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朱翊鈞先送張懋修……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1章 朱翊鈞先送張懋修……
朱翊鈞先送張懋修回家,馬車上,張懋修看看朱翊鈞,欲言又止。
朱翊鈞問他:“種地辛不辛苦?”
張懋修點點頭:“辛苦。”
朱翊鈞又問:“種地辛苦還是讀書辛苦?”
張懋修卻說:“我不覺得讀書辛苦。”
朱翊鈞摸摸他的耳朵:“是,我們懋修要考狀元的。”
“像楊慎那樣的狀元。”
張懋修心中有目標,終有一日,要像楊慎那樣,成為首輔家的狀元。
這可不容易,在明朝,貧苦出身高中狀元那叫光耀門楣,首輔的兒子但凡名次考得高一些,那些言官罵得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唯有楊慎,他爹楊廷和歷事三朝。兩朝首輔,而他這個狀元,卻是真才實學,人人服氣,言官們屁都不敢放一個。人家的才學和著作擺在那裏,十一歲能寫出“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這樣的句子,還能擬寫擬作賈誼的《過秦論》。
世宗駕崩之後,楊廷和父子平反,朱翊鈞讀過一些他的著作,看到喜歡的,也偶爾寫信與張懋修討論。
張懋修心中有了目標,讀書的苦自然也不覺得苦了。
他卻咬了咬下唇,又偷偷看了朱翊鈞一眼,仍是有話想說。
朱翊鈞仰靠在馬車裏:“想說什麽就說吧。”
張懋修又垂下眼眸,小聲道:“我仍是覺得,那些孩子該去讀書。”
“是。”朱翊鈞沒有否定他的說法,卻看向馮保,“大伴,你說說那些孩子為什麽沒去讀書。”
馮保嘆一口氣:“讀書需要去私塾,私塾讀書需要向父子奉上束脩之禮。三公子也聽到了,收成好的時候,才能勉強填飽肚子,收成不好,就得餓著,哪裏有閑錢給孩子讀書?”
張懋修說:“不讀書,長大之後也只能種地,勉強填飽肚子。他們的孩子也只能種地,勉強填飽肚子。孩子的孩子也一樣,子子孫孫都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可是,只要克服困難,努力讀書,考上功名,做了官,將來他的子孫也能讀書,考功名、做官。”
張懋修想了想:“就算不做官,識文斷字,也總能做些別的糊口。”
朱翊鈞讚同的點點頭:“懋修說得對。不過,所有人都不想種地,去讀書,想做官,那就沒有人種地了。”
“沒有人種地,大家吃什麽,朝廷也不需要那麽多官吏,最後那些書讀得不好的,還是得去種地。”
張懋修捋了捋這個邏輯,發現他說得沒毛病。
一旁的馮保則是再一次對朱翊鈞刮目相看,他說的這個道理,總結起來有一個詞,叫內卷。
張懋修順著他的思路說道:“反正都是種地,何必浪費時間讀書,是這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朱翊鈞坐正了身體,“種地也需要讀書,只不過,讀的不該是聖賢書。”
張懋修驚訝道:“那該讀什麽書?”
朱翊鈞皺起眉頭:“應該讀那種能收獲更多糧食的書。”他又看向馮保,“大伴,這算不算自然科學?”
馮保點頭,溫柔笑道:“算。”
張懋修搖搖頭:“我沒讀過私塾,也沒去過書院,但我知道,私塾和書院讀的也是聖賢書。”
“大哥二哥都在國子監讀書,除了《四書》《五經》,還會學一點騎射、算學和回回文字,但也不學如何種地。”
朱翊鈞擡手,搭在張懋修肩膀上:“那你要努力了。”
張懋修問:“努力什麽?”
朱翊鈞笑道:“努力考狀元,當上國子監祭酒,開設新的學科,讓更多孩子讀書。”
“說不得以後科舉考試也不只考八股文和策問,也考別的。”
國子監祭酒,不僅掌管國子監事務,更要負責全國的教育工作。
這個餅畫得不錯,張懋修聽完很是憧憬,考狀元的動力更足了。
朱翊鈞掀開簾子往外看了一眼,忽然喊道:“停車!”
他拉著張懋修從馬車上下來,不遠處的胡同口,正是穆宗喜歡的那間果餅鋪。
幾年不見,果餅鋪又多了個小朋友,約莫三四歲,踮起腳尖,看著小攤上的點心流口水。
朱翊鈞背著手,遠遠地看了一會兒,想起那個叫劉大實的孩子。
張懋修張了張嘴,不知該稱他“陛下”還是“哥哥”,最後還是輕聲喚了聲:“哥哥。”
朱翊鈞回過神來,問道:“簡修愛吃什麽?”
張懋修笑道:“他呀,什麽都愛吃。”
朱翊鈞讓王安去買了幾大盒果餅,自己留了一盒,剩下的給張懋修:“今天不小心劈斷了他的桃木劍,買些點心哄哄他。”
“你拿回去,叫上嗣修和若蘭一起吃。”
“……”
九月九日這天是重陽節,宮裏有登高的習俗,朱翊鈞一大早來到慈寧宮,準備陪皇太後去登萬歲山。
一進入正殿,他就看見淑太妃跪在地上,嚶嚶哭泣。
淑太妃,就是穆宗的淑妃,以前的秦嬪,棲霞公主的生母。
皇太後坐在正前方,神色嚴肅,又實在為難,看到朱翊鈞,便說道:“皇帝來得正好,這事兒你來處理吧。”
朱翊鈞只看到站在一旁的小妹,伸手捏了把她的臉蛋兒,問道:“什麽事?”
皇太後身邊的宮女說道:“淑太妃偷了宮中一盞金茶壺,送出宮去。祖宗規矩,宮裏的物件不可流落民間。”
“啊?”朱翊鈞懵了,“什麽金茶壺?”
淑太妃的貼身宮女回道:“是先帝所賜。”
朱翊鈞又問淑太妃:“你拿金茶壺做什麽?”
淑太妃給他磕頭:“年初,臣妾的父親就患了重病,家中貧寒無錢醫治,大半年來,臣妾多次送銀子回家,父親的病仍是沒有起色,實在沒有辦法,便讓宮中太監把金茶壺帶出宮去交給胞弟,賣了換寫銀兩給父親治病。”
朱翊鈞思忖片刻,又看了看一旁天真無知的幼妹,最後嘆口氣,說道:“賜你二十兩白銀,再讓太醫去看看你父親的病究竟有沒有德治。”
“宮中的規矩不能亂,金茶壺朕會派人追回來。”
“至於你……”朱翊鈞看向皇太後,“如何處治淑太妃,還是由母後決定吧。”
淑太妃在宮中一向本分,家裏還有個重病的老爹,況且她還有個女兒要照顧,皇太後也不好罰她的俸銀,只得說道:“回去禁足一月。”
朱翊鈞牽起幼妹的手,對淑太妃說道:“你先回吧,晚些時候,朕會派人送她回永寧宮。”
淑太妃推下之後,皇太後單手扶額無聲嘆氣,前朝的事要她這個婦人操心,一雙兒女要她照顧,後宮也不讓她省心。
朱翊鈞最會哄人:“母後,別嘆氣了,今兒天氣好,兒子陪你散心去。”
他陪著皇太後,帶上弟弟妹妹,到萬歲山登高賞景。紅彤彤的柿子掛了滿樹,朱翊鈞飛身上去摘了最大那個,碰到皇太後眼前,還沒開口,瑞安公主這個小機靈鬼就搶了他的話:“哥哥說過,這叫柿柿如意。”
皇太後接了柿子,這才笑起來。
皇太後登上觀德殿二樓,那裏已經備好了茶點,她剛坐下來,不遠處的空地上,朱翊鈞手把手教弟弟妹妹射箭,兄妹四人的歡笑聲遠遠地傳到皇太後耳裏,心中的郁結也消散了不少。
雖然是一胎所生,比起潞王,瑞安公主在各方面似乎都要更強一些,讀書是這樣,射箭也是這樣。
潞王連射箭的姿勢還沒學會,瑞安公主已經能成功的把箭射出去,盡管沒能中靶,朱翊鈞卻很滿意,彎下腰來與她擊掌。
潞王見了,也伸出手來:“哥哥,我也要!”
朱翊鈞在他後腦輕拍一巴掌:“你先把姿勢擺對。”
棲霞公主太小了,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哥哥姐姐射箭。她從小就乖,不哭不鬧,安靜得很。
朱翊鈞像她招招手,棲霞公主跑過來,抱住哥哥的腿,仰起頭沖他笑。
朱翊鈞蹲下來,將她圈在懷裏,握著她的小手,帶著她射出一箭,正中靶心,小妹被他哄得咯咯地笑。
玩累了,朱翊鈞便帶著弟弟妹妹來到觀德殿二樓,瑞安公主跑過去,依偎在皇太後身旁:“母後你看到沒有,我射箭可厲害了,我還要跟著哥哥練劍。”
皇太後拂去她額邊一縷碎發:“你是公主,是個女孩子,要有公主的樣子,舞刀弄槍的想什麽話?”
朱翊鈞接過太監地上來的茶喝了一口,替妹妹說話:“我的妹妹,讀書習字,騎馬射箭,舞刀弄槍……她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午後,皇太後要帶著潞王和瑞安公主回去午休,朱翊鈞命人將棲霞公主送回永寧宮,自己卻留了下來。
他獨自在觀德殿二樓的長廊上坐著,目送皇太後的鑾輿走遠。
在穆宗臨終前,他答應父皇,要好好照顧母後和弟妹,他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諾言。
他又望向遠處的太液池、金鰲玉蝀橋、周圍的殿宇樓閣,手裏握著個東西,指腹在紋飾上細細摩挲。
那是一枚長命鎖,皇爺爺所賜,他們曾經一起,在西苑生活了七年,彼此陪伴。
天色漸漸暗下來,陳炬來到他跟前,躬身問道:“天黑了,陛下可要回鑾?”
朱翊鈞擺了擺手:“我想再待一會兒。”
今天除了是重陽節,也是僰人的賽神會,劉顯行動的日子。
不知坐了多久,朱翊鈞竟然睡著了,夢裏隱約聽到西南方傳來嗩吶聲,城門轟然倒塌,兵刃相擊,撕喊、哀嚎。
七日之後,四川傳來捷報,九絲城破,阿大王被擒,阿二王、阿幺妹戰死。
朱翊鈞下旨,將阿大王押往京師,劉顯、白鶴等人回京述職,論功行賞。
僰族百姓全部遷出九絲城,分散在四川、貴州和雲南各地。九絲城派駐流官,由周圍漢民前往定居。
不久之後,九絲之戰具體戰報呈上來,朱翊鈞一字不落的看完,心中梗著一口氣,久久不能平息。
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僰人首領阿大王的人是劉顯的兒子劉綎。朱翊鈞看到這裏的時候,並未特別關註,直到他見到劉綎本人,才驚訝不已。
那個打進敵人內部,靠男色取得阿幺妹信任的白鶴已經戰死。
攻城那日,激戰中,阿幺妹一眼看見人群中的白鶴,提著槍不顧一切地沖上去,對這個曾經的愛人,她只剩下滿腔恨意。
官兵見阿幺妹與白鶴拼殺,將之團團圍住。阿幺妹腹部遭受重創,腸子流了出來。這個勇猛的異族女子竟是把腸子盤在脖子上,繼續拼殺。
白鶴見狀,驚得楞了片刻,正是這一瞬間,只聽見”撲哧’一聲,阿幺妹一□□向他的胸膛,二人竟是同歸於盡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翊鈞先送張懋修回家,馬車上,張懋修看看朱翊鈞,欲言又止。
朱翊鈞問他:“種地辛不辛苦?”
張懋修點點頭:“辛苦。”
朱翊鈞又問:“種地辛苦還是讀書辛苦?”
張懋修卻說:“我不覺得讀書辛苦。”
朱翊鈞摸摸他的耳朵:“是,我們懋修要考狀元的。”
“像楊慎那樣的狀元。”
張懋修心中有目標,終有一日,要像楊慎那樣,成為首輔家的狀元。
這可不容易,在明朝,貧苦出身高中狀元那叫光耀門楣,首輔的兒子但凡名次考得高一些,那些言官罵得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唯有楊慎,他爹楊廷和歷事三朝。兩朝首輔,而他這個狀元,卻是真才實學,人人服氣,言官們屁都不敢放一個。人家的才學和著作擺在那裏,十一歲能寫出“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這樣的句子,還能擬寫擬作賈誼的《過秦論》。
世宗駕崩之後,楊廷和父子平反,朱翊鈞讀過一些他的著作,看到喜歡的,也偶爾寫信與張懋修討論。
張懋修心中有了目標,讀書的苦自然也不覺得苦了。
他卻咬了咬下唇,又偷偷看了朱翊鈞一眼,仍是有話想說。
朱翊鈞仰靠在馬車裏:“想說什麽就說吧。”
張懋修又垂下眼眸,小聲道:“我仍是覺得,那些孩子該去讀書。”
“是。”朱翊鈞沒有否定他的說法,卻看向馮保,“大伴,你說說那些孩子為什麽沒去讀書。”
馮保嘆一口氣:“讀書需要去私塾,私塾讀書需要向父子奉上束脩之禮。三公子也聽到了,收成好的時候,才能勉強填飽肚子,收成不好,就得餓著,哪裏有閑錢給孩子讀書?”
張懋修說:“不讀書,長大之後也只能種地,勉強填飽肚子。他們的孩子也只能種地,勉強填飽肚子。孩子的孩子也一樣,子子孫孫都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可是,只要克服困難,努力讀書,考上功名,做了官,將來他的子孫也能讀書,考功名、做官。”
張懋修想了想:“就算不做官,識文斷字,也總能做些別的糊口。”
朱翊鈞讚同的點點頭:“懋修說得對。不過,所有人都不想種地,去讀書,想做官,那就沒有人種地了。”
“沒有人種地,大家吃什麽,朝廷也不需要那麽多官吏,最後那些書讀得不好的,還是得去種地。”
張懋修捋了捋這個邏輯,發現他說得沒毛病。
一旁的馮保則是再一次對朱翊鈞刮目相看,他說的這個道理,總結起來有一個詞,叫內卷。
張懋修順著他的思路說道:“反正都是種地,何必浪費時間讀書,是這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朱翊鈞坐正了身體,“種地也需要讀書,只不過,讀的不該是聖賢書。”
張懋修驚訝道:“那該讀什麽書?”
朱翊鈞皺起眉頭:“應該讀那種能收獲更多糧食的書。”他又看向馮保,“大伴,這算不算自然科學?”
馮保點頭,溫柔笑道:“算。”
張懋修搖搖頭:“我沒讀過私塾,也沒去過書院,但我知道,私塾和書院讀的也是聖賢書。”
“大哥二哥都在國子監讀書,除了《四書》《五經》,還會學一點騎射、算學和回回文字,但也不學如何種地。”
朱翊鈞擡手,搭在張懋修肩膀上:“那你要努力了。”
張懋修問:“努力什麽?”
朱翊鈞笑道:“努力考狀元,當上國子監祭酒,開設新的學科,讓更多孩子讀書。”
“說不得以後科舉考試也不只考八股文和策問,也考別的。”
國子監祭酒,不僅掌管國子監事務,更要負責全國的教育工作。
這個餅畫得不錯,張懋修聽完很是憧憬,考狀元的動力更足了。
朱翊鈞掀開簾子往外看了一眼,忽然喊道:“停車!”
他拉著張懋修從馬車上下來,不遠處的胡同口,正是穆宗喜歡的那間果餅鋪。
幾年不見,果餅鋪又多了個小朋友,約莫三四歲,踮起腳尖,看著小攤上的點心流口水。
朱翊鈞背著手,遠遠地看了一會兒,想起那個叫劉大實的孩子。
張懋修張了張嘴,不知該稱他“陛下”還是“哥哥”,最後還是輕聲喚了聲:“哥哥。”
朱翊鈞回過神來,問道:“簡修愛吃什麽?”
張懋修笑道:“他呀,什麽都愛吃。”
朱翊鈞讓王安去買了幾大盒果餅,自己留了一盒,剩下的給張懋修:“今天不小心劈斷了他的桃木劍,買些點心哄哄他。”
“你拿回去,叫上嗣修和若蘭一起吃。”
“……”
九月九日這天是重陽節,宮裏有登高的習俗,朱翊鈞一大早來到慈寧宮,準備陪皇太後去登萬歲山。
一進入正殿,他就看見淑太妃跪在地上,嚶嚶哭泣。
淑太妃,就是穆宗的淑妃,以前的秦嬪,棲霞公主的生母。
皇太後坐在正前方,神色嚴肅,又實在為難,看到朱翊鈞,便說道:“皇帝來得正好,這事兒你來處理吧。”
朱翊鈞只看到站在一旁的小妹,伸手捏了把她的臉蛋兒,問道:“什麽事?”
皇太後身邊的宮女說道:“淑太妃偷了宮中一盞金茶壺,送出宮去。祖宗規矩,宮裏的物件不可流落民間。”
“啊?”朱翊鈞懵了,“什麽金茶壺?”
淑太妃的貼身宮女回道:“是先帝所賜。”
朱翊鈞又問淑太妃:“你拿金茶壺做什麽?”
淑太妃給他磕頭:“年初,臣妾的父親就患了重病,家中貧寒無錢醫治,大半年來,臣妾多次送銀子回家,父親的病仍是沒有起色,實在沒有辦法,便讓宮中太監把金茶壺帶出宮去交給胞弟,賣了換寫銀兩給父親治病。”
朱翊鈞思忖片刻,又看了看一旁天真無知的幼妹,最後嘆口氣,說道:“賜你二十兩白銀,再讓太醫去看看你父親的病究竟有沒有德治。”
“宮中的規矩不能亂,金茶壺朕會派人追回來。”
“至於你……”朱翊鈞看向皇太後,“如何處治淑太妃,還是由母後決定吧。”
淑太妃在宮中一向本分,家裏還有個重病的老爹,況且她還有個女兒要照顧,皇太後也不好罰她的俸銀,只得說道:“回去禁足一月。”
朱翊鈞牽起幼妹的手,對淑太妃說道:“你先回吧,晚些時候,朕會派人送她回永寧宮。”
淑太妃推下之後,皇太後單手扶額無聲嘆氣,前朝的事要她這個婦人操心,一雙兒女要她照顧,後宮也不讓她省心。
朱翊鈞最會哄人:“母後,別嘆氣了,今兒天氣好,兒子陪你散心去。”
他陪著皇太後,帶上弟弟妹妹,到萬歲山登高賞景。紅彤彤的柿子掛了滿樹,朱翊鈞飛身上去摘了最大那個,碰到皇太後眼前,還沒開口,瑞安公主這個小機靈鬼就搶了他的話:“哥哥說過,這叫柿柿如意。”
皇太後接了柿子,這才笑起來。
皇太後登上觀德殿二樓,那裏已經備好了茶點,她剛坐下來,不遠處的空地上,朱翊鈞手把手教弟弟妹妹射箭,兄妹四人的歡笑聲遠遠地傳到皇太後耳裏,心中的郁結也消散了不少。
雖然是一胎所生,比起潞王,瑞安公主在各方面似乎都要更強一些,讀書是這樣,射箭也是這樣。
潞王連射箭的姿勢還沒學會,瑞安公主已經能成功的把箭射出去,盡管沒能中靶,朱翊鈞卻很滿意,彎下腰來與她擊掌。
潞王見了,也伸出手來:“哥哥,我也要!”
朱翊鈞在他後腦輕拍一巴掌:“你先把姿勢擺對。”
棲霞公主太小了,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哥哥姐姐射箭。她從小就乖,不哭不鬧,安靜得很。
朱翊鈞像她招招手,棲霞公主跑過來,抱住哥哥的腿,仰起頭沖他笑。
朱翊鈞蹲下來,將她圈在懷裏,握著她的小手,帶著她射出一箭,正中靶心,小妹被他哄得咯咯地笑。
玩累了,朱翊鈞便帶著弟弟妹妹來到觀德殿二樓,瑞安公主跑過去,依偎在皇太後身旁:“母後你看到沒有,我射箭可厲害了,我還要跟著哥哥練劍。”
皇太後拂去她額邊一縷碎發:“你是公主,是個女孩子,要有公主的樣子,舞刀弄槍的想什麽話?”
朱翊鈞接過太監地上來的茶喝了一口,替妹妹說話:“我的妹妹,讀書習字,騎馬射箭,舞刀弄槍……她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午後,皇太後要帶著潞王和瑞安公主回去午休,朱翊鈞命人將棲霞公主送回永寧宮,自己卻留了下來。
他獨自在觀德殿二樓的長廊上坐著,目送皇太後的鑾輿走遠。
在穆宗臨終前,他答應父皇,要好好照顧母後和弟妹,他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諾言。
他又望向遠處的太液池、金鰲玉蝀橋、周圍的殿宇樓閣,手裏握著個東西,指腹在紋飾上細細摩挲。
那是一枚長命鎖,皇爺爺所賜,他們曾經一起,在西苑生活了七年,彼此陪伴。
天色漸漸暗下來,陳炬來到他跟前,躬身問道:“天黑了,陛下可要回鑾?”
朱翊鈞擺了擺手:“我想再待一會兒。”
今天除了是重陽節,也是僰人的賽神會,劉顯行動的日子。
不知坐了多久,朱翊鈞竟然睡著了,夢裏隱約聽到西南方傳來嗩吶聲,城門轟然倒塌,兵刃相擊,撕喊、哀嚎。
七日之後,四川傳來捷報,九絲城破,阿大王被擒,阿二王、阿幺妹戰死。
朱翊鈞下旨,將阿大王押往京師,劉顯、白鶴等人回京述職,論功行賞。
僰族百姓全部遷出九絲城,分散在四川、貴州和雲南各地。九絲城派駐流官,由周圍漢民前往定居。
不久之後,九絲之戰具體戰報呈上來,朱翊鈞一字不落的看完,心中梗著一口氣,久久不能平息。
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僰人首領阿大王的人是劉顯的兒子劉綎。朱翊鈞看到這裏的時候,並未特別關註,直到他見到劉綎本人,才驚訝不已。
那個打進敵人內部,靠男色取得阿幺妹信任的白鶴已經戰死。
攻城那日,激戰中,阿幺妹一眼看見人群中的白鶴,提著槍不顧一切地沖上去,對這個曾經的愛人,她只剩下滿腔恨意。
官兵見阿幺妹與白鶴拼殺,將之團團圍住。阿幺妹腹部遭受重創,腸子流了出來。這個勇猛的異族女子竟是把腸子盤在脖子上,繼續拼殺。
白鶴見狀,驚得楞了片刻,正是這一瞬間,只聽見”撲哧’一聲,阿幺妹一□□向他的胸膛,二人竟是同歸於盡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