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53章
“劉邦是我國歷史上出名的老……”話沒說完,伍愛華就住了口。
本來伍愛華想要說老畢登,但是考慮到這是個直播,還是個很可能面向古人的直播,所以伍愛華最後說了一句:“出了名的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劉邦大器晚成到什麽地步呢?”伍愛華註意了一下說法,模糊了劉邦和始皇是同輩人,才繼續說道:“劉邦46歲造反,建立漢朝登基的時候已經54歲了,而始皇13歲登基,在劉邦登基那個年齡,他已經過世了……”
“這麽一對比,人還是要活得久一點啊,才會有很多的可能啊,如果劉邦45歲就死了,那麽他也建立不了漢朝。”伍愛華忍不住感慨。
聽到伍愛華這番感慨,不少人都想到,如果劉邦活不到五十多歲,真的歷史就要重寫,不管是沒有起義還是楚漢相爭到一半劉邦掛掉,歷史都會截然不同。
青年時期就建立無上功業的秦始皇聽到劉邦46歲才開始造反,都不禁感到觸動。
古代的46歲,真的是土埋身子半截了,很多人這時候就是養老罷了,劉邦居然還有再創一份事業的心氣。
始皇是心胸有格局的君主,聞言也對身邊的大臣們說道:“劉邦此子,單是心氣,就很不凡。”
始皇甚至想,如果劉邦活在自己的治下,也許可以讓他發揮所能?
當然,始皇這只是想想,如果知道劉邦就比自己小了幾歲,很難說始皇會不會破防。
說完漢朝建立的背景,伍愛華就開始介紹漢朝的法制內容。
“我們說的漢朝法制,包括了東漢和西漢。”
這話一說,眾人就盯緊了彈幕,果然,彈幕中已經開始問問題了。
【東漢西漢?】
【東漢在前還是西漢在前?】
【哎呀,一看就知道你沒聽過那首歌,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天天不休~當然是西漢在前了】
【為什麽回區分東漢西漢呢?】
【因為中間隔了一個新朝啊!】
【雖然新朝只有一個皇帝,但是大漢的傳承也斷絕了啊】
【要不是我們的位面之子、魔武雙修的大魔法導師光武帝橫空出世,指揮隕石火攻敵營,恐怕就沒有東漢了】
什麽位面之子、魔武雙修、魔法導師之類的詞,古人是一個沒聽懂。
但是不妨礙他們知道重點是光武帝能讓隕石攻擊敵營。
這不就是天命之子嘛!
天命之子光武帝獲得了朝堂上眾臣暗戳戳地圍觀,甚至有人明裏暗裏想讓光武帝再次召喚一下隕石,給大家漲漲見識。
光武帝:……該怎麽解釋朕並沒有召喚隕石的能力?算了不說了,畢竟天幕是在給自己增加神異形象,有利於鞏固統治。
至於那些暗示想要看隕石的人?
你什麽身份,能指揮朕?
彈幕解釋彈幕的,伍愛華直播自己的。
“漢初的時候,立法的主導思想是黃老的無為而治。”伍愛華說道。
“很多學者認為,漢初會采用黃老思想作為立法主導思想,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伍愛華解釋道:“第一是因為秦朝法家事無巨細的規定和重刑主義下民眾的反抗讓劉邦等人引以為鑒,他們領會了不管實際如何,面上要讓民眾相信君主和政府是寬仁的這個道理。”
“第二是因為黃老提倡的無為而治,說到底就是不怎麽管任由其發展,這種治理方式實施成本很低,不太需要國庫和人力的支持,而漢初正好國庫不豐、人才不夠。”
“第三點,就是黃老思想也主張以法治國。”伍愛華解釋道:“和法家思想相比,黃老思想更加強調立法司法要謹慎,但是他們認同‘道生法’,雖然批判法家主張仁義治國,但依然‘漢承秦制’。”
“因為雖然漢朝統治者看到了秦朝民眾的反抗,但是他們也意識到秦朝的統治方式才是國家強大的根基,所以漢朝治理的關鍵不是全盤推翻秦朝的制度,而是在實行秦朝制度的同時,讓民眾意識不到他們還在實行秦朝的制度。”
“這也是後續兩千多年封建王朝采用的方式,用儒家外皮包裝法家實質。”
伍愛華這話說完,最不解的是漢初的民眾:“可是我們現在和秦朝時真的不一樣啊?”
民眾不理解,其實核心是沒有區別的,區別的只是劉邦呂雉知道休養生息,沒有和始皇一樣急著鑄造無上偉業。
“如果說黃老思想的無為而治只是給了後世一個參考的可能,那麽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是給後世提供了抄作業的範本。”伍愛華繼續說道:“可以說,漢武帝創造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
景帝聞言,略帶驚喜的目光看向自己還在少年的兒子。
劉徹心裏自然是驕傲的:孤就是這麽棒!
“可能漢武帝之前的君王都不理解,儒家那一套,怎麽可能治理好國家?”伍愛華調皮地點了一下,讓帝王們心頭一驚,才繼續說道:“這是因為漢武帝看中的儒家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
“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吸收了黃老、法家等學術的說法,創造了一個和孔子有很大不同的思想。”
“單從立法角度而言,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認為應該‘德主刑輔’,這可能是他繼承儒家思想最多的部分了,主張以教化為主、懲罰為輔,倡導人們遵紀守法向善。”
“說完立法思想,我們來看看漢朝采用了什麽樣的法律形式。”
伍愛華這話說完,前面的君王就痛苦了:你既然說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你好歹說全啊!就說一個立法角度算什麽?!
伍愛華:當然是因為國家爸爸的專家們還沒研究好要說些什麽,那我肯定不能提前給以前的君主透題啊。
“漢代的法律,分為律、令、科、比。”
“其中律,就和我們現代的法律相當,是一種長期、大範圍適用的規定,一般來說比較穩定,例如‘殺人者死’這一類的規定,一般而言不會有大的變動。”
“說起‘殺人者死’,大家應該都想到了劉邦的約法三章,”伍愛華笑了笑:“約法三章是劉邦剛剛攻克鹹陽時候說出來的規定,但是在漢朝建國之後,劉邦發現了,這只約法三章肯定不行啊!人類物種多樣性,讓人總是鬧出很多無法理解的幺蛾子,所以還是必須要立法,要規範約束民眾的行為。”
“不管怎麽說,劉邦的‘約法三章’實在是過於簡陋了,他只規定了‘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只能說,這三個規定,準確地說是這兩個規定,也就是戰亂時期能夠勉強用一用,任何一個穩定政權只有這兩條法律的話,遲早藥丸。”
“顯然,劉邦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漢朝建立之後,就命令蕭何去扒拉扒拉秦法,挑選適合現在用的法條,形成漢朝的律法,這就是漢初所用的法律:《九章律》。”
“九章律為什麽以九章命名呢?因為它的內容有九章。”伍愛華說著。
聽到伍愛華這句廢話,彈幕也開始玩梗了。
【水桶包為什麽以水桶命名呢?因為它像個水桶】
【電風扇為什麽要用風扇命名呢?因為它就是吹風的扇子】
伍愛華嘴角抽搐地忽略玩梗的網友們,繼續說道:“之前我們有提到,《法經》有盜、賊、囚、捕、雜、具六篇,而漢朝的《九章律》在這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總共合計九個篇章,所以命名為九章律。”
“《九章律》是漢朝第一部律法,也是漢朝後續立法的核心與基礎,後續漢朝的立法都是圍繞九章律補充,或者在九章律的基礎上修改而來。”
“除了《九章律》之外,漢朝還有非常重要的三部法律,分別是《傍章》、《越宮律》和《朝律》,這四部律法被統稱為‘漢律六十篇’,其中《九章律》九篇,《傍章》作為《九章律》的補充,寫了十八篇,《越宮律》二十七篇,《朝律》又稱《朝會正見律》共六篇。”
說起這個,伍愛華忍不住感慨:“想想古代人也挺輕松的,只要背完六十篇,就知道了漢朝所有基本法律,不像我們現在那司法考試,我是背了又背,也只記得重點法條……”
漢朝人:什麽?你說背六十篇輕松?
伍愛華說著:“我發現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各項規定是越來越繁雜,像是漢初,用竹簡,所以就修了六十篇律法,後面造紙術改良紙張普及,律法又有增加,等印刷術出現並改良,律法已經開始變得浩瀚,到我們現在,電子網絡辦公普及,如果說狹義上的法律,我們還能數清楚,如果說廣義上的法律,國家究竟有多少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規範性文件?誰數得清楚啊!”
伍愛華說著就想嘆氣,重新將註意力轉回漢律之後,解釋道:“除了這四個主要律法合訂本,漢朝並不是沒有訂立其他的律法,也有很多單行律,比如之前張家山的漢墓就出土了呂雉執政時期的《二年律令》,裏面包括了《告律》、《田律》、《亡律》、《錢律》等等單行本。”
“不得不說,呂雉真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執政官,劉邦要不是好命娶了呂雉,他漢家江山可能和五代十國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幸運的傳兩三代就沒了,不幸運的在自己手上就沒了。”
“啊,也不對。”伍愛華說著:“畢竟傳兩三代的很多都是短命帝王,這麽說來他們可能也不怎麽幸運?”
已經知道五代十國在唐亡之後的五代民眾瑟瑟發抖:五代居然最長就兩三代短命帝王?那豈不是一直是亂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邦是我國歷史上出名的老……”話沒說完,伍愛華就住了口。
本來伍愛華想要說老畢登,但是考慮到這是個直播,還是個很可能面向古人的直播,所以伍愛華最後說了一句:“出了名的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劉邦大器晚成到什麽地步呢?”伍愛華註意了一下說法,模糊了劉邦和始皇是同輩人,才繼續說道:“劉邦46歲造反,建立漢朝登基的時候已經54歲了,而始皇13歲登基,在劉邦登基那個年齡,他已經過世了……”
“這麽一對比,人還是要活得久一點啊,才會有很多的可能啊,如果劉邦45歲就死了,那麽他也建立不了漢朝。”伍愛華忍不住感慨。
聽到伍愛華這番感慨,不少人都想到,如果劉邦活不到五十多歲,真的歷史就要重寫,不管是沒有起義還是楚漢相爭到一半劉邦掛掉,歷史都會截然不同。
青年時期就建立無上功業的秦始皇聽到劉邦46歲才開始造反,都不禁感到觸動。
古代的46歲,真的是土埋身子半截了,很多人這時候就是養老罷了,劉邦居然還有再創一份事業的心氣。
始皇是心胸有格局的君主,聞言也對身邊的大臣們說道:“劉邦此子,單是心氣,就很不凡。”
始皇甚至想,如果劉邦活在自己的治下,也許可以讓他發揮所能?
當然,始皇這只是想想,如果知道劉邦就比自己小了幾歲,很難說始皇會不會破防。
說完漢朝建立的背景,伍愛華就開始介紹漢朝的法制內容。
“我們說的漢朝法制,包括了東漢和西漢。”
這話一說,眾人就盯緊了彈幕,果然,彈幕中已經開始問問題了。
【東漢西漢?】
【東漢在前還是西漢在前?】
【哎呀,一看就知道你沒聽過那首歌,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天天不休~當然是西漢在前了】
【為什麽回區分東漢西漢呢?】
【因為中間隔了一個新朝啊!】
【雖然新朝只有一個皇帝,但是大漢的傳承也斷絕了啊】
【要不是我們的位面之子、魔武雙修的大魔法導師光武帝橫空出世,指揮隕石火攻敵營,恐怕就沒有東漢了】
什麽位面之子、魔武雙修、魔法導師之類的詞,古人是一個沒聽懂。
但是不妨礙他們知道重點是光武帝能讓隕石攻擊敵營。
這不就是天命之子嘛!
天命之子光武帝獲得了朝堂上眾臣暗戳戳地圍觀,甚至有人明裏暗裏想讓光武帝再次召喚一下隕石,給大家漲漲見識。
光武帝:……該怎麽解釋朕並沒有召喚隕石的能力?算了不說了,畢竟天幕是在給自己增加神異形象,有利於鞏固統治。
至於那些暗示想要看隕石的人?
你什麽身份,能指揮朕?
彈幕解釋彈幕的,伍愛華直播自己的。
“漢初的時候,立法的主導思想是黃老的無為而治。”伍愛華說道。
“很多學者認為,漢初會采用黃老思想作為立法主導思想,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伍愛華解釋道:“第一是因為秦朝法家事無巨細的規定和重刑主義下民眾的反抗讓劉邦等人引以為鑒,他們領會了不管實際如何,面上要讓民眾相信君主和政府是寬仁的這個道理。”
“第二是因為黃老提倡的無為而治,說到底就是不怎麽管任由其發展,這種治理方式實施成本很低,不太需要國庫和人力的支持,而漢初正好國庫不豐、人才不夠。”
“第三點,就是黃老思想也主張以法治國。”伍愛華解釋道:“和法家思想相比,黃老思想更加強調立法司法要謹慎,但是他們認同‘道生法’,雖然批判法家主張仁義治國,但依然‘漢承秦制’。”
“因為雖然漢朝統治者看到了秦朝民眾的反抗,但是他們也意識到秦朝的統治方式才是國家強大的根基,所以漢朝治理的關鍵不是全盤推翻秦朝的制度,而是在實行秦朝制度的同時,讓民眾意識不到他們還在實行秦朝的制度。”
“這也是後續兩千多年封建王朝采用的方式,用儒家外皮包裝法家實質。”
伍愛華這話說完,最不解的是漢初的民眾:“可是我們現在和秦朝時真的不一樣啊?”
民眾不理解,其實核心是沒有區別的,區別的只是劉邦呂雉知道休養生息,沒有和始皇一樣急著鑄造無上偉業。
“如果說黃老思想的無為而治只是給了後世一個參考的可能,那麽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是給後世提供了抄作業的範本。”伍愛華繼續說道:“可以說,漢武帝創造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
景帝聞言,略帶驚喜的目光看向自己還在少年的兒子。
劉徹心裏自然是驕傲的:孤就是這麽棒!
“可能漢武帝之前的君王都不理解,儒家那一套,怎麽可能治理好國家?”伍愛華調皮地點了一下,讓帝王們心頭一驚,才繼續說道:“這是因為漢武帝看中的儒家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
“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吸收了黃老、法家等學術的說法,創造了一個和孔子有很大不同的思想。”
“單從立法角度而言,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認為應該‘德主刑輔’,這可能是他繼承儒家思想最多的部分了,主張以教化為主、懲罰為輔,倡導人們遵紀守法向善。”
“說完立法思想,我們來看看漢朝采用了什麽樣的法律形式。”
伍愛華這話說完,前面的君王就痛苦了:你既然說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你好歹說全啊!就說一個立法角度算什麽?!
伍愛華:當然是因為國家爸爸的專家們還沒研究好要說些什麽,那我肯定不能提前給以前的君主透題啊。
“漢代的法律,分為律、令、科、比。”
“其中律,就和我們現代的法律相當,是一種長期、大範圍適用的規定,一般來說比較穩定,例如‘殺人者死’這一類的規定,一般而言不會有大的變動。”
“說起‘殺人者死’,大家應該都想到了劉邦的約法三章,”伍愛華笑了笑:“約法三章是劉邦剛剛攻克鹹陽時候說出來的規定,但是在漢朝建國之後,劉邦發現了,這只約法三章肯定不行啊!人類物種多樣性,讓人總是鬧出很多無法理解的幺蛾子,所以還是必須要立法,要規範約束民眾的行為。”
“不管怎麽說,劉邦的‘約法三章’實在是過於簡陋了,他只規定了‘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
“只能說,這三個規定,準確地說是這兩個規定,也就是戰亂時期能夠勉強用一用,任何一個穩定政權只有這兩條法律的話,遲早藥丸。”
“顯然,劉邦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漢朝建立之後,就命令蕭何去扒拉扒拉秦法,挑選適合現在用的法條,形成漢朝的律法,這就是漢初所用的法律:《九章律》。”
“九章律為什麽以九章命名呢?因為它的內容有九章。”伍愛華說著。
聽到伍愛華這句廢話,彈幕也開始玩梗了。
【水桶包為什麽以水桶命名呢?因為它像個水桶】
【電風扇為什麽要用風扇命名呢?因為它就是吹風的扇子】
伍愛華嘴角抽搐地忽略玩梗的網友們,繼續說道:“之前我們有提到,《法經》有盜、賊、囚、捕、雜、具六篇,而漢朝的《九章律》在這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總共合計九個篇章,所以命名為九章律。”
“《九章律》是漢朝第一部律法,也是漢朝後續立法的核心與基礎,後續漢朝的立法都是圍繞九章律補充,或者在九章律的基礎上修改而來。”
“除了《九章律》之外,漢朝還有非常重要的三部法律,分別是《傍章》、《越宮律》和《朝律》,這四部律法被統稱為‘漢律六十篇’,其中《九章律》九篇,《傍章》作為《九章律》的補充,寫了十八篇,《越宮律》二十七篇,《朝律》又稱《朝會正見律》共六篇。”
說起這個,伍愛華忍不住感慨:“想想古代人也挺輕松的,只要背完六十篇,就知道了漢朝所有基本法律,不像我們現在那司法考試,我是背了又背,也只記得重點法條……”
漢朝人:什麽?你說背六十篇輕松?
伍愛華說著:“我發現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各項規定是越來越繁雜,像是漢初,用竹簡,所以就修了六十篇律法,後面造紙術改良紙張普及,律法又有增加,等印刷術出現並改良,律法已經開始變得浩瀚,到我們現在,電子網絡辦公普及,如果說狹義上的法律,我們還能數清楚,如果說廣義上的法律,國家究竟有多少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規範性文件?誰數得清楚啊!”
伍愛華說著就想嘆氣,重新將註意力轉回漢律之後,解釋道:“除了這四個主要律法合訂本,漢朝並不是沒有訂立其他的律法,也有很多單行律,比如之前張家山的漢墓就出土了呂雉執政時期的《二年律令》,裏面包括了《告律》、《田律》、《亡律》、《錢律》等等單行本。”
“不得不說,呂雉真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執政官,劉邦要不是好命娶了呂雉,他漢家江山可能和五代十國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幸運的傳兩三代就沒了,不幸運的在自己手上就沒了。”
“啊,也不對。”伍愛華說著:“畢竟傳兩三代的很多都是短命帝王,這麽說來他們可能也不怎麽幸運?”
已經知道五代十國在唐亡之後的五代民眾瑟瑟發抖:五代居然最長就兩三代短命帝王?那豈不是一直是亂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