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1章 知青來了

關燈
第31章 知青來了

不光大榆樹的害怕姜靈這樣的分到自家大隊,其他大隊的人也在害怕,要不是破四舊,估計都有人開始求上天保佑了。

這些年村裏來了不少的知青,雖說大部分的知青幹活不怎麽滴,可能幹七個工分的跟只能幹三個工分的知青還是不一樣的。哪個大隊都希望分到身強力壯的男知青。

不過公社在分配知青的時候也不會胡亂分配,大部分都是男女搭配,強壯的有,弱的也有,目的就是以強帶弱,省的鬧出事來。

可不受歡迎的知青裏頭,像姜靈這樣的,可以說是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了。萬一是個病秧子,回去一旦有什麽事兒,大隊可能還得擔責任。各個村裏都窮,誰都不想為了個外鄉人多花錢擔責任。

當然,當事人姜靈可沒有這樣的覺悟,得知了自己的去處後就樂呵呵的坐在自己的行李袋上休息了。對她來說,去哪兒插隊都一樣,反正幹活是不幹的,她就是需要找個地方窩著享清福,就她空間裏的物資,她這輩子啥也不幹也足夠她謔謔的了。

總之一句話,姐就是個土豪,要不是沒法解釋,她都想將空間裏那輛悍馬給弄出來開開,可惜現在只能想想了。

高美蘭跟蘇令儀忙著跟其他首都來的知青說話,也沒人管她。姜靈就自己坐在那兒摸了一把花生在那兒扒著吃,歡快的很。

過了得半個多小時,公社知青辦的主任拿著名單出來了。

先喊大隊,大隊來領人的就往那兒一站,再點知青的名字一一找過去,後面知青的糧食關系和戶口就都會分配到這個大隊了。出門還得用介紹信,總之想逃都沒地方逃去。

一個個知青被分配走了。

榆樹村的於會計眼看著留下的知青越來越少,不由慌了,“這怎麽還沒到咱們啊,那個姑娘咋還沒被分走啊。”

接著又嘟囔道,“她旁邊那個看著倒是不錯,看著人精神,像是能幹活的。”

旁邊的記分員錢玉書撓撓頭,“於叔,人家女同志看著也沒那麽差吧?”

“我還不知道你,不就是看人家長的好看嗎。”於會計瞪了一眼哼道,“我告訴你,找對象要找精神的,能幹的,像那個瘦的跟猴兒似的,風一刮就能跑了,看著還病歪歪的,還怎麽下地幹活掙工分。”

錢玉書不敢吱聲了,突然就聽見知青辦主任喊他們榆樹大隊了。

“我們了,我們了。”

“蘇令儀、高美蘭……”

“哎哎哎,蘇家打招呼的倆來了。”

蘇家當年出了個有本事的幹部,村裏人都知道,這次蘇家的下來個姑娘來插隊蘇家也提前跟村裏打過招呼了,就是不知道是哪一個了。

“李月紅、孫樹才、姜靈、趙偉、錢志明、李洪波,好了,一共八個人,齊了,過去找你們村的幹部吧。”

眼瞅著瘦成猴兒的姑娘樂顛顛的過來了,一步三晃的,看著隨時能歪倒,於會計嘴角抽了抽,喃喃道,“完了,完了,你爸又得發火了。”

“你們好,我們是來咱們村插隊的知青,我叫蘇令儀。”蘇令儀當仁不讓,上前就跟於會計打招呼。

於會計嘆息一聲點頭,“知道了,知道了,你就是蘇家大狗子的孫女兒,村裏早就得到通知了。上車吧。”

蘇令儀有些疑惑,這老鄉怎麽看上去興致不高啊,看一眼旁邊的小年輕,一雙眼睛一個勁兒的往姜靈身上瞟。蘇令儀忙擋住他的視線說,“那走吧。”

於會計他們就趕了一輛驢車過來,人多,也怕累著驢,所以跟來公社時候一樣,行李房車上,人在後頭走著。

孫樹才還想發揚風格被姜靈制止了,“孫哥,我能行。”

一副雖然我不行,但是我會堅持的模樣。

孫樹才有些不落忍,錢玉書也忙道,“於叔,要不讓這姑娘上車上去吧?”

“對對對,我這朋友身體不好,累不得,讓她上去坐吧,我的行李我自己拿著。”蘇令儀說著忙把姜靈往前頭推了一把,然後把自己行李袋拿起來了。

孫樹才幾個也幫忙拿著東西,於會計一聽是蘇令儀的朋友,頓時明白了怎麽回事兒,罪魁禍首在這兒呢。

“行了,上去吧。”

盛情難卻,姜靈只得在李月紅噴火的目光中又一次坐上了驢車。

一回生二回熟,雖說屁股能顛成八瓣,但是不用走路怎麽都是值得的。

至於那個李月紅,也是冤家路窄,偏偏跟姜靈他們分到一個村裏來了,姜靈毫不懷疑,以後這同志還得搞幺蛾子。

不過沒關系,靈姐最不怕的就是幺蛾子,不然在鄉下的日子得多寂寞了。

至於眼下,看起來很刺頭的李月紅屁都不敢放一個。

好在榆樹村離著公社不算太遠,大約七八裏地,走了四十多分鐘也就看到村子了。

一路上錢玉書將村裏的情況講了講,知道在他們這些人來之前已經來過好多波的知青了。但這麽多年過去有知青組合結婚了,也有跟當地人結婚的,也有回城的。現在知青點不算他們總共還有八個男知青和六個女知青。

知青都住在村口的一個大院裏,是曾經一個地主家的別院,作為知青點,男女知青都住在那裏。

至於工作,知青和本地居民一樣,要下地幹活掙工分,不掙工分就沒飯吃。

一直沈默的李月紅突然問道,“那政治工作呢?”

錢玉書一楞,“什麽政治工作?”

李月紅嚴肅道,“就是批判那些臭老九什麽的。”

“哦哦,臭老九啊,我們村裏也有,不過他們就養牛養豬什麽的,批判啥啊。”說著他笑了起來,“你還打算去豬圈批判他們呀。”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首都來的知青最清楚李月紅說的政治批判是什麽了,說實話心裏都不太痛快。

但這會兒大家情況不了解,便沒再理會李月紅。

李月紅得個 沒臉哼了一聲,沒再開口了。

關於榆樹村名字的由來,在錢玉書同志的科普下也都知道了:因村西有棵大榆樹,故名榆樹村。

很隨性,也很貼切。

正值傍晚下工的時候,村裏路上人也多了。

驢車到了村中央,於會計喊了一聲,“知青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