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8 章
這話一出,大家夥雖噤了聲,但隱隱都憋著氣,終於有人大聲說:“東家,不是我們不肯出力,如今誰家田裏沒兩口井呢,他不出水啊!”
“是啊,秋收一過,有點力氣的人家都跑了,剩下咱們這幾個人,真折騰不動!”
蕭淮奕聽了半日,懶得再聽他們啰嗦,直言道:“水井我是一定要挖的。不願意來的爺也不勉強,你們有願意來上工的,明兒一早就來,一日三頓管飽,每日有固定的工錢。”
底下人聽說幹活管飯還有工錢拿,幾乎沒人猶豫,紛紛點頭說那還行。表面上雖然都保持淡定,但還是控制不了逐漸咧到耳根子的嘴角。
蔔莊頭更是樂了,他敲敲煙頭,站起來維護主家的面子,就底下人方才的頂撞又訓斥了兩句:"都聽見了,東家待咱們,那真是實心實意。你們有那不識好歹的,只管別來,我就是打從外頭莊子叫幾個人來,都比你們勤快多了!"
院子外的氛圍一下子活絡起來了,有人大喊著:“那還等什麽了?我今兒回去就把鋪蓋搬過來,這不有空屋子嗎?我家路遠,就住著,省的每日來回跑浪費時間!”
這人才說完,屁股上就挨了別人一腳,惹得旁邊的人哄笑。
這泥腿子慣會顯眼巴結的!
敲定了事情,眼看日頭有些偏西了,蕭淮奕心中警鈴大作。
如今比不得先前了,寧氏的脾氣越發見長,若是回家晚了,便要使小性子,埋怨他對他們娘兩個不管不顧的。
當下要牽驢回城,順子卻主動要留下來監工:“三爺,讓小的留這看著,以防這些狡詐的泥腿子偷懶,壞了爺的大事。”
蕭淮奕瞧他一眼,又好氣又好笑:“今晚又不開工,你且跟我回去,明日把糧食運來,你在這督管便是。”
***
且說二人趕著驢子一路疾馳,眼看著已經西沈的日頭,蕭淮奕不由得感嘆:“什麽時候能用上一匹快馬,那便舒坦了。”
進了東直門,集市早就散了,順子轉向老街上蕭家的糧店去取糧,他則催著驢子一路叫哼哼的進了翠屏街。
巷子口,幾個剛吃過晚飯的閑人坐在大槐樹下頭,其中一個穿了月白色袍子的豐滿老婦人正同鄰居閑話,身邊穿著青綠褂子的中年女子是她的兒媳,正在替她搖扇。
“三郎,老遠就聽見你驢叫,你這是出城去了?去蕭家村?”月白色袍子的老婦人問道。
蕭淮奕下了驢,牽著走進巷子,一一打了招呼:“二嬸、六伯娘(鄰居)、二嫂嫂。”
這才回老婦人的話:“二嬸,不年不節的,我去蕭家村作甚。不過是朋友莊子上養了兩個小狗,我去看看,行就給我家姐兒抱一個回來玩。”
二嬸楊氏點了點頭,讚同他:“蕭家村那爛泥溝子真少去,過幾日你十一侄兒和你們家五姐兒的滿月酒,要來的就都來了,要有什麽說的,到時候再說也方便。”
蕭淮奕心中急著要回去,偏被絆住又說了幾句話,待他進了自家門,楊氏便朝鄰居小聲道:“成日裏招貓逗狗不著家,這三郎還是老樣子,不穩重啊。”
***
西院是分給三房的小院子,準確點說是西後院,前頭是二房的,比三房的寬敞些,東院最寬敞,本是分給大房的,如今沒人住,閑置著。
蕭淮奕進了自家的小院,只聽屋裏靜悄悄的,小心翼翼地開了門,一個枕頭便迎面飛了過來。
他眼疾手快地接住,卻聽一聲驚呼:“三郎,是你呀?天哪,我想著這麽晚才來的人,必不是孩子的親爹吧?”
寧氏裝模作樣地過來,仿佛是自己受了驚嚇似的:“沒傷著把?”
蕭淮奕一把掐住寧氏的腰,將人箍在懷裏:“你這狐貍,不是她的親爹,你還想是誰?這麽晚掀開你的門。”
寧氏在他懷裏扭來扭去各種不滿,蹭得蕭淮奕眸色暗了幾分,他不由得低頭去堵上那喋喋不休的紅唇。
門外,伺候三房的婆子不知蕭淮奕已經在家,照例過來給寧氏幫手,誰知才到門口便聽見些奇怪的動靜,細聽之下才又紅著一張老臉退下了,心道還好沒撞破,不然得多尷尬。
要說三房真是最難伺候的一房了,太太和二奶奶他們兩房都是清心寡欲的人,雖管的嚴些,卻不會叫人撞見這羞臊的情景。
二人啃了一陣,終究是寧氏喘不過氣,掙脫開來捶打蕭淮奕:“你今兒是做什麽去了,渾身臭汗,難聞死了,可別熏著我,回頭抱姐兒又熏著她了。”
說著十分果斷地催促蕭淮奕去洗澡。
蕭淮奕臉色陰沈,如今寧氏何嘗不是只跟女兒親,竟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罷了罷了,左右也沒人在意他,索性洗完澡趕緊瞧書才是。
**
次日一早。
城中一處深巷中的小院,有一白發老者正坐在廊下閉目參禪。
院中滿植奇花異草、蔬菜瓜果,看起來雜亂無章,卻種類頗豐,在晨間的陽光下充滿生氣。
而一旁的葡萄架下,卻是個年輕人正捧著書卷瞧的入神,看到緊要處,還提筆做些批註。
二人沈浸在各自的事情裏,互不搭話,晨光便這麽靜靜地流淌過去。
良久,只見老者打坐完畢,輕聲踱步至年輕人身後,見那人只翻了一頁書,久久停在那裏。
老者咳嗽一聲,年輕人這才有所反應,急忙站起身來。
身形高大,容貌俊毅,這不是坊間傳聞游手好閑的蕭淮奕卻又是哪個?
這也是個天生的反骨頭,幼時跟著兩個勤學上進的兄長,也不見他多愛讀書。
如今家裏也不指望他讀書上進了,偏偏爭朝爭夕,癡迷看書。
“老師,這卷《陳沅農書》學生已經讀完了,裏頭講到多處講耕作的妙法,令人嘆服。但學生疑惑的卻另有一處。”蕭淮奕向老者鞠了一恭,這才提出自己的疑惑。
陳沅乃是前朝農家名人,他所留下的筆錄裏有關於如何精耕細作提高田地的產出,也記載了自己耕作中發現的一些農法規律。
蕭淮奕自然知曉旱年作物會歉收,但書中記載雨水太多的年份,即便沒有形成洪澇之勢,作物依舊會減產,這便令人費解。
老者聽完他的敘述,摸著白胡子笑了笑,長嘆一句:“不知。”
蕭淮奕:“......”
老者走到角落裏拿起葫蘆水瓢,蕭淮奕趕忙上前拎起盛水的木桶,跟在老人身後。
老人便笑呵呵地給園子裏的蔬果澆水,緩緩地道:
“這耕種的學問之廣之深,並不亞於科考的學問。
況且文人的佳作能夠傳世,農人的經驗卻時常斷代,即便是偶爾出得一個鉆研農法之士,也會因為種種因素只能記錄事情的表象而無法深究其根本,便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經驗。
因此即便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大能,他也無法知曉這小小農耕問題的答案。”
蕭淮奕聽了此言,深思片刻。
“連老師也不能知曉,想必是此書傳抄之時有謬誤。”
白發老者輕笑一聲,卻搖頭道:“你既有了疑問,便不能輕易將之歸結為謬誤。”
說著指向了籬笆墻下的作物:“你看,老夫培植的那紫瓜吊子長在狼桃身邊,便枯黃矮小;長在老夫的萬壽菊旁邊,就蔥郁茂盛,比那獨枝獨種的長得還好些。”
適合土地的作物,時而也長得不好。他園中的多種狀況,可從沒有哪一卷書寫過。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紙上得來終究不全。如若真有志向,便需要躬身親歷,得出結論。
“我聽說你近日之舉,甚有欣慰,但我的新農法只在這方院子裏小試而已,只怕放之田地間而不準,到時於你而言並非好事啊。”老者捋了捋胡子搖搖頭。
蕭淮奕自知老師知曉了他買地遇到的阻礙,擔心自己迫於壓力半途而廢。
他笑道:“老師不必擔憂,學生還年輕,若有朝一日能將新農法推而廣之,自是好事一樁。即便不成,能為後來的鉆研之士作些經驗也是好的。”
老者聞言,頗有深意地看他一眼。
隨即卻又放下話題,繼續他的授課。
蕭淮奕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那是一處用石磚格出來的苗圃,內有三墑紫掛吊子的秧苗。
奇怪的是,即使是在同一個苗圃中,紫瓜的長勢卻大不相同,第一墑全種的紫瓜苗,已經掛了幾個小果。第二墑加了幾株外邦引進的狼桃,兩種植株都長得不好。
第三墑共植的是萬壽菊,則兩種作物皆長勢良好。
“老師可是在土肥上有所添減?”
老者搖頭答:“沒有沒有。”
蕭淮奕又仔細查看了其他的苗圃,發現其中的作物都是紫瓜吊子這樣的培植方式。
有一墑是單獨生長,必有其餘兩墑的共植了其他作物,自然也有著不同的生長效果。
如此對比,一目了然,果真是個做研究的好法子。
發現了這個規律,蕭淮奕再次打量這個院子,才發現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種植,卻都是有據可行的。
“老夫曾游歷南北,遇到一個行腳醫,他與老夫談論藥理,說了句話,甚感有理:世間百毒,五步之內必有解藥”。
想來萬物相克相生,運用到莊稼上也是同理,若有相宜的莊稼共植,互為惠利,也不失為增加收成的好法子。
“老夫近日在這上頭頗有些心得,只是庭園窄小,終究未在田地中施展,卻不知成效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話一出,大家夥雖噤了聲,但隱隱都憋著氣,終於有人大聲說:“東家,不是我們不肯出力,如今誰家田裏沒兩口井呢,他不出水啊!”
“是啊,秋收一過,有點力氣的人家都跑了,剩下咱們這幾個人,真折騰不動!”
蕭淮奕聽了半日,懶得再聽他們啰嗦,直言道:“水井我是一定要挖的。不願意來的爺也不勉強,你們有願意來上工的,明兒一早就來,一日三頓管飽,每日有固定的工錢。”
底下人聽說幹活管飯還有工錢拿,幾乎沒人猶豫,紛紛點頭說那還行。表面上雖然都保持淡定,但還是控制不了逐漸咧到耳根子的嘴角。
蔔莊頭更是樂了,他敲敲煙頭,站起來維護主家的面子,就底下人方才的頂撞又訓斥了兩句:"都聽見了,東家待咱們,那真是實心實意。你們有那不識好歹的,只管別來,我就是打從外頭莊子叫幾個人來,都比你們勤快多了!"
院子外的氛圍一下子活絡起來了,有人大喊著:“那還等什麽了?我今兒回去就把鋪蓋搬過來,這不有空屋子嗎?我家路遠,就住著,省的每日來回跑浪費時間!”
這人才說完,屁股上就挨了別人一腳,惹得旁邊的人哄笑。
這泥腿子慣會顯眼巴結的!
敲定了事情,眼看日頭有些偏西了,蕭淮奕心中警鈴大作。
如今比不得先前了,寧氏的脾氣越發見長,若是回家晚了,便要使小性子,埋怨他對他們娘兩個不管不顧的。
當下要牽驢回城,順子卻主動要留下來監工:“三爺,讓小的留這看著,以防這些狡詐的泥腿子偷懶,壞了爺的大事。”
蕭淮奕瞧他一眼,又好氣又好笑:“今晚又不開工,你且跟我回去,明日把糧食運來,你在這督管便是。”
***
且說二人趕著驢子一路疾馳,眼看著已經西沈的日頭,蕭淮奕不由得感嘆:“什麽時候能用上一匹快馬,那便舒坦了。”
進了東直門,集市早就散了,順子轉向老街上蕭家的糧店去取糧,他則催著驢子一路叫哼哼的進了翠屏街。
巷子口,幾個剛吃過晚飯的閑人坐在大槐樹下頭,其中一個穿了月白色袍子的豐滿老婦人正同鄰居閑話,身邊穿著青綠褂子的中年女子是她的兒媳,正在替她搖扇。
“三郎,老遠就聽見你驢叫,你這是出城去了?去蕭家村?”月白色袍子的老婦人問道。
蕭淮奕下了驢,牽著走進巷子,一一打了招呼:“二嬸、六伯娘(鄰居)、二嫂嫂。”
這才回老婦人的話:“二嬸,不年不節的,我去蕭家村作甚。不過是朋友莊子上養了兩個小狗,我去看看,行就給我家姐兒抱一個回來玩。”
二嬸楊氏點了點頭,讚同他:“蕭家村那爛泥溝子真少去,過幾日你十一侄兒和你們家五姐兒的滿月酒,要來的就都來了,要有什麽說的,到時候再說也方便。”
蕭淮奕心中急著要回去,偏被絆住又說了幾句話,待他進了自家門,楊氏便朝鄰居小聲道:“成日裏招貓逗狗不著家,這三郎還是老樣子,不穩重啊。”
***
西院是分給三房的小院子,準確點說是西後院,前頭是二房的,比三房的寬敞些,東院最寬敞,本是分給大房的,如今沒人住,閑置著。
蕭淮奕進了自家的小院,只聽屋裏靜悄悄的,小心翼翼地開了門,一個枕頭便迎面飛了過來。
他眼疾手快地接住,卻聽一聲驚呼:“三郎,是你呀?天哪,我想著這麽晚才來的人,必不是孩子的親爹吧?”
寧氏裝模作樣地過來,仿佛是自己受了驚嚇似的:“沒傷著把?”
蕭淮奕一把掐住寧氏的腰,將人箍在懷裏:“你這狐貍,不是她的親爹,你還想是誰?這麽晚掀開你的門。”
寧氏在他懷裏扭來扭去各種不滿,蹭得蕭淮奕眸色暗了幾分,他不由得低頭去堵上那喋喋不休的紅唇。
門外,伺候三房的婆子不知蕭淮奕已經在家,照例過來給寧氏幫手,誰知才到門口便聽見些奇怪的動靜,細聽之下才又紅著一張老臉退下了,心道還好沒撞破,不然得多尷尬。
要說三房真是最難伺候的一房了,太太和二奶奶他們兩房都是清心寡欲的人,雖管的嚴些,卻不會叫人撞見這羞臊的情景。
二人啃了一陣,終究是寧氏喘不過氣,掙脫開來捶打蕭淮奕:“你今兒是做什麽去了,渾身臭汗,難聞死了,可別熏著我,回頭抱姐兒又熏著她了。”
說著十分果斷地催促蕭淮奕去洗澡。
蕭淮奕臉色陰沈,如今寧氏何嘗不是只跟女兒親,竟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罷了罷了,左右也沒人在意他,索性洗完澡趕緊瞧書才是。
**
次日一早。
城中一處深巷中的小院,有一白發老者正坐在廊下閉目參禪。
院中滿植奇花異草、蔬菜瓜果,看起來雜亂無章,卻種類頗豐,在晨間的陽光下充滿生氣。
而一旁的葡萄架下,卻是個年輕人正捧著書卷瞧的入神,看到緊要處,還提筆做些批註。
二人沈浸在各自的事情裏,互不搭話,晨光便這麽靜靜地流淌過去。
良久,只見老者打坐完畢,輕聲踱步至年輕人身後,見那人只翻了一頁書,久久停在那裏。
老者咳嗽一聲,年輕人這才有所反應,急忙站起身來。
身形高大,容貌俊毅,這不是坊間傳聞游手好閑的蕭淮奕卻又是哪個?
這也是個天生的反骨頭,幼時跟著兩個勤學上進的兄長,也不見他多愛讀書。
如今家裏也不指望他讀書上進了,偏偏爭朝爭夕,癡迷看書。
“老師,這卷《陳沅農書》學生已經讀完了,裏頭講到多處講耕作的妙法,令人嘆服。但學生疑惑的卻另有一處。”蕭淮奕向老者鞠了一恭,這才提出自己的疑惑。
陳沅乃是前朝農家名人,他所留下的筆錄裏有關於如何精耕細作提高田地的產出,也記載了自己耕作中發現的一些農法規律。
蕭淮奕自然知曉旱年作物會歉收,但書中記載雨水太多的年份,即便沒有形成洪澇之勢,作物依舊會減產,這便令人費解。
老者聽完他的敘述,摸著白胡子笑了笑,長嘆一句:“不知。”
蕭淮奕:“......”
老者走到角落裏拿起葫蘆水瓢,蕭淮奕趕忙上前拎起盛水的木桶,跟在老人身後。
老人便笑呵呵地給園子裏的蔬果澆水,緩緩地道:
“這耕種的學問之廣之深,並不亞於科考的學問。
況且文人的佳作能夠傳世,農人的經驗卻時常斷代,即便是偶爾出得一個鉆研農法之士,也會因為種種因素只能記錄事情的表象而無法深究其根本,便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經驗。
因此即便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大能,他也無法知曉這小小農耕問題的答案。”
蕭淮奕聽了此言,深思片刻。
“連老師也不能知曉,想必是此書傳抄之時有謬誤。”
白發老者輕笑一聲,卻搖頭道:“你既有了疑問,便不能輕易將之歸結為謬誤。”
說著指向了籬笆墻下的作物:“你看,老夫培植的那紫瓜吊子長在狼桃身邊,便枯黃矮小;長在老夫的萬壽菊旁邊,就蔥郁茂盛,比那獨枝獨種的長得還好些。”
適合土地的作物,時而也長得不好。他園中的多種狀況,可從沒有哪一卷書寫過。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紙上得來終究不全。如若真有志向,便需要躬身親歷,得出結論。
“我聽說你近日之舉,甚有欣慰,但我的新農法只在這方院子裏小試而已,只怕放之田地間而不準,到時於你而言並非好事啊。”老者捋了捋胡子搖搖頭。
蕭淮奕自知老師知曉了他買地遇到的阻礙,擔心自己迫於壓力半途而廢。
他笑道:“老師不必擔憂,學生還年輕,若有朝一日能將新農法推而廣之,自是好事一樁。即便不成,能為後來的鉆研之士作些經驗也是好的。”
老者聞言,頗有深意地看他一眼。
隨即卻又放下話題,繼續他的授課。
蕭淮奕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那是一處用石磚格出來的苗圃,內有三墑紫掛吊子的秧苗。
奇怪的是,即使是在同一個苗圃中,紫瓜的長勢卻大不相同,第一墑全種的紫瓜苗,已經掛了幾個小果。第二墑加了幾株外邦引進的狼桃,兩種植株都長得不好。
第三墑共植的是萬壽菊,則兩種作物皆長勢良好。
“老師可是在土肥上有所添減?”
老者搖頭答:“沒有沒有。”
蕭淮奕又仔細查看了其他的苗圃,發現其中的作物都是紫瓜吊子這樣的培植方式。
有一墑是單獨生長,必有其餘兩墑的共植了其他作物,自然也有著不同的生長效果。
如此對比,一目了然,果真是個做研究的好法子。
發現了這個規律,蕭淮奕再次打量這個院子,才發現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種植,卻都是有據可行的。
“老夫曾游歷南北,遇到一個行腳醫,他與老夫談論藥理,說了句話,甚感有理:世間百毒,五步之內必有解藥”。
想來萬物相克相生,運用到莊稼上也是同理,若有相宜的莊稼共植,互為惠利,也不失為增加收成的好法子。
“老夫近日在這上頭頗有些心得,只是庭園窄小,終究未在田地中施展,卻不知成效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