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章

關燈
第2章

和豐樓是京都數一數二的大酒樓,菜肴豐富,色香味美,每每都叫孟漁大快朵頤,但也許是天氣太熱,又或者是在介懷方才傅至景太過於明顯的躲避,他有點食不知味,連最喜歡的四喜丸子也只是拿著筷子在碗裏戳來戳去。

跋山涉水多日的傅至景亦胃口不佳,命小廝把屏風後的浴桶打滿水,又讓他們今夜不必在宅裏伺候,三言兩語將人打發走。

孟漁豎著耳朵聽,咬著筷子瞄了傅至景一眼。

等傅宅只剩下他二人,傅至景繞到屏風後梳洗,不多時就傳來水聲。

孟漁徹底吃不下飯了,躡手躡腳地靠近聲源處,挨著遮蔽的屏風,躊躇著不現身,就在他心猿意馬時,手腕忽地被攥住,他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連人帶衣地丟進了寬大的浴桶裏,猛地嗆了一大口水,從水裏冒出濕漉漉的腦袋時,正見只著一條褻褲的傅至景似笑非笑地站在桶邊看著狼狽的他。

孟漁氣結,想從浴桶裏爬出來,傅至景先一步摁住他的肩,捉弄似的微微將他往下壓,他像一條撲騰的魚,水濺了滿地,筋疲力盡都沒能掙脫,嗬嗬喘著氣,等回過神時傅至景也已然近了桶內,將他雙手反絞在背後,繼而親住了他。

孟漁被吻得窒息,想要推開對方,禁錮住他兩手的掌卻故意地向下施力讓他不得不仰起雙肩,形成一個迎合的姿勢。

半晌,孟漁軟趴趴地靠在同樣濕漉漉的懷裏,絞住他雙臂的掌改而輕輕地拍揉他的背脊,傅至景附在他耳邊說:“見到我回京,你不高興?”

他的眼睛裏進了水,看什麽都朦朦朧朧的,竭力去看傅至景的神情,沒看清,搖搖頭,“沒有。”

這兩個月他每日都在想傅至景,好不容易把人盼回來了,怎麽可能不開懷?

傅至景把黏在他臉頰的發往後撥,明知故問,“那方才為何不用膳?”

孟漁咕噥道:“天熱。”

傅至景不知信了沒有,不再追問,將人剝洗幹凈帶到內室的臥榻上。

屋裏燃著燈,孟漁羞紅著臉閉上眼睛,傅至景抱住他時笑話他沒長進。

他臉紅得更厲害,連帶著耳根跟頸脖都通紅一片,很坦誠地攀住傅至景的肩,小聲說:“我很想你。”

這才慢悠悠地重新睜開水潤過的眼,仰慕與依賴一並地湧了出來。

傅至景臉上在笑,心底也在笑,想孟漁很小的時候就跟他在床上廝混,但似乎總是很害羞,不過勝在聽話,沒有人比得上的乖巧——他雖跟孟漁年歲相當,但在有意無意下孟漁被養成了木訥溫馴的性格,每一樣都按他的喜好雕琢,長成了最合他心意的模樣。

從他記事的那一刻起,一個不可撼動的事實灌輸進他腦子裏:孟漁生是為他,死是為他,細致到每一根頭發絲都是他的所屬物。

既然是他的東西,他做些什麽都是理所應當的。

不管是在宜縣的孟漁,還是在京都的九殿下,是卑是尊,此等情形都不會改變。

夜深了,院裏桶裏打滿的井水清涼微冷,而屋內熱火朝天、大汗淋漓。

在仰面灼熱的吐息裏,孟漁記起方到京都時的寒冷,那是一個蕭瑟的大雪天,他陪同傅至景上京趕考,在郊外時不幸路遇山賊。

傅至景出身商賈之家,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衣食無憂,隨行的除了他還有兩個鏢師,山賊人多勢眾,幾人只得棄財逃亡,鏢師更是為了善後與他們走丟,好在赴考的文書傅至景隨身攜帶並未遺失。

恰逢隆冬大雪,兩人身無分文,孟漁不得不典當了自己的玉環——他有個師父,名為張敬,是宜縣的搬運工,當年在小巷子裏撿到尚不足滿歲的他時,他的脖子上掛著一塊晶瑩剔透的圓環玉石。

張敬將他抱回家撫養,因是在多孟姓的小漁村撿到他,故取名孟漁,一再囑咐他不可弄丟此物,日後以作認親之途,這些年來,孟漁貼身佩戴玉環,連梳洗都不曾摘下。

眼下為了活命,他忍痛進了當鋪,再三同老板交代一定會贖回。

結果當天晚上他剛和傅至景在客棧裏睡下就被護城衛破門而入帶到了將軍府。

他與傅至景分別被安排在不同的廂房裏問話,孟漁見到了傳聞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建威大將軍劉震川。

年近五十的男人雄偉高大,手執玉環問他此物來源?

孟漁在宜縣時見過最大的官是九品縣令,劉震川兩三句話就把他嚇破膽,但不管劉將軍如何威逼利誘,他的回答自始至終沒有變過。

是他的就是他的,天王老爺來了也是他的,斷沒有是非顛倒的道理。

在劉震川的一遍遍追問下,孟漁磕磕巴巴地將自己十九年來的經歷如實告知,他來自何處,為何上京,姓甚名誰,無父無母,只有一個名為張敬的師父將他撫養成人。

劉將軍拿來一幅畫像,分明是張敬年輕時的模樣,孟漁不明所以瞪大了眼去摸畫,剛伸出手,手腕從短了一截的袖子裏露出來,皮肉上儼然有一塊陳年舊疤。

據張敬說,這是孟漁兒時貪玩不慎被火燙傷落下的,年歲太小,他沒有記憶,張敬說什麽他自然也就信什麽。

話音未落,方才還一臉威嚴的劉震川竟然難掩情緒單膝跪下來握住他的雙肩,激動得熱淚盈眶,“對上了,都對上了。”

孟漁不知所措,緊接著,劉震川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如同巨石砸進湖面,在他心中震起驚濤駭浪。

眾所周知,衡國有一丟失在外且至今生死未蔔的皇嫡子。

十九年前,多年無所出的孝肅先皇後為衡帝誕下一子,排行第九。

先皇後出身武將之家,其父戰死沙場,入太廟享高香,虎父無犬子,其弟劉震川十五歲上陣殺敵,東征西討多年,是為建威大將軍——劉家滿門忠烈,一心為主,直至今日,劉震川的獨子也仍駐紮在邊境。

孝肅先皇後高齡產子,損了根基,而後多日纏綿病榻,似有油盡燈枯之象,遠在西北的劉震川聽聞長姐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卻恰逢匈奴來犯,戰事在即不得回京。

九殿下六月齡時,衡帝前往太陵祭祖,離宮第二夜,東宮無故起火。

秋季天幹物燥,火大而不滅,孝肅先皇後不幸葬身火海,而原該在宮內的九殿下竟無影無蹤。

衡帝震怒,下旨徹查此事。

源頭起於宮內火燭,該是宮人不慎打翻油燈,又巧當夜吹的是不得勢的南風,火勢一路蔓延難以控制,幾乎整個寢宮都被大火吞沒,宮人死傷無數,經排查後發現宮內少了一名侍衛。

多年來,衡帝四海找尋侍衛的下落,而這個侍衛正是劉震川給孟漁看的畫像所畫之人,是孟漁喊了十九年的師父張敬。

孟漁六神無主,覺得許是弄錯了,他一個小鄉鎮出身的孤兒,怎可能是衡國的皇子?

可不僅有劉震川贈予長姐的信物玉環為證,年歲亦對得上,連侍衛也重現於世,更重要的是,孟漁手腕上有幼時被火灼燒過的疤痕,種種跡象都指向孟漁便是丟失的九殿下。

傅至景與孟漁被留在將軍府。

翌日天一亮,劉震川馬不停蹄地進宮向衡帝匯報此事。

衡帝治理有方,光慶殿密不透風,議事從未被宮內耳目傳出,可這次劉震川前腳剛出大殿,後腳找回下落不明的九殿下一事就如風般蔓延,傳進了每一個高官大臣的耳朵裏。

皇脈不容混淆,衡帝親派心腹日夜兼程趕往宜縣調查,但張敬已不知所蹤。

宜縣偏僻閉塞,人口不到一千,一番查問,人人認識張敬的畫像,都說他性格孤僻,多年未娶,撿了個小娃娃——娃娃秀氣靈動,嘴甜可愛,長大成了孟漁。

孟漁陪好友傅至景上京趕考,路遇山賊,典當玉環,恰巧當鋪隸屬劉震川名下,舅甥這才得以相認。

皇天不負有心人,不到十日,整個京都都知曉衡帝找回流落民間的九殿下。

孟漁被趕鴨子上架,從宜縣的破落戶攀了門天大的貴親,搖身一變成了衡國的九殿下。

認親一事並不順暢。

先是河東布政使上書,河東一帶秋雨連綿突發降溫,造成的霜凍導致雞鴨鵝等千百牲畜死亡,百姓損失慘重,請奏天子賑災以寬慰名心。

再是欽天監夜觀天象,稱有一異變星宿突起於京都西南方向,此乃不祥之兆,恐惹天災。

而後在恭賀孟漁入譜的宮宴上,年僅十五歲的十二殿下不慎落水,險些溺亡……

一時之間,“災星論”甚囂塵上,人人皆道九殿下不利於大衡,衡帝雖下旨禁止民間談議,架不住人言可畏。

那會兒孟漁還未弱冠,衡帝讓他到國子監就讀,親派了大學士給他授課。

衡帝共十二子,除去早夭的幾位,在孟漁之上有六位皇兄,個個才學出眾,一表人才,到了孟漁這兒,門門功課拿末等,簡直貽笑大方,朝野上下流言蜚語無止無休,孟漁飽受爭議,苦不堪言。

若不是當時有傅至景無懼風塵之語陪伴左右,他不知要如何才能挨過去?

燈芯燒到了底,倏地滅了,窗外明月高懸,燥動的屋內也靜了下來。

孟漁累極,倦怠地趴在臥榻上,黏黏糊糊地被重新抱到浴桶裏清洗,再躺下來時,不畏熱的貍貓撒嬌般將腦袋埋進了傅至景的頸窩裏,嘟囔著睡了過去。

作者有話說

交代一下背景。

孟漁不是真的皇九子,所以文中還是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他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