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今日早朝,朱翊鈞……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5章 今日早朝,朱翊鈞……
今日早朝,朱翊鈞特意起了個大早,穿戴整齊,來到乾清宮。
隆慶看到他,稍有些驚訝。
平日,張居正早朝之後才去給他進講,而這個時候,一般在清寧宮練功。今日倒是勤快,跑來聽早朝。
朱翊鈞穿了身赤色袞龍袍,頭戴翼善冠,標準的大明皇太子服飾,往玉階旁一站,比他爹還像那麽回事。文物群臣走入大殿,都忍不住側目。
諸司將近來朝中事務一一奏來,隆慶聽得無精打采,當了五年的皇帝,他仍然還是無法在朝會上自如的答覆大臣的揍請。
不過也無所謂了,重要的事,皇帝都是在雍肅殿召見相關官吏,小範圍問政。朝會就是走個過場,他只要保持沈默,聽下面的大臣吵架就行。
天南海北幾件事說完,刑部就提到了陸炳的案子,處罰就按照之前說的,削去陸炳所有官階和封賞,對陸家抄沒家產,沒收所有財產,罷免其子陸繹錦衣衛指揮僉事、其弟太常寺少卿的官銜,流放戍邊,並賠償貪贓款項。
隆慶大致聽了一耳朵,沒什麽想法,也沒吭聲,等著看看別人還有什麽想法。
幾個言官站出來,對此表示擁護,陸炳罪無可恕,他死了就該追究他的兒子,讓他們賠償朝廷的損失,以儆效尤。
高拱站在最前面,一個字沒說,但他想說的手下的人都已經幫他說完了。
氣氛都已經烘托到這裏了,所有人都看向端坐高臺的皇上,盡管他看起來心思並不在此處,但最後還得是他來決定。
眾人都在等著皇上拍板,大殿內安靜了片刻。隆慶似乎在走神,太監上前,輕聲喚回他的神思。
“其他人呢,就沒有別的意見?”
說話的卻不是隆慶,而是皇太子朱翊鈞。他從玉階旁走出來,一時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朱翊鈞走到大殿中央,站定,目光掃過眾人:“你們都沒有,那我有。”
忽然間,安靜被打破,大臣之間也開始竊竊私語:
“他有意見,他一個小娃娃,他有什麽意見?”
“皇太子多大了?”
“十二歲?十二歲就長這麽高啦。”
“老夫老眼昏花,打眼兒一瞧,恍惚回到先帝剛初登大寶那年。”
“瞧瞧,瞧瞧,這才是我大明天子的威儀。”這話沒敢說出來,只在心裏想想。
隆慶輕咳一聲,他旁邊的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便上前一步,沈聲喊道:“肅靜。”
早朝一向是這麽吵吵鬧鬧的,大家不爭論兩句,總感覺對不起天不亮就進宮的自己。
他這一嗓子,文武百官都住了嘴。
隆慶看向朱翊鈞:“太子,有什麽意見,你說。”
朱翊鈞朗聲道:“陸炳貪贓受賄,這是事實,我沒什麽可說的。”
“不過,《大明律-吏律》規定:非謀反叛逆奸黨之徒,不抄沒家產。”
“陸炳既沒有謀反,也不是叛逆之徒,為何還要抄沒陸家的家產?”
他搬出了大明律,立刻就就有言官站出來說道:“洪武十八年,太祖高皇帝頒布《大誥》,其中就提到貪贓納賄、說事過錢者,淩遲處死。”
這位言官分明是欺負朱翊鈞年紀小,讀過幾篇《大明律》,卻沒看過《大誥》。搬出太祖高皇帝來嚇唬他。
朱翊鈞有沒有讀過,隆慶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沒有讀過,卻不知兒子要如何對答。
朱翊鈞讓這位言官失望了,他不僅讀過《大誥》,他還研究過:“《大誥》中有提到人死多年之後,還要殃及家人嗎?”
“再者,《大誥》是將當年審理的貪贓納賄等案子整理成冊,以誥文的方式發布天下,告誡百官,不可重蹈覆轍。後來隔幾年就出一次,一共出了四本。”
“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明至今,已過去兩百年。兩百年間《大明律》經過多次修訂,光洪武七年、二十二年、三十年就經過三次大規模。”
那言官又道:“殿下說得沒錯,但太祖高皇帝嚴令‘定律不可輕改’,‘子孫守之,群臣有稍議更改,即坐以變亂祖制之罪’。是以《大明律》‘歷代相承,無敢輕改’,後來也只是稍加修訂,並無改動。”
“所以,咱們就按《大明律》來,你提什麽《大誥》?”
“洪武三十年《大明律》刊布,特將《大誥》附載於《律》後,申令曰:‘今後法司只依《律》與《大誥》議罪’,歷來律、誥並行,以誥補律。”
朱翊鈞又道:“《大誥》所列淩遲、族誅者成百上千,棄市者數以萬計,其中還覆用刖足、斬趾、去膝、閹割等久廢之刑,創設斷手、剁指、挑筋等古所未有之刑,又有或一身而兼數刑,或一事而殺數百人,懲治及其嚴酷,早已超出常律之外。”
“成祖登極,廣詔天下:今後官民有犯五刑者,法司依照《大明律》科斷,不許深文周納。”
“自那之後百餘年間,三法司再未參照《大誥》斷案,你卻在此時提起。”
他看向那言官,目光攜著迫人的鋒芒:“你叫程文,吏科給事中,我記住你了。今後你若有什麽過失,咱們也按《大誥》來斷。”
那叫程文的言官聽後大驚,他搬出太祖高皇帝的《大誥》本意是說些今人鮮少聽聞的,給這位少不經事的皇太子一點小小的震撼,讓他知道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在朝會上吵架。
哪知道,皇太子今日可不是一時興起來跟他們吵架,人家是有備而來,不僅熟讀《大明律》,那早已被成祖廢棄的《大誥》,人家也讀了個透徹。
他只得不再吭聲,躬身、低頭,退回班列。
他本也是站出來向高拱表達一下忠誠,意思到了就行,吵架吵不贏那是水平問題。
朱翊鈞把人罵回去了,轉過身來,面向隆慶,卻又緩和了語氣:“你們都說陸炳構陷忠良,勉強算個奸黨吧,數十萬兩白銀,卻也不是小數目,抄沒家產倒也合理。”
他知道,隆慶最在意的就是這件事,若不給些甜頭,接下來,他的訴求,想必也很難得到隆慶的支持。
朱翊鈞又道:“不過,既然抄沒家產,賠償就免了吧,抄家和追贓二罪並坐,於法不合。”
緊接著,他竟是掀起衣袍跪了下來,神情哀切:“父皇,陸家世襲錦衣衛,陸炳的父親陸松當年跟從睿宗皇帝到安陸,他的母親是皇爺爺的乳母。陸炳一生侍奉皇爺爺,也曾只身闖入火場,救出皇爺爺。”
“陸繹在禦前侍奉多年,一直以來盡忠職守,父皇了解他的秉性,認可他的忠誠,才會讓他守在我身邊。”
他忽然看向朱希忠和朱希孝兩兄弟:“當年,得知陸炳病故,皇爺爺萬分悲痛,曾囑咐成國公和指揮使照拂他的家人,不知二位是否還記得。”
這兄弟二人本不想參與此時,與高拱作對,但朱翊鈞說出世宗當年的囑托,他倆也應承下來了。現在看到陸家落難,就想置身事外,實在非大丈夫所為。
於是,二人也只得跪下來:“請皇上開恩。”
朱翊鈞伏下身,向隆慶一拜:“請父皇開恩。”
高拱震驚不已,這皇太子今日是打定了主意要來救人,並且還很有策略,先搬出《大明律》,再以退為進,答應抄家迎合隆慶,最後打感情牌,陸家三代侍奉皇家,還曾救過先帝的命,豈能恩將仇報,讓他的族人戍邊。
謀劃之周全,心思之縝密,朝中多少大臣也不及他,哪裏像個十歲出頭的孩子。
隆慶神色動容,他只想著抄家,倒不如他兒子想得周全。
經過朱翊鈞在早朝上一場精彩的廷辯,陸炳削去官職和爵位,抄沒家產,免去賠償和族人流放,只削職為民,發回原籍。
不管怎麽說,回家種地總比流放幾千裏戍邊,微薄的餉銀還要作為賠償強多了。
幾十萬輛白銀,幾輩子都配不完。
對朱翊鈞來說,把陸繹流放戍邊和發回原籍沒有區別,那不都是讓陸繹離開他。
可他也知道,見好就收,不能鬧得太過,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他得先緩一緩,等過些日子再找個機會,央求父皇,讓陸繹回來。
父皇最疼他了,對於他從來都是有求必應。
陸家乃平湖陸氏,平湖縣在浙江嘉興府。可陸繹不是浙江人,他生長在京師,是個地地道道的順天府人事。
“徐先生說,浙江的氣候、環境、飲食和咱們這邊很不一樣,陸繹連浙江話都聽不懂,去了要怎麽生活?”
“他會種田嗎?”這個問題,朱翊鈞自己就有答案,“他也是個養尊處優的大少爺,在家也是有丫鬟老媽子伺候,他怎麽會種田呢。”
他打算出宮一趟,去陸家和陸繹、陸綵兄弟倆告別。正在讓馮保和陳炬準備東西:“多準備些銀兩,他長那麽高,平時吃的又多,我擔心他吃不飽。”
“再寫一封書信,用我的印,沿途州府官吏都不許為難他。”
說著說著,他又坐了下來,難過的垂下頭:“我不想他走。”
“殿下,”馮保寬慰他,“指不定幾個月後,他又回來了呢。”
朱翊鈞說:“那要是回不來呢?”
“不會的。”馮保沖他神秘一笑,“殿下,你一定會讓他回來的,是不是?”
這還是朱翊鈞第一次來到陸家,府邸很氣派,依稀能看出往日的輝煌。
走進大門卻是另一番景象,官兵抄家,那就跟韃靼過境差不多,該搬的搬,該拿的拿,搬不走,拿不動的那就砸了。
繞過照壁,朱翊鈞走過廢墟一般的院落,進入正廳,一眼就看到了陸繹,他穿一身布衣,正在收拾屋中狼藉。
“與成!”
陸繹聽見聲音回過身來,看到朱翊鈞,眼中既是欣喜又是驚訝,情緒卻仍是內斂:“殿下,你怎麽來了?”
陸繹三兩步來到他的跟前,比起當年那個他單手就能摟在懷裏的小團子,眼前的孩子身高已經與他的肩齊平。
朱翊鈞擡頭看著他,眉心打成了一個結,眼中有有晶瑩的光澤閃動。
在他的印象中,雖然陸繹性情內斂,沈默少言,但一直以來都是,英姿卓絕、玉樹臨風的世家公子。身著戎衣,腰間挎繡春刀的模樣不知要迷倒多少官家小姐。
可現在的陸繹,雖然身姿依舊挺拔,但朱翊鈞總覺得,他的眼中少了幾分往日的身材,也不知在刑部大牢這些時日,他都經歷了什麽。
朱翊鈞撲上去緊緊地抱住他,聲音都有些哽咽:“與成,對不起。”
陸繹摟著他,大驚失色:“殿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今日早朝,朱翊鈞特意起了個大早,穿戴整齊,來到乾清宮。
隆慶看到他,稍有些驚訝。
平日,張居正早朝之後才去給他進講,而這個時候,一般在清寧宮練功。今日倒是勤快,跑來聽早朝。
朱翊鈞穿了身赤色袞龍袍,頭戴翼善冠,標準的大明皇太子服飾,往玉階旁一站,比他爹還像那麽回事。文物群臣走入大殿,都忍不住側目。
諸司將近來朝中事務一一奏來,隆慶聽得無精打采,當了五年的皇帝,他仍然還是無法在朝會上自如的答覆大臣的揍請。
不過也無所謂了,重要的事,皇帝都是在雍肅殿召見相關官吏,小範圍問政。朝會就是走個過場,他只要保持沈默,聽下面的大臣吵架就行。
天南海北幾件事說完,刑部就提到了陸炳的案子,處罰就按照之前說的,削去陸炳所有官階和封賞,對陸家抄沒家產,沒收所有財產,罷免其子陸繹錦衣衛指揮僉事、其弟太常寺少卿的官銜,流放戍邊,並賠償貪贓款項。
隆慶大致聽了一耳朵,沒什麽想法,也沒吭聲,等著看看別人還有什麽想法。
幾個言官站出來,對此表示擁護,陸炳罪無可恕,他死了就該追究他的兒子,讓他們賠償朝廷的損失,以儆效尤。
高拱站在最前面,一個字沒說,但他想說的手下的人都已經幫他說完了。
氣氛都已經烘托到這裏了,所有人都看向端坐高臺的皇上,盡管他看起來心思並不在此處,但最後還得是他來決定。
眾人都在等著皇上拍板,大殿內安靜了片刻。隆慶似乎在走神,太監上前,輕聲喚回他的神思。
“其他人呢,就沒有別的意見?”
說話的卻不是隆慶,而是皇太子朱翊鈞。他從玉階旁走出來,一時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朱翊鈞走到大殿中央,站定,目光掃過眾人:“你們都沒有,那我有。”
忽然間,安靜被打破,大臣之間也開始竊竊私語:
“他有意見,他一個小娃娃,他有什麽意見?”
“皇太子多大了?”
“十二歲?十二歲就長這麽高啦。”
“老夫老眼昏花,打眼兒一瞧,恍惚回到先帝剛初登大寶那年。”
“瞧瞧,瞧瞧,這才是我大明天子的威儀。”這話沒敢說出來,只在心裏想想。
隆慶輕咳一聲,他旁邊的錦衣衛都指揮使朱希孝便上前一步,沈聲喊道:“肅靜。”
早朝一向是這麽吵吵鬧鬧的,大家不爭論兩句,總感覺對不起天不亮就進宮的自己。
他這一嗓子,文武百官都住了嘴。
隆慶看向朱翊鈞:“太子,有什麽意見,你說。”
朱翊鈞朗聲道:“陸炳貪贓受賄,這是事實,我沒什麽可說的。”
“不過,《大明律-吏律》規定:非謀反叛逆奸黨之徒,不抄沒家產。”
“陸炳既沒有謀反,也不是叛逆之徒,為何還要抄沒陸家的家產?”
他搬出了大明律,立刻就就有言官站出來說道:“洪武十八年,太祖高皇帝頒布《大誥》,其中就提到貪贓納賄、說事過錢者,淩遲處死。”
這位言官分明是欺負朱翊鈞年紀小,讀過幾篇《大明律》,卻沒看過《大誥》。搬出太祖高皇帝來嚇唬他。
朱翊鈞有沒有讀過,隆慶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沒有讀過,卻不知兒子要如何對答。
朱翊鈞讓這位言官失望了,他不僅讀過《大誥》,他還研究過:“《大誥》中有提到人死多年之後,還要殃及家人嗎?”
“再者,《大誥》是將當年審理的貪贓納賄等案子整理成冊,以誥文的方式發布天下,告誡百官,不可重蹈覆轍。後來隔幾年就出一次,一共出了四本。”
“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明至今,已過去兩百年。兩百年間《大明律》經過多次修訂,光洪武七年、二十二年、三十年就經過三次大規模。”
那言官又道:“殿下說得沒錯,但太祖高皇帝嚴令‘定律不可輕改’,‘子孫守之,群臣有稍議更改,即坐以變亂祖制之罪’。是以《大明律》‘歷代相承,無敢輕改’,後來也只是稍加修訂,並無改動。”
“所以,咱們就按《大明律》來,你提什麽《大誥》?”
“洪武三十年《大明律》刊布,特將《大誥》附載於《律》後,申令曰:‘今後法司只依《律》與《大誥》議罪’,歷來律、誥並行,以誥補律。”
朱翊鈞又道:“《大誥》所列淩遲、族誅者成百上千,棄市者數以萬計,其中還覆用刖足、斬趾、去膝、閹割等久廢之刑,創設斷手、剁指、挑筋等古所未有之刑,又有或一身而兼數刑,或一事而殺數百人,懲治及其嚴酷,早已超出常律之外。”
“成祖登極,廣詔天下:今後官民有犯五刑者,法司依照《大明律》科斷,不許深文周納。”
“自那之後百餘年間,三法司再未參照《大誥》斷案,你卻在此時提起。”
他看向那言官,目光攜著迫人的鋒芒:“你叫程文,吏科給事中,我記住你了。今後你若有什麽過失,咱們也按《大誥》來斷。”
那叫程文的言官聽後大驚,他搬出太祖高皇帝的《大誥》本意是說些今人鮮少聽聞的,給這位少不經事的皇太子一點小小的震撼,讓他知道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在朝會上吵架。
哪知道,皇太子今日可不是一時興起來跟他們吵架,人家是有備而來,不僅熟讀《大明律》,那早已被成祖廢棄的《大誥》,人家也讀了個透徹。
他只得不再吭聲,躬身、低頭,退回班列。
他本也是站出來向高拱表達一下忠誠,意思到了就行,吵架吵不贏那是水平問題。
朱翊鈞把人罵回去了,轉過身來,面向隆慶,卻又緩和了語氣:“你們都說陸炳構陷忠良,勉強算個奸黨吧,數十萬兩白銀,卻也不是小數目,抄沒家產倒也合理。”
他知道,隆慶最在意的就是這件事,若不給些甜頭,接下來,他的訴求,想必也很難得到隆慶的支持。
朱翊鈞又道:“不過,既然抄沒家產,賠償就免了吧,抄家和追贓二罪並坐,於法不合。”
緊接著,他竟是掀起衣袍跪了下來,神情哀切:“父皇,陸家世襲錦衣衛,陸炳的父親陸松當年跟從睿宗皇帝到安陸,他的母親是皇爺爺的乳母。陸炳一生侍奉皇爺爺,也曾只身闖入火場,救出皇爺爺。”
“陸繹在禦前侍奉多年,一直以來盡忠職守,父皇了解他的秉性,認可他的忠誠,才會讓他守在我身邊。”
他忽然看向朱希忠和朱希孝兩兄弟:“當年,得知陸炳病故,皇爺爺萬分悲痛,曾囑咐成國公和指揮使照拂他的家人,不知二位是否還記得。”
這兄弟二人本不想參與此時,與高拱作對,但朱翊鈞說出世宗當年的囑托,他倆也應承下來了。現在看到陸家落難,就想置身事外,實在非大丈夫所為。
於是,二人也只得跪下來:“請皇上開恩。”
朱翊鈞伏下身,向隆慶一拜:“請父皇開恩。”
高拱震驚不已,這皇太子今日是打定了主意要來救人,並且還很有策略,先搬出《大明律》,再以退為進,答應抄家迎合隆慶,最後打感情牌,陸家三代侍奉皇家,還曾救過先帝的命,豈能恩將仇報,讓他的族人戍邊。
謀劃之周全,心思之縝密,朝中多少大臣也不及他,哪裏像個十歲出頭的孩子。
隆慶神色動容,他只想著抄家,倒不如他兒子想得周全。
經過朱翊鈞在早朝上一場精彩的廷辯,陸炳削去官職和爵位,抄沒家產,免去賠償和族人流放,只削職為民,發回原籍。
不管怎麽說,回家種地總比流放幾千裏戍邊,微薄的餉銀還要作為賠償強多了。
幾十萬輛白銀,幾輩子都配不完。
對朱翊鈞來說,把陸繹流放戍邊和發回原籍沒有區別,那不都是讓陸繹離開他。
可他也知道,見好就收,不能鬧得太過,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他得先緩一緩,等過些日子再找個機會,央求父皇,讓陸繹回來。
父皇最疼他了,對於他從來都是有求必應。
陸家乃平湖陸氏,平湖縣在浙江嘉興府。可陸繹不是浙江人,他生長在京師,是個地地道道的順天府人事。
“徐先生說,浙江的氣候、環境、飲食和咱們這邊很不一樣,陸繹連浙江話都聽不懂,去了要怎麽生活?”
“他會種田嗎?”這個問題,朱翊鈞自己就有答案,“他也是個養尊處優的大少爺,在家也是有丫鬟老媽子伺候,他怎麽會種田呢。”
他打算出宮一趟,去陸家和陸繹、陸綵兄弟倆告別。正在讓馮保和陳炬準備東西:“多準備些銀兩,他長那麽高,平時吃的又多,我擔心他吃不飽。”
“再寫一封書信,用我的印,沿途州府官吏都不許為難他。”
說著說著,他又坐了下來,難過的垂下頭:“我不想他走。”
“殿下,”馮保寬慰他,“指不定幾個月後,他又回來了呢。”
朱翊鈞說:“那要是回不來呢?”
“不會的。”馮保沖他神秘一笑,“殿下,你一定會讓他回來的,是不是?”
這還是朱翊鈞第一次來到陸家,府邸很氣派,依稀能看出往日的輝煌。
走進大門卻是另一番景象,官兵抄家,那就跟韃靼過境差不多,該搬的搬,該拿的拿,搬不走,拿不動的那就砸了。
繞過照壁,朱翊鈞走過廢墟一般的院落,進入正廳,一眼就看到了陸繹,他穿一身布衣,正在收拾屋中狼藉。
“與成!”
陸繹聽見聲音回過身來,看到朱翊鈞,眼中既是欣喜又是驚訝,情緒卻仍是內斂:“殿下,你怎麽來了?”
陸繹三兩步來到他的跟前,比起當年那個他單手就能摟在懷裏的小團子,眼前的孩子身高已經與他的肩齊平。
朱翊鈞擡頭看著他,眉心打成了一個結,眼中有有晶瑩的光澤閃動。
在他的印象中,雖然陸繹性情內斂,沈默少言,但一直以來都是,英姿卓絕、玉樹臨風的世家公子。身著戎衣,腰間挎繡春刀的模樣不知要迷倒多少官家小姐。
可現在的陸繹,雖然身姿依舊挺拔,但朱翊鈞總覺得,他的眼中少了幾分往日的身材,也不知在刑部大牢這些時日,他都經歷了什麽。
朱翊鈞撲上去緊緊地抱住他,聲音都有些哽咽:“與成,對不起。”
陸繹摟著他,大驚失色:“殿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