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mingle souls
關燈
小
中
大
letters mingle souls
巖:
你說起你大學的生活,我感覺自己也坐在你們的階梯教室裏,看著你和舍友在一片陽光灑落的午後交談。能看得出你很享受那段時光,我也能理解你對畢業後與她們聯系減少的遺憾。
正如你說的,那段時光像被封存在琥珀裏,晶瑩剔透,卻無法再觸及。這種疏遠,無法避免。維持一段關系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如果不像你和蘇遙那樣頻繁交流、常常見面,時間一久,感情的確會慢慢淡去,最終不再聯系。
所以我很認同你的看法,你與蘇遙之間是真正的朋友。而你與舍友只是那段歲月中舒適相伴的過客,封閉空間裏相互照應,卻無意深入了解彼此的內心。
不過我很意外你對關系的新看法,很高興我最近的思考與你的不謀而合。
你說得沒錯,現代社會非常匆忙,人與人之間如同站在地鐵車廂裏,彼此靠得再近,也未必能感覺到靈魂的溫度。
科技的飛速發展催促著我們的腳步,人就好像被機器人反向驅使,成了工具的附庸,甚至變得和它們一樣冷冰冰。
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情感的建立確實困難重重,哪怕偶爾閃現出火花,終究也難逃那消散的宿命。
所以我曾以為,生活在這個喧囂的社會裏,人際關系註定是脆弱的。
但最近我突然發現,這份脆弱也不是毫無益處,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關系的其他可能性。
既然這個世界已經如此,每個人都在時間的浪潮中被沖得四散,那我們是否該學著去培養出適合於當下環境的關系?
前些天我讀到一本書,書裏提到關系的流動性。
它的觀點倒是別具一格:不要急於去定義一段關系是友情、愛情、親情,因為這些標簽反倒成了一種無形的桎梏。人們可能會在被定義的關系中期待著對方與自己應當如何相處,譬如常常聊天、見面吃飯來維系感情,但現實的種種限制卻讓這種期待難以實現甚至落空。所以一旦命名關系,就似乎必須承載某種責任,給很多人帶來壓力。
這觀點蠻有意思,不過我沒有全然讚同,因為我想要醞釀出屬於我自己的觀點,但不得不承認,它讓我想到了你。
自從追求你以來,我意識到一個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原來,我一直沒有去界定過我們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八年前,還是現在。
八年前,我到底把你當作什麽呢?
一個學妹嗎?肯定不止,我絕不會給予任何後輩那樣的關註。那是朋友嗎?恐怕也不盡然,因為我們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我只是一味聽你說話,默默監督你的學習,你因此認為我對你很冷漠,所以我現在才能對此反思,要對你主動打開我的內心;這對原來的我來說,其實很困難,因為我並不擅長去跟別人分享我的事情甚至苦惱,但現在不一樣了。
抱歉說遠了,還是回到原來的話題。我也想過我們之間有暧昧嗎?嗯,我當時肯定會逃避這個想法。因為如果讓別人發現了我們之間的交往有任何不妥之處,那我無異於在犯罪。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想起一件事。
它或許會讓你忍俊不禁,但如果能讓你笑一笑,那說出來就很值得。
其實當時我的舍友們以為我們在交往。
我下意識地否認,心臟跳得很快,頭也不回地走出宿舍,一路奔向圖書館,爬上三層樓,直到我找到那厚重的法律文件,逐字逐句地看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案例和判決。
我想用那些冰冷的文字警醒自己,不能做出任何會毀壞你名聲的事。
這樣做很極端吧?你會笑出來嗎?我那時真沒你想的那麽有自制力,甚至到現在,我在你面前已經越來越難以自控了。
但那時候,我的確不太清楚自己對你的情感,又或許是在逃避,只想著守護你、陪伴你。
不過現在我好像明白了。我始終把你看作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某個身份。我從未想過要你成為我的什麽,無論是朋友還是別的,我都不想去給我們之間的關系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也許因為這樣一來,我就能順理成章地去做那些想為你做的事,而不會感到別扭或抗拒。
盡管回想起來,那時候的我其實還是很別扭,但我不想再苛責自己。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經做得不算太差。又或者,這評價該由你來給出才合適。你怎麽看我的所作所為呢?我渴望知道你的想法,無論是好是壞,都告訴我,好嗎?
好在現在我能跟你做很多事情了,但其實我們之間的關系還挺模糊。
因此我想向你坦白一件事:我雖然一直在說我在追你,好像要讓你盡快確定我們之間的關系似的。但你或許已經察覺到,我並不急於你的答覆。雖然我有說過,你可以在法網結束後答覆我,但即便這個答覆是你要再多些時間思考,我也非常樂意。
因為我很享受追求你的過程。
而正因為這是追求,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沒有確定或定義下任何關系的情形,所以你擁有隨時拒絕我的權利。這不是在暗示當我們更親密一些,比如成為戀人後,這種拒絕的權利就消失了。而是,我逐漸意識到,一旦為關系蓋上一個明確的印章,有些細微的應該征求許可的事情便可能視為理所當然,而這其實是對彼此的不尊重。
就像你在郵件中直言不諱地提到過的那樣,關於性同意的觀點,你一針見血地指出,婚姻的弊端在於它為性提供了庇護傘,隱形的道德輿論壓力令受害者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以為這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你還提到了婚姻的其他缺陷,我都感同身受,卻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步入一段被世俗認可、法律護航的關系,我是否會不經意地在這段關系裏行使某些約定俗成的權利,而可能在無形中傷害到你?
我們自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性教育,都極其缺乏。
我很恐懼我的腦海中已經被埋下某些集體潛意識的陋習。根深蒂固,讓人很難發覺,甚至只有當它出現時,我才能意識到。
可我一點也不希望它出現,因為一定會有傷害伴隨。
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人才需要重新思考出新的模式,或者更進一步,不再用固有的觀念框定婚姻,甚至不再為任何關系設限,讓一切關系都自然流動。
(抱歉,我在檢查這封郵件看到這裏時,總覺得這段話寫得不夠到位。因此,我想在這裏做些補充:希望你能理解,我並不是在闡述一種開放式關系。對我而言,開放式關系同樣是一種被定義的關系,而我也清楚地知道,這種關系並不適合我們。我這樣說,或許有些暗示了我的占有欲,但這也是事實,我並不介意被你知道。)
我想我們對婚姻的抵觸,根本上不是針對兩個人的結合,只是渴望一種更純粹的模式,讓兩個人不再因世俗的責任與義務而捆綁在一起,而是出於單純的愛去相擁。
你怎麽看待我的這番話?這個尚無定論的觀點,只有一腔模糊的感受,你會覺得奇怪嗎?還是能夠理解呢?
有時我覺得,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你的見解總是比我深刻,或許是因為在遇見你之前,我從未真正思考過這些問題。這種思考其實挺美好的,也很有趣,甚至比科研還要覆雜。
因為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結論和答案,只有與你不斷探討,走得越遠,才能領悟越多。
抱歉,又忍不住寫這麽多,但沒辦法,我情難自禁,還很想你。
你這幾天的訓練進展如何?還順利嗎?
下周幾號飛巴黎?請告訴我確切的航班信息,好嗎?
我愛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巖:
你說起你大學的生活,我感覺自己也坐在你們的階梯教室裏,看著你和舍友在一片陽光灑落的午後交談。能看得出你很享受那段時光,我也能理解你對畢業後與她們聯系減少的遺憾。
正如你說的,那段時光像被封存在琥珀裏,晶瑩剔透,卻無法再觸及。這種疏遠,無法避免。維持一段關系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如果不像你和蘇遙那樣頻繁交流、常常見面,時間一久,感情的確會慢慢淡去,最終不再聯系。
所以我很認同你的看法,你與蘇遙之間是真正的朋友。而你與舍友只是那段歲月中舒適相伴的過客,封閉空間裏相互照應,卻無意深入了解彼此的內心。
不過我很意外你對關系的新看法,很高興我最近的思考與你的不謀而合。
你說得沒錯,現代社會非常匆忙,人與人之間如同站在地鐵車廂裏,彼此靠得再近,也未必能感覺到靈魂的溫度。
科技的飛速發展催促著我們的腳步,人就好像被機器人反向驅使,成了工具的附庸,甚至變得和它們一樣冷冰冰。
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情感的建立確實困難重重,哪怕偶爾閃現出火花,終究也難逃那消散的宿命。
所以我曾以為,生活在這個喧囂的社會裏,人際關系註定是脆弱的。
但最近我突然發現,這份脆弱也不是毫無益處,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關系的其他可能性。
既然這個世界已經如此,每個人都在時間的浪潮中被沖得四散,那我們是否該學著去培養出適合於當下環境的關系?
前些天我讀到一本書,書裏提到關系的流動性。
它的觀點倒是別具一格:不要急於去定義一段關系是友情、愛情、親情,因為這些標簽反倒成了一種無形的桎梏。人們可能會在被定義的關系中期待著對方與自己應當如何相處,譬如常常聊天、見面吃飯來維系感情,但現實的種種限制卻讓這種期待難以實現甚至落空。所以一旦命名關系,就似乎必須承載某種責任,給很多人帶來壓力。
這觀點蠻有意思,不過我沒有全然讚同,因為我想要醞釀出屬於我自己的觀點,但不得不承認,它讓我想到了你。
自從追求你以來,我意識到一個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原來,我一直沒有去界定過我們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八年前,還是現在。
八年前,我到底把你當作什麽呢?
一個學妹嗎?肯定不止,我絕不會給予任何後輩那樣的關註。那是朋友嗎?恐怕也不盡然,因為我們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我只是一味聽你說話,默默監督你的學習,你因此認為我對你很冷漠,所以我現在才能對此反思,要對你主動打開我的內心;這對原來的我來說,其實很困難,因為我並不擅長去跟別人分享我的事情甚至苦惱,但現在不一樣了。
抱歉說遠了,還是回到原來的話題。我也想過我們之間有暧昧嗎?嗯,我當時肯定會逃避這個想法。因為如果讓別人發現了我們之間的交往有任何不妥之處,那我無異於在犯罪。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想起一件事。
它或許會讓你忍俊不禁,但如果能讓你笑一笑,那說出來就很值得。
其實當時我的舍友們以為我們在交往。
我下意識地否認,心臟跳得很快,頭也不回地走出宿舍,一路奔向圖書館,爬上三層樓,直到我找到那厚重的法律文件,逐字逐句地看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案例和判決。
我想用那些冰冷的文字警醒自己,不能做出任何會毀壞你名聲的事。
這樣做很極端吧?你會笑出來嗎?我那時真沒你想的那麽有自制力,甚至到現在,我在你面前已經越來越難以自控了。
但那時候,我的確不太清楚自己對你的情感,又或許是在逃避,只想著守護你、陪伴你。
不過現在我好像明白了。我始終把你看作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某個身份。我從未想過要你成為我的什麽,無論是朋友還是別的,我都不想去給我們之間的關系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也許因為這樣一來,我就能順理成章地去做那些想為你做的事,而不會感到別扭或抗拒。
盡管回想起來,那時候的我其實還是很別扭,但我不想再苛責自己。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經做得不算太差。又或者,這評價該由你來給出才合適。你怎麽看我的所作所為呢?我渴望知道你的想法,無論是好是壞,都告訴我,好嗎?
好在現在我能跟你做很多事情了,但其實我們之間的關系還挺模糊。
因此我想向你坦白一件事:我雖然一直在說我在追你,好像要讓你盡快確定我們之間的關系似的。但你或許已經察覺到,我並不急於你的答覆。雖然我有說過,你可以在法網結束後答覆我,但即便這個答覆是你要再多些時間思考,我也非常樂意。
因為我很享受追求你的過程。
而正因為這是追求,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沒有確定或定義下任何關系的情形,所以你擁有隨時拒絕我的權利。這不是在暗示當我們更親密一些,比如成為戀人後,這種拒絕的權利就消失了。而是,我逐漸意識到,一旦為關系蓋上一個明確的印章,有些細微的應該征求許可的事情便可能視為理所當然,而這其實是對彼此的不尊重。
就像你在郵件中直言不諱地提到過的那樣,關於性同意的觀點,你一針見血地指出,婚姻的弊端在於它為性提供了庇護傘,隱形的道德輿論壓力令受害者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以為這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你還提到了婚姻的其他缺陷,我都感同身受,卻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如果有一天,我和你步入一段被世俗認可、法律護航的關系,我是否會不經意地在這段關系裏行使某些約定俗成的權利,而可能在無形中傷害到你?
我們自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性教育,都極其缺乏。
我很恐懼我的腦海中已經被埋下某些集體潛意識的陋習。根深蒂固,讓人很難發覺,甚至只有當它出現時,我才能意識到。
可我一點也不希望它出現,因為一定會有傷害伴隨。
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人才需要重新思考出新的模式,或者更進一步,不再用固有的觀念框定婚姻,甚至不再為任何關系設限,讓一切關系都自然流動。
(抱歉,我在檢查這封郵件看到這裏時,總覺得這段話寫得不夠到位。因此,我想在這裏做些補充:希望你能理解,我並不是在闡述一種開放式關系。對我而言,開放式關系同樣是一種被定義的關系,而我也清楚地知道,這種關系並不適合我們。我這樣說,或許有些暗示了我的占有欲,但這也是事實,我並不介意被你知道。)
我想我們對婚姻的抵觸,根本上不是針對兩個人的結合,只是渴望一種更純粹的模式,讓兩個人不再因世俗的責任與義務而捆綁在一起,而是出於單純的愛去相擁。
你怎麽看待我的這番話?這個尚無定論的觀點,只有一腔模糊的感受,你會覺得奇怪嗎?還是能夠理解呢?
有時我覺得,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你的見解總是比我深刻,或許是因為在遇見你之前,我從未真正思考過這些問題。這種思考其實挺美好的,也很有趣,甚至比科研還要覆雜。
因為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結論和答案,只有與你不斷探討,走得越遠,才能領悟越多。
抱歉,又忍不住寫這麽多,但沒辦法,我情難自禁,還很想你。
你這幾天的訓練進展如何?還順利嗎?
下周幾號飛巴黎?請告訴我確切的航班信息,好嗎?
我愛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