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二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9章 二
“……最後一針,懸顱。”
淡淡的話音落下,兩根有力的手指撚著金針刺入皇帝鬢間。
仰臥在床上的龍體未蓋被毯,劇烈起伏的胸膛隨著施針結束而漸漸平覆。
順喜全程都焦急地站在幾步外,此時終於能長舒口氣,擦過額汗轉身低聲道:“今日虧得傅二小姐在宮裏,可還有什麽需要奴婢們做的?”
“端兩盆炭來吧,陛下這會兒祛了熱,過會子該畏寒了。”傅景書平靜道,“陛下的枕頭最好也換了,換成寧神靜氣的藥枕。”
“好。”順喜當即著人去取炭火取枕頭,又將大開的窗扇都關上,途中不著痕跡地打量前者。
這位傅二小姐從被請來到現在,表情幾乎沒有變化。不論默寫藥方還是指引小李太醫金針刺穴,都只做該做的事,只說該說的話,沈穩有度,眼界與定力著實遠超常人。
傅氏那樣的府宅能養出這等人物,也是奇了。
李青姜退開來活動雙手,對傅景書說:“增減一二穴位,效果就大不相同。二小姐谙熟醫理,長於變通,當真了不得。”
傅景書道:“曾見過這種癥狀,能對上罷了。”
見過?李青姜一楞,有心想多了解此病,但重癥往往涉及患者隱私,她又直覺不該多問,就道:“過兩刻才能取針,我在這裏候著,你先歇一歇?待陛下醒來,大約是要召見你的。”
陛下不醒不能離開是她的職責,但傅二小姐體弱,不需要一起硬熬。
順喜聽見,就讓小徒弟常謹帶傅氏主仆前去抱廈歇息。而後親自去前廊知會還在等候的官員們,陛下病情已經趨穩,請各位大人先回政事堂,之後若陛下召見,再著人通傳。
諸位臣工皆心知,陛下剛醒時恐怕不想看到他們,遂紛紛知趣地告退。
另一邊,明岄推著自家小姐從後殿繞到抱廈。
常謹在前推開房門,將人請進去,躬著身笑道:“不知二小姐愛喝什麽茶,吃什麽果子,奴婢給您添來。”聲音壓得低,不掩其中明明白白的討好。
這話由一個品級不高的太監來說,有些托大。
常謹卻無所謂,他本意就是賣個好,若這位小姐識趣,自不會為難他。若不知天高地厚肆意開口,那也不值得奉承交好,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了就是。
果然,傅景書瞧了他一眼,頷首道:“不必麻煩,一杯濃茶即可。”
常謹笑得更真,拱手應是,又親自奉了茶果,才回正殿。
先前拿了方子去太醫院抓藥、煎藥的何萍也恰好回來,兩人碰上。常謹立刻斂了笑,先一步越過去,向順喜匯報時又喜笑顏開。
何萍安靜地站在後頭,先是用托盤端著藥,後來換雙手捧著,一站就是大半個時辰。
明德帝喜涼。醒來後,順喜為他餵藥,入口微溫,正正合適。
李青姜再行診脈,脈象已完全平穩,便言道:“今日陛下驚慟過度,乃至頭疾突然惡化。臣幾次施診不得法,幸有傅二小姐相助。”
順喜接著將剩下的情況一一稟來,“……方子叫太醫院研判過,都是尋常藥材,沒有問題。”
皇帝倚著靠枕,錦被蓋在胸下,目光落於床尾青煙裊裊的香爐上,“這燃的是什麽香?”
順喜答,“乃施針所用鎮痛之香,雖不比塗敷起效快,但要持久一些,也是傅二小姐提的法子。”
明德帝看了片刻,闔上雙眼,“那就叫來見見吧。”
常謹去抱廈請人。何萍則送小李太醫出殿。到殿外,喚了名小內侍替太醫將藥箱提到午門。
李青姜婉言道:“多謝何公公,我自己能提動,就不妨礙你們在陛下跟前當差。”
“李太醫慢走。”何萍轉身並不回去,收腳侍立在門邊,等不知道什麽時候傳喚自己再上前。
常謹推著傅二小姐進殿之後,退到順喜身側。
傅景書今日穿了一身箭袖短衫,展臂疊掌,納頭而拜,肩背脖頸單薄如紙。
“民女傅景書參見陛下,望陛下恕民女不良於行,無法跪拜。”
明德帝睜眼打量她,眉心折痕未消,平平道:“無妨。日後進宮,見朕之下,可不必行禮。”
傅景書再拜:“謝陛下恩典。”
“年歲幾何?”
“已滿十八。”
“十八,中慶四十二年生人。”明德帝說:“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醫術,不知師承何人?”
傅景書坦言:“民女今日所呈藥方與香方,皆取自先秦王妃的手劄。除此之外,並無師誼。”
“秦王妃?”明德帝頓了頓。近月來,他總是不由自主想到先帝時期,此時又憶起一眾舊人舊事,面色不虞道:“她的遺物緣何到了你手中?”
“回稟陛下,民女能得此本,蓋因我母親。”傅景書不懼隱約的聖怒,冷靜地回答:“我父親過世得早,我母親悲痛不已,因此生了癔癥,遍尋大夫卻始終醫治不好。”
所以她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病癥越來越重,重到會將身邊人視為仇敵。這些仇人害死了她夫君,還想來害她,她要用盡全力和他們爭鬥、報仇。
事實上,從頭到尾在她身邊的只有她一雙年幼的兒女。她完全認不出他們,有時將他們當成家生子,有時又視作仇人的孩子。
“恰逢宗人府開質庫,家中聽說此本或載有救命良方,便想辦法尋來。”
宗室爵位被收回後,所有產業也隨之收歸於宗人府。貴重物品重歸皇帝內庫,其餘凡品則會被清出,不定時向所有宗室開放質賣。質賣並不嚴格,轉一兩道手被哪個世家大族買到也是常事。
“可惜沒來得及。母親病逝後,手劄一直留在家中。民女因腿疾做不了其他的事,便日日翻閱,累月下來略有所得。”
傅景書平鋪直敘地解釋完前因後果,雙手搭在膝頭,低頭不再多言。
年幼失怙致殘,打擊不可謂不大,任誰自陳起來都難免傷懷,更何況一文弱女子。
她光是端坐於輪椅上,就仿佛已是在示弱。
明德帝將吊在床頭的一枚銅錢拽下來,捏在手中把玩。
他不知第多少回想起自己還是皇子的時候,一言一行都竭力規矩,不出錯不打眼,只求做個皇室裏的透明人物——其實就是向所有兄弟示弱。
半晌,他再問:“那手劄現在何處?”
“靖寧公主出塞時,民女將所有手劄都送給了她。”傅景書每個問題都答得不緊不慢,每個字都有根據支撐,更不怕查。
北黎啊,實在有些遠了。明德帝沈思片刻,擡手向順喜示意,後者無聲應命,帶著徒子徒孫們退下。
內侍們很快消失得幹幹凈凈,空蕩的殿宇裏唯有香爐輕煙繚繞。
明德帝再看向殿中這女子,不覆先前懶待之心,目光幽深:“那依你診斷,朕這頭疾,因何而生,又該如何醫治,有沒有根絕痊愈的可能?”
太醫院早有脈案,幾乎所有太醫都在禦前說過脈象,他信自己生了病,但不盡信有那麽嚴重。
神龍天子,豈與凡人同?
黃昏的餘暉透過窗格,連枝銅燈接二連三騰起火苗,無聲陳述著即將天黑的事實。
傅景書緩緩擡頭,對上天子目光,“敢問陛下,是否每月都在進丹?”
明德帝將那枚銅錢緊緊扣在指骨下,下頜動了動,並不回是與否。
傅景書便知道了答案,繼續道:“金丹雖好,但成分混雜,或許會與所用之藥相沖。陛下若想根治,得先停下進丹。”
明德帝還以為她要像朝臣進諫一樣,說丹藥有毒,卻不想說的是藥性相沖。不管是否真相沖,至少這話沒那麽討人厭。
“……停多久能好?”
傅景書進殿來一直保持平靜的面容發生變化,遲疑道:“療程尚未起頭,民女不敢妄言。普通人需兩到三年,陛下龍體底子更好,或許會快一些。”
兩三年。明德帝反覆斟酌,下了決定:“好,那便如你所言。”
“陛下萬年。”傅景書斂眉道。
方子已呈太醫院,施針亦有李青姜,此後她再來,就只能是在需要她的重要時刻。
“順喜!”明德帝揚聲叫道。
大太監疾步走到龍床前,接住皇帝丟來的銅錢。而後就這麽雙手捧著,送到傅二小姐面前。
傅景書亦伸出雙手,以四指將這枚銅錢輕輕端起。
明德帝看著她:“朕別無長物,唯此可賜。”
“陛下所予,就不只是一枚錢幣,它勝過千兩黃金。”
她舉起銅錢,透過中央的孔洞看到皇帝病容,再拜下去,“景書謝陛下隆恩。”
“別讓朕失望。”明德帝揮指道。
傅景書告退。順喜將她推出殿,明岄接了過去,抱著她下臺階。她靠在對方肩上,眸如點漆,直視前方一動不動。常謹則帶人擡著輪椅緊隨其後。
月照宮闕,飛檐疏影,流光不皎潔。
一行人剛離開,小內侍自西廊匆匆過來,與大總管耳語幾句。
順喜當即進殿稟報,“陛下,崔連壁崔大人求見。”
正假寐養神的明德帝並不意外,只道:“速召。”
順喜當即招何萍去昌順門接人,特意告誡要避人耳目。
因此何萍來去都繞了路,用時比平日長一些。順喜通報過後,便再一次自覺退下。
往常頭疾發作之後,他都會勸陛下好生將養一日,政務挪到明日再處理不遲。但今日的事情太大,不多嘴方為上策。
殿內只剩君臣,崔連壁走近龍床,拿出一道奏折,“殷侯遺言,讓臣務必親自遞到陛下手中。”
手向上舉,大袖下滑,露出腕纏的白布孝球。
明德帝瞥見,按了按眉心,才伸手接折子。掃了幾行便皺眉:“王義先代的筆?”
這廝先斬後奏調遣甘中州衛的事兒,還沒過去。
崔連壁不知奏折內容,但想必其中某條肯定是推舉王義先繼任西北軍總兵,就說:“王參議乃殷侯最親近之心腹。殷侯相關之事,若他不可信,那西北無人可信。更何況,蒼州戰事還遠未結束,他也沒有偽造遺信的必要。”
戰爭還在繼續,西北軍不能群龍無首,打起仗來不能沒有人統籌指揮。王義先作為二把手,論資歷和能力,接任頭把交椅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多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畫蛇添足。
明德帝把折子遞給他,“你看看。”
崔連壁一看才知還涉及到了振宣軍,又拿不定皇帝到底在懷疑什麽,看著奏折苦思良久,道:“殷侯所言,無不有理有據,同時兼顧戰局與朝局,臣想不出更好的安排。”
明德帝又從他手中把折子拿回去,再看到中途,重重喘息一聲,頹然靠回枕上。
崔連壁略一猶豫,拱手道:“殷侯薨逝,臣亦悲痛難已。然陛下決斷朝綱,日理萬機,望保重龍體,勿要哀傷過度。”
明德帝將展開的奏折半蓋在額上,少頃,喊順喜進來。
“去政事堂,叫秦毓章幾個立刻來見朕,還有……把賀鴻錦也叫來!”
順喜應是,立刻派人拿牙牌去請。
三法司平日裏都不怎麽進政事堂,眼下這個點,得出宮去賀大人府上宣召。
秦相爺得知後,就讓內侍們先去請賀大人,等人進了宮城再來政事堂通報一聲,到時再和其他宵衣旰食的幾位大人一並覲見。
宮門已經落鑰,街道開始宵禁,核查起來免不了繁瑣。
這麽出宮轉一圈,滿京城有門路的人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正召集重臣夜議。
諸位重臣齊齊趕到崇華殿之時,明德帝灌了杯參茶,換了常服,再披一件寬松道袍,盤坐在榻上,提及第一件事,便是要為殷侯追授並擬謚號。
追授有例可循。至於謚號,裴孟檀白日裏就做好了準備,此時將備選一一提出,很快議定。
旨意定了,還得有人前往仙慈關去宣旨,並代皇帝到靈前吊唁。往常這等事務皆由禮部侍郎王正玄負責,但他此時尚在北黎未歸,就得另行擇人。
明德帝便道:“殷侯無人承嗣,賀卿身為兄長,合該代管後事,不如就代朕走一趟。朕準你扶靈柩回稷州,順道看看你的家人。”
若對旁人來說,這大概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賀鴻錦卻拱手拒絕道:“稟陛下知曉,我遙陵賀氏與殷侯早已分家,約定世代不相往來。我母親病重時召他回鄉相見,他未答應,情分便已徹底斷絕。因此,臣不便前去宣旨。有兵部、禮部與宗人府在,他的後事也不需臣來操心。”
他仍是一副斷案的鐵面,無情到同僚都忍不住朝他瞥來視線。
崔連壁更是剜了他一眼,主動高聲道:“陛下,賀大人不願意,臣願意!”
“你若走了,兵部事務誰來總理?”明德帝露出一副頭疼的模樣,片刻道:“罷了,還是叫盛環頌去。”
崔連壁有些失落不能親自到殷侯靈前祭奠,但他的副手能代他去,多少也算安慰。
明德帝:“殷侯歿了,仗還得繼續打,諸卿以為,誰能接他衣缽?仙慈關離京幾千裏,來回一趟不容易,任命早些定下來,好一道帶過去宣了。”
這答案幾乎是現成的,在場五位大臣很快就將意見達成一致,最佳人選就是王義先。
唯一的疑慮在於,“王義先到底不是殷侯,若全面接管西北軍,再兼管振宣軍,難免力有不逮出現疏漏。”
明德帝俯視眾人:“振宣軍既然拉扯起來,總兵人選也該有個定論,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所言極是,振宣軍雖是新軍,但也不能長期地散亂下去。”崔連壁附議。
振宣軍成立不到半年,建制並不完善,成熟的將官更是稀少。隨著他們陸續投入戰場,這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戰鬥力,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得有一個能讓全軍信服、能帶領全軍贏得勝利的將領。
其他幾位立刻明白過來,皇帝半夜叫他們來,是要現在就進行一場廷推。
怎麽這麽急呢?有人心生疑竇,但此時也來不及細思,必須先考慮這個人選的問題。
只是這些年來將星雕零,來來回回能提的就那麽些人,皆為老將。
與同僚低聲議論過後,陸潛辛上前道:“陛下,臣以為,西北軍的韓履寬韓將軍,從戎二十年,有資歷,有功績,也有人望,可堪總兵之任。”
說話時便不著痕跡地瞥向左右,兩位相爺神色如常,崔連壁卻很快地皺了下眉。
陸潛辛從這短暫的皺眉裏嗅出一點不同尋常的氣息,崔連壁大約比他多知道些什麽。
這也不稀奇。以殷侯謹慎而周密的個性,臨終前勢必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安排,也必定有奏折送回京達於陛下。據他近來所知,去歲開戰以來,邊關重要些的折子,總是從兵部遞,已經許久沒有經過中書省——折子經過崔連壁的手,誰知道他會不會先瞧一瞧內裏玄機。
明德帝果然否決道:“殷侯向朕提過,這韓履寬要接王義先的任,不妥。”
“還有這一層,那看來是臣失慮了。”陸潛辛被駁了就退回原位。他提出這個人選就是等著被否決的,是以還能沈得住氣。
再回憶起先前所思,忽覺自己可能想岔了。
不經中書省而直達天聽啊,相比本就和邊軍穿一條褲子的崔大人所獲的些許便利,政事堂被無形削弱的權力與顏面重要得多。
沈吟間,就聽賀鴻錦道:“如陸大人所舉薦的標準,還有一人符合條件,就是北方軍的秦廣儀秦將軍。”
陸潛辛心道,這算哪門子的符合條件?
秦廣儀和韓履寬這兩人粗看都是有名有姓的將領,細究卻大有不同。秦廣儀出身宛縣秦氏,尚了晉陽長公主才有機會在北方軍掙得一席之地,哪裏有他容身之處?賀鴻錦這是舉薦人呢,還是給人挖坑呢?
陸大人早年受過晉陽長公主恩惠,遂道:“臣以為,秦將軍本人未必願意離開雩關,另立門戶。”
賀鴻錦駁道:“天下軍衛調度皆聽命於陛下,豈容一兵一將自作主張?既然韓履寬不能離開西北軍,普天之下,還有誰比秦廣儀更有資格?陛下,總不能讓晉陽殿下或顧大帥調任吧?”
所言字字不虛,似乎當真是為局勢著想。
可若不是針對秦氏,那提這一出圖什麽?陸潛辛揚起的眉毛壓下來,看向左前方的秦相爺。
紅袍綬帶,歷年如新,身姿禮儀更是挑不出一點毛病。
秦毓章則只看著皇帝,疊掌道:“臣以為,秦廣儀長年駐守在雩關,並不熟悉西北地形與駐軍習慣,更沒有帶新軍的經驗,不合適。”
三個時辰前,他才收到雩關的傳書。來信之人並非他的兄弟,而是晉陽長公主。長公主拜托他,若朝堂上提及秦廣儀調任之事,不管調向何處,都一定要阻止。
殊不知他的想法與長公主別無二致。哪怕沒有這封信,他此時也不會同意賀鴻錦的提議。
原因無他,秦氏一族在當前不能再向上了。
他表態很及時,明德帝陰沈的臉色緩和了些,仍不置可否。
裴孟檀隔岸觀了半晌,進言道:“要不然就從振宣軍內部挑?自己人最熟悉自己人,只要能服眾,功績可以慢慢打。”
明德帝哼笑出聲,說:“殷侯如你所言,推舉了方子建。”
裴孟檀:“倒是符合殷侯的作風。”
陸潛辛頓了一下,心中閃過許多計較,主動道:“這人,臣在衷州時見過。有勇有謀,義薄雲天,在衷州本地很有聲望。”
至於更多關系與評價,不足在此時道也。
秦毓章默然不語,不需要他表態的時候他幾乎從不開口。
此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如此。賀鴻錦也袖手站在一邊。
其實振宣軍裏還有一位年輕將領顧橫之也很有潛力,軍報上的戰功很耀眼。崔連壁不久前還向皇帝提過,但皇帝的回答很冷淡,認為他太過年輕,直言要讓他再多歷練幾年。
崔連壁有些頹喪,但仍盡力維持著面上從容,躬身道:“請陛下聖斷。”
明德帝將臣子反應皆收於眼底,沒有過多為難,此事就這麽定下。
聖意落在耳裏,卻輕飄飄的,眾臣毫無踩到底的實感。不應當啊,除非廷推振宣軍總兵並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
裴孟檀往秦毓章那邊看去,後者佇立如樁,看不出反應。
就聽明德帝幽幽的聲音響起,“還有一事,朕近日來思慮許久,就在今晚,決意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所有人都不由繃緊了,躬身疊掌,聚精會神,等待下令。
皇帝悍然道:“朕決意,重啟通政司,疏通文書章奏渠道,內出帝命,外受下情,不與中書省文移交叉。初行班底由各方推議,選賢舉能,不得徇私。”
天子口諭似一道驚雷,突如其來地劈裂了宣京的夜空。
真的太突然了,諸位大人此前都未能探得一星半點風聲,被震得懵在當場。
通政司乃收發、核查四方奏表文書的地方,開國後太祖初設。臣工奏章先送通政司,由通政司呈報皇帝,再下發中書省進行處理,以此令兩司互相制衡。但通政司的官職品秩低,遠不及中書省位高權重,漸漸被後者掌控。一封折子經兩道手,不再能約束朝臣,反倒極其拖累辦事,先帝於中慶三年幹脆廢置,收發文書當廷奏事的權力重歸中書省。
五六十年過去,竟又重燃生機。
皇帝意欲何為?殷侯的薨逝為時局蒙上一層陰影,然而這道重啟通政司的諭旨傳下去,必定令百官心思活躍。
關系到切身之利,眾臣面色紛紛凝重起來。
“是。”滿室死寂中,秦毓章八風不動的聲音格外響,“臣等即刻著手準備。”
其餘四人回過神,亦躬身齊道:“臣等領命。”
出宮時,賀鴻錦與陸潛辛速度相仿,走到了一塊兒。前者忽道:“不知陸大人流放衷州遭遇了什麽,竟然肯為西北軍說起好話來了。”
陸潛辛回頭訝異道:“陛下這麽一問,我就這麽一答,賀大人是覺得哪裏不對?”
賀鴻錦一張鐵面毫無波瀾:“你我十來年的同僚,你陸潛辛向來無利不沾,這會兒裝什麽裝。”
“賀大人高看我了,我若料事如神,處處能趨吉避兇,此時也就不會是戴罪之身。”陸潛辛提醒對方註意自己的處境,笑道:“眼下不論誰得權誰失勢,如何此消彼長,都與我陸某無關。你說我還有什麽必要淌這渾水?”
賀鴻錦瞟他一眼,幾步跨出應天門,分道揚鑣之時,撂下一句:“到底有沒有鬼,咱們走著瞧。”
陸潛辛拂袖轉身,“好啊,那就走著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最後一針,懸顱。”
淡淡的話音落下,兩根有力的手指撚著金針刺入皇帝鬢間。
仰臥在床上的龍體未蓋被毯,劇烈起伏的胸膛隨著施針結束而漸漸平覆。
順喜全程都焦急地站在幾步外,此時終於能長舒口氣,擦過額汗轉身低聲道:“今日虧得傅二小姐在宮裏,可還有什麽需要奴婢們做的?”
“端兩盆炭來吧,陛下這會兒祛了熱,過會子該畏寒了。”傅景書平靜道,“陛下的枕頭最好也換了,換成寧神靜氣的藥枕。”
“好。”順喜當即著人去取炭火取枕頭,又將大開的窗扇都關上,途中不著痕跡地打量前者。
這位傅二小姐從被請來到現在,表情幾乎沒有變化。不論默寫藥方還是指引小李太醫金針刺穴,都只做該做的事,只說該說的話,沈穩有度,眼界與定力著實遠超常人。
傅氏那樣的府宅能養出這等人物,也是奇了。
李青姜退開來活動雙手,對傅景書說:“增減一二穴位,效果就大不相同。二小姐谙熟醫理,長於變通,當真了不得。”
傅景書道:“曾見過這種癥狀,能對上罷了。”
見過?李青姜一楞,有心想多了解此病,但重癥往往涉及患者隱私,她又直覺不該多問,就道:“過兩刻才能取針,我在這裏候著,你先歇一歇?待陛下醒來,大約是要召見你的。”
陛下不醒不能離開是她的職責,但傅二小姐體弱,不需要一起硬熬。
順喜聽見,就讓小徒弟常謹帶傅氏主仆前去抱廈歇息。而後親自去前廊知會還在等候的官員們,陛下病情已經趨穩,請各位大人先回政事堂,之後若陛下召見,再著人通傳。
諸位臣工皆心知,陛下剛醒時恐怕不想看到他們,遂紛紛知趣地告退。
另一邊,明岄推著自家小姐從後殿繞到抱廈。
常謹在前推開房門,將人請進去,躬著身笑道:“不知二小姐愛喝什麽茶,吃什麽果子,奴婢給您添來。”聲音壓得低,不掩其中明明白白的討好。
這話由一個品級不高的太監來說,有些托大。
常謹卻無所謂,他本意就是賣個好,若這位小姐識趣,自不會為難他。若不知天高地厚肆意開口,那也不值得奉承交好,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了就是。
果然,傅景書瞧了他一眼,頷首道:“不必麻煩,一杯濃茶即可。”
常謹笑得更真,拱手應是,又親自奉了茶果,才回正殿。
先前拿了方子去太醫院抓藥、煎藥的何萍也恰好回來,兩人碰上。常謹立刻斂了笑,先一步越過去,向順喜匯報時又喜笑顏開。
何萍安靜地站在後頭,先是用托盤端著藥,後來換雙手捧著,一站就是大半個時辰。
明德帝喜涼。醒來後,順喜為他餵藥,入口微溫,正正合適。
李青姜再行診脈,脈象已完全平穩,便言道:“今日陛下驚慟過度,乃至頭疾突然惡化。臣幾次施診不得法,幸有傅二小姐相助。”
順喜接著將剩下的情況一一稟來,“……方子叫太醫院研判過,都是尋常藥材,沒有問題。”
皇帝倚著靠枕,錦被蓋在胸下,目光落於床尾青煙裊裊的香爐上,“這燃的是什麽香?”
順喜答,“乃施針所用鎮痛之香,雖不比塗敷起效快,但要持久一些,也是傅二小姐提的法子。”
明德帝看了片刻,闔上雙眼,“那就叫來見見吧。”
常謹去抱廈請人。何萍則送小李太醫出殿。到殿外,喚了名小內侍替太醫將藥箱提到午門。
李青姜婉言道:“多謝何公公,我自己能提動,就不妨礙你們在陛下跟前當差。”
“李太醫慢走。”何萍轉身並不回去,收腳侍立在門邊,等不知道什麽時候傳喚自己再上前。
常謹推著傅二小姐進殿之後,退到順喜身側。
傅景書今日穿了一身箭袖短衫,展臂疊掌,納頭而拜,肩背脖頸單薄如紙。
“民女傅景書參見陛下,望陛下恕民女不良於行,無法跪拜。”
明德帝睜眼打量她,眉心折痕未消,平平道:“無妨。日後進宮,見朕之下,可不必行禮。”
傅景書再拜:“謝陛下恩典。”
“年歲幾何?”
“已滿十八。”
“十八,中慶四十二年生人。”明德帝說:“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醫術,不知師承何人?”
傅景書坦言:“民女今日所呈藥方與香方,皆取自先秦王妃的手劄。除此之外,並無師誼。”
“秦王妃?”明德帝頓了頓。近月來,他總是不由自主想到先帝時期,此時又憶起一眾舊人舊事,面色不虞道:“她的遺物緣何到了你手中?”
“回稟陛下,民女能得此本,蓋因我母親。”傅景書不懼隱約的聖怒,冷靜地回答:“我父親過世得早,我母親悲痛不已,因此生了癔癥,遍尋大夫卻始終醫治不好。”
所以她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病癥越來越重,重到會將身邊人視為仇敵。這些仇人害死了她夫君,還想來害她,她要用盡全力和他們爭鬥、報仇。
事實上,從頭到尾在她身邊的只有她一雙年幼的兒女。她完全認不出他們,有時將他們當成家生子,有時又視作仇人的孩子。
“恰逢宗人府開質庫,家中聽說此本或載有救命良方,便想辦法尋來。”
宗室爵位被收回後,所有產業也隨之收歸於宗人府。貴重物品重歸皇帝內庫,其餘凡品則會被清出,不定時向所有宗室開放質賣。質賣並不嚴格,轉一兩道手被哪個世家大族買到也是常事。
“可惜沒來得及。母親病逝後,手劄一直留在家中。民女因腿疾做不了其他的事,便日日翻閱,累月下來略有所得。”
傅景書平鋪直敘地解釋完前因後果,雙手搭在膝頭,低頭不再多言。
年幼失怙致殘,打擊不可謂不大,任誰自陳起來都難免傷懷,更何況一文弱女子。
她光是端坐於輪椅上,就仿佛已是在示弱。
明德帝將吊在床頭的一枚銅錢拽下來,捏在手中把玩。
他不知第多少回想起自己還是皇子的時候,一言一行都竭力規矩,不出錯不打眼,只求做個皇室裏的透明人物——其實就是向所有兄弟示弱。
半晌,他再問:“那手劄現在何處?”
“靖寧公主出塞時,民女將所有手劄都送給了她。”傅景書每個問題都答得不緊不慢,每個字都有根據支撐,更不怕查。
北黎啊,實在有些遠了。明德帝沈思片刻,擡手向順喜示意,後者無聲應命,帶著徒子徒孫們退下。
內侍們很快消失得幹幹凈凈,空蕩的殿宇裏唯有香爐輕煙繚繞。
明德帝再看向殿中這女子,不覆先前懶待之心,目光幽深:“那依你診斷,朕這頭疾,因何而生,又該如何醫治,有沒有根絕痊愈的可能?”
太醫院早有脈案,幾乎所有太醫都在禦前說過脈象,他信自己生了病,但不盡信有那麽嚴重。
神龍天子,豈與凡人同?
黃昏的餘暉透過窗格,連枝銅燈接二連三騰起火苗,無聲陳述著即將天黑的事實。
傅景書緩緩擡頭,對上天子目光,“敢問陛下,是否每月都在進丹?”
明德帝將那枚銅錢緊緊扣在指骨下,下頜動了動,並不回是與否。
傅景書便知道了答案,繼續道:“金丹雖好,但成分混雜,或許會與所用之藥相沖。陛下若想根治,得先停下進丹。”
明德帝還以為她要像朝臣進諫一樣,說丹藥有毒,卻不想說的是藥性相沖。不管是否真相沖,至少這話沒那麽討人厭。
“……停多久能好?”
傅景書進殿來一直保持平靜的面容發生變化,遲疑道:“療程尚未起頭,民女不敢妄言。普通人需兩到三年,陛下龍體底子更好,或許會快一些。”
兩三年。明德帝反覆斟酌,下了決定:“好,那便如你所言。”
“陛下萬年。”傅景書斂眉道。
方子已呈太醫院,施針亦有李青姜,此後她再來,就只能是在需要她的重要時刻。
“順喜!”明德帝揚聲叫道。
大太監疾步走到龍床前,接住皇帝丟來的銅錢。而後就這麽雙手捧著,送到傅二小姐面前。
傅景書亦伸出雙手,以四指將這枚銅錢輕輕端起。
明德帝看著她:“朕別無長物,唯此可賜。”
“陛下所予,就不只是一枚錢幣,它勝過千兩黃金。”
她舉起銅錢,透過中央的孔洞看到皇帝病容,再拜下去,“景書謝陛下隆恩。”
“別讓朕失望。”明德帝揮指道。
傅景書告退。順喜將她推出殿,明岄接了過去,抱著她下臺階。她靠在對方肩上,眸如點漆,直視前方一動不動。常謹則帶人擡著輪椅緊隨其後。
月照宮闕,飛檐疏影,流光不皎潔。
一行人剛離開,小內侍自西廊匆匆過來,與大總管耳語幾句。
順喜當即進殿稟報,“陛下,崔連壁崔大人求見。”
正假寐養神的明德帝並不意外,只道:“速召。”
順喜當即招何萍去昌順門接人,特意告誡要避人耳目。
因此何萍來去都繞了路,用時比平日長一些。順喜通報過後,便再一次自覺退下。
往常頭疾發作之後,他都會勸陛下好生將養一日,政務挪到明日再處理不遲。但今日的事情太大,不多嘴方為上策。
殿內只剩君臣,崔連壁走近龍床,拿出一道奏折,“殷侯遺言,讓臣務必親自遞到陛下手中。”
手向上舉,大袖下滑,露出腕纏的白布孝球。
明德帝瞥見,按了按眉心,才伸手接折子。掃了幾行便皺眉:“王義先代的筆?”
這廝先斬後奏調遣甘中州衛的事兒,還沒過去。
崔連壁不知奏折內容,但想必其中某條肯定是推舉王義先繼任西北軍總兵,就說:“王參議乃殷侯最親近之心腹。殷侯相關之事,若他不可信,那西北無人可信。更何況,蒼州戰事還遠未結束,他也沒有偽造遺信的必要。”
戰爭還在繼續,西北軍不能群龍無首,打起仗來不能沒有人統籌指揮。王義先作為二把手,論資歷和能力,接任頭把交椅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多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畫蛇添足。
明德帝把折子遞給他,“你看看。”
崔連壁一看才知還涉及到了振宣軍,又拿不定皇帝到底在懷疑什麽,看著奏折苦思良久,道:“殷侯所言,無不有理有據,同時兼顧戰局與朝局,臣想不出更好的安排。”
明德帝又從他手中把折子拿回去,再看到中途,重重喘息一聲,頹然靠回枕上。
崔連壁略一猶豫,拱手道:“殷侯薨逝,臣亦悲痛難已。然陛下決斷朝綱,日理萬機,望保重龍體,勿要哀傷過度。”
明德帝將展開的奏折半蓋在額上,少頃,喊順喜進來。
“去政事堂,叫秦毓章幾個立刻來見朕,還有……把賀鴻錦也叫來!”
順喜應是,立刻派人拿牙牌去請。
三法司平日裏都不怎麽進政事堂,眼下這個點,得出宮去賀大人府上宣召。
秦相爺得知後,就讓內侍們先去請賀大人,等人進了宮城再來政事堂通報一聲,到時再和其他宵衣旰食的幾位大人一並覲見。
宮門已經落鑰,街道開始宵禁,核查起來免不了繁瑣。
這麽出宮轉一圈,滿京城有門路的人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正召集重臣夜議。
諸位重臣齊齊趕到崇華殿之時,明德帝灌了杯參茶,換了常服,再披一件寬松道袍,盤坐在榻上,提及第一件事,便是要為殷侯追授並擬謚號。
追授有例可循。至於謚號,裴孟檀白日裏就做好了準備,此時將備選一一提出,很快議定。
旨意定了,還得有人前往仙慈關去宣旨,並代皇帝到靈前吊唁。往常這等事務皆由禮部侍郎王正玄負責,但他此時尚在北黎未歸,就得另行擇人。
明德帝便道:“殷侯無人承嗣,賀卿身為兄長,合該代管後事,不如就代朕走一趟。朕準你扶靈柩回稷州,順道看看你的家人。”
若對旁人來說,這大概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賀鴻錦卻拱手拒絕道:“稟陛下知曉,我遙陵賀氏與殷侯早已分家,約定世代不相往來。我母親病重時召他回鄉相見,他未答應,情分便已徹底斷絕。因此,臣不便前去宣旨。有兵部、禮部與宗人府在,他的後事也不需臣來操心。”
他仍是一副斷案的鐵面,無情到同僚都忍不住朝他瞥來視線。
崔連壁更是剜了他一眼,主動高聲道:“陛下,賀大人不願意,臣願意!”
“你若走了,兵部事務誰來總理?”明德帝露出一副頭疼的模樣,片刻道:“罷了,還是叫盛環頌去。”
崔連壁有些失落不能親自到殷侯靈前祭奠,但他的副手能代他去,多少也算安慰。
明德帝:“殷侯歿了,仗還得繼續打,諸卿以為,誰能接他衣缽?仙慈關離京幾千裏,來回一趟不容易,任命早些定下來,好一道帶過去宣了。”
這答案幾乎是現成的,在場五位大臣很快就將意見達成一致,最佳人選就是王義先。
唯一的疑慮在於,“王義先到底不是殷侯,若全面接管西北軍,再兼管振宣軍,難免力有不逮出現疏漏。”
明德帝俯視眾人:“振宣軍既然拉扯起來,總兵人選也該有個定論,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所言極是,振宣軍雖是新軍,但也不能長期地散亂下去。”崔連壁附議。
振宣軍成立不到半年,建制並不完善,成熟的將官更是稀少。隨著他們陸續投入戰場,這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戰鬥力,必須盡快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得有一個能讓全軍信服、能帶領全軍贏得勝利的將領。
其他幾位立刻明白過來,皇帝半夜叫他們來,是要現在就進行一場廷推。
怎麽這麽急呢?有人心生疑竇,但此時也來不及細思,必須先考慮這個人選的問題。
只是這些年來將星雕零,來來回回能提的就那麽些人,皆為老將。
與同僚低聲議論過後,陸潛辛上前道:“陛下,臣以為,西北軍的韓履寬韓將軍,從戎二十年,有資歷,有功績,也有人望,可堪總兵之任。”
說話時便不著痕跡地瞥向左右,兩位相爺神色如常,崔連壁卻很快地皺了下眉。
陸潛辛從這短暫的皺眉裏嗅出一點不同尋常的氣息,崔連壁大約比他多知道些什麽。
這也不稀奇。以殷侯謹慎而周密的個性,臨終前勢必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安排,也必定有奏折送回京達於陛下。據他近來所知,去歲開戰以來,邊關重要些的折子,總是從兵部遞,已經許久沒有經過中書省——折子經過崔連壁的手,誰知道他會不會先瞧一瞧內裏玄機。
明德帝果然否決道:“殷侯向朕提過,這韓履寬要接王義先的任,不妥。”
“還有這一層,那看來是臣失慮了。”陸潛辛被駁了就退回原位。他提出這個人選就是等著被否決的,是以還能沈得住氣。
再回憶起先前所思,忽覺自己可能想岔了。
不經中書省而直達天聽啊,相比本就和邊軍穿一條褲子的崔大人所獲的些許便利,政事堂被無形削弱的權力與顏面重要得多。
沈吟間,就聽賀鴻錦道:“如陸大人所舉薦的標準,還有一人符合條件,就是北方軍的秦廣儀秦將軍。”
陸潛辛心道,這算哪門子的符合條件?
秦廣儀和韓履寬這兩人粗看都是有名有姓的將領,細究卻大有不同。秦廣儀出身宛縣秦氏,尚了晉陽長公主才有機會在北方軍掙得一席之地,哪裏有他容身之處?賀鴻錦這是舉薦人呢,還是給人挖坑呢?
陸大人早年受過晉陽長公主恩惠,遂道:“臣以為,秦將軍本人未必願意離開雩關,另立門戶。”
賀鴻錦駁道:“天下軍衛調度皆聽命於陛下,豈容一兵一將自作主張?既然韓履寬不能離開西北軍,普天之下,還有誰比秦廣儀更有資格?陛下,總不能讓晉陽殿下或顧大帥調任吧?”
所言字字不虛,似乎當真是為局勢著想。
可若不是針對秦氏,那提這一出圖什麽?陸潛辛揚起的眉毛壓下來,看向左前方的秦相爺。
紅袍綬帶,歷年如新,身姿禮儀更是挑不出一點毛病。
秦毓章則只看著皇帝,疊掌道:“臣以為,秦廣儀長年駐守在雩關,並不熟悉西北地形與駐軍習慣,更沒有帶新軍的經驗,不合適。”
三個時辰前,他才收到雩關的傳書。來信之人並非他的兄弟,而是晉陽長公主。長公主拜托他,若朝堂上提及秦廣儀調任之事,不管調向何處,都一定要阻止。
殊不知他的想法與長公主別無二致。哪怕沒有這封信,他此時也不會同意賀鴻錦的提議。
原因無他,秦氏一族在當前不能再向上了。
他表態很及時,明德帝陰沈的臉色緩和了些,仍不置可否。
裴孟檀隔岸觀了半晌,進言道:“要不然就從振宣軍內部挑?自己人最熟悉自己人,只要能服眾,功績可以慢慢打。”
明德帝哼笑出聲,說:“殷侯如你所言,推舉了方子建。”
裴孟檀:“倒是符合殷侯的作風。”
陸潛辛頓了一下,心中閃過許多計較,主動道:“這人,臣在衷州時見過。有勇有謀,義薄雲天,在衷州本地很有聲望。”
至於更多關系與評價,不足在此時道也。
秦毓章默然不語,不需要他表態的時候他幾乎從不開口。
此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如此。賀鴻錦也袖手站在一邊。
其實振宣軍裏還有一位年輕將領顧橫之也很有潛力,軍報上的戰功很耀眼。崔連壁不久前還向皇帝提過,但皇帝的回答很冷淡,認為他太過年輕,直言要讓他再多歷練幾年。
崔連壁有些頹喪,但仍盡力維持著面上從容,躬身道:“請陛下聖斷。”
明德帝將臣子反應皆收於眼底,沒有過多為難,此事就這麽定下。
聖意落在耳裏,卻輕飄飄的,眾臣毫無踩到底的實感。不應當啊,除非廷推振宣軍總兵並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
裴孟檀往秦毓章那邊看去,後者佇立如樁,看不出反應。
就聽明德帝幽幽的聲音響起,“還有一事,朕近日來思慮許久,就在今晚,決意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所有人都不由繃緊了,躬身疊掌,聚精會神,等待下令。
皇帝悍然道:“朕決意,重啟通政司,疏通文書章奏渠道,內出帝命,外受下情,不與中書省文移交叉。初行班底由各方推議,選賢舉能,不得徇私。”
天子口諭似一道驚雷,突如其來地劈裂了宣京的夜空。
真的太突然了,諸位大人此前都未能探得一星半點風聲,被震得懵在當場。
通政司乃收發、核查四方奏表文書的地方,開國後太祖初設。臣工奏章先送通政司,由通政司呈報皇帝,再下發中書省進行處理,以此令兩司互相制衡。但通政司的官職品秩低,遠不及中書省位高權重,漸漸被後者掌控。一封折子經兩道手,不再能約束朝臣,反倒極其拖累辦事,先帝於中慶三年幹脆廢置,收發文書當廷奏事的權力重歸中書省。
五六十年過去,竟又重燃生機。
皇帝意欲何為?殷侯的薨逝為時局蒙上一層陰影,然而這道重啟通政司的諭旨傳下去,必定令百官心思活躍。
關系到切身之利,眾臣面色紛紛凝重起來。
“是。”滿室死寂中,秦毓章八風不動的聲音格外響,“臣等即刻著手準備。”
其餘四人回過神,亦躬身齊道:“臣等領命。”
出宮時,賀鴻錦與陸潛辛速度相仿,走到了一塊兒。前者忽道:“不知陸大人流放衷州遭遇了什麽,竟然肯為西北軍說起好話來了。”
陸潛辛回頭訝異道:“陛下這麽一問,我就這麽一答,賀大人是覺得哪裏不對?”
賀鴻錦一張鐵面毫無波瀾:“你我十來年的同僚,你陸潛辛向來無利不沾,這會兒裝什麽裝。”
“賀大人高看我了,我若料事如神,處處能趨吉避兇,此時也就不會是戴罪之身。”陸潛辛提醒對方註意自己的處境,笑道:“眼下不論誰得權誰失勢,如何此消彼長,都與我陸某無關。你說我還有什麽必要淌這渾水?”
賀鴻錦瞟他一眼,幾步跨出應天門,分道揚鑣之時,撂下一句:“到底有沒有鬼,咱們走著瞧。”
陸潛辛拂袖轉身,“好啊,那就走著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