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第089章 十一
人群散去,家門前重歸寂寥。
孟氏拄著拐杖,看著送靈隊伍離去的方向許久,才轉身走回自己的家。
禮部的吏員們已拆掉靈棚,正撤去祭物,將桌椅擺設恢覆原樣。
明亮天光重又灑滿這間一進的小院子,一磚一瓦都是往日的模樣。
處理完畢,郎中帶著下屬告退,孟氏謝過他們,將人送出去,又在太陽底下站了好一會兒,才想起自己要做什麽。
賀今行與兄長到的時候,便見院門大開,院子裏擺著幾條長凳,上面挨挨攤著薄厚不一的書冊。
而孟氏正從屋裏抱著幾本書出來,低聲念叨:“……我把你們挪到外面曬太陽,不要急,每個都能曬,不要急……”
他叫了聲“孟奶奶”,對方沒反應,賀長期便屈指敲門,用了些力氣。
老夫人這才驚魂似的看過來,慢了幾拍,才扯出一點笑:“夏天要到啦,我把書都拿出來曬一曬。”
暮春正是曬書的好時節,賀今行知道孟大人有一屋子的書,便說:“您要曬哪些,我們幫您搬吧。”
孟氏的精神又集中起來,很快地點頭。
賀長期將空餘的桌凳都搬到院子裏,然後用筐子從屋裏運書出來,賀今行便和孟氏一起把一冊冊書給攤好曬勻。
艷陽流雲下,墻頭瓦礫間青草瘋長,悄看一老二少進出勞動。
不知多久,老婦人從筐子裏取了一冊書,要分開時卻忽地停下,然後怔怔地看著扉頁。
賀今行一直用餘光註意著對方,見狀擔憂地偏過頭去。
那是一本《昌黎先生集》。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孟氏長嘆,滿面皺紋漾出溫柔的弧度,對少年解釋:“他向來推舉韓文公,看起先生文集來愛不釋手。”
賀今行知道這個“他”是指的孟大人,但仍然因孟氏本人而感到驚訝。
在此前,他來到這裏,老婦人從來都是在縫補織繡,或者收拾家務;在慈祥和藹之外,只給他留下了勤勞樸素的印象。
而對方此時此刻念起文章詞句,卻忽地顯出一種柔韌的書卷氣來,令他立刻想起孟若愚身上那股剛直的氣質,形不似,神卻相和。
孟氏看出他的好奇,恰回憶如泉湧,便繼續說道:“我是農戶之女,幼時雖不曾讀書識字,但能吃飽穿暖,會織布做農活。若無意外,在村裏尋上一門親,就能平穩過完這一生。”
“但那一年,入夏便沒見過一滴雨,河水斷了流,地裏莊稼盡數枯死。熬到第二年芒種,老天爺仍然不肯下雨,我們吃完了存糧,又搶不到官府的救濟糧,實在沒法子,只能向南逃荒。”
“官府的救濟糧竟然要搶?”賀今行不自覺皺眉。
“整個江北都在旱,救濟糧不夠啊。”
“就算不夠,也應當有序發放,不能讓民眾爭搶。況且江北存糧不夠,江南漢中松江也沒有?”
“說是邊關在打仗,糧實都運到前線去了。”
五六十年前,乃中慶早年。賀今行不了解史實細節,但轉念想起史書上對中慶一朝的記載:先帝開疆拓土,文治武功,彪炳千秋。
他思及“武功”二字,心下一怔。
孟氏說:“那個時候我什麽都不知道,也什麽都不想,就只有一個‘吃’的念頭。我和爹娘兄弟走了幾十天,沿路草木田地都被扒了幾層皮,不見半點能下肚的東西。我是真的餓啊,餓得渾渾噩噩,沒等找到吃的,卻被我阿爹賣給了別人。我本想,爹娘生養撫育我十來年,如果能讓他們有一口吃的、多一點活下來的機會,無論他把我賣給誰,我都不會有怨言,給對方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
她停了片刻,眼裏浮起一絲悲戚,“然而我聽到那兩人說要怎麽分我身上的肉,才知道他們是要生吃了我。”
賀長期端著一筐書出來,聽到這一段,說:“賣兒鬻女,不配為人父母。”
孟氏搖了搖頭,“我和他們此後再無聯系,愛恨都作罷。”
老人家看得開,賀長期也無話可說。他默默地將籮筐放下,看桌凳快要被放滿,就不再折返。
“我想過會餓死,但不想這麽死,就拼命掙紮。幸而那兩人也餓得皮包骨頭,不比我力氣大,讓我跑脫了。”幾十年前的劫後餘生,想來定是驚心動魄,而孟氏如今說起卻雲淡風輕。
“我拼命地跑,只在沒力氣時歇一歇,其餘時候半點不敢停,直到遇上他。我看他衣衫整潔不像饑民,應當不至於在我死後吃我的屍體,才放心地倒下。”
“但以孟大人的品性,肯定不可能見死不救。”賀長期肯定地說。
“對。”孟氏點頭道:“他救了我,但我醒來卻只想一頭撞死。”
少年驚訝:“為什麽?您得救了啊。”
“我五六歲起便幫著我娘燒火做飯,服侍祖母,後來跟著我爹下地,刈麥插秧都能幹。雖然他們給我取名‘招弟’,也更疼愛弟弟,但到底是生養我的爹娘,我總有濡慕之情在。就這樣將我像賣一只雞一頭豬似的賣掉,我還有什麽好活下去的?”
老人搖頭失笑,感慨道:“也是他救了我,我才知道,原來只要再走一百多裏,就是江南。”
“那豈不是只要再堅持……”賀今行訝然,假設半截便住了口,“抱歉。”
命運離奇。但既非親身經歷,怎知今日啼笑皆非,往時是怎樣的肝腸寸斷。
“不礙事,都過去了。我能遇到他,就是我命不該絕。”孟氏並不在意,說:“他不讓我尋死。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極其寶貴。好不容易來這世上一趟,怎麽能一遇到挫折就要死要活。他一板一眼地跟我講大道理,教訓得我暈頭轉向,直到我實在受不了,跟他發誓絕不再輕生。”
荒無人煙的官道邊,年輕的書生見萍水相逢的姑娘冷靜下來,才騰出手將面餅撕得細碎,放進水囊裏泡軟了,然後遞給對方。
涼水餅碎有些塞牙,但姑娘卻仿佛在喝滾燙的稀粥,燙得她眼淚啪嗒啪嗒地掉。
書生看她哭成淚人,也沒想起給她遞塊手帕,而是一絲不茍地分析:“若你在江南路還有親戚,我給你盤纏和幹糧,你尋親去。若你孤身一人,江南並不十分太平,我給你盤纏你也不一定保得住。”
她不說話,只囫圇地吞咽,淚流不止。
而站在對面的書生擰著濃烈的眉毛,考慮了半晌,嘆道:“你站起來,跟我走罷。”
姑娘猛地擡頭盯著他,看他神情認真不似作假,呆楞許久,然後抱著水囊哭得更加大聲。
“我從此就跟著他。他渡江水,要去國子監讀書,我便跟著他來到京城。”
微風吹拂孟氏盤起的白發,她的聲音卻比風更加溫柔。
“他出身江南孟氏,是書香世家的少爺,讀過好多書,會講好多聖人道理。但他不嫌我笨,教我認字讀書,我也就不嫌他軸,給他做飯洗衣。他升任禦史臺主事那年,我倆用積蓄買了這間院子,在這兒紮了根,一晃就是幾十個春秋。”
“他覺得我原來的名不好,將‘招弟’二字前後交換,取同音的‘玓昭’贈予我。我便棄了本姓,隨他姓孟。”孟氏將那本文集抱進懷裏,悠悠地望著渺遠的天空,“他從來不說,但我心裏知曉,他當我作明珠。”
而後慢騰騰地起身,取出書冊,放在空餘的桌角,讓它們像往年一樣曬太陽。
再擡頭時,屋前檐下,依稀還見故人身影。
“生時影與吾形相依,死後魂與吾夢相接。”她癡癡地低語:“夠啦。”
旁側兩個少年人默默地看著她,眼裏皆是惋惜與敬佩。
待到傍晚,將曬出的書一一收回,他們才向孟玓昭告辭離開。
老婦人向他們道謝,再特地對賀今行說:“我不能生養,沒有子孫,多虧塵水那孩子為我夫擔幡,不至於墳前無人。他這幾日勞累不已,今日想必不會再來,便請你先替我謝謝他。”
“奶奶放心。晚輩明日還來,塵水應當也會一起。”
賀今行心裏沈甸甸的,數十年的帝王功績與普通個人的離合交織在一起,直到回了千燈巷才收拾思緒,問賀長期要不要留下來一起吃晚飯。
他正要答應,卻見一名著長衫的文士向他們走過來,仔細一看,低聲說:“是大伯父身邊的長隨。”
前者跟著看了兩息,“看來是找大哥的。”
果不其然,文士說大老爺請七少爺回府。賀長期一聽,只得把倒黴弟弟送進晏家小院,然後老實地跟著回去。
賀今行剛進門,便聽見院子裏有一把蒼老的聲音叫他“學生”。
聲音的主人站在院子裏,那棵棗樹前面,正正地看著他,說:“送喪回來啦。”
他點點頭,上前欲攙扶老人到搖椅坐下。
張厭深卻不去,抓著他的手臂問了些細節,才長長地嘆息,嘆罷又微微笑道:“我和孟若愚同科,從殿試那回便知他是塊頑石。磕碰大半生,而今終於回後土懷中,有半城百姓相送,也不算委屈。”
“不過今日就再不說他了。”老人側身指向身後棗樹橫斜的一截枝椏,“咱們似乎昨日還在感嘆寒霜欺舊枝,但你現在看,這舊枝早就出了新芽,將長成寬葉。”
他收回手,喟嘆:“學生,時間從來不等人啊。”
時至傍晚,炊飯的香氣從廚下窗戶飄出,在靜悄悄的庭院中流淌。
良久,賀今行疊掌道:“老師說得對,不可耽溺於過去,學生受教。”
老人向他走了兩步,負手道:“皇帝讓三司會審,不論如何,這件事都要畫上句號。對你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即將到來的派任官職。凡事預則立,你且想一想,要留京還是外放?”
少年直言回答:“按慣例一甲當入翰林,做編纂一類,少有其他選擇。”
但張厭深卻道:“你既然敢闖順天府的大堂,又在堂上遭遇孟若愚,怎能認為自己日後一定會進翰林院?”
他呆在原地,“為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人群散去,家門前重歸寂寥。
孟氏拄著拐杖,看著送靈隊伍離去的方向許久,才轉身走回自己的家。
禮部的吏員們已拆掉靈棚,正撤去祭物,將桌椅擺設恢覆原樣。
明亮天光重又灑滿這間一進的小院子,一磚一瓦都是往日的模樣。
處理完畢,郎中帶著下屬告退,孟氏謝過他們,將人送出去,又在太陽底下站了好一會兒,才想起自己要做什麽。
賀今行與兄長到的時候,便見院門大開,院子裏擺著幾條長凳,上面挨挨攤著薄厚不一的書冊。
而孟氏正從屋裏抱著幾本書出來,低聲念叨:“……我把你們挪到外面曬太陽,不要急,每個都能曬,不要急……”
他叫了聲“孟奶奶”,對方沒反應,賀長期便屈指敲門,用了些力氣。
老夫人這才驚魂似的看過來,慢了幾拍,才扯出一點笑:“夏天要到啦,我把書都拿出來曬一曬。”
暮春正是曬書的好時節,賀今行知道孟大人有一屋子的書,便說:“您要曬哪些,我們幫您搬吧。”
孟氏的精神又集中起來,很快地點頭。
賀長期將空餘的桌凳都搬到院子裏,然後用筐子從屋裏運書出來,賀今行便和孟氏一起把一冊冊書給攤好曬勻。
艷陽流雲下,墻頭瓦礫間青草瘋長,悄看一老二少進出勞動。
不知多久,老婦人從筐子裏取了一冊書,要分開時卻忽地停下,然後怔怔地看著扉頁。
賀今行一直用餘光註意著對方,見狀擔憂地偏過頭去。
那是一本《昌黎先生集》。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孟氏長嘆,滿面皺紋漾出溫柔的弧度,對少年解釋:“他向來推舉韓文公,看起先生文集來愛不釋手。”
賀今行知道這個“他”是指的孟大人,但仍然因孟氏本人而感到驚訝。
在此前,他來到這裏,老婦人從來都是在縫補織繡,或者收拾家務;在慈祥和藹之外,只給他留下了勤勞樸素的印象。
而對方此時此刻念起文章詞句,卻忽地顯出一種柔韌的書卷氣來,令他立刻想起孟若愚身上那股剛直的氣質,形不似,神卻相和。
孟氏看出他的好奇,恰回憶如泉湧,便繼續說道:“我是農戶之女,幼時雖不曾讀書識字,但能吃飽穿暖,會織布做農活。若無意外,在村裏尋上一門親,就能平穩過完這一生。”
“但那一年,入夏便沒見過一滴雨,河水斷了流,地裏莊稼盡數枯死。熬到第二年芒種,老天爺仍然不肯下雨,我們吃完了存糧,又搶不到官府的救濟糧,實在沒法子,只能向南逃荒。”
“官府的救濟糧竟然要搶?”賀今行不自覺皺眉。
“整個江北都在旱,救濟糧不夠啊。”
“就算不夠,也應當有序發放,不能讓民眾爭搶。況且江北存糧不夠,江南漢中松江也沒有?”
“說是邊關在打仗,糧實都運到前線去了。”
五六十年前,乃中慶早年。賀今行不了解史實細節,但轉念想起史書上對中慶一朝的記載:先帝開疆拓土,文治武功,彪炳千秋。
他思及“武功”二字,心下一怔。
孟氏說:“那個時候我什麽都不知道,也什麽都不想,就只有一個‘吃’的念頭。我和爹娘兄弟走了幾十天,沿路草木田地都被扒了幾層皮,不見半點能下肚的東西。我是真的餓啊,餓得渾渾噩噩,沒等找到吃的,卻被我阿爹賣給了別人。我本想,爹娘生養撫育我十來年,如果能讓他們有一口吃的、多一點活下來的機會,無論他把我賣給誰,我都不會有怨言,給對方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
她停了片刻,眼裏浮起一絲悲戚,“然而我聽到那兩人說要怎麽分我身上的肉,才知道他們是要生吃了我。”
賀長期端著一筐書出來,聽到這一段,說:“賣兒鬻女,不配為人父母。”
孟氏搖了搖頭,“我和他們此後再無聯系,愛恨都作罷。”
老人家看得開,賀長期也無話可說。他默默地將籮筐放下,看桌凳快要被放滿,就不再折返。
“我想過會餓死,但不想這麽死,就拼命掙紮。幸而那兩人也餓得皮包骨頭,不比我力氣大,讓我跑脫了。”幾十年前的劫後餘生,想來定是驚心動魄,而孟氏如今說起卻雲淡風輕。
“我拼命地跑,只在沒力氣時歇一歇,其餘時候半點不敢停,直到遇上他。我看他衣衫整潔不像饑民,應當不至於在我死後吃我的屍體,才放心地倒下。”
“但以孟大人的品性,肯定不可能見死不救。”賀長期肯定地說。
“對。”孟氏點頭道:“他救了我,但我醒來卻只想一頭撞死。”
少年驚訝:“為什麽?您得救了啊。”
“我五六歲起便幫著我娘燒火做飯,服侍祖母,後來跟著我爹下地,刈麥插秧都能幹。雖然他們給我取名‘招弟’,也更疼愛弟弟,但到底是生養我的爹娘,我總有濡慕之情在。就這樣將我像賣一只雞一頭豬似的賣掉,我還有什麽好活下去的?”
老人搖頭失笑,感慨道:“也是他救了我,我才知道,原來只要再走一百多裏,就是江南。”
“那豈不是只要再堅持……”賀今行訝然,假設半截便住了口,“抱歉。”
命運離奇。但既非親身經歷,怎知今日啼笑皆非,往時是怎樣的肝腸寸斷。
“不礙事,都過去了。我能遇到他,就是我命不該絕。”孟氏並不在意,說:“他不讓我尋死。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極其寶貴。好不容易來這世上一趟,怎麽能一遇到挫折就要死要活。他一板一眼地跟我講大道理,教訓得我暈頭轉向,直到我實在受不了,跟他發誓絕不再輕生。”
荒無人煙的官道邊,年輕的書生見萍水相逢的姑娘冷靜下來,才騰出手將面餅撕得細碎,放進水囊裏泡軟了,然後遞給對方。
涼水餅碎有些塞牙,但姑娘卻仿佛在喝滾燙的稀粥,燙得她眼淚啪嗒啪嗒地掉。
書生看她哭成淚人,也沒想起給她遞塊手帕,而是一絲不茍地分析:“若你在江南路還有親戚,我給你盤纏和幹糧,你尋親去。若你孤身一人,江南並不十分太平,我給你盤纏你也不一定保得住。”
她不說話,只囫圇地吞咽,淚流不止。
而站在對面的書生擰著濃烈的眉毛,考慮了半晌,嘆道:“你站起來,跟我走罷。”
姑娘猛地擡頭盯著他,看他神情認真不似作假,呆楞許久,然後抱著水囊哭得更加大聲。
“我從此就跟著他。他渡江水,要去國子監讀書,我便跟著他來到京城。”
微風吹拂孟氏盤起的白發,她的聲音卻比風更加溫柔。
“他出身江南孟氏,是書香世家的少爺,讀過好多書,會講好多聖人道理。但他不嫌我笨,教我認字讀書,我也就不嫌他軸,給他做飯洗衣。他升任禦史臺主事那年,我倆用積蓄買了這間院子,在這兒紮了根,一晃就是幾十個春秋。”
“他覺得我原來的名不好,將‘招弟’二字前後交換,取同音的‘玓昭’贈予我。我便棄了本姓,隨他姓孟。”孟氏將那本文集抱進懷裏,悠悠地望著渺遠的天空,“他從來不說,但我心裏知曉,他當我作明珠。”
而後慢騰騰地起身,取出書冊,放在空餘的桌角,讓它們像往年一樣曬太陽。
再擡頭時,屋前檐下,依稀還見故人身影。
“生時影與吾形相依,死後魂與吾夢相接。”她癡癡地低語:“夠啦。”
旁側兩個少年人默默地看著她,眼裏皆是惋惜與敬佩。
待到傍晚,將曬出的書一一收回,他們才向孟玓昭告辭離開。
老婦人向他們道謝,再特地對賀今行說:“我不能生養,沒有子孫,多虧塵水那孩子為我夫擔幡,不至於墳前無人。他這幾日勞累不已,今日想必不會再來,便請你先替我謝謝他。”
“奶奶放心。晚輩明日還來,塵水應當也會一起。”
賀今行心裏沈甸甸的,數十年的帝王功績與普通個人的離合交織在一起,直到回了千燈巷才收拾思緒,問賀長期要不要留下來一起吃晚飯。
他正要答應,卻見一名著長衫的文士向他們走過來,仔細一看,低聲說:“是大伯父身邊的長隨。”
前者跟著看了兩息,“看來是找大哥的。”
果不其然,文士說大老爺請七少爺回府。賀長期一聽,只得把倒黴弟弟送進晏家小院,然後老實地跟著回去。
賀今行剛進門,便聽見院子裏有一把蒼老的聲音叫他“學生”。
聲音的主人站在院子裏,那棵棗樹前面,正正地看著他,說:“送喪回來啦。”
他點點頭,上前欲攙扶老人到搖椅坐下。
張厭深卻不去,抓著他的手臂問了些細節,才長長地嘆息,嘆罷又微微笑道:“我和孟若愚同科,從殿試那回便知他是塊頑石。磕碰大半生,而今終於回後土懷中,有半城百姓相送,也不算委屈。”
“不過今日就再不說他了。”老人側身指向身後棗樹橫斜的一截枝椏,“咱們似乎昨日還在感嘆寒霜欺舊枝,但你現在看,這舊枝早就出了新芽,將長成寬葉。”
他收回手,喟嘆:“學生,時間從來不等人啊。”
時至傍晚,炊飯的香氣從廚下窗戶飄出,在靜悄悄的庭院中流淌。
良久,賀今行疊掌道:“老師說得對,不可耽溺於過去,學生受教。”
老人向他走了兩步,負手道:“皇帝讓三司會審,不論如何,這件事都要畫上句號。對你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即將到來的派任官職。凡事預則立,你且想一想,要留京還是外放?”
少年直言回答:“按慣例一甲當入翰林,做編纂一類,少有其他選擇。”
但張厭深卻道:“你既然敢闖順天府的大堂,又在堂上遭遇孟若愚,怎能認為自己日後一定會進翰林院?”
他呆在原地,“為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