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第 488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88章 第 488 章
一路上, 兩人隨農人們行走不斷觀望四周。
這些人的衣著打扮有些像秦時服飾,多為礦石染色的深色布料。姜遺光知道這種由礦石染色的布料因為耐臟耐洗,褪色了也就是變成青色灰色或者藍色之類的,曾經很受貧苦百姓歡迎。不過在梁朝的前百來年就有了更方便且更便宜的染料, 色彩更艷些, 百姓們便很快舍棄了原來的染料。
所以像這樣粗糙的深色布料其實已經失傳了。他們確確實實來到了“過去”。
但姜遺光拿不準他們到底是什麽年代的人, 他說著古語,其實對這類古語了解不多,只學了一些日常對話。
再者, 語言這種東西並不會迅速變化,一種語言通常會流傳很久,它的變化是潛移默化、慢慢轉變的。所以姜遺光也無法用語言確定此時是什麽時代,只能再打探。
據這裏的人說,他們是突然出現在祭壇中央的。當時村民們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祭典, 以祈求來年豐收。
通過閑聊,姜遺光還得知了一件事。這幾年雨水少,莊稼一直歉收,村裏人已經節衣縮食了好幾年, 以前村裏人都挺長壽的, 最近幾年冬天時凍死病死的多了不少。
村民們認為,這是有“不詳”降臨了他們的村莊。所以祭典祭上天時, 也請求各路神仙收了“不詳”,讓他們的莊稼能長出更多的穗,蠶能夠吐出更多的絲, 他們能夠身體康健, 不得百病。
他們虔誠地祈禱,日日夜夜。
所以他們才對姜遺光和顧憶柳如此客氣, 甚至恭敬。
外來的那個人,是客人。
而姜遺光和顧憶柳,是忽然出現在祭臺中央的。
一對年輕男女從天而降,樣貌出眾恍如仙人,穿著他們從未見過的衣裳,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話。他們必是上天使者,是神仙派來救他們的!
他們又怎麽敢對救星不客氣、不恭敬呢?
顧憶柳恍惚間生出個古怪的錯覺。
不論是鏡中還是鏡外,百姓永遠都過得苦澀。入鏡人乞求活下來,百姓也乞求著活下來。
感慨不過一息,她就苦笑著甩甩頭。
自身難保了,還考慮什麽天下百姓?哈哈,她又不是聖人。
盡管知道村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姜遺光和顧憶柳仍舊輕悄悄地用只有兩個人能聽清的聲音說話。
說的無非是此次死劫中的怪相。
村民們祭祀處就設在深林中,密密叢林中一片廣袤平坦的平臺,這片平臺的位置,正是他們日後見到的布滿屍骨的深坑。
應該是同一片樹林吧。
但此時的樹林遠沒有他們後來見到的那樣密,還是正常的樹林的樣子。繁茂的草與花棲息在樹根下,隱隱能聽到鳥鳴與小蟲窸窸窣窣。
這是個非常正常的樹林。
從樹林中走出來,不遠就是村莊了。村莊也和他們見到的村莊不一樣,門啊窗啊都是正常的朝向,房屋旁田地道路規劃得整整齊齊。
只是地裏的苗青黃不一,稀稀拉拉的,看著就沒什麽生氣,狗也沒精打采地搖著尾巴。不遠處竹林葉子和桿都泛著黃,整個村莊好像彌漫著枯萎的氣息。
村莊裏其他人大約是得了消息,跟著跑出來,大多都很驚喜。男人女人都十分瘦,幾個跑來跑去的小孩子更是幹瘦,大頭小身子,肚子卻鼓鼓的,一看就知道餓久了。
在這麽一群人中,其中一個人非常顯眼,別人都十分憔悴幹瘦,那個人雖然個頭不高也不胖,氣色卻比其他人好很多。
姜遺光一望即知,他就是那個外來的客人。
而且這人的打扮……看起來像個漁夫。
姜遺光和顧憶柳都開始覺得事態有些熟悉了,對視一眼,顧憶柳無聲地說出三個字。
姜遺光輕一點頭。
之後二人故技重施,顧憶柳做出姿態,不說不笑,一言不發,只垂眸觀一切。需要開口的事讓姜遺光來,後者和那個客人聊了幾句後,表情逐漸凝重,對著顧憶柳使個眼色,微一點頭。
顧憶柳一顆心徹底提了起來。
果然……
他們果然在一篇文章裏。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覆興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桃花源?
哈,居然是桃花源?
太可笑了,鬼怪、死劫……居然是桃花源?這居然是桃花源?
哈哈哈哈哈——
顧憶柳忍住狂笑的沖動,只覺得無比諷刺。
五柳先生一生所著甚多,《桃花源記》不過是桃花源詩的一首序,並不是最出名的那篇文章。可偏偏又是引用最廣的一篇。
顧憶柳學的文章不多,大多還是在成為入鏡人之後,被近衛們要求學的。
當時他們都深陷於十八重死劫的恐怖和絕望中,這篇文章叫他們一見傾心,反覆耕讀後更是向往。她也曾想過,若是自己能平安活下來,什麽功名利祿都不在乎了,她只想找個平靜安寧的小村莊,餵牛、放羊、種地,安安穩穩渡過餘生。
如今……這死劫反而像是特地要打破她的奢望似的。好像在嘲笑她,憑你也想要安穩太平的日子?
這是真的桃花源麽?
不是說,桃花源中的人安寧又幸福嗎?他們自己耕地種田,養蠶制衣,又怎麽會餓肚子呢?
顧憶柳再一想,這篇文章中的漁人進入桃花源後,發現桃花源中的人不知外面世界如何。那對於這個漁人而言,他們兩個不也算是“外面世界”的人嗎?
再想下去就感覺腦子轉不過來了。
比起顧憶柳,姜遺光淡然很多。
他又不是沒碰過這種情況,原來還有他自己寫的書裏的鬼跑出來的事呢。
因為他對古語不算很了解,擔心被看出破綻,問答時便十分言簡意賅。
反而那漁人看他們不像常人,主動說了許多話。
和姜遺光讀到的一模一樣。
漁人所處時代為“晉”,此時算不得安穩,而據漁人所說,他的確是沿著小溪、穿過一片桃花林,又走過一處山洞才到了這個村莊。
這村裏的人其實都不知是什麽時候搬進來的,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從來沒見過外人。
村民初見漁人十分驚訝,為了回答漁人的問題,他們還想要翻出祖輩流傳下的東西來解答。
不過昨天沒找出來就是了。可能有些人不願意拿出來,也可能他們都忘了放在哪兒了。
漁人還發現了一點。
這一點,兩個入鏡人也發現了。
村裏人全都不識字。
會說話,但不會數數,不認識字。
姜遺光一想就覺得沒什麽奇怪的,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彼此都認識,自家耕地自家吃,不需要買賣,也就不需要用貨幣,需要什麽又缺了的,直接和人家換就是了。
這樣一來也不必讀書,只要會種地、會養蠶、會織布就行了。讀書幹什麽?又不考功名,而且一個人讀書就意味著少一個人幹活,慢慢的,也就不讀書了。
不讀書,自然也不會珍惜書,許多書都破壞了。人們不會寫字記錄,所有事只能靠一代代口口相傳。這無疑又給兩個入鏡人增加了難度。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次死劫到底要他們幹什麽。
要把“桃花源”變成真正的桃花源嗎?
姜遺光就提出,他知道村民們的祖先留下了東西,他想要看看。
村民們一陣騷動,最後真的把東西給找出來了。
書早就沒了,那些楔了字的竹片片不知什麽時候被當柴火燒了。有些絲絹也被拿去裁衣服穿,只剩下一個尺頭還算完好的一塊布,原本準備拿來糊窗戶,現在姜遺光要,這戶人家就忍痛讓了出來。
漁人也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陰差陽錯下,這份分明是祖先留給後輩的傳書竟然只有姜遺光一個外人能看懂。
顧憶柳看著那塊略略泛黃的絲絹,輕輕嘆息。
正是原來孟懷英她們發現的那卷。
是巧合?還是人為?
真的……有這麽巧嗎?
她問姜遺光:“上面寫了什麽?”
姜遺光眉頭都皺起來了,似乎思索了一下怎麽回答。
他先讓其他人不要跟上來,示意顧憶柳和自己走到無人處,才問她一個問題:“你知道爛柯人的傳說嗎?”
顧憶柳不明所以,飛快答道:“我知道,有個樵夫上山打柴,發現兩人正在對弈,便在一旁觀棋,等他觀棋完下山後發現山下已經過了一百年,用來打柴的斧頭的木頭柄都爛了。但……爛柯人故事和這個村莊有什麽關系?”
這些村民的祖先似乎很希望後人記住他們的事,所以寫的十分詳盡。
他們是秦末戰亂逃出來的一批人。但他們還有另一重身份,即受上峰之命,尋找“亂時之山”。
爛柯人典故出自南朝《述異記》,但早在該典故以前,就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有人認為神仙的壽命其實與凡人無異,只是他們的一天等於地上一年,神仙的一百年就等於凡間的數萬年,所以神仙在凡人眼中才會長生不老。
又有人堅信,神仙的居所與凡間應當有某些交融之處,神仙可以通過這些地方進入凡間。
只要找到了這些地方,居住在這裏,雖然不能達到“一日一年”的效果,但也能叫時間變得更慢,也算得上延壽了。況且,若是真的找到了,豈不是證明世上真有神仙嗎?
有神仙,就有長生。
神仙要麽住在山裏,要麽住在海中,必然是遠離人煙處。凡神仙所居處,因仙力澎湃,必然與其他普通山脈有所不同,春秋冬夏隨心交替,晝夜不分,故稱“亂時之山”。
為求長生,秦皇派出不知多少忠勇之士,尋找亂時之山。
這兒就是先祖們挑選的“亂時之山”,因為他們發現,住在山中的人顯得年輕許多。他們當中有人會摸骨,綁了幾個驗了骨齡,發現果真比應有的歲數更年輕些。
只可惜,等他們找到想回去稟報時,秦皇歿了,秦二世登基後荒淫無度,對長生一道嗤之以鼻。
他們就沒回去,而是在此地定居了下來。
他們手中也有九鼎之一的線索,利用鼎上陣法,在亂時之山的山林中建了一處祭臺,又把房屋也排列成陣法。同時又將這座山和外面的道路徹底封了,從此以後,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
先祖們想得很好,他們認定秦皇一定會覆蘇,他們要守著此地等陛下駕臨,於是不斷給後人留下警示,想把祖訓傳下去。
誰能想到,一代又一代,還是失傳了?
說到此處,姜遺光和顧憶柳都明白了。
那一處祭臺,就在林中。
顧憶柳聲音顫抖地說:“我在坑底下摸到一扇門,推開以後,我們就到這兒了。”
亂時之山……真的存在這種地方嗎?
姜遺光看出她的心思,道:“這是在鏡中。”
鏡中發生什麽都不奇怪,不要奢望鏡外也有這樣的地方。
顧憶柳嘆氣:“唉……我就是想想。”
她把姜遺光剛才說的那一長串話倒回去,突然瞪大了眼睛
“等等!你剛才說,他們把道路封了,出不去也進不來。那……那我們怎麽辦?我們豈不是出不去了?”
姜遺光:“恐怕這就是我們面臨的難關,我們要想辦法離開亂時之山。”
他們倆都在陰差陽錯之下打開了某扇“門”,這扇門把他們帶入了村莊的過去和將來。姜遺光有種預感,他們恐怕會在離開的途中不慎打開更多“門”,一直在這座村莊裏打轉,卻很難找到出路。
顧憶柳喃喃道:“應該……不會吧?五柳先生的書裏可是寫了,那個漁人最後離開了的。”
姜遺光:“五柳先生還寫桃花源中的人們衣食無憂呢。”
顧憶柳啞口無言,半晌道:“總得試試,想辦法能不能跟著他離開。”
書中寫,桃花源中的人們非常熱情,挨家邀請漁人到家中做客,備好酒菜。
如今就沒這個待遇了,各家的口糧自己還不夠吃呢。
漁人做慣了苦活,一天只吃一頓也是有的。昨天已經做客過了,雖然只吃了一點點,但再待著在別人家吃喝他也不好意思,就提出了告辭。
聽說他要離開,村民們都有些不舍。一個年紀大的老人叮囑他,絕不能把這裏的事告訴外面的人。
老人年紀很大了,他也不識字,但他還隱約記得小時候長輩們的警告。
漁人忙道自己一定不會說。
“光說不行,你要發誓。”老人拄著拐杖攔住他,“你要發誓,你絕對不會說出去,否則……否則……”老人好像一時沒想起來。
顧憶柳其實沒聽懂,不過根據書上所說,她知道這是村民們讓漁人保證不說出去。但不知出於什麽心理,她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話:“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也是古語。
其他古語她不會說聽不懂,偏偏這句,她說的格外清晰。脫口而出時絲毫沒有察覺不對。
老人拐杖重重一點地:“你發誓,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那些在漁人來時驚異地歡迎他的村民們,全都圍住了他,目光炯炯。
眼看不發誓不能走了,漁人不得不手舉過頭頂,對天發誓。
“我一定不把這裏的事說出去,否則,死無葬身之地。”發過誓,他還暗暗瞪一眼顧憶柳。
顧憶柳瞪回去,卻發現姜遺光也瞪她一眼。
她有點不明所以,可等姜遺光也說自己要離開以後,頓時冷汗就下來了。
她剛剛為什麽會說出那句話?
他們也打算跟著漁人一起離開!漁人發了誓,他們豈不是也要?
不對,她根本不會古語,她怎麽說出來的?
村民們很不舍得讓他們離開,明明是上天派來救他們的人,為什麽要走?
於是想辦法挽留。
好幾人忍痛把家中留著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囤積過冬的糧也取出來做飯。炊煙伴著香氣緩緩飄起,早就餓壞了的顧憶柳一時間猶豫了,問姜遺光:“我們要不要再留一段時間?”
姜遺光搖頭:“走!”
不顧村民再三挽留,兩人追上剛收拾完東西準備離開的漁人。
三人一道同行,但……一直到天黑,他們都沒能找到漁人進來的小山洞。
就像書中所寫,後人再也找不到進入桃花源的路。
如今他們也再找不到離開的路。
一切似乎都朝著相反的路發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路上, 兩人隨農人們行走不斷觀望四周。
這些人的衣著打扮有些像秦時服飾,多為礦石染色的深色布料。姜遺光知道這種由礦石染色的布料因為耐臟耐洗,褪色了也就是變成青色灰色或者藍色之類的,曾經很受貧苦百姓歡迎。不過在梁朝的前百來年就有了更方便且更便宜的染料, 色彩更艷些, 百姓們便很快舍棄了原來的染料。
所以像這樣粗糙的深色布料其實已經失傳了。他們確確實實來到了“過去”。
但姜遺光拿不準他們到底是什麽年代的人, 他說著古語,其實對這類古語了解不多,只學了一些日常對話。
再者, 語言這種東西並不會迅速變化,一種語言通常會流傳很久,它的變化是潛移默化、慢慢轉變的。所以姜遺光也無法用語言確定此時是什麽時代,只能再打探。
據這裏的人說,他們是突然出現在祭壇中央的。當時村民們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祭典, 以祈求來年豐收。
通過閑聊,姜遺光還得知了一件事。這幾年雨水少,莊稼一直歉收,村裏人已經節衣縮食了好幾年, 以前村裏人都挺長壽的, 最近幾年冬天時凍死病死的多了不少。
村民們認為,這是有“不詳”降臨了他們的村莊。所以祭典祭上天時, 也請求各路神仙收了“不詳”,讓他們的莊稼能長出更多的穗,蠶能夠吐出更多的絲, 他們能夠身體康健, 不得百病。
他們虔誠地祈禱,日日夜夜。
所以他們才對姜遺光和顧憶柳如此客氣, 甚至恭敬。
外來的那個人,是客人。
而姜遺光和顧憶柳,是忽然出現在祭臺中央的。
一對年輕男女從天而降,樣貌出眾恍如仙人,穿著他們從未見過的衣裳,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話。他們必是上天使者,是神仙派來救他們的!
他們又怎麽敢對救星不客氣、不恭敬呢?
顧憶柳恍惚間生出個古怪的錯覺。
不論是鏡中還是鏡外,百姓永遠都過得苦澀。入鏡人乞求活下來,百姓也乞求著活下來。
感慨不過一息,她就苦笑著甩甩頭。
自身難保了,還考慮什麽天下百姓?哈哈,她又不是聖人。
盡管知道村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姜遺光和顧憶柳仍舊輕悄悄地用只有兩個人能聽清的聲音說話。
說的無非是此次死劫中的怪相。
村民們祭祀處就設在深林中,密密叢林中一片廣袤平坦的平臺,這片平臺的位置,正是他們日後見到的布滿屍骨的深坑。
應該是同一片樹林吧。
但此時的樹林遠沒有他們後來見到的那樣密,還是正常的樹林的樣子。繁茂的草與花棲息在樹根下,隱隱能聽到鳥鳴與小蟲窸窸窣窣。
這是個非常正常的樹林。
從樹林中走出來,不遠就是村莊了。村莊也和他們見到的村莊不一樣,門啊窗啊都是正常的朝向,房屋旁田地道路規劃得整整齊齊。
只是地裏的苗青黃不一,稀稀拉拉的,看著就沒什麽生氣,狗也沒精打采地搖著尾巴。不遠處竹林葉子和桿都泛著黃,整個村莊好像彌漫著枯萎的氣息。
村莊裏其他人大約是得了消息,跟著跑出來,大多都很驚喜。男人女人都十分瘦,幾個跑來跑去的小孩子更是幹瘦,大頭小身子,肚子卻鼓鼓的,一看就知道餓久了。
在這麽一群人中,其中一個人非常顯眼,別人都十分憔悴幹瘦,那個人雖然個頭不高也不胖,氣色卻比其他人好很多。
姜遺光一望即知,他就是那個外來的客人。
而且這人的打扮……看起來像個漁夫。
姜遺光和顧憶柳都開始覺得事態有些熟悉了,對視一眼,顧憶柳無聲地說出三個字。
姜遺光輕一點頭。
之後二人故技重施,顧憶柳做出姿態,不說不笑,一言不發,只垂眸觀一切。需要開口的事讓姜遺光來,後者和那個客人聊了幾句後,表情逐漸凝重,對著顧憶柳使個眼色,微一點頭。
顧憶柳一顆心徹底提了起來。
果然……
他們果然在一篇文章裏。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覆興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桃花源?
哈,居然是桃花源?
太可笑了,鬼怪、死劫……居然是桃花源?這居然是桃花源?
哈哈哈哈哈——
顧憶柳忍住狂笑的沖動,只覺得無比諷刺。
五柳先生一生所著甚多,《桃花源記》不過是桃花源詩的一首序,並不是最出名的那篇文章。可偏偏又是引用最廣的一篇。
顧憶柳學的文章不多,大多還是在成為入鏡人之後,被近衛們要求學的。
當時他們都深陷於十八重死劫的恐怖和絕望中,這篇文章叫他們一見傾心,反覆耕讀後更是向往。她也曾想過,若是自己能平安活下來,什麽功名利祿都不在乎了,她只想找個平靜安寧的小村莊,餵牛、放羊、種地,安安穩穩渡過餘生。
如今……這死劫反而像是特地要打破她的奢望似的。好像在嘲笑她,憑你也想要安穩太平的日子?
這是真的桃花源麽?
不是說,桃花源中的人安寧又幸福嗎?他們自己耕地種田,養蠶制衣,又怎麽會餓肚子呢?
顧憶柳再一想,這篇文章中的漁人進入桃花源後,發現桃花源中的人不知外面世界如何。那對於這個漁人而言,他們兩個不也算是“外面世界”的人嗎?
再想下去就感覺腦子轉不過來了。
比起顧憶柳,姜遺光淡然很多。
他又不是沒碰過這種情況,原來還有他自己寫的書裏的鬼跑出來的事呢。
因為他對古語不算很了解,擔心被看出破綻,問答時便十分言簡意賅。
反而那漁人看他們不像常人,主動說了許多話。
和姜遺光讀到的一模一樣。
漁人所處時代為“晉”,此時算不得安穩,而據漁人所說,他的確是沿著小溪、穿過一片桃花林,又走過一處山洞才到了這個村莊。
這村裏的人其實都不知是什麽時候搬進來的,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從來沒見過外人。
村民初見漁人十分驚訝,為了回答漁人的問題,他們還想要翻出祖輩流傳下的東西來解答。
不過昨天沒找出來就是了。可能有些人不願意拿出來,也可能他們都忘了放在哪兒了。
漁人還發現了一點。
這一點,兩個入鏡人也發現了。
村裏人全都不識字。
會說話,但不會數數,不認識字。
姜遺光一想就覺得沒什麽奇怪的,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彼此都認識,自家耕地自家吃,不需要買賣,也就不需要用貨幣,需要什麽又缺了的,直接和人家換就是了。
這樣一來也不必讀書,只要會種地、會養蠶、會織布就行了。讀書幹什麽?又不考功名,而且一個人讀書就意味著少一個人幹活,慢慢的,也就不讀書了。
不讀書,自然也不會珍惜書,許多書都破壞了。人們不會寫字記錄,所有事只能靠一代代口口相傳。這無疑又給兩個入鏡人增加了難度。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次死劫到底要他們幹什麽。
要把“桃花源”變成真正的桃花源嗎?
姜遺光就提出,他知道村民們的祖先留下了東西,他想要看看。
村民們一陣騷動,最後真的把東西給找出來了。
書早就沒了,那些楔了字的竹片片不知什麽時候被當柴火燒了。有些絲絹也被拿去裁衣服穿,只剩下一個尺頭還算完好的一塊布,原本準備拿來糊窗戶,現在姜遺光要,這戶人家就忍痛讓了出來。
漁人也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陰差陽錯下,這份分明是祖先留給後輩的傳書竟然只有姜遺光一個外人能看懂。
顧憶柳看著那塊略略泛黃的絲絹,輕輕嘆息。
正是原來孟懷英她們發現的那卷。
是巧合?還是人為?
真的……有這麽巧嗎?
她問姜遺光:“上面寫了什麽?”
姜遺光眉頭都皺起來了,似乎思索了一下怎麽回答。
他先讓其他人不要跟上來,示意顧憶柳和自己走到無人處,才問她一個問題:“你知道爛柯人的傳說嗎?”
顧憶柳不明所以,飛快答道:“我知道,有個樵夫上山打柴,發現兩人正在對弈,便在一旁觀棋,等他觀棋完下山後發現山下已經過了一百年,用來打柴的斧頭的木頭柄都爛了。但……爛柯人故事和這個村莊有什麽關系?”
這些村民的祖先似乎很希望後人記住他們的事,所以寫的十分詳盡。
他們是秦末戰亂逃出來的一批人。但他們還有另一重身份,即受上峰之命,尋找“亂時之山”。
爛柯人典故出自南朝《述異記》,但早在該典故以前,就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有人認為神仙的壽命其實與凡人無異,只是他們的一天等於地上一年,神仙的一百年就等於凡間的數萬年,所以神仙在凡人眼中才會長生不老。
又有人堅信,神仙的居所與凡間應當有某些交融之處,神仙可以通過這些地方進入凡間。
只要找到了這些地方,居住在這裏,雖然不能達到“一日一年”的效果,但也能叫時間變得更慢,也算得上延壽了。況且,若是真的找到了,豈不是證明世上真有神仙嗎?
有神仙,就有長生。
神仙要麽住在山裏,要麽住在海中,必然是遠離人煙處。凡神仙所居處,因仙力澎湃,必然與其他普通山脈有所不同,春秋冬夏隨心交替,晝夜不分,故稱“亂時之山”。
為求長生,秦皇派出不知多少忠勇之士,尋找亂時之山。
這兒就是先祖們挑選的“亂時之山”,因為他們發現,住在山中的人顯得年輕許多。他們當中有人會摸骨,綁了幾個驗了骨齡,發現果真比應有的歲數更年輕些。
只可惜,等他們找到想回去稟報時,秦皇歿了,秦二世登基後荒淫無度,對長生一道嗤之以鼻。
他們就沒回去,而是在此地定居了下來。
他們手中也有九鼎之一的線索,利用鼎上陣法,在亂時之山的山林中建了一處祭臺,又把房屋也排列成陣法。同時又將這座山和外面的道路徹底封了,從此以後,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
先祖們想得很好,他們認定秦皇一定會覆蘇,他們要守著此地等陛下駕臨,於是不斷給後人留下警示,想把祖訓傳下去。
誰能想到,一代又一代,還是失傳了?
說到此處,姜遺光和顧憶柳都明白了。
那一處祭臺,就在林中。
顧憶柳聲音顫抖地說:“我在坑底下摸到一扇門,推開以後,我們就到這兒了。”
亂時之山……真的存在這種地方嗎?
姜遺光看出她的心思,道:“這是在鏡中。”
鏡中發生什麽都不奇怪,不要奢望鏡外也有這樣的地方。
顧憶柳嘆氣:“唉……我就是想想。”
她把姜遺光剛才說的那一長串話倒回去,突然瞪大了眼睛
“等等!你剛才說,他們把道路封了,出不去也進不來。那……那我們怎麽辦?我們豈不是出不去了?”
姜遺光:“恐怕這就是我們面臨的難關,我們要想辦法離開亂時之山。”
他們倆都在陰差陽錯之下打開了某扇“門”,這扇門把他們帶入了村莊的過去和將來。姜遺光有種預感,他們恐怕會在離開的途中不慎打開更多“門”,一直在這座村莊裏打轉,卻很難找到出路。
顧憶柳喃喃道:“應該……不會吧?五柳先生的書裏可是寫了,那個漁人最後離開了的。”
姜遺光:“五柳先生還寫桃花源中的人們衣食無憂呢。”
顧憶柳啞口無言,半晌道:“總得試試,想辦法能不能跟著他離開。”
書中寫,桃花源中的人們非常熱情,挨家邀請漁人到家中做客,備好酒菜。
如今就沒這個待遇了,各家的口糧自己還不夠吃呢。
漁人做慣了苦活,一天只吃一頓也是有的。昨天已經做客過了,雖然只吃了一點點,但再待著在別人家吃喝他也不好意思,就提出了告辭。
聽說他要離開,村民們都有些不舍。一個年紀大的老人叮囑他,絕不能把這裏的事告訴外面的人。
老人年紀很大了,他也不識字,但他還隱約記得小時候長輩們的警告。
漁人忙道自己一定不會說。
“光說不行,你要發誓。”老人拄著拐杖攔住他,“你要發誓,你絕對不會說出去,否則……否則……”老人好像一時沒想起來。
顧憶柳其實沒聽懂,不過根據書上所說,她知道這是村民們讓漁人保證不說出去。但不知出於什麽心理,她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話:“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也是古語。
其他古語她不會說聽不懂,偏偏這句,她說的格外清晰。脫口而出時絲毫沒有察覺不對。
老人拐杖重重一點地:“你發誓,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那些在漁人來時驚異地歡迎他的村民們,全都圍住了他,目光炯炯。
眼看不發誓不能走了,漁人不得不手舉過頭頂,對天發誓。
“我一定不把這裏的事說出去,否則,死無葬身之地。”發過誓,他還暗暗瞪一眼顧憶柳。
顧憶柳瞪回去,卻發現姜遺光也瞪她一眼。
她有點不明所以,可等姜遺光也說自己要離開以後,頓時冷汗就下來了。
她剛剛為什麽會說出那句話?
他們也打算跟著漁人一起離開!漁人發了誓,他們豈不是也要?
不對,她根本不會古語,她怎麽說出來的?
村民們很不舍得讓他們離開,明明是上天派來救他們的人,為什麽要走?
於是想辦法挽留。
好幾人忍痛把家中留著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囤積過冬的糧也取出來做飯。炊煙伴著香氣緩緩飄起,早就餓壞了的顧憶柳一時間猶豫了,問姜遺光:“我們要不要再留一段時間?”
姜遺光搖頭:“走!”
不顧村民再三挽留,兩人追上剛收拾完東西準備離開的漁人。
三人一道同行,但……一直到天黑,他們都沒能找到漁人進來的小山洞。
就像書中所寫,後人再也找不到進入桃花源的路。
如今他們也再找不到離開的路。
一切似乎都朝著相反的路發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