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93章

關燈
第93章

前世。雷音寺。

無邊無垠的夜色,沈沈地壓在佛殿正脊的一雙異獸鴟吻之上。赤色獸犄埋著皚皚的雪絮被風吹去,露出越來越深的血紅。

山門前,天子親衛在覆滿白雪的血階前,跪了一路,遙遙望著遠處螢火般的微芒。

那是佛殿裏燃起的燭火。一縷昏黃的火光從半掩的破窗裏透出來,如一片瀚海中的孤舟一般,搖搖欲墜,明明滅滅。

在塞外微腥的風裏,那星火到底是越來越暗了。

北地的長風將將士們蹙金暗紋的大氅吹得烈烈颯颯。

太快了,誰都不知道方才發生了什麽了。

只聽到一聲箭矢的破空聲,上一刻還盛氣淩人的姝妃娘娘便倒在了階前,胸口中箭,大片的血跡漫開。

方才滿面怒容的皇帝如夢初醒,飛奔過去,一雙指揮千軍萬馬的手顫抖不已,聲嘶力竭地怒吼著“醫官,醫官呢!”

佛殿的大門也在那時開了。

國師從裏頭出來,玉白的袈裟比漫天雪色更淒白,俊朗的面色比諸天夜色更沈黑,一雙幽深的眼眸映著雪地的血,仿佛再無其餘萬物能融入他的眼。

時間仿佛靜止了,唯有大雪還在簌簌而下。

他不顧眾人的目光,當著皇帝的面,將一身絕美紅衣的姝妃橫抱起來,從山門走入佛殿。

年輕的帝王身影墨黑,帶起一陣風。他一步一步穿過已跪伏一片的親衛,手中寶劍鋒刃抵地,在赤跡斑斑的雪地裏劃出一道長長的血痕。

佛殿的大門轟然關閉,隔絕了外頭凜冽的風。

風動,經幡動。靜止不動的佛陀無言地俯視著底下絕望的眾生,大慈大悲之相,在晃動的燭火中明滅不定。

李曜一身戎裝箭袖,望著男人立在佛前的背影,緩緩擡起手中之劍,逼近,抵他的頸側。

“你怎麽敢?”

聲音是力竭後的低沈,又似火燒喉的沙啞。

“你怎麽敢!”

李曜立在原地,大吼一聲。

他微微發顫的回音在偌大的殿前蕩開。燭火晦昧的紅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面廓上,將他一雙遍布血絲的眸照得猩紅如灼燒。

他已數夜不曾合眼。

自洛朝露在宮裏無故失蹤,他封鎖消息,已派了精銳在長安百裏內掘地三尺。直到收到她的親筆信,自言她蠱惑了出征西域的國師帶她出逃,在玉門前的雷音寺等著他來接她。

他以為,她還是想要回到他身邊。

李曜連日趕路,晝夜不歇,自長安至敦煌,一連跑死了十餘匹駿馬,終於來到了雷音寺。

他親眼看見漆黑的佛殿裏燭火燃起,胭脂色的衣衫滑落,飄散,透過薄薄的窗紙,映出她與他交纏的身影。

她挑逗他的嬌嗔,肆意的笑聲和低吟,聲聲入耳,聲聲如刀,剜在心頭。

他為了顏面,在外頭靜靜候著。待她最終走出了佛殿,直視著烏泱泱的甲兵,卻道:

“國師持戒甚嚴,是本宮以色相誘之,以人命脅之,逼迫他送我出長安。叛逃一事,萬千罪責,皆在我一人。”

李曜這才讀懂了她那封親筆信的含義。

她並非心生懊悔,在求他帶他回宮。而是要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護下那個帶她出逃的男人。

誰能想到,向來在宮裏為求生路不擇手段的姝妃,生死關頭,竟會舍己身,保一人。

可惜啊,眼前的男人並不知道。也永遠不會知道。

李曜唇角抽動,低笑一聲,是嘲諷,亦是自嘲。

他的忠心臣子、得力幹將,為了他的女人甘願自尋死路。而他的女人,為了一個臣子連她和他的顏面、連自己的生死大事都棄若敝屣。

李曜緩緩轉動刀柄,寒光映出男人白玉般的面龐,朗星般的雙眸。

“朕竟不知,你對她動了心思。”

他皺著眉,壓低了聲,如冰下流淌的泉流般微微滯澀:

“你助朕良多,宮裏的女人本可任你挑選,就算是皇後,朕也賜得,但,唯獨她不行……你可知她是誰?你怎麽敢!”

尾音未落,長劍的白刃猛地一震,流光掠過,男人玉白的襟口落下點滴絲血,如紅梅綻綻。

帝王之怒,伏屍百萬。

可最此生最怕之事已然發生,他便再無可懼。

下一瞬,頸側的刀口已被男人徒手握住,腕骨上的青筋一道道凸起如重巒。

血流在指間墜下,落在雪白的袍袖,落在清灰的地面,迤邐一地淒艷。

洛襄視若無睹,開口道:

“這些年,陛下命我在西域四處尋找吳王遺孤,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無人知曉,吳王遺孤,其實早就被你養在深宮,成了你的妃子。”

李曜微微一怔,臉色越來越陰沈,促狹的目光冷厲無比:

“你既知道她是誰,還敢將她帶出長安?”

洛襄斂起血痕斑駁的袍袖,神色淡漠,如玉門關前千百年不變的風煙。他搖了搖頭道:

“她本就該留在西域。”

“我認識的洛朝露,從來就是個任性妄為的小姑娘,不是什麽吳王遺孤。她有小錯但無大過,在西域,自是有人護著她,她可揚鞭縱馬,跳舞作樂,自由自在……”

憶及往昔,男人冷寂的面上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很快,他的面色再度凝重起來:

“可自她入了宮,陛下可見過她見過哪一回有過發自真心的笑?她被妃嬪和大臣嘲弄,為人陷害,凡事小心翼翼,直到後來可以為了活下去心狠手辣,枉顧人命……”

他將鋒刃越握越緊,最後“咣當”一聲甩落在地,折成兩段。

“她不屬於長安,陛下護不了她,還非要動她,將她帶去皇宮,害她一生孤苦,連死都不得安生。”

“若她能回到西域,北匈右賢王不會再發兵,大梁與北匈的邊境之患自然消弭。她三哥向來疼愛她,也無人會拿她的身份做文章,再威脅你的皇位。今時今日,她也不會慘死在你的暗箭之下。”

“樁樁件件,皆因陛下自私冷漠,無情無義,錯上加錯,以至於無可挽回。”

“你住口!”李曜大步上前,猛地拽住他的衣襟,目眥欲裂,一字字道,“朕唯一的錯,就是當年愛她太深,寵她太過,讓人看出端倪,想要置她於死地。”

可是任憑是鐵血君王,喜歡一個人怎能不露出一點端倪?

想要時時占有,想要她為他笑,想要將他的所有拱手奉上,只為討她歡。

冰冷的指節被緞面勒紅,染了襟上凝結的血,愈發顯得暗沈無力。

“朕不願像當初的父皇一樣,為了一座冷冰冰的皇位,以愛之名冷落疏遠母後,還說是對她的保護,結果害得母後在冷宮自盡……”

李曜神容空洞麻木,似是被抽走了魂魄。

“你可知,朕當年跑去冷宮救母後的時候,她的手還是熱的啊!是熱的……若是朕再快一步,再快一步……”

他喃喃自語,仿佛回到了當年那個在冷宮前,想要救母後而不斷拍打宮門至滿手鮮血的少年。

記憶裏的血手印一次一次地凝在宮門上,最後只是無力地融進了那血色的朱紅之中。

李曜緩緩擡眸,死氣沈沈的眸光驟然發亮,每一道血絲都像火星子,在灼灼燃燒:

“故而,朕偏不!朕就是要讓全天下人都知道,朕就是寵愛於她……”

洛襄黢黑的目光如覆霜雪,冷冷打斷道:

“可你和你的父皇並無分別,最後還是將她囚禁,殺死。”

手指從襟口緩緩垂落,李曜松了手,雙目空茫,低聲道:

“ 朕不知,進是錯,退也是錯……”

在雪夜裏靜立良久,他手指僵直,方才被刀劃破已毫無知覺。

血滲入了他錯綜的掌紋,他一時分不清是她中箭的血,還是他自己的血。

可他只是將滿是鮮血的掌覆在面上,一下又一下,仿佛在感受她的餘溫。

分明冰寒刺骨,在他掌中卻如同尚帶溫熱。

一道一道的血痕淌落他泛著青白的面色,自挺拔如山巒的鼻梁之間割裂開去,顯得猶為陰森可怖。

半晌,李曜終是停下了動作,瞇了瞇那雙無情的眼,低低笑了起來,柔聲道:

“無妨。朕要擢她為貴妃,讓她入皇陵,待朕百年之後,與朕同棺合葬。”

平淡的語調之下,掩著內裏的嗔癡,癲狂,和瘋魔。

語罷,李曜俯下身擡起手,想要掀開覆在她身上的袈裟,再一睹芳容。

“呵——”沈默許久的男人竟是笑了一聲。

“她活著的時候尚且不願留在你的皇宮,死後怎會願意入皇陵?”

聲如碎玉,字字誅心。

李曜的手頓在那裏,收攏在背後,微微發抖。他仰了仰頭,撞上男人那雙深不見底的瞳眸,低吼道:

“朕是皇帝,是真龍天子,朕還會和她有來世,還要生生世世!”

“皇帝?”洛襄反問,微微蹙眉,聲無波瀾,反問道,“陛下不知,自己的皇位從何而來?”

“這些年,你待在朕身邊,為朕鞏固帝位,拱壁國土,難道就是為了她?”李曜冷冷道。

洛襄垂眸,漫不經心地攏起血染的袖口,淡淡道:

“我以為,陛下愛她,護她,我保衛陛下,就是保衛她。豈料我錯了,是大錯特錯。”

他記得三年前,她坐在鳳鸞車上,從烏茲啟程去往長安。他知道了她隱秘的身世,深知在大梁,只有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護她一世平安。於是,他舍生忘死,在一次次叛亂中,為她的夫君保住這搖搖欲墜的帝位。

卻不料,宮墻成了葬她的墓碑,皇城作了埋她的墳冢。

洛襄微微仰頭閉目,道:

“你這皇位,這些年我既能為你守得,今日自然也收得回來。”

“陛下在殿外那群久在禁中的親衛,已是多少年未有實戰?比之我日日與北匈對陣的疆軍何如?”

輕描淡寫的一句,卻如雷霆大震,落在年輕的帝王心頭。

“你!”李曜胸膛劇烈起伏,怒極反笑,不可置信地勾了勾唇角,諷道,“你這是謀逆。”

“為了一具屍身,你竟要謀逆?”

洛襄拾起地上的斷劍,寒刃折射出他深深的輪廓,篤定的姿容。他輕聲道:

“為她所願,謀逆亦無不可。”

君臣離心,兄弟鬩墻,既已成定局,身敗名裂,永世罵名,又有何不可?

這一世他一次次困於身份,作繭自縛,待今日她身死眼前,他才大徹大悟。

“三年前,我就錯失了一次良機,今日不會再錯。”

“陛下大可自己選,長安的帝位,你究竟舍不舍得?”

沈默的死寂蔓延開去。

不知何處來的風,燭火倏忽滅了,無邊的夜色沈了下來。

陷在黑暗中的兩道身影靜立了良久,良久,直到終有一人推門而出。

是夜,姝妃洛朝露停靈於雷音寺。時至初晨,靈柩所在的佛殿之中遽然燃起熊熊烈火。

佛陀金光,菩薩寶冠,金剛利器,十八羅漢廣大神通,盡數沒於通天火光之中。

大火燒山一日一夜,將整座恢弘矗立的雷音寺化為焦炭,夷為平地。濃煙經十日而氤氳不散。

之後,帝歸長安,國師依舊前赴西域平叛。

浩大的雪紛紛落下,無聲無息,將一切掩埋在燒盡的餘灰之中。

後來,一場又一場的大雪掩埋了血跡和來去的腳印。

待數月後,春雪未盡,清寒漸微之時,雷音寺的山門外出現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寺在空山之間,枯木逢春,枝椏新綠,雲霧裊裊如煙。

皚皚山雪已開始消融,露出底下掩埋的焦土和廢墟。

男人一身落拓墨色勁裝,新生的烏發束於身後,下頷已有微微青茬。他一步一步走上山門,舉步緩慢,汗濕脊背,浸沒了未愈的傷口,血漬斑斑,卻隱在玄衣中了無蹤跡。

佛殿一片暗灰的餘燼之中,有白衣老僧立於燒毀的佛像前,朝他雙手合十。

似是等了他許久,似是早知他會來。

洛襄重傷之下,體力不支,抱起香案上一蠱瓷壇,血痕遍布的手輕輕拂過,掠過老僧淡聲道:

“我已不是佛門中人。”

老僧微微一笑道:

“吾名玄渡,乃是彼岸的引渡之僧,特來召施主往生佛國。”

洛襄嗤笑道:

“我前半生修佛,後半生深陷殺戮,五戒盡破,如何再能成佛?”

老僧卻正色道:

“施主雖未持佛門之戒,但佛心至堅,以金剛之身救苦救難,渡人渡己,何嘗不是菩提正果?”

語罷,他笑盈盈地將寬大的袍袖一揮,為他顯現了靈山大雷音寺的盛景。

玄猿獻果,麋鹿銜花,青鸞舞,彩鳳鳴。祥雲籠罩,天幡飛揚,佛陀在正中蓮座間拈花語笑,諸天菩薩、金剛力士簇聚兩側,法相莊嚴,靜觀眾妙。

二人置身其中,萬千華光在身間湧動,頭頂有曼陀羅花和文殊蘭交織相映,在比丘梵唱中四散落下,清圓自在。

正是天上佛國,極樂凈土。凡人無不所求,眾僧心向往之。

老僧慈眉善目,笑瞇瞇道:

“九世九劫,因果得解,渡盡凡人,你功德圓滿,可再歸佛道。”

聲如洪鐘,震蕩三界,直抵人心。

洛襄神思恍惚,垂首凝望懷中的瓷冢。

若他成了佛,跳出了輪回,就不會再有來世,無緣與她再見了。

俄而,洛襄搖了搖頭,道:

“弟子尚有一人未渡,誓不成佛。”

老僧笑意斂起,袍袖一攏,漫天金光稍縱即逝,佛國盛景不再。環顧四處,周遭仍是一片火燒後的荒蕪破廟。

他低斥一聲,如雷鳴轟然,振聾發聵:

“歷經九世,你仍是執迷不悟?哪怕違背佛陀的旨意,你也要貪戀紅塵?”

洛襄目光投向空山之下,只見霞飛雲斂,滾滾紅塵,萬丈人間煙火,映入他眸中。

他驀然一笑道:

“此心不改。”

引渡僧一言不發,又揮展袍袖,轉瞬間,山下已成一片熊熊煉獄。

此為無間,眾生極苦,只因癡迷其中,沈浮往覆,無法超脫。

刀山火海,舉體無完膚,方寸血肉皆割裂,肝腸盡爛,骨肉都糜。身在其中,眾鬼身如紅藕華開,終歲哀嚎慘叫聲不絕。

陰風吹之,則死已還生。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

老僧冷聲道:

“她損人梵行,數造殺孽,一心向惡,無可救藥。當入惡鬼道,永墮無間地獄。”

聞言,洛襄心中一動,捂住胸前撕裂開去的傷口,緩緩拭去唇邊溢出的血。他懷抱瓷冢,朝老僧單手行佛禮,道: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願再入輪回,再渡她一世。”

老僧袍袖垂落,無間煉獄的景象又化作他指間齏粉。他搖頭嘆息,道:

“當真,還是窺不破嗎?”

洛襄低頭一笑,道一句:

“求仁得仁,無怨無悔。”

他放下瓷冢,雙膝跪地,對著老僧三叩首道:

“求佛為我指引,讓我與她再入紅塵。”

引渡僧望著山雲初起,日暮沈落,重重嘆了一口氣,道:

“西方極樂,有神鳥名曰迦樓羅,以心發願,自投熾火,涅槃焚身之後,換得一純凈琉璃舍利,可脫無間,重生人世。”

“但……凡有所求,皆附代價。”

洛襄擡首,見老僧欲言又止,幽邃的目光落在他身上,飽含憾意,捋著白須道:

“迦樓羅為鳥,因一世又一世浴於業火,每逢月圓,必要受欲火焚身之苦,難消難解,死後方休。”

洛襄垂眸,無絲毫猶豫:

“愛欲本在我身,弟子甘願受此刑,以換得她再有來生。”

待洛襄再擡首,白衣老僧早已消散,唯有嘆息的回響仍在,餘音浩蕩,在山間不止不絕:

“真乃業障,歡喜業障……”

夤夜,清月如銀,雷音寺的焦墟廢土又再度燃起大火。

沖天的火光中,初受戒的絳袍,佛子的袈裟,國師的僧袍,直至最後的玄黑緇衣,皆化為一寸一寸的灰燼。

連帶著記憶裏漫天的佛經誦偈,王庭裏一夜不盡的纏綿,屏風前那抹認真習字的剪影,那一枚無法宣洩愛意的繩結,還有最後雷音寺前決然離去的背影……

伊人桃面笑靨,酥腰雲鬢,亦盡數付之一炬。

一生飄搖不定的命途,如幻化的吉光片羽,就在眼底一一掠過,消散了。

此生已休,但求來世。

他不會後悔,也不遺憾。

火焰明光,生生不息,照盡兩世。

……

今生。

長安城二十裏外,洛朝露從一場烈焰大火的夢中醒來。

她體膚炙熱如焚,渾身發抖,心頭狂跳。

洛朝露撫了撫胸口,緩緩下了軟榻,淺眠之後,恢覆了些許精力。

她與鄒雲領著西域聯軍,從敦煌至長安,連日跋涉,晝夜不停,今夜這是她第一回 沾榻,竟然獨自睡了過去。

朝露披上大氅,帶上馬鞭,朝帳外走去。

不同於一路上的一座座邊城,長安戒備嚴密,不好帶整支軍隊入內。她需得和鄒雲一道想個辦法,可他近日老是避著她,行軍也並不緊快。

朝露蹙起眉頭。

帳外,月色如水,一群巡邏的甲兵聚在一處,指著遠方一處遙遙的火光四下低語。

朝露順著眾人的目光望去,神色驟然一凜。

是北匈人的玄甲騎兵。

不止有她這一支烏茲王軍繞過邊城,走險山惡水,奔赴長安。她一眼所見,熟悉萬分,就知曉這是北匈人的騎兵,定是從長安北面的定襄城來的。

定襄是大梁北境的重鎮,歷來由藩王鎮守,防守森嚴,北匈騎兵怎能輕易入內?

洛朝露想到洛襄還在長安,心思不定,當即叫親衛牽來坐騎,拿上弓箭,欲與一支小隊過去探一探北匈人的虛實。

一夜未露面的鄒雲疾步而來,勸她道:

“王,不必擔心,北匈人只是佯攻,並非真的要與大梁開戰。”

朝露勒住馬,面露狐疑,皺眉道:

“你又如何知道北匈人的用意?”

“這幾日為何要停在長安城外,不再想辦法入城?”

鄒雲一楞,進而垂下頭,一言不發。

一路上,他怪異的舉止早就引得朝露懷疑已久。

夜風鼓起她覆在韁繩上的袖口,寒意滲膚入骨。

朝露在馬上猛地甩一計鞭子,將地上的草皮掀起一丈的泥,厲聲道:

“你們到底瞞了我什麽?”

鄒雲面沈如水,屏退了眾人,將朝露默默帶回帳中。他入帳後沒有主動點火,好似黑暗就能掩去他面上露出的心虛。

朝露來到燭臺前,燃起了燈燭。用發簪將燭火撥得亮堂無比,仔仔細細看著鄒雲正襟危坐,雙手因緊張而握起了拳。

他沒有直視她,握拳的雙手在膝上平放,緩緩道:

“佛子臨去前,交予我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是在你非要離開敦煌,去長安時打開。上面只是……只是詳細記述了繞城而走,掩人耳目的路線。”

在她無聲的催促之下,鄒雲猶豫片刻,從其中一個錦囊裏取出一段柔軟的絹絲遞予她。

朝露展開一看絹絲上勾畫的輿圖,一時氣笑了。

無怪乎一路本是險象環生的要道走得順利無比,本是容易通過的關口卻要耗費數日不止。

洛襄前世是國師,他對於西域諸國和大梁邊城了如指掌,他是鐵了心要拖慢她的行軍速度。是想讓她到不了長安,見不了他?

鄒雲明知如此,竟然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兩個人合起來戲弄她一人!

朝露銀牙咬得咯吱作響,唇邊卻是恨恨一笑,朝鄒雲伸出手,道:

“剩下的錦囊呢?”

鄒雲不敢看她的笑,擦一把額上的汗,繼續道:

“第二個錦囊,便是要我在長安城外時打開,說是看到北匈軍不必慌張,是佛子請三王子殿下召來的北匈軍。只是一小隊人馬,只作堪堪震懾,並非開戰,讓我們放心……”

朝露一把奪過早在他手裏捏皺了的錦囊,一看絹絲上的筆跡,確是洛襄的字沒錯,也確實說了北匈軍只不過他請來震懾。

可為何要請北匈軍在長安城外盤桓?局勢愈發覆雜,這樣身在其中的他難道不會更加危險?

洛襄謀事起來心思深重,朝露這顆走一步算一步的榆木腦袋百思不解。

從前世來看,承義公主李氏此舉至少已謀劃了半生,他要做什麽?如何阻止這一場陰謀?

朝露左思右想,思緒紛亂無比,又瞪了一眼鄒雲,道:

“最後一個呢?”

鄒雲凜然挺身避退,重重搖頭道:

“佛子說了,最後一個錦囊沒到時候絕不能打開!”

朝露指著遠處風煙茫茫中的萬裏城墻,道:

“長安就在眼前,我都要見到他了,還有什麽時候沒到?!”

“你告訴我,什麽時候可以打開?”

可鄒雲卻始終不語,而是肅然地收起了無奈的神容,這會兒沈默得更久,頭垂得更低。

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模樣,一絲不祥漸漸湧上,朝露心頭遽然一顫。

她明麗的眉眼間已沒了方才又好氣又好笑的神色,面色開始一點一點地發白。

俄而,她朝他攤開掌心,聲音極為平靜,平靜得像是死寂的潭水沒有一絲波瀾:

“拿來。”

鄒雲呆呆地望著她濕紅的眼角,朦朧的瞳仁,登時洩了氣。他從胸甲的深處,取出最後一只錦囊。

這一只與前面兩只不同,錦囊上繡得不是普通的卷草紋或是流雲紋,而是一枚小小的繩結,柔腸百結一般,落在她眼底,繞在她心頭。

朝露雙手顫抖,緩緩接過錦囊,從中取出一段長長的錦帛。

上面的字跡與之前不同。落下的每一筆都極為有力,收筆時甚至在絲線間暈開了些許墨跡。

帳中的燭火不知何時已悄然黯淡下來,絹絲上的一字一句落入她潮濕的眸:

吾妻朝露,見字如晤:

汝閱此書之時,吾已笑往九泉。

長安萬民吾所欲也,汝亦為吾此生至愛者也。

世間無兩全之法,吾難舍眾生,亦難舍汝,只得以此身為祭,奉為犧牲,但求眾生與汝,此生安樂無憂。

吾半生修佛,當以天下眾生為念,唯有心之所思所牽,在汝一人爾。

念昔年烏茲初遇,一舞驚鴻,一眼萬年,一世為劫;莎車王寺,相知相伴,高昌王城,生死相許。雖知浮生不過夢幻泡影,吾亦甘願為淪。

朝露可知,吾此生極樂之時,莫過於與汝,跪於佛前,結為夫妻,祈求生生世世,永為姻緣。

人生天地,俯仰之間,已為黃沙埋骨。萬望汝毋以為夫為念,此生此世,圓滿自在。

吾曾於高昌得一靈秀庭院。後院親手所植十株疏勒國的石榴樹,豢養數匹大宛國的汗血寶馬。屋中,有大梁江南的團茶餅盈香。又以於闐的暖玉砌為書案,擺滿昔時吾為國師之時,所授汝之萬卷詩書。

汝可春日窗前烹茶,夏日草原縱馬,秋日剝食石榴,冬日寄情詩書。

若得某日,有風自在,有雨濕衣,便是吾魂兮歸來。

此生,為夫無愧於天地君親,獨負吾妻一人耳。

然,亦吾心之所向兮,雖百死尤未悔也。

但求來世,生生世世,與吾妻看盡天下風光。

夫襄絕筆。

淚水一滴一滴落在絹絲上,將大片的墨跡暈開來,字跡變得模糊不清。

朝露呆立許久,潸然淚下,直至眼眶全然被水霧所覆,再難視物。她僵硬的手指將柔軟的絹絲一點點攥緊在手中。

她忽然明白了前兩個錦囊所引出的疑點了。

她知道他去長安做什麽了。

雪白的帳布被大風鼓起,來回洶湧地拂動。

四下無聲,鄒雲已在她看絕筆信的時候默默退了出去。

朝露擡首,很快地拭去面上的淚痕,將絹絲小心翼翼地卷起折好,重新放回錦囊之中,一並抽緊了繩結,封得一如從前。

她喚來了鄒雲,將錦囊交還給他再度收好。她淚中含笑的眸清亮無比,比漫天星辰更為璀璨。她嫣然一笑,令道:

“立即啟程去長安。”

***

長安皇城腳下。

繁華的街道蕭瑟不已,散落的紙屑多日無人掃撒。商鋪門門閉戶,百姓家家關門,人心惶惶不定,偶有路人穿過,亦是行色匆匆,不敢久留。

只因城外三路浩浩蕩蕩的大軍已將城門圍了起來。晉陽王和定襄王的軍旗在最前頭,在烈風中如怒濤狂湧。後面是承義公主的隴西軍,都是勇猛有力的邊將,烏泱泱的一大片鎮守後方。

千軍萬馬在陣前等了一個晌午,主帥卻遲遲未有發令攻城。

眼見日上三竿,性子火急火燎的定襄王李奎再也耐不住,一踢馬腹,縱馬朝洛襄而去,問道:

“侄兒打算何時攻城?”

洛襄松了松手中的馬韁,淡淡道:

“不急。需等。”

李奎心知他這侄兒足智多謀,如此做派,定是有謀劃在身,了然於心。他張了張口,最後硬是將一口氣憋了回去,

李奎還未回到自己軍陣前,便聽到長安城樓上一聲掐尖了嗓音的高呼:

“陛下有旨!”

是來傳旨的宮中禦前內侍。

李奎回頭一看,看到洛襄古井無波的面上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他便知道,這就是他今日在等的人了。

未等旨意宣讀完,李奎扯動韁繩,緊皺眉頭,大手一揮,道:

“不可。絕對不可。此必是請君入甕之計。侄兒不可上他的當。”

皇帝是要請洛襄一人,單獨入宮一敘。

洛襄面無表情,只道了二字:

“我去。”

晉陽王李亙冷笑一聲,道:

“侄兒好膽色。莫慌,此行在宮中,皇帝確實不敢動他。”

李奎“為何”兩字還問未出口,卻見李氏已行馬過去,與洛襄在一旁低語,旁人都避退三舍。

無人處,李氏與洛襄並馬而行,咬牙道:

“你到底想玩什麽把戲?”

洛襄反問了一句:

“公主此行是否想要為父兄昭雪?”

李氏如同看待天真癡兒一般睨他一眼,哼笑道:

“若非兵諫,狗皇帝是根本不會答應的。若是他翻出當年的舊賬昭雪,他的皇位名不正則言不順,無法再坐穩了。”

洛襄望著眼前高聳的城墻,眼眸微微闔了一半,道:

“我會為公主達成所願。”

語罷,未等眾人反應過來,洛襄已一蹬馬腹,朝著為他打開的城門策馬而去。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在駘蕩的風塵中,隱去了蹤跡。

城門開了一道縫,剛夠洛襄馳馬躋身而入。內裏兩側都是重重的甲兵,黑壓壓地在城門後湧動,竟顯得長安天俾萬國,以寬闊著稱的城門口都逼仄起來。

人人抽出了尖刀,目光警惕了望著來人仿佛隨時準備紛湧而上,將人截下。

洛襄視若無睹,縱馬朝禁中的宮門走去。

宮城前,皇帝的禁軍嚴陣以待,一排排簇新的甲胄,在日光底下泛著刺眼的明芒。

洛襄下了馬,步入宮門。

他一人在前,身後無數禁軍跟在他身後,鋥鋥的兵甲聲不斷回蕩在幽深的門洞。

洛襄走在這熟悉的朱紅宮墻,九重宮闕之間,無悲無喜,更無懼色。

同一條路,前世他日夜走了千回萬回,閉著眼都不會錯失一步。

禁中空曠,毫無人跡。

唯有他背後大批源源不斷的甲兵,隔著一段距離跟緊他,如同漆黑的潮水一般像是要將前面一個孤獨的墨點吞沒。

白玉階面,洛襄一手撩起衣袍,提步踏上勤政殿前的丹陛。形容舉止,一如當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

洛襄立在禦案十步之外,直視前方。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皇帝微微後仰,靠在蟠龍雕紋的太師椅背上,打量著步入殿內的青年,眉頭微挑,額心皺起。

一個人的氣勢便壓過了這成千上萬的禁軍。

如此樣貌,這般氣度,讓他想起了一個人。

可此時,並非憶及前塵往事的時候。皇帝雙手交疊,虛握在案上,開口道:

“你就是他的兒子?不怕朕,將你騙入宮中,就地將你斬殺?”

聞言,禦前帶刀侍衛圍了上來,逼近的寒刃,明光晃晃。

洛襄不避不退,立在原地不動,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從宮門口到勤政殿,這一路都埋伏了弓箭手,陛下若想要殺,你早殺了。”

皇帝五指收攏,微微一揚,洛襄身後的侍衛立馬收刀,躬身退了下去,守在後側。

洛襄繼續道:

“我可以是在攻城中戰死,可以在兩軍交戰之時被暗殺,就唯獨不能是陛下面前,被你殺死的。”

“我死在宮中,叛軍更有緣由可以一舉攻城,奪下陛下的帝位。”

見他將自己看得如此之透,皇帝微微瞇起了眼,一道細小的皺紋延至泛白的鬢邊,手指摩挲著虎口的老繭,幽聲道:

“那你是來問朕要什麽?”

洛襄唇角微微勾起。

圍城不攻,是他的投名狀。皇帝身經百戰,看出了他無聲表示的誠意。當下降旨,請他入宮,便是接了他的第一招。

洛襄利落的下頷揚起,一字一字吐出此行的目的:

“一封吳王案的罪己詔。”

皇帝沈默,神色驟然冷峻下來。他薄如玉片的唇微微一動,似是在冷笑。

就算不懼他的兵,此人到底是初生牛犢,如此不知輕重,膽大妄為。

皇帝冷聲反問道:

“朕何罪之有,為何要罪己?你又憑何命令朕寫下罪己詔?”

寫下罪己詔,不就承認自己當年有錯,得位不正。古往今來,帝王之失,罄竹難書,又有哪些帝王肯寫下罪己詔?鳳毛麟角耳。

天子威儀,直壓在洛襄身上。他仍是無甚表情,只平淡地道一句:

“因為皇城無兵可戰,而且,陛下的皇位也等不起。”

一語驚雷,落入心懷。

皇帝面上的怔忪只一閃而過,心底的震驚久久不散。

方才他已動用了城中所有禁軍跟著他入城,還有大批的內侍偽裝在後,他不可能一一掃過看得出來。

那麽他何以知曉,皇城並無抵禦城外叛軍之力?

皇帝垂下褶皺遍布的眼眸,瞬時明白了自己露出的破綻。

此人圍城不攻,是計中計,還有第二重的試探。

若是皇帝對戰局十拿九穩,就不會邀他入宮,徒增口舌。

皇帝願意讓他入宮,只能說皇城的兵力比之不足,願意和談。

他這一番巧妙試探,已摸清了皇城的底細,看穿了皇帝的偽裝。

這一刻,皇帝從太師椅上坐直了身,面容森然,如陰雲籠罩。

無聲的較量,如同開弓的弦,一寸一寸緊繃,只待一個契機,就會崩裂。

皇帝盤算和威懾的神色沒有逃過洛襄的眼,他袍袖緩緩垂下,徑自道:

“陛下,我不是來談判的。罪己詔一出,叛軍便可退兵。罪己詔不出,陛下皇位不保。”

“史書本就是勝者所寫。到時天下改弦更張,新皇也會變出一封陛下所寫的罪己退位詔書。屆時,陛下在本朝的一切功績會被抹殺,當年之事也會被改寫。”

“橫豎如此,這一筆賬,如何算,陛下比我清楚。”

皇帝擡眸,頭一回靜靜地細看一眼面前聲色不動的男子,低聲道:

“豎子!你敢威脅朕?”

“朕不懼後世如何改寫,更不怕萬世罵名。你孤身前來,朕便可殺了你,永絕後患。”

洛襄聲色更為冷厲,道:

“我若是死在宮中,陛下平叛只會難上加難。”

“若我一個時辰後還未帶著陛下的罪己詔,昭告天下,那麽叛軍便會沖入宮門,血洗皇城,結果無有更改。”

皇帝怒斥道:

“亂臣賊子!也敢妄圖皇位?!”

洛襄平靜地道:

“所謂亂臣賊子,亦是當年為國為民的忠臣良將。若非陛下當年一意孤行,何來今日之禍?種因得果,報應不爽。如此淺顯明了的道理,陛下是不懂,還是根本不願去細想?”

皇帝從案上起身,鋒銳的眸光掃了眼前身姿挺拔的少年一眼,冷笑道:

“你就是你父王派來報應朕的?”

洛襄搖了搖頭:

“我不過滄海一粟,今時今日,是要為被誣陷的千人萬人向陛下討一個公道。”

“當年吳王案牽甚廣,他們有的不過垂髫小兒,有的是待嫁幼女,只因你一言,改變了他們所有人的命運。他們的世世代代,仍要受你一言蔽之的酷刑,永無寧日。”

他想起了她。

她的人生就因此案徹頭徹尾地改變。她本該有疼愛她的父母,卻最終父母雙亡,流落西域,兩世為俘。

每每憶及,天下還有成千上萬人如她這般,他心中激湧,再難壓抑。

洛襄目色沈定不移,胸前微微起伏,提高了聲量:

“陛下雖貴為帝王,為的該是國祚綿延,蒼生福祉,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去改變別人的人生。”

“天下萬民的命運,本就不該由上位者一念而定。這封罪己詔,本就是陛下數十年前欠他們、欠天下人的交代。”

真相昭雪,雖遲必到。

殿內靜默了片刻,簾幕鑲繡蒼龍銜珠,隨風拂動,頎長的龍身在緞面上扭曲不成形。

皇帝立在原地,先是笑了一聲,又笑一聲。他輕咳幾聲,道:

“你滿腹謊言,朕差點輕信你了。”

他戴著黑玉扳指的食指叩了叩案角凸起的龍頭,微微低頭,平淡一哂道:

“罪己詔一出,就能退兵?朕要如何相信你?一旦朕寫下這罪己詔,只有你一日存在,這天下便有千萬人為你前仆後繼,來動朕的江山。”

“今日可以草草退兵,那萬一還有來日呢?朕授你以柄,可還有退路?”

洛襄早料到帝王心術,深沈至斯,必會有此一問。

此問答案,他早了然於心。

洛襄沈寂已久的面上,終於浮現出一絲釋懷的笑意,道:

“罪己詔一出,我可以讓叛軍就地止戈。”

“而後,我會當眾自行了斷,保證吳王之禍就此消弭。陛下便還是帝王,青史仍留有你的名字。從此以後,世上再無吳王遺孤,不會再威脅陛下的龍椅。”

有那麽一瞬,皇帝懷疑自己聽錯了。

他目光覆雜地望著眼前神色平和如常的男子,好似在看一個並不存在的人。數十年醉心的權術欲海之中,竟得見此身如琉璃,內外明澈之人。

他不敢置信,也不會置信。

皇帝收起愕然的神色,盯了他一會兒,試圖從他的神容中探得一絲破綻,道:

“城外有十萬大軍助你,九五之尊之位唾手可得。你卻只要一封罪己詔,還要為它陪葬?”

明明執著這一手妙棋,卻要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

這可不僅是賠本,而是血本無歸的買賣。

洛襄唇角微微一翹,自嘲一笑道:

“陛下沒有退路,我又何曾有過退路?”

“我所立足之所,本就是謀逆之因,此生此世,永為囚牢。願,從今往後,離此惡因,脫此永囚。”

吳王遺孤就如一捧火種,存在一日,便會有人蠢蠢欲動,逆心難滅,借此謀劃,推廣助瀾,達成自己不可告之的目的。

一旦想到,她和蒼生時時都會為此陷落,他便寢食難安。

他要為她,永遠地脫離此無間之囚。

更要為天下蒼生,永遠地脫離以吳王遺孤為惡因的戰火。

聞言,皇帝背身而立,一言不發,望了一眼簾外沈沈壓下來的蒼雲,在闕樓的獸脊徘徊不去。

良久,他緩步回至案前,靜立不動。始終弓身靜立在旁的老內侍眼明手快,開始為他研墨。

皇帝垂首,撚起一支無一絲雜色的狼毫,鼻尖蘸了蘸墨,頓了頓,任由墨水流勻。

終是落下了筆。

……

罪己詔寫就後,洛襄與傳旨的內侍一道離開了勤政殿。

皇帝立在案前,半晌不動不語。

忠心耿耿的老內侍內心惴惴,一面收拾書案,一面低聲道:

“若是他們拿了陛下的罪己詔,反倒以此為名,那該如何是好?”

皇帝淡淡一笑,搖了搖頭。

“他不會。”他的聲音如同嘆息一般,帶著幾分悵惘,幾分遺憾,道,“他不屑於此陰詭之計。”

皇帝似是終於倦了,如同洩了氣一般重重跌坐在太師椅上。他的面上露出一絲不知是神往還是迷茫的神情,終是忍不住問老內侍道:

“你有沒有覺得,他長得不像吳王,倒是像極了那個人?……甚至,比曜兒還像……”

老內侍的表情凝滯在臉上,微微弓低了身。

皇帝指的那個她,是冷宮的廢後,是宮中的禁忌,是皇帝的逆鱗,觸之便有斷頭之患。

可確實太過肖似的容貌,那人一進殿他就留意到了。

尤其那雙眼,同樣洞悉一切的清明和淡漠,同樣百轉不回的執著和篤定。

形似而神更像。

老內侍埋首下去,久久不敢應答。

得不到回應的皇帝似是一下子老了十幾歲,青灰的鬢邊在日頭下泛著冷冷的白。他覆手在背,望向遠去的玉白身影,在朱紅的宮墻之外,漸漸消散無蹤。

“這樣鋒芒剛勁而又純粹熾烈的少年,若是朕的兒子,那該多好。”

……

長安城樓,旌旗獵獵。

見證的大梁眾臣和宣旨的內侍立在女墻之間,朝著底下的千軍萬馬,一字一句讀出這份墨跡未幹的罪己詔。

人群中漸漸傳出了克制著的低泣聲。只片刻,那泣聲轉為慟哭,如漲潮一般漫散開去。

軍中有多少將士,曾被吳王案牽連,家破人亡,罪責稍輕的如他們,背井離鄉,被迫去北疆或西境充了軍,從最底層的兵卒做起。又因黥刑,面上刻字,在弱肉強食的軍中遭多少人欺淩謾罵,說他們逆臣當人人得而誅之。

一生的命跡,就此改變。

罪己詔最後一字的尾音念完,內侍恭恭敬敬地將黃絹聖旨卷起,雙手遞給了洛襄。

洛襄將詔書收於袖中,下到城樓,走出城門。

李氏沖了出來,狂笑道:

“我們有了他的罪己詔,今日更是有理有據,正好為我們的族人報仇雪恨。”

洛襄掠過她,看也不看,朝著陣前的軍隊高聲令道:

“退兵。”

李氏楞了一楞,旋即面色漸冷,斥道:

“你在說什麽?如此良機,軍心大振,怎能退兵?還不快給我下令攻城,你難道想要臨陣脫逃?”

洛襄淡淡道:

“我從未答應過你要攻入長安。我此行所求,不過是要吳王案的無辜之人,討回一個公道。”

“公道?”李氏嗤嗤地掩口笑了起來,頭上的釵環搖搖晃晃,道,“公道人心,早就在二十年前就死透了。死去的人,還能活過來嗎?遲來的公道,還能算公道嗎?”

她湊近洛襄,得意地低低道:

“只要你一日在我手裏,這份公道,我便可用鮮血來償還。”

語罷,李氏倏然轉身,面朝身後的兩位藩王還有大軍,高喊道:

“你們還楞著做什麽?上雲梯,架雷火,即刻攻城!”

洛襄輕輕嘆一聲,道:

“我不會讓你如願的。”

他緩緩擡手,朝著城樓吹響了一聲唿哨。

這是他所謀的最後一環,是他和一個人以同根之血立下的契約,永不相違。

此環閉闔,諸事圓滿。

唿哨聲後,天地仿佛沈靜了須臾。而後,是一聲撕裂蒼穹的崩弦之音。

一支銀芒箭矢自天際處射來,迅疾如電,遒勁如風。

最後,在眾人未及反應的時刻,飛矢毫無預兆地,直直刺入洛襄的心口。

血花飛濺入眼,洛襄終是如釋重負地笑了。

他最後一謀,就是在萬眾矚目之下,當場死去。

如此,世人就會深信,吳王遺孤已亡故。

如此,無法有人再利用吳王遺孤的身份興風作浪。

如此,她也可以不受身世所累,此生圓滿自在。

洛襄感到身體很沈,巨大的力道使他趔趄一步,一直系著腰間的繩結就此一松,飄落在地,為塵土掩埋。

將要倒下之際,他被飛身下馬疾奔而來的定襄王李奎扶住。

恍惚中,洛襄看到他沈痛的面容,拍了拍他的箭袖下扣緊的手。

“十九王叔,”洛襄知道自己一直都沒有叫錯,順其自然地喚道,“右賢王的北匈軍已過了北面的定襄,要直逼長安了。我們今日大仇已報,王叔應即刻啟程,率大軍去守城了。”

李奎一楞,雙臂緊繃起來,又聽他重重咬字道:

“若無北疆穩定,就無長安盛世,天下太平。父王若是在天有靈,必不想看到王叔為了他的私怨,使得北疆戰線潰敗,百姓受苦……”

一語直戳李奎之心。

李奎咬了咬牙,忍下淚意,點頭道:

“你不要說話了……王叔這就回定襄去,將北匈人打個片甲不留,給你父王好好看看。我們來日,一言而定。”

洛襄笑了笑,艱難地擡手,與他輕輕擊了一掌。

雙手無力地垂落下去。洛襄遙望天際,遠處群巒的盡頭,似有隱隱的驚雷聲,一陣陣滾過。

那不是驚雷,是馬蹄聲。

“洛襄!”

一聲清脆的嬌斥從隆隆的馬蹄聲中傳來。

“洛襄!你這個大混蛋!”

又是一聲。這一聲分明嗔怒至極,帶著顫音的哭喊透過層層甲胄,重重兵戟,流入他的耳畔。

他好像又聽到她的聲音了。

緩緩閉闔的眼簾中,好似看到一身紅衣颯颯的她,穿過陣前的千軍萬馬,向他奔來。

想到她自在而絢爛的身影,洛襄閉上了眼,胸口柔情湧動。

如果能在死前,再見她一面,那該多好。

可他希望,她不要來。

永遠不要來。

作者有話要說:

he,he,he!

有反轉,男主是不可能死的。

設置上,李襄長得像母親,李曜長得像父親。性格上也是。

【註釋】

“刀山火海……已過百年”兩段地獄描寫引自《賢愚經》

靈山的描寫,引自《西游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