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0章 雖然本案仍在調查……

關燈
第140章 雖然本案仍在調查……

雖然本案仍在調查階段,但海瑞辦事向來一絲不茍,他也不管隆慶或者內閣會不會看,都會將手中工作進展事無巨細的報上來。

帥嘉謨在對徽州府近五年的稅冊進行大量計算之後,他發現:徽州府每年向南京承運庫交納的稅糧中,除田賦正稅之外,還有一筆名為“人丁絲絹”的稅目,以實物繳納,且數額頗大,每年需要上繳8780匹生絹,折算成白銀大約6145兩。

帥嘉謨又找來徽州府下轄的幾個縣的分賬進行計算,更是驚訝的發現一共六個縣,只有他所在的歙縣的賬簿上有“人丁絲絹”稅目記載,其他五個縣均無此稅目。

直覺告訴帥嘉謨,這裏面肯定有隱情。於是,他又去查閱了《大明會典》,發現在徽州府的條目下,同樣有“人丁絲絹”這一稅目,但是《大明會典》中只提到由徽州府承擔,並沒有註明徽州府的“人丁絲絹”稅由歙縣一個縣來承擔。

海瑞所呈報上來的案情就到此為止了,剩下的還得繼續查。

這是一份題本,隆慶並沒有仔細批閱海瑞的奏章,只看了內閣所擬的票簽,讓司禮監批了個“如擬”,這個案件又極為覆雜,牽扯甚廣,皇帝甚至不知道具體怎麽回事。

但朱翊鈞對此案尤其上心,或者說,他對帥嘉謨這個人尤為上心。

便對隆慶說道:“父皇,這個歙縣的案子,您一定讓海瑞徹查到底,有什麽進展,及時向您匯報。”

朱翊鈞想了想,又道:“最好,讓他專門呈上一封奏疏,把這個案子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越清楚越好。”

隆慶見他對這個案子這麽上心,便問道:“這案子有什麽特別的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我現在也不清楚,但我覺得這件事沒這麽簡單。”

涉及一個府六個縣的稅務案件,其中涉及的稅款累積起來上百萬兩白銀,或許不只是錢的問題,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官場潛規則,當然沒有這麽簡單。

隆慶也沒有細問,主要這事可以交給應天巡撫、戶部、內閣去處理,每年幾千兩白銀,還不至於驚動聖駕,他不想費這個神。

不過,兒子的要求,隆慶向來都會慎重考慮。況且,這事兒本就該海瑞來管,叮囑他徹查並如實呈報,不過一封詔書的事。

回到清寧宮之後,朱翊鈞還惦記著遠在南直隸的這件案子,要搞清楚此案,他必須先了解這個“人丁絲絹”稅是怎麽回事。

於是,這日進講結束之後,他和張居正說起此事。

內閣每日諸事繁多,也不能總盯著江南一處地方,張居正最近都在忙著給殷正茂籌錢打仗,並沒有關註這個案子。

聽他簡略一說,也直覺此事牽涉甚廣,恐怕並不好解決。

朱翊鈞問道:“這個‘絲絹’稅,究竟是什麽呀?”

張居正不答,目光從他的臉上移到了他的衣服上。

朱翊鈞今日穿了一身絳色交領補服,去年秋天剛做的,因為他個子長得快,看起來似乎又有些短了。

通過張先生的目光,朱翊鈞明白了,他身上穿的,就是老百姓所繳納的“絲絹”稅。

張居正這才說道:“絲絹稅在南北方各有不同。”

“北方成為‘人丁絲絹’:每男子成丁者,課絲綿一兩。”

北方天冷,養不了蠶,田裏也長不出絲,那也好辦,讓人“吐絲”就是了。

“南方按照田畝數收稅,屬於田賦科目,稱為‘夏稅絲絹’。”

“農桑絲絹也稱勸課農桑,朝廷鼓勵百姓在不可為田的土地上,種植桑麻等作物,薄征租賦。”

“這些皆以實物為主。”

“所征本色絲運送南京,供應皇家織造,折色絹匹運送北京,以備俸祿支出及賞賜之用。”這說的是“絲絹”稅的用途。

朱翊鈞又問道:“全國哪些地方出產生絲?”

“主要是浙直、閩粵、四川、山西也產。”

朱翊鈞又問:“那徽州產嗎?”

張居正看著他,沒說話,答案不言而喻。這個問題看似很重要,其實根本就不重要。

其實產不產也無所謂,不產生絲,也不耽誤朝廷征收生絲稅。

皇室對絲絹的需求量巨大,皇上要做龍袍,後宮這麽多娘娘,要穿漂亮的衣服,什麽大衫、大袍、長襖、短襖……朝中大臣也需要制作官服,皇上還要給大臣和皇親各種賞賜,有時也將絲絹作為俸祿發放。

同時還要和外國人做生意,雖然生絲禁止出海,但生絲所織錦緞是可以高價賣給外國人的嘛。

這是制造局的生意,也就是皇家生意,給皇上的小金庫賺錢,耽誤不得。

光是看看科道官三不五時呈上的奏疏,勸諫聖上暫停制造就知道,皇室和朝廷在這方面花費巨大。

再加上民間所用,四大產地每年所產生絲供不應求,那就向不產生絲的地區征稅,把糧食換成銀子,再用銀子去買生絲。這一進一出,豆腐也能盤成肉價錢。

朱翊鈞愈發覺得,前些日子張居正同他說的關於“一條鞭法”的改革,無論對朝廷,還是百姓都非常重要。

他也問過馮保對“絲絹”案的看法,馮保對此事的了解比他更清楚,這個案子前後歷經兩朝,整整十年,給出至少五個版本的解決方案,最終也沒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

至於那個帥嘉謨,最終落得個流放三千裏的下場。

但馮保覺得,此案件引起了朱翊鈞的關註,說不定最後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不久之後,海瑞果然呈上一封關於“人丁絲絹”案詳細的奏疏,包括帥嘉謨的呈文,他也謄抄了一份,一同呈了上來。

朱翊鈞先看了帥嘉謨的呈文,剛看了個開頭,就斷定:此人絕不是在拜訪舊友的時候,一時興起,查閱稅冊,並且埋頭苦算起來,他應該事先就知道稅冊有蹊蹺,早有謀劃才對。

在查過《大明會典》之後,帥嘉謨又去翻閱《徽州府志》,於是,此案件的源頭可追溯到兩百年前。

案情本就覆雜,這一桿子又給支到了兩百年前,看得朱翊鈞不由自主緊蹙眉頭,又咬了咬下唇。

隆慶雖然對這個什麽“人丁絲絹”案不感興趣,但是對親兒子卻是怎麽看也看不夠。

他兒子不多,這個聰明漂亮,乖巧懂事,是他在裕王潛邸所出,正是因為這個兒子的到來,才讓他艱難困苦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嚴嵩父子和景王不敢再欺負他了,連父皇對他的態度也漸漸好轉,最後順利即位。

隆慶見他的嘴唇下方被他自己咬出兩個牙印,便伸手去拿折子:“這麽覆雜就別看了,讓內閣去處理吧。”

朱翊鈞半轉過身,拿後背對著他:“不,我要看。”

拿後背對著皇上,那是大不敬,但兒子是親生的,不敬就不敬吧。

隆慶讓他坐著慢慢看,自己到旁邊喝茶去了。

沒了父皇搗亂,朱翊鈞這才專心往下看,還讓太監給他鋪紙研墨,此案時間跨度太大,他需要對時間線做一個梳理。

元至正二十四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在徽州修改元稅,稱為“甲辰法制”。

元至正二十五年,行中書省發現徽州修改元稅後,有些明細對不上,便開始進行“乙巳改科”,對徽州府下轄的歙縣,黟縣,休寧縣,婺源縣,祁門縣,績溪縣,所欠下的“夏稅生絲”折算成麥子征收。

朱翊鈞又糊塗了,這裏明明說的是“夏稅生絲”,後來怎麽又變成了“人丁生絲”?

這個歙縣,究竟屬於北方還是南方,他們征收“生絲”稅的標準是什麽?

朱翊鈞繼續往下看。

嘉靖嘉靖十四年,歙縣有兩個名叫程鵬和王相的人,他們就發現了歙縣單獨承擔了徽州府的“人丁生絲”稅,共計白銀6146兩,而徽州府下其餘五縣不用承擔。

二人多次將這個情況越級上報給徽州府的上級——應天巡撫和應天巡按。但人事變動較快,巡撫和巡按不久之後調離。重點來了,此事具體負責官吏是其餘五縣的人,此事一直拖延,直到程鵬,王相莫名奇妙先後去世,此事便不了了之。

看到這裏便應證了朱翊鈞的猜測,這個出生軍籍的帥嘉謨,他肯定實現就知道此事,所以才會有意去查稅冊。

接下來便是一大堆數據,從南京承運庫每年需要收多少絲絹,到浙江、閩粵等產絲大區、應天等十三府需要繳納多少匹生絲,最後是徽州府繳納的數量。

朱翊鈞拿著筆,楞在那裏,紙上寫著一堆數字。

隆慶問道:“鈞兒發什麽楞?”

“我在計算。”

隆慶看了一禦案上的呈文:“上面不是都寫清楚了嗎?為何還要自己算?”

朱翊鈞頭也不擡:“要是他算錯了呢,要是他本來給的數據就不對呢?”

說到這裏,朱翊鈞倒是擡起了頭來。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海瑞既然呈到禦前,必然已經經過查驗。

隆慶又說道:“這些事哪裏需要你這個皇太子親力親為,朕叫人來算便是。”

朱翊鈞說道:“不用。”

“這又是為何?”

“他們算得慢。”

“……”

隆慶又道:“那叫人給你拿個算盤過來?”

“我有。”

“在哪兒?”

“在我心裏。”

“……”

隆慶笑瞇瞇的看著兒子,心想:“這個神童是朕親生的!!!”

他感覺自己這個皇帝是有些多餘了,正要走開,朱翊鈞卻擡起頭來看著他:“父皇,我想要《大明會典》惠州卷《徽州府志》……噢,不用了,海瑞有摘抄原文,那就從戶部找一個精通稅制的人過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