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起
關燈
小
中
大
第1章 風起
一月孟春,正值冰雪消融之際。
臨安城還未擺脫正月的餘韻,各街巷通衢中戶戶懸燈結彩。
不少鋪面才開張不久,照例放過開門的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襯得滿街瑞氣,人人臉上都帶著笑影。
醉香閣內賓客盈門,容貌姣好的姑娘懷抱琵琶,聲如鶯啼,婉轉吟唱著江南小調。
二層裝潢雅致的獨間,腰側佩劍的娃娃臉青年把頭探出窗,滿臉遮掩不住的新奇之色:“傳聞南越皇族好奢靡,附風雅,臨安城更是整個越地頂銷魂的富貴溫柔鄉,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靠窗的位置坐了一位白衣公子,一展手中的折扇,笑說:“要說富庶繁華,臨安稱第二,天下確實沒有別的地界敢稱第一。早年我同一位越地出身的富商交好,得閑時去他家中拜訪過一次。嗬,那可真是白玉砌墻金做鐵。”
娃娃臉聽了,不由嘖嘖感慨:“這堆金砌玉的整得多俗氣,還是我們上京有國都氣派。”
他說這話的時候,餘光瞥向席間雲紋黑袍,一手撐著側頰,散漫飲酒的男子,似乎在尋求對方的認同。
聞聲,男子放下玉樽,斜睨過來一眼,露出的眉目深邃沈冷。
娃娃臉縮了縮腦袋,知道主子還在為沂郡一事,被那大越端王擺了一道心情不虞,於是聰明地閉上嘴,不去招惹他了。
在雅間中待著無事,他正要尋個由頭下去轉轉,忽然聽得一層大堂人聲鼎沸,似乎有人貪多了那杯中物,正在高聲說話,大肆談論政事。
“都說北有梁君,南有蕭王,我看啊,就是一樁笑談!”
身長八尺的大漢搖搖晃晃,砰地一聲將杯盞砸在桌上,周身酒氣濃烈,令聞者掩鼻避退。
這廂的動靜太大,許多人都註意到了,同桌的人瞧著十分尷尬,趕忙要把他拽回座位上。
沒想到大漢不依不饒,嚷道:“那端王蕭元景,不過是狼心狗肺,貪生怕死之輩。得了聖上幾分信重就狂妄自大,竟敢稱作蕭王了。”
“也就窮鄉僻壤的那些愚民才會被他那點小恩小惠收買,感激涕零,誰曉得他心裏打的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主意!”
他說這話時沒有降低音量,滿座的人都聽得清楚。
鄰桌的客人聽了這番言論,不讚同道:“話怎麽能這麽說!”
“聖上登基以來,端王就離京遠戍楚水,晉國虎視眈眈至今,都不能渡江一步,可見絕非浪得虛名。”
想來是他的話頗有道理,四座零星傳來幾句應和聲。
還有人輕蔑地搭腔道:“哪來的見識短淺之人。”
“聽說年前在沂郡,端王麾下的戍北軍就狠狠打了一回晉賊的臉面。今年萬壽節,晉國特意派遣了使團,就是為了來商議和談之事。”
今聖治下頗為寬仁,對民間議政並未明令禁止。這話題一出,大堂中七嘴八舌響起了許多聲音,均是在討論沂郡事變,和萬壽節使團入京的。
娃娃臉自從聽到那句“北有梁君,南有蕭王”起,眼皮子就不祥地一跳。
正要偷偷覷一眼自家主子的表情,就聽酒樽與桌面的磕碰,隨後是男人的一聲嗤笑:“南有蕭王……口氣倒是大。”
“紀聞,去探探那蕭元景的消息。”
娃娃臉登時神色一肅,垂首應答:“是。”
—
大堂中吵嚷得厲害。最先挑起話題的大漢臉龐漲得面紅耳赤,與鄰桌的客人爭論不休。
正是醉意上頭,口不擇言之際,忽然聽得旁側一道笑吟吟的聲音。
“這位兄臺,敢問這梁君和端王各自是什麽人物?”
大漢轉頭一望,桌邊不知何時站了一個看著十分面善的年輕人,衣著和氣度均是不凡。
見有好幾道視線同時掃過來,紀聞仍是笑瞇瞇的,面不改色道:“哦,我從南邊的藜縣來,剛到臨安不久,不太熟悉這裏的情況。”
“聽各位兄臺談論,一時入了迷,才鬥膽前來詢問。”
藜縣是越國南部的一座小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大約是萬壽節將近的緣故,臨安城內來往的異鄉人確實多了起來。
眾人都沒有起疑心,很快有旁觀者為他答疑解惑道:“端王是當今聖上的弟弟,也是聖上最愛重的兄弟,如今正帶兵在沂郡駐守。梁君則說的是晉國的太子。”
“民間常將這二人並列,稱頌其大才。”
紀聞眼底暗芒閃過,故作感興趣地問:“哦?那這端王聽起來確有幾分本事了。”
“那是自然。”客人與有榮焉道,“傳聞端王虎背熊腰,力能扛鼎,先帝還在世時組織秋狩,他一人在百米開外就能射倒一只黑熊。”
“可惜年少時宮內曾有一場大火,將他的臉毀去大半,從此他就甚少出現在人前了。”
他說這話時很有幾分惋惜的意思,紀聞隱蔽地撇了撇嘴,心想一個五大三粗還毀了容的莽夫,怎麽配和他們太子爺相提並論,但面上沒有表現出分毫,順勢問:“這樣說來,端王應當是整個大越的功臣,如何算得上狼心狗肺,貪生怕死呢。”
話音還未落,大漢忽然“砰”地一聲,將提著的酒壇摔碎在了地上,一時之間,酒液和碎瓷片飛濺,旁人被巨大的聲響驚動,紛紛側目而視。
大漢似乎分毫不覺,大著舌頭,口齒不清地嗤道:“功臣……個屁!你們都被他騙了!”
“當年陳氏叛國,全族被抄斬……蕭元景身上流著亂臣賊子的血!誰知道沂郡的事是不是他和晉賊勾結……”
這話一出,大堂短暫地寂靜了一瞬。
像是忽然提到了什麽禁忌話題,所有人都面面相覷,臉色古怪地噤聲不言了。
紀聞心念閃動,知道自己大概是摸到了緊要的訊息,正在思考要如何不打草驚蛇地套話,忽然聽得背後一道嬌媚含笑的女聲,含嗔帶怨道:
“哎呦,這不是我們胡二爺嗎?”
“是姑娘和夥計們伺候得不好麽,怎麽在這兒發起脾氣來了。”
紀聞回過頭,就見樓梯上裊裊婷婷走下來一個衣著艷麗,風韻猶存的婦人,其後跟著幾個孔武有力的小廝。
原本撥弄琵琶的姑娘們都停了下來,悄然退走了。
小廝一左一右上前架起大漢,瞧著像攙扶,實則強硬難以掙脫。
婦人拿帕子掩唇輕笑:“二爺要來怎麽不早說一聲,麗娘這樓裏專給您備著雅座和好酒呢,快快,還不快把二爺請過去。”
大漢還在吵著嚷著,說些聽不清的醉話。幾個小廝卻像是習以為常,手腳利索,半扶半架地把他請走了。
紀聞本能地察覺出點不對,但看其他客人的態度都稀松平常,似乎對這樣的事司空見慣,很快就接著飲酒作樂。連與大漢同桌的人都覺得顏面無光,灰溜溜地跟了過去。
再沒有人關心剛才的話題了。
紀聞心知,已經失去了打探消息的時機,逗留下去估計沒什麽意義,於是趁眾人還在跟那掌櫃模樣的婦人招呼說笑,悄然隱沒進了人群中,回到二層的雅間覆命。
他在走廊叩了叩門,輕聲喚道:“殿下。”
下一瞬,木門打開,紀聞閃身進入,又謹慎地背上了門。
他正要如實向座上的黑衣男子匯報剛才探得的訊息,就看對方綴飲了一口酒,漫不經心道:“不必,孤聽到了。”
“……”
紀聞仍有些遲疑,旁側的白衫公子笑著接過了話頭:“那掌櫃是從對面的雅間出去的,想必裏頭坐著的貴客來歷不小。”
“陳氏叛國……”男人把玩著酒器,若有所思了片刻,隨後隔空吩咐道,“盯著他們,看看是何方神聖。”
屋外人影閃過,短促一聲應答後,很快消失不見。
—
一炷香後,酒樓內仍然人聲鼎沸,無人註意,一架外形低調的馬車悄然離開了醉香閣。
潛伏已久的影衛緊隨其後,不遠不近地綴在後頭。
街上往來的車馬行人不少,小販將攤位支得到處都是,叫賣聲、吵嚷聲不絕。
駕車人對於臨安城的布局極其熟悉,專往巷子和小道拐,影衛開始還有餘力跟上,途徑巷口時,忽然撞上了一陣騷亂,似乎有客人與商販起了爭執,竹簍裝的青棗和梨條滾落一地,賣棗的婦人不由分說拽住路過的人,口中罵罵咧咧摻著方言。
等到影衛好不容易擺脫糾纏的攤販,再想跟上時,只見路上空空蕩蕩,哪裏還找得見馬車的影子。
“……”
—
與此同時的城東,方才消失的馬車在街巷中拐了好幾道彎,最後停在了一座不起眼的宅院前。
駕車的侍衛翻身下馬,畢恭畢敬地掀開了車帷。
片刻之後,車傳來低低的兩聲咳嗽,廂中人拒絕了侍從的攙扶,冷白的手扶著車輿,借力走下了馬車。
那是一張極稠艷的美人面,眉眼冷淡昳麗,臉頰與唇面蒼白幾無血色。
大約是畏寒的緣故,他周身披一件絳色狐絨大氅,在青石板鋪就的民巷中,恰似一枝逾冬的寒梅,不可攀折。
門房很快跑去報了信,府中的下人捧著銅匜、盥盤和雕花鎏金的暖手爐魚貫而出,侍立在側。
隨從解開了他的披風,侍候他洗手凈面。等到懷抱暖爐踏進宅院,一直跟隨在側的暗衛才如燕隼似的,悄聲無息落在他身旁,恭聲道:“王爺。”
方才醉香閣中眾人議論的主角,端王蕭元景立在別院中,神色看不出端倪,問:“酒樓二層雅間中的人,身份查清了?”
“是。”暗衛道,“卯部來報,今日出現在醉香閣的正是晉國使團中人,應當是安王世子與副使李同舟。”
蕭元景沈吟了一瞬,沒有答話。
他從沂郡趕回來得晚一些,直到路上才得知,晉國的使團在數日前就抵達了臨安,意在趁萬壽節向越帝賀壽之機,商討兩國和談一事。
皇兄的態度目前並不明朗,但依他看來,此事處處透著蹊蹺。
晉帝已然年邁,他的幾個兒子均是野心勃勃,逐鹿天下的野望昭然若揭,其中以太子為甚——他是絕不相信對方會轉了性子,誠心誠意來談和的。
“本王知曉了。”他淡淡道。
暗衛踟躕片刻,沒有離開:“殿下,還有一事。”
“前日,屬下將那安王世子的肖像傳與了在晉國的密探,方才收到回信。信上言明,畫像與安王世子並無相似之處,反倒更像是另一人……”
話音未落,蕭元景回過頭,眼神倏忽銳利起來,沈聲問:“誰?”
暗衛垂首答:“晉太子,梁承驍。”
【作者有話說】
開文啦(敲鑼打鼓)
快來看狼狼狐狐談戀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月孟春,正值冰雪消融之際。
臨安城還未擺脫正月的餘韻,各街巷通衢中戶戶懸燈結彩。
不少鋪面才開張不久,照例放過開門的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襯得滿街瑞氣,人人臉上都帶著笑影。
醉香閣內賓客盈門,容貌姣好的姑娘懷抱琵琶,聲如鶯啼,婉轉吟唱著江南小調。
二層裝潢雅致的獨間,腰側佩劍的娃娃臉青年把頭探出窗,滿臉遮掩不住的新奇之色:“傳聞南越皇族好奢靡,附風雅,臨安城更是整個越地頂銷魂的富貴溫柔鄉,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靠窗的位置坐了一位白衣公子,一展手中的折扇,笑說:“要說富庶繁華,臨安稱第二,天下確實沒有別的地界敢稱第一。早年我同一位越地出身的富商交好,得閑時去他家中拜訪過一次。嗬,那可真是白玉砌墻金做鐵。”
娃娃臉聽了,不由嘖嘖感慨:“這堆金砌玉的整得多俗氣,還是我們上京有國都氣派。”
他說這話的時候,餘光瞥向席間雲紋黑袍,一手撐著側頰,散漫飲酒的男子,似乎在尋求對方的認同。
聞聲,男子放下玉樽,斜睨過來一眼,露出的眉目深邃沈冷。
娃娃臉縮了縮腦袋,知道主子還在為沂郡一事,被那大越端王擺了一道心情不虞,於是聰明地閉上嘴,不去招惹他了。
在雅間中待著無事,他正要尋個由頭下去轉轉,忽然聽得一層大堂人聲鼎沸,似乎有人貪多了那杯中物,正在高聲說話,大肆談論政事。
“都說北有梁君,南有蕭王,我看啊,就是一樁笑談!”
身長八尺的大漢搖搖晃晃,砰地一聲將杯盞砸在桌上,周身酒氣濃烈,令聞者掩鼻避退。
這廂的動靜太大,許多人都註意到了,同桌的人瞧著十分尷尬,趕忙要把他拽回座位上。
沒想到大漢不依不饒,嚷道:“那端王蕭元景,不過是狼心狗肺,貪生怕死之輩。得了聖上幾分信重就狂妄自大,竟敢稱作蕭王了。”
“也就窮鄉僻壤的那些愚民才會被他那點小恩小惠收買,感激涕零,誰曉得他心裏打的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主意!”
他說這話時沒有降低音量,滿座的人都聽得清楚。
鄰桌的客人聽了這番言論,不讚同道:“話怎麽能這麽說!”
“聖上登基以來,端王就離京遠戍楚水,晉國虎視眈眈至今,都不能渡江一步,可見絕非浪得虛名。”
想來是他的話頗有道理,四座零星傳來幾句應和聲。
還有人輕蔑地搭腔道:“哪來的見識短淺之人。”
“聽說年前在沂郡,端王麾下的戍北軍就狠狠打了一回晉賊的臉面。今年萬壽節,晉國特意派遣了使團,就是為了來商議和談之事。”
今聖治下頗為寬仁,對民間議政並未明令禁止。這話題一出,大堂中七嘴八舌響起了許多聲音,均是在討論沂郡事變,和萬壽節使團入京的。
娃娃臉自從聽到那句“北有梁君,南有蕭王”起,眼皮子就不祥地一跳。
正要偷偷覷一眼自家主子的表情,就聽酒樽與桌面的磕碰,隨後是男人的一聲嗤笑:“南有蕭王……口氣倒是大。”
“紀聞,去探探那蕭元景的消息。”
娃娃臉登時神色一肅,垂首應答:“是。”
—
大堂中吵嚷得厲害。最先挑起話題的大漢臉龐漲得面紅耳赤,與鄰桌的客人爭論不休。
正是醉意上頭,口不擇言之際,忽然聽得旁側一道笑吟吟的聲音。
“這位兄臺,敢問這梁君和端王各自是什麽人物?”
大漢轉頭一望,桌邊不知何時站了一個看著十分面善的年輕人,衣著和氣度均是不凡。
見有好幾道視線同時掃過來,紀聞仍是笑瞇瞇的,面不改色道:“哦,我從南邊的藜縣來,剛到臨安不久,不太熟悉這裏的情況。”
“聽各位兄臺談論,一時入了迷,才鬥膽前來詢問。”
藜縣是越國南部的一座小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大約是萬壽節將近的緣故,臨安城內來往的異鄉人確實多了起來。
眾人都沒有起疑心,很快有旁觀者為他答疑解惑道:“端王是當今聖上的弟弟,也是聖上最愛重的兄弟,如今正帶兵在沂郡駐守。梁君則說的是晉國的太子。”
“民間常將這二人並列,稱頌其大才。”
紀聞眼底暗芒閃過,故作感興趣地問:“哦?那這端王聽起來確有幾分本事了。”
“那是自然。”客人與有榮焉道,“傳聞端王虎背熊腰,力能扛鼎,先帝還在世時組織秋狩,他一人在百米開外就能射倒一只黑熊。”
“可惜年少時宮內曾有一場大火,將他的臉毀去大半,從此他就甚少出現在人前了。”
他說這話時很有幾分惋惜的意思,紀聞隱蔽地撇了撇嘴,心想一個五大三粗還毀了容的莽夫,怎麽配和他們太子爺相提並論,但面上沒有表現出分毫,順勢問:“這樣說來,端王應當是整個大越的功臣,如何算得上狼心狗肺,貪生怕死呢。”
話音還未落,大漢忽然“砰”地一聲,將提著的酒壇摔碎在了地上,一時之間,酒液和碎瓷片飛濺,旁人被巨大的聲響驚動,紛紛側目而視。
大漢似乎分毫不覺,大著舌頭,口齒不清地嗤道:“功臣……個屁!你們都被他騙了!”
“當年陳氏叛國,全族被抄斬……蕭元景身上流著亂臣賊子的血!誰知道沂郡的事是不是他和晉賊勾結……”
這話一出,大堂短暫地寂靜了一瞬。
像是忽然提到了什麽禁忌話題,所有人都面面相覷,臉色古怪地噤聲不言了。
紀聞心念閃動,知道自己大概是摸到了緊要的訊息,正在思考要如何不打草驚蛇地套話,忽然聽得背後一道嬌媚含笑的女聲,含嗔帶怨道:
“哎呦,這不是我們胡二爺嗎?”
“是姑娘和夥計們伺候得不好麽,怎麽在這兒發起脾氣來了。”
紀聞回過頭,就見樓梯上裊裊婷婷走下來一個衣著艷麗,風韻猶存的婦人,其後跟著幾個孔武有力的小廝。
原本撥弄琵琶的姑娘們都停了下來,悄然退走了。
小廝一左一右上前架起大漢,瞧著像攙扶,實則強硬難以掙脫。
婦人拿帕子掩唇輕笑:“二爺要來怎麽不早說一聲,麗娘這樓裏專給您備著雅座和好酒呢,快快,還不快把二爺請過去。”
大漢還在吵著嚷著,說些聽不清的醉話。幾個小廝卻像是習以為常,手腳利索,半扶半架地把他請走了。
紀聞本能地察覺出點不對,但看其他客人的態度都稀松平常,似乎對這樣的事司空見慣,很快就接著飲酒作樂。連與大漢同桌的人都覺得顏面無光,灰溜溜地跟了過去。
再沒有人關心剛才的話題了。
紀聞心知,已經失去了打探消息的時機,逗留下去估計沒什麽意義,於是趁眾人還在跟那掌櫃模樣的婦人招呼說笑,悄然隱沒進了人群中,回到二層的雅間覆命。
他在走廊叩了叩門,輕聲喚道:“殿下。”
下一瞬,木門打開,紀聞閃身進入,又謹慎地背上了門。
他正要如實向座上的黑衣男子匯報剛才探得的訊息,就看對方綴飲了一口酒,漫不經心道:“不必,孤聽到了。”
“……”
紀聞仍有些遲疑,旁側的白衫公子笑著接過了話頭:“那掌櫃是從對面的雅間出去的,想必裏頭坐著的貴客來歷不小。”
“陳氏叛國……”男人把玩著酒器,若有所思了片刻,隨後隔空吩咐道,“盯著他們,看看是何方神聖。”
屋外人影閃過,短促一聲應答後,很快消失不見。
—
一炷香後,酒樓內仍然人聲鼎沸,無人註意,一架外形低調的馬車悄然離開了醉香閣。
潛伏已久的影衛緊隨其後,不遠不近地綴在後頭。
街上往來的車馬行人不少,小販將攤位支得到處都是,叫賣聲、吵嚷聲不絕。
駕車人對於臨安城的布局極其熟悉,專往巷子和小道拐,影衛開始還有餘力跟上,途徑巷口時,忽然撞上了一陣騷亂,似乎有客人與商販起了爭執,竹簍裝的青棗和梨條滾落一地,賣棗的婦人不由分說拽住路過的人,口中罵罵咧咧摻著方言。
等到影衛好不容易擺脫糾纏的攤販,再想跟上時,只見路上空空蕩蕩,哪裏還找得見馬車的影子。
“……”
—
與此同時的城東,方才消失的馬車在街巷中拐了好幾道彎,最後停在了一座不起眼的宅院前。
駕車的侍衛翻身下馬,畢恭畢敬地掀開了車帷。
片刻之後,車傳來低低的兩聲咳嗽,廂中人拒絕了侍從的攙扶,冷白的手扶著車輿,借力走下了馬車。
那是一張極稠艷的美人面,眉眼冷淡昳麗,臉頰與唇面蒼白幾無血色。
大約是畏寒的緣故,他周身披一件絳色狐絨大氅,在青石板鋪就的民巷中,恰似一枝逾冬的寒梅,不可攀折。
門房很快跑去報了信,府中的下人捧著銅匜、盥盤和雕花鎏金的暖手爐魚貫而出,侍立在側。
隨從解開了他的披風,侍候他洗手凈面。等到懷抱暖爐踏進宅院,一直跟隨在側的暗衛才如燕隼似的,悄聲無息落在他身旁,恭聲道:“王爺。”
方才醉香閣中眾人議論的主角,端王蕭元景立在別院中,神色看不出端倪,問:“酒樓二層雅間中的人,身份查清了?”
“是。”暗衛道,“卯部來報,今日出現在醉香閣的正是晉國使團中人,應當是安王世子與副使李同舟。”
蕭元景沈吟了一瞬,沒有答話。
他從沂郡趕回來得晚一些,直到路上才得知,晉國的使團在數日前就抵達了臨安,意在趁萬壽節向越帝賀壽之機,商討兩國和談一事。
皇兄的態度目前並不明朗,但依他看來,此事處處透著蹊蹺。
晉帝已然年邁,他的幾個兒子均是野心勃勃,逐鹿天下的野望昭然若揭,其中以太子為甚——他是絕不相信對方會轉了性子,誠心誠意來談和的。
“本王知曉了。”他淡淡道。
暗衛踟躕片刻,沒有離開:“殿下,還有一事。”
“前日,屬下將那安王世子的肖像傳與了在晉國的密探,方才收到回信。信上言明,畫像與安王世子並無相似之處,反倒更像是另一人……”
話音未落,蕭元景回過頭,眼神倏忽銳利起來,沈聲問:“誰?”
暗衛垂首答:“晉太子,梁承驍。”
【作者有話說】
開文啦(敲鑼打鼓)
快來看狼狼狐狐談戀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