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第 524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524章 第 524 章
眾目睽睽下, 長公主化為一團青煙。一些人還沒反應過來,有些腦子靈醒的趕緊就對著三公主大禮參拜下去。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接一個,零星呼聲馬上連成片,山呼海嘯般響起。
廢太子遲疑片刻, 還是慢慢拜下去。如果沒有三公主派人救他出來, 朝陽一定很快就會殺了他。
雖說只是行半禮, 可也擺出了謙遜姿態。
低下頭後,他反而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他心裏很明白,這一退, 自己就再也進的餘地了。
廢太子一系官員你看我我看你,心下嘆息,還是跟著拜下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擁簇下,三公主轉身,一步步走上高臺, 接受參拜。
她心裏卻並不覺得多麽欣喜,更多是沈重與懷念。
她真的能擔起大任嗎?
真能做到父皇的萬中之一嗎?
當初,父皇站在這個位置時,他在想什麽呢?
三公主深深吸一口氣, 不叫自己露怯。
不論如何, 她在這個位置上,就不能辜負父皇和子民的期待。先帝當年繼位時那樣艱難, 不也過來了?
“平身。”
她擡起手,杜嘗連忙高喊:“眾卿平身——”
一聲聲傳開去。
姜遺光並未跟在簇擁的人群中,而是悄無聲息地藏在了角落裏。等三公主被眾人朝拜後, 他擡手示意身後幾人跟他往外走。
身後幾個太監悄悄擡著姬鉞的屍首, 一路跟著送進最近一間宮殿的偏殿中。剛才三公主,不, 陛下特地吩咐過,所以他們把姬鉞衣裳整理好了頭發也梳整齊了,不叫他走的樣子太狼狽。
三公主稱帝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親手殺了姬鉞。可她明顯沒有對姬鉞興師問罪的意思,反而表現得很痛惜。
那其他人自然也會順著新帝的意思,一樣痛惜他的離世。
先帝出殯前幾日,姬鉞的喪禮也“悄無聲息”地辦了。
人人都看出了新帝的心思,所以臨安王府再怎麽低調,也擋不住洶湧的人潮。
依新帝所托,姜遺光去送了姬鉞最後一程。
喪禮上,人人都哭得悲痛欲絕,好像他們失去了多麽重要的親人似的。反而真正和姬鉞有交情的幾人一言不發,一滴眼淚也沒掉,上過香,燒幾掛紙錢便退下休息。
臨安王出奇冷靜,就好像死的不是他兒子一樣,在一眾痛哭的賓客中顯得格格不入。
趙瑛悄悄對姜遺光說:“聽說臨安王孩子太多,所以他壓根不心疼吧?”
姜遺光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搖頭:“並不,我能感覺到,他很痛苦。”
“真的嗎?”趙瑛半信半疑,也跟著悄悄觀察,但什麽也沒看出來,不禁嘖嘖稱奇,臨安王的心思藏得可真夠深,這些皇家人的心眼比蜂窩上的眼還多。
先帝停靈滿百日後終於出殯。之後便是新帝登基大典並冊封大典等等,成批的封賞聖旨向外發。
就如海中潮起潮落一樣,一些人落魄,一些人興起,聖旨到各家,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些和姜遺光都沒什麽關系,他從不問政事。
新帝曾問他願不願意任國師一位。說起來,國師的定位相當模糊,無品級,可以手握大權,也可以只是個空架子,全憑掌權者喜好。
新帝不想姜遺光起異心,提出的當然不會是前者,甚至暗示他,可與親王享同俸祿。
姜遺光沒要,他不需要俸祿,也不需要名聲權勢。當新帝問他要什麽時,他只道自己想盡快回到驪山,繼續研究古墓與九鼎一事。
他本來早就該回驪山了,如果不是因為和先帝的約定,也不會在京城耽誤那麽久。
新帝嘆口氣,沒有勸阻。她早就知道姜遺光會做出什麽選擇,不過問問而已。
“既然如此……”新帝沈吟片刻,做出了某個重大決定似的,從脖子上解下一根細繩,繩上墜著一枚指肚大小的金印。
“這是驪山司掌印,你拿去吧。”新帝囑咐,“驪山司的人都是一群老怪物,有時我面對他們都覺得力不從心。不過,如果是你,或許能收服他們。”
姜遺光接過金印,露出了然之色。
他想要的本就是驪山司主使之位。
先前他打探過,驪山司幕後有兩位掌事,其中一人是當朝公主。只是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朝陽公主,沒有人知道,驪山司背後居然是不起眼的三公主。
新帝看他沒有一點驚訝,道:“你知道得比朕預計的還要多。”
姜遺光:“了解越多,謎團也越多。”
新帝嘆氣道:“朕也一樣。”
她至今仍不知自己所行之事是否正確,歷朝歷代都是那麽過來的,只要不聞不問,不去改變,就不會出什麽大事。他們也這樣做不就行了?
可父皇已經開始了變革,一旦開頭,就沒有停下的辦法。所以,哪怕犧牲再多,她也絕不能辜負父皇的心血。
她一定要做到!
姜遺光收下金印,道謝後說:“臣至今仍有一事不明,還望陛下解惑。”
新帝道:“何事?”
姜遺光緩緩問:“你們一直以來提防的,即先帝所說的那人,究竟是誰?”
“他一直在那座高塔中,對嗎?”
年輕的女帝一怔,眼神陷入懷念,笑著搖搖頭:“父皇居然連這種事也告訴你了。”
姜遺光只是靜靜地看著她,等一個答案。
新帝沈吟片刻,道:“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朕瞞著也沒什麽意思。”
入鏡久了,都會對未來生出些感知,例如何時何地會發生危險,例如絕不能做某事。這些都是近乎野獸般的直覺。
如果只有直覺,還能說是經歷多了生死關頭磨練出的。可又有一點,入鏡次數多了,鏡中死劫時間漸漸變長,有時會發生像姜遺光和姬鉞一樣一待就是幾年的情形。本朝鮮少發生,不過新帝知道前朝、以及更久遠之前,在鏡中度過十幾年的入鏡人不在少數。
更詭異的是,鏡中多年發生之事,居然和鏡外差不離。就好像……山海鏡能夠未蔔先知似的。
所以,有一條很隱秘的規則在歷代帝皇間流傳——入鏡人能夠根據山海鏡,慢慢預知到將來。
姜遺光好像沒聽明白這和高塔以及幕後之人有什麽關系,但新帝接下來的一句話無異於平地驚雷。
“那座塔被稱為預言塔。據說,裏面住著一位度過十八重死劫的人。”
“……傳說,他能夠看到未來。”
姜遺光沒有出聲,可臉上就明晃晃寫了兩個大字:當真?
三公主嘆道:“朕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聽父皇說這麽些年,那人預言之事都發生了,一件不差。”
她也不知道先帝是不是真的相信這位能預言的人,更不知道那人是誰,只聽說他活了很久,好像……從開國時就已經存在了。
他還追隨過太.祖皇帝。
開國距今也有兩百來年,換句話說……那個人,活了不止兩百歲。
“預言塔中的,是一個已經度過十八重死劫的入鏡人?”姜遺光半信半疑。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把消息放出來?
讓其他入鏡人知道有人能過十八重死劫,不是更好?
那人不肯現世嗎?
姜遺光自知他沒有太多執念,可他卻很清楚世間幾乎無人能抵住長生不老、權傾天下的誘惑。
那個人如果有這樣的本事,他不想要揚名?不想借此推翻大梁?或是享受更好的待遇?他為什麽會願意住在高塔裏?
新帝搖頭:“朕也不明白。”
她都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真的過了十八重劫,又是不是真活了那麽久。
就算是真的,難道那個人說的話就可信了嗎?她親眼見到的入鏡人一個比一個瘋狂,誰能證明入鏡十八重後,他還能留有平常心,甚至願意為皇帝效勞?
再有,那個人不願意自己消息洩露,如果事情說出去,那個人和朝廷翻臉怎麽辦?這是他們都不願意看見的一件事。有時候維持著一個友好局面,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先帝對那人也是敬重又提防著。她不清楚父皇有沒有嘗試過殺了對方,不過她沒有聽說過那人做過什麽過激之事,或許沒有?也可能做了她也不知道?
她只能隱約地感覺到,父皇似乎和那個人起了分歧。這些從父皇留下的東西中可以窺見一斑。
正因如此,本該高塔中的人現在不見了。
新帝不知那人姓名、樣貌,也不知那人會去往何方。但她推測,先帝和那人產生分歧,很可能是為了九鼎一事。就算沒有姜遺光,新帝也會多派人手把住驪山司。
姜遺光去驪山,正好解了她燃眉之急。她不能把九鼎讓出去。
……
前往驪山的路上,姜遺光還在想女帝說的那些話。
原來先帝瞞著,應當是因為和那人的協定。後來,先帝可能是見鬼怪勢大,想做出某些變革,故而開始修建天子廟,並逐步暴露山海鏡一事,也因此和那人產生分歧。
於是那人離開預言塔,不知去了什麽地方。
女帝還道,父皇以前透露過,他這麽捧著太子和朝陽也是因為預言。但在她得知太子和朝陽的身世後——姜遺光沒瞞著她。女帝反而認為,父皇那樣精明,可能反過來利用預言塔掩飾自己的真正目的。
他把身世特殊的太子和朝陽捧的高高的,一是因為遮掩住真正試驗成功的姜遺光,二來也有幾分朝陽公主的能力作祟。
至於預言——更像是先帝編的謊話,為的就是讓朝陽公主相信自己天命所歸,以為她是預言中的儲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眾目睽睽下, 長公主化為一團青煙。一些人還沒反應過來,有些腦子靈醒的趕緊就對著三公主大禮參拜下去。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接一個,零星呼聲馬上連成片,山呼海嘯般響起。
廢太子遲疑片刻, 還是慢慢拜下去。如果沒有三公主派人救他出來, 朝陽一定很快就會殺了他。
雖說只是行半禮, 可也擺出了謙遜姿態。
低下頭後,他反而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他心裏很明白,這一退, 自己就再也進的餘地了。
廢太子一系官員你看我我看你,心下嘆息,還是跟著拜下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擁簇下,三公主轉身,一步步走上高臺, 接受參拜。
她心裏卻並不覺得多麽欣喜,更多是沈重與懷念。
她真的能擔起大任嗎?
真能做到父皇的萬中之一嗎?
當初,父皇站在這個位置時,他在想什麽呢?
三公主深深吸一口氣, 不叫自己露怯。
不論如何, 她在這個位置上,就不能辜負父皇和子民的期待。先帝當年繼位時那樣艱難, 不也過來了?
“平身。”
她擡起手,杜嘗連忙高喊:“眾卿平身——”
一聲聲傳開去。
姜遺光並未跟在簇擁的人群中,而是悄無聲息地藏在了角落裏。等三公主被眾人朝拜後, 他擡手示意身後幾人跟他往外走。
身後幾個太監悄悄擡著姬鉞的屍首, 一路跟著送進最近一間宮殿的偏殿中。剛才三公主,不, 陛下特地吩咐過,所以他們把姬鉞衣裳整理好了頭發也梳整齊了,不叫他走的樣子太狼狽。
三公主稱帝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親手殺了姬鉞。可她明顯沒有對姬鉞興師問罪的意思,反而表現得很痛惜。
那其他人自然也會順著新帝的意思,一樣痛惜他的離世。
先帝出殯前幾日,姬鉞的喪禮也“悄無聲息”地辦了。
人人都看出了新帝的心思,所以臨安王府再怎麽低調,也擋不住洶湧的人潮。
依新帝所托,姜遺光去送了姬鉞最後一程。
喪禮上,人人都哭得悲痛欲絕,好像他們失去了多麽重要的親人似的。反而真正和姬鉞有交情的幾人一言不發,一滴眼淚也沒掉,上過香,燒幾掛紙錢便退下休息。
臨安王出奇冷靜,就好像死的不是他兒子一樣,在一眾痛哭的賓客中顯得格格不入。
趙瑛悄悄對姜遺光說:“聽說臨安王孩子太多,所以他壓根不心疼吧?”
姜遺光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搖頭:“並不,我能感覺到,他很痛苦。”
“真的嗎?”趙瑛半信半疑,也跟著悄悄觀察,但什麽也沒看出來,不禁嘖嘖稱奇,臨安王的心思藏得可真夠深,這些皇家人的心眼比蜂窩上的眼還多。
先帝停靈滿百日後終於出殯。之後便是新帝登基大典並冊封大典等等,成批的封賞聖旨向外發。
就如海中潮起潮落一樣,一些人落魄,一些人興起,聖旨到各家,有人歡喜有人憂。
這些和姜遺光都沒什麽關系,他從不問政事。
新帝曾問他願不願意任國師一位。說起來,國師的定位相當模糊,無品級,可以手握大權,也可以只是個空架子,全憑掌權者喜好。
新帝不想姜遺光起異心,提出的當然不會是前者,甚至暗示他,可與親王享同俸祿。
姜遺光沒要,他不需要俸祿,也不需要名聲權勢。當新帝問他要什麽時,他只道自己想盡快回到驪山,繼續研究古墓與九鼎一事。
他本來早就該回驪山了,如果不是因為和先帝的約定,也不會在京城耽誤那麽久。
新帝嘆口氣,沒有勸阻。她早就知道姜遺光會做出什麽選擇,不過問問而已。
“既然如此……”新帝沈吟片刻,做出了某個重大決定似的,從脖子上解下一根細繩,繩上墜著一枚指肚大小的金印。
“這是驪山司掌印,你拿去吧。”新帝囑咐,“驪山司的人都是一群老怪物,有時我面對他們都覺得力不從心。不過,如果是你,或許能收服他們。”
姜遺光接過金印,露出了然之色。
他想要的本就是驪山司主使之位。
先前他打探過,驪山司幕後有兩位掌事,其中一人是當朝公主。只是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朝陽公主,沒有人知道,驪山司背後居然是不起眼的三公主。
新帝看他沒有一點驚訝,道:“你知道得比朕預計的還要多。”
姜遺光:“了解越多,謎團也越多。”
新帝嘆氣道:“朕也一樣。”
她至今仍不知自己所行之事是否正確,歷朝歷代都是那麽過來的,只要不聞不問,不去改變,就不會出什麽大事。他們也這樣做不就行了?
可父皇已經開始了變革,一旦開頭,就沒有停下的辦法。所以,哪怕犧牲再多,她也絕不能辜負父皇的心血。
她一定要做到!
姜遺光收下金印,道謝後說:“臣至今仍有一事不明,還望陛下解惑。”
新帝道:“何事?”
姜遺光緩緩問:“你們一直以來提防的,即先帝所說的那人,究竟是誰?”
“他一直在那座高塔中,對嗎?”
年輕的女帝一怔,眼神陷入懷念,笑著搖搖頭:“父皇居然連這種事也告訴你了。”
姜遺光只是靜靜地看著她,等一個答案。
新帝沈吟片刻,道:“既然到了這個地步,朕瞞著也沒什麽意思。”
入鏡久了,都會對未來生出些感知,例如何時何地會發生危險,例如絕不能做某事。這些都是近乎野獸般的直覺。
如果只有直覺,還能說是經歷多了生死關頭磨練出的。可又有一點,入鏡次數多了,鏡中死劫時間漸漸變長,有時會發生像姜遺光和姬鉞一樣一待就是幾年的情形。本朝鮮少發生,不過新帝知道前朝、以及更久遠之前,在鏡中度過十幾年的入鏡人不在少數。
更詭異的是,鏡中多年發生之事,居然和鏡外差不離。就好像……山海鏡能夠未蔔先知似的。
所以,有一條很隱秘的規則在歷代帝皇間流傳——入鏡人能夠根據山海鏡,慢慢預知到將來。
姜遺光好像沒聽明白這和高塔以及幕後之人有什麽關系,但新帝接下來的一句話無異於平地驚雷。
“那座塔被稱為預言塔。據說,裏面住著一位度過十八重死劫的人。”
“……傳說,他能夠看到未來。”
姜遺光沒有出聲,可臉上就明晃晃寫了兩個大字:當真?
三公主嘆道:“朕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聽父皇說這麽些年,那人預言之事都發生了,一件不差。”
她也不知道先帝是不是真的相信這位能預言的人,更不知道那人是誰,只聽說他活了很久,好像……從開國時就已經存在了。
他還追隨過太.祖皇帝。
開國距今也有兩百來年,換句話說……那個人,活了不止兩百歲。
“預言塔中的,是一個已經度過十八重死劫的入鏡人?”姜遺光半信半疑。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把消息放出來?
讓其他入鏡人知道有人能過十八重死劫,不是更好?
那人不肯現世嗎?
姜遺光自知他沒有太多執念,可他卻很清楚世間幾乎無人能抵住長生不老、權傾天下的誘惑。
那個人如果有這樣的本事,他不想要揚名?不想借此推翻大梁?或是享受更好的待遇?他為什麽會願意住在高塔裏?
新帝搖頭:“朕也不明白。”
她都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真的過了十八重劫,又是不是真活了那麽久。
就算是真的,難道那個人說的話就可信了嗎?她親眼見到的入鏡人一個比一個瘋狂,誰能證明入鏡十八重後,他還能留有平常心,甚至願意為皇帝效勞?
再有,那個人不願意自己消息洩露,如果事情說出去,那個人和朝廷翻臉怎麽辦?這是他們都不願意看見的一件事。有時候維持著一個友好局面,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先帝對那人也是敬重又提防著。她不清楚父皇有沒有嘗試過殺了對方,不過她沒有聽說過那人做過什麽過激之事,或許沒有?也可能做了她也不知道?
她只能隱約地感覺到,父皇似乎和那個人起了分歧。這些從父皇留下的東西中可以窺見一斑。
正因如此,本該高塔中的人現在不見了。
新帝不知那人姓名、樣貌,也不知那人會去往何方。但她推測,先帝和那人產生分歧,很可能是為了九鼎一事。就算沒有姜遺光,新帝也會多派人手把住驪山司。
姜遺光去驪山,正好解了她燃眉之急。她不能把九鼎讓出去。
……
前往驪山的路上,姜遺光還在想女帝說的那些話。
原來先帝瞞著,應當是因為和那人的協定。後來,先帝可能是見鬼怪勢大,想做出某些變革,故而開始修建天子廟,並逐步暴露山海鏡一事,也因此和那人產生分歧。
於是那人離開預言塔,不知去了什麽地方。
女帝還道,父皇以前透露過,他這麽捧著太子和朝陽也是因為預言。但在她得知太子和朝陽的身世後——姜遺光沒瞞著她。女帝反而認為,父皇那樣精明,可能反過來利用預言塔掩飾自己的真正目的。
他把身世特殊的太子和朝陽捧的高高的,一是因為遮掩住真正試驗成功的姜遺光,二來也有幾分朝陽公主的能力作祟。
至於預言——更像是先帝編的謊話,為的就是讓朝陽公主相信自己天命所歸,以為她是預言中的儲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