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三章 設局

關燈
第十三章設局

秋雨連著下了幾日,氣溫驟降,宮廷中嬌養的百花不堪冷風摧殘,陸續枯萎雕敝,滿園蕭瑟寂寥之象,楊淑卻是心情甚佳,“愛卿可有興趣陪朕去看一場熱鬧?”

裴裕放下諶將軍的書信,擡眼看她,只見她面掛笑容,笑裏藏刀,眼底透著幾分肅殺之氣,像極了她毅然決然地前往巴蜀鏟除蜀王及其同黨時流露的表情——別有用心,不懷好意。“陛下這是要對吏部尚書嚴芮等人動手了嗎?”

“知朕者莫若卿吶!”楊淑煞有介事地說:“故技重施,不知能否屢試不爽,這一行前路未蔔、禍福難料啊!”

裴裕起身披上外衣,雲淡風輕地笑了笑:“舍命陪君子。”

楊淑低頭掃了一眼桌案,“這字,是諶將軍的信?定在信中感念你幫他挑了幾名得力幹將,聽說馮壯改良了八卦陣,陣型靈活機動,陣法變化無窮。”

裴裕笑答:“陛下料事如神。”

其實也不盡然。

他作為入幕之賓、獨得聖寵,廣為人知,民間關於陛下與他的淫詩艷詞不計其數,諸如——

裴家少年郎,功夫世無雙。鬼面掃沙場,神槍滾龍床。

諶維雖遠在邊關,但或多或少亦有所耳聞,遂於信中婉言規勸:龍陽之好有違綱常,回頭是岸。

“可要寫封答信?”楊淑望著硯臺中研好的墨。

裴裕註意到她的視線,“不急,並非要事,無需多思。”

他心意已決。

所行之路確實不合古人效法的綱紀倫常,不過違逆的並非陰陽之道,而是男尊女卑的父權主義,註定荊棘載途,可即便如此,他也會和她走下去,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楊淑攜裴裕登門造訪,完全是不請自來,嚴芮內心打鼓,如臨大敵。自考績法推行以來,一幹官員落馬,其中不乏他舉薦的得意門生。他見勢不妙,便讓自己的兒孫避其鋒芒,自請革職、退出六部,遠離權利紛爭,入翰林院,潛心學問。

“尚書快快請起!其餘人也免禮。”楊淑扶起跪拜的嚴芮,裝模作樣道:“朕知嚴尚書祖孫三代才高八鬥,無一不是棟梁之材,而嚴侍郎及嚴員外卻在前不久一同請辭,奏折中反思己過,言辭懇切,朕看了很是感慨,不由撫躬自問,是否令良臣寒了心,以致留不住賢能。今日特來尚書府上一敘,以求君臣同德。”

“嚴學士與我年歲相仿,才高八鬥,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去歲高中進士,如今退居翰林,亦能以文章立身。”裴裕溜須拍馬、假意奉承:“連京城首富這等銅臭之人都仰慕學士大人的書香,前不久杏花村分店大樓落成,特宴請大人,當場為酒樓即興題詩,險些被一毛遂自薦的初生牛犢攪和了,好在那京城首富作為主人出面攔下了,否則我等哪能欣賞到‘萬頃秋水連天碧,零星旭光共鷺白。千載愁消杏花酒,一朝喜上柳葉眉’這般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全篇洋洋灑灑數百字,文不加點、一揮而就,裴某欽佩之心溢於言表。此前雖同朝為臣,奈何你我二人一文一武,彼此之間只曾遙望,未有深交,今日隨陛下登門拜訪,得以近觀,嚴學士果真是一表人才、氣度不凡。”

嚴恪自謙道:“侯爺謬讚了。”

經裴裕這麽一提,他不由想起題詩那日的插曲。

士農工商,壁壘分明,商乃三教九流中最末一等,縱然金如玉腰纏萬貫,嚴恪依舊心存鄙夷,對其有意的巴結和討好置之不理,更何況祖父再三叮囑,近來時局動蕩、情況特殊,務必謹言慎行,切勿讓人抓住把柄。

可金如玉不知從何處弄來了前朝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的絕筆,誠意十足地送給他,表示由他收藏才不至於辱沒這一真跡。

投其所好,正中下懷。嚴恪難以抗拒,順水推舟地收下了彌足珍貴的行書佳作。

金如玉很是高興,邀他參加分店的落成禮。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嚴恪面露猶疑。

金如玉慢條斯理地說:“我在宴會上,臨時提出為酒樓即興作詩的請求,在場的賓客知您乃翰林學士,定不敢自告奮勇,您提前打好腹稿,屆時上前題詩,在旁人眼中,便是您興之所至、有感而發,文思泉湧,才驚四座。”

“前一屆的科舉狀元蘇旭於嘉和二十一年憑一句‘四德亨利貞’的絕對,享譽京城。金某以為,眼下正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嚴學士您出身書香門第,要論見識談吐,遠非一介布衣的蘇旭所能及,為何孤芳自賞,不願屈就,促成一樁美談啊!”金如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嚴恪最終還是答應了。蘇旭作為力推改革的朝中新貴,是他們嚴府及其餘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在官場上,無法與之硬碰硬,在民間,若能以才情文采蓋過他的風頭,也算出了口惡氣。

他翻遍辭典,字斟句酌,歷時一周,終於完成了一首長詩。他這般煞費苦心,金如玉該對他感恩戴德才是,竟差點讓他那乳臭未幹的侄子攪局。金如玉雖及時出面攔下,沒讓他的準備白費,不然他可丟不起臉,和一小毛孩爭鋒吃醋般地同臺競技,饒是如此,也足以令他心生不快。

鴻筆麗藻的長詩問世,在座的賓客無不交口稱讚,他卻感到意興闌珊,這些人中多的是目不識丁之輩,豈能領會他構思的精妙之點、用字的精準之處?

直至今日,安平侯脫口背出他詩中的點睛之筆,他才真正揚眉吐氣了一回。

至於金如玉,他事後帶著他那不明事理的侄子親自登門賠禮兼道謝,嚴恪甩了冷臉,閉門不見,他已應他所求,從此兩不相欠,再無瓜葛。

嚴恪可能怎麽也不會想到在他面前伏低做小、阿諛逢迎的金如玉與他其實是相看兩厭。

在嚴府吃了閉門羹,金如玉心裏別提有多暢快了:可算能與這欺世盜名的偽君子老死不相往來了。

他讓侄兒先回酒樓,自己則快步疾行,低調地鉆進一家京郊的茶館,上二樓,探入臨河的雅間。

一身紈絝打扮的年輕公子漫不經心地把玩著閣主令牌,“如何?”

金如玉答道:“蘇旸公子慧眼識人,嚴氏一族,正如公子所言,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

這個對嚴氏嗤之以鼻的蘇旸公子仿佛完全是另外一人,至少與眼下對嚴氏讚不絕口的楊淑,難以瞧出半分關聯——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嚴氏老少三大才子如是,嚴府內外布局格調亦如此,雖無富麗堂皇的雕梁畫棟,但院中花草錯落有致,屋內物件擺放有序,別有一番雅意。”楊淑面上不動聲色,暗中心思百轉:帝王駕臨臣子府無外乎兩件事——公事與私事,她對嚴氏萬分嫌惡,嚴氏對她多有忌憚,因此談不上私事,而公事差下人傳旨即可,所以這次造訪完全是初來乍到,不料嚴府竟非她想象中的珠光寶氣,這屋裏屋外樸實無華,端的是兩袖清風的做派。

“可謂五步一景、十步一觀,真得讓工部那幫上林苑監來你處取經,移步換景,朕今日算是大飽眼福了!”楊淑一邊誇讚,一邊徑自四處“參觀”起來。她不信找不到可疑的蛛絲馬跡。

嚴芮祖孫三人只得賠笑地跟在她身後,於自家府宅中東游西逛,半晌,竟繞得有些暈頭轉向。

楊淑終於在一間浩如煙海的藏書閣中停下步子。

嚴芮還在向前,裴裕用劍尖在他跟前敲了一下,金屬與方磚相擊,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餘音綿長,他這才剎住身,後知後覺地環視四周,眼角突兀地一抽,“陛下,這些書卷擱置在此,頗有些年頭了,紙張多有發黴,氣味不好,我們還是去別處瞧瞧吧!”

“嚴尚書一家不是向來手不釋卷的嗎?怎麽會任由這些典籍被束之高閣?”楊淑玩味地欣賞嚴芮欲蓋彌彰的窘態,“為何急著讓朕離開此地?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容朕猜猜,朕方才踏過門檻,便發覺這間藏書閣的門檻略低,還是侯爺不出鞘的一劍妙啊,讓嚴尚書回了神,也讓朕悟了道,不是門檻低,而是這藏書閣的地面鋪得更厚,因為下方是空的,這樣可以避免走路產生回音,朕說得對嗎?”

嚴恪幹笑道:“陛下想岔了,只是當初和泥貼磚的師傅用料不均的緣故。”

“這麽說來,是朕多慮了?”楊淑心道不見棺材不落淚,從袖中掏出兩張對折的連史紙,不疾不徐地展平攤開,“嚴學士,可認得這張紙麽?”

嚴恪一怔,烏黑方正的臺閣體筆跡熟悉,正是他去歲早春的會試答卷,“另一張是?”

“策論題的手稿,凝結了三省六部各首的心血,與最終定稿僅一字之差。‘武侯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荊公行申商之實而諱其名。’高尚書出題時人老眼花,不慎筆誤,寫錯了‘荊’的左右結構,幸被先帝審閱時發現,命禮部更正,才沒在最終的試題卷中出現低級錯誤。而嚴學士雖未見過初稿,卻也在答卷上寫成了‘荊’字,多巧啊!”

裴裕面無表情地取下燃著火的壁燈,楊淑默契地舉起嚴恪的答卷,移至火苗前。

潔白柔韌的連史紙上泛起絲絲暖意、縷縷華彩,塗抹著雌黃的錯處越發分明,背著光依稀可辨蓋住的錯字,正是“荊”。

嚴恪面色發白,雙唇發顫,似欲開口,卻又無可辯駁。嚴芮父子倆亦囁嚅著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三人撲通跪地,大聲喊冤。

楊淑不屑道:“朕冤枉你們什麽了?嚴學士幾處‘筆誤’集中在策文的前段,想來是默寫至大半,與題幹一比對,突然意識到寫了錯字,只好用雌黃塗抹,風幹後,再填上正確的‘荊’字,乍一瞧,仍是篇論證充分、旁征博引的好文章。可真相豈容這般粉飾太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以為甘居下游、以退為進,她就抓不到他們的把柄了嗎?

“塗改乃科考大忌,卷面多處塗抹,最終憑借用典詳實脫穎而出,如今看來,也不過是因為早已醞釀多時、斟酌良久罷了。”楊淑嚴詞厲色:“嚴學士,朕再問一次,朕說得對嗎?”

嚴恪伏在地上,噤若寒蟬。

“不敢應聲了嗎?那杏花村酒樓的絕句當真是你臨場所做?”

嚴恪愕然擡頭,猝然對上楊淑冰冷的黑眸,像被凍到似地瑟縮了一下。

“你們嚴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徇私舞弊,沽名釣譽,一回生、二回熟。”楊淑冷冷地說:“朕此前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考績屢次不達標的革職者和受罰者中竟不乏科舉名列前茅之輩,仔細梳理,才發現多數曾師承你嚴芮。仗著先帝放權、皇太妃得寵,多年謄抄手稿、洩露試題,如不出所料,從中所獲的贓款盡數藏在這地底之下!”

“刑部主事一幹人等在周邊巡邏,兜了個把圈,繼續晾著他們,未免有些不厚道。”楊淑看向裴裕,“審訊的事兒,朕問得差不多了,搜查的活兒,便不越俎代庖了,讓他們進來搜!”

裴裕按約好的那般,以口哨為號,外邊,靜候良久的刑部主事等人聞風而動,大步流星地沖進嚴府。

不出多時,一條隱沒在書櫃後方的機關暗道緩緩打開。盡頭處,琳瑯滿目的奇珍異寶,經年累月,終於重見天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