替代了長安重要的官職,然後改革了官吏制度,開始帶著上上下下的人忙碌於春耕之事。
這期間,昭國介紹著新的糧食種子,推廣新的農具,以及所謂的肥地之物……
到目前,夏天已經來臨,田地裏面的糧食都已經長出來了。
再加上昭國帶著許多人興修水利,所以關中之地的糧食看著竟然長勢不錯,讓人覺得今年會是一個豐收之年。
這就讓關中之地的普通百姓漸漸安定了下來,誰統治這塊土地他們是無所謂的。
只要感覺田地裏面的莊禾長得好,今年能夠有吃的,他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
“韋兄,實不相瞞,關中之地的百姓在過去幾年裏過得實在太苦了。西涼軍在周邊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無故戕害士族商人,使得周邊土地荒蕪,百姓紛紛逃離。
我當時甚至以為再這般下去,關中之地必將愈發荒蕪,到那時,瘟疫與饑餓肆虐,我都打算帶著家人逃往南邊了。
不過,昭國軍隊驟然占據長安,控制關中之地,起初我也心慌意亂,生怕再有什麽變故,讓關中之地的百姓更加流離失所,深陷饑餓苦難之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安新修建的一座監獄裏面, 大漢朝曾經沒投降的高官名士,全部都統一關在了這個地方。
這所新修建的監獄並不在長安城內,而是在周邊找了一處易守難攻的山谷修建而成。
監獄的內部構造跟以往相比有點覆雜,住在裏面的人每天都有機會出來在寬廣的空地上面放風活動一下身體。
這倒不是說要優待一下這群犯人, 而是這群犯人每天要自己出來洗衣服做飯。
如果能學會用織布機的話, 夥食會更加豐厚一點, 至少在待遇上能夠換取幾套衣服,又或者書籍筆墨之類的東西。
簡而言之, 這群人關在這個地方參加勞改。
當然, 這所監獄才修建好一個月, 所以這群人也才剛剛搬過來。
那時候, 這群人以為搬到這個地方來,也許是要采用什麽特殊的法子折磨他們。
畢竟他們一直梗著脖子不投降, 估計那位昭王不滿意了,這群人也做好了為漢室殉國的準備,至少能為家族留一個好名聲。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監獄的條件是好了一些, 大家睡的床鋪, 換的囚衣,吃的東西,至少都是幹凈整潔的。
但是他們生活卻天翻地覆。
這所監獄到處貼滿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隨即監獄長就讓他們自己洗衣做飯, 如果不參與勞動,當天就會餓肚子, 一直梗著脖子不做飯,那就繼續餓肚子。
在士族們看來, 高高在上的他們被逼迫自己動手洗衣做飯,那簡直就是羞辱。
士可殺,不可辱,這群人受到了極大的羞辱,然而餓肚子兩天之後,他們還是沒有選擇去死。
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關在監獄的人太多了,若是大家一起死,確實能給自己留個好名聲,同時為漢室殉國。
可是人多了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裏面一定有人不甘心就這麽去死。
一旦出現了內部分歧,有人積極的幹活洗衣做飯,再加上嘴裏又宣傳的是自己要學習聖人的品德,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那麽其他人因為不願意幹活就去死,顯得就像是好吃懶做了。
所以這群大儒名士很尷尬,就這麽選擇去死,好像有點窩囊。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很簡單了,確實也有幾個人能狠下心選擇絕死而死。
但是餓肚子這件事情第一天還好,很有氣節,第二天餓得體暈眼花,依然可以有氣節。
第三天第四天之後,那就是艱難爬下來給自己洗衣做飯,寧願撞死也不想餓死,餓死地滋味太難受了……
於是,監獄裏面的人開始減少,開始有人開始心甘情願地寫下投降書,然後楊秋讓這些心甘情願投降的人轉移到長安新建的學堂裏面去教書。
重用這群人,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不給這些人希望。
反正這天下讀書人總是缺的,先去學堂裏面教人識字,也能發揮一點作用。
“大王,你有所不知,那群所謂的名士如今在監獄之中,每日從事著勞作之事還學會了操作織布機。
然而,他們卻不知好歹,用勞作所得換取了筆墨紙硯之後,竟在紙上寫下了諸多辱罵您的話語,甚至妄圖讓監獄那邊呈遞給您看。
哼,他們這般行徑,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開口的人是鄧勇,目前也是鄧勇在負責長安周邊的治安,張楊已經帶著軍隊轉移到了函谷關那裏駐守。
至於徐晃,楊秋讓他帶著軍隊駐守到了孟津關,那是河東郡到洛陽的通道。
雖然關東諸侯目前沒有精力派兵攻打過來,但是幾個關隘還是要派人駐守的。
更何況,隨著昭國強勢占據長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流民逃難過來了。
稍微有點兒戰略眼光的人,都知道未來關東之地會陷入戰亂之中,而關中這邊至少目前沒有戰火。
所以現在拖家帶口遷徙過來的人不只是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了,還有那些小地主階級,他們也不敢留在關東那邊了。
“毅行,你這是中了他們的計策。
這群名士全然不懼死亡,若是因觸怒於我而被我派人斬殺,他們定會認為死得其所,死得光榮無比。
故而他們當下才這般拼命地寫下各種詆毀辱罵我的語句,只因他們巴不得被我賜死,如此便能為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忠孝的名聲……”
楊秋這話說完,鄧勇納悶地開口了。
“大王,臣實在不解,他們這群人明明特別怕死,餓上幾頓便老老實實地下地幹活了。
如今每天洗衣做飯,就連織布機都學會如何使用了,全然是為了活下去。大王為何說他們想要激怒你以求死呢?”
“哈哈哈哈……”
當著鄧勇那副不解的面容,楊秋實在是忍不住大笑出聲。
“毅行,你要知曉,他們可以死在吾的刀下,亦可以在殉國當日自行了斷,但必定要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死得轟轟烈烈,死得青史留名,死得極具價值。
倘若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幹活洗衣,最終在這監獄之中窩囊死去,恐怕他們定會死不瞑目的。”
楊秋對這群人可是秉持了人道主義的作風,不迫害,不羞辱,讓其勞有所得。
畢竟知識分子這類群體,你要太過高看他們,他們會高估自己有幾斤幾兩,你要太過迫害他們,他們會覺得受到羞辱憤而自盡。
如今這種狀態,就得讓他們這群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知道真實的生活是什麽樣子。
“那就一直讓他們在那裏寫東西罵大王嗎?就這樣不管了?”
鄧勇幹巴巴地問了起來,他原本是覺得這群人該死的,可是聽了大王的說法,他又覺得摸不著頭腦了。
“毅行,你要明白,有時候殺人確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有時候殺人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致使矛盾激化。
何時該殺,何時不該殺,吾心中自有定數。這群人即便每日都辱罵於我,難道你認為這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嗎?
切不可將他們看得太過重要。待今年關中之地豐收之後,關中之人自會徹底降服於昭國。
至於這群所謂的名士,他們的想法對於千千萬萬的* 百姓而言根本無足輕重,你需清楚關中之地最為重要的人是誰……”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士族在當地已經存在了上百年,關系盤根錯節各有聯姻,這種時候不適合大動幹戈。
楊秋不想有人在今年的農耕事情上惹事兒,影響今年的秋收。
畢竟一旦有動亂,人群之中的敗類就會踏壞各種禾苗,就為了讓昭國的統治不穩定。
因此長安處在一片穩定的環境當中,楊秋到達長安,並沒有實行什麽大改革,反而是在督促各種農耕之事,
於是關中之地的豪強士族也回過味兒來了,這昭王似乎暫時不想在關中大興改革,反而現在是以安撫為主。
於是這些人在私底下開始進行串聯商討了。
畢竟都已經被昭國占據了,現在是梗著脖子不低頭,還是想辦法盡快加入到昭國的官吏體系當中,為自己分一杯羹。
“杜兄,你觀之這位昭王如何?”
說話的人是韋端,京兆韋氏,可謂是士族名門出身。
在昭國沒有占據長安之時,韋端早就在靈帝的時候就已經舉孝廉,後來更是征辟為郡吏,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
然而長安淪陷,韋端之前擔任的官職已經被罷免,昭國在一些關鍵位置上都換上了並州一系出身的人。
所以韋端現在無官無職。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至少昭國的軍隊後來沒有大開殺戒,眾人也都松了一口氣。
而被韋端詢問的人則是杜畿,他是京兆杜氏出身,其祖宗是杜周杜延年父子,在史記當中還留下了大名。
然而在杜畿這一輩的時候,杜家已經沒落。
杜畿年少的時候父親去世,由後娘一個人照顧,日子非常艱苦,不過也因此獲得了孝順的名聲,所以年紀輕輕也被征辟為郡吏,走上了仕途之路。
然而他和韋端的結局一樣,因為兩個人之前都頗有政治才能,占據了一些重要的官職,所以現在兩個人都被罷免了。
面對這種情況,最開始他們是小心翼翼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後觀望昭國接下來要做啥。
過去這半年多時間裏面,長安逐漸安穩下來,昭國讓自己的人替代了長安重要的官職,然後改革了官吏制度,開始帶著上上下下的人忙碌於春耕之事。
這期間,昭國介紹著新的糧食種子,推廣新的農具,以及所謂的肥地之物……
到目前,夏天已經來臨,田地裏面的糧食都已經長出來了。
再加上昭國帶著許多人興修水利,所以關中之地的糧食看著竟然長勢不錯,讓人覺得今年會是一個豐收之年。
這就讓關中之地的普通百姓漸漸安定了下來,誰統治這塊土地他們是無所謂的。
只要感覺田地裏面的莊禾長得好,今年能夠有吃的,他們的心就會安定下來,
“韋兄,實不相瞞,關中之地的百姓在過去幾年裏過得實在太苦了。西涼軍在周邊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無故戕害士族商人,使得周邊土地荒蕪,百姓紛紛逃離。
我當時甚至以為再這般下去,關中之地必將愈發荒蕪,到那時,瘟疫與饑餓肆虐,我都打算帶著家人逃往南邊了。
不過,昭國軍隊驟然占據長安,控制關中之地,起初我也心慌意亂,生怕再有什麽變故,讓關中之地的百姓更加流離失所,深陷饑餓苦難之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