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投襄

關燈
投襄

靖國動亂,起於上大夫尤原死諫。

原也不是什麽大事,也遠不至於言官死諫。

不過是靖王奕要翻修一處宮殿,命工匠極盡奢華。

上大夫進言,國君理當勤儉以為萬民之表。

靖王卻道:“寡人見上大夫為國憂思辛勞,便賜香車一架,珠玉三斛,美人十位,以做犒勞。”

尤原本意勸諫國君不可奢靡度日,豈料國君竟以財物美色相賜,將他當做誤國佞臣般戲弄。

上大夫自覺屈辱,不肯受國君恩賞,在殿前激烈陳詞:

“如今靖旬國戰所耗甚巨,又有襄國覆辟,脫離了靖土,國君上任以來,樁樁件件無一利好靖國,卻耽於享樂,不思興國,長此以往,我靖國豈不衰亡!”

“臣食靖谷五十六載,無以報效養恩,唯有殿前死諫,以求我王悔悟!”

說罷,便朝殿上石柱撞去。

好在上大夫與石柱相隔甚遠,又年邁而腿腳不利,在靖王示意之下,為殿前侍從所攔。

靖王自上位起身,一步步邁下臺階,來到尤原面前。

伸手替他正了衣冠:“不過是座宮殿,上大夫何至於此。”

他嘴角噙著一絲莫測的笑:“願為靖國死諫,上大夫實為忠義之士,只是殿前觸柱,豈非君前失儀?”

整個朝堂靜謐無聲。

靖王替尤原拍去肩上浮灰,擡手招來侍衛:“拖出去。”

冰冷的字眼從那副薄唇中吐出:“剮了。”

千刀萬剮,是為淩遲。

縱觀中州,少有國君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濫殺諫臣。

更少有國君敢用酷刑濫殺諫臣。

靖王無義,較之陰晴不定更令群臣膽寒。

過去靖王也殺人,可他殺的皆是曾經迫害過他、得罪過他的人。

而今,這些人早已死絕了,可靖王還是在殺人。

朝堂上,百官跪伏一地,連眼神交匯都不敢有,神色更是不敢洩露半點端倪。

只在心中各自轉著念頭。

尤氏乃靖國大族,勢力盤根錯節,上大夫尤原因諫言而死於淩遲,直令國人嘩然。

有交好的世家大族,或因唇亡齒寒,或為忠良義理,聯合起來向靖王討要說法。

他們著喪服於宮門口質問靖王。

國君是否不需國人替他守城郭了?

北方正與旬國交戰,幾家大族封邑又是靖國重要兵源地,此事若不安撫,恐怕嘩變在即,或成滅國之禍!

靖王一貫手段酷烈,從不容忍背叛與要挾。

只是此事若與過往等同,以王宮近衛鎮壓,只怕愈演愈烈。

王都貴族大臣都覺風雨欲來,只怕是要變天。

處處約束家人族親,切不可高調行事,唯恐惹禍上身。

可那日,靖王只是輕飄飄地扔出上大夫尤原叛國的鐵證,笑問幾族,是否也要跟著叛國?

如此一來,倒成了他們師出無名。

本來勢洶洶,勢要逼宮的國人面面相覷,與王宮侍衛僵持了半日,便慢慢散去了。

禍事消弭,可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卻是暗流湧動。

靖國士子們惴惴不安,各自謀劃著退路,生怕哪天自己也被叛了國。

.

近日忽然有許多靖人投效襄國,襄王知曉靖國生變,卻有些不得其解。

“靖王暴戾,可我見他遠不至於昏聵,怎會濫殺言官?”

若說尤原叛國,鐵證如山,靖國人不信,他也很難說服自己相信。

既然能名正言順地殺死尤原,何必讓自己背負罵名,直至逼宮方才找出個叛國的由頭?

顯然是見勢不妙的找補。

戚言淡然道:“是靖王急著殺尤原,這位上大夫知道的太多了。”

閔煜將話在心中轉了轉,想起從靖都逃離那天,戚姑娘讓他去送的東西,正是放在上大夫尤原桌上。

那日他的確沒有打開看過,本該都快給忘了,尤原卻突然被賜死,於是他便問起那方匣子裏所裝的是什麽。

“是邵奕並非公室血脈的證據。”

什麽?

閔煜覺得自己時不時就要被靖國秘辛震撼一番。

他斟酌用詞:“靖王奕他……真的不是——”

戚言笑了,咬字微重:“他當然是,老靖王又不傻,怎會混淆公室血脈?”

說罷,她神色稍松:“不過有人會信他不是,那就夠了。”

“可尤原知曉了此等秘辛,怎會洩露給靖王?”

換了是他,既然靖王奕已居上位,那血脈存疑之事,無論真假,他都會將這消息爛死在肚中,指不定連匣子都要銷毀。

“尤原早替靖王幹過些臟活,他哪裏是不想瞞,他是瞞不過,不敢瞞。”

說罷,戚言笑了笑:“說來,上大夫也實在是個忠君之臣,可惜邵奕不信他。”

閔煜看她雖笑著,可眼中卻透著悵惘。

她究竟是在遺憾一位忠君之臣落得淩遲下場,還是在嘆自己曾經追隨的那位,如今卻不似人主?

這悵惘也只不過一閃而逝,戚言道:

“有靖人投誠,便好生款待,但不必人人留用,中州諸侯強國眾多,何必都跑來襄國?國君多留個心眼。”

閔煜自是明白,點了頭卻笑:“不過他們許多都說是沖著戚姑娘的名頭來的。”

戚言:“我在靖國的名聲可沒那麽好。”

牝雞司晨,婦人當政,能是什麽好名聲?

過去沒少抨擊於她,如今卻是想起她來了。

.

閔煜是位從善如流的國君,戚姑娘讓他好生款待靖國來投效的士子,他便去親自接見了他們。

見國君竟親身而來,士子無不欣喜萬分,拱手訴盡千言萬語。

也並非出於什麽曲折覆雜的考量,一眾士子出逃靖國,轉而來襄,無非是覺得靖王無道,又聞襄君德馨,用人唯賢,故來投靠。

閔煜耐下心來,一一聽罷,也是誠懇告之:“各位先生有心,煜代襄國感念。只是襄國貧苦,不及靖國富強,諸位入襄,想來一路也所見頗多。”

國君自曝其短,卻也沒有說錯。

車馬自靖國行入襄地,便立時顛簸難行起來。

一路上田地荒蕪,襄民也多枯瘦。

正值初春,天氣尚寒,襄人身上的衣著卻單薄破舊,讓人不禁疑惑他們何以越冬。

直至到了襄都,一應道路陳設也及不上靖國偏壤之地,連國君都衣著樸素,渾身不見半件玉器。

唯獨一身氣質卓然出塵,言行舉止,皆是氣度不凡,玉面含笑,好似熠熠生輝。

此時他也懇切道:“孤亦知諸位遠離故土,投奔他鄉,一為安定,二為前程,此二者皆是人之常情。”

“中州諸侯強國林立,正所謂鳥擇良木而棲,諸位皆是有才學的人,不必只著眼於襄。”

“諸位先生身處靖國時,恐怕惶惶難安,是以所思所想,難免有顧慮不周之處。襄國會開設驛館供諸位落腳,且先仔細考量之後,再談去留。”

“若是有人誠心願為襄國效力,煜自然歡迎之至。若有人決意游歷他國,襄國也可相贈盤纏,再派車馬相送,聊表心意。”

一國之君就這麽樁樁件件地替他們考慮下來,耐心地逐一訴說,哪怕面對的是鄰國逃來的士子,也十足坦誠。

還好心地額外指路,鉞國的國君正誠意求賢,此君亦是賢明英主,心懷寬廣,諸位若有意大展身手,成就一番事業,亦可南下。

一番話說得一眾士子幾乎感動涕零,有士子出列道:“襄王胸懷坦蕩,待我等當真如君如父,難怪襄國覆辟,萬眾歸心。”

“若說初到襄國,我等尚且心有疑慮,襄君一席話卻令我一掃陰霾,得君如此,乃我等之幸也!願為襄王效命!”

其餘士子也紛紛抱拳,直言效忠。

閔煜一時無言。

他其實真不是這個意思。

雖然襄國的確很缺賢才,可戚姑娘也說,靖國來人不必盡數留用,其中魚龍混雜,未必真心向著襄國。

這下倒是……一個也沒勸走。

他便先回去告訴了戚相。

他家戚上卿看了他好一會兒,方才目光覆雜道:

“你要是能和邵奕換換,該有多好?”她嘆口氣,隨後又笑說,“罷了,願使襄國天下稱雄。”

閔煜一時沒聽懂,戚姑娘的意思是,覺得他這事做得不如靖王?

他轉念一想,似乎也不是,戚姑娘靖國出身,倘若他是公子奕,豈不成了更先遇到戚姑娘的人?

若是他在前,必不會如靖王一般,事事做絕,戚姑娘也就不必流落襄國。

這也不對,什麽流落?戚姑娘在襄國可是上卿。

於是他笑答:“襄國定不負戚相厚望。”

.

今夜月黑,唯一簇燭火跳動,映出人影幢幢。

“我倒是不知,襄國和靖人何時這般要好了。”有人冷哼。

此言一出,不乏附和:“誰說不是?如今縱觀我襄國朝堂,不是靖人,就是婦人,要麽又是靖人又是婦人。”

聲音有些憤憤不平:“國君雖有覆辟之功,可這也……未免太出格了,全不將我老襄人放在眼裏。”

又有人道:“何況這覆辟之後,你我世族待遇可遠及不上過去老襄國時了。據聞也是那女人摻了一手,如今政令不分國野,一代兩代我們這些老氏族還算有些家底,時日一久,只怕子孫難有福蔭啊。”

聽了這話,那人略一沈吟:“哼,倒也不用擔心,那女人眼下風頭正盛,你我專挑此時上去硬碰硬,可沒什麽好下場。”

“不過婦人當道歷來大忌,不出事則已,但凡有些風吹草動……民怨沸騰之時,且看國君可還能不能壓得住了。”

幽暗處湊堆的人,便一起低低地笑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