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63章
炸堤是暫緩皇城壓力的權宜之計, 並不能真正解除掉皇城危機。
老天爺這雨一日不停,眾人的心便要一直懸在嗓子眼裏提著。
猝不及防的,一覺醒來烏雲散去,熹光普照京城, 延綿多日的大雨就這樣毫無預兆地停了。
停了……。
皇宮太極殿。
厚重的朱漆大門緩緩開啟, 眾臣迎著萬道霞光魚貫入殿。
“吾皇萬歲萬歲, 萬萬歲。”
“眾卿家平身。”
不用擡頭, 單從愉悅的聲音中便能猜出皇帝今日心情不錯。是啊,不光是皇帝,在場所有人心裏都松了一口氣。
力挽狂瀾不容易, 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會做,一時間朝堂上俱是歌功頌德之聲, 無非是皇帝聖德昭昭,所以才得天護佑,免京城百姓受苦。
宋三郎臉上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君權神授嘛, 皇帝需要名聲, 下面人需要為自己前程鋪路, 各取所需。雖不屑為之,但理解。
畢竟, 想讓皇帝註意到絕非一件簡單之事,這需要無數的鋪墊和積累, 甚至還需要有一點點運氣加持才行。
就這幾句簡單的恭維之語, 不知道費了多少腦筋才想出來的呢,皇帝有那麽好取悅得麽?
明白了諸多不同的立場, 便能看清世間的真相。
正這時,就聽趙鴻煊清了清喉嚨打斷眾人恭維, 他目光在眾臣身上掃了一圈,最後落在宋三郎身上。
趙鴻煊緩聲道:“昔年文遠在中州賑災,勇謀兼備,當真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朕銘記至今。
眼下用人之際,卿可願臨危受命,負責京城的災後事宜?”
“陛下信重,臣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望。” 宋三郎回答得簡短且堅定。
他絲毫不意外皇帝會點他的名,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要將自己調回京城,就得提前做做鋪墊,眼下救災要調動多方人力物力資源,正是鋪墊的好時候。
宋三郎明白,其他人也不傻。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他要給宋三郎鍍金,否則昨日那等危急情況怎不讓宋三郎臨危受命?
還不是因為炸堤之事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散朝之後,皇帝令宋三郎單獨留下,群臣議論紛紛。
不少人猜測宋三郎可能會是下一任宰輔人選。
楊志不以為意,只要忠親王不肯交權,朝廷的主要矛盾便是軍權之爭而非相權之爭,皇帝大概率是要宋三郎留在京城以防止忠親王繼續坐大。
所以,自己目前最大的對手仍是範盛。
不說眾臣心思,宋三郎出宮後即刻趕往戶部衙門,同時召集戶部、工部、兵部等人成立臨時“災濟處”處。
救災如救火,這雨會不會繼續下還不好說呢,必須做好兩方面準備。
其一、組織兵士、工匠、民工等人對堵塞河道進行疏通引導,加快通過運河往外洩洪,同時對一些危險河段采取加固措施謹防內城河道決口。
其二、組織人手迅速對受災最嚴重的南城進行救援。
宋三郎正安排著,景辰進屋來,三郎看了兒子一眼,景辰上前遞給他一沓文稿。
三郎垂眸看去——
文稿最上方用端正小楷寫著: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幹建議。
第一條,災情收集。
組織人手,依據受災範圍、受災人口、人員傷亡、房屋損壞,以及堵塞積水嚴重程度等情況繪制詳細的災情地圖。
可依照災情地圖劃分若幹救災區域,每一區域由專人負責,重點區域重點救援,哪個區域的救援出了問題便找哪個區域的負責官員說事,確保責任到人。
依據災情地圖合理分配各項資源,優先保障食物與藥物供應,防止瘟疫產生,同時,所有資源調配時需一一登記造冊。為防物資發放延誤,只需申領人簽字即可批準,但會進行事後審核追責,確保責任到人。
第二條,救援與動員……
宋三郎什麽也沒說,默默把手上文稿交給旁邊張璟。
張璟看完也什麽沒說,默默把文稿又傳給了何府尹。
何府尹把文稿遞給工部秦尚書。
秦尚書:“!!!”
不經歷個十次八次的水災救援,寫不出這東西來。
所以宋三郎,你兒還是人嗎?
讓我們這些老家夥臉往哪兒擱,尤其責任到人那一招,真狠!
宋三郎看了幾人一眼:“諸位可還有什麽補充?”
幾人同時搖頭。
宋三郎一錘定音:“那便如此安排吧。”
張璟深覺可以讓自家大孫女兒高攀一下宋景辰。
秦尚書不明白為啥自家那婆娘非把宋景睿當香餑餑。
真正到展開救援,宋三郎才知道南城的受災情況遠比想象中要嚴重,南城三分之二的區域被淹,水淺處過膝,水深處沒過房屋,死傷更是無數。
若非他位高權重,張璟等人積極配合,使他可以在短時間內調配各種資源,這災還真不好救。
依據慣例,遇到災情,一般是從洛京府尹這裏調集人手。宋三郎以災情嚴重人手不夠為由,向皇帝請求加派人手。
趙鴻煊順水推舟從原施志雄舊部以及趙敬淵的新軍營各自抽調三千兵士。
趙敬淵知道這兵借出去便要不回來了,這是皇帝對他發起的試探。
皇帝是想用景辰父親牽制自己。
宋三郎不管那麽多,趙鴻煊也好,趙敬淵也好,自家手裏有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救災期間,宋三郎一直將景辰帶在身邊,宋景辰終於看清楚,真正起作用的並非是他的那些所謂好建議,而是父親絕對的話語權。
父親絕對的話語權,使得那些人積極配合。如此,父親的命令才能暢通且執行到位,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觀二哥這邊,盡管銀子全是自家出,可二哥想要那些人出力聽指揮亦非簡單之事,若非宋家的底氣給二哥托著,怕是沒幾個人聽他的。
另外,南城的覆雜情況也讓他看明白他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麽天真和理想化,這等覆雜的地形,那般大雨傾盆的黑夜……
或許是馬上就要進入到深秋,這場秋雨終究沒有再持續,大大降低了救災難度,十日之後,這場救援終於進入到收尾階段。
宋三郎上書皇帝,提議減免受災百姓賦稅,並調撥銀兩粟米,設置粥廠並搭建簡易房,以幫助受災百姓度過眼前難關。
趙鴻煊準奏。
另外,宋景辰的那篇《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幹建議》趙鴻煊看到後極是讚賞。
前有景辰出銀錢修葺整個京城排水,後又在救災過程中出謀劃策,並聯絡京城十二家酒樓安置幼童婦孺,居功至偉,其憂國憂民之心無愧於其“愛民使”之稱。
因此,晉封“二品愛民使”,賜蟒袍玉帶金緞靴。
旨意一出,滿朝皆驚。
“二品愛民使”封就封了,反正就一有名無權的虛職,蟒袍玉帶金緞靴那可是最頂格的恩典,宋景辰是有功,可這點功勞真不至於到“居功至偉”的程度吧?
關鍵是他爹宋文遠多次立功都沒蟒袍玉帶的待遇呢,兒子卻輕輕松松就拿到手了,。
皇帝對宋景辰的偏愛可見一斑。
宋三郎可不信什麽皇帝的偏愛與寵信,他大概能猜到趙鴻煊什麽心思,八成是挑撥景辰與趙敬淵的關系。
皇帝對景辰這般恩寵,趙敬淵能不多想麽?趙敬淵對宋家真的可以做到毫無芥蒂嗎?
趙鴻煊是懂挑撥離間的。
對於宋景睿的貢獻,因著景辰刻意強調的緣故,趙鴻煊捎帶著誇了幾句,一個影響不到他大局之人,他沒那麽多功夫關註。
不管皇帝如何想,景辰知道二哥新官上任,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
宋三郎沒覺得兒子懂事,他只覺得兒子重情重義到背負他人命運的地步。
兒子光芒萬丈榮耀加身,睿哥兒默默無聞,兒子便覺他自己有哪裏對不起哥哥一樣。
出銀子為二哥謀出路也好,在皇帝面前為二哥美言也好,皆因如此。
只是睿哥兒想要的東西他都能滿足嗎?他究竟要做到那一步才算是個頭兒?
一個人想要什麽,自該自己去全力爭取,你可以在關鍵時拉他一把,沒必要處處替人謀劃。
景睿若耐不住眼前不被皇帝看見的寂寞,從而變得自暴自棄,那他就是沒有做官的命。
上天安排給每個人的考驗不同,屬於景睿的考驗,就該他自己承受。
而辰哥兒自己背負的考驗,也沒人能替得了他,他單槍匹馬陷入捕獸坑時誰來救他,誰來可憐他?
還不是反應快就大難不死,反應慢就萬箭穿身,而他能大難不死,正是因為他自己吃了該吃的苦,六歲起便跟隨自己一起站樁練功。
兒子這毛病必須得改!
……
下朝歸來,父子倆回到家中,秀娘得知兒子搖身一變成了“二品大員”且還被賜蟒袍玉帶金鍛靴,第一反應是這潑天的富貴怎麽又來了!
第二反應是她想要一天赴八次宴!
第三反應是中秋節已過,下次最近的宮宴是什麽時候來著?
屆時兒子穿上一身蟒袍玉帶不得叫那些小姑娘看呆,也好叫那些“看不上”自家兒子的貴婦們後悔死!
秀娘歡喜地想叫景辰現下就穿上蟒袍玉帶去各屋轉悠一圈兒。
可惜,這蟒袍玉帶得量身定做,需要時間呢。
這天大的喜訊很快便全府皆知,這可真是皇恩浩蕩,這件蟒袍足夠光宗耀祖且會被當成傳家寶一般的存在。
老太太眼含淚花,激動地上香禱告,十六歲的二品大員,十六歲的蟒袍玉帶,足夠宋家人吹八輩子了。
若說王氏同姜氏以前對景辰還有那麽一星半點子羨慕中的小妒忌,現下只有引以為榮,引以為傲。
宋家出了個傳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夏朝還從未有過才十六歲就被賜蟒袍玉帶的,這是多大的榮耀!
皇帝得有多喜愛景辰才會如此破格賞賜,就憑這個,以後景辰可以在京城橫著走,全家人也跟著沾光。
全家人都開心地簇擁著景辰誇讚,唯有宋三郎表情淡淡,蟒袍玉帶算什麽,龍袍他都差點兒披上過。
可那又如何?
那又能如何呢,一件袍子而已。
無功不受祿,皇帝破格賜景辰蟒袍玉帶,無非是想要從景辰身上獲取更為豐厚的回報。
宋大郎不明白三郎心中所想,過來拍著三郎肩膀笑道:“老三,辰哥兒這般出息,你咋就看不出一點兒激動呢?
喜怒不形於色做到你這個份兒上,大哥誰都不服就服你。”
宋三郎笑笑:“大哥哪裏話,弟弟只是已經比大哥先一步激動過了。”
宋大郎感慨道:“辰哥兒若再能考個狀元回來,那真是咱們老宋家百年,不,不對——是咱們宋家千年的榮光了。”
宋三郎挑了挑眉,果然是只要兒子夠好,別人便會期待他變更好,若兒子不能超越自身變得更好,那便是不思進取令人失望了?
宋家的百年榮光也好,千年榮光也好,又如何及得上辰哥兒自己的一世逍遙。
宋三郎朝大郎謙虛一笑:“大哥您也太擡舉他了,世上的好事哪能全都輪到他身上。”
宋三郎這般說,大郎也覺自己有點異想天開了,是啊,狀元是那麽好考的嗎?
自家老爹當年被譽為神童,人人皆言是狀元之才,那般驚才絕艷也不過是得了個探花。
景辰歪主意多沒錯,正經讀書還是差了點兒。
一家子熱鬧到入夜才算散了去,各回各屋。
一家三口往自家院裏走,秀娘忍不住拉住兒子的手道:“這壽也拜完了,災也救完了,你爹還有什麽借口能留在京城呢?”
宋景辰就樂,三郎也笑。
秀娘瞪向三郎。
三郎笑道:“那便留在京城不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炸堤是暫緩皇城壓力的權宜之計, 並不能真正解除掉皇城危機。
老天爺這雨一日不停,眾人的心便要一直懸在嗓子眼裏提著。
猝不及防的,一覺醒來烏雲散去,熹光普照京城, 延綿多日的大雨就這樣毫無預兆地停了。
停了……。
皇宮太極殿。
厚重的朱漆大門緩緩開啟, 眾臣迎著萬道霞光魚貫入殿。
“吾皇萬歲萬歲, 萬萬歲。”
“眾卿家平身。”
不用擡頭, 單從愉悅的聲音中便能猜出皇帝今日心情不錯。是啊,不光是皇帝,在場所有人心裏都松了一口氣。
力挽狂瀾不容易, 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會做,一時間朝堂上俱是歌功頌德之聲, 無非是皇帝聖德昭昭,所以才得天護佑,免京城百姓受苦。
宋三郎臉上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君權神授嘛, 皇帝需要名聲, 下面人需要為自己前程鋪路, 各取所需。雖不屑為之,但理解。
畢竟, 想讓皇帝註意到絕非一件簡單之事,這需要無數的鋪墊和積累, 甚至還需要有一點點運氣加持才行。
就這幾句簡單的恭維之語, 不知道費了多少腦筋才想出來的呢,皇帝有那麽好取悅得麽?
明白了諸多不同的立場, 便能看清世間的真相。
正這時,就聽趙鴻煊清了清喉嚨打斷眾人恭維, 他目光在眾臣身上掃了一圈,最後落在宋三郎身上。
趙鴻煊緩聲道:“昔年文遠在中州賑災,勇謀兼備,當真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朕銘記至今。
眼下用人之際,卿可願臨危受命,負責京城的災後事宜?”
“陛下信重,臣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望。” 宋三郎回答得簡短且堅定。
他絲毫不意外皇帝會點他的名,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要將自己調回京城,就得提前做做鋪墊,眼下救災要調動多方人力物力資源,正是鋪墊的好時候。
宋三郎明白,其他人也不傻。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他要給宋三郎鍍金,否則昨日那等危急情況怎不讓宋三郎臨危受命?
還不是因為炸堤之事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散朝之後,皇帝令宋三郎單獨留下,群臣議論紛紛。
不少人猜測宋三郎可能會是下一任宰輔人選。
楊志不以為意,只要忠親王不肯交權,朝廷的主要矛盾便是軍權之爭而非相權之爭,皇帝大概率是要宋三郎留在京城以防止忠親王繼續坐大。
所以,自己目前最大的對手仍是範盛。
不說眾臣心思,宋三郎出宮後即刻趕往戶部衙門,同時召集戶部、工部、兵部等人成立臨時“災濟處”處。
救災如救火,這雨會不會繼續下還不好說呢,必須做好兩方面準備。
其一、組織兵士、工匠、民工等人對堵塞河道進行疏通引導,加快通過運河往外洩洪,同時對一些危險河段采取加固措施謹防內城河道決口。
其二、組織人手迅速對受災最嚴重的南城進行救援。
宋三郎正安排著,景辰進屋來,三郎看了兒子一眼,景辰上前遞給他一沓文稿。
三郎垂眸看去——
文稿最上方用端正小楷寫著: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幹建議。
第一條,災情收集。
組織人手,依據受災範圍、受災人口、人員傷亡、房屋損壞,以及堵塞積水嚴重程度等情況繪制詳細的災情地圖。
可依照災情地圖劃分若幹救災區域,每一區域由專人負責,重點區域重點救援,哪個區域的救援出了問題便找哪個區域的負責官員說事,確保責任到人。
依據災情地圖合理分配各項資源,優先保障食物與藥物供應,防止瘟疫產生,同時,所有資源調配時需一一登記造冊。為防物資發放延誤,只需申領人簽字即可批準,但會進行事後審核追責,確保責任到人。
第二條,救援與動員……
宋三郎什麽也沒說,默默把手上文稿交給旁邊張璟。
張璟看完也什麽沒說,默默把文稿又傳給了何府尹。
何府尹把文稿遞給工部秦尚書。
秦尚書:“!!!”
不經歷個十次八次的水災救援,寫不出這東西來。
所以宋三郎,你兒還是人嗎?
讓我們這些老家夥臉往哪兒擱,尤其責任到人那一招,真狠!
宋三郎看了幾人一眼:“諸位可還有什麽補充?”
幾人同時搖頭。
宋三郎一錘定音:“那便如此安排吧。”
張璟深覺可以讓自家大孫女兒高攀一下宋景辰。
秦尚書不明白為啥自家那婆娘非把宋景睿當香餑餑。
真正到展開救援,宋三郎才知道南城的受災情況遠比想象中要嚴重,南城三分之二的區域被淹,水淺處過膝,水深處沒過房屋,死傷更是無數。
若非他位高權重,張璟等人積極配合,使他可以在短時間內調配各種資源,這災還真不好救。
依據慣例,遇到災情,一般是從洛京府尹這裏調集人手。宋三郎以災情嚴重人手不夠為由,向皇帝請求加派人手。
趙鴻煊順水推舟從原施志雄舊部以及趙敬淵的新軍營各自抽調三千兵士。
趙敬淵知道這兵借出去便要不回來了,這是皇帝對他發起的試探。
皇帝是想用景辰父親牽制自己。
宋三郎不管那麽多,趙鴻煊也好,趙敬淵也好,自家手裏有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救災期間,宋三郎一直將景辰帶在身邊,宋景辰終於看清楚,真正起作用的並非是他的那些所謂好建議,而是父親絕對的話語權。
父親絕對的話語權,使得那些人積極配合。如此,父親的命令才能暢通且執行到位,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觀二哥這邊,盡管銀子全是自家出,可二哥想要那些人出力聽指揮亦非簡單之事,若非宋家的底氣給二哥托著,怕是沒幾個人聽他的。
另外,南城的覆雜情況也讓他看明白他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麽天真和理想化,這等覆雜的地形,那般大雨傾盆的黑夜……
或許是馬上就要進入到深秋,這場秋雨終究沒有再持續,大大降低了救災難度,十日之後,這場救援終於進入到收尾階段。
宋三郎上書皇帝,提議減免受災百姓賦稅,並調撥銀兩粟米,設置粥廠並搭建簡易房,以幫助受災百姓度過眼前難關。
趙鴻煊準奏。
另外,宋景辰的那篇《關於災後救援的若幹建議》趙鴻煊看到後極是讚賞。
前有景辰出銀錢修葺整個京城排水,後又在救災過程中出謀劃策,並聯絡京城十二家酒樓安置幼童婦孺,居功至偉,其憂國憂民之心無愧於其“愛民使”之稱。
因此,晉封“二品愛民使”,賜蟒袍玉帶金緞靴。
旨意一出,滿朝皆驚。
“二品愛民使”封就封了,反正就一有名無權的虛職,蟒袍玉帶金緞靴那可是最頂格的恩典,宋景辰是有功,可這點功勞真不至於到“居功至偉”的程度吧?
關鍵是他爹宋文遠多次立功都沒蟒袍玉帶的待遇呢,兒子卻輕輕松松就拿到手了,。
皇帝對宋景辰的偏愛可見一斑。
宋三郎可不信什麽皇帝的偏愛與寵信,他大概能猜到趙鴻煊什麽心思,八成是挑撥景辰與趙敬淵的關系。
皇帝對景辰這般恩寵,趙敬淵能不多想麽?趙敬淵對宋家真的可以做到毫無芥蒂嗎?
趙鴻煊是懂挑撥離間的。
對於宋景睿的貢獻,因著景辰刻意強調的緣故,趙鴻煊捎帶著誇了幾句,一個影響不到他大局之人,他沒那麽多功夫關註。
不管皇帝如何想,景辰知道二哥新官上任,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
宋三郎沒覺得兒子懂事,他只覺得兒子重情重義到背負他人命運的地步。
兒子光芒萬丈榮耀加身,睿哥兒默默無聞,兒子便覺他自己有哪裏對不起哥哥一樣。
出銀子為二哥謀出路也好,在皇帝面前為二哥美言也好,皆因如此。
只是睿哥兒想要的東西他都能滿足嗎?他究竟要做到那一步才算是個頭兒?
一個人想要什麽,自該自己去全力爭取,你可以在關鍵時拉他一把,沒必要處處替人謀劃。
景睿若耐不住眼前不被皇帝看見的寂寞,從而變得自暴自棄,那他就是沒有做官的命。
上天安排給每個人的考驗不同,屬於景睿的考驗,就該他自己承受。
而辰哥兒自己背負的考驗,也沒人能替得了他,他單槍匹馬陷入捕獸坑時誰來救他,誰來可憐他?
還不是反應快就大難不死,反應慢就萬箭穿身,而他能大難不死,正是因為他自己吃了該吃的苦,六歲起便跟隨自己一起站樁練功。
兒子這毛病必須得改!
……
下朝歸來,父子倆回到家中,秀娘得知兒子搖身一變成了“二品大員”且還被賜蟒袍玉帶金鍛靴,第一反應是這潑天的富貴怎麽又來了!
第二反應是她想要一天赴八次宴!
第三反應是中秋節已過,下次最近的宮宴是什麽時候來著?
屆時兒子穿上一身蟒袍玉帶不得叫那些小姑娘看呆,也好叫那些“看不上”自家兒子的貴婦們後悔死!
秀娘歡喜地想叫景辰現下就穿上蟒袍玉帶去各屋轉悠一圈兒。
可惜,這蟒袍玉帶得量身定做,需要時間呢。
這天大的喜訊很快便全府皆知,這可真是皇恩浩蕩,這件蟒袍足夠光宗耀祖且會被當成傳家寶一般的存在。
老太太眼含淚花,激動地上香禱告,十六歲的二品大員,十六歲的蟒袍玉帶,足夠宋家人吹八輩子了。
若說王氏同姜氏以前對景辰還有那麽一星半點子羨慕中的小妒忌,現下只有引以為榮,引以為傲。
宋家出了個傳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夏朝還從未有過才十六歲就被賜蟒袍玉帶的,這是多大的榮耀!
皇帝得有多喜愛景辰才會如此破格賞賜,就憑這個,以後景辰可以在京城橫著走,全家人也跟著沾光。
全家人都開心地簇擁著景辰誇讚,唯有宋三郎表情淡淡,蟒袍玉帶算什麽,龍袍他都差點兒披上過。
可那又如何?
那又能如何呢,一件袍子而已。
無功不受祿,皇帝破格賜景辰蟒袍玉帶,無非是想要從景辰身上獲取更為豐厚的回報。
宋大郎不明白三郎心中所想,過來拍著三郎肩膀笑道:“老三,辰哥兒這般出息,你咋就看不出一點兒激動呢?
喜怒不形於色做到你這個份兒上,大哥誰都不服就服你。”
宋三郎笑笑:“大哥哪裏話,弟弟只是已經比大哥先一步激動過了。”
宋大郎感慨道:“辰哥兒若再能考個狀元回來,那真是咱們老宋家百年,不,不對——是咱們宋家千年的榮光了。”
宋三郎挑了挑眉,果然是只要兒子夠好,別人便會期待他變更好,若兒子不能超越自身變得更好,那便是不思進取令人失望了?
宋家的百年榮光也好,千年榮光也好,又如何及得上辰哥兒自己的一世逍遙。
宋三郎朝大郎謙虛一笑:“大哥您也太擡舉他了,世上的好事哪能全都輪到他身上。”
宋三郎這般說,大郎也覺自己有點異想天開了,是啊,狀元是那麽好考的嗎?
自家老爹當年被譽為神童,人人皆言是狀元之才,那般驚才絕艷也不過是得了個探花。
景辰歪主意多沒錯,正經讀書還是差了點兒。
一家子熱鬧到入夜才算散了去,各回各屋。
一家三口往自家院裏走,秀娘忍不住拉住兒子的手道:“這壽也拜完了,災也救完了,你爹還有什麽借口能留在京城呢?”
宋景辰就樂,三郎也笑。
秀娘瞪向三郎。
三郎笑道:“那便留在京城不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