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籠已破
關燈
小
中
大
樊籠已破
考院的學子疏散後,院門出現馬車,幾道身影擁簇著紫服吏部尚書鐘珂。
鐘珂回過身來,精神矍鑠,面色紅潤的說道:“諸位辛苦了。”
身後的人連忙擺手:“不辛苦,不辛苦,鐘尚書才是費心費力,要說辛苦也該是您,我們充其量就是個打雜的。”
鐘珂臉上笑意更深了,本來這科舉之事輪不到他們吏部,但今年太子跳過禮部直接將此重任交給他,如何不讓他暢快。
這就是變相的向眾人說他這個吏部尚書頗受儲君器重,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朝中有哪個不是人精,除了那幾個清高的,剩下的哪個不是登門道喜,附和諂媚於他。
這可讓他狠狠的長了面子,這些時日面帶紅光,走路都擡頭挺胸。且科舉之事向來是個撈油水的好差事,紙條一收,金銀流水般往府裏湧。
鐘珂仰著頭:“話可不是這樣說的,沒有諸位的幫助我也不能如此順利的開展,將科舉之事辦下來。待我一會兒向太子覆職,必定為眾位美言幾句。”
眾人面露喜意:“我等在此多謝鐘尚書。”
鐘珂心滿意足坐車走了,他得入宮去朝太子覆職,學子的考卷已經交由吏部其餘人送到。
偏殿中,李恪正處理雜事。
他扔開一本奏折,剛想伸手拿下一本,手還沒觸到就伸回來,揉了揉太陽穴。
福祿見他一副煩心樣兒,上前替他揉:“殿下,要不出去走走。”
“劉巖松那怎麽樣了?”李恪嘴中的劉巖松是禁軍統領,也是那日重華宮失火時被問責的人。
福祿緩聲:“劉統領還在查。”
李恪哼了一聲:“再給他三日他都查不出來。”隨後嘆了口氣,拂了福祿的手去,“當日也是氣昏了頭,得虧母後遺留的物件多半都被孤搬到了太子府。”
福祿抿嘴失笑:“殿下和善,劉統領自不會多言。”
李恪想了下:“他現在怕是急死了,說出的話總不好收回,看看吧,索性離三日還有一日,看明天他能給孤說些什麽。”
福祿又道:“殿下寬厚。”
“總不能真把人革職了,他們劉家也是忠義之家,不像朝堂上那些個面上一套背後一套的奸猾之輩。”李恪對於朝中任職的大臣都有一套認知,只不過現在不能動罷了。
“梁溫那邊如何了?”李恪想起她來,去了些許時日了,也沒多問過幾句。
“梁縣令離開衢都了,您已下令讓各州刺史配合,南方依靠孫氏的商戶基本都散了,投靠了徐氏,再過些日子梁縣令就該回來了。”福祿這裏一直都有信遞來,本來他應該逐一說給太子,但近些日子事情太多,太子便說將此事先放放。
“嗯。”對於李恪來說,科舉與幽州反叛之事比梁溫建商會重要多了,權衡利弊之下,自是要緊著重要的事。
況且梁溫將此事辦的很好,還有徐家,未被抄家之前徐家也是清流之輩,後來聖上昏聵聽信奸佞將人盡數流放。
李恪想著,指尖便在桌案上一下又一下的敲起來,他在估量徐家現在的價值。
福祿杯盞中茶水見底,便輕腳走出,才踏出門檻,迎面撞上了晉王。
福祿趕緊躬身:“晉王。”
晉王嗯了一聲:“殿下在裏面嗎?”
“在的,殿下此時忙於政事。”
“去通報一聲,我有要事稟告。”晉王往裏望了一眼,沒看到什麽。
福祿喚了旁邊守著的內侍去沏茶,隨後入了殿中:“殿下,晉王來了,說是有要事要稟告。”
李恪停下手中的動作,擡眼看外面,窗上投下了人影:“帶進來吧。”
不等福祿出去通報,晉王就自己掀簾而入,現在殿中央:“殿下金安。”
李恪掛上笑:“皇叔來此是為何啊?”
“臣請命前往邊關,護我大昭疆土。”晉王說著半跪在地,拱手,雙眼盯著地面,心中沒有任何想法。
李恪沒說話,殿中靜下來。福祿吩咐沏茶的內侍走進,為太子和晉王各上了一杯,隨後無聲退下。
福祿看了眼李恪,隨後也轉身退下,此時殿中只剩下他們叔侄二人。
“皇叔,安安穩穩地待在盛京不好嗎?”李恪看著手上的奏折,輕聲問了句。
“好,也不好。”晉王沒起身,但是擡眼看他,“臣年少便提刀上陣,鎮守邊關,後先帝駕崩,臣被皇兄留在盛京,後來又被皇兄送去封地,不自在,不自由。”
“臣已經習慣了馬背上掙命的日子了,安穩不適合臣。”晉王頓了片刻,才道:“殿下,如今關外戎狄蠢蠢欲動,與沈巍勾結又怎麽可能只盯著河東,河西守將無才,絕非良人。”
“如今滿朝上下有多少忠良,臣清楚,您也清楚。”晉王平靜的敘述著,眼前閃過了與兄弟酒肉豪情的日子,苦寒之地行抱負,策馬邊關展英才。
“臣不介意成為一把刀,臣生於大昭,必定也會為了大昭而死。”晉王說到此便不再開口,只是如松般挺直背脊的半跪著,眼睛錯開李恪投下的視線。
李恪看著他,膚色常年風吹日曬早已如古銅一般,眼中是磨礪出來的堅毅肅殺,即使養尊處優數十年,依然像是戰場上剛斬落敵首的將軍。
多少年了?
李恪想了下,他幼時常常聽聞這個皇叔的事跡,戰場上所向披靡,不少女子芳心暗許,但他八歲後便常常在宮中見到他的身影。
母後對他說,他是被迫回來的。
先帝崩殂,晉王趕回舉國同喪,還未出服期邊關便有敵來犯,他率軍平定,一走便是數年。
晉王平定邊疆之亂,朝中皇子便只剩下不開智的雍王與中庸的父皇,剩下的便是還沒長大的皇子。
父皇毫無疑問登上了皇位,等晉王平定趕回,軍功卓絕,封賞無數,任誰都覺得父皇偏愛於他。
父皇也如他們想的一般,對晉王極盡偏寵,金銀珠寶,香紗美人,成堆成堆的往晉王府送。
但晉王心知肚明這是為了將他留在盛京,他表過忠心,但沒用,父皇忌憚他,每次晉王一提出趕回邊關,父皇便以大昭海晏河清為由糊弄過去。
幾年後晉王煩不勝煩,幹脆連夜回了封地,父皇心中暗驚,暗中派人跟著,生怕他沒有回封地而是轉頭去了邊關。所幸,晉王真的回了封地,父皇瞬間便心安,但還是暗中派人盯著,隔一段時日便要派人來報。
晉王除了每年年節,幾乎不與盛京來往,直到父皇病重,他收到信才趕回。
李恪猜想過晉王趕回的緣由,如今晉王來此請命更是如他所料。
正如晉王所說,朝中忠良少之又少,能上陣殺敵更是屈指可數,如今蘇瞿白和常瞑河都鎮守在河東,河西必定是個空缺。
李恪也想過此事,朝中武將多數上了年紀,少數實戰經驗少,沒真正上過現場,剩下的便是賣官鬻爵送進來的廢物。
李恪突然問了句:“皇叔,你怨不怨父皇?”
晉王不語,那個高高在上滿心猜忌的天子親手折斷了他的羽翼,企圖馴化他,讓他由翺翔的鷹隼成了牢籠裏的鳥雀,他又豈能沒有怨言。
“臣之心屬大昭。”晉王只回了一句。
李恪笑了下,站起身來,走下臺階將他扶起:“皇叔,樊籠已破,您該回去了。”
晉王看著他,俊美的眉眼柔和些許,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辛苦了,恪兒。”
李恪楞了下,他年幼時總是愛跟在晉王身後,他當時的意氣風發還沒有被磨滅掉,總是一口一個恪兒的叫他。
後來回了封地,兩人相見少了,李恪慢慢長大學會帝王之策,晉王逐漸冷淡,兩人便疏遠了。
他總是一口一個殿下,李恪想。
李恪應了聲:“皇叔,去吧,河西需要你。”
“您先出發,旨意隨後便到。”
晉王嗯了聲轉身退下,才掀開簾子就頓住:“殿下,您與聖上不一樣。他無才無德,陰狠暴戾,而您德才兼備,寬厚仁慈,您會是大昭的良主。”
他走了。
李恪又回了高堂之上,所有人都這樣說。
李恪想到了幼時,他才加封儲君之時,窩在母後懷中的他上不太懂什麽是未來之主,母後很溫柔的笑著說:“儲君啊,便是為了天下黎民而憂喜,為江山千秋萬代的基業而籌謀。”
李恪扣著袖子,憋著嘴:“那我一定要當儲君嗎?”
“恪兒不想當嗎?”
李恪搖搖頭:“聽母後這樣說,儲君像是為了他人而活,我想為自己而活,就想晉皇叔那樣。”
母後沈默片刻,抱緊他:“你晉皇叔不自由,他是被迫的,被迫回到這個富麗堂皇的地方。”
“他不願意回來就不要回來了,晉皇叔那樣厲害,刀槍棍棒,騎馬射箭樣樣在行,誰能困得住他。”李恪太小了,他不懂。
“恪兒,有時候權力才是最可怕的。”母後幽幽嘆了口氣,“恪兒,人生在世,沒有人能真正如願以償,母後希望你日後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不會讓自己後悔的。”
李恪聽不懂,但他知道乖乖點頭記住母後所言就行了。
這一記,就記到了現在。
晉王才走,李恪便將旨意寫出下發了,沒等他處理多少政務,福祿又來報,刑部尚書鐘珂求見。
李恪想起剛剛結束的科舉,又想起即將回京的梁溫,才讓福祿將人帶上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考院的學子疏散後,院門出現馬車,幾道身影擁簇著紫服吏部尚書鐘珂。
鐘珂回過身來,精神矍鑠,面色紅潤的說道:“諸位辛苦了。”
身後的人連忙擺手:“不辛苦,不辛苦,鐘尚書才是費心費力,要說辛苦也該是您,我們充其量就是個打雜的。”
鐘珂臉上笑意更深了,本來這科舉之事輪不到他們吏部,但今年太子跳過禮部直接將此重任交給他,如何不讓他暢快。
這就是變相的向眾人說他這個吏部尚書頗受儲君器重,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朝中有哪個不是人精,除了那幾個清高的,剩下的哪個不是登門道喜,附和諂媚於他。
這可讓他狠狠的長了面子,這些時日面帶紅光,走路都擡頭挺胸。且科舉之事向來是個撈油水的好差事,紙條一收,金銀流水般往府裏湧。
鐘珂仰著頭:“話可不是這樣說的,沒有諸位的幫助我也不能如此順利的開展,將科舉之事辦下來。待我一會兒向太子覆職,必定為眾位美言幾句。”
眾人面露喜意:“我等在此多謝鐘尚書。”
鐘珂心滿意足坐車走了,他得入宮去朝太子覆職,學子的考卷已經交由吏部其餘人送到。
偏殿中,李恪正處理雜事。
他扔開一本奏折,剛想伸手拿下一本,手還沒觸到就伸回來,揉了揉太陽穴。
福祿見他一副煩心樣兒,上前替他揉:“殿下,要不出去走走。”
“劉巖松那怎麽樣了?”李恪嘴中的劉巖松是禁軍統領,也是那日重華宮失火時被問責的人。
福祿緩聲:“劉統領還在查。”
李恪哼了一聲:“再給他三日他都查不出來。”隨後嘆了口氣,拂了福祿的手去,“當日也是氣昏了頭,得虧母後遺留的物件多半都被孤搬到了太子府。”
福祿抿嘴失笑:“殿下和善,劉統領自不會多言。”
李恪想了下:“他現在怕是急死了,說出的話總不好收回,看看吧,索性離三日還有一日,看明天他能給孤說些什麽。”
福祿又道:“殿下寬厚。”
“總不能真把人革職了,他們劉家也是忠義之家,不像朝堂上那些個面上一套背後一套的奸猾之輩。”李恪對於朝中任職的大臣都有一套認知,只不過現在不能動罷了。
“梁溫那邊如何了?”李恪想起她來,去了些許時日了,也沒多問過幾句。
“梁縣令離開衢都了,您已下令讓各州刺史配合,南方依靠孫氏的商戶基本都散了,投靠了徐氏,再過些日子梁縣令就該回來了。”福祿這裏一直都有信遞來,本來他應該逐一說給太子,但近些日子事情太多,太子便說將此事先放放。
“嗯。”對於李恪來說,科舉與幽州反叛之事比梁溫建商會重要多了,權衡利弊之下,自是要緊著重要的事。
況且梁溫將此事辦的很好,還有徐家,未被抄家之前徐家也是清流之輩,後來聖上昏聵聽信奸佞將人盡數流放。
李恪想著,指尖便在桌案上一下又一下的敲起來,他在估量徐家現在的價值。
福祿杯盞中茶水見底,便輕腳走出,才踏出門檻,迎面撞上了晉王。
福祿趕緊躬身:“晉王。”
晉王嗯了一聲:“殿下在裏面嗎?”
“在的,殿下此時忙於政事。”
“去通報一聲,我有要事稟告。”晉王往裏望了一眼,沒看到什麽。
福祿喚了旁邊守著的內侍去沏茶,隨後入了殿中:“殿下,晉王來了,說是有要事要稟告。”
李恪停下手中的動作,擡眼看外面,窗上投下了人影:“帶進來吧。”
不等福祿出去通報,晉王就自己掀簾而入,現在殿中央:“殿下金安。”
李恪掛上笑:“皇叔來此是為何啊?”
“臣請命前往邊關,護我大昭疆土。”晉王說著半跪在地,拱手,雙眼盯著地面,心中沒有任何想法。
李恪沒說話,殿中靜下來。福祿吩咐沏茶的內侍走進,為太子和晉王各上了一杯,隨後無聲退下。
福祿看了眼李恪,隨後也轉身退下,此時殿中只剩下他們叔侄二人。
“皇叔,安安穩穩地待在盛京不好嗎?”李恪看著手上的奏折,輕聲問了句。
“好,也不好。”晉王沒起身,但是擡眼看他,“臣年少便提刀上陣,鎮守邊關,後先帝駕崩,臣被皇兄留在盛京,後來又被皇兄送去封地,不自在,不自由。”
“臣已經習慣了馬背上掙命的日子了,安穩不適合臣。”晉王頓了片刻,才道:“殿下,如今關外戎狄蠢蠢欲動,與沈巍勾結又怎麽可能只盯著河東,河西守將無才,絕非良人。”
“如今滿朝上下有多少忠良,臣清楚,您也清楚。”晉王平靜的敘述著,眼前閃過了與兄弟酒肉豪情的日子,苦寒之地行抱負,策馬邊關展英才。
“臣不介意成為一把刀,臣生於大昭,必定也會為了大昭而死。”晉王說到此便不再開口,只是如松般挺直背脊的半跪著,眼睛錯開李恪投下的視線。
李恪看著他,膚色常年風吹日曬早已如古銅一般,眼中是磨礪出來的堅毅肅殺,即使養尊處優數十年,依然像是戰場上剛斬落敵首的將軍。
多少年了?
李恪想了下,他幼時常常聽聞這個皇叔的事跡,戰場上所向披靡,不少女子芳心暗許,但他八歲後便常常在宮中見到他的身影。
母後對他說,他是被迫回來的。
先帝崩殂,晉王趕回舉國同喪,還未出服期邊關便有敵來犯,他率軍平定,一走便是數年。
晉王平定邊疆之亂,朝中皇子便只剩下不開智的雍王與中庸的父皇,剩下的便是還沒長大的皇子。
父皇毫無疑問登上了皇位,等晉王平定趕回,軍功卓絕,封賞無數,任誰都覺得父皇偏愛於他。
父皇也如他們想的一般,對晉王極盡偏寵,金銀珠寶,香紗美人,成堆成堆的往晉王府送。
但晉王心知肚明這是為了將他留在盛京,他表過忠心,但沒用,父皇忌憚他,每次晉王一提出趕回邊關,父皇便以大昭海晏河清為由糊弄過去。
幾年後晉王煩不勝煩,幹脆連夜回了封地,父皇心中暗驚,暗中派人跟著,生怕他沒有回封地而是轉頭去了邊關。所幸,晉王真的回了封地,父皇瞬間便心安,但還是暗中派人盯著,隔一段時日便要派人來報。
晉王除了每年年節,幾乎不與盛京來往,直到父皇病重,他收到信才趕回。
李恪猜想過晉王趕回的緣由,如今晉王來此請命更是如他所料。
正如晉王所說,朝中忠良少之又少,能上陣殺敵更是屈指可數,如今蘇瞿白和常瞑河都鎮守在河東,河西必定是個空缺。
李恪也想過此事,朝中武將多數上了年紀,少數實戰經驗少,沒真正上過現場,剩下的便是賣官鬻爵送進來的廢物。
李恪突然問了句:“皇叔,你怨不怨父皇?”
晉王不語,那個高高在上滿心猜忌的天子親手折斷了他的羽翼,企圖馴化他,讓他由翺翔的鷹隼成了牢籠裏的鳥雀,他又豈能沒有怨言。
“臣之心屬大昭。”晉王只回了一句。
李恪笑了下,站起身來,走下臺階將他扶起:“皇叔,樊籠已破,您該回去了。”
晉王看著他,俊美的眉眼柔和些許,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辛苦了,恪兒。”
李恪楞了下,他年幼時總是愛跟在晉王身後,他當時的意氣風發還沒有被磨滅掉,總是一口一個恪兒的叫他。
後來回了封地,兩人相見少了,李恪慢慢長大學會帝王之策,晉王逐漸冷淡,兩人便疏遠了。
他總是一口一個殿下,李恪想。
李恪應了聲:“皇叔,去吧,河西需要你。”
“您先出發,旨意隨後便到。”
晉王嗯了聲轉身退下,才掀開簾子就頓住:“殿下,您與聖上不一樣。他無才無德,陰狠暴戾,而您德才兼備,寬厚仁慈,您會是大昭的良主。”
他走了。
李恪又回了高堂之上,所有人都這樣說。
李恪想到了幼時,他才加封儲君之時,窩在母後懷中的他上不太懂什麽是未來之主,母後很溫柔的笑著說:“儲君啊,便是為了天下黎民而憂喜,為江山千秋萬代的基業而籌謀。”
李恪扣著袖子,憋著嘴:“那我一定要當儲君嗎?”
“恪兒不想當嗎?”
李恪搖搖頭:“聽母後這樣說,儲君像是為了他人而活,我想為自己而活,就想晉皇叔那樣。”
母後沈默片刻,抱緊他:“你晉皇叔不自由,他是被迫的,被迫回到這個富麗堂皇的地方。”
“他不願意回來就不要回來了,晉皇叔那樣厲害,刀槍棍棒,騎馬射箭樣樣在行,誰能困得住他。”李恪太小了,他不懂。
“恪兒,有時候權力才是最可怕的。”母後幽幽嘆了口氣,“恪兒,人生在世,沒有人能真正如願以償,母後希望你日後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不會讓自己後悔的。”
李恪聽不懂,但他知道乖乖點頭記住母後所言就行了。
這一記,就記到了現在。
晉王才走,李恪便將旨意寫出下發了,沒等他處理多少政務,福祿又來報,刑部尚書鐘珂求見。
李恪想起剛剛結束的科舉,又想起即將回京的梁溫,才讓福祿將人帶上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