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1章 第 111 章

關燈
第111章 第 111 章

第二日, 武舉的考試結果正式公布,城墻之處瞬間聚集了上千人圍觀,場面甚是壯觀。

“果然是徐晃第一名!”眾人紛紛讚嘆。

“他得第一名我倒是服氣,確實厲害。”人群中不時傳出這樣的話語。

一旁的褚燕滿臉喜色, 直接對著徐晃恭喜道。

“公明兄, 恭喜你, 果然是第一名!”

而他自己此刻亦是興奮異常,一雙眼睛充滿了激動之色。

因為他竟然是第二名, 雖然是和一人並列, 但這樣的成績足夠他激動不已。

“同喜同喜, 某在此也恭喜褚兄, 咱們都進了前十名,看來之後能夠一起去面見昭王。”

徐晃亦是滿臉喜色, 言語中滿是期待。兩個人此刻皆沈浸在欣喜之中。

雖然他們之前都覺得自己實力不俗,但畢竟結果未出,誰也不敢肯定自己的名次一定會非常好。

更何況,這是昭國第一次考試, 雖然考試宣稱公平競爭, 一開始也沒有限制出身年齡,但誰知道考試結果會是怎樣呢?

萬一全是關系戶占據前列呢,這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所以眾人心中都頗為忐忑。

直至此刻結果公布出來,大部分人才心服口服。

因為武舉考試,很多人在考試過程中都看清了周圍人誰更厲害。

射箭騎馬之類的比試, 都是肉眼可見的名次,所以大家都知道這一批考生當中誰更出眾。

這也是大家公認徐晃是第一名的原因, 畢竟武舉考試完全做不到虛假。

然而,雖然眾人對大部分名次沒有意見, 但還是有人對這兩個並列的第二名小聲討論起來。

“這個賈衢是誰呀?雖然上面表明了其文試第一名,和武試的比分並列在了第二,但怎麽感覺這幾天大家都沒討論過此人?”

“據說是河東郡的賈氏大族出身,家傳兵法,所以文試才這麽厲害。”

“真的,不會是作弊吧?畢竟這出身聽起來挺厲害的。”

“真要作弊,怎麽不讓他得第一名,而且上面還明寫了武試的分數,就是個普通水平。

這排行榜上的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這說明這次的比試結果很公平。

要是賈衢是關系戶,憑什麽其他豪強大族不走後門?

再說,在我們昭國,一個河東郡的賈氏大族而已,他有什麽資格讓我們昭王親自給他開後門?”

眾人聽著這幾人的討論,倒也沒有幾個人對賈衢的名字有所懷疑了。

沒錯呀,河東郡在他們昭國排得上號嗎?

要是真有什麽開後門的舉動,那應該也是什麽楊氏家族、令狐家族、張氏家族之類的。

這賈家也能排上號?笑話。

不過,眾人雖然依然對賈衢感到好奇,實在是沒幾個人對這人有印象。

都考了第二名了,大家也想混個臉熟啊。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激動得臉色漲紅的人突然走到了賈衢和褚燕面前。

“褚兄,賈兄,小弟真是太激動了,要不是你們二人太厲害,我何德何能能排到第十名?

這見昭王的機會,簡直是二位兄弟送給我的,某恨不得現在就請兩位兄弟大醉一場。

只是估計等會兒有人會請我們去見昭王,以後小弟請二位暢飲一番如何?”

這位現眼包突然在城墻下面說出了這樣一番激動的話語,直接將所有人的註意力都引了過來。

於是眾人這才發現,原來那個長得滿身文士氣息的人竟然就是賈衢。

此人長得挺矮,看起來似乎年紀也不大,難怪武試成績一般。

“這人是誰呀?”

“你居然不知道他嗎?繁峙莫家子弟莫昆,那莫家之前就是繁峙縣豪富之家。

自從投靠了昭王之後,如今經營著莫家的商隊更是走遍南北。你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他們家當時老老實實的投靠了昭王,這才有了這麽大的運道!

如今他們家的商隊都是昭國商會的成員了,這可不是普通的商賈。”

此話說完,周圍聽到莫昆身份的人都露出了羨慕的神情。

家族有錢有人,如今考試又獲得了這麽好的成績,這未來升遷的速度不得起飛呀?

“不過,他為何要感激那兩個第二名,看起來都激動得不成樣子了!”

“你傻呀,若不是這二人並列第二名,這個叫做莫昆的家夥就變成了十一名,根本沒有機會面見昭王。

所以他在感謝這兩人同時得到了第二名,這不是老天爺降下的大運嗎?”

此話一出,眾人更加羨慕了,這是什麽運道?

間隔不遠處的十一名十二名都要嫉妒哭了,他們怎麽沒有這麽好的運氣,怎麽不能再並列幾個人呢。

而對於賈衢和褚燕來說,大庭廣眾之下被這樣恭喜,真的有點尷尬。

但兩人都是聰明人,立即回敬了一個禮互相恭維了一番。

畢竟從他們並列名次來看,兩人就能明白昭王的意思。

顯然文武並重,所以他二人才沒有名次之分。

於是整個上午,城墻周圍都很熱鬧。

獲得了前一百名的人都有獎勵,前十名的人更是不斷被人恭喜。

而沒有進入前一百名的人,雖然有所失落,但城墻上的公告也直接宣布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落榜之人可在五天之後的募兵現場報名,這些人依然可以參軍。

只是此種路徑是從普通士兵做起,但未來依然有被提拔的機會。

因此落榜之人倒不至於太過絕望,畢竟還有其他出路,本來很多人就是來碰運氣的,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幾斤幾兩。

於是,熱鬧了一上午之後,前十名在正午時候就被禮官召集在了一起。

然後這十一個人開始沐浴換衣,接著被官吏帶到了楊秋的官邸。

此刻,這十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快要面見昭王了,一群人都開始變得有點緊張,對這新換的衣服也感到有些不適應。

這就是未來的官服嗎?

好像和目前昭國官吏的服裝也不太一樣。

沒錯,這些人沐浴更衣之後,全部換上了統一的服裝。

不過眾人穿起來不是十分合身,畢竟這不是事先為他們定做的衣服。

只是根據身高來分出不同尺碼,所以穿起來只能算作略微合身。

而他們穿的這一身服裝,其實參考了唐朝時候的男子服裝。

看起來比較像一身勁裝,窄袖束腰,非常適合武將之人。

而文官其實更偏向於寬袖大袍,楊秋也沒有挑戰大家的審美。

當初選擇官袍的時候,也是讓他們自己商量出來的。

當然,平時辦公之時並不會特別限定官服,只是一些特殊的祭祀場合需要穿一下而已。

只是,文官可以自由一點,但對於要上戰場的武將之人,總不能還穿著寬袍長袖吧。

這種將士的服裝,肯定需要便利簡單一點。

所以楊秋直接讓下面的人設計了多種不同的兵卒服裝,務必讓其更加利落簡潔,適於戰場。

而今天這些考生穿的服裝,全部都是大紅色的窄袖束腰勁裝,所以這群人穿得有點不適應,總感覺哪裏都不太對勁兒。

尤其是賈衢,他雖然立志要從軍,也知道自己武試成績一般。

但如他所料那般,他果然在武舉考試上獲得了不錯的名次。

一切都按照他預料的方向發展,他獲得了一個官場的進身之階,可是這一身服裝他還是有點不太適應。

這圓領的服裝感覺奇奇怪怪,太不符合禮儀了。

但想想昭國建立之後做的種種事情,似乎改變服裝又只能算是一件小事情。

既然選擇了在昭國效力,那就要明白這位昭王究竟在意的是什麽?

衣裳小事而已。

這位昭王的野心在於整個天下,此等細節實在不應該被自己在意這麽久。

“諸君,昭王已至,請隨我來!”

賈衢還在思考昭王見他們會問什麽,負責接引的官員已經再次來到了這些人面前。

這一刻是真的要見昭王了。

“公明兄,我這心真是跳得厲害,等會兒我不會出醜吧,剛剛禮官已經教了我禮儀,但我真怕自己等會兒忘記!”

褚燕滿臉緊張,聲音都有些微微顫抖。

“褚兄勿要緊張,你在此已久,也聽過了昭王的些許傳言,昭王一直公正嚴明、親善隨和。

等會兒昭王肯定不會為難我們,說不定還會獎勵我們駿馬呢,放寬心。”

徐晃輕聲安慰道,心中其實也有些緊張。

而此時一群人都已經開始跟著禮官往前走,此刻眾人再也不敢私聊了。

所有人都規規矩矩地跟著大部隊的腳步往前走。

直到他們來到了一處修建的大殿之內,然後旁邊的禮官開始宣布他們準備行禮,於是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參拜。

“臣等拜見昭王,願昭王長樂無極。”

十一個人此刻都跪在了地上,楊秋瞬間微笑了起來。

“平身,不用多禮,都坐下聊。”

這話說完,旁邊的侍衛直接拿出了跪坐的墊子擺在了這十一個人的面前。

於是這些人立即恭敬地跪坐了起來。

而他們依然垂著頭不敢直視首位上坐著的人,畢竟按照現在的禮儀,直視上位者那是大不敬。

楊秋已經簡化了很多禮儀,但不可能讓大家直接微笑著握手,然後敬個禮就完了,目前還不能改革到這種程度。

因此,她只能再一次微笑著開口。

“今日諸君來此,吾也想考較一番大家的能力。

武將之人,當有一身勇武之氣,吾也想看一看我們昭國的好兒郎是何等樣子,都擡起頭來。”

這命令一下達,眾人不再低頭垂目表示恭敬,而是緩緩擡起頭來平視上了前面的人。

這一下子,眾人都見到了昭王的長相,一群人心中各有各的驚異,但都不敢在面上表露出情緒來。

畢竟能考到前十名,都算是一些有天賦的人。

所以眾人此刻皆非常恭敬,完全看不出他們對昭王樣貌的想法。

楊秋此刻也展顏一笑,能控制住情緒的人,那都算是非常之人。

看來這一次的武舉收獲頗豐。

戰場上,一個沈不住氣的人是成不了什麽大氣的。

至於為什麽以前那些人見到了楊秋樣貌會洩露出情緒,那是因為大家處於平等的位置,都沒把楊秋當做上位者。

所以情緒並不需要克制,更別說恭敬了。

但如今這群人面見的是君主,所以他們自然會克制住自己的各種情緒,絕對不會做出失禮之舉。

“徐晃是誰?”

楊秋率先問的是第一名,徐晃趕緊上前一步又行了一個禮。

“臣見過大王。”

到真的是長得高大威猛,一身殺伐之氣。

其實楊秋的外掛能看到這些人的身份信息,但她此刻還是對每一個人喊上了前。

“公明如此年輕,想必未來定是戰場上的一員猛將。”

“賈衢褚燕呢,上前一步來讓吾看看。”

……

“莫昆上前。”

就這樣把每一個人喊上前認識了一番之後,楊秋說了這樣一番話。

“為將之人,* 騎射與兵法皆至關重要。若昭國欲繁榮昌盛,兵事務必保持強大。

然當下昭國四周皆有虎狼之敵環繞,諸君日後去往軍營,對於昭國未來的敵人有何想法?”

這便是考教了,眾人都知道昭王要在此舉是要測試他們的兵法謀略。

但幾個長得比較勇武的家夥就有點頭疼了,他們連字都寫不好呢,好在還是有幾個人能夠撐場面的。

“回秉大王,若強兵事,必須要強農事,若強農事,必須要興修水利。

只有強大的糧倉為後背,昭國的軍事才能一直保持強大。”

先回答的人自然是賈衢,事實上他這個回答非常簡單,完全比不上他在試卷上的答案。

但想來此人也懂為官之道,此刻並不宜太過出風頭,而是先行作為引導之人。

果然,此言一出之後,其他人都紛紛跟著開口了。

“沒錯,一定要再多開墾一些荒田,這樣才能讓每年有更多的田地豐收。”

“我們昭國的曲轅犁還沒有擴散到全境,應該把提升農具產量。”

“也要繼續募集兵卒,挑選健壯之人作為精兵訓練。”

……

眾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倒是都露面說了一些簡單的意見。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楊秋此問也是為了給眾人一個放松的機會,畢竟連這種事情都不懂,那今天也沒資格站在這裏。

而簡單的問題讓眾人放松下來討論完畢之後,楊秋笑著問出了第二個精心準備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能考較一下這些人的政治天賦和軍事天賦了。

“宣公二年,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此為誰之過?”

此言一出,在場的一大半人直接傻眼兒了,因為他們連字都不認識。

這段話出自於《左傳》,這年頭能夠學《左傳》的人,那是少之又少,但也不代表沒有。

楊秋就是要考教這群人中誰的文化知識豐富一點。

而這個故事是指春秋的時候,鄭國公子接到楚國的命令去攻打宋國。

而宋國的元帥帶兵抵抗,最後宋國大敗,兩個將領一個被俘虜,一個被殺。

但戰敗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作戰之前,主帥華元殺羊犒饗戰士的時候,他的車夫沒有得到羊肉。

於是作戰的時候車夫就說,分羊肉的事情你做主,今日駕車的事情由我做主。

然後這個車夫就直接把主帥的車趕到了鄭軍的陣地當中,直接導致華元被鄭軍活捉,宋國這才大敗。

當然,這個故事也是各自為政的來源。

而楊秋問出這個故事,她就想看一看這群人能用什麽答案來回答。

這一次,率先回答的人就變成徐晃了。

“自然是華元之過。治軍者,當以公平嚴謹為首要之則。華元治軍不嚴,禦下有失公平,方致車夫心懷怨恨。

為將之人,首要便需治軍嚴謹,凡有異心之人,當於初始便逐出軍營,此等之人若留於軍營,必成禍害。

於軍營之中,將帥務必尊重愛護士兵,對士兵之獎懲當公平對待,且需牢記讓士兵吃飽穿暖,隨時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如此,上下方能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果然是在歷史上都能留名的治軍嚴謹之人。

這個故事雖然講的是各自為政的害處,但其實造成最後戰敗的結果,一開始就是軍營的治軍出現了問題。

怨恨不會是突然而來,也許是在長期的不公平累積之下才驟然爆發。

而一個將帥之人竟然連身邊親近的車夫都不能公平對待,其治軍水平恐怕也沒有多少高明。

當然,史書並不會記載更多的前因後果,萬一其人是被敵軍收買了呢,這種事情現在就不得而知了。

“治軍確實要嚴謹,然而各自為政的危害,在戰場上只是輸掉一場戰爭,而在朝堂之上,這絕對是一場滅頂之災!”

賈衢此言一出,褚燕下意識地開口了。

“你是在意指漢天子和大將軍嗎?”

這一下子,賈衢對褚燕這個農戶出生的壯士高看了一眼,竟然還有點政治眼光,倒是有資格跟他並列第二名了。

“也許還有鮮卑各部,烏桓各部,西羌各部,以及漢廷的各大將領,此刻恐怕都有私心。”

賈衢這話一說出來,楊秋撫掌一笑。

“梁道可知,秦晉圍鄭,何以燭之武能退秦師?”

“此戰於秦國無利,燭之武已經看透了秦晉之間的不和,所以燭之武的勸說不過是將秦穆公心中的擔憂說出來了而已.

而鄭國還許諾了好處,所以秦國退兵。”

賈衢此言不過是這個故事當中公認的一個結論,秦國距離鄭國太遠,這片土地打下了,秦國也管理不了,所以求秦國退兵。

所以楊秋覺得這個答案還不夠,她又笑而開口了。

“難道只有這一個原因嗎?”

此言一出,莫昆突然興奮地開口了。

“秦穆公之前多次幫助晉國,然而晉國多次言而無信,許諾的好處從來不兌現,所以秦穆公擔憂這一次也是如此。”

這番話讓楊秋笑了,這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但這個原因還不是那麽重要。

而楊秋的詢問,其實也不一定是要問秦晉之間的問題。

有時候文化人的聊天,總是喜歡用一些意有所指。

所以她笑而望著眼前的一群人,想知道有誰能在此刻猜到她的意思。

“秦晉之好能安枕無憂?其實未必,秦晉之間依然猜忌連連,可是最初,雙方依然結好了多年。

如今西有董卓軍隊,南有洛陽強軍,這秦晉之好,也未必不可一試。

畢竟即使燭之武退秦師了,秦晉依然通婚。”

賈衢此言一出,一旁的徐晃眼睛都亮了起來,他已經猜到昭王這兩個問題的意圖了。

漢廷如今各自為政,內患不斷,而他們昭國其實和以前的晉國占地面積區別不大。

董卓的軍隊雖然還沒有占據長安三輔地區,但一旦率軍東進,倒是可以類比於秦。

而不久之前,漢朝那邊已經讓孫堅率領軍隊離去,所以眼下昭國西邊的敵人就變成了董卓,這其實就是秦晉之爭。

而剛剛賈衢說的卻是秦晉之好,這倒是讓徐晃一時之間沒懂。

雖然是可以攛掇董卓那邊造反,然後兩邊合作。

但兩個敵人處在相鄰位置上,矛盾是一定會爆發的,兩者利益又不能一致,如何才能結成秦晉之好呢?

更何況,若是董卓也反了,憑什麽漢朝那邊無動於衷?

徐晃不知道答案,這倒是因為徐晃完全不知道漢朝那邊的內部情況。

因為劉宏謀劃的是南邊遷都,這事兒策劃得非常隱蔽,目前猜到的人沒有多少,事情更是沒有開始進行。

所以他才不能窺探全貌。

而賈衢卻是因為家族原因,所以了解很多漢廷朝堂的情況。

再加上楊秋今天的試探,所以他猜到了一部分真相。

這其實是在詢問昭國未來和董卓的相處問題。

是敵人又不是敵人,這就是昔日的秦晉之好了。

而劉宏呢,他自然還不能馬上遷都,但如今他已經開始了準備工作。

於是,在有宗室劉焉提議“廢史立牧”這件事情之後。

劉宏當機立斷,將長安三輔地區與涼州一並劃為雍州,並任命董卓為雍州州牧。

如此一來,董卓可以在原地自行招募兵卒、籌備糧草。

這意味著,劉宏如今不會再讓朝廷中央為其提供糧草武器,全然將此事交予董卓自行處置。

他給予董卓雍州完全自主的軍政大權,這猶如拋出一個極具誘惑的誘餌。

就看董卓是否會上鉤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