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70章
許多人都覺得,左賢王與右賢王發生了沖突之後,會鉚著勁證明自己,實際上,稽粥非常冷靜。
曾經匈奴人雖說並不像是現在這麽強大,但是那時候,中原各國互相爭戰的同時,都能將匈奴東胡當軟柿子捏。匈奴之所以之前能夠在大漢身上占到便宜,不過是這個國家因為之前連年的戰亂太過虛弱,匈奴才能占據上風。
匈奴才多少人口,就算是加上那些附屬的部族,也就是那樣,而大漢呢,雖說不像是匈奴一樣,成年男子都能騎馬射獵,但是,他們若是真的下了狠心,那麽,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遠不是匈奴人能比的。所以,匈奴這邊對上大漢,需要做的其實就是不斷削弱大漢的實力,防止大漢恢覆到大秦時候的軍事力量,另外,又不能真的將大漢惹急了。
像是這次,雖說在冒頓單於那裏立下了誓約,但是,稽粥並沒有打算在這事上耗費太多的實力,甚至,他還想著是不是要跟漢室通風報信,讓右賢王在大漢好好吃個虧。
但是這次,在聽說遼國居然派出了大軍幫助大漢守城時,稽粥又想起了那一日在遼國邊境遭遇的一切,他的眼神一下子變得淩厲起來。
遼國的崛起簡直是毫無預兆,結果一下子就冒了出來,原本作為匈奴附屬的鮮卑和烏桓竟然直接跪了,之前還直接收攏了姑息部和且渠部,加上東胡盧部的投靠,遼國順勢就在草原上紮下了不少釘子。
雖說暫時來說,遼國占領的地方對於匈奴來說無關緊要,但是長此以往,情況就不一樣了。
稽粥一直想要打擊一下遼國,遼國畢竟是小國,損失人口稍微多一些,估計也就受不了了。到時候,匈奴也就能順利拿捏他們。
但問題是,遼國所處的地方真的是不適合匈奴發揮,還有那棱堡,簡直就是一個個刺猬,肯本叫人無從下口。
稽粥已經聽說漢國也已經在西北那邊修建了不少棱堡,這一次也該讓右賢王那個蠢貨卻觸觸黴頭了。
而大概是因為人力物力的原因,燕趙這邊,邊境上並沒有什麽變化,遼國的軍隊到了這裏,也就放棄了他們最擅長的防守手段,而且,稽粥才不會相信,遼軍能跟漢軍同心同德,到時候勾心鬥角是少不了的事情。
匈奴在漢室內部也是有奸細的,稽粥之前就打聽到了如今那位遼王的底細。一個被放棄的皇長子,死裏逃生之後建立了遼國,他才不相信遼王能跟漢天子毫無芥蒂,漢天子那邊對這個意外活下來的兒子多半不會有什麽愧疚之心,相反,只怕最想要削弱這個兒子實力的就是他。
這般一想,稽粥頓時就覺得,這事可行!他要趁著這個機會,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也要將遼國派來的援軍打殘,之後就能在遼國與漢國之間埋下一個互不信任的種子,之後,匈奴就可以從容挑起兩國之間的紛爭,然後從中取利。一個混亂的衰弱的中原,對於匈奴來說,才是最好的中原。
而對於遼國來說,這一次出兵,其實也是一個陽謀,如果漢室那邊真的存了將遼軍當做是炮灰的意思,那麽,劉昌對於漢室的策略自然要調整。
這也是因為劉昌對於遼軍的實力非常信任,他相信,就算是被漢軍背刺,遼軍再不濟也能脫離戰場。
張辟疆一開始對劉昌的自信還有些困惑,不過在他看到過遼軍的演習之後,對此也就沒了多少疑慮,用張辟疆的話來說,遼軍比起張良筆記裏面所見過的秦軍精銳還要強大許多,加上強大的後勤能力,他相信遼軍能所向披靡。要不是遼軍數量不足,張辟疆都想要讓劉昌現在就開始橫推草原了。
稽粥是個比較謹慎的人,他其實並不喜歡冒險,這回既然下定了決心,稽粥便開始迅速動員起來。
如今草原上的牧草已經開始枯萎,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各個部族這會兒已經開始準備驅趕牲畜,往祁連山、陰山還有他們的祖先找到的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抵擋風雪的地方遷徙,如此才不至於凍死餓死太多的牲畜。
而稽粥既然已經下達了動員令,各個部族不得不響應征召,抽調戰士,帶上成群的牛羊作為軍糧,趕往左賢王大帳,聽候吩咐。而婦孺會留下來,他們會先做好遷徙的準備,等著戰士們帶回豐厚的戰利品和奴隸,憧憬著能度過一個富餘的冬天。
遼國王宮之中,原本的烏桓王和鮮卑王,如今的烏桓校尉和鮮卑校尉,他們如今都在積極漢化,直接放棄了原本的名字,找人給自己還有族人取了漢名。烏桓部族那邊,多半幹脆取了族名的諧音,以吳為姓,像是如今,烏桓校尉就叫做吳忠,恨不得時刻顯示自己對遼王有著一顆忠心。
而鮮卑一族裏面原本首領的名號就叫做慕容,後來幹脆王族都以慕容為姓,這是個典型的鮮卑姓氏,在烏桓的ciji下,自然被鮮卑一族棄若敝履。他們可比烏桓人雞賊多了,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以前東胡人都算得上是東夷,因此硬是找了幾個人考證鮮卑一族的來源,結果也不知道那些人怎麽考證的,表示東胡也是殷商後裔,是武庚叛亂之後北逃建立的國家,所以,鮮卑人應該也是子姓。當然,這其實有碰瓷的嫌疑,他們自然也不能說自己姓子,別的不說,箕準那邊估計就要炸毛,武庚叛亂逃到遼東,難道箕氏會不知道。
因此,鮮卑人幹脆就再次往上追溯,表示自家也是黃帝後裔,然後又給自家找了個祖宗,說自家也是高陽氏之後,因此,原本的鮮卑王族直接以高為姓,如今的鮮卑校尉就叫做高信。
吳忠和高信如今都很慶幸當日果斷投靠了劉昌,都是當狗,給劉昌當狗可比給匈奴當狗強多了。
他們都得到了一個爵位,可以世襲罔替,當然,封地肯定不能是原本的烏桓山和鮮卑山了,而是從別的地方給他們劃分了一塊封地。但是,他們依舊可以統領兩族的軍隊,可以說,權力和財富都不缺。
而對於普通的烏桓人和鮮卑人來說,他們的日子自然是更好過了。他們不需要再住在資源匱乏的山上,有了大片的草場,官府幫著他們開挖地窖,制作青儲飼料,讓牲畜在冬天也有足夠的食物,不至於掉膘。而且,比起匈奴人那邊苛刻地只肯給他們留下很少的牲畜和奶幹,遼國這邊對於牧民就很寬容。
原本的牲畜是遼國的戰利品,如今他們就是幫著遼王放牧的,但是新生的牲畜有一半是他們的,制作出來的奶制品,也只需要上交三成作為賦稅,其他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他們要是從軍,軍功跟遼軍一樣計算。不,他們如今也是遼軍的一員了!他們是遼軍下屬烏桓軍和鮮卑軍的一員,平時因為他們還要放牧,不能作為職業軍人,所以沒有津貼,但是戰時補貼卻跟遼軍是一樣的。
他們還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糧食布料鹽巴之類的生活必需品,生活質量直接就實現了三級跳。
而且,幸福生活是需要對比的,他們烏桓和鮮卑當初是被匈奴裹挾的,後來又主動投降,像是高信那時候投降得更快更主動,所以,哪怕爵位一樣,他的封地就比吳忠大,資源也更多。
而普通的烏桓人和鮮卑人,也就是經過了短時間的勞動改造,便獲得了自由。相比較來說,姑夕部和且渠部就苦逼得多,兩族的戰士最短的也改造了大半年,一些據說當年攻打過大漢,造成了許多血債的匈奴人,如今還在山裏頭挖礦!
而姑夕王和且渠王雖說也得到了封爵,但是他們可沒有得到什麽軍職,只是賞賜了大量的財富而已。
原本能夠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連同自己的性命也在對方一念之間,結果如今同樣是投降,對方還不如自己,這也讓烏桓和鮮卑的忠心蹭蹭蹭地往上漲!
這會兒,被劉昌召見的兩個人恨不得在劉昌面前拍著胸脯發誓,自己一定為身先士卒,為大王掃平所有的敵人。
張辟疆在一邊看著這兩人浮誇的表演,眼角抽搐了一下。
劉昌對此倒是習以為常,當初這兩人投降的是時候,第一次見到劉昌,一個個跪伏在地上,恨不得直接來舔劉昌的靴子。
這也是匈奴那邊的習俗,匈奴那邊上下等級也非常森嚴,他們兩部雖說也頂著一個王號,但是在匈奴人那裏,其實跟奴隸沒多少區別,因此,他們在匈奴人那裏必須要保證足夠的謙卑才行。總之,謙卑未必能保住他們的性命,但是,不夠謙卑,肯定是要吃匈奴人的鞭子,甚至是直接被砍掉腦袋的。
這樣的習慣也沿襲到了這裏,如今他們已經算是收斂很多了。
劉昌聽他們將一連串浮誇到有些拙劣的馬屁說完,才說道:“兩位卿家的忠心,寡人也是知道的,今日寡人召兩位卿家過來,正是要借兩位卿家的悍勇與精兵,幫寡人分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許多人都覺得,左賢王與右賢王發生了沖突之後,會鉚著勁證明自己,實際上,稽粥非常冷靜。
曾經匈奴人雖說並不像是現在這麽強大,但是那時候,中原各國互相爭戰的同時,都能將匈奴東胡當軟柿子捏。匈奴之所以之前能夠在大漢身上占到便宜,不過是這個國家因為之前連年的戰亂太過虛弱,匈奴才能占據上風。
匈奴才多少人口,就算是加上那些附屬的部族,也就是那樣,而大漢呢,雖說不像是匈奴一樣,成年男子都能騎馬射獵,但是,他們若是真的下了狠心,那麽,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遠不是匈奴人能比的。所以,匈奴這邊對上大漢,需要做的其實就是不斷削弱大漢的實力,防止大漢恢覆到大秦時候的軍事力量,另外,又不能真的將大漢惹急了。
像是這次,雖說在冒頓單於那裏立下了誓約,但是,稽粥並沒有打算在這事上耗費太多的實力,甚至,他還想著是不是要跟漢室通風報信,讓右賢王在大漢好好吃個虧。
但是這次,在聽說遼國居然派出了大軍幫助大漢守城時,稽粥又想起了那一日在遼國邊境遭遇的一切,他的眼神一下子變得淩厲起來。
遼國的崛起簡直是毫無預兆,結果一下子就冒了出來,原本作為匈奴附屬的鮮卑和烏桓竟然直接跪了,之前還直接收攏了姑息部和且渠部,加上東胡盧部的投靠,遼國順勢就在草原上紮下了不少釘子。
雖說暫時來說,遼國占領的地方對於匈奴來說無關緊要,但是長此以往,情況就不一樣了。
稽粥一直想要打擊一下遼國,遼國畢竟是小國,損失人口稍微多一些,估計也就受不了了。到時候,匈奴也就能順利拿捏他們。
但問題是,遼國所處的地方真的是不適合匈奴發揮,還有那棱堡,簡直就是一個個刺猬,肯本叫人無從下口。
稽粥已經聽說漢國也已經在西北那邊修建了不少棱堡,這一次也該讓右賢王那個蠢貨卻觸觸黴頭了。
而大概是因為人力物力的原因,燕趙這邊,邊境上並沒有什麽變化,遼國的軍隊到了這裏,也就放棄了他們最擅長的防守手段,而且,稽粥才不會相信,遼軍能跟漢軍同心同德,到時候勾心鬥角是少不了的事情。
匈奴在漢室內部也是有奸細的,稽粥之前就打聽到了如今那位遼王的底細。一個被放棄的皇長子,死裏逃生之後建立了遼國,他才不相信遼王能跟漢天子毫無芥蒂,漢天子那邊對這個意外活下來的兒子多半不會有什麽愧疚之心,相反,只怕最想要削弱這個兒子實力的就是他。
這般一想,稽粥頓時就覺得,這事可行!他要趁著這個機會,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也要將遼國派來的援軍打殘,之後就能在遼國與漢國之間埋下一個互不信任的種子,之後,匈奴就可以從容挑起兩國之間的紛爭,然後從中取利。一個混亂的衰弱的中原,對於匈奴來說,才是最好的中原。
而對於遼國來說,這一次出兵,其實也是一個陽謀,如果漢室那邊真的存了將遼軍當做是炮灰的意思,那麽,劉昌對於漢室的策略自然要調整。
這也是因為劉昌對於遼軍的實力非常信任,他相信,就算是被漢軍背刺,遼軍再不濟也能脫離戰場。
張辟疆一開始對劉昌的自信還有些困惑,不過在他看到過遼軍的演習之後,對此也就沒了多少疑慮,用張辟疆的話來說,遼軍比起張良筆記裏面所見過的秦軍精銳還要強大許多,加上強大的後勤能力,他相信遼軍能所向披靡。要不是遼軍數量不足,張辟疆都想要讓劉昌現在就開始橫推草原了。
稽粥是個比較謹慎的人,他其實並不喜歡冒險,這回既然下定了決心,稽粥便開始迅速動員起來。
如今草原上的牧草已經開始枯萎,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各個部族這會兒已經開始準備驅趕牲畜,往祁連山、陰山還有他們的祖先找到的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抵擋風雪的地方遷徙,如此才不至於凍死餓死太多的牲畜。
而稽粥既然已經下達了動員令,各個部族不得不響應征召,抽調戰士,帶上成群的牛羊作為軍糧,趕往左賢王大帳,聽候吩咐。而婦孺會留下來,他們會先做好遷徙的準備,等著戰士們帶回豐厚的戰利品和奴隸,憧憬著能度過一個富餘的冬天。
遼國王宮之中,原本的烏桓王和鮮卑王,如今的烏桓校尉和鮮卑校尉,他們如今都在積極漢化,直接放棄了原本的名字,找人給自己還有族人取了漢名。烏桓部族那邊,多半幹脆取了族名的諧音,以吳為姓,像是如今,烏桓校尉就叫做吳忠,恨不得時刻顯示自己對遼王有著一顆忠心。
而鮮卑一族裏面原本首領的名號就叫做慕容,後來幹脆王族都以慕容為姓,這是個典型的鮮卑姓氏,在烏桓的ciji下,自然被鮮卑一族棄若敝履。他們可比烏桓人雞賊多了,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以前東胡人都算得上是東夷,因此硬是找了幾個人考證鮮卑一族的來源,結果也不知道那些人怎麽考證的,表示東胡也是殷商後裔,是武庚叛亂之後北逃建立的國家,所以,鮮卑人應該也是子姓。當然,這其實有碰瓷的嫌疑,他們自然也不能說自己姓子,別的不說,箕準那邊估計就要炸毛,武庚叛亂逃到遼東,難道箕氏會不知道。
因此,鮮卑人幹脆就再次往上追溯,表示自家也是黃帝後裔,然後又給自家找了個祖宗,說自家也是高陽氏之後,因此,原本的鮮卑王族直接以高為姓,如今的鮮卑校尉就叫做高信。
吳忠和高信如今都很慶幸當日果斷投靠了劉昌,都是當狗,給劉昌當狗可比給匈奴當狗強多了。
他們都得到了一個爵位,可以世襲罔替,當然,封地肯定不能是原本的烏桓山和鮮卑山了,而是從別的地方給他們劃分了一塊封地。但是,他們依舊可以統領兩族的軍隊,可以說,權力和財富都不缺。
而對於普通的烏桓人和鮮卑人來說,他們的日子自然是更好過了。他們不需要再住在資源匱乏的山上,有了大片的草場,官府幫著他們開挖地窖,制作青儲飼料,讓牲畜在冬天也有足夠的食物,不至於掉膘。而且,比起匈奴人那邊苛刻地只肯給他們留下很少的牲畜和奶幹,遼國這邊對於牧民就很寬容。
原本的牲畜是遼國的戰利品,如今他們就是幫著遼王放牧的,但是新生的牲畜有一半是他們的,制作出來的奶制品,也只需要上交三成作為賦稅,其他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他們要是從軍,軍功跟遼軍一樣計算。不,他們如今也是遼軍的一員了!他們是遼軍下屬烏桓軍和鮮卑軍的一員,平時因為他們還要放牧,不能作為職業軍人,所以沒有津貼,但是戰時補貼卻跟遼軍是一樣的。
他們還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糧食布料鹽巴之類的生活必需品,生活質量直接就實現了三級跳。
而且,幸福生活是需要對比的,他們烏桓和鮮卑當初是被匈奴裹挾的,後來又主動投降,像是高信那時候投降得更快更主動,所以,哪怕爵位一樣,他的封地就比吳忠大,資源也更多。
而普通的烏桓人和鮮卑人,也就是經過了短時間的勞動改造,便獲得了自由。相比較來說,姑夕部和且渠部就苦逼得多,兩族的戰士最短的也改造了大半年,一些據說當年攻打過大漢,造成了許多血債的匈奴人,如今還在山裏頭挖礦!
而姑夕王和且渠王雖說也得到了封爵,但是他們可沒有得到什麽軍職,只是賞賜了大量的財富而已。
原本能夠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連同自己的性命也在對方一念之間,結果如今同樣是投降,對方還不如自己,這也讓烏桓和鮮卑的忠心蹭蹭蹭地往上漲!
這會兒,被劉昌召見的兩個人恨不得在劉昌面前拍著胸脯發誓,自己一定為身先士卒,為大王掃平所有的敵人。
張辟疆在一邊看著這兩人浮誇的表演,眼角抽搐了一下。
劉昌對此倒是習以為常,當初這兩人投降的是時候,第一次見到劉昌,一個個跪伏在地上,恨不得直接來舔劉昌的靴子。
這也是匈奴那邊的習俗,匈奴那邊上下等級也非常森嚴,他們兩部雖說也頂著一個王號,但是在匈奴人那裏,其實跟奴隸沒多少區別,因此,他們在匈奴人那裏必須要保證足夠的謙卑才行。總之,謙卑未必能保住他們的性命,但是,不夠謙卑,肯定是要吃匈奴人的鞭子,甚至是直接被砍掉腦袋的。
這樣的習慣也沿襲到了這裏,如今他們已經算是收斂很多了。
劉昌聽他們將一連串浮誇到有些拙劣的馬屁說完,才說道:“兩位卿家的忠心,寡人也是知道的,今日寡人召兩位卿家過來,正是要借兩位卿家的悍勇與精兵,幫寡人分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