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96章 辛愛押回京師,朱……

關燈
第296章 辛愛押回京師,朱……

辛愛押回京師,朱翊鈞下旨,給他定了個謀逆之罪,本該淩遲處死,梟首示眾。但陛下仁慈,只將他們推出西市斬首,

把兔兒鬧得天翻地覆,俺答有十個兒子,一堆孫子,死一個他不心疼。可他只有速巴亥這一個爹,恨不得跑到總兵府門口給李成梁磕頭,求他放了速巴亥和炒花。

可無論他說多少好話,送多少金銀,李成梁都不肯放人,非但不放,還想直接宰了。

什麽速巴亥、把兔兒、炒花、拱兔,就這幫人,屢戰屢敗,卻又年年進犯,土蠻封貢的時候,給了他們機會歸順,他們不肯。

現在抓了人,他知道著急了,來談什麽歸順大明,永不再犯,沒有這麽好的事情。

朱翊鈞傳旨李成梁,沒有條件可講,若犯人家屬都來談條件,《大明律》何在?

念及他們是關外蠻族,未受教化,大明可以網開一面,人先不殺,看看這些部落的表現。他表現得好,真要永不再犯,他爹和他叔父吃一輩子牢飯。

表現不好,推出馬市,斬立決。

俺答和土蠻可以談條件,那是因為他們統領萬戶,兵力極強,連年征戰只會兩敗俱傷。

巴林、叭要、紮魯特都是些什麽小貓小狗,還敢來和大明談條件。土蠻退群,他們只配在草原上玩泥巴。

當然,沒有一網打盡,朱翊鈞便不會趕盡殺絕,狗急跳墻的道理他還是懂的,把速巴亥和炒花作為驢前面的胡蘿蔔,牽制這些小部落。

過兩年,表現好的,賞他們通貢互市也無妨。

至此,憂患明廷兩百年的北元殘部,算是基本解決了。

有大臣上疏,希望進一步削減軍費,朱翊鈞不同意,蒙古只是威脅大明邊境的勢力之一,就算俺答、土蠻等人已經歸順大明,難保他們賊心不死,哪天想起來,又要揮師南下,進犯中原。

仗打得少了,只能說明,直接花在戰爭上的銀子少了,並不等於降低軍費,在武器裝備上的研發投入,一點也不能少。

夏天到了,天氣熱起來,朱翊鈞又帶著家人到南海子避暑。

皇太後愁死了:“大婚一年多,怎麽皇後的肚子還沒有動靜?”

朱翊鈞問:“什麽動靜?”

太後瞪他一眼:“別裝傻,我等著抱孫子呢。”

“急什麽呀,再等等,孫子總會有的。”

太後沈著臉:“你眼看就二十一了,還讓我等,等到

什麽時候?我就想看你做父親,怎麽那麽難呢?”

朱翊鈞半靠在椅子上吃葡萄:“我覺得我還是個孩子呢。”

太後震驚了:“說這話,你也不害臊。”

朱翊鈞一點也不害臊,又要了一碗蓮子茶,讓王安給他多放點冰糖。

“……”

太後提議:“要不……再選些秀女入宮。”

朱翊鈞問:“選來做什麽?”

太後道:“你皇爺爺冊封九嬪時,聖旨怎麽說的?‘嗣承久虛,深用憂懼,每廑聖母之念’。”

“那不也是皇爺爺大婚十年之後的事,我這才一年,你就開始急了,太早了點吧。”

“……”

皇太後說不過他,只能由他去了。

太後又想起來:“還有件事,你得上心。”

“镠兒和媛媛今年十三了,他倆的婚事你得上心。”

“才十三呢,書都沒讀明白,談什麽婚事,過幾年再說。”

太後怒道:“這是什麽話,你一拖再拖就算了,你還耽誤弟弟妹妹。”

朱翊鈞說:“大婚之後,親王須得就藩,媛媛也要搬去公主府,你舍得嗎?”

“……”

公主府就在京師,時常能進宮來看望母後,親王就藩,那可遠了去了,並且沒有皇帝旨意,不得離開封地,母子倆可就再無相見之日。

太後當然舍不得,朱翊鈞這是要按自己的標準培養弟弟妹妹,並且不給她這個母後插手的機會。

此時,潞王和瑞安公主玩累了,進屋來喝茶,太後見他倆滿頭大汗,心疼得不行,趕緊讓宮女打水洗臉,又端來冰鎮西瓜。

“罷了罷了,你是皇帝,你做主吧。”

各地的貢品陸續送到京城,什麽荔枝、龍眼、板栗、雞樅,朱翊鈞都吃膩了。不過,他每年都會吃一些的是湖廣進貢來的玉皇李,因為那是當年他皇爺爺愛吃的水果。

今年,雲南送來的貢品,除了各種菌菇,還有玉米。本也不是什麽稀罕物,嘉靖時候,雲南土司就有進貢。朱翊鈞游歷到湖廣一帶也吃過。

不過,他在北邊倒是沒見過,至少京師就沒人種。

於是,朱翊鈞把司農司少卿宣來問話:“這東西,咱們這兒能種嗎?”

少卿躬身請罪:“臣不知。”

朱翊鈞道:“也沒見有人吃過。”

少卿繼續躬身認罪:“貢品乃是各地是獻給陛下的珍貴、稀缺之物,尋常百姓家裏,難以得見。”

皇帝都只能靠人

家進貢才能吃上一口,百姓連吃都沒吃過,更談不上種植。

朱翊鈞給了他幾根,讓他拿去研究研究,看能不能種出來。

到了八月秋闈,朱翊鈞又迎來一個好消息——李承恩考中了舉人。

朱翊鈞雖然早在兩年前,就頒布法令——宗室也可以通過科舉入仕。

然而,今年秋闈開始之前,朱翊鈞特意統計過。參加秋闈的宗室寥寥無幾,除了李承恩,更無一人考中。

表哥簡直就是個天底下的宗室皇親做了個表率,朱翊鈞欣慰至於,還很期待明年的春闈。

這一日,朱翊鈞收到來自廣西的奏疏,廣西總兵官俞大猷,稱病請求告老還鄉。朱翊鈞掐指一算,他這位師兄今年七十七了。老當益壯,堅持到現在才告老還鄉,還是因為身體原因。

朱翊鈞不敢耽擱,先下了道諭旨,升廣西總兵官俞大猷為左都督,又蔭他的兒子俞咨臯為指揮僉事,再批準他告老還鄉。

還覺得不夠,又賜飛魚服【1】,賜銀幣。

朱翊鈞想了想還覺得不夠,在宮裏翻出一大堆珍貴藥材,一並送過去。

他如此心虛不寧,是預感到了俞大猷大限將至。對方遠在千裏之外的廣西,朱翊鈞不能像看望譚綸一樣去見他最後一面,只能用這種方式讓他知道,天子記掛著他,並感念他忠勇為國,老而彌篤,蕩平倭寇,鎮守兩廣,所到之處屢有大功。

果不其然,數月之後,傳來俞大猷去世的消息。朱翊鈞賜謚號武襄,輟朝一日。

在他小的時候,馮保把東南抗倭之戰當睡前故事講給他聽,胡宗憲、徐渭、俞大猷、戚繼光、譚綸、劉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這些故事裏的英雄,他都已經見過。

如今,他長大了,這些人也老了,譚綸、俞大猷去世,胡宗憲、劉顯也已經六十多。終有一日,他們每個人都會離開朝堂,甚至離開人世。

但大明不會忘記,他們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抗倭戰役中所做出的貢獻,正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才有今日東南地區的富庶和安寧。

次年春闈,李承恩果真沒讓他失望,高中進士。朱翊鈞看過他的策論,和那些從小寒窗苦讀幾十年的士人沒法比,但也寫得不差,觀點朱翊鈞很欣賞。

令朱翊鈞驚喜的是張懋修的文章,上次落榜,蟄伏三年,字跡工整漂亮,文章也寫得穩重多了。朱翊鈞聽讀卷官讀了一遍,覺得不過癮,又拿過來自己讀了幾遍。

讀完之後,意猶未盡,欽點為狀元。

大臣們眼觀鼻,鼻觀心,三年

前張嗣修榜眼及第,兩年前張若蘭立為皇後,現在張懋修又欽點為狀元。

什麽好事兒都落在他們張家頭上,者不合適吧。

朱翊鈞絲毫沒覺得哪裏不合適,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眼前這二十四份策問卷中,他哪怕不看名字,只讀文章,也覺得張懋修寫得最好,欽點他為狀元,有什麽問題?

張敬修的文章,他就覺得沒有那麽好,就事論事,給他調到了二甲二十名開外。

除了李承恩和張家兄弟,朱翊鈞還關註到一個人,無錫籍考生顧憲成。

當初在華亭,朱翊鈞曾與他同桌共飲,聽過他許多觀點。其中有一條,朱翊鈞覺得很有意思——他認為朱熹是繼孔子之後集儒學大成之聖人,抨擊王門心學宣揚種種虛、空、玄的主張是佛學禪宗,他自己則提倡“躬行”和“重修”。

朱翊鈞並不關心他主張“實學”還是“虛學”,但朝廷中,王門傳人太多,需要他這樣的反對者。

張居正把親爹接來身邊,悉心照料,但張文明先生畢竟年紀大了,八十來歲,再怎麽努力,也只多活了一年多,還是死了。

當年朱翊鈞嫌棄丁憂時間太長,允許官員,只回家一年半載,回來之後可官覆原職,非得守滿三年的,要麽不再起覆,要麽到各部觀政一年半載。

認為與理不符,激烈抗議的大臣,都回家歇著去了,那些本來就不願丁憂太長時間的大臣,嘴上說著“這不好吧”,身體卻很誠實。巴不得回趟家,安葬好父母,就回來。

現在,朝中大臣凡有父母去世者,長則一年,短則半年,都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已經成為了常態,沒有人覺得不妥。

張文明是張居正的父親,也是張若蘭的祖父,自然也算朱翊鈞的祖父。

他甚至勸張居正趁此機會,回家多休息一陣,把身體養好,不必擔心國事,放心交給自己。

“我是先生的學生,定會堅持先生的治國之道,將變革推行下去。”

張居正忽然發現,他並沒有別人想象中那麽眷戀這個首輔的位置,他只是放心不下。

現在,他的學生完全繼承了他的政治理想,那些反對變法的既得利益者,也在幾年中被他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他就算致仕歸去,也沒有遺憾了。

朱翊鈞似乎從他的神情中看出了什麽,連忙拉著他的手說道:“但是不要太久,我會想念爹爹的。”

這一聲“爹爹”叫得,張居正心都化了,幸而文華殿內除了他倆,只有馮保。

作者有話要說

【1】《明實錄》中,有很多皇帝賜便將飛魚服的記載,並不是錦衣衛的工作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