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69章 十二

關燈
第269章 十二

北黎的春天來得晚,合撒草原進入三月才開始回暖。

冰凍的溪水重新流淌,野草青青,踩下去終於不再冷得腳心疼。

大宣的議和使團到這個時候,才啟程回雩關,隨之同行的還有北黎派出的使節。

靖寧牽著年幼的大君,親自將他們送出王庭,到草原邊緣才停下,目送他們行遠。

幼君忽然仰頭問她:“東君,他們是要回到你的家鄉嗎?”

她凝視著那桿越來越矮的旌旗,無限感慨:“是啊,他們就要回家了。”

“你想回去嗎?”

靖寧半蹲下來,看著他,搖頭:“我不會回去。”

幼君張開兩只軟乎乎的小胳膊,抱住她,“我也不想你回去。”

他依賴著他第二個母親,卻想起給他授課的老師說過的話。

“老兀骨說,在我們草原上的冰雪還未完全化盡的時候,宣朝的中原已經盛開大片大片的桃花,綠油油的小麥出了苗,被風一吹,會像海浪一樣翻滾。海是很大很大的看不到岸的湖,宣朝的國土東部就臨著大海。”

童音稚嫩,卻充滿無限的向往。

“可是,他們很少蓄養肥羊,牛只用作耕地,不喝奶酒,也不吃奶皮子。我們的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有健壯的駿馬,七月漫山遍野的花朵比中原還要絢爛奪目,如霞蔚雲蒸。”

靖寧捏捏他消瘦許多的臉頰,“大君,你的目光應當從遠方收回來,看到眼前。眼前有美麗的風光,也有愛戴你的子民,而他們比遙遠的未知之地,更需要你的垂憐。”

“要怎麽看眼前?”老師好像還沒有教過他。

“我會教你的。”靖寧把他抱起來,走向華美的鑾駕。隨行近身皆是女侍,為她放下腳踏,打起車簾,能讓護衛的騎兵看到,卻聽不到。

靖寧才軟聲似誘哄一般說道:“跟著老兀骨學習,也跟著靖寧學習,好不好?”

“好。”孩童趴在她肩膀上,環住她的脖子,視線落到隨車架前進而不斷後退的曠野。一簇一簇裹著霜露的水草,在晨風裏輕搖。

草原無垠,冰雪有界。

一路向南,如走入春暖花開。

使團走過一半的路程,北黎王庭的掌控已減弱許多,王正玄便派人先行加快速度,傳信回京。

夜裏紮營,才私下對裴明憫說:“終於要離開這地方了,我的聖人老天爺,這輩子都不想再來!”

他們本來觀禮結束就該走的,但這破地方的暴風雪實在太大了。松江雁回與其一比,冬日裏簡直就是仙境。

而且,“還想扣著咱們在居邪山談判,配嗎?敢嗎?”

他始終覺得這些北黎人用心險惡、不識好歹,不時就罵一通解氣。接著本想說幾句靖寧公主的不是,但想到公主最後的轉圜,以及坐在對面的青年之前的警告,又把話咽了下去。

談判肯定要在邊境上談,雙方都有自家軍隊撐腰,請示國都來回的時間也差不了多少。不然,不管在哪一方都城談判,另一方都劣勢太大。

自古出使外邦的使節,被人扣個三五八年,或者暗中殺害的,並不鮮見。可見做使節是個危險的活兒,而誰不想多活幾年。

“王大人消消氣,我們這不是在回去的路上了麽。”裴明憫自一堆草擬條款裏擡頭,溫聲道:“過幾日就到雩關,在那之前還要經過北黎人的軍陣,我們得保持幹凈精神的面貌,以免弱了我宣人的氣勢。”

使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臉面,要容貌周正,行止得體,尤其是在面見他國的官員與軍隊的時候。

“這倒是。”王正玄被他提醒,摸了摸嘴角,又取出銅鏡照了照。還好這張臉上沒有起燎泡、面瘡,或者掛上黑眼圈——他本身是很英俊的相貌,不然朝廷也不會派他走南訪北。

先前躥起的火氣便消散了,他沈下心來,開始和裴明憫商討:“到了雩關,第二日就得繼續談判,你說咱們怎麽談?”

這場議和已經持續了好幾輪,拖了大半年的時間。再不能及時解決,沒完沒了地,他們累不說,還要反覆吃朝廷的掛落。

他邊思考邊說下去:“北黎認為先前的條款過於苛刻,賠額太高,無法接受。但是他們砍掉的也太多了,就賠那麽點兒,賠了和不賠沒什麽區別,朝廷那邊肯定不會同意。這就得找到平衡之處……你覺得按照原條款折中,再加高一點兒,怎麽樣?”

“我說不好,總覺得在這一版條款上可能談不出什麽結果。”裴明憫蹙眉道:“北黎人拖延這麽久,或許根本就不想賠款。給出這麽低的回覆,就是想激起朝廷的不滿,然後又能就此扯皮很久。”

王正玄道:“這可由不得他們,當初若不是靖寧公主阻止,北方軍早就大敗他們合西部族。那樣的話,人馬牛羊早就都牽回雩關了,還在這兒跟他們談什麽賠款。”

裴明憫輕輕搖頭。事實已然如此,過去的任何假設都沒有意義,他們雙方談判也是為了議和,以達成休兵的目的。

“能不打仗,還是不打的好。西北戰況不知如何,但只要戰事還沒結束,就不利於我們此次談判。”他低聲說:“國庫虧空的問題懸而未決,未必能支持雙線的長期作戰。”

國庫吃緊導致軍費吃緊,已經是個老大難。王正玄心知此話非虛,嘆了口氣:“北黎人或許就是抓住這一點,認為我們不敢興兵與他們開戰,所以肆無忌憚地拖延、輕視談判。”

裴明憫道:“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拿出一版讓北黎人無法拒絕的條款。不管是心服口服,還是憤憤不平,他們都必須接受才行。”

王正玄細思片刻,也認同這個想法。兩人繼續看這一張又一張的草案,不時交流些新的想法,試圖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接連幾日都是如此,又新增了一大沓的草案。

轉眼到了四月,雩關就在近前。

北方軍月初例行巡防,嬴追騎了一日馬,回來時頗有些疲憊。後方營盤卻傳塘騎來報,說有名老者拿著一枚玉佩求見長公主,自稱是長公主舊識,名叫張厭深,就在大營門口等著,怎麽趕都不走。

“張厭深?”嬴追想起那年回京述職,她去至誠寺,等候在那兒多時的老人向她求了一枚信物,約定日後能憑此見她一面。“確是本帥舊識,去請過來吧。”

她回去卸了盔甲,換上一套武服,想到那名老人,仍然感到驚奇。

難道當日所言“時機”,就在今日?

在衛兵將張厭深帶到關樓上,她看到老人戴冠佩劍,著裝無比正式之後,驚奇到了頂點。

張厭深等了半日,口幹腳軟,卻仍然撐著脊梁,作揖行禮:“草民拜見長公主。”

“厭深公,許久不見,您身子骨可還硬朗?”嬴追還過禮,請他進屋說話,親自倒了茶。

“再撐個兩三年,應當沒有問題。”張厭深沒有笑,說話時卻總似一直帶著笑意。

他潤了喉嚨,放下茶杯,抱拳道:“草民此來,是有一計,想獻於長公主。”

嬴追道:“果然,先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不知先生要獻的是哪一方面的計策?”

張厭深反問:“聽聞大宣與北黎的議和進程受阻,長公主是否在為此而憂慮?”

嬴追沈吟片刻,頷首道:“不瞞先生,眼下我與北黎陳兵相峙,上下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警戒,並預備好與北黎人開戰,將士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全軍在輜重與武備方面的消耗也比平常高出一截。今年的餉銀還沒有影子,我們必須能省則省,如果能早些結束戰備狀態,最好不過。”

兩邊的談判一直拖著,著急的不只是使團,還有他們這些駐守在邊境線上的將士。

於是她抱拳道:“先生若有思路,不妨請講,嬴追洗耳恭聽。”

張厭深沒有繞彎子,他確實老了,精力已不足以支撐他打機鋒,或是逐層鋪墊來擡高調子,開門見山道:“放棄賠款,轉換思路。”

他豎起兩根手指,“如果是我,我會給北黎人提供兩個選擇。第一,讓北黎人出兵至鳴谷關,助我們將西涼人趕回婆羅山,以代替賠款。至於具體多少兵力合適,殿下應當比老朽更有發言權。”

嬴追順著他的思路思索,如果讓北黎人派兵從合撒草原下去,自背後突襲西涼人,與振宣軍前後包夾,勝算很大。

這個法子朝廷應當能同意。畢竟朝廷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支援西北的戰事,讓西北早些回歸和平,以免整個國家被拖入更深的泥淖。政事堂之所以開出高額賠款,也是為了填補軍費的缺口。

“但是北黎人未必肯答應,就算他們答應了,也可以一直磨蹭著不出兵。或者,他們表面答應,背後卻反水,再與西涼人沆瀣一氣,那我們更要吃大虧啊。”

她身為將帥,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敵國,“西涼人能突襲鳴谷關,就是他們給借的道。”

張厭深沒有反駁,“所以我要說第二點——能否給我一張輿圖?”

“先生跟我來。”嬴追直接將他領到議事廳,擡臂指向廳中的大型沙盤。

張厭深走到沙盤左上方,拿出一張三尺長的輿圖打開,比照著,以手為杖,從牙山最西端往業餘山的拐角處,在沙盤上圈出一塊狹長型的土地來。

“不同意借兵,那就讓他們將鳴谷關外這塊地盤,割讓給我們。”

嬴追:“單獨賠款就仿佛要斷了他們的命脈,要讓他們同意割地,難度不亞於讓他們同意賠款。”

說話間,她眼角餘光瞥到對方手中的輿圖,老舊泛黃,帶有許多個人標註,顯然已經使用許久。但她覺著眼熟,仔細瞧了一眼背後銘文,竟然是中慶年間的制品。

張厭深仍然指著那塊地:“業餘山北麓這一帶地界,對北黎來說是邊遠偏僻之地,日照不長,水草不豐,不適宜畜牧也不適宜耕種,鮮有人居。北黎王庭當時能允許西涼人借道,就說明並不重視此地。現今的實際控制權,也是在西涼人手中。”

“但如果到了我們手中,卻能讓防線外擴,以避免鳴谷關被突襲的事件再次發生,意義極大。”

嬴追亦能看出其中關竅,只道:“那北黎人更不會同意割地了。”

自己手裏無法發揮用處的地盤,鄰邦卻能有大用,那麽攥在手裏不讓鄰邦得到,也是一種戰略意義。

張厭深微微一笑,擡手撣去手上沾的沙塵,“他們不願意借兵,也不同意割地。那就等我們自食其力,將西涼人打出去,再占住那塊地——雖然我們多付出了一些代價,但到了那個時候,不管他們怎麽說,那塊地都是我們的。”

話說到這裏,嬴追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用那塊地來逼迫北黎人出兵。”

張厭深負手道:“他們當然也可以不同意,就用那塊地來賭,賭是西涼人贏到最後,還是我們宣人贏到最後。”

寬袖落下,遮住他無法自抑地顫抖的手。

嬴追看著沙盤,細思良久,轉身向張厭深,躬身致謝:“先生足智多謀。”

張厭深無言搖頭,後退兩步,握住一把椅子扶手。這番獻策耗費他許多力氣,他得歇一歇。

嬴追趕忙請他坐下,又吩咐親衛去領炊飯。

而後到老者左手邊陪同坐下,感慨道:“春分那會兒,接到殷侯身隕的消息。我和廣儀說,我們的時代,是不是就要過去了?”

“沒曾想,不到兩個月,先生就來到我雩關。”

“遙想當年,先生在文化殿為幾位兄長授課,兄長們課業進益迅速,父皇對您稱讚有加。我聽說之後,想一同旁聽,等終於尋到了機會,您卻掛冠而去。至今已過半生,仍令我唏噓。”

憶起年少,嬴追釋懷地笑了笑,又道:“先生今日為我邊關解圍,不知先生可有什麽需要晉陽效勞?”

張厭深道:“我今日來到這裏,一是要借此番獻策再度現身於朝野。讓朝野知道,我張厭深,尚活在人世。”

“二則,我確實有一件事,想求證晉陽殿下。”

“請殿下讓所有親衛退至百步外。”

嬴追微微一頓,仍是依言揚聲吩咐了牙官。

待四下寂然無聲,張厭深撐著扶手站起來,緩緩走到長公主跟前三步遠。而後提起袍擺,膝蓋跪到石磚上,磕下頭去。

“敢問殿下,養在太後宮中的旭皇子,是否由您親生?”

這句話像是砸在地板上砸出了一個坑,嬴追悚然一驚,神色變幻,沈默了很久,緩緩開口:“先生為什麽而問?”

張厭深撐著腿上的骨頭,擡起頭來,“這關系到我的學生。”

“活著的?”嬴追問,見他點頭,又問:“秦毓章嗎?”

張厭深沒有否認。

嬴追怔住,半晌才嘆道:“他也要走了嗎?”

“廣儀和他雖不是一母同胞,但感情最深,若聞噩耗,定然會傷心的。”

張厭深卻不提秦毓章,而是說:“皇帝近年常在病中,不見好轉。萬一宮車晏駕,殿下難道就看著一個毫無嬴氏血脈、毫無天子之資質的小兒登上帝位,成為不知道誰的傀儡嗎?”

“先生是認定嬴旭血脈不正了?”嬴追不悅道,然而將這段話再一細想,卻品出些不同尋常的味道來。

張厭深直道:“是。”

嬴追拿不準他到底知道多少,思緒紛雜,弄得自己隱隱有些頭疼。

嬴旭上位,如果獲利的不是秦氏,還能是哪家?

“罷了,我可以告訴先生實情。”她起身道,將老者扶起來,沈聲道:“但是請先生答應我,絕不能將我所說的事告知第二個人。”

兩人把臂相交,四目相對,張厭深說:“我發誓,我會將你接下來說的話帶進棺材裏。”

嬴追並不懷疑他會失信,得了許諾,將他安置回座位上。

自己立在廳中,擡手撫上沙盤桌的一角,才徐徐道:“自我與秦廣儀成婚開始,太後便催促我們生育。”

她自幼愛習武術,也有幾分天賦,因此得先帝寵愛,能像兄長一樣師從禁軍統領。然而先帝實在太忙了,前朝與戰場占去了他絕大多數的精力,除去排行前列的幾位兄長,後面的皇子皇女皆由生母妃嬪做主。

她親娘要給她定親,她早早地接受了,並以此換來入伍的機會。

“但我不想要孩子,哪怕後來她甚至以死相逼,我都不願從命。直到她要挾我,要連同秦毓章一起,收回我的軍權。”

“那是天化四年,我才將在雩關建立起完整的防線,腳跟尚未徹底站穩。”

“我絕不可能放棄我的軍隊,太後因此捏住了我的軟肋。但她不知道的是,我因為早年征戰時損傷過身體,懷不上孩子。她找了許多方子給我,我在雩關拖著,時用時不用,反正一直不見效果。”

“天化六年的元宵,我回京述職,太後告訴我,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我只需在回到雩關之後假裝懷孕,其餘一切都不必管。他們找好產婦,等我冬天回京,就能擁有一個孩子。”

嬴追自沙盤裏勾起一指沙子,尚未擡起來,砂礫便四散滑落。很快,只餘一兩粒穩穩粘在她指尖。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有淳懿在,太後為什麽要舍近而求遠。樂陽在世時,明明很親近她,淳懿也是個好孩子。”

“先生若能弄明白此事,請一定告訴我。”

張厭深默默聽完,沒答應也沒拒絕,喟然道:“殿下受苦了。”

嬴追卻抱臂淡淡道:“先生說笑了,本宮是同謀,也從未後悔。”

她倚桌側身看向廳門外,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關樓三十丈,故園不須歸。

又兩日,從北黎歸來的議和使團抵達雩關。秦廣儀從隘口回來,暫無別的任務,便率隊相迎。

嬴追與張厭深就在關樓前沿眺望,旁觀這一系列的儀式。

一桿“宣”字旌旗從北黎人的旗海中浮現,簡短的交涉過後,王正玄做為正使,帶領隊伍走向自家迎接的軍隊。

在正使右側往後半個身位,則是身為副使的裴明憫。

青年完全舍棄了寬袍大袖,裹一身利落的霜色棉袍,腰間系兩條草編繩綴著羊骨佩飾,兩臂都是用布條綁緊了的箭袖,脖頸上再簇著一圈細密的羊羔毛領。端坐在一匹高大的駿馬上,自分列的北黎騎兵當中穿過,下頜一揚,便於文雅的氣質之上殺出一股游俠似的磊落勁兒來。

馬蹄踏著鼓點,就跟踩著夏天的雨點似的,撲面而來一股活潑潑的清爽氣息。

太陽的溫度尚不夠熱烈,但眾人已經意識到,夏天就要來了。

張厭深笑道:“裴氏子弟,總是能輕而易舉就吸引人群的目光啊。”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嬴追亦評價了一句。

然後吩咐牙官,等使團一進關,就帶正副使先上來見她。

兩人在議事廳沒有等多久,秦廣儀便帶著一行人過來,自己卻未多留,完成命令就繼續下去做事。

王正玄與裴明憫見過長公主,後者又看到張厭深,驚喜道:“先生,竟不知能此處遇上您。”

張厭深笑道:“我是專門在這裏等你們,有事要拜托你們做的。”

裴明憫沒有問什麽事,就著拱手的姿勢真心道:“先生有事,學生願服其勞。”

“年輕人,尊師重道啊。”王正玄調侃了一句。

嬴追也對他讚許地點點頭,繼而屏退其餘一應人等,將張厭深所思之策詳細講給他們二人。

王正玄則當場擊掌道:“殿下好計謀!”

裴明憫在心中將這個法子再捋了一遍,也道:“好主意。我和王大人這一路上都在計劃明日的談判,一直沒拿出周全的辦法,殿下真是送來了及時雨。”

嬴追擺擺手,“此計策乃厭深公的功勞,本帥可不能冒領。”

王正玄這才看向一旁的老人,請問名諱,得了回答,奇道:“難道您就是先帝早年所聘的那位皇子師?”

“是我。”張厭深含著笑,睇他道:“春回大地,雁群也往南遷徙了。”

王正玄“呵呵”笑了兩聲,不敢再輕視他。

裴明憫倒不怎麽意外,張先生乃智者,他卻還有一些疑問:“如果北黎人派兵來,卻與西涼人合謀,欲對我軍不利,該怎麽辦?”

嬴追握著推桿在沙盤上點了幾個位置,“他們從合西下去,有業餘山橫亙在中間,只能從鳴谷關那邊繞。繞過去,首先撞上的必然是西涼大軍,振宣軍只要稍作防範,就不會給他們接觸到自己的機會,他們想下套也無處可下。”

“振宣軍?”裴明憫對西北戰場的了解還停留在去年年關。

“是。”嬴追想到他們在北黎待了三個多月,簡略解釋道:“正月到二月,西北軍與振宣軍合力收覆了凈州與菅州,將西涼大軍逼退至蒼州北部,業餘山南麓。之後,西北軍因損失慘重,退回仙慈關,振宣軍則進駐蒼州,全面對抗西涼人。”

“秦甘路竟已收覆大半了!這對我們談判是大大的有利啊。”王正玄喜道,隨即變臉:“我們在北黎王庭卻沒有聽到半點風聲,這幫小人,定然是故意瞞著我們。”

裴明憫則道:“也不盡然,暴風雪幾乎斷絕了消息傳遞的道路,北黎人或許和你我一樣,尚不知道這個消息。否則,他們對於和談的態度應該會有所改變。”

王正玄:“也是,要是北黎人知道,靖寧公主也不可能不告訴我們。”

裴明憫繼續問:“如果北黎人在與我們合力打敗西涼人之後,趁著我軍虛弱,變卦偷襲我們怎麽辦?”

嬴追聞言,忍俊不禁道:“小裴大人,在塵埃落定之前,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必勝或者必輸的,也沒有任何一場戰鬥能夠在開戰之前就預料到所有的細節,否則要將帥做什麽?”

“北黎人到時候是否會變卦,或者打什麽歪主意,那就得依靠方帥的判斷了。經驗豐富的將領的寶貴之處,就在於戰前能做足準備,戰時還可以隨機應變,指揮調度啊。”

裴明憫很快反應過來,拱手道:“下官想當然了,多謝殿下指教。”

嬴追:“不妨事,有什麽疑惑都可以問。你們對戰場有足夠的了解,在談判時才能對北黎人的詰難應對自如。”

裴明憫便當真又問了一些他對西北戰場的不解之處,嬴追一一解答,極有耐性。

張厭深旁聽完全程,惋嘆道:“有兩位使節在,此計十之八九能成。只可惜,鑄邪怒月的人頭不在此處,否則對北黎人是個極好的震懾。”

“鑄邪怒月死了?”王正玄震驚道,西北軍不止把西涼人趕到蒼州邊緣,竟還砍了他們主帥的頭!

張厭深將自己學生所立下的戰功娓娓道來。

裴明憫聽到熟悉的名字,問他:“先生,是我們的今行嗎?”

他極輕地點了點頭。

“好厲害,還有什麽事是他不能做到的。”裴明憫與榮有焉地讚嘆。

嬴追則鼓勵道:“少年出英才,你能出使列邦,行萬裏路,已不同尋常。堅持走下去,必也能擁抱如此風光。”

裴明憫疊掌應道:“澗明白,澗必砥礪前行,不負殿下期望。”

隨著話出口,心中漸燃起熊熊的火焰。

翌日,塘騎送奏報回京,使團走出雩關,與北黎人的使節坐到了同一座帳篷裏。

王正玄提出了他們的主張。

主題的變更,顯然令北黎的使節措手不及,暫停談判商議許久。再回來,反而認為宣人要借兵是有求於他們,借此坐地起價。

裴明憫昨晚準備了許久,考慮過這種情況,當下便起身進行駁斥。

“……我方懷著促成和平的真摯誠意,提出借兵代替賠款,是為貴邦的國用考量,認為高額的賠款會令貴邦子民生活拮據,因此才轉而謀求共同出兵討伐西涼人的可能。”

“……我們宣人能深入葉辭城,砍下西涼太子鑄邪怒月的頭顱,再將他掛到宣京的城墻上。難道閣下以為,不借助貴邦的兵力,我們就沒有打敗西涼人,贏下這場戰爭的決心、毅力與能力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