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3章 第 53 章

關燈
第53章 第 53 章

【下克上, 臣弒君是五代十國常見的事,反正已經沒有什麽倫理道德了,手裏有兵才是硬道理。公元960年, 後周顯德七年, 趙匡胤借口北漢有大軍壓境,帶兵出征, 到了陳橋驛。流言開始在軍中散布‘皇帝年幼, 於國無能’, 眾人擁立趙匡胤為帝,黃袍加身, 後周小皇帝無力回天, 只得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至此, 宋朝建立。】

【這劇情與隋朝建立幾乎一模一樣,都是欺負孤兒寡母奪得皇位。與隋朝完全繼承北周一養,宋朝也完全繼承了後周。既然朝堂上下都沒有進行徹底的革命清洗, 那麽要贏得朝臣的擁護只能收買。宋朝三冗兩積的局面正式開啟。】

提及舊事,趙匡胤也不免心虛。

郭威也好, 柴榮也罷,確實沒有虧待他。但柴榮早逝, 留下個七歲的小孩子當皇帝, 他為柴榮一個雄主拼命也就罷了, 一個小孩子算什麽?他戰功赫赫, 跪一個小屁孩?

再說比起那些殺君的人, 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優待柴家人, 讓他們做個富貴閑人有什麽不好。當年那個局面,政權林立, 是他柴宗訓能把持得住的嗎?

【所謂三冗兩積,就是冗兵、冗官、冗費,積貧積弱。】

【冗兵的產生是源於收買軍隊。五代十國的武人掌權疏於教化,幾乎個個都是安祿山翻版,包括趙匡胤,也是欺負孤兒寡母上位的武將。所以限制武人權利成了趙匡胤的當務之急。趙匡胤即要讓武人沒有造反的能力,又需要武將為宋朝盡忠,他選擇的是用錢來收買。這樣,軍隊就會耽於享樂,無力威脅皇帝的統治,但是也無力抵抗外患。雖然武人地位底下,不受待見,但軍隊待遇好,吸引了許多流民、混混、平民進入軍隊。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桓在位期間,士兵有近92萬人,到了第四位皇帝趙禎在位時,士兵多達126萬人。】

【更要命的是,宋朝募兵制,並非兵農合一,武人不事生產卻要分走大部分賦稅。賦稅分為錢、絲帛、糧、草四項,軍事開支分別占到27%、85%、86%、84%。民間賦役繁重可想而知。】

【軍費開支過大也就罷了,可歷代皇帝都不敢大規模裁軍,他們繼承了所謂的‘祖宗之法’,不敢提升軍隊質量,只能用數量來彌補質量。於是最後的結果就是:打仗總輸,繼續募兵,士兵戰鬥力低下,對外戰爭總輸,繼續募兵……】

嬴政覺得後人簡直對不起自己,歷史上,他用了30萬人抵禦匈奴,50萬人征伐南越,滿打滿算100萬人,還被罵昏庸暴虐,窮兵黷武,這宋朝怎麽說?126萬人,他能再把六國滅一遍!

——

趙匡胤不懂什麽是“百分之”,但他很容易猜出來大概意思。他的確是想讓軍隊沒有造反的勢力,想著給他們豐厚的待遇,這樣他們就能感懷聖恩。而且每日練兵,戰鬥力肯定不下唐軍,怎麽越看越像蛀蟲?

怎麽多兵,一個燕雲都沒收回來!怪不得叫慫呢!

那麽多賦稅都給了軍隊,那地方上要不要修水渠?要不要治理黃河?要不要修築城防工事?皇室要不要維系體面?

【宋人不是不能打,岳家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岳飛一直都是軍隊的統率,士兵招募、訓練、作戰都是由他一手把關,皇帝迫於形勢的放權讓他有了一定自主權利。如果不是完顏構太損了,岳飛靠著岳家軍能解決一半外患!】

【冗官的根源是對士大夫階層的收買。宋太宗可是說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百姓算什麽,供養皇室和士大夫的血包而已。開國皇帝得位不正,趙匡胤是繼承了後周的財產,又不是真刀真槍打下來的天下,在位期間又沒有卓著的功勳,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差了不止一星半點,所以宋朝皇帝憑什麽樹裏威信?士大夫憑什麽為趙家天子效忠?宋朝不是有意挫成那個鬼樣子的,最開始的時候是真的想超越漢唐,但從氣度來看丟比漢唐低了一大截。而由宋朝衍生出的思想還帶累了明朝。】

【趙匡胤想到的辦法還是用錢!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待遇優厚,想進入官僚體系也十分容易。地方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是轉運使、安撫使、提刑使、常平使,但他們各自又有各自的行政班子,地方一套班子搭配協調才是最佳選擇,宋朝幹的事真是越多越錯!班子多了人員會不會起紛爭?會不會推諉職責,做事的時候會不會陽奉陰違?如果士大夫們願意,也可以把身邊的親朋好友拉進來享受政府的供養,官員數量每年都要創紀錄。宋朝是文人士大夫最舒服的朝代,也因為對文人士大夫,宋朝成了千古一朝,簡直誤人子弟。】

【趙桓時期,官僚人數大概是一萬人,趙禎時期,朝廷要奉養超過一萬五千位官員!有意思的是,第五位皇帝趙曙在位時裁軍,減少了近50萬的士兵,反而接受俸祿的人反而擴充了十之三四。裁軍也裁了個寂寞。趙匡胤在位期間官吏人數還能控制,比如科舉取士,趙匡胤搞出個殿試黜落,通過考試當官的人還能控制,但是士大夫不同意,等趙匡胤死去,他弟弟趙匡義一上位,遵從士大夫的要求,凡是開科取士,一律不落榜,第一次考試一百二十人,全部賜進士出身!大致統計,趙匡義在位期間錄取了近萬人,平均沒見450人左右。】

“他弟弟趙匡義上位?”趙匡胤徹底傻眼了,合著自己這一脈都不是後世的昏君啊?所以那些敗家子都是趙匡義一系的唄?

趙德芳痛哭流涕,他就說自己生養不出窩囊兒子,原來都是二叔的後人!自己白白挨了幾耳光!

“你最好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趙匡胤對著進殿的趙匡義就說一頓痛罵,“朕念你我是同胞兄弟,恩寵賞賜哪裏虧待了你?”難道就是因為自己過分信任晉王,如今晉王勢力確實不小,所以讓他有了不軌之心,最後成功奪位?

他的本意是為了培養支持趙德昭的人啊!自己那麽多兒子,怎麽可能希望弟弟繼位?

趙匡義連連後退,大呼冤枉,“弟弟怎麽敢!”話雖如此,但他見趙德昭文不成武不就,哪裏是能接班的人。他為大宋的未來擔憂,可現在真沒想過要取而代之!

他也要名聲啊!

【養士大夫要錢,養宗室要錢,養皇帝更要錢!冗費的產生豈不是理所當然?宋朝經濟繁榮不假,沒有繁榮的經濟怎麽去供養著一大批吸血蟲?】

【為了限制武人和權臣,宋朝歷代皇帝可謂是絞盡腦汁:不能讓一個人掌握太大的權利;一個人掌權的時間不能太長。於是有了職官體系龐大繁覆且無用的局面。宋朝的官制是整個華夏官制中最為覆雜的,過了兩千年都沒能厘清。地方上有相應職位的人辦事,中央又派一個人去地方協助,最後皇帝還要派人來監督。】

【比如,中書省的事務不是中書令管轄,而是由低一級的尚書省右仆射兼任中書省侍郎,來管轄中書省的事務。問題是右仆射級別低,中書省的人能服你?出了事也是相互扯皮,沒人敢擔責。右仆射根本無法在中書省建立威信,也就導致無法令行禁止。再比如地方,宋朝沒有正式的地方長官,以前地方有刺史、州牧長官地方一切事務,長時間在一個地方任職,很容易形成地方豪強,壟斷地方。宋朝一方面頻繁調動地方官員,另一方面讓中央官員兼任地方官,被稱為‘知州事’。本意是好的,但問題是最高長官不了解當地的情況,容易瞎搞,而且地方官知道自己很快就調走了,對本地百姓和事務不一定上心,心想只要自己任期沒問題就行,自己做了事讓下任受益嗎?】

“趙匡胤一定是個小心眼,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人還搞這些幺蛾子,人家怎麽給你盡心?”李世民對這種監督制約的做法很看不上,權利確實應該限制,但也不是這個折騰法。這樣下去,文人只會想我是高貴的讀書人,讀書能當大官,當兵多苦,何必去受那個罪。

再者都城的官一想到自己幹兩天就走了,對地方費那個勁做什麽。

杜如晦倒覺得能部分借鑒宋朝,免得出現安祿山三鎮節度使,任職十五年,太容易反叛了。

【文官體系尚且如此,最為皇帝所忌憚的武將體系情況只會更嚴重。宋朝的武將沒有實權,只負責訓練軍隊,權利都被文官把持。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宋朝文官掌兵,文官還是純粹的讀書人,不像後來明朝的武將雖然也是文官擔任,但明朝是從兵備道裏選文官當將領——一個能舞得動四十斤大刀的讀書人當將軍。整個國家重文輕武,難道大慫能用《論語》殺死敵人嗎?更可怕的是文人文弱傲慢,認為武人粗鄙,不學無術,百般看不起武人,讓這群人帶兵確實有作死的嫌疑。】

【到了打仗的時候臨時調過來一個將領來帶兵。這是為了防止出現‘安祿山’,但將軍和他的士兵完全不熟悉,不了解軍隊的戰鬥能力,要是能打勝仗完全是是天佑大宋。】

【事實證明上天並沒有在軍事上多保佑宋朝,因為宋朝軍隊出征十有九敗,戰敗率高大七成。大慫時刻對標的臟唐,其戰勝率是七成。而更令人不恥的是,宋朝打仗九成是防禦戰;唐朝打仗九成是主動進攻戰。】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趙匡胤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作為開國皇帝,他的執政理念和政治建設應該為宋朝的三冗兩積要負責,但後世皇帝越來越庸弱自私,而他們的操作奇葩可能與血緣有一定關系,因為趙匡胤死後的北宋皇帝,都不是他的後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