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九恒山

關燈
九恒山

世謂仙道者,遺世絕物。

然而當真踏入道途,修行的路上就真如世人說的那般六親緣薄,一世無依?成仙得道,摒棄塵俗是為了修道者能心無雜念一心向道。

道門先祖向來以“忠孝”二字為修真之根本。

夫常雲:欲修仙道,先修人道,舍是何以哉。

隨方設教,救苦救難,以歷劫渡人為己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至心皈命禮:本來南土,上溯蜀都。先獲黃帝九鼎之丹書,後侍老君兩度於玉居。

滄海桑田,白雲蒼狗。諸多道門修行者,拔苦救難,懸壺濟世,救無數蒼生於危難。功行甫就,元化神通,各得其道。

道門中人意在仙途,不問年歲。常人不知過了多少個春秋,一代一代的生息。只曉得那鐘靈毓秀的山頂有這麽一處道觀,時而淩駕於雲端,時而浮現於璀璨玄暉之下,靜靜地守著前來皈拜的眾生。

道觀裏有懸壺濟世的活神仙,每日卯時晨起誦經聲琳瑯振響,閑著沒事睡不著覺的人若是一大早跑到山腳下去定能聽見道觀裏的誦經聲,之後這一天都神清氣爽,不管做什麽都幹勁十足。

酉時誦經就寢,鐘聲一響觀裏就熄燈,山下的人們只能看見道觀外的一盞長明燈瑩發光芒,不管是多遠路過的人們若是看見了,都能憑著它來辨別方向。

因上山的路登之不易,常人明明看見道觀就在那,若是真想上去不一定就能找的到道門在哪。

人們稱這座山為“九恒山”。

年輕人從長輩口中得知那仿若仙府的道觀叫“澄清觀”。

常人若有想不開的事,解不開的結,其實不必上山皈拜,只需在山腳下的一棵老樹下焚上一炷香,虔誠的拜三下,把想說的話想求的事說出來,許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說它裏面住的是神仙吧,好像也不是。偶爾可見三兩個小道士下山采買,人們想弄清楚這些個道人是不是真神仙,便有閑人偷偷跟著他們到集市上。就這樣尾隨了一天也就見他們跟自己一個樣,拿畫好的符箓跟人換錢,然後再去買些吃食。都是些瓜果蔬菜幹菜醬料啥的,外加一些藥材,順便給沒錢看病的可憐人送些小藥丸。

每次下山他們手裏的符很快被一掃而空,這裏的人大多都認得出這些小道士。等這尾隨的人回過神來人家已經采買完畢準備回山,想要的話就得等到下次他們下山,於是就又偷偷跟著看能不能跟著上山去道觀裏看個究竟。

小道人走到山腳下的扶桑樹下,便是人們祈求護佑的樹下。

果然!仙人就是從這裏上去的,那人驚嘆一聲!

沒曾想自己只是稍微眼瘸一下人就不見了,前面的路也找不著了,只得沒趣的回家。

小道人下山的次數多了,大家也都認識了,有人問他們山裏有沒有住著神仙,他們笑著說:“你看我像神仙嗎?”大夥疑惑的搖頭,小道士會說話,會和人互換東西買吃的,哪個神仙還吃東西?

“不太像。”

“······”

但是他們給的符管用,幾個月大的小娃娃夜裏不哭鬧了,在樹下許的願會實現,二八的姑娘如願的嫁給心上人。家裏的老牛突然不吃東西,只要去拜一拜第二天準能起來。時間久了就習以為常,所以管他是不是神仙,能護佑人們平安無事就是他們心中的神靈。

九恒山方圓百裏也就這一座山,山下的百姓世代生息在這裏,其餘全是平地。地勢、氣候很適合種莊稼。

要說還是他們的祖宗會選地方,依山傍水,鐘靈毓秀,小老百姓過日子圖的就是個舒適。家家戶戶除去上繳賦稅,每年的耕種收成加上閑時做工,收入尚能養活一家老小,若無天災兵禍日子算是過得去。

日子過的平靜,若是街上來了雜耍藝人,九恒山下就會熱鬧幾天。

往年秋收人們趕在白露前搶收谷物,趁著初秋的烈陽曬谷、入倉,忙完這一陣子便可好好歇息。

雜耍藝人也在這時趕到九恒山下,這時他們不僅可以靠賣藝賺些錢財還能換些新鮮的糧食。

今年不知為何藝班來的這麽早,村頭老漢一家正在地裏收稻子,就聽見敲鑼打鼓從隔壁村過來一隊人,他們趕著馬車不是驢子,車上裝的是蒙著黑布的大箱子,也不知道要耍什麽把戲。

老漢的孫子在地裏抓螞蚱,不知從哪弄了根縫衣服的繩子,拴在螞蚱的小細腿上,蹦的老高,拼命的要逃出這孩子的魔掌。

這孩子剛吃了南瓜粥嘴上還沾了瓜瓤,就這麽糊在嘴唇兩邊,不時的伸著舌頭舔一下,打著嗝,嘴裏說著:“真甜!好吃!”一見了那蒙著黑布的大箱子嚇的松了手裏的繩頭,跑了螞蚱,頭也不回的朝他娘親那邊跑,一把抱住就往懷裏鉆。

他娘親不知發生了何事,這孩子平日裏天不怕地不怕,除了村裏的教書先生手裏的戒尺也沒見他怕過什麽,這回不知是見了什麽活閻王把孩子嚇成這樣。

她立馬丟了手裏的鐮刀,蹲下抱著兒子,撫摸著頭,孩子還是哭泣,這下把全家人都嚇得趕過來瞧瞧孩子是怎麽了。

她娘親慌神道:“寶貝我兒,你是怎麽了?是誰嚇到你了?有娘親在呢,別怕。”

“大孫子,怎麽了?”

“小侄兒,怎麽了?別哭了,姑姑給你糖吃好不好?”

“······”

全家人輪番安慰半響,孩子才停止嚎哭,哭累了冒著鼻涕泡從他娘親懷裏露出頭指著剛才過去的一隊車馬:“怕······吃小孩······”

孩子的目光對上趕馬車的幾個人,又嚇得嚎哭幾聲。幾人的眼神他們從未見過,直勾勾的盯著孩子看,這眼神不說是幼兒,就是個成年人看了都覺得瘆人,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江湖藝人。

江湖藝班的人大多面相圓滑,他們只圖個錢財,割完一席韭菜便拍屁股走人。而這些人大概十來個,眼神卻這麽的鋒利,看他們的行李又與其他藝班不同,小孩說他們“吃人”倒是有幾分像的。

正值秋收,哪有人家有空去看雜耍?他們來的時間不對,行為怪異。一家人圍著孩子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想到一處。

不由心內一驚,活不幹了也得把孩子看住,這可是他們一家在扶桑樹下求來的大孫子,要是讓那天殺的拐走,可叫他們怎麽活?

晚上一回家老漢立馬叫老婆子一起出去串門,告知鄉親們看好自己孫子,村裏來了壞人。

之後的幾日白天村裏各家各戶都大門緊閉,噤若寒蟬。

藝班在街上一處比較寬敞的地方搭了帳篷,便開始準備表演,頭幾日在敲鑼打鼓、吆喝聲下只有稀散的幾個人看熱鬧。表演的踢碗、吐火大都是十來歲的孩子,被大人舉在頭頂,腿還在打顫,稍有不慎就狠狠的挨一巴掌。來看表演的人少,給他們打賞的就更少,沒掙到錢,挨打的就是他們。

看客紛紛指責班主手段殘暴,結果反被人家兇煞的眼神給嚇得說不出話來,心裏鬧著火不屑的扭頭回家。

深夜帳篷裏班主命人打開黑布蒙著的大箱子,隨從端了一碗撕碎了的饅頭屑往裏面一撒,這些半大的孩子餓的都沒力氣去搶吃的,意識渙散,撿著落在自己身上的碎屑往嘴裏塞。

白天表演挨打的孩子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此時被套上手腳鏈一股腦的推進另一個箱子裏。因白天要表演,穿著還算正常,手腳腕上被鎖鏈磨得掉了幾層皮,血像是隨時從皮膚裏沁出來。

他本來可以在家鄉快樂的在父母膝下長大,五年前父親外出做工,母親在忙家裏的地裏的活。他正在和同一個院裏的鄰居妹妹玩耍,院門虛掩,突然被一陣銅鈴吸引,原來是門外來了賣貨郎。小孩子最喜歡挑擔子的貨郎,他的擔子裏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大人都不在家兄妹兩開始不敢隨意出去,但實在抵不住貨郎的鈴鐺,那聲音好聽極了,一遍一遍的召喚他們:“快來呀!我這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還有各種好吃的糖糕,你要不要來一顆糖吃?”

幼童聽見的鈴聲都變成誘惑他們出去的叫喚聲。

可那貨郎挑的擔子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好玩的、好吃的,等到兄妹倆剛踏出門外,就被躲在門邊的兩只大手捂住了口鼻,他們無法動彈,使出渾身力氣都不能掙脫掉的大手牢牢的將他們鉗制住,隨後又被灌進一碗湯藥,再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知身在何處了。

他們遇見了很多被抓了丟在一起的孩子,老實乖巧的都被賣掉了。他們日夜思念爹娘,用了很多辦法想著有朝一日能逃出去,但是抓他們和買他們的人心狠手辣,調皮的孩子被折磨,打折了手腳,把燒開的水倒在頭上燙掉頭發,割掉舌頭、鼻子扔到街上乞討。

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打,時間久了,兄妹倆憑著在家時舞刀弄槍的身手便沒被采生折割,於是輾轉流落到一個明面上雜耍的班子裏。

這次來到九恒村,沒給這些個惡人掙到錢,他們又幹了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夜裏看守他們的一條大黑狗站起來比他們還高,叫起來更是嚇人。這會正趴在箱子旁邊呼呼大睡,兄妹倆被它看守兩年,算是老熟人,一般半夜尿個尿啥的黑狗都不會再叫了。

人伢子偷小孩總會準備些迷藥啥的,這次也不例外。被拐來的幾個孩子都無精打采的躺著,也許是餓的,連叫喚的力氣也沒有。

兄妹倆白天表演完還得端水倒茶伺候他們,行李箱裏有什麽自然被他們摸得一清二楚,等時機一到便可行事。

因此他們在煮茶的時候又多加了一份,這份茶自然少不了老熟人黑狗的。

子時藥力正盛,兄妹倆再無半點睡意。少年先是探了探黑狗的鼻子,沒有動靜,又假裝咳嗽了兩聲,還是沒有動靜。兩人這才放心,女孩把一支挽在發髻上的破鐵發簪拔下,先給他哥把手教腳鏈打開,一會兩人便擺脫桎梏。

他們從來沒有這麽開心過,恨不得立馬逃離這裏。興奮之餘想到一路上他們又親眼見到幾個被拐的孩子,就被關在旁邊的箱子裏,是死是活還不知道,將來不知道又被賣到什麽地方,就這麽走了心裏實在難安。

少年指了指箱子,女孩會意用剛才的鐵發簪撬開了箱子上的鎖。

箱子打開後在暗淡的月光下幾個孩子一臉驚恐的看著他們,原來這些孩子也沒睡。“噓”少年用食指抵住嘴唇示意他們別出聲自己是來救他們出去的。

少年數了數總共八個男童,兩個女孩,大都七八歲的樣子,數完小聲道:“大家不要說話,快起來跟著小葉姐姐走。”

那些孩子餓的行動緩慢,少年只得一個一個將他們從狹窄的箱子裏抱出來,又給他們每人一個樟腦木塊攥在手裏,他很久以前發現那黑狗只要一聞到帶有樟腦味的衣服就會跑的老遠,沒想到這玩意不僅能驅蟲還能驅狗。

“這東西別弄丟了。”

那些孩子不明所以,這個哥哥既然是來救他們的,給他們的東西總不會害他們。又不敢出聲,只得一個勁地點頭。

抱出來最後一個孩子,少年輕輕的把兩個箱子關上,蓋上黑布這才跟著小葉他們後邊走。

子時已過,月色極為暗淡,街上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唯一可見的便是九恒山上的那盞長明燈。

十三四歲的少年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在街上游走,他們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往哪去,幼童不記得回家的路,走走哭哭,小聲的叫爹娘,少年更是不記得自己是從何處來。

秋夜裏涼風抖擻,他們又冷又餓走的很慢。

名叫小葉女孩道:“哥,我們該去哪?”

這幾年輾轉流落至此,兩人早已相依為命,視對方為親兄妹。男孩不能露出一絲怯懦,他是男子漢要保護身邊的親人,這是他父親教給他的話,他一直記著。

此時能給他們帶來一絲光明和希望的便在那座山上,他指著遠處的亮光道:“去那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