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農村的生計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章 農村的生計
文淺家的場子下邊兒原來是一片樹林兒的,和周邊的大樹一樣都是柳樹,後來被人砍了賣錢,開成旱田。
再往後沒人種田,都出去打工了,現在田裏又被重新種了柳樹。
原本是細細的大拇指粗的樹苗,現在已經長到小腿粗了。
文淺也是無聊用手機掃了才知道,他們當地叫柳樹的樹其實別的地方叫楊樹。
學名叫楓楊樹,葉子以前他們常用來搓一搓夾在腳趾間,是用來去腳氣的偏方,現在查出來葉子有毒,是真的可以殺菌滅蘚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樹林再往下就是文淺家的兩塊田菜園子,現在雜草叢生。
菜園子下面就是一個小堰塘,成D字型。
從堰堤邊往下看,就是各種形狀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小陳窪,那裏有一個大一點的堰塘,再往下又是梯田。
文淺站在堰堤中間就可以看到陳嬸兒的屋角了。
這裏的梯田和別的地方可以當景區的梯田不一樣,這裏的梯田垂直的落差在兩三米左右,田的寬度也寬很多。
山坳裏種田的時候,收割機什麽的就很難上下,只能人工,也就只有河邊和公路邊方便機械進入的才能用上。
而只種一點點,買一個小型的器械又有些劃不來,所以三兩個合夥養一頭牛,耕田的時候輪著用。
這兩年把別人家的地都撿起來種的人才買了小型的器械使用,但範圍就在小河兩邊。
廚房裏的兩個鍋被文淺煮了好幾遍,燒出來的水泡衣服,泡床單,加洗衣粉多泡泡,然後放進洗衣機裏洗。
從廚房墻邊接出來一根水管到洗衣機這裏,之後洗衣服文淺除了拿進拿出都不用管了。
文淺把舊衣服撕成條條,找了一個木手柄,釘了一個拖把出來,把家裏的水泥地四處拖了一遍。
做完這些文淺擦了擦自己身上的灰,換了睡衣開始睡午覺了。
打掃衛生真累呀!
天氣太熱,文淺鋪著毯子和涼席在地上睡的,吹著電風扇的她在想自己以後要存點冰在空間裏,不然夏天好難過啊。
午覺結束之後,文淺吃了個冰淇淋,然後從空間裏拿出了一點點的肉和餃子之類的放進了冰箱。
雖然有空間,但是家裏面還是要放點吃的,萬一讓別人來看了一眼,發現家裏啥吃的都沒有。那不就惹人疑心了嗎?
這樣想著她又把自己吃剩下的一小袋、米半包掛面、半壺油拿出來,都是自己在安市用剩下的全都帶回來了。
現在堂屋的大桌子上就放著這些,自己昨天拎著小箱子回來,就當裏面裝著這些吧。
文采家的田都在家附近,堰塘上頭的旱田早已長滿了雜草,附近竹園的竹子也長得很好,周邊的路都拱出筍,現在都長了竹子。
文淺也懶得管了,至於一些好田,都在堰塘下邊,大大小小的總共有三塊。這三塊一直都給附近人家在種,這三塊原本是種水稻的。
後來奶奶一個人,就只種了一小塊自己吃,其他的都用來種別的了。
再往後奶奶也沒有力氣種田,請人幫著耕一下,自己種一點花生青菜蘿蔔之類的。
奶奶走後,小陳窪的人就拿來種了。
不過他家的水稻就種在自己家門口,文淺家的田一般用來種一些油菜、豆子、芝麻之類的。
文淺覺得自己家的田如果荒廢著,一年一年只會長滿雜草,到時候想要重新種就很難了。
有別人在自己田裏面種著東西,最起碼土都還是松散的。
今年陳嬸兒家種的是芝麻,等到她家收了芝麻後文淺就打算自己種了,出點錢請陳叔把田耕一下,然後自己種點蘿蔔,白菜之類的過冬。
文淺離開鄉村太久了,她已經不太記得一些農作物種植或成熟的具體時間了,只是知道一個大概的季節,具體什麽時候種到時候她到時候跟著陳嬸兒就行了。
不過自己私底下也應該好好研究一下農歷和節氣了,說不定以後的一切都要自己一個人來,連個問的人都沒有。
文淺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金黃的水稻,也看到了整整齊齊的玉米田地,還有附近一壟一壟的紅薯地。
過段時間她打算去附近的村子收點農作物存起來。
老家的玉米、紅薯基本上都是拿來餵豬的。
豬吃的東西文淺還記得很清楚,最早是在山上打豬草,比如構葉,然後是拌著糠和麩子一起煮的。
後來養豬也會餵南瓜、紅薯藤、玉米和紅薯,總之養出來的土豬肉是很好的,陳嬸家就養了兩頭豬。
老家種的很多東西基本上是人吃一點,多數餵豬,這並不是一個笑話。
在文淺老家只有水稻、小麥和紅薯會拿去賣,也有人到村子收。
水稻的價格沒有太多變化,紅薯的價格就更是賣不上什麽價錢。
玉米更是後來才種的多一點,趁著水嫩的時候煮點人吃,等老了收回家不過也是連芯兒帶粒去加工成粉回來餵豬。
也只有平原地區大規模的種田,才能多掙一點錢,像文淺家鄉這樣的丘陵地帶,一家一戶,一點點田。
餓是餓不死,但也別想存錢。
陳嬸兒和陳叔兩個人不忙的時候就會出去打零工,附近插秧播種會請人,建房子、砍樹背木頭,山上采松菌、藥材,下龍蝦、黃鱔和泥鰍。
這些也是收入來源的一部分,完全待在他們當地農村就是這樣生活的。
就這樣,如果天道不好,糧食減產,一年下來收入就更少了。
在鄉村就是這麽一點一點的掙小錢的,所以很多人就出去打工了。
在農村,想要致富,就只能和商業有關,不然光種田是肯定不能勤勞致富的。
文淺也在電視上見過,在某一個地區種一種作物,比如蔥、花椒、獼猴桃,然後修路,打通市場。
種植、運輸和售賣都統一解決才可以。
需要有人帶頭,有人出錢,有人出技術,還能團結一心,花費好幾年形成規模。
這樣的事情文淺也就只能在電視上看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文淺家的場子下邊兒原來是一片樹林兒的,和周邊的大樹一樣都是柳樹,後來被人砍了賣錢,開成旱田。
再往後沒人種田,都出去打工了,現在田裏又被重新種了柳樹。
原本是細細的大拇指粗的樹苗,現在已經長到小腿粗了。
文淺也是無聊用手機掃了才知道,他們當地叫柳樹的樹其實別的地方叫楊樹。
學名叫楓楊樹,葉子以前他們常用來搓一搓夾在腳趾間,是用來去腳氣的偏方,現在查出來葉子有毒,是真的可以殺菌滅蘚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樹林再往下就是文淺家的兩塊田菜園子,現在雜草叢生。
菜園子下面就是一個小堰塘,成D字型。
從堰堤邊往下看,就是各種形狀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小陳窪,那裏有一個大一點的堰塘,再往下又是梯田。
文淺站在堰堤中間就可以看到陳嬸兒的屋角了。
這裏的梯田和別的地方可以當景區的梯田不一樣,這裏的梯田垂直的落差在兩三米左右,田的寬度也寬很多。
山坳裏種田的時候,收割機什麽的就很難上下,只能人工,也就只有河邊和公路邊方便機械進入的才能用上。
而只種一點點,買一個小型的器械又有些劃不來,所以三兩個合夥養一頭牛,耕田的時候輪著用。
這兩年把別人家的地都撿起來種的人才買了小型的器械使用,但範圍就在小河兩邊。
廚房裏的兩個鍋被文淺煮了好幾遍,燒出來的水泡衣服,泡床單,加洗衣粉多泡泡,然後放進洗衣機裏洗。
從廚房墻邊接出來一根水管到洗衣機這裏,之後洗衣服文淺除了拿進拿出都不用管了。
文淺把舊衣服撕成條條,找了一個木手柄,釘了一個拖把出來,把家裏的水泥地四處拖了一遍。
做完這些文淺擦了擦自己身上的灰,換了睡衣開始睡午覺了。
打掃衛生真累呀!
天氣太熱,文淺鋪著毯子和涼席在地上睡的,吹著電風扇的她在想自己以後要存點冰在空間裏,不然夏天好難過啊。
午覺結束之後,文淺吃了個冰淇淋,然後從空間裏拿出了一點點的肉和餃子之類的放進了冰箱。
雖然有空間,但是家裏面還是要放點吃的,萬一讓別人來看了一眼,發現家裏啥吃的都沒有。那不就惹人疑心了嗎?
這樣想著她又把自己吃剩下的一小袋、米半包掛面、半壺油拿出來,都是自己在安市用剩下的全都帶回來了。
現在堂屋的大桌子上就放著這些,自己昨天拎著小箱子回來,就當裏面裝著這些吧。
文采家的田都在家附近,堰塘上頭的旱田早已長滿了雜草,附近竹園的竹子也長得很好,周邊的路都拱出筍,現在都長了竹子。
文淺也懶得管了,至於一些好田,都在堰塘下邊,大大小小的總共有三塊。這三塊一直都給附近人家在種,這三塊原本是種水稻的。
後來奶奶一個人,就只種了一小塊自己吃,其他的都用來種別的了。
再往後奶奶也沒有力氣種田,請人幫著耕一下,自己種一點花生青菜蘿蔔之類的。
奶奶走後,小陳窪的人就拿來種了。
不過他家的水稻就種在自己家門口,文淺家的田一般用來種一些油菜、豆子、芝麻之類的。
文淺覺得自己家的田如果荒廢著,一年一年只會長滿雜草,到時候想要重新種就很難了。
有別人在自己田裏面種著東西,最起碼土都還是松散的。
今年陳嬸兒家種的是芝麻,等到她家收了芝麻後文淺就打算自己種了,出點錢請陳叔把田耕一下,然後自己種點蘿蔔,白菜之類的過冬。
文淺離開鄉村太久了,她已經不太記得一些農作物種植或成熟的具體時間了,只是知道一個大概的季節,具體什麽時候種到時候她到時候跟著陳嬸兒就行了。
不過自己私底下也應該好好研究一下農歷和節氣了,說不定以後的一切都要自己一個人來,連個問的人都沒有。
文淺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金黃的水稻,也看到了整整齊齊的玉米田地,還有附近一壟一壟的紅薯地。
過段時間她打算去附近的村子收點農作物存起來。
老家的玉米、紅薯基本上都是拿來餵豬的。
豬吃的東西文淺還記得很清楚,最早是在山上打豬草,比如構葉,然後是拌著糠和麩子一起煮的。
後來養豬也會餵南瓜、紅薯藤、玉米和紅薯,總之養出來的土豬肉是很好的,陳嬸家就養了兩頭豬。
老家種的很多東西基本上是人吃一點,多數餵豬,這並不是一個笑話。
在文淺老家只有水稻、小麥和紅薯會拿去賣,也有人到村子收。
水稻的價格沒有太多變化,紅薯的價格就更是賣不上什麽價錢。
玉米更是後來才種的多一點,趁著水嫩的時候煮點人吃,等老了收回家不過也是連芯兒帶粒去加工成粉回來餵豬。
也只有平原地區大規模的種田,才能多掙一點錢,像文淺家鄉這樣的丘陵地帶,一家一戶,一點點田。
餓是餓不死,但也別想存錢。
陳嬸兒和陳叔兩個人不忙的時候就會出去打零工,附近插秧播種會請人,建房子、砍樹背木頭,山上采松菌、藥材,下龍蝦、黃鱔和泥鰍。
這些也是收入來源的一部分,完全待在他們當地農村就是這樣生活的。
就這樣,如果天道不好,糧食減產,一年下來收入就更少了。
在鄉村就是這麽一點一點的掙小錢的,所以很多人就出去打工了。
在農村,想要致富,就只能和商業有關,不然光種田是肯定不能勤勞致富的。
文淺也在電視上見過,在某一個地區種一種作物,比如蔥、花椒、獼猴桃,然後修路,打通市場。
種植、運輸和售賣都統一解決才可以。
需要有人帶頭,有人出錢,有人出技術,還能團結一心,花費好幾年形成規模。
這樣的事情文淺也就只能在電視上看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