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2章 景王是朱翊鈞的叔……

關燈
第232章 景王是朱翊鈞的叔……

景王是朱翊鈞的叔叔,當年與他父皇爭奪皇位,因為出生晚了二十多天,敗下陣來。就藩沒兩年就死了,無嗣,國除。

那時徐階柄國,田地分給了當地百姓,但景王府還留著,以後有王爺就藩,還能繼續住。

十多年沒人居住的院子,竟突然著火了。

朱翊鈞衣服也來不及換,就趕到了現場,王之垣已經在組織官兵救火。

朱翊鈞問知府:“可有人困在裏面?”

景王府雖然沒有王爺,但有看護宮殿的太監。

宮殿燒了可以再建,朱翊鈞一向看重認命,立刻讓知府傳話:“救人要緊。”

好在火勢不大,在眾官兵的努力下,很快就撲滅了,沒有人員傷亡。

王之垣也查出了失火的原因,是看守宮殿打柴人,人走了,火卻沒有熄滅,天幹物燥,引燃了旁邊的幹草堆。

幸好及時撲滅,沒有造成過大的損失。

朱翊鈞還是下令處罰了看守宮殿的太監,這要是蔓延到周圍的民居,可如何是好。

在朱翊鈞看來,這只是個小小的插曲,王之垣反應及時,處理得當,朱翊鈞很滿意,口頭表揚了他。

這本來只是一個小插曲,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朱翊鈞也便沒放在心上。

第二天照常啟程回江陵,在江陵住了兩日,他便打算啟程,繼續往東邊走。

他和張家兄妹幾人告別,囑咐張嗣修和張懋修:少出去游山玩水參加聚會,多在家溫書,畢竟馬上就要考試了。

雖說二人讀書好,文章做得也好,小小的鄉試難不倒他們,可明年還有會試。整個大明書讀得好,文章做得好的人匯集於京師,不可大意。

囑咐完張嗣修和張懋修,朱翊鈞還想囑咐張簡修兩句,回頭卻不見人,便只好對張若蘭說道:“等秋闈結束,你就跟著懋修他們回京去吧。”

張若蘭卻道:“回去,我爹又要逼我嫁人。”

“你總歸要嫁人的。”

張若蘭垂眸:“要嫁,也要嫁我鐘意之人。”

朱翊鈞問:“你鐘意誰?”

“……”

張若蘭側過頭,不肯再答。

她不說朱翊鈞也不勉強:“行了,回去吧。”

“我已經在信中和張先生說了,他不會再催你嫁人,放心吧。”

張若蘭欲言又止,最後只是點了點頭,應了聲“好”。

“我來了!我來了!”張簡修從後面跑出來,肩膀上還扛了個大包袱:“陛下,我們出發吧。”

“!!!”

南方天氣熱,朱翊鈞折扇不離手,忍不住在他頭上輕敲一下:“你要去哪兒?”

“跟你一起呀。”

“誰說要帶你了?”

張居正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前面四個子女,四書五經都讀得特別好。

到了張簡修這兒,畫風就不太對了,這小子不愛讀書,天天沈迷練武,勵志要做皇帝身邊的大漢將軍。

他抱著朱翊鈞的手臂:“我保護你呀。”

朱翊鈞被他氣笑了:“我需要你保護?”

張簡修持續撒嬌:“帶上我,帶上我嘛~好不好?”

“簡修!”張嗣修觀察朱翊鈞神色,正要斥責他。

朱翊鈞卻擺了擺手:“行,帶上你,回去挨罰我可不不會替你求情。”

回去挨罰那是回去的事,現在先跟著皇上游歷各省才是正經。

於是,從湖廣出發,朱翊鈞身邊又多了個人。說他是侍衛也不像,仆從也不像,只能說他是弟弟,反正他從小就叫朱翊鈞哥哥。

他們一路向東走,在武昌府下面的威寧縣,遇到官服正在清丈田地,於是,朱翊鈞便停下腳步仔細觀看。

丈量規則的田地用丈量步車,再用木棍和草莖組成算籌,這已經很覆雜了,要是遇到不規則的田地,那便更覆雜。

朱翊鈞觀察了一會兒,就發現了問題,這些負責丈量土地的官差,是想方設法把百姓的田地往大了算,說出來的數字,老百姓聽完震驚不已,這輩子都沒想過,他們家竟然有這麽多田。

尤其是那些不規則的田地,計算本就覆雜,這些官差一頓忽悠,老百姓聽不明白,只能在驚詫中懷疑人生。

清丈土地的時候,盡可能的量大一些,核算田賦的時候才能多收稅,這些地方官吏,才能從中撈油水。

盡管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已經盡可能增加國家稅收,減少百姓的負擔,但這些人總有辦法鉆空子。

“思雲,你帶人去把這幾個人抓了,押往武昌府,嚴懲不貸,讓王之垣將整個湖廣地區的田地重新丈量一遍。”

除了應天府,其他地方清丈土地才開始,朱翊鈞立刻給張居正寫信,要他從徽州挑選精通算學之人,派往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最後返回京城,直接向戶部匯報。

朱翊鈞在南昌短暫停留,登上滕王閣,感受一下王勃所說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怎樣一幅景象。

而後,他便由江西進入福建,去拜會了他的武學師傅李良欽。

幾年不見,李良欽年逾八十,身體卻依舊硬朗。

他實在很意外,也很驚喜,這輩子還有再見朱翊鈞的機會。

當年他手把手教授武藝的小娃娃,如今已經長成翩翩少年。這種心情,跟看著孫子長大沒什麽區別。

君臣有別,李良欽欲行跪拜之禮,卻被朱翊鈞攔下:“師傅請起,我這是微服出巡,不講究虛禮。”

李氏族人在福建各地設有武館,教習荊楚長劍,有弟子上千人。

李良欽身邊的徒弟,個個武藝精湛,朱翊鈞這個小師弟,挨個與他們比試,倒也不落下風。

此次來福建,除了順道看望師傅之外,朱翊鈞的主要目的仍是巡邊。

朱翊鈞先來到海邊,這裏有一處港口,雖然朝廷並沒有在此處開海,粗略一看,周圍停泊的大小船只可不少,附近也聚集了許多商販。

朱翊鈞早聽聞這邊的海上貿易非常繁榮,實地一看,比他想象中更甚。

李良欽有個孫子,名叫李諾琪,年紀不大,對海上的情況頗為熟悉。

朱翊鈞問他:“此處距離海澄縣有多遠?”

李諾琪擡手指向西面:“圭嶼那邊,就是月港。廈門每年出海的商船大約三四十搜,月港那邊更多以。”

他又指著海面上肉眼可見的島嶼,向朱翊鈞介紹:“那是大金門、小金門島,這些都可作為屏障。這周圍多為山丘,可避風,船舶進出也不受潮水影響。”

朱翊鈞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此處不該只是粵港的外圍輔助,應該獨立開海?”

李諾琪沒有說話,朱翊鈞思忖片刻,自己作了回答:“倒也是個好主意。”

李諾琪帶著他往前走了幾步,站在一處突出的巖石上:“大小金門島另一邊,是澎湖和雞籠山。我聽說,一個叫林鳳的海賊盤踞在澎湖,還有那些佛郎機人和紅夷人,也對這些島嶼虎視眈眈。”

在洪武時期,大明就在澎湖列島設立澎湖巡檢司,後來廢止。太祖高皇帝提出“遷界移民、堅壁清野”,將澎湖居民遷回泉州、漳州,但為了逃避賦稅,福建沿海居民仍舊選擇遷居澎湖。

洪武三十年,太祖高皇帝頒布了禁海。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澎湖擊敗海賊與倭寇,留下駐軍,朝廷覆設澎湖巡檢司。但隨著俞大猷調往廣西,澎湖巡檢司再次被廢止。

朱翊鈞沒說話,站在海邊吹了半晌海風,最後只說了句:“回去了。”

回去之後,他又翻看了當年胡宗憲的《籌海圖編》,想到釣魚嶼、澎湖、雞籠山等島嶼。

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嶼散落在海上,似乎有些浪費兵力,放任不管,又被海賊、倭寇、西方人覬覦。

兩難之際,他擡起頭看向馮保:“大伴,你說……”

馮保笑了笑:“陛下,很早之前,我就向你陳述過我的態度和答案。”

國家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守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園,不被外族侵略,是民族使命,也是國家尊嚴。

朱翊鈞不再猶豫,立刻修書回京,向張居正說明,他打算開廈門港,並派兵征繳海賊林鳳,進駐澎湖列島的想法。

而後又派駱思恭去宣福建總兵胡守仁覲見。

胡守仁曾經是戚繼光的陛下,由張居正提拔為福建總兵官,為人豪爽灑脫、性格剛烈、思路敏捷。

朱翊鈞問起林鳳以及澎湖列島事宜,他的陳述條理清晰,很快就把事情說清楚了。

“臣在上月就已經上奏朝廷,請求率領水師追擊林鳳、李忠海盜勢力。”

他還向朱翊鈞呈上一張海圖,上面精準的標註了各個島嶼的位置,以及他出海作戰的路線。

朱翊鈞對此很滿意,讓他調兵遣將,放手去做。等驅逐海賊之後,就在澎湖和臺灣駐防,等朝廷另行安排。

朱翊鈞想的是,既然花了這麽多人力財力打一仗,打完了不能棄之不管,他初步的想法是也別在澎湖設立什麽巡檢司,直接設置臺灣府,由福建布政使司管轄。

打仗不是一拍腦袋,明天就能出兵,需要調兵遣將,運送糧草,刺探敵情,至少要半個月到一個月。

朱翊鈞倒是想留下來,說不得還能跟著出海看看海戰是怎麽打的。

但時間不允許,他還有好多地方要去。好在胡守仁看著就很可靠,還有張居正和戚繼光的認證,朱翊鈞也算放心。

離開廈門,他的下一站就是旁邊不遠的漳州。廈門港就已經讓他大開眼界,月港的繁榮更是震撼。

朱翊鈞到達海邊的時候,正好有一搜大船從南洋返航,駛入港口。

朱翊鈞仰頭,看著這艘龐然巨物,想到他由重慶到江陵乘坐的那艘顛簸的白木船,簡直不想一個時代的產物。

開海不到十年,江南沿海地區與內陸,尤其是西南西北一代,差距越來越大。

這樣一艘大船,有幾十上百個人上上下下搬運貨物。朱翊鈞穿一身錦袍,站在一堆船工中間顯得格格不入。

“這位公子,您往旁邊讓一讓,別弄臟了您的衣裳。”

朱翊鈞連忙往後退了幾步,在不影響人家工作的情況下,看他們從海外都運了些什麽回來。

大多都是木材,上好的黃花梨,用來做家具。還有一些香料、珊瑚珍珠、琉璃等等,最後是幾口紅木大箱子,不用說,朱翊鈞也能猜到,裏面裝的是銀子。

貨物卸得差不多了,船工散落在沙灘上休息,有婦人前來迎接丈夫,給他做了好吃的。丈夫拿出個包袱解開,把他在海外給娘子買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

“這是什麽,你怎麽還挖回來一堆土疙瘩?”

朱翊鈞本欲離去,聽到那船工的話頓住了腳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