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 126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6章 第 126 章
來人是東漢名士王烈, 現年剛好五十歲,乃是青州平原人士。
其師從陳寔,也就是陳群的祖父。
陳寔德高望重,名傾天下, 他的這位弟子王烈亦不遑多讓。
王烈以品德高尚、善於教化百姓而聞名於世。
其學成之後, 便在平原開設學校, 廣收弟子,進行教化。
據說鄉裏之人都信服他的品德, 但凡有沖突之事, 皆會前來找他斷一個是非曲直。
眾人都覺得此人能夠排憂解難, 斷定是非。
所以, 王烈以德行威望聞名天下。
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那都是要被人禮遇的。
楊秋得知此人主動前來拜訪之後, 她趕緊表現出了一番謙和的態度。
畢竟,在東漢的風氣裏,名士社會地位極其高。
若有人做出不尊重名士的舉動,其人必定會被天下人唾棄。
比如曹操, 他曾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妻子兒女一家人。
殺人或許一時爽, 但後果卻極為慘重。
沒過多久,兗州一群士族聯合起來迎接呂布入兗州,差點將曹操一鍋端。
當時,兗州一大半士族都叛變了,曹操剛剛起家占據的根據地瞬間化為烏有。
若不是運氣好還留下一兩塊地方, 差點兒就要和劉備一樣四處流浪了。
所以後來,曹操也不敢輕易殺名士了。
直到北方統一, 大權在握之後,他才敢殺了孔融。
因此, 面對這種名士,即便是軍閥頭子,那也是得罪不起。
畢竟,人家有能力號召天下讀書人與你為敵。
而這位王烈,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此人的德行威望似乎並非虛假。
據說這人後來在遼東郡開辦教育,傳授先進農具,為遼東郡的發展做出了些許貢獻。
由此看來,此人必定是一個務實之人。
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分享出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只是,歷史記載與本人實際上的人品是否相符,這還需要見面了才能知道。
畢竟,按照歷史上的記載,王烈來到遼東郡乃是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
如今的青州可謂是戰亂不休。
除了因為董卓亂政,實際上殘餘的黃巾軍和土匪也極為眾多。
那些流竄的匪寇如同一群餓狼,四處劫掠,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
青州的大地,仿佛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人們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有一批人毅然決然的逃亡到了遼東這邊,王烈應該就是最近來到遼東郡的。
如果楊秋所料不差的話,以後還會有陸陸續續的人逃難過來。
而此時,楊秋和王烈此人直接來到了港口旁邊的一處屋舍裏面,經過過去幾年的開發,沓津這邊除建立了一座巨大城池。
港口周邊也修建了很多屋舍,為來往港口的商隊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楊秋和王烈相見的地方,自然就是港口旁邊的一處精致屋舍了。
“素聞王公高風亮節,未料王公竟至遼東游歷,實乃遼東之幸也。
有王公於此地教化,天下知禮之人必日益增多。
不知王公蒞臨遼東幾日?於遼東之地可有不適之處?下方官員可有欺上瞞下之舉?王公但言無妨。”
伸手不打笑臉人,楊秋這一開口就定下了一個和善的基調。
畢竟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此人應該不是孔融禰衡那等人,見人就嘴巴噴毒汁,所以楊秋也願意給大家一個和平的開端。
王烈自然也接收到了楊秋和善的信號。
他輕輕撫摸了一下自己的美須,心中暗暗讚嘆。
昭王雖是女子,但實在是有著一番寬松雅量。
那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來的氣度,讓人不禁心生敬意。
他此番不請自來,其實是有失禮節的。
然而,來到遼東郡數月,王烈自然也仔細觀察了遼東郡的治理情況。
這結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當初來遼東這邊逃難之時,他其實已經做好了遼東之地生活極其苦寒的準備。
在他的想象中,遼東地處偏遠,氣候嚴寒,必定是一片荒蕪之地。
但中原未來必定陷入戰亂,留在家鄉實在難以保全家人性命。
唯有遼東這遠離中原的地方,或許可保一方安寧。
偏偏遼東此地竟然被昭國所占領了。
因此,青州許多人都在猶豫,害怕來到遼東之後反而會受到迫害。
雖然這一兩年了陸陸續續有商隊傳過來消息,說遼東之地已經漸漸繁華,昭國治下公平嚴明,百姓吃飽穿暖,遼東之地未來將會成為一座繁華之地。
但這話其實沒有多少人相信。
在眾人的觀念裏,遼東那是苦寒之地,怎麽可能在短時間內變得繁華起來呢?
但此時天下已經大亂,也沒有人會在意遼東之地是否繁華了。
比起失去性命,在戰亂之中慘烈死亡,還不如在苦寒之地求得生存。
所以,王烈帶著自己的家人老小坐船逃亡到了遼東郡。
過去這幾月,王烈驚喜地發現,那些商隊說的話果真不假。
遼東這地方居然建設了數座城池,那巍峨的城墻,堅固的城門,彰顯著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活力。
大量的工坊建立之後,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荒田被開墾出來,此地的人完全不像中原地區的百姓那樣,飽受饑寒之苦。
冬日裏面,這裏有厚重的棉衣保暖,百姓能在紅磚砌成的屋舍裏面燒火炕取暖。
而遼東開墾的荒田土地肥沃,其種植的糧食直接高產,讓當地的百姓竟然面色紅潤飽滿,路上甚至都看不到餓死之人。
所以,王烈對昭國就此改觀。
能夠讓治下的百姓生活到這種程度,這昭王必為賢能之人。
至此,王烈就安心在昭國遼東郡定居了下來。
他經常四處探訪,深入了解昭國的衣食住行究竟是何等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昭國許多特別之處。
那些獨特的制度、新穎的生活方式以及百姓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都讓他心中湧起無數疑問。
然而,昭王遠在並州那一邊,王烈盡管滿腹疑問,也只能在心中默默保持沈默。
誰能想到,昭王竟然親自來到遼東郡視察了,還正好來到了沓津。
所以,明知這一次的主動拜訪有些失禮,但王烈覺得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此次會面,他定要將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說出來。
於是,這才有了今日的二人會面。
“大王謬讚,吾來遼東已有數月光景。
遼東之地,雖與中原風貌不同,然亦有其獨特之處。
至於不習慣之處,倒也無甚大礙。
且觀昭國之官員,多勤勉奉公,未見欺上瞞下之態,亦無大不妥之處。大王治下有道,遼東百姓,實乃有福。
荀子有言,上公正,則下易直矣。大王賢明,故官員百姓皆向善也。”
這樣大方的誇讚,楊秋都驚訝了一瞬間。
倒不是她覺得遼東郡現在不配這種誇讚,主要是對方身份是漢朝名士,哪怕在遼東郡逃難,有名士這一身份保護,其必定不會遭遇為難。
所以王烈今日見她,肯定不是為了拍馬屁,這話可能是真心實意……
“王公過譽,遼東郡實有諸多不足之處。官員定有疏漏之處,若王公日後有所察覺,萬望親自指正,以助遼東郡建設日臻完善。”
楊秋此言一出,王烈倒也直接開口了。
“吾本閑人,不應幹涉遼東政務。
大王已將遼東郡治理極佳,百姓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得,居者有其屋,大王實已盡善。然吾有一事,不吐不快。
數月以來,吾觀昭國極重教化,遼東鄉裏之間,官吏主動教百姓識字,此誠大王善政,百姓之福也。
然吾覺大王雖使子民識字讀書,但其所學書籍略奇,內容以農學、算學、工學、醫學等為主,大王莫非欲棄儒學?”
原來這才是王公今日見自己的目的,這觀察得也未免太仔細了,顯然是真的深入打探過基層的治理情況。
沒錯,楊秋拋棄了這個時代人們啟蒙教化的規律。
在這個時代,通常是先學習《急救篇》這種啟蒙書籍,之後便開始讀儒家經典《詩經》,再然後進行更多的經史子集學習,這是當下讀書人的常態。
可是對於鄉下的百姓以及軍隊的兵卒來說,這些東西的學習當然也有意義。
但楊秋最開始讓人編寫的教材,主要是讓人學習基本的衛生知識,也就是醫學。
再然後是普通的農學知識,加上算學、工學,基本都是對生活技巧的掌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這些書籍還在編撰完善之中,但目前的趨勢是這個樣子。
所以在外人看來,楊秋讓普通人學習的書籍基本都是雜學書籍。
至少以目前士族階層來看,學的東西甚至算是下九流,除了算學。
但楊秋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又不可能有電視大張旗鼓地宣傳什麽衛生知識,比如如何消毒、如何註重衛生、如何避免瘟疫?
這些內容從一開始就編寫在書籍裏面傳播出去了。
更何況,鄉裏之間的人雖然都可以上進考試,但肯定會有人考不上的。
這種時候,肯定要給這些人準備其他出路。
雜學的書籍可能讓這些人擅長種地,也可能未來去當醫生,也有可能去當工匠,反正都是出路。
對於楊秋來說,她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但陰差陽錯之下,那群士族階層竟然以為楊秋這是妥協了。
他們認為楊秋沒有將高端的儒家經典交給那些他們認為的底層人學習,這是識時務的象征。
所以,在重重誤會之下,昭國的教材編纂,並未引起多大的風波,反而讓那群士族階層非常滿意,認為他們沒有受到威脅。
畢竟雜學學好了,未來還不是當工匠醫匠這種下九流嗎?現在沒人覺得,這些人未來會身份高貴起來。
只是,楊秋都沒有想到,這位王公到真的是高風亮節,竟然因為普通的人沒有學儒家典籍而感到有些郁悶,所以親自過來詢問原因。
“王公,汝之意吾已明白。
只是,王公是相信荀子的性惡論還是孟子的性善論?”
此情此景,楊秋並沒有敷衍了事,而是突然轉移話題,問出了這樣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
王烈聽完果然非常詫異。
“此答案關系到大王為何對百姓以雜學教化嗎?”
楊秋肯定的點頭,王烈的表情不由得深思了起來。
其實有些問題,三天三夜都辯論不明白,也有可能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顯然。眼前的昭王要的不是辯論一個答案。
大王是想知道他的答案是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來人是東漢名士王烈, 現年剛好五十歲,乃是青州平原人士。
其師從陳寔,也就是陳群的祖父。
陳寔德高望重,名傾天下, 他的這位弟子王烈亦不遑多讓。
王烈以品德高尚、善於教化百姓而聞名於世。
其學成之後, 便在平原開設學校, 廣收弟子,進行教化。
據說鄉裏之人都信服他的品德, 但凡有沖突之事, 皆會前來找他斷一個是非曲直。
眾人都覺得此人能夠排憂解難, 斷定是非。
所以, 王烈以德行威望聞名天下。
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那都是要被人禮遇的。
楊秋得知此人主動前來拜訪之後, 她趕緊表現出了一番謙和的態度。
畢竟,在東漢的風氣裏,名士社會地位極其高。
若有人做出不尊重名士的舉動,其人必定會被天下人唾棄。
比如曹操, 他曾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妻子兒女一家人。
殺人或許一時爽, 但後果卻極為慘重。
沒過多久,兗州一群士族聯合起來迎接呂布入兗州,差點將曹操一鍋端。
當時,兗州一大半士族都叛變了,曹操剛剛起家占據的根據地瞬間化為烏有。
若不是運氣好還留下一兩塊地方, 差點兒就要和劉備一樣四處流浪了。
所以後來,曹操也不敢輕易殺名士了。
直到北方統一, 大權在握之後,他才敢殺了孔融。
因此, 面對這種名士,即便是軍閥頭子,那也是得罪不起。
畢竟,人家有能力號召天下讀書人與你為敵。
而這位王烈,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此人的德行威望似乎並非虛假。
據說這人後來在遼東郡開辦教育,傳授先進農具,為遼東郡的發展做出了些許貢獻。
由此看來,此人必定是一個務實之人。
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分享出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只是,歷史記載與本人實際上的人品是否相符,這還需要見面了才能知道。
畢竟,按照歷史上的記載,王烈來到遼東郡乃是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
如今的青州可謂是戰亂不休。
除了因為董卓亂政,實際上殘餘的黃巾軍和土匪也極為眾多。
那些流竄的匪寇如同一群餓狼,四處劫掠,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
青州的大地,仿佛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人們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有一批人毅然決然的逃亡到了遼東這邊,王烈應該就是最近來到遼東郡的。
如果楊秋所料不差的話,以後還會有陸陸續續的人逃難過來。
而此時,楊秋和王烈此人直接來到了港口旁邊的一處屋舍裏面,經過過去幾年的開發,沓津這邊除建立了一座巨大城池。
港口周邊也修建了很多屋舍,為來往港口的商隊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楊秋和王烈相見的地方,自然就是港口旁邊的一處精致屋舍了。
“素聞王公高風亮節,未料王公竟至遼東游歷,實乃遼東之幸也。
有王公於此地教化,天下知禮之人必日益增多。
不知王公蒞臨遼東幾日?於遼東之地可有不適之處?下方官員可有欺上瞞下之舉?王公但言無妨。”
伸手不打笑臉人,楊秋這一開口就定下了一個和善的基調。
畢竟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此人應該不是孔融禰衡那等人,見人就嘴巴噴毒汁,所以楊秋也願意給大家一個和平的開端。
王烈自然也接收到了楊秋和善的信號。
他輕輕撫摸了一下自己的美須,心中暗暗讚嘆。
昭王雖是女子,但實在是有著一番寬松雅量。
那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來的氣度,讓人不禁心生敬意。
他此番不請自來,其實是有失禮節的。
然而,來到遼東郡數月,王烈自然也仔細觀察了遼東郡的治理情況。
這結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當初來遼東這邊逃難之時,他其實已經做好了遼東之地生活極其苦寒的準備。
在他的想象中,遼東地處偏遠,氣候嚴寒,必定是一片荒蕪之地。
但中原未來必定陷入戰亂,留在家鄉實在難以保全家人性命。
唯有遼東這遠離中原的地方,或許可保一方安寧。
偏偏遼東此地竟然被昭國所占領了。
因此,青州許多人都在猶豫,害怕來到遼東之後反而會受到迫害。
雖然這一兩年了陸陸續續有商隊傳過來消息,說遼東之地已經漸漸繁華,昭國治下公平嚴明,百姓吃飽穿暖,遼東之地未來將會成為一座繁華之地。
但這話其實沒有多少人相信。
在眾人的觀念裏,遼東那是苦寒之地,怎麽可能在短時間內變得繁華起來呢?
但此時天下已經大亂,也沒有人會在意遼東之地是否繁華了。
比起失去性命,在戰亂之中慘烈死亡,還不如在苦寒之地求得生存。
所以,王烈帶著自己的家人老小坐船逃亡到了遼東郡。
過去這幾月,王烈驚喜地發現,那些商隊說的話果真不假。
遼東這地方居然建設了數座城池,那巍峨的城墻,堅固的城門,彰顯著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活力。
大量的工坊建立之後,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荒田被開墾出來,此地的人完全不像中原地區的百姓那樣,飽受饑寒之苦。
冬日裏面,這裏有厚重的棉衣保暖,百姓能在紅磚砌成的屋舍裏面燒火炕取暖。
而遼東開墾的荒田土地肥沃,其種植的糧食直接高產,讓當地的百姓竟然面色紅潤飽滿,路上甚至都看不到餓死之人。
所以,王烈對昭國就此改觀。
能夠讓治下的百姓生活到這種程度,這昭王必為賢能之人。
至此,王烈就安心在昭國遼東郡定居了下來。
他經常四處探訪,深入了解昭國的衣食住行究竟是何等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昭國許多特別之處。
那些獨特的制度、新穎的生活方式以及百姓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都讓他心中湧起無數疑問。
然而,昭王遠在並州那一邊,王烈盡管滿腹疑問,也只能在心中默默保持沈默。
誰能想到,昭王竟然親自來到遼東郡視察了,還正好來到了沓津。
所以,明知這一次的主動拜訪有些失禮,但王烈覺得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此次會面,他定要將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說出來。
於是,這才有了今日的二人會面。
“大王謬讚,吾來遼東已有數月光景。
遼東之地,雖與中原風貌不同,然亦有其獨特之處。
至於不習慣之處,倒也無甚大礙。
且觀昭國之官員,多勤勉奉公,未見欺上瞞下之態,亦無大不妥之處。大王治下有道,遼東百姓,實乃有福。
荀子有言,上公正,則下易直矣。大王賢明,故官員百姓皆向善也。”
這樣大方的誇讚,楊秋都驚訝了一瞬間。
倒不是她覺得遼東郡現在不配這種誇讚,主要是對方身份是漢朝名士,哪怕在遼東郡逃難,有名士這一身份保護,其必定不會遭遇為難。
所以王烈今日見她,肯定不是為了拍馬屁,這話可能是真心實意……
“王公過譽,遼東郡實有諸多不足之處。官員定有疏漏之處,若王公日後有所察覺,萬望親自指正,以助遼東郡建設日臻完善。”
楊秋此言一出,王烈倒也直接開口了。
“吾本閑人,不應幹涉遼東政務。
大王已將遼東郡治理極佳,百姓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得,居者有其屋,大王實已盡善。然吾有一事,不吐不快。
數月以來,吾觀昭國極重教化,遼東鄉裏之間,官吏主動教百姓識字,此誠大王善政,百姓之福也。
然吾覺大王雖使子民識字讀書,但其所學書籍略奇,內容以農學、算學、工學、醫學等為主,大王莫非欲棄儒學?”
原來這才是王公今日見自己的目的,這觀察得也未免太仔細了,顯然是真的深入打探過基層的治理情況。
沒錯,楊秋拋棄了這個時代人們啟蒙教化的規律。
在這個時代,通常是先學習《急救篇》這種啟蒙書籍,之後便開始讀儒家經典《詩經》,再然後進行更多的經史子集學習,這是當下讀書人的常態。
可是對於鄉下的百姓以及軍隊的兵卒來說,這些東西的學習當然也有意義。
但楊秋最開始讓人編寫的教材,主要是讓人學習基本的衛生知識,也就是醫學。
再然後是普通的農學知識,加上算學、工學,基本都是對生活技巧的掌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這些書籍還在編撰完善之中,但目前的趨勢是這個樣子。
所以在外人看來,楊秋讓普通人學習的書籍基本都是雜學書籍。
至少以目前士族階層來看,學的東西甚至算是下九流,除了算學。
但楊秋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又不可能有電視大張旗鼓地宣傳什麽衛生知識,比如如何消毒、如何註重衛生、如何避免瘟疫?
這些內容從一開始就編寫在書籍裏面傳播出去了。
更何況,鄉裏之間的人雖然都可以上進考試,但肯定會有人考不上的。
這種時候,肯定要給這些人準備其他出路。
雜學的書籍可能讓這些人擅長種地,也可能未來去當醫生,也有可能去當工匠,反正都是出路。
對於楊秋來說,她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但陰差陽錯之下,那群士族階層竟然以為楊秋這是妥協了。
他們認為楊秋沒有將高端的儒家經典交給那些他們認為的底層人學習,這是識時務的象征。
所以,在重重誤會之下,昭國的教材編纂,並未引起多大的風波,反而讓那群士族階層非常滿意,認為他們沒有受到威脅。
畢竟雜學學好了,未來還不是當工匠醫匠這種下九流嗎?現在沒人覺得,這些人未來會身份高貴起來。
只是,楊秋都沒有想到,這位王公到真的是高風亮節,竟然因為普通的人沒有學儒家典籍而感到有些郁悶,所以親自過來詢問原因。
“王公,汝之意吾已明白。
只是,王公是相信荀子的性惡論還是孟子的性善論?”
此情此景,楊秋並沒有敷衍了事,而是突然轉移話題,問出了這樣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
王烈聽完果然非常詫異。
“此答案關系到大王為何對百姓以雜學教化嗎?”
楊秋肯定的點頭,王烈的表情不由得深思了起來。
其實有些問題,三天三夜都辯論不明白,也有可能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顯然。眼前的昭王要的不是辯論一個答案。
大王是想知道他的答案是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