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04章 溯源

關燈
第304章 溯源

說要啟程東行,荀柔到底還有一件事想做。

流言原不算大事,否則當初陳群也不至於一直隱瞞不報,他品德上沒那麽清白,但終究未出格,畢竟只是個女孩,諸君閑得八卦,也不過說兩句風流。

誰人背後無人說?

荀柔也看得開。

反正,此事參與者都有什麽人不論,罪首他認定了劉表,底下做事的人也就利索了,很快就將劉景升搓弄起來,送去長安。

一家人,夫妻兩、長子劉琦,剛滿周歲的次子劉琮,並三五十位賓客家仆,三十車財貨,由二百士兵護送,一早就從襄陽北門出發。

與來時一匹驢子比起來,劉表這些年荊州刺史,怎麽看是相當不虧。

就是跟隨他的儒生未得到消息,沒有攔路哭送這一出,也不知劉表是否還有一點遺憾。

至於蔡瑁、張允二人,蔡氏是荊州大族,劉表離開荊州,自然而然就撕擼開,荀柔授蔡瑁一個南陽都尉,讓荊州蔡氏與蒯氏自爭鬥去。

張允則任太原都尉。

太原豐饒,但誰來都奉承,立場搖擺,究其原因,也是郡內幾家豪強大族,比起國家大義,以自保為先。

上一任太守為袁紹任命,袁紹敗後,荀柔使河東郡校尉梁肅兼管,也只管大概,防備北戎各族,領其歲貢而已。

如今安排張允,正好南北交換,除其根底,其人若有本事呢,太原郡也是可用事之地,若是沒有能力,那無論西戎各族還是太原郡內大族,都夠得教他做人。

除了這兩個,劉表其餘勢力也就不算什麽了,儒生無用,荊州士族看重的是自身利益,杜畿足以應付。

文武分制後,郡一級,太守有都尉,到州一級,則並無與刺史對應的武將,改按軍事區域劃分,如荊州就是黃祖在北,張羨在南。

好處自然明顯,州官不臨民,主管一州吏治,宣示政令,推行教化,避免地方官吏做大,而武將,以軍事戰略劃分,區域不與州官相同,相互也就不易起矛盾,又可相互協作與彼此監視。

這其實也是荀柔參考後世的做法,既要減少地方坐大的風險,又盡量避免本朝光武以來的武德衰弱。

當初一提,眾人交口稱讚,全無異議。

這些事並不花費多少時間,趁著幾日營中忙著糧草兵械的細務,荀柔由黃彣,即黃承彥親自為向導,往漢水一行。

至此他也才知曉前一番公案。

原本他還想,劉表怎麽想要將黃氏二女與他做妾,卻原是黃夫人蔡氏向妹妹打聽,沒想到其妹,也就是劉表繼室蔡夫人,竟胳膊肘往外拐,獻計劉表。

荀柔很同情黃夫人,不認為是她不夠謹慎親姊妹間若不能相信,還能信什麽?罪魁禍首還是劉表。

所以,他也認真為兩個女孩牽線。

十七兄長子緒,比黃舜英小一歲,是個品行端良,性情散淡的文藝少年。

至於黃月英他原以為諸葛亮人生軌跡改變,兩人或許會遺憾錯過,哪想黃承彥恰好托付到他頭上?

他提出這兩個人選,當然最後還是要黃家自己選擇,但他既願令黃舜英嫁入荀氏,黃家夫妻再沒有不高興的。

無論最後是否能成,這都是對女兒的認可。

有了這一層,黃彣對荀柔的態度也更加親近了。

漢水畔,是荀柔出生地,黨錮後,父親荀爽隱居於此數年,母親郭氏也因產後虛弱,病逝於此。

與他如此淵源的地方,在記憶之中卻十分渺茫。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漢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水寬廣,游泳不能到達彼岸,漢水湯湯,竹筏也難能跨越其長。

比起荀柔熟悉奔騰激蕩的黃河,漢水顯得寬廣而平和。

沿岸地勢雖也有些起伏,但總體還是翠綠、寬廣、繁花如錦的平原,因此水流至此更顯舒展,沿河岸邊許多沙洲、石灘,岸芷汀蘭,鷗鷺忘機。

水邊多為漁村,小舟竹排,罟網水鴨。

屋舍也與北方所見不同,沒有壘土做基,而直接將數根木樁打進土地,半懸空釘木地板,人居住在架空的樓上。

如此風景下,百姓的窮苦,也和北方不同。

守著江漢河澤,不至於捱餓,但物資卻更匱乏,家徒四壁不是形容詞,許多人家連鹽都吃不起,三十餘歲就頭發花白,牙齒脫落。

地又近卑濕,多疫疾,故其民壽短多夭,病癥也奇形怪狀,因此巫蠱盛行。

村社皆奉鬼神,山河草木、鳥獸蟲魚、疾病生育……品種紛繁。

但有事,削短頭發,墨字紋身的巫師,就被邀至,點燃香草,手執鳩杖,在一片煙霧繚繞中,赤腳、鳴鈴,大唱大跳著聽不懂的歌謠。

“我與龐兄俱以為,這是故楚辭章,含光你聽,其句尾是否正與本地方言相同?”黃彣頗具研究精神。

一連數日,荀柔並未尋到自家故地,卻偶然遇見一座漁村。為生育祈禱的儀式。

“這就是屈大夫辭賦中的’兮‘字發音吧。”荀柔細細分辨了片刻。

荊州本地也有方言,但大概已與先秦時期楚語不同。

“我也以為如此,可惜巫師多不識字,不通鳥篆,祝禱之文,只口口相傳,恐怕辭章流傳中也多頗其意了。”

“也才不過四百年。”荀柔輕輕道。

上下五千年,楚國滅亡至今不過四百餘載,竟連語言文字幾乎都失落了,以此觀之,更多少歷史,悄然湮滅。

“秦皇焚書坑儒,滅國絕嗣,實遺恨甚矣。”黃彣沈重道。

“柔卻以為,此非始皇焚書坑儒之罪,”荀柔望著那氤氳煙霧中,巫師塗得漆黑,模糊的面目,“天下歸一,大勢所趨,民心歸一,亦是大勢所趨。”

區域文化為大中原文化消融,先進文明代替落後文明,在統一背景下,是自發進行的。

“若想留存,唯一的辦法是教化百姓,若其民皆識字為文,其文字總能傳承,然而……也未必是好事。”如果楚國有自己深刻而不同的文明,有自身認同,要融入中原文明中,就要經歷比秦末楚漢之戰,更加慘烈的戰爭。

由於長江的形勢走向,南北分裂是很難長期並存的,楚地註定要融入中原,就像將來的匈奴、羯、羌、氐、烏桓、鮮卑、蒙古、女真一樣。

安定而平和的中原農耕文明,就向磁心,吸引著周圍邊民族,因向往而來,會被同化也是自然而然。

荀柔沒有向露出疑惑的黃彣解釋,而是蹲下,抓起一把泥土。

鄰近漢水,這裏的泥土濕潤、粘黏卻柔軟。

當年安置父親的故友,如今多半已不在人世,究竟是哪一家,他又實在沒有記憶。

一路行來,若風景依稀相似,房屋又不同,若與當時所居院落仿佛,似乎周圍環境又不一樣。

明明什麽都不記得,卻丟下軍務,跑來追溯自己的根源,他也夠任性了。

或許,應該學一學這些居住在故楚的百姓,不要在意過去,活在當下,目視未來。

況且,比起江夏,他本就一直將潁川當作故鄉。

“黃兄,若今日再尋不得,明日便該回襄陽。”泥土紛紛撒歸地面,荀柔拍了拍手,致謝道,“這幾日,多勞了。”

他也有時間期限的,不可能無限期找下去。

黃彣替他惋惜,“可惜還未尋到,若是再多幾日,便好了。”

“還有一日,且看如何罷。”荀柔淡淡一笑。

他不信命數,卻也漸覺,世間有些事情、變化,非人力可及,無愧於心足以。

說來也巧,先前有幾處,仿佛也相似,荀柔就覺得不對,離了漁村聚落,不過又行三裏,他就一眼看中一間靠近樹林的宅院。

模樣與記憶中依舊有區別,黃泥院墻太低,院子也太小。

一顆枯瘦老桃樹沿墻探出頭,樹幹枯著,只有最頂端枝梢帶了幾片綠葉,夾一枚青黃毛桃,院內鋪著蓬草的屋頂,與墻相隔不過三尺,實在是個很小的宅院。

然而,他的心弦卻恰於此時被撥響,告訴他,就是此地。

此處靠近竟陵,宅院主人住在城中,只留一戶老夫妻帶小童看守,黃彣上前說明了借宿之意。

這種事並不出奇。

夫妻見他們帶著侍從,衣衫端正,氣度不凡,便也答應,只道正堂不可入,偏廳側室均可暫住,只是宅內糧水柴草,都不夠這許多人使用。

這自然沒關系,他們有這麽多人,不止帶齊糧食,一並連鐵釜都帶了兩口,只片刻廚房便升起炊煙。

屋舍大概重修過,入門之後,除了那顆老樹,再找不到舊跡。

荀柔在偏室內席地坐下,不片刻就逗得將小孩攬懷裏了,看房的夫妻也漸漸放松下來,打開話匣。

這處宅院主人姓湛,做丈夫的是湛家世仆,原為主人家身邊使令跑腿,妻子則是家中幫傭廚娘,他們年歲大了做不動活,主人於是開恩換了輕省的工作,照看別業。

家中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孩,都在府中做事,這個小孩卻是家中長孫了。

荀柔看著他頭發斑白,面上皺紋,還以為有五、六十歲,結果夫妻兩都才過四十,打發來看別業也不過是前二年的事。

那麽,當年的事,他們大概是不知道的。

荀柔只得咽下話,轉問主人,老家主前年死了,如今當家才三十歲。

據說是本地大族一支系,本家惡了劉使君,已遷往別地,這家留在本地,這幾年倒也還算平安。

“也是沒辦法,哪能說遷就遷,也沒個依靠?聽說外面也不太平,天子都跑了,”那丈夫憂心忡忡,“只望使君老人家貴人事忙,忘了我們家吧。”

待荀柔溫言告訴他,劉使君已去長安,荊州換了刺史,那丈夫當即高興起來,既說要告訴主人,又誇他消息靈通。

荀柔笑納了誇獎,吃了一頓米粥,晚間將行李自帶的葦席鋪在地上,在偏室入眠。

他終究未尋得自己的最初,他這樣想。

然而這一晚,他卻做了個夢。

在夢中,他仰頭望著,一個容貌陌生,卻隱隱親切的秀雅女子,青衣羅裙,與他溫柔凝視,輕輕撫摸他的頭頂。

是母親麽?

他並不知道。

兩世,他都未曾有機會記憶母親的模樣。

清晨醒來,他再回憶,夢中之人,卻如墜霧中,竟已然看不分明。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好夢。

荀柔婉拒了看守宅院夫妻邀他見一見家主人的請求。

是該起程了。

這次東南之征,希望這會是天下安定的最後一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