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當老婆23【修】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章 不當老婆23【修】
第二十三章
嚴徵是個很負責任的提學官,對各府乃至各縣的學風都很關註。
他得知長安縣令李榮斌要在鄭文清與林秋笙之間選出縣案首時,不是沒懷疑過是李縣令故意為之。
畢竟鄭文清今年才十四歲,哪怕送去府試,也是個叫人格外註意的神童才子。
更何況一旦被選為縣試案首,府試時考官也會有所關照,定會榜上有名。
這樣一來,李榮斌任上便有一位十四歲的秀才。這在京城固然不難得,但在鄉下小縣中已經是了不得的成績。
因此嚴徵是真心懷疑過鄭文清的,看過他的科考文章之後,他的疑慮便更深了。鄭文清的文章寫得已經很成體統,即便拿到鄉試去也未嘗不可。
這樣的神童才子,李榮斌難道不心動嗎?
大庸朝的官場中師徒如父子,門生的情誼也是非同一般。科考的主考官與考生又是另一種利益關系。
若兩廂裏都有意,主考官提前洩漏一二考題,亦是防不勝。待將來這學子考中了,兩人便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不僅是歷來皆有,甚至很難調查取證。
一來,被選中的學子通常是有真材實料的。二來便是在此案當中,縣試主考官本身就是一縣的父母官,體察學風、時不時關心本縣學子的學業本就是縣令的職責。
換句話說,在這樁案件中要從科考文章來證明鄭文清的清白根本是天方夜譚。
本次的主審官黃知府更是半無愛惜神童才子之心,也不肯幹涉科考之事,他笑呵呵地詢問:“嚴大人,您看這……”
嚴徵雖有愛才之心,也覺得鄭文清說得沒什麽毛病,但他不能就這麽無憑無據地放人走。畢竟,古代沒有無罪推定這一說。
嚴徵不能徇私,因此只好道:“叫那賣試題的家奴來指認吧。”
鄭文清到底年紀小,並沒有立刻察覺嚴徵的這個決定並不能夠解救他。
——縣令李榮斌的家奴賣了試題,自然能夠指出買試題的人,可即便否認了也並不意味著鄭文清就清白無辜。
那家奴名叫王俾,是個身材矮小的老頭,很快就被壓了上堂。黃知府叫他認人,可這小老兒依舊沒能松口,只說看不清對方的臉。
王俾跪在堂上,低趴著道:“大人啊,這等不光彩的事那都是晚上做的,而且小人是賣給掮客的,真的不知道究竟這試題到了誰手上哇!”
……
一旁聽著的謝柏崢默默無語,這種一次性|交易竟然還搞出了掮客。
黃知府在堂上問:“哪個掮客,姓甚名誰?“
王俾老老實實答:“是小人的堂哥王弼,幹完這一票就跑了。”
原來還是個家族企業。
聽到這裏,謝柏崢稍微有一些走神,按照這個審訊思路一直問下去,可能得出的結果大概率是茫茫人海。
真正從中間人王弼手中拿到縣試考題的人大概早就跑了,即便把王弼找來問……
那個人也很可能是那種丟進人堆裏就找不出來的形象,至少不可能是見過一次就讓人印象深刻的那種類型。
這一段審訊思路沒錯,但是距離找到人,需要付出的時間的人力都太多了。至少,需要在周邊的縣城大範圍搜捕。
畢竟這是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庸朝,隨便找個深山老林裏一躲,跟人間蒸發有什麽區別?
找到人的希望實在很渺茫……
謝柏崢的目光移到鄭文清身上,這個十四歲的年輕人在歷史上最終也沒有得到公正的判決——如果他當真清白無辜的話,那麽他往後餘生的幾十年裏寫那麽多游記,去了那麽多地方,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懷抱著哪怕一絲希望,試圖找到某個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謝柏崢心中嘆氣——
誰讓他親眼所見,誰讓他不忍心見到鄭文清這樣的天才遭遇荊棘。
他想知道關於這個案件的全部真相。
霍靖川在一邊聽得沒勁,仗著人看不見,略帶可惜地說:“你說這小孩知道他快要被定罪了嗎?”
謝柏崢不讚同地瞥了一眼,他叫誰小孩呢?
湊巧的是,謝柏崢這個細微的動作剛好被葉文彬看見。葉文彬不怎麽報希望地,問道:“謝柏崢,關於此事你有什麽想法嗎?”
“……”
堂上的人一齊看向他。尤其是鄭文清,這倒黴孩子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有可能會斷送在這樁案件裏,沒有人能夠證明他的冤屈。
因此他的臉色幾乎瞬間化成了慘白,只有牢牢攥緊手心才不至於叫人發現他發抖。
聽見葉文彬問謝柏崢時,他的眼中倏然升起那麽一點點希冀。如果有人能幫得了他,大概只可能是這個人吧?
謝柏崢畢竟是做過高校講師的,並不怕人看。他面對眾人的目光,也很無奈道:“小侯爺,學生早已說過了啊。”
他說這話的語氣,比起鄭文清那一句“學生一看便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案情明顯已經陷入死局,無論是從縣試本身還是從賣縣試題的陳家家仆口中,都無法洗脫鄭文清的嫌疑。
可是謝柏崢卻說,他早已說過了?
此事關乎科舉,提學官嚴大人最著急,嚴徵忙問:“你何時說過什麽?”
“學生說的還是那一千兩銀。”謝柏崢在眾人疑惑的眼神中,精準地找到長安縣縣丞,客氣道:“可否請縣丞大人,將收繳的贓銀呈上來?”
“另外再派本縣的衙役,去將縣上所有的錢莊掌櫃和夥計都請到縣衙來,記得要帶上近半年內的賬冊。”謝柏崢說完,又補充:“哦對了,我是說正經的錢莊,那種搞倒賣的就算了。”
“……”
在眾人反應過來前,霍靖川搶先道:“證據是銀子上的編號?”
銀子上雖然沒寫誰的名字,但卻都有編號。這樣大筆的銀子必然要經過錢莊,錢莊支取銀子定然都有記錄,只需要將銀子的編號與錢莊的記錄做對比,自然就有了線索。
至於為什麽要把時間拉長到半年,則是擔心某些有錢人家裏存銀太多一時花不完,去錢莊取錢沒那麽頻繁。
黃知府接觸民間的案件最多,很快便明白謝柏崢的意圖,可他卻不大讚同:“若他們不是從錢莊支取的銀子或銀票呢?”
謝柏崢沒在意黃知府的語氣,回答道:“錢莊沒線索,就查當鋪。要是當鋪也沒線索,就再去查賭場。這麽大筆銀子進出,又不會被註意到,無非也就是這三個地方。無論如何,總歸不可能比大海撈針地去找一個人更天方夜譚了。”
黃知府沒話說了。
衙役們迅速行動起來,從李縣令家中搜繳的贓銀被帶到堂上,長安縣的三家錢莊的掌櫃和夥計一起被請上了公堂,當場清點賬冊。
以防萬一,鎮上當鋪掌櫃們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算盤聲在公堂上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謝柏崢看了卻皺眉,因為這些人實在動作太慢了。
謝柏崢有些焦躁閉了閉眼,目光在堂上諸人間掃過時,意外地看到了默默跪在角落的陸久之。
剛才怎麽把他給忘記了?
謝柏崢趁著諸位大人們都在盯著錢莊的管事和夥計算賬,悄悄走到陸久之身邊,蹲了下來。他輕聲道:“陸兄,要不你偷偷告訴我是錢莊、當鋪還是賭場?”
陸久之聞言,遲鈍地擡起頭,與謝柏崢視線交接。他面色灰敗地想,這書生怎麽還是這麽直接?
謝柏崢畢竟是做教育工作的,苦口婆心起來非常像那麽回事,勸導道:“陸兄,你也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麽時候該乖乖交代的是不是?”
“欽差大人可是公主的兒子,你知道內情卻故意死撐著不說,浪費了他的時間,將來若是被公主知曉了……”陸久之輕輕嘆道:“恐怕要罪加一等啊。”
“還有啊,你猜為什麽他們直接略過你家林公子不提?”謝柏崢語重心長道:“那是要放長線釣大魚,你想牽扯進更要緊的案子麽?”
“…………”
更要緊的,是在說那個私賣度牒的案子嗎?
陸久之緊繃的那一根弦,總算是斷了。
他皺著臉,閉眼落淚,認命般從齒縫中漏出三個字:“……是當鋪。”
-
半個時辰後。
縣上的當鋪掌櫃查過賬冊之後,找到了分三筆共計一千兩銀子的死當記錄,根據當鋪記錄與錢莊賬冊的互相核對,總算找到了那一千兩銀子拆成三百兩現銀和七百兩銀票的線索。
這關鍵的一千兩銀,總算是找到了來處。
而這來處最終指向——
便是林府。
案件到這裏徹底豁然開朗,不僅洗清了謝柏崢與鄭文清的冤屈,更是令真正買縣試題的人徹底浮出水面,背後之人不僅有林秋笙、陸久之,還有出謀劃策的焦孟軻。
一切,
總算真正成埃落定。
從此以後,歷史上大概也不會再留下這麽一樁不明不白的科舉舞弊案。清白者不必再蒙受冤屈、抱憾一生,更不會再有無辜者因此家破人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二十三章
嚴徵是個很負責任的提學官,對各府乃至各縣的學風都很關註。
他得知長安縣令李榮斌要在鄭文清與林秋笙之間選出縣案首時,不是沒懷疑過是李縣令故意為之。
畢竟鄭文清今年才十四歲,哪怕送去府試,也是個叫人格外註意的神童才子。
更何況一旦被選為縣試案首,府試時考官也會有所關照,定會榜上有名。
這樣一來,李榮斌任上便有一位十四歲的秀才。這在京城固然不難得,但在鄉下小縣中已經是了不得的成績。
因此嚴徵是真心懷疑過鄭文清的,看過他的科考文章之後,他的疑慮便更深了。鄭文清的文章寫得已經很成體統,即便拿到鄉試去也未嘗不可。
這樣的神童才子,李榮斌難道不心動嗎?
大庸朝的官場中師徒如父子,門生的情誼也是非同一般。科考的主考官與考生又是另一種利益關系。
若兩廂裏都有意,主考官提前洩漏一二考題,亦是防不勝。待將來這學子考中了,兩人便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不僅是歷來皆有,甚至很難調查取證。
一來,被選中的學子通常是有真材實料的。二來便是在此案當中,縣試主考官本身就是一縣的父母官,體察學風、時不時關心本縣學子的學業本就是縣令的職責。
換句話說,在這樁案件中要從科考文章來證明鄭文清的清白根本是天方夜譚。
本次的主審官黃知府更是半無愛惜神童才子之心,也不肯幹涉科考之事,他笑呵呵地詢問:“嚴大人,您看這……”
嚴徵雖有愛才之心,也覺得鄭文清說得沒什麽毛病,但他不能就這麽無憑無據地放人走。畢竟,古代沒有無罪推定這一說。
嚴徵不能徇私,因此只好道:“叫那賣試題的家奴來指認吧。”
鄭文清到底年紀小,並沒有立刻察覺嚴徵的這個決定並不能夠解救他。
——縣令李榮斌的家奴賣了試題,自然能夠指出買試題的人,可即便否認了也並不意味著鄭文清就清白無辜。
那家奴名叫王俾,是個身材矮小的老頭,很快就被壓了上堂。黃知府叫他認人,可這小老兒依舊沒能松口,只說看不清對方的臉。
王俾跪在堂上,低趴著道:“大人啊,這等不光彩的事那都是晚上做的,而且小人是賣給掮客的,真的不知道究竟這試題到了誰手上哇!”
……
一旁聽著的謝柏崢默默無語,這種一次性|交易竟然還搞出了掮客。
黃知府在堂上問:“哪個掮客,姓甚名誰?“
王俾老老實實答:“是小人的堂哥王弼,幹完這一票就跑了。”
原來還是個家族企業。
聽到這裏,謝柏崢稍微有一些走神,按照這個審訊思路一直問下去,可能得出的結果大概率是茫茫人海。
真正從中間人王弼手中拿到縣試考題的人大概早就跑了,即便把王弼找來問……
那個人也很可能是那種丟進人堆裏就找不出來的形象,至少不可能是見過一次就讓人印象深刻的那種類型。
這一段審訊思路沒錯,但是距離找到人,需要付出的時間的人力都太多了。至少,需要在周邊的縣城大範圍搜捕。
畢竟這是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庸朝,隨便找個深山老林裏一躲,跟人間蒸發有什麽區別?
找到人的希望實在很渺茫……
謝柏崢的目光移到鄭文清身上,這個十四歲的年輕人在歷史上最終也沒有得到公正的判決——如果他當真清白無辜的話,那麽他往後餘生的幾十年裏寫那麽多游記,去了那麽多地方,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懷抱著哪怕一絲希望,試圖找到某個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謝柏崢心中嘆氣——
誰讓他親眼所見,誰讓他不忍心見到鄭文清這樣的天才遭遇荊棘。
他想知道關於這個案件的全部真相。
霍靖川在一邊聽得沒勁,仗著人看不見,略帶可惜地說:“你說這小孩知道他快要被定罪了嗎?”
謝柏崢不讚同地瞥了一眼,他叫誰小孩呢?
湊巧的是,謝柏崢這個細微的動作剛好被葉文彬看見。葉文彬不怎麽報希望地,問道:“謝柏崢,關於此事你有什麽想法嗎?”
“……”
堂上的人一齊看向他。尤其是鄭文清,這倒黴孩子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有可能會斷送在這樁案件裏,沒有人能夠證明他的冤屈。
因此他的臉色幾乎瞬間化成了慘白,只有牢牢攥緊手心才不至於叫人發現他發抖。
聽見葉文彬問謝柏崢時,他的眼中倏然升起那麽一點點希冀。如果有人能幫得了他,大概只可能是這個人吧?
謝柏崢畢竟是做過高校講師的,並不怕人看。他面對眾人的目光,也很無奈道:“小侯爺,學生早已說過了啊。”
他說這話的語氣,比起鄭文清那一句“學生一看便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案情明顯已經陷入死局,無論是從縣試本身還是從賣縣試題的陳家家仆口中,都無法洗脫鄭文清的嫌疑。
可是謝柏崢卻說,他早已說過了?
此事關乎科舉,提學官嚴大人最著急,嚴徵忙問:“你何時說過什麽?”
“學生說的還是那一千兩銀。”謝柏崢在眾人疑惑的眼神中,精準地找到長安縣縣丞,客氣道:“可否請縣丞大人,將收繳的贓銀呈上來?”
“另外再派本縣的衙役,去將縣上所有的錢莊掌櫃和夥計都請到縣衙來,記得要帶上近半年內的賬冊。”謝柏崢說完,又補充:“哦對了,我是說正經的錢莊,那種搞倒賣的就算了。”
“……”
在眾人反應過來前,霍靖川搶先道:“證據是銀子上的編號?”
銀子上雖然沒寫誰的名字,但卻都有編號。這樣大筆的銀子必然要經過錢莊,錢莊支取銀子定然都有記錄,只需要將銀子的編號與錢莊的記錄做對比,自然就有了線索。
至於為什麽要把時間拉長到半年,則是擔心某些有錢人家裏存銀太多一時花不完,去錢莊取錢沒那麽頻繁。
黃知府接觸民間的案件最多,很快便明白謝柏崢的意圖,可他卻不大讚同:“若他們不是從錢莊支取的銀子或銀票呢?”
謝柏崢沒在意黃知府的語氣,回答道:“錢莊沒線索,就查當鋪。要是當鋪也沒線索,就再去查賭場。這麽大筆銀子進出,又不會被註意到,無非也就是這三個地方。無論如何,總歸不可能比大海撈針地去找一個人更天方夜譚了。”
黃知府沒話說了。
衙役們迅速行動起來,從李縣令家中搜繳的贓銀被帶到堂上,長安縣的三家錢莊的掌櫃和夥計一起被請上了公堂,當場清點賬冊。
以防萬一,鎮上當鋪掌櫃們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算盤聲在公堂上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謝柏崢看了卻皺眉,因為這些人實在動作太慢了。
謝柏崢有些焦躁閉了閉眼,目光在堂上諸人間掃過時,意外地看到了默默跪在角落的陸久之。
剛才怎麽把他給忘記了?
謝柏崢趁著諸位大人們都在盯著錢莊的管事和夥計算賬,悄悄走到陸久之身邊,蹲了下來。他輕聲道:“陸兄,要不你偷偷告訴我是錢莊、當鋪還是賭場?”
陸久之聞言,遲鈍地擡起頭,與謝柏崢視線交接。他面色灰敗地想,這書生怎麽還是這麽直接?
謝柏崢畢竟是做教育工作的,苦口婆心起來非常像那麽回事,勸導道:“陸兄,你也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麽時候該乖乖交代的是不是?”
“欽差大人可是公主的兒子,你知道內情卻故意死撐著不說,浪費了他的時間,將來若是被公主知曉了……”陸久之輕輕嘆道:“恐怕要罪加一等啊。”
“還有啊,你猜為什麽他們直接略過你家林公子不提?”謝柏崢語重心長道:“那是要放長線釣大魚,你想牽扯進更要緊的案子麽?”
“…………”
更要緊的,是在說那個私賣度牒的案子嗎?
陸久之緊繃的那一根弦,總算是斷了。
他皺著臉,閉眼落淚,認命般從齒縫中漏出三個字:“……是當鋪。”
-
半個時辰後。
縣上的當鋪掌櫃查過賬冊之後,找到了分三筆共計一千兩銀子的死當記錄,根據當鋪記錄與錢莊賬冊的互相核對,總算找到了那一千兩銀子拆成三百兩現銀和七百兩銀票的線索。
這關鍵的一千兩銀,總算是找到了來處。
而這來處最終指向——
便是林府。
案件到這裏徹底豁然開朗,不僅洗清了謝柏崢與鄭文清的冤屈,更是令真正買縣試題的人徹底浮出水面,背後之人不僅有林秋笙、陸久之,還有出謀劃策的焦孟軻。
一切,
總算真正成埃落定。
從此以後,歷史上大概也不會再留下這麽一樁不明不白的科舉舞弊案。清白者不必再蒙受冤屈、抱憾一生,更不會再有無辜者因此家破人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