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帶走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1章 帶走
年關一過,各地災民分送各地,大大緩解用人饑荒。
謝硯行年節中出門訪客,江無眠則是例行去巡視暖房,白楚寒人已捏著一根秧苗觀察情況,見他過來,道:“長勢還行,開春就能下地?”
江無眠一一看過,扡插的秧苗已是生根發芽,待到開春挪移出去即可。
例行問過情況,兩人出了暖房,穿過游廊時江無眠方道:“陛下有意掠奪突厥人口,待到突厥內亂結束,再也沒有這等好時機。”
到時大周將面對一個北方強敵!
突厥內亂不是結果,而是起因,東西突厥二部正是在為南下攻入大周積蓄力量。
然權力掌握在兩個人手中,總是擔憂對方給自己背後捅刀,屆時兩面作戰,腹背受敵,實在無以為繼。
因此,在決心攻入大周之前,東西突厥必然有一戰,這一戰或許會消耗內部有生力量,但也會讓突厥完成統一!
最少五年,最多十年,突厥將成為大周北方最強的敵人。
不得不防。
江無眠還有個擔憂,建元帝的身體並不像之前那般健康,歲月催人老,一代帝王終究會逝去。
新帝……新帝真有能力對上一個北方部族嗎?
就他觀察所得,新帝的能力在建元帝的對比之下堪稱平庸,是但凡再有一個皇子有能力扛住江山都不會交給太子的水平。
但新帝有個好處,他本人很擅長聽從意見。說得不好聽一些,沒有主見,做事猶豫不定,沒有魚死網破的銳氣,也沒有安邦定國的才能。
只能靠建元帝給他安排輔政班子了。
江無眠的憂慮也是白楚寒的擔心。
建元帝毫無疑問是個有膽量的皇帝,他做事不拘泥於出身,又心狠手辣。於他身上,帝王的猜疑之心和權衡之術一清二楚。
譬如謝硯行一門,謝硯行被貶職,建元帝便開始用起白楚寒抗衡當年的韓黨。待江無眠起來後,又選擇了江無眠,白楚寒則是放任自流。
建元帝下旨允許江無眠接走謝硯行,也是為了維持大周對嶺南的控制,當時江無眠已是控制住部分區域,再繼續下去就能實現由點到面的把控。
故而要給江無眠一點韁繩,在天地君親師的時候,失去父母,師父無疑是最佳人選。
加之江無眠絕不可能與韓黨聯合,因而當年的建元帝毫不吝嗇加恩謝硯行。
然而如今謝硯行多年在布政使的位子上未曾移動,只因朝中謝門壯大。
盡管江無眠沒有親自教導的徒弟,可他新教出來的學生不少。白楚寒更不必說,他人都是院長了,過些年,朝中武將哪個都要尊稱恩師。
謝硯行的兒子謝霄又在逐步控制江南,待到他管控住了,那便又是一個強有力的助力。
因此,謝硯行此行北上,未嘗沒有乞骸骨致仕的意思。
盡管帝王的猜疑之心不死,權衡之術也用得格外順暢,但以白楚寒的視角來看,建元帝應當屬於“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中所說的“帝王”,太子……太子在建元帝的陰影裏成長,如今能教會這些就不多要求了。
但是江無眠不一樣,他僅是當建元帝是他實現理想路途上的捷徑之一,或許又是工具人,當這個工具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只會想著如何換一個更為便利的工具。
新君……看著不像是好工具的模樣,要他自己上又不可能,當皇帝的束縛比當官員要多了。
最為重要的是,皇帝根本看不見人間疾苦,看不了山河大川的景色,與其如此,不若當個實權首輔。
江無眠像是捋清了前路,敲定了日後的奮鬥目標,精神面貌不說煥然一新,周身氣質也更加沈穩了些。
“師弟,你又打什麽主意?”同行的白楚寒瞇眼掃了幾下,心裏就有了猜測。
他這師弟,一定又有新點子出來,這一副“我要幹個大事”的表情他太熟悉了。
別人只覺得江無眠冷臉難以接近,實際上相處久了就會發現他是懶得做大表情,從小就會用眼神和嘴角表達情緒。
比如現在,兩側唇角上揚,眼角微微露出一點笑意,眉頭一挑,顯而易見,這師弟要準備幹個說不好的大事。
江無眠用“今日吃三頓飯”的平淡語氣說:“收攏突厥殘餘兵力,給予兵力糧草支持。”
白楚寒:“……”
白楚寒的目光落到江無眠的平淡面容上,他這師弟還真是要幹一件“資敵”大事!
不過這事倒真是對大周有利,拖延內亂時間,消耗有生力量,即便是突厥回過味來想要談和,在大周的攪弄風雨之下也別想順利。
現在北邊還有被打跑的殘軍集結在邊關處不走,這群人對突厥的歸屬感極為強烈。
他們和逃離突厥的底層百姓不一樣,在突厥,這一群人應當是屬於統治者行列,擁有自己隨意支配的牛羊和土地,嘗過權力滋味怎甘心居於人下,去做在他們眼中本該奴隸去做的活計。
因此,這群人對大周的招攬歸化方案嗤之以鼻,毫不動心。
針對這一批人,他們可以援助糧草和刀劍,還能幫忙救治傷患,鼓勵對方再度開戰。
這份奏疏上的極快,因為開春之後東西突厥必然會爭奪草場,到時消耗的物資將會是往年的數倍。
若是大周派些商隊過去,極大可能被搶,但也能順勢添一把火,引導內亂。
戰爭只要持續多年,不愁突厥散國。
建元帝批覆及時,恩準此事,還派了幾人按照江無眠奏折所說的流程去加劇內亂形勢,同時還讓人找出一批不太使用接近腐蝕的刀劍來,順便抽調一些好鋼,讓商隊假裝走私。
至於糧食……這個,大周的糧食目前是充足了些,可架不住要消耗的也多。
人口嚼用不說,扶桑那邊的經濟戰剛剛打響,往後要往裏面填的日子多著呢,建元帝家大業大但也舍不得這麽浪費。
突厥就不能搶對方的糧食?
但凡這群殘兵能搶得了,想必都不會淪落到大周算計他們的時候還要擔心餓死了不得不送一批糧食的地步。
舍不得糧食搞不了內亂,建元帝批了,給錢給糧給支持,再多就沒了。
不能讓突厥突厥察覺他們的謀劃,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過度熱心只會讓他們心生警惕,從而導致前功盡棄。
謝硯行便於此刻遞上了折子,言稱有一物,於南方收成量較大,可充當主食來吃。
“此物味稍甘,飽腹感強,可在田間地頭種植一二。此外,除根莖外,葉梗也可食用,采嫩葉過水,稍加一點鹽,即可入口。”
還能腌制,還能曬成幹菜,還能餵雞鴨鵝當豬飼料,總之,幹什麽都行,什麽都能吃,怎麽都能吃。
建元帝聽著有點耳熟,這不就類似於玉米嗎?!
除了玉米葉人不能食用以外,這兩者哪兒都相似,連用處都差不多。
他看一眼折子,心想:謝硯行和江恒陽兩個找的作物都類似,合該你們兩個是師徒。
東西就在江無眠的暖房裏面養著,他這兒修的極好,冬日裏上京的秧苗活了九成,一成是天冷沒長根,營養不夠,枯死了。
剩下的已是生出根系,需要分苗了。
建元帝實地看了一眼,身後還跟著各個大臣,一個接一個鉆入暖房裏面,肥料發酵的味道實在難聞,但誰也顧不得這個,散開來尋找秧苗。
上次玉米已叫眾人吃到甜頭,一年兩季作物,收成多,糧食多,能養活的佃農更多,誰都有那麽三四個莊子和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的禦田,多一畝就多百斤糧食,這誰聽了不迷糊?
聽謝硯行的介紹,紅薯結的果有大有小,但一株秧苗能有個幾斤收獲,秧苗長成老苗前還能吃。
有人不缺這口菜,但朝中還有人吃喝不起,吃一口菜都要掂量掂量,雖然少但不是沒有,所以這些人也格外關註新作物的事。
“此物需要溫度如何?土壤呢?澆水幾何?”
“可有記錄?南方何時何地種的?”
“一根秧苗能爬半筐?這能吃到何時?”
江無眠只覺得耳邊一陣嗡鳴,各處傳來聲音,建元帝也抓著謝硯行和趙念唐不放,翻看記錄找著畝產和種植所需。
在其他事上,他或許還要猜疑一兩天,探查其人背後目的,再權衡利弊。
但在謝硯行師徒兩人這裏,事關糧食,他無需考慮太多。謝門中人從不在此事上做文章,一是一二是二,優點缺點一目了然。
趙念唐初時結結巴巴,還要謝硯行或是江無眠引導補充,但談論到糧食時,他自信的侃侃而談,大有說上三天三夜的架勢。
建元帝合上記錄,沈吟片刻道:“依你之見,北地何時能種植此物?西域兩道如何?是否能大規模種植?”
趙念唐翻出種植條件所需,對著簡單的內容,向建元帝解釋紅薯所需的生長條件以及要在北地和西域等地展開種植實驗才能確保情況。
“十裏不同俗,在土質、水文等條件上,一裏都可能出現不同情況,必須要實地種植後得出更加精準的結論才能嘗試大規模大批量種植。”
趙念唐說完反應過來,這不是陳平師父考驗他能力的場合,眼前站著的是建元帝,一手能決定他生死的人。
這番變相拒絕的話,不知會不會惹得皇帝不喜。
心中難免忐忑不安。
恰恰相反,建元帝更欣賞他務實的表現,當即把人塞到戶部和一脹紅玉米觀察員前去做伴。
臨走時,還用江無眠家的車運走一筐秧苗,準備在皇莊裏插秧種植試試產量。
江無眠:“……”連人帶糧都不放過,看得出建元帝有多不客氣。
不過,這番功勞落在恩師身上,封疆大吏的位子總得留一個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年關一過,各地災民分送各地,大大緩解用人饑荒。
謝硯行年節中出門訪客,江無眠則是例行去巡視暖房,白楚寒人已捏著一根秧苗觀察情況,見他過來,道:“長勢還行,開春就能下地?”
江無眠一一看過,扡插的秧苗已是生根發芽,待到開春挪移出去即可。
例行問過情況,兩人出了暖房,穿過游廊時江無眠方道:“陛下有意掠奪突厥人口,待到突厥內亂結束,再也沒有這等好時機。”
到時大周將面對一個北方強敵!
突厥內亂不是結果,而是起因,東西突厥二部正是在為南下攻入大周積蓄力量。
然權力掌握在兩個人手中,總是擔憂對方給自己背後捅刀,屆時兩面作戰,腹背受敵,實在無以為繼。
因此,在決心攻入大周之前,東西突厥必然有一戰,這一戰或許會消耗內部有生力量,但也會讓突厥完成統一!
最少五年,最多十年,突厥將成為大周北方最強的敵人。
不得不防。
江無眠還有個擔憂,建元帝的身體並不像之前那般健康,歲月催人老,一代帝王終究會逝去。
新帝……新帝真有能力對上一個北方部族嗎?
就他觀察所得,新帝的能力在建元帝的對比之下堪稱平庸,是但凡再有一個皇子有能力扛住江山都不會交給太子的水平。
但新帝有個好處,他本人很擅長聽從意見。說得不好聽一些,沒有主見,做事猶豫不定,沒有魚死網破的銳氣,也沒有安邦定國的才能。
只能靠建元帝給他安排輔政班子了。
江無眠的憂慮也是白楚寒的擔心。
建元帝毫無疑問是個有膽量的皇帝,他做事不拘泥於出身,又心狠手辣。於他身上,帝王的猜疑之心和權衡之術一清二楚。
譬如謝硯行一門,謝硯行被貶職,建元帝便開始用起白楚寒抗衡當年的韓黨。待江無眠起來後,又選擇了江無眠,白楚寒則是放任自流。
建元帝下旨允許江無眠接走謝硯行,也是為了維持大周對嶺南的控制,當時江無眠已是控制住部分區域,再繼續下去就能實現由點到面的把控。
故而要給江無眠一點韁繩,在天地君親師的時候,失去父母,師父無疑是最佳人選。
加之江無眠絕不可能與韓黨聯合,因而當年的建元帝毫不吝嗇加恩謝硯行。
然而如今謝硯行多年在布政使的位子上未曾移動,只因朝中謝門壯大。
盡管江無眠沒有親自教導的徒弟,可他新教出來的學生不少。白楚寒更不必說,他人都是院長了,過些年,朝中武將哪個都要尊稱恩師。
謝硯行的兒子謝霄又在逐步控制江南,待到他管控住了,那便又是一個強有力的助力。
因此,謝硯行此行北上,未嘗沒有乞骸骨致仕的意思。
盡管帝王的猜疑之心不死,權衡之術也用得格外順暢,但以白楚寒的視角來看,建元帝應當屬於“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中所說的“帝王”,太子……太子在建元帝的陰影裏成長,如今能教會這些就不多要求了。
但是江無眠不一樣,他僅是當建元帝是他實現理想路途上的捷徑之一,或許又是工具人,當這個工具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只會想著如何換一個更為便利的工具。
新君……看著不像是好工具的模樣,要他自己上又不可能,當皇帝的束縛比當官員要多了。
最為重要的是,皇帝根本看不見人間疾苦,看不了山河大川的景色,與其如此,不若當個實權首輔。
江無眠像是捋清了前路,敲定了日後的奮鬥目標,精神面貌不說煥然一新,周身氣質也更加沈穩了些。
“師弟,你又打什麽主意?”同行的白楚寒瞇眼掃了幾下,心裏就有了猜測。
他這師弟,一定又有新點子出來,這一副“我要幹個大事”的表情他太熟悉了。
別人只覺得江無眠冷臉難以接近,實際上相處久了就會發現他是懶得做大表情,從小就會用眼神和嘴角表達情緒。
比如現在,兩側唇角上揚,眼角微微露出一點笑意,眉頭一挑,顯而易見,這師弟要準備幹個說不好的大事。
江無眠用“今日吃三頓飯”的平淡語氣說:“收攏突厥殘餘兵力,給予兵力糧草支持。”
白楚寒:“……”
白楚寒的目光落到江無眠的平淡面容上,他這師弟還真是要幹一件“資敵”大事!
不過這事倒真是對大周有利,拖延內亂時間,消耗有生力量,即便是突厥回過味來想要談和,在大周的攪弄風雨之下也別想順利。
現在北邊還有被打跑的殘軍集結在邊關處不走,這群人對突厥的歸屬感極為強烈。
他們和逃離突厥的底層百姓不一樣,在突厥,這一群人應當是屬於統治者行列,擁有自己隨意支配的牛羊和土地,嘗過權力滋味怎甘心居於人下,去做在他們眼中本該奴隸去做的活計。
因此,這群人對大周的招攬歸化方案嗤之以鼻,毫不動心。
針對這一批人,他們可以援助糧草和刀劍,還能幫忙救治傷患,鼓勵對方再度開戰。
這份奏疏上的極快,因為開春之後東西突厥必然會爭奪草場,到時消耗的物資將會是往年的數倍。
若是大周派些商隊過去,極大可能被搶,但也能順勢添一把火,引導內亂。
戰爭只要持續多年,不愁突厥散國。
建元帝批覆及時,恩準此事,還派了幾人按照江無眠奏折所說的流程去加劇內亂形勢,同時還讓人找出一批不太使用接近腐蝕的刀劍來,順便抽調一些好鋼,讓商隊假裝走私。
至於糧食……這個,大周的糧食目前是充足了些,可架不住要消耗的也多。
人口嚼用不說,扶桑那邊的經濟戰剛剛打響,往後要往裏面填的日子多著呢,建元帝家大業大但也舍不得這麽浪費。
突厥就不能搶對方的糧食?
但凡這群殘兵能搶得了,想必都不會淪落到大周算計他們的時候還要擔心餓死了不得不送一批糧食的地步。
舍不得糧食搞不了內亂,建元帝批了,給錢給糧給支持,再多就沒了。
不能讓突厥突厥察覺他們的謀劃,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過度熱心只會讓他們心生警惕,從而導致前功盡棄。
謝硯行便於此刻遞上了折子,言稱有一物,於南方收成量較大,可充當主食來吃。
“此物味稍甘,飽腹感強,可在田間地頭種植一二。此外,除根莖外,葉梗也可食用,采嫩葉過水,稍加一點鹽,即可入口。”
還能腌制,還能曬成幹菜,還能餵雞鴨鵝當豬飼料,總之,幹什麽都行,什麽都能吃,怎麽都能吃。
建元帝聽著有點耳熟,這不就類似於玉米嗎?!
除了玉米葉人不能食用以外,這兩者哪兒都相似,連用處都差不多。
他看一眼折子,心想:謝硯行和江恒陽兩個找的作物都類似,合該你們兩個是師徒。
東西就在江無眠的暖房裏面養著,他這兒修的極好,冬日裏上京的秧苗活了九成,一成是天冷沒長根,營養不夠,枯死了。
剩下的已是生出根系,需要分苗了。
建元帝實地看了一眼,身後還跟著各個大臣,一個接一個鉆入暖房裏面,肥料發酵的味道實在難聞,但誰也顧不得這個,散開來尋找秧苗。
上次玉米已叫眾人吃到甜頭,一年兩季作物,收成多,糧食多,能養活的佃農更多,誰都有那麽三四個莊子和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的禦田,多一畝就多百斤糧食,這誰聽了不迷糊?
聽謝硯行的介紹,紅薯結的果有大有小,但一株秧苗能有個幾斤收獲,秧苗長成老苗前還能吃。
有人不缺這口菜,但朝中還有人吃喝不起,吃一口菜都要掂量掂量,雖然少但不是沒有,所以這些人也格外關註新作物的事。
“此物需要溫度如何?土壤呢?澆水幾何?”
“可有記錄?南方何時何地種的?”
“一根秧苗能爬半筐?這能吃到何時?”
江無眠只覺得耳邊一陣嗡鳴,各處傳來聲音,建元帝也抓著謝硯行和趙念唐不放,翻看記錄找著畝產和種植所需。
在其他事上,他或許還要猜疑一兩天,探查其人背後目的,再權衡利弊。
但在謝硯行師徒兩人這裏,事關糧食,他無需考慮太多。謝門中人從不在此事上做文章,一是一二是二,優點缺點一目了然。
趙念唐初時結結巴巴,還要謝硯行或是江無眠引導補充,但談論到糧食時,他自信的侃侃而談,大有說上三天三夜的架勢。
建元帝合上記錄,沈吟片刻道:“依你之見,北地何時能種植此物?西域兩道如何?是否能大規模種植?”
趙念唐翻出種植條件所需,對著簡單的內容,向建元帝解釋紅薯所需的生長條件以及要在北地和西域等地展開種植實驗才能確保情況。
“十裏不同俗,在土質、水文等條件上,一裏都可能出現不同情況,必須要實地種植後得出更加精準的結論才能嘗試大規模大批量種植。”
趙念唐說完反應過來,這不是陳平師父考驗他能力的場合,眼前站著的是建元帝,一手能決定他生死的人。
這番變相拒絕的話,不知會不會惹得皇帝不喜。
心中難免忐忑不安。
恰恰相反,建元帝更欣賞他務實的表現,當即把人塞到戶部和一脹紅玉米觀察員前去做伴。
臨走時,還用江無眠家的車運走一筐秧苗,準備在皇莊裏插秧種植試試產量。
江無眠:“……”連人帶糧都不放過,看得出建元帝有多不客氣。
不過,這番功勞落在恩師身上,封疆大吏的位子總得留一個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