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5 章
寧氏想著霍三娘,過午便收到了她的信。
霍三娘在信中說她的兒子不日便會來看望她,言辭間自有母親對見到孩子的期待和喜悅。
寧氏早知道她霍姐姐的孩子,才出生不久便被祖母抱養了,前兩年祖母病逝,本想著能回到母親身邊,卻被身為將軍的父親帶到邊關去了。
按著年齡算,那也不過是比辰哥兒大不了兩歲,小小年紀便有這般經歷,真叫寧氏心疼。
這般想著,寧氏便找了蕭懷奕買來預備給辰哥兒他們倆做新年禮物的玩意,托送信的人又帶了回去。
蕭懷奕在家裏懶了一日,見妻子在瞧信,好說歹說硬是搶過去瞧了,末了又丟還回去:“這大節下的,走水路必定擁擠,倒是走陸路怕還快些。”
蕭懷奕猜的有理,平日裏水運自然是最快的,只因年節這種重要的日子,南來北往都圖個快,都選了水路,自然要免不了一路堵一路讓,反倒不及陸路趕得快些。
*
宛州氣候算是暖和的,即便是下大雪,也是松松軟軟,一兩日便化盡了。
唯有田野上風吹的冷,又鮮有人踏足,倒還有幾分積雪殘留,趕上第二場雪,慢慢的又堆起來了。
茫茫的原野上,王丫頭一家三口在風雪裏趕路。
王春拉著他那沾著泥的獨輪車,走的一板一眼。
幸而那木匠打架子快,早早地把他的獨輪車換下來了,不至於損壞。
獨輪車上頭搭了一塊板,板上躺著王丫頭的娘,王丫頭跟在後頭,偶爾出聲催促:“爹,咱們快些,如今日子短,回來天都要黑了。”
東家給了看病的錢,他們終於能趁著下雪,地裏不開工,帶她娘去城裏醫館瞧瞧。
王春還是一步一個腳印:“閨女,這雪下的好啊,再下個兩三場,明年就能種出好莊稼了。”
王丫頭也笑了:“是啊,前兒地裏堆了雪,我看見他們幾個小孩拿簸箕摟雪,往水塘裏倒呢。爹,咱們的水塘到了春天能有水嗎夠澆地嗎”
王春信心十足:“能。等閑了,我把那幾個水塘周圍一圈都種上樹,葉子長大了遮蔭,水就曬不幹。”
王丫頭的娘聽不下去這父女倆閑扯,支起半個身子,看見遠遠的有幾個黑點,正朝這邊移動:“那是什麽人過來了?”
三人瞧了一會,看清那是一隊人馬,趕緊挪到路邊,等著人家過去。
“丫頭,趕緊躲我後邊兒來!”王春叫道。
東家那樣身份的人都只能趕驢,如今騎馬的這是什麽人?不是官差就是盜匪!
王丫頭躲在王春身後,也沒敢多看,只聽得馬蹄聲噠噠而來,一群人打著快馬徑直便過去了,連半個眼神也未在他們身上停留。
虛驚一場。
王丫頭只來得及瞥見那一片片被寒風鼓起的黑袍子,以及雪中飛揚著的駿馬鬃毛,於她這等小民看來,卻也有幾分壯觀。
***
卻說那一隊人馬,進了宛州城,趕馬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不為別的,只因老街上的青石板早被磨得平整,再加上這雪凍的天兒,馬兒走在上頭有些打滑。
不多時,便繞過了香火旺盛的西來寺,軍漢們在一座書院門前停下。
只見那書院頭上漆底的匾額上書四個燙金的大字:重霖書院。
所有人都不由得長舒口氣,結束了這倆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是能留在這座小城過個寧靜的年了。
學子們放了假,書院裏便空曠下來。霍老先生在鐘毓堂中為孔聖人的雕像掃了積雪,又在香案前上了香,院中參天的古樹,越發把這一方天井遮住了,卻是青松古樹輕煙,好個讀書的所在。
這般充滿禪意的情境卻被忽然打斷了,仆人在外頭恭敬地稟告:“老爺,公子到了。”
見到外孫的那一刻,老先生臉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
眼前走進來的小子身著勁裝,個子比他想象的高出一大截,眼神堅毅,膚色黝黑,哪裏還是兩年前那個白嫩秀氣的娃娃。
若不是這張臉上依稀還有三分霍三娘的神韻,霍老幾乎要認不出來了。
“王諍給外祖父請安。”
霍老自是高興,親自將王諍扶起:“好孩子,一路趕來辛苦了。”
一面又囑咐仆人:“跟他的人都要好生安排,不許怠慢了。”
仆人自是領命,心說給他膽子也不敢怠慢啊,那幾個跟著護送的軍漢看著兇神惡煞的,沒準腰間的刀上都是沾過血的,這誰敢得罪?
霍老問了一陣路上來的境況,本要考校一番外孫的功課,終究是記掛著霍三娘的病情,便放了王諍去見他娘。
母子二人相見,霍三娘的情緒比往日高了些,卻總是親切中顯出兩分疏離。
才說了一會子話,精神頭又不濟了。
王諍見母親乏了,只好先告辭出來。
孫媽媽一直送出院門,有些幹巴巴地替霍三娘解釋:“公子別在意,夫人這是病了,她早盼著公子來,還給您準備了好些禮物。”
王諍像個小大人似的細細詢問霍三娘的病情,得知這病生的古怪,不是藥石可醫,卻得看病者的心情。
若是高興,病勢便能好轉,若是心中郁結,便是神藥也難醫治。
王諍沈默著細思了一回,自己既是來陪伴母親治病,定要沈著,不可惹母親生氣才是。
“母親平日裏可有什麽喜愛的東西,能讓她心情好些?”王諍問孫媽媽。
孫媽媽如實回稟:“夫人在府裏便是這樣,雖來了宛州靜養,也沒甚起色。倒是數月前偶遇著一對本地人家的母女,夫人見那孩子生的好,時常叫進來瞧瞧。只是如今天冷了,那孩子又小,怕受凍,便不叫來了。”
王諍聽了,淡淡地點頭,卻是拾起了先前的話頭:“母親都給我準備了什麽禮物?”
孫媽媽暗自失笑,小公子瞧著再怎麽不茍言笑,終究才十一二歲,還是個孩子。
說著便帶了他去給他備好的住處,只見桌上堆滿了孩童的各色玩物,角落裏還碼放了好些樣式兒的彩紙包的爆竹。
孫媽媽沒細說這些東西的來歷,卻是霍三娘從寧氏那得的主意。
寧氏家裏有辰哥兒兩個小魔王,他們成日家和鄰裏小孩爭來搶去的愛物,霍三娘都叫人照原樣搜羅了來,想著諍兒也是差不多大年紀的孩子,應該會喜歡的。
王諍隨手抽出那把小小的彎弓,隨手又丟到了一邊。
上頭的弦就是松松綁了一根麻線而已,箭羽的箭頭也是禿的,沒有一點殺傷力。
滿桌子的東西,要說還有一個有點用處的,也只有那把彈弓了。
他好歹是拿在了手中,朝孫媽媽道:“多謝母親費心,我很喜歡。”
**
殘雪化盡,轉眼便是年節。
天還沒大量,打城門口低調地進來一大隊車馬,有裝箱籠的,蓋著篷布的,依舊是徑直拐進重霖書院。
教頭林胡子親自在門口接引,只見那帶隊的人下了馬,忙上來拜倒:“公子和林教頭腳程好生的快,聽說足足比我們先到了三四日。”
林胡子哈哈大笑:“是你們太慢了,若是擱在將軍營裏,你這漕官兒可不稱職啊!”
那人賠笑著說了許多好話,見林胡子獨自一人,也不見有人跟隨,便問緣由。
林胡子擺擺手:“公子要親自練練那幾個慫娃,我這兩日不用當值,閑著反倒沒意思,這不聽說你今兒一準來,我正等你喝酒呢。”
林胡子原是王將軍的親衛,撥給王諍做了教頭,平日除了教小公子武藝,還負責督練那幾個年輕的兵娃子,預備將來選拔做小公子自己的親衛。
王諍偶爾想要自己練一練選一選,也是無可厚非,眾人俱都不在意。
就連霍老先生也知曉這外孫是不走科舉路的,因此對這事並不多加過問。
反倒因他小小年紀能夠勤奮早起,臨近年節也不放松,霍老頗感欣慰。
誰知眾人這一疏忽,便闖下了不小的事情。
翠屏街的小巷口,老槐樹下,各有一個男孩倚在,那是不是朝路兩邊張望,若不是瞧他們年紀小,還真像是在給什麽人放風呢。
巷子外頭一排高大的圍墻邊,是男孩子們經常聚集玩耍的地方。
此刻圍在那裏的幾個孩子,正是換了家常衣服的王諍和一幹兵娃。
幾個人輪流在給他匯報自己探哨所得,這條巷子裏兩三戶人家的境況竟叫他們摸了六七分透,尤其是裏頭那家稍小些的蕭府,連家中有幾個仆人伺候,都叫打聽得明明白白。
“他們西小院裏頭,只有一個姓劉的老媽子伺候,這劉媽子自己家裏也有孫子,時常當著值便溜回自個兒家照管一番。”
王諍:“怎麽溜的?”
兵娃甲眼神炯炯:“走後門,西院後頭有一個角門,劉媽子家就對著那邊,來回很是便捷。”
王諍:“行。”
說著示意下一個接著匯報。
只聽兵娃乙低聲說道:“我和亮子他倆已經跟他們家裏的兩個小子混熟了,管我倆叫哥,非要跟我們學本事,我倆還吊著沒答應。”
兵娃丙:“今兒大年三十,男丁出門去那什麽...西來寺上香,再到金鐘山采青回來。女眷不出門,沒什麽機會。只等明日,這倆蕭家好像要回什麽蕭山村祭祖,說是全家都得去。”
兵娃丙的信息顯然不是很明確,但挺廣泛,他指了指外邊蕭之榮這家:“他們家老夫人倒是不想讓小孫子去,說是怕凍著。”
王諍:“這麽說裏頭那家小孫女也不去?”
說著瞧向兵娃乙,兵娃乙立刻接下了繼續打聽的活兒。
如此這般密談了一番,天已經大亮,槐樹下的兵娃吹了個口哨,幾人隨即若無其事地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寧氏想著霍三娘,過午便收到了她的信。
霍三娘在信中說她的兒子不日便會來看望她,言辭間自有母親對見到孩子的期待和喜悅。
寧氏早知道她霍姐姐的孩子,才出生不久便被祖母抱養了,前兩年祖母病逝,本想著能回到母親身邊,卻被身為將軍的父親帶到邊關去了。
按著年齡算,那也不過是比辰哥兒大不了兩歲,小小年紀便有這般經歷,真叫寧氏心疼。
這般想著,寧氏便找了蕭懷奕買來預備給辰哥兒他們倆做新年禮物的玩意,托送信的人又帶了回去。
蕭懷奕在家裏懶了一日,見妻子在瞧信,好說歹說硬是搶過去瞧了,末了又丟還回去:“這大節下的,走水路必定擁擠,倒是走陸路怕還快些。”
蕭懷奕猜的有理,平日裏水運自然是最快的,只因年節這種重要的日子,南來北往都圖個快,都選了水路,自然要免不了一路堵一路讓,反倒不及陸路趕得快些。
*
宛州氣候算是暖和的,即便是下大雪,也是松松軟軟,一兩日便化盡了。
唯有田野上風吹的冷,又鮮有人踏足,倒還有幾分積雪殘留,趕上第二場雪,慢慢的又堆起來了。
茫茫的原野上,王丫頭一家三口在風雪裏趕路。
王春拉著他那沾著泥的獨輪車,走的一板一眼。
幸而那木匠打架子快,早早地把他的獨輪車換下來了,不至於損壞。
獨輪車上頭搭了一塊板,板上躺著王丫頭的娘,王丫頭跟在後頭,偶爾出聲催促:“爹,咱們快些,如今日子短,回來天都要黑了。”
東家給了看病的錢,他們終於能趁著下雪,地裏不開工,帶她娘去城裏醫館瞧瞧。
王春還是一步一個腳印:“閨女,這雪下的好啊,再下個兩三場,明年就能種出好莊稼了。”
王丫頭也笑了:“是啊,前兒地裏堆了雪,我看見他們幾個小孩拿簸箕摟雪,往水塘裏倒呢。爹,咱們的水塘到了春天能有水嗎夠澆地嗎”
王春信心十足:“能。等閑了,我把那幾個水塘周圍一圈都種上樹,葉子長大了遮蔭,水就曬不幹。”
王丫頭的娘聽不下去這父女倆閑扯,支起半個身子,看見遠遠的有幾個黑點,正朝這邊移動:“那是什麽人過來了?”
三人瞧了一會,看清那是一隊人馬,趕緊挪到路邊,等著人家過去。
“丫頭,趕緊躲我後邊兒來!”王春叫道。
東家那樣身份的人都只能趕驢,如今騎馬的這是什麽人?不是官差就是盜匪!
王丫頭躲在王春身後,也沒敢多看,只聽得馬蹄聲噠噠而來,一群人打著快馬徑直便過去了,連半個眼神也未在他們身上停留。
虛驚一場。
王丫頭只來得及瞥見那一片片被寒風鼓起的黑袍子,以及雪中飛揚著的駿馬鬃毛,於她這等小民看來,卻也有幾分壯觀。
***
卻說那一隊人馬,進了宛州城,趕馬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不為別的,只因老街上的青石板早被磨得平整,再加上這雪凍的天兒,馬兒走在上頭有些打滑。
不多時,便繞過了香火旺盛的西來寺,軍漢們在一座書院門前停下。
只見那書院頭上漆底的匾額上書四個燙金的大字:重霖書院。
所有人都不由得長舒口氣,結束了這倆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是能留在這座小城過個寧靜的年了。
學子們放了假,書院裏便空曠下來。霍老先生在鐘毓堂中為孔聖人的雕像掃了積雪,又在香案前上了香,院中參天的古樹,越發把這一方天井遮住了,卻是青松古樹輕煙,好個讀書的所在。
這般充滿禪意的情境卻被忽然打斷了,仆人在外頭恭敬地稟告:“老爺,公子到了。”
見到外孫的那一刻,老先生臉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
眼前走進來的小子身著勁裝,個子比他想象的高出一大截,眼神堅毅,膚色黝黑,哪裏還是兩年前那個白嫩秀氣的娃娃。
若不是這張臉上依稀還有三分霍三娘的神韻,霍老幾乎要認不出來了。
“王諍給外祖父請安。”
霍老自是高興,親自將王諍扶起:“好孩子,一路趕來辛苦了。”
一面又囑咐仆人:“跟他的人都要好生安排,不許怠慢了。”
仆人自是領命,心說給他膽子也不敢怠慢啊,那幾個跟著護送的軍漢看著兇神惡煞的,沒準腰間的刀上都是沾過血的,這誰敢得罪?
霍老問了一陣路上來的境況,本要考校一番外孫的功課,終究是記掛著霍三娘的病情,便放了王諍去見他娘。
母子二人相見,霍三娘的情緒比往日高了些,卻總是親切中顯出兩分疏離。
才說了一會子話,精神頭又不濟了。
王諍見母親乏了,只好先告辭出來。
孫媽媽一直送出院門,有些幹巴巴地替霍三娘解釋:“公子別在意,夫人這是病了,她早盼著公子來,還給您準備了好些禮物。”
王諍像個小大人似的細細詢問霍三娘的病情,得知這病生的古怪,不是藥石可醫,卻得看病者的心情。
若是高興,病勢便能好轉,若是心中郁結,便是神藥也難醫治。
王諍沈默著細思了一回,自己既是來陪伴母親治病,定要沈著,不可惹母親生氣才是。
“母親平日裏可有什麽喜愛的東西,能讓她心情好些?”王諍問孫媽媽。
孫媽媽如實回稟:“夫人在府裏便是這樣,雖來了宛州靜養,也沒甚起色。倒是數月前偶遇著一對本地人家的母女,夫人見那孩子生的好,時常叫進來瞧瞧。只是如今天冷了,那孩子又小,怕受凍,便不叫來了。”
王諍聽了,淡淡地點頭,卻是拾起了先前的話頭:“母親都給我準備了什麽禮物?”
孫媽媽暗自失笑,小公子瞧著再怎麽不茍言笑,終究才十一二歲,還是個孩子。
說著便帶了他去給他備好的住處,只見桌上堆滿了孩童的各色玩物,角落裏還碼放了好些樣式兒的彩紙包的爆竹。
孫媽媽沒細說這些東西的來歷,卻是霍三娘從寧氏那得的主意。
寧氏家裏有辰哥兒兩個小魔王,他們成日家和鄰裏小孩爭來搶去的愛物,霍三娘都叫人照原樣搜羅了來,想著諍兒也是差不多大年紀的孩子,應該會喜歡的。
王諍隨手抽出那把小小的彎弓,隨手又丟到了一邊。
上頭的弦就是松松綁了一根麻線而已,箭羽的箭頭也是禿的,沒有一點殺傷力。
滿桌子的東西,要說還有一個有點用處的,也只有那把彈弓了。
他好歹是拿在了手中,朝孫媽媽道:“多謝母親費心,我很喜歡。”
**
殘雪化盡,轉眼便是年節。
天還沒大量,打城門口低調地進來一大隊車馬,有裝箱籠的,蓋著篷布的,依舊是徑直拐進重霖書院。
教頭林胡子親自在門口接引,只見那帶隊的人下了馬,忙上來拜倒:“公子和林教頭腳程好生的快,聽說足足比我們先到了三四日。”
林胡子哈哈大笑:“是你們太慢了,若是擱在將軍營裏,你這漕官兒可不稱職啊!”
那人賠笑著說了許多好話,見林胡子獨自一人,也不見有人跟隨,便問緣由。
林胡子擺擺手:“公子要親自練練那幾個慫娃,我這兩日不用當值,閑著反倒沒意思,這不聽說你今兒一準來,我正等你喝酒呢。”
林胡子原是王將軍的親衛,撥給王諍做了教頭,平日除了教小公子武藝,還負責督練那幾個年輕的兵娃子,預備將來選拔做小公子自己的親衛。
王諍偶爾想要自己練一練選一選,也是無可厚非,眾人俱都不在意。
就連霍老先生也知曉這外孫是不走科舉路的,因此對這事並不多加過問。
反倒因他小小年紀能夠勤奮早起,臨近年節也不放松,霍老頗感欣慰。
誰知眾人這一疏忽,便闖下了不小的事情。
翠屏街的小巷口,老槐樹下,各有一個男孩倚在,那是不是朝路兩邊張望,若不是瞧他們年紀小,還真像是在給什麽人放風呢。
巷子外頭一排高大的圍墻邊,是男孩子們經常聚集玩耍的地方。
此刻圍在那裏的幾個孩子,正是換了家常衣服的王諍和一幹兵娃。
幾個人輪流在給他匯報自己探哨所得,這條巷子裏兩三戶人家的境況竟叫他們摸了六七分透,尤其是裏頭那家稍小些的蕭府,連家中有幾個仆人伺候,都叫打聽得明明白白。
“他們西小院裏頭,只有一個姓劉的老媽子伺候,這劉媽子自己家裏也有孫子,時常當著值便溜回自個兒家照管一番。”
王諍:“怎麽溜的?”
兵娃甲眼神炯炯:“走後門,西院後頭有一個角門,劉媽子家就對著那邊,來回很是便捷。”
王諍:“行。”
說著示意下一個接著匯報。
只聽兵娃乙低聲說道:“我和亮子他倆已經跟他們家裏的兩個小子混熟了,管我倆叫哥,非要跟我們學本事,我倆還吊著沒答應。”
兵娃丙:“今兒大年三十,男丁出門去那什麽...西來寺上香,再到金鐘山采青回來。女眷不出門,沒什麽機會。只等明日,這倆蕭家好像要回什麽蕭山村祭祖,說是全家都得去。”
兵娃丙的信息顯然不是很明確,但挺廣泛,他指了指外邊蕭之榮這家:“他們家老夫人倒是不想讓小孫子去,說是怕凍著。”
王諍:“這麽說裏頭那家小孫女也不去?”
說著瞧向兵娃乙,兵娃乙立刻接下了繼續打聽的活兒。
如此這般密談了一番,天已經大亮,槐樹下的兵娃吹了個口哨,幾人隨即若無其事地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