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光熹六年
關燈
小
中
大
第218章 光熹六年
冬至祭祖,往來舊例,百官絕事,其實是不包括內朝官的,也就不包括太史令。
太守令蔔吉日,占吉時,卻占出個明歲大兇,自然嚇壞了,連忙報與尚書令。
荀彧得知,立即封鎖了消息,再傳信給在外的荀柔。
恰左慈夜占星象也占出大兇之兆,告訴荀攸,荀攸也具信傳書來。
荀柔收來消息,將兩信擺開案上,饒是他不認占蔔迷信之說,也不得不對著兩封信心旌動搖。
消息再封鎖,也未必能封住,如今也無暇擔心。
自靈帝以來,東漢災異不斷,記憶之中,三國時期也災異不斷。
若是指明歲果有旱情,似乎也說得過去,可若一旦認以為真,那這兇兆之中,又果然指旱情嗎?是否還有別的緣故?
預言、占蔔,向來縹緲玄奧,若只是他自己,當無所謂,無論什麽,坦然應對就是,但事關國運,如今他一系擔肩,又豈敢輕忽。
明歲計劃,若沒有這兩封信,倒也能從容安排,可對著這樣兩封信,卻讓人不得不再三思量,是否有不妥之處,或者那裏出了問題。
荀柔一想就是一夜,待聽聞帳上夜霜,在晨曦中簌簌落如玉碎聲,起身披衣出望,才知天色已明。
天邊是初升的朝陽。
廣闊天際,彤雲翻騰,霞光萬丈。
到底,不夠堅定,易被人事所惑。
荀柔向著東方舒展一夜坐得麻木的身體,長長吐出一口氣。
回屋將兩封信懟進火爐,燒得一點不剩,再命親衛,將袁渙、徐庶、戲茂等人統統都喚回來。
第二天主帳議事,先議旱情應對,至於占蔔之兆,到也不必說。
“這二三載,風調雨順,故使朝廷安定關中,若果有旱災,諸邊胡族更不安寧,況有諸侯,又漫傳謠言惑眾。”
徐庶聽完荀柔預測,不由皺緊眉頭。
“這是必然,也不必過多煩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處邊境加強武備,漢陽、安定、北地,各縣都在高處立烽火臺,相互馳援。”荀柔從容道,“至於諸侯,這幾年興兵動武,輕忽農耕,若有旱情,未必比得關中。”
這些他自然都想過。
旱情,不只是表面上看的,幹旱糧食問題。
民以食為天,此時農業尚且粗獷,頗依賴天時,一旦風雨不順,便易成災,要餓死人。
進而,又將引起數多連鎖反應。
東漢的衰微,豈只因桓靈二帝昏聵,自東漢起,天災連連,水旱相連疫病,民不聊生。
賦稅既難,百姓不堪,落草為寇,豪族借此要兼並土地,外胡受災更添劫掠中原,興兵動武更加劇財政問題。
“太尉所言不錯,”戲志才撚著胡須尖尖,“既是天災,眾生平等,這些年,太尉廣開耕地,多儲糧草,關中形勢比窮兵黷武的諸侯、居無定所之諸胡要強,我強,彼弱,未必不是戰機。”
這算條新的思路。
眾人不由精神一震,紛紛議論起來。
“咚、咚。”
荀柔叩了叩桌案,嚴聲正色。
“兵戈之事暫擱一邊,今日先商議旱情應對之策。”
戲茂連忙低頭斂了興奮之色。
其實預備旱情,手段也大抵就是那些,建陂塘、深挖井、疏通溝渠、廣種耐旱作物,不過眾人集思廣益,能在細節上準備更加完善。
漢陽耕作的土地不多,本地人多以漁獵畜牧為業,不過既然可能出現旱情,那各行業都會受影響,為穩妥起見,百姓各人家還需趁時節開些土地,各多少種些蕪菁、胡麻、豆類,以備不時。
對百姓,只道天氣回暖,督促農耕,築塘挖井通渠本在冬季,至於旱情,未見之事,當然不能先說,引起民間動蕩。
除此外,自然還要加強各邊巡守,鄉裏壯丁編列成對,安排班列,只道防備羌胡賊寇。
荀柔讓王允侄王淩整理條例成文,覆寫一份準備傳回長安,自己也提筆寫信一封。
雖則文若、公達不至因一條占蔔就手忙腳亂,但畢竟他當家掌政,需得表明態度,才好四方安心。
幽州、青州等處也著人傳告,不過二州地靠海,為河流下緣,出現旱情幾率小,往年卻可能水災泛濫。
至於南方,更不需憂,南方河流網布,常患地低卑濕,尺土見水,縱一時雨水少些,也遠不到擔憂的時候。
眾人各分職責,匆匆忙碌起來。
越近年終,天時越發顯得異常,未至新春,關外氣溫回暖,榆莢始生。
百姓見得,尚不知災異,還道是祥瑞。
荀柔見至除夕也不過十日,諸般準備也進行得順利,便令眾人先放下公務,籌備過年。
先定除夕至初七,在冀縣、臨涇二城開市,至夜不禁。
又在兩城四門設下大鼎一尊,他自出谷肉,自除夕至初七,鼎柴火不熄,要以肉羹饗百姓。
不過,到底還差點意思,荀柔琢磨了半日,將後世的花燈提起來。
焰火尚簡陋,又充軍用,不宜拿來愉眾,但花燈燈謎,卻是雅俗老少共享的好活動,費耗也不多。
在此之前,還可以先來一波團建。
百姓不明,眾官吏卻著實緊張了一個月,也該放松放松。
於是暫且放下公務的眾人面前,便擺下彩綢絹紗、絲線竹木等物。
荀柔先親自示範,一步步教來,就做簡單的團圓燈籠,放了一截荊燭固定。
茜草染的紅紗,顏色沒有後世那麽鮮亮,是柔嫩的緋色,不過燭光本不夠明亮,如此還清亮些。
至於群吏,如徐庶、戲茂手腳靈活,雖是初次,卻能作得精巧,荀氏子弟也多能做出模樣端正,蓋順、趙昂雖然慢,卻將竹籠紮得結實,卻是曹子修、楊德祖等人,眼看就是自小做衙內的,手腳不甚馴順,惹出玩笑。
楊修自己都做不好,還要隔空指點王景,卻把一根竹條未曾箍緊,彈了一臉,同席的士孫萌一臉嫌棄往外躲開。
不過團建嘛,就是要這樣才有意思,荀柔坐在上首,也不出言指點,只一徑的看笑話。
一個時辰,不管好且不好,多數人都做得了,他又開啟下半場,拿了自己方做得的,沾筆提字:
本來天上客,散落到天涯,隨風驚起落,穿樹作飛花。
“如何?”
荀柔握著燈籠轉了一圈,給眾人看。
眾人自然叫好。
“可是六出花?”楊修立即反應過來,他也討了個巧,不直說,以此代替。
若他臉上沒帶著一條竹簽抽的紅印,倒很睿智。
眾人雖則沒見過,也都很快反應過來,俱來稱巧。
荀柔點點頭,又將先幾日就讓匠人作好的花燈拿一個來,當即作了一個畫謎。
“不拘長短,或作圖畫,或為一句之謎,或為一字,或為一詞一物,不必拘束,諸君各逞巧思,多作些來,待正月初七人日,將燈籠掛出市中,日落後點起,百姓們若猜中,便送與他賞玩。”
他從前沒想起來,這會兒想起了,這次要是順利,日後倒可以作個常例,百姓的娛樂方式,實在太匱乏了。
花燈精巧,也不費什麽功夫。
“這倒是新奇玩法,與民同樂,就不知,太尉可有什麽彩頭?”楊修很有興趣道。
“百姓自然以猜中多者有獎,”荀柔望他看了一眼,他要放楊德祖出去,怕不是得把滿市的燈都贏了。
“你們嘛我有一枚白玉九連環,是禦賜之寶,若誰作的謎巧,到最後也不被人猜出,我便獎與他只是這未猜中的謎,卻得巧,不能太偏狹。”
這種玩法,從前都沒有,眾人覺有趣,一般都轟然應了,尤其以楊修摩拳擦掌,顯然要爭個勝來。
於是,幾日間,烹羊宰牛,立鼎拾柴,宣告兩郡。
百姓聞得,也添了精神,既盼著肉羹,又好奇花燈猜謎,也有些小販,察覺了商機,都熱鬧準備起來。
似這般,兩郡也有了些新年氣象。
元日,清早,便在爆竹聲聲裏辭了舊歲,各家置下椒酒,自幼向長,依次上壽獻禮。
荀柔這邊,都是離家在外,便也不拘俗禮,招呼營中宴飲三日,開了酒禁。
自初四到初七,三日,又許眾人分排值守,餘者各自玩耍,只需按時歸營。
荀柔則往各營巡視一遍,慰問留營將校兵卒。
如今未請歸家的,也大多有些緣故,都溫言撫慰,若有困難,幫助一二。
再訪城中孤老,躬親撫問,送與酒肉,但有病困,則給醫給藥,親往探視。
待到初七,郡中能趕來的百姓都趕至郡城,他終於偷閑半日,往市中閑行。
集市大變了模樣,大宗生意還是那些,小商小販卻多起來,挑擔推車者挨擠相連,相互喧嚷起來,熱鬧非凡。
荀柔將子侄輩都撒了出去,讓他們自己游玩,他則帶了帷帽,兜著手被親兵陪著,穿行在人群裏。
漢陽富家子弟也,他這般打扮行事,一時倒也沒惹人註意。
棗幹、杏脯、胡餅、粔籹,膠牙餳……市中販的小食品種不少,小販顯然也很懂商機。
荀柔忍不住就在一筐粔籹前停住腳步。
這種秫米粉和糖,油炸出的小麻花,色澤金黃,本來就焦香誘人。
攤主還是個頂狡猾的青年,說出的話透著誘惑,“…蜜糖煎作琥珀色,拿過三遍篩的秫米,綿白細粉,一疊疊揉得起光,一絲絲透著甜味,再拿三斤彘脂炙透,直到香氣透出,取來晾幹,甜香幹脆,只要十錢,就得半斤……”
…就說,這誰能抵擋得住。
饒是知道油炸食品對身體沒好處,但它是甜的啊!
“來”
“你這粔籹,我都要了,需得多少?”
荀柔心虛氣短的聲音,都被旁邊插上來一道宣朗的聲音蓋住。
眾人都一道回頭。
卻是個將近弱冠的漂亮少年。
唇紅齒白,錦帽貂裘,器宇軒昂,就是驕傲些,也不惹人討厭。
“大丈夫好不爽快,畏縮猶豫,像個女”少年倨傲的神色,突然在碰到一點時,僵住了,眼神楞了一楞,然後噌一下就點亮了。
荀柔,隔著幕簾,作為與之對視的主角,自然看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雖然,他一點都不想明白。
“敢問,女郎姓名?”少年聲音頓時柔了八度,上前一步,拱手欠身作揖,卻仰頭露出一個燦爛笑臉,探得近了三尺,“女郎若是喜歡,這筐粔籹,我便獻給女郎。”
荀柔聽到自己的上下牙咬緊,“咯吱”一聲什麽眼神!
周圍頓時氣壓一低,安靜一片。
“阿兄,”那少年身後還跟著一個少年,年歲相仿,容貌雖不及他,卻也開朗端正 “阿兄,你認錯了,那…那是位君子,身形頎長,怎會是女郎。”
“雖說高挑了些,如此形貌昳麗,哪會是丈夫。”少年強辯。
“孟小主君。”一個魁梧硬朗的黑臉大漢,從後頭伸過手來,拍在少年肩膀上,打斷他的話。
“龐叔!”少年回頭。
“這位…公子恕罪,我家小主君年少頑皮,失禮之處,還望勿怪。”大漢抱拳行禮,形容看著粗獷,說話卻是知書達理。
“無事。”荀柔神色已恢覆平靜,點了點頭,卻暗暗打量三人,若只有前兩個少年也罷,這大漢卻非等閑,“三位不是本地人吧?”
他一開口,自然再沒什麽性別疑雲,那少年一楞,頓時露出羞惱之色,被身旁的弟弟一把按住,這才沒掙紮起來。
“正是,”那大漢眼瞳微微一縮,卻恭敬道,“主家是行商,客居此地,生意已洽,正待回轉,卻聽說太尉要在人日作燈會游戲,與民同樂,便留下來想見一見世面。”
“不知你家主公,作得什麽生意?”
“牛羊牲口。”大漢道,“小主公頑皮,獨自出門,若是家主在此,定親自來向公子道歉。”
“不必客氣,不過是小事,幾位隨意。”
大漢連忙告辭,和另一個少年,一人一邊扯住俊朗少年,很快融進人群裏。
“那幾個莫非什麽人物?”聞聲湊來的荀仹,向猶然望著三人離去放心的荀柔問道。
“龐叔…孟…”
孟,會是什麽…
會是…孟起…嗎?
荀柔微瞇起眼睛。
要不要賭一把?
“阿平,”他招手向與荀仹同來的荀緝,“讓各城門戒備,西涼馬騰與其子馬超,或私服至冀縣,若是遇見…”
“剛才那幾人是西涼馬氏?”荀仹忍不住驚呼出聲。
“算了,”荀柔卻自搖搖頭,若真是馬超、馬騰、龐德,且不說抓不抓得著,若真的抓了馬氏父子,倒給韓遂送了大禮。
“城中守備戒嚴,勿令生事。”他看了看天色,“令擊鼓作樂,宣告百姓,點燃燈燭,開燈會吧。”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菜並彘肉作羹,剪彩作人,又作花燈燈謎,掛於門戶,各逞奇巧,客過,猜得謎底,主人取燈贈之。
按,《北地記》雲:舊時荀太尉西巡涼州,歲首,作燈謎以愉百姓,後遂成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冬至祭祖,往來舊例,百官絕事,其實是不包括內朝官的,也就不包括太史令。
太守令蔔吉日,占吉時,卻占出個明歲大兇,自然嚇壞了,連忙報與尚書令。
荀彧得知,立即封鎖了消息,再傳信給在外的荀柔。
恰左慈夜占星象也占出大兇之兆,告訴荀攸,荀攸也具信傳書來。
荀柔收來消息,將兩信擺開案上,饒是他不認占蔔迷信之說,也不得不對著兩封信心旌動搖。
消息再封鎖,也未必能封住,如今也無暇擔心。
自靈帝以來,東漢災異不斷,記憶之中,三國時期也災異不斷。
若是指明歲果有旱情,似乎也說得過去,可若一旦認以為真,那這兇兆之中,又果然指旱情嗎?是否還有別的緣故?
預言、占蔔,向來縹緲玄奧,若只是他自己,當無所謂,無論什麽,坦然應對就是,但事關國運,如今他一系擔肩,又豈敢輕忽。
明歲計劃,若沒有這兩封信,倒也能從容安排,可對著這樣兩封信,卻讓人不得不再三思量,是否有不妥之處,或者那裏出了問題。
荀柔一想就是一夜,待聽聞帳上夜霜,在晨曦中簌簌落如玉碎聲,起身披衣出望,才知天色已明。
天邊是初升的朝陽。
廣闊天際,彤雲翻騰,霞光萬丈。
到底,不夠堅定,易被人事所惑。
荀柔向著東方舒展一夜坐得麻木的身體,長長吐出一口氣。
回屋將兩封信懟進火爐,燒得一點不剩,再命親衛,將袁渙、徐庶、戲茂等人統統都喚回來。
第二天主帳議事,先議旱情應對,至於占蔔之兆,到也不必說。
“這二三載,風調雨順,故使朝廷安定關中,若果有旱災,諸邊胡族更不安寧,況有諸侯,又漫傳謠言惑眾。”
徐庶聽完荀柔預測,不由皺緊眉頭。
“這是必然,也不必過多煩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四處邊境加強武備,漢陽、安定、北地,各縣都在高處立烽火臺,相互馳援。”荀柔從容道,“至於諸侯,這幾年興兵動武,輕忽農耕,若有旱情,未必比得關中。”
這些他自然都想過。
旱情,不只是表面上看的,幹旱糧食問題。
民以食為天,此時農業尚且粗獷,頗依賴天時,一旦風雨不順,便易成災,要餓死人。
進而,又將引起數多連鎖反應。
東漢的衰微,豈只因桓靈二帝昏聵,自東漢起,天災連連,水旱相連疫病,民不聊生。
賦稅既難,百姓不堪,落草為寇,豪族借此要兼並土地,外胡受災更添劫掠中原,興兵動武更加劇財政問題。
“太尉所言不錯,”戲志才撚著胡須尖尖,“既是天災,眾生平等,這些年,太尉廣開耕地,多儲糧草,關中形勢比窮兵黷武的諸侯、居無定所之諸胡要強,我強,彼弱,未必不是戰機。”
這算條新的思路。
眾人不由精神一震,紛紛議論起來。
“咚、咚。”
荀柔叩了叩桌案,嚴聲正色。
“兵戈之事暫擱一邊,今日先商議旱情應對之策。”
戲茂連忙低頭斂了興奮之色。
其實預備旱情,手段也大抵就是那些,建陂塘、深挖井、疏通溝渠、廣種耐旱作物,不過眾人集思廣益,能在細節上準備更加完善。
漢陽耕作的土地不多,本地人多以漁獵畜牧為業,不過既然可能出現旱情,那各行業都會受影響,為穩妥起見,百姓各人家還需趁時節開些土地,各多少種些蕪菁、胡麻、豆類,以備不時。
對百姓,只道天氣回暖,督促農耕,築塘挖井通渠本在冬季,至於旱情,未見之事,當然不能先說,引起民間動蕩。
除此外,自然還要加強各邊巡守,鄉裏壯丁編列成對,安排班列,只道防備羌胡賊寇。
荀柔讓王允侄王淩整理條例成文,覆寫一份準備傳回長安,自己也提筆寫信一封。
雖則文若、公達不至因一條占蔔就手忙腳亂,但畢竟他當家掌政,需得表明態度,才好四方安心。
幽州、青州等處也著人傳告,不過二州地靠海,為河流下緣,出現旱情幾率小,往年卻可能水災泛濫。
至於南方,更不需憂,南方河流網布,常患地低卑濕,尺土見水,縱一時雨水少些,也遠不到擔憂的時候。
眾人各分職責,匆匆忙碌起來。
越近年終,天時越發顯得異常,未至新春,關外氣溫回暖,榆莢始生。
百姓見得,尚不知災異,還道是祥瑞。
荀柔見至除夕也不過十日,諸般準備也進行得順利,便令眾人先放下公務,籌備過年。
先定除夕至初七,在冀縣、臨涇二城開市,至夜不禁。
又在兩城四門設下大鼎一尊,他自出谷肉,自除夕至初七,鼎柴火不熄,要以肉羹饗百姓。
不過,到底還差點意思,荀柔琢磨了半日,將後世的花燈提起來。
焰火尚簡陋,又充軍用,不宜拿來愉眾,但花燈燈謎,卻是雅俗老少共享的好活動,費耗也不多。
在此之前,還可以先來一波團建。
百姓不明,眾官吏卻著實緊張了一個月,也該放松放松。
於是暫且放下公務的眾人面前,便擺下彩綢絹紗、絲線竹木等物。
荀柔先親自示範,一步步教來,就做簡單的團圓燈籠,放了一截荊燭固定。
茜草染的紅紗,顏色沒有後世那麽鮮亮,是柔嫩的緋色,不過燭光本不夠明亮,如此還清亮些。
至於群吏,如徐庶、戲茂手腳靈活,雖是初次,卻能作得精巧,荀氏子弟也多能做出模樣端正,蓋順、趙昂雖然慢,卻將竹籠紮得結實,卻是曹子修、楊德祖等人,眼看就是自小做衙內的,手腳不甚馴順,惹出玩笑。
楊修自己都做不好,還要隔空指點王景,卻把一根竹條未曾箍緊,彈了一臉,同席的士孫萌一臉嫌棄往外躲開。
不過團建嘛,就是要這樣才有意思,荀柔坐在上首,也不出言指點,只一徑的看笑話。
一個時辰,不管好且不好,多數人都做得了,他又開啟下半場,拿了自己方做得的,沾筆提字:
本來天上客,散落到天涯,隨風驚起落,穿樹作飛花。
“如何?”
荀柔握著燈籠轉了一圈,給眾人看。
眾人自然叫好。
“可是六出花?”楊修立即反應過來,他也討了個巧,不直說,以此代替。
若他臉上沒帶著一條竹簽抽的紅印,倒很睿智。
眾人雖則沒見過,也都很快反應過來,俱來稱巧。
荀柔點點頭,又將先幾日就讓匠人作好的花燈拿一個來,當即作了一個畫謎。
“不拘長短,或作圖畫,或為一句之謎,或為一字,或為一詞一物,不必拘束,諸君各逞巧思,多作些來,待正月初七人日,將燈籠掛出市中,日落後點起,百姓們若猜中,便送與他賞玩。”
他從前沒想起來,這會兒想起了,這次要是順利,日後倒可以作個常例,百姓的娛樂方式,實在太匱乏了。
花燈精巧,也不費什麽功夫。
“這倒是新奇玩法,與民同樂,就不知,太尉可有什麽彩頭?”楊修很有興趣道。
“百姓自然以猜中多者有獎,”荀柔望他看了一眼,他要放楊德祖出去,怕不是得把滿市的燈都贏了。
“你們嘛我有一枚白玉九連環,是禦賜之寶,若誰作的謎巧,到最後也不被人猜出,我便獎與他只是這未猜中的謎,卻得巧,不能太偏狹。”
這種玩法,從前都沒有,眾人覺有趣,一般都轟然應了,尤其以楊修摩拳擦掌,顯然要爭個勝來。
於是,幾日間,烹羊宰牛,立鼎拾柴,宣告兩郡。
百姓聞得,也添了精神,既盼著肉羹,又好奇花燈猜謎,也有些小販,察覺了商機,都熱鬧準備起來。
似這般,兩郡也有了些新年氣象。
元日,清早,便在爆竹聲聲裏辭了舊歲,各家置下椒酒,自幼向長,依次上壽獻禮。
荀柔這邊,都是離家在外,便也不拘俗禮,招呼營中宴飲三日,開了酒禁。
自初四到初七,三日,又許眾人分排值守,餘者各自玩耍,只需按時歸營。
荀柔則往各營巡視一遍,慰問留營將校兵卒。
如今未請歸家的,也大多有些緣故,都溫言撫慰,若有困難,幫助一二。
再訪城中孤老,躬親撫問,送與酒肉,但有病困,則給醫給藥,親往探視。
待到初七,郡中能趕來的百姓都趕至郡城,他終於偷閑半日,往市中閑行。
集市大變了模樣,大宗生意還是那些,小商小販卻多起來,挑擔推車者挨擠相連,相互喧嚷起來,熱鬧非凡。
荀柔將子侄輩都撒了出去,讓他們自己游玩,他則帶了帷帽,兜著手被親兵陪著,穿行在人群裏。
漢陽富家子弟也,他這般打扮行事,一時倒也沒惹人註意。
棗幹、杏脯、胡餅、粔籹,膠牙餳……市中販的小食品種不少,小販顯然也很懂商機。
荀柔忍不住就在一筐粔籹前停住腳步。
這種秫米粉和糖,油炸出的小麻花,色澤金黃,本來就焦香誘人。
攤主還是個頂狡猾的青年,說出的話透著誘惑,“…蜜糖煎作琥珀色,拿過三遍篩的秫米,綿白細粉,一疊疊揉得起光,一絲絲透著甜味,再拿三斤彘脂炙透,直到香氣透出,取來晾幹,甜香幹脆,只要十錢,就得半斤……”
…就說,這誰能抵擋得住。
饒是知道油炸食品對身體沒好處,但它是甜的啊!
“來”
“你這粔籹,我都要了,需得多少?”
荀柔心虛氣短的聲音,都被旁邊插上來一道宣朗的聲音蓋住。
眾人都一道回頭。
卻是個將近弱冠的漂亮少年。
唇紅齒白,錦帽貂裘,器宇軒昂,就是驕傲些,也不惹人討厭。
“大丈夫好不爽快,畏縮猶豫,像個女”少年倨傲的神色,突然在碰到一點時,僵住了,眼神楞了一楞,然後噌一下就點亮了。
荀柔,隔著幕簾,作為與之對視的主角,自然看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雖然,他一點都不想明白。
“敢問,女郎姓名?”少年聲音頓時柔了八度,上前一步,拱手欠身作揖,卻仰頭露出一個燦爛笑臉,探得近了三尺,“女郎若是喜歡,這筐粔籹,我便獻給女郎。”
荀柔聽到自己的上下牙咬緊,“咯吱”一聲什麽眼神!
周圍頓時氣壓一低,安靜一片。
“阿兄,”那少年身後還跟著一個少年,年歲相仿,容貌雖不及他,卻也開朗端正 “阿兄,你認錯了,那…那是位君子,身形頎長,怎會是女郎。”
“雖說高挑了些,如此形貌昳麗,哪會是丈夫。”少年強辯。
“孟小主君。”一個魁梧硬朗的黑臉大漢,從後頭伸過手來,拍在少年肩膀上,打斷他的話。
“龐叔!”少年回頭。
“這位…公子恕罪,我家小主君年少頑皮,失禮之處,還望勿怪。”大漢抱拳行禮,形容看著粗獷,說話卻是知書達理。
“無事。”荀柔神色已恢覆平靜,點了點頭,卻暗暗打量三人,若只有前兩個少年也罷,這大漢卻非等閑,“三位不是本地人吧?”
他一開口,自然再沒什麽性別疑雲,那少年一楞,頓時露出羞惱之色,被身旁的弟弟一把按住,這才沒掙紮起來。
“正是,”那大漢眼瞳微微一縮,卻恭敬道,“主家是行商,客居此地,生意已洽,正待回轉,卻聽說太尉要在人日作燈會游戲,與民同樂,便留下來想見一見世面。”
“不知你家主公,作得什麽生意?”
“牛羊牲口。”大漢道,“小主公頑皮,獨自出門,若是家主在此,定親自來向公子道歉。”
“不必客氣,不過是小事,幾位隨意。”
大漢連忙告辭,和另一個少年,一人一邊扯住俊朗少年,很快融進人群裏。
“那幾個莫非什麽人物?”聞聲湊來的荀仹,向猶然望著三人離去放心的荀柔問道。
“龐叔…孟…”
孟,會是什麽…
會是…孟起…嗎?
荀柔微瞇起眼睛。
要不要賭一把?
“阿平,”他招手向與荀仹同來的荀緝,“讓各城門戒備,西涼馬騰與其子馬超,或私服至冀縣,若是遇見…”
“剛才那幾人是西涼馬氏?”荀仹忍不住驚呼出聲。
“算了,”荀柔卻自搖搖頭,若真是馬超、馬騰、龐德,且不說抓不抓得著,若真的抓了馬氏父子,倒給韓遂送了大禮。
“城中守備戒嚴,勿令生事。”他看了看天色,“令擊鼓作樂,宣告百姓,點燃燈燭,開燈會吧。”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菜並彘肉作羹,剪彩作人,又作花燈燈謎,掛於門戶,各逞奇巧,客過,猜得謎底,主人取燈贈之。
按,《北地記》雲:舊時荀太尉西巡涼州,歲首,作燈謎以愉百姓,後遂成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