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爹是王安石
關燈
小
中
大
我爹爹是王安石
王臱大聲喊著表示抗議,
“哥哥,哥哥,我要跟哥哥去書房。”
經過幾天的適應王臱已經大致掌握了哥哥一詞在這個時代的發音。可奶娘哪裏聽她的,只覺得是孩子的瘋病又犯了。
王雱終究是心疼妹妹的,看她這樣的鬧也不忍心走,就坐在床邊勸慰著。王臱一時情急,抓起哥哥的手就想寫字,也不管三歲的孩子寫字會不會惹人起疑。王臱在哥哥手心裏寫著“書”字,希望哥哥能明白,可寫了三遍哥哥還沒明白。
寫到第四遍時,王臱才想起來,自己好像應該寫繁體字。可是繁體字的“書”怎麽寫來著?繁體字對於王臱來說大多數字認肯定是認識的,但要她寫嘛emmmm基本可以說是沒寫過。小時候學書法根本沒學幾天。
啊啊啊,王臱急的臉都紅了。哥哥見妹妹在自己手上亂畫一氣,卻不知道再畫什麽,一時好奇,也沒那麽著急要走。
王臱急中生智,“書”字一時想不起來怎麽寫,就寫“哥哥”吧,這“哥”字簡體和繁體好像是一樣的。於是王臱改在兄長手中寫“哥”字。
寫了兩遍果真奏效,王雱激動將妹妹抱起來,
“誰說我家妹子傻了,這明明聰明的很,三歲能文,不知道要強過多少人去!”
王臱聽不太懂,但十分配合的笑得燦爛。
“李媽媽,可是你們教臱兒寫字的,好啊!”
李媽媽倒是遲疑了,自己都不識的幾個字,這從沒教過二姑娘啊,
“大少爺,這...不是奴教的。”頓了一下又道,“許是二少爺之前帶著二姑娘看書的時候二姑娘認得的。”
“臱兒,你喜歡讀書?”
王臱覺得這小正太看起來就聰明,如今這麽喜形於色的定是認出自己寫的字了,這個問題肯定如此相關,看神色絕對是個好問題,於是瘋狂點頭。
就這樣王臱如願被長兄王雱抱著來到了心心念念的書房。
入目《論語》、《孟子》、《大學》赫然擺在書架上,王臱一下子心安了不少,至少這個世界,聖人們都還在,不是萬古如長夜,基本三觀大概也都說得通。
王臱一被兄長從懷中放下來,就急急得朝書案奔去,可惜個子實在太小根本夠不著桌案。王雱笑著搬了把凳子房子自己的椅子旁邊,把小妹抱到椅子上,自己在凳子上坐下。
王雱開始溫書,王臱個子小看不見,所幸就直接站到椅子上,小腦袋湊過去,對照著字和讀音的關系。王雱看自家小妹想看,也就把書放低一點兒給她一起看,看小妹還會微張著小嘴小聲跟著讀幾個字,萌的王雱心都快化了。
翌日,王雱從學堂回來時,王臱已經由奶娘領著,在王雱書房門口等著了。
王雱緊走兩步從奶娘手裏領了妹妹,
“昨日讓妹妹跟我這我胡看了,今日哥哥得空去找你二哥拿幾本合適你看的書來。”
王雱牽著妹妹王臱往二弟王旁房裏走,王旁也正在學開蒙的課程,字還人不太全,但在同齡人中,也算是開蒙早的了。
王旁這相見到哥哥帶著一蹦一跳的妹妹過來,急忙起身行禮。
“不忙,旁兒這兒又富裕的《急就篇》麽?我拿去給臱兒看看。”
“啊...哦,那我這本去就行。”
“那你可還要用?”
“我有自己手抄的就行。”
“那好,多謝旁兒了。”
“多謝二哥。”王臱跟在大哥王雱身旁興高采烈的附和道。
這本《急就篇》已經被翻得書頁蓬松,但頁腳依然平整,側面也沒有多少發黑的手指印,看得出來它之前的主人常翻常看且對它很是愛護。
王臱就照著這本書,指著字找人讀,自己再抄謄下來標上拼音,半月下來就已經基本掌握了古漢語讀音,雖然口音也還是有些奇怪,但已經能與家裏人正常交流了。
家裏人對此都很高興,自己家小女兒的瘋病不但好了,而且還一心向學,沒請先生教都自己在學認字了。
王臱通過套話知道了自己竟然是王安石的女兒,一時喜不自勝。王臱雖然是個理工科學生,初高中的歷史課也基本都是糊弄了,從沒有認真背過。但對王安石還是知道的,唐宋八大家也算是中學時候的重點文學常識,至於自己這位便宜爹爹具體寫了哪首詩雖然一時間還真想不起來了但這也不重要。
穿越到了封建時代,能作為官宦人家的小姐已經不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封建時代階級跨越遠比現代艱難,身為女子更是基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臱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社畜,一下次成了封建王朝地主階級的女兒,一下子竟然還有一點兒小竊喜,自己是不是終於可以過上躺平的美好生活了。
是不是自己哪怕“愚且魯”,也能“無災無難到公卿”?可惜自己是個女孩,不過應該也差不多,連科舉都考不了是不是就更不用卷了,督促爹爹好好幹活,哥哥好好讀書是不是就行了。
自己這個便宜哥哥雖然如今年級不大,但是看起來就是個好學生,就是性情傲了點兒,有一丟丟恃才而驕的感覺。如今才十三歲四書五經不僅僅是熟讀,批註註釋都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上次王臱還問自己和哥哥差不多大的丫鬟燕兒,
“燕兒姐姐,哥哥是不是學問很好啊?”
“那當然了,咱們大公子啊,那可是少有才名,早年不必姑娘大多少的時候,有個客人送了咱家一頭獐一頭鹿,關在一起。客人問大公子,‘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獐和鹿都是稀罕畜生,咱們府上哪裏見過,大公子當時看了一會兒竟都分辨出了,客人們都驚到了呢。”
王臱之前也聽過哥哥獐鹿同籠的故事,總覺得是下面官員奉承爹爹的為了討爹爹歡心傳出來的,一個擱現代也就上幼兒園的孩子,能懂什麽,怕不是胡亂蒙一下蒙對了罷了。
“姑娘可別覺得咱大公子是蒙的啊,老爺還問了公子是怎麽答出來的,大公子可說了就是這《急就篇》中看的。不過要說啊,燕兒覺得還是咱二姑娘更聰慧兒些,別說燕兒了,就是咱大公子像姑娘這麽大的時候怕也是識不得這麽多字的。可惜姑娘不是個男子...”
“不過,姑娘之前一向和二公子更要好的,如今怎麽更喜歡粘著大公子了。哈哈,這樣也好,燕兒也更喜歡大公子,大公子總是笑的,說話好聽,二公子那院裏總是悶悶的,人也沒什麽話。”
大公子王雱如今也不過十三歲,在心理年齡已經二十三歲的王臱眼裏就和其他剛進入青春期,覺得自己什麽都知道,學習又好,天天被別人捧到天上去的小屁孩沒什麽區別。
至於二公子王旁才六歲,更是跟王臱沒什麽共同語言。不只是沒共同語言,王旁是個相對內向的孩子,逗弄半天都逗不樂,聊半天也說不出來幾句話來的那種。
不過,王旁倒也是個聰明孩子,學習也努力,這在現代世界不過一個剛學漢語拼音的年齡,王臱拿著《急就篇》上的字去問他,基本上也都能答出來,而且對待王臱也是極其有耐心的,不會像大哥王臱問的多了,打擾了大哥的功課,大哥就會就叫奶娘把王臱帶走,去找姐姐王旉(fū)。
王旉(fū)也不過才十歲的年齡,卻也不能像王臱一般自由,上午要去常州刺史府上和其他官宦小姐們一起上學,下午要和媽媽學習女紅,偶爾母親還會叫去學習管家的事。全府上下感覺就只有王臱一個徹徹底底的閑人。
從小卷到大的王勉打算在成為王臱之後做一條鹹魚,珍惜童年好好享樂。想她前世小時候奧數英語鋼琴學了那麽多,現在呵呵,睡了一覺莫名其妙啥都沒了。
如今陰差陽錯有機會重來一次,那定是要“人生得意須盡歡”,“花堪折時直須折”。
王臱坐在院中樹蔭下的小板凳上,吃著小丫鬟燕兒從南市買的紅豆餅,一面看著乳娘李氏指揮著小廝給自己支著秋千。
暑氣逐漸退散,院中坐著還有一絲過堂小風真是美滋滋。
可府中眾人卻沒有王臱這樣的好心情,原因是老爺王安石最近心情不佳,整個知州府氣壓都很低。
北宋吏制規定知州兩年一換,但在王安石上任之前常州知州兩年間就換了八位,也就是說平均三個月換一位行政長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上頻遭旱澇災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困苦不堪。
王安石一到常州就準備好了大幹一番事業,打算開運河,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造福百姓,為此他特地向中書省上書請求久任(《知常州上中書啟》)。
然而,治下各縣對開鑿運河的積極性並不高。此時司馬旦(王安石好友司馬光的哥哥)正任宜興知縣,就說“役大而亟,民有不勝”,勸王安石“請令諸縣歲遞一役,雖緩必成”,意思是讓每個縣輪流承擔,每年只做一小部分,慢慢完成。
但王安石並未聽勸,七月一到常州就緊鑼密鼓地堅持安排開了工。但秋季雨水很多,民工苦於勞役,甚至有因而喪命的。工程不得已而停下來。
王安石自己的懊悔自責,加之同僚們的口誅筆伐,心情就更加emo,就連一向放浪的大公子王雱這段時間也不敢作妖,生怕在觸了爹爹的黴頭。
王臱小朋友還在為自己穿越成統治階級官宦小姐的事而激動,並沒有被家中的陰沈所感染。夫人和老太太也覺得沒必要約束一個傻氣初愈的三歲小兒,是以王臱在家該打秋千打秋千,想上街就讓小廝媽媽帶著上街,院中不時能傳出王臱的嬉笑聲,倒為府中添了幾分生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王臱大聲喊著表示抗議,
“哥哥,哥哥,我要跟哥哥去書房。”
經過幾天的適應王臱已經大致掌握了哥哥一詞在這個時代的發音。可奶娘哪裏聽她的,只覺得是孩子的瘋病又犯了。
王雱終究是心疼妹妹的,看她這樣的鬧也不忍心走,就坐在床邊勸慰著。王臱一時情急,抓起哥哥的手就想寫字,也不管三歲的孩子寫字會不會惹人起疑。王臱在哥哥手心裏寫著“書”字,希望哥哥能明白,可寫了三遍哥哥還沒明白。
寫到第四遍時,王臱才想起來,自己好像應該寫繁體字。可是繁體字的“書”怎麽寫來著?繁體字對於王臱來說大多數字認肯定是認識的,但要她寫嘛emmmm基本可以說是沒寫過。小時候學書法根本沒學幾天。
啊啊啊,王臱急的臉都紅了。哥哥見妹妹在自己手上亂畫一氣,卻不知道再畫什麽,一時好奇,也沒那麽著急要走。
王臱急中生智,“書”字一時想不起來怎麽寫,就寫“哥哥”吧,這“哥”字簡體和繁體好像是一樣的。於是王臱改在兄長手中寫“哥”字。
寫了兩遍果真奏效,王雱激動將妹妹抱起來,
“誰說我家妹子傻了,這明明聰明的很,三歲能文,不知道要強過多少人去!”
王臱聽不太懂,但十分配合的笑得燦爛。
“李媽媽,可是你們教臱兒寫字的,好啊!”
李媽媽倒是遲疑了,自己都不識的幾個字,這從沒教過二姑娘啊,
“大少爺,這...不是奴教的。”頓了一下又道,“許是二少爺之前帶著二姑娘看書的時候二姑娘認得的。”
“臱兒,你喜歡讀書?”
王臱覺得這小正太看起來就聰明,如今這麽喜形於色的定是認出自己寫的字了,這個問題肯定如此相關,看神色絕對是個好問題,於是瘋狂點頭。
就這樣王臱如願被長兄王雱抱著來到了心心念念的書房。
入目《論語》、《孟子》、《大學》赫然擺在書架上,王臱一下子心安了不少,至少這個世界,聖人們都還在,不是萬古如長夜,基本三觀大概也都說得通。
王臱一被兄長從懷中放下來,就急急得朝書案奔去,可惜個子實在太小根本夠不著桌案。王雱笑著搬了把凳子房子自己的椅子旁邊,把小妹抱到椅子上,自己在凳子上坐下。
王雱開始溫書,王臱個子小看不見,所幸就直接站到椅子上,小腦袋湊過去,對照著字和讀音的關系。王雱看自家小妹想看,也就把書放低一點兒給她一起看,看小妹還會微張著小嘴小聲跟著讀幾個字,萌的王雱心都快化了。
翌日,王雱從學堂回來時,王臱已經由奶娘領著,在王雱書房門口等著了。
王雱緊走兩步從奶娘手裏領了妹妹,
“昨日讓妹妹跟我這我胡看了,今日哥哥得空去找你二哥拿幾本合適你看的書來。”
王雱牽著妹妹王臱往二弟王旁房裏走,王旁也正在學開蒙的課程,字還人不太全,但在同齡人中,也算是開蒙早的了。
王旁這相見到哥哥帶著一蹦一跳的妹妹過來,急忙起身行禮。
“不忙,旁兒這兒又富裕的《急就篇》麽?我拿去給臱兒看看。”
“啊...哦,那我這本去就行。”
“那你可還要用?”
“我有自己手抄的就行。”
“那好,多謝旁兒了。”
“多謝二哥。”王臱跟在大哥王雱身旁興高采烈的附和道。
這本《急就篇》已經被翻得書頁蓬松,但頁腳依然平整,側面也沒有多少發黑的手指印,看得出來它之前的主人常翻常看且對它很是愛護。
王臱就照著這本書,指著字找人讀,自己再抄謄下來標上拼音,半月下來就已經基本掌握了古漢語讀音,雖然口音也還是有些奇怪,但已經能與家裏人正常交流了。
家裏人對此都很高興,自己家小女兒的瘋病不但好了,而且還一心向學,沒請先生教都自己在學認字了。
王臱通過套話知道了自己竟然是王安石的女兒,一時喜不自勝。王臱雖然是個理工科學生,初高中的歷史課也基本都是糊弄了,從沒有認真背過。但對王安石還是知道的,唐宋八大家也算是中學時候的重點文學常識,至於自己這位便宜爹爹具體寫了哪首詩雖然一時間還真想不起來了但這也不重要。
穿越到了封建時代,能作為官宦人家的小姐已經不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封建時代階級跨越遠比現代艱難,身為女子更是基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臱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社畜,一下次成了封建王朝地主階級的女兒,一下子竟然還有一點兒小竊喜,自己是不是終於可以過上躺平的美好生活了。
是不是自己哪怕“愚且魯”,也能“無災無難到公卿”?可惜自己是個女孩,不過應該也差不多,連科舉都考不了是不是就更不用卷了,督促爹爹好好幹活,哥哥好好讀書是不是就行了。
自己這個便宜哥哥雖然如今年級不大,但是看起來就是個好學生,就是性情傲了點兒,有一丟丟恃才而驕的感覺。如今才十三歲四書五經不僅僅是熟讀,批註註釋都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上次王臱還問自己和哥哥差不多大的丫鬟燕兒,
“燕兒姐姐,哥哥是不是學問很好啊?”
“那當然了,咱們大公子啊,那可是少有才名,早年不必姑娘大多少的時候,有個客人送了咱家一頭獐一頭鹿,關在一起。客人問大公子,‘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獐和鹿都是稀罕畜生,咱們府上哪裏見過,大公子當時看了一會兒竟都分辨出了,客人們都驚到了呢。”
王臱之前也聽過哥哥獐鹿同籠的故事,總覺得是下面官員奉承爹爹的為了討爹爹歡心傳出來的,一個擱現代也就上幼兒園的孩子,能懂什麽,怕不是胡亂蒙一下蒙對了罷了。
“姑娘可別覺得咱大公子是蒙的啊,老爺還問了公子是怎麽答出來的,大公子可說了就是這《急就篇》中看的。不過要說啊,燕兒覺得還是咱二姑娘更聰慧兒些,別說燕兒了,就是咱大公子像姑娘這麽大的時候怕也是識不得這麽多字的。可惜姑娘不是個男子...”
“不過,姑娘之前一向和二公子更要好的,如今怎麽更喜歡粘著大公子了。哈哈,這樣也好,燕兒也更喜歡大公子,大公子總是笑的,說話好聽,二公子那院裏總是悶悶的,人也沒什麽話。”
大公子王雱如今也不過十三歲,在心理年齡已經二十三歲的王臱眼裏就和其他剛進入青春期,覺得自己什麽都知道,學習又好,天天被別人捧到天上去的小屁孩沒什麽區別。
至於二公子王旁才六歲,更是跟王臱沒什麽共同語言。不只是沒共同語言,王旁是個相對內向的孩子,逗弄半天都逗不樂,聊半天也說不出來幾句話來的那種。
不過,王旁倒也是個聰明孩子,學習也努力,這在現代世界不過一個剛學漢語拼音的年齡,王臱拿著《急就篇》上的字去問他,基本上也都能答出來,而且對待王臱也是極其有耐心的,不會像大哥王臱問的多了,打擾了大哥的功課,大哥就會就叫奶娘把王臱帶走,去找姐姐王旉(fū)。
王旉(fū)也不過才十歲的年齡,卻也不能像王臱一般自由,上午要去常州刺史府上和其他官宦小姐們一起上學,下午要和媽媽學習女紅,偶爾母親還會叫去學習管家的事。全府上下感覺就只有王臱一個徹徹底底的閑人。
從小卷到大的王勉打算在成為王臱之後做一條鹹魚,珍惜童年好好享樂。想她前世小時候奧數英語鋼琴學了那麽多,現在呵呵,睡了一覺莫名其妙啥都沒了。
如今陰差陽錯有機會重來一次,那定是要“人生得意須盡歡”,“花堪折時直須折”。
王臱坐在院中樹蔭下的小板凳上,吃著小丫鬟燕兒從南市買的紅豆餅,一面看著乳娘李氏指揮著小廝給自己支著秋千。
暑氣逐漸退散,院中坐著還有一絲過堂小風真是美滋滋。
可府中眾人卻沒有王臱這樣的好心情,原因是老爺王安石最近心情不佳,整個知州府氣壓都很低。
北宋吏制規定知州兩年一換,但在王安石上任之前常州知州兩年間就換了八位,也就是說平均三個月換一位行政長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上頻遭旱澇災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困苦不堪。
王安石一到常州就準備好了大幹一番事業,打算開運河,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造福百姓,為此他特地向中書省上書請求久任(《知常州上中書啟》)。
然而,治下各縣對開鑿運河的積極性並不高。此時司馬旦(王安石好友司馬光的哥哥)正任宜興知縣,就說“役大而亟,民有不勝”,勸王安石“請令諸縣歲遞一役,雖緩必成”,意思是讓每個縣輪流承擔,每年只做一小部分,慢慢完成。
但王安石並未聽勸,七月一到常州就緊鑼密鼓地堅持安排開了工。但秋季雨水很多,民工苦於勞役,甚至有因而喪命的。工程不得已而停下來。
王安石自己的懊悔自責,加之同僚們的口誅筆伐,心情就更加emo,就連一向放浪的大公子王雱這段時間也不敢作妖,生怕在觸了爹爹的黴頭。
王臱小朋友還在為自己穿越成統治階級官宦小姐的事而激動,並沒有被家中的陰沈所感染。夫人和老太太也覺得沒必要約束一個傻氣初愈的三歲小兒,是以王臱在家該打秋千打秋千,想上街就讓小廝媽媽帶著上街,院中不時能傳出王臱的嬉笑聲,倒為府中添了幾分生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