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塹第八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第89章 天塹第八十一
李鑒在案上寫字時,孟汀抱著厚袍服進了素心齋,立在門口便不動了。
“站著做什麽。”李鑒沒擡眼,語氣溫和,“我將寫完了,事畢後一同用膳吧。”
這是他逃到退園後的第三日。
他先前花了很少的時間收拾好自己,讓自己有個人樣,去了宣陵,再做出一副痛失臂膀的模樣,去見那一群各懷心思的臣子。他必須在臉上寫了“悲”,以體現仁君之心,又不可真的悲到骨裏,因為那樣就是那些人口中的“婦人之仁”。
朝會,議事,奏折,全都壓過來。再沒有人會理所當然地站在他身前,去承接這一切了。
李鑒幹脆罷了朝,帶著錢穆的遺表到了退園,抱著孟汀嚎啕大哭一場,力氣都用幹凈,再昏天黑地睡了八個時辰。起來後,他不寢不食,讀完那陳情表,研墨提筆,自撰書策。
心中的大石漸漸被筆鋒磨滅,他將自己抽離出來,平靜而安然,真正作為一個孤家寡人,去觀望大豫、觀望長安。
面前還有太長的路。
他不能止步。
“不急,你且定心些。”孟汀過來,將外袍披在他肩頭,將身子挪得離他遠了些,似乎是怕從外面帶進來的寒意沾染了李鑒。
他坐在旁側的圈椅上,望著李鑒,就聽人道:“這幾日害得你也憂心,我著實愧疚,又實在......實在無心思言旁的什麽。”
“我明白。”孟汀道,“父親戰死後,我扶靈柩回長安,那時沒流一滴淚,後來想想,若能哭一聲便好了。你如此發洩後,邁過那道坎,心頭輕些,才好趕路。”
“我若那時在便好了。”李鑒擱筆笑道,“不過,若侯爺此時想哭,我也是歡迎的。”
他們相視,一笑後仿佛冰雪皆融開。
“陛下,侯爺。”謝之問在門外道,“許大人來了。”
“來了就一同吃個便飯吧。”李鑒起身道,“許大人吃不了辣,和廚子講一聲。”
那日在錢府,他在雪裏站了許久。許鶴山跑出來,向他說了許多話,那些言語在耳側都嗡嗡作響,聽不真切。
他自覺與許鶴山,也不如年少時無間了。
他走到堂中,見許鶴山已在階下等候,看著滿懷心事,不像是吃得下飯的模樣。他視而不見,淡淡地招呼了許鶴山一聲,道:“我正好有事要和你說,一邊用膳一邊講好了。”
“陛下......”
“你不餓,我還兩日沒吃東西了呢。”李鑒擡手拍了他的肩頭,“走吧。”
許鶴山頷首,跟在他身後,擡眼見了孟汀。他楞住,一時沒習慣此人不穿朝服或鎧甲的樣子,也未遑行禮,只僵直著做了個“請”的手勢,向退園深處去。
這是許鶴山頭一回如此看李鑒和孟汀。
孟汀疾步跟在李鑒身後,在他看來自如得像個影子,卻又確實像伸手就能把李鑒從任何深淵之上拽回來的人。
此二位是非常之輩,有非常之情意,許鶴山也不知該作何評價。可他有預感——無論如何,李鑒同孟汀,走不到李執與錢穆那一步。
但他今日來,不是來看此二人恩愛的。
“陛下,那我便開始說了。”三人在桌邊坐下,許鶴山道,“我聽聞朝中有傳聞,說陛下有立儲的想法?”
“是。”李鑒籠起袖子,給他夾菜,“子覓既然得知,也省了我的口舌。”
“陛下,操之過急了吧?”許鶴山沒有動筷,斟酌了片刻,“最近事務繁雜,剪不斷理還亂,大家都有些無措了。不如平覆一陣,再作決斷。”
“不必。這個想法我早就有了。”李鑒放下木箸,“本來還擔心錢夫子反對......如今斯人已逝,阻礙少了些。”
許鶴山呆住。
半晌,他開口:“陛下,你這是何意?”
“猜到子覓會有指教,我——”
“李翰如,”許鶴山略擡高了聲音,“你方才說阻礙少了些,什麽意思?先生,先生竟成了你的阻礙,你......陛下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斯人已逝。”李鑒註視他,“且將師生高誼放一放罷子覓,你既然是來同我談,我們便就事論事。子覓既然不讚同立儲,那先將緣由說來,我再來說服你。”
他句句懇切,卻也漠然。
“你問過殿下要不要這儲君之位嗎?”許鶴山站起身,走到他近前,“陛下永遠在安排她,讓她歷山川讀詩書,但你問過她願不願意嗎?那東宮之位歷來吃人,壓著最沈的天責!你恨自己被擺布,要當執棋者,卻又去擺布別人。難道她李群青的運命,就比你的輕嗎!”
李鑒看著他,展顏笑起來,看了孟汀一眼,後者便離席向素心齋去。
他回眸望向許鶴山,眼中冷意驟現,道:“許子覓,群青喊你一聲先生,你難道不知道她的志向?”
“我如何不知。”許鶴山一振衣袖,“殿下要變,要革大豫的命。如此,只會萬劫不覆,性命搏盡,萬事皆空!”
“你看,你這不是也在替她做選擇嗎?”
許鶴山一頓,背過了身。
“你想替她選一條平安無虞、萬事勝意的路,不必如你我一般奔命,是嗎?”李鑒不依不饒,繼續道,“可今日我告訴你,如今李群青腳下的這條路,就是她自己選的!若她果真不願認祖歸宗、受此天責,從一開始,她便不會負劍上終南山見你我......”
“難道你也要群青如你一般,帶著仇恨過一輩子嗎?”
“她和我不一樣。”李鑒平靜地說。
那日在大相國寺前,李群青的一句“並無仇恨”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但後來,李鑒才明白,那是因為仇恨本就無用。
只有往上走。
走到淩雲處,一切不平皆可平。
孟汀推門進來,手中拿了一份奏折。李鑒將那奏疏拿來,遞向許鶴山,道:“你若不信我,可以自己看——她已經選了。千難萬難,都是她自己的路。”
許鶴山低下眉眼。他知道那份奏折——群青在冀州時就提過想法,他不置可否,可沒想到李群青說到做到,將那些輕狂的言語全落筆,呈給她小師叔了。
要做到那些事,非帝王不能。
他愈發看不分明李鑒了——明明先前也能悲傷得真切,卻能如此淡漠地封卻一切情思,如此生硬地引導他人的運命。
似乎所有人在他眼裏,都是走卒棋子。
許鶴山曾自以為是站在李鑒身側、能與他入局對弈者。可如今回首,他自己的愛恨太熱烈純粹,而李鑒所求,又太繁太重。
那不值一提的差別,此時竟然成天塹。
“不看了吧。”他回過眼,朝李鑒慘然一笑,“今日是我失態了——飯菜都快涼了,實在是慚愧。我明白陛下立儲是為斷端王黨之念,但此言一出,必然朝堂震驚。其後風雨,陛下也要作準備。”
畢竟此時,再無錢穆。
“子覓快坐下吧。”李鑒道。
“不了。”許鶴山向他作揖,“陛下慢用,臣先告退。”
他拿過外袍,推門入夜風。
走了幾步,他聽到後頭有聲響——是李鑒追出來,在離他幾步遠的地方站定。
“陛下意已決,何必又同我相辯。”
“今日群青稱子覓一聲先生,子覓便是他日錢首輔。”李鑒道,“帝王將相,不辱師門——這句話是當日拜別時同錢夫子所言,子覓不記得了嗎?錢夫子定然不願你我長哭於其靈前,不若拋卻白麻,去成我輩功業。”
整頓乾坤事了。
這是他對錢穆的諾言,他絕不失約。
可他卻發現,許鶴山眼中的乾坤,與他的不一樣。
許鶴山握緊了拳,又漸漸松開。風聲尖銳,他沒有回頭,道:“李翰如,你就是個無情之人,像極你父皇。”
李鑒望著他,無奈地笑了。
“子覓......”
“可正如此,才配上這九重天!”許鶴山轉身,驀然大笑起來,“好,你且走你的通天道,百年之後,叫後人評說去罷!”
退園大門一敞,他快步沒入長安燈火中。
【作者有話說】
解釋一下:
李鑒和許鶴山的分歧在於“覆仇”還是“立業”。許鶴山屬於前者,他的乾坤是為自己了卻仇恨、天大地大,而李鑒逐漸轉為後者,考慮家國天下,初步願意去承擔天責。這與他剛離開江陵時的想法很不一樣,也和許鶴山的觀念產生沖突。
另外是許鶴山希望小公主平安快樂,但李鑒則支持孩子擁有滾燙的人生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鑒在案上寫字時,孟汀抱著厚袍服進了素心齋,立在門口便不動了。
“站著做什麽。”李鑒沒擡眼,語氣溫和,“我將寫完了,事畢後一同用膳吧。”
這是他逃到退園後的第三日。
他先前花了很少的時間收拾好自己,讓自己有個人樣,去了宣陵,再做出一副痛失臂膀的模樣,去見那一群各懷心思的臣子。他必須在臉上寫了“悲”,以體現仁君之心,又不可真的悲到骨裏,因為那樣就是那些人口中的“婦人之仁”。
朝會,議事,奏折,全都壓過來。再沒有人會理所當然地站在他身前,去承接這一切了。
李鑒幹脆罷了朝,帶著錢穆的遺表到了退園,抱著孟汀嚎啕大哭一場,力氣都用幹凈,再昏天黑地睡了八個時辰。起來後,他不寢不食,讀完那陳情表,研墨提筆,自撰書策。
心中的大石漸漸被筆鋒磨滅,他將自己抽離出來,平靜而安然,真正作為一個孤家寡人,去觀望大豫、觀望長安。
面前還有太長的路。
他不能止步。
“不急,你且定心些。”孟汀過來,將外袍披在他肩頭,將身子挪得離他遠了些,似乎是怕從外面帶進來的寒意沾染了李鑒。
他坐在旁側的圈椅上,望著李鑒,就聽人道:“這幾日害得你也憂心,我著實愧疚,又實在......實在無心思言旁的什麽。”
“我明白。”孟汀道,“父親戰死後,我扶靈柩回長安,那時沒流一滴淚,後來想想,若能哭一聲便好了。你如此發洩後,邁過那道坎,心頭輕些,才好趕路。”
“我若那時在便好了。”李鑒擱筆笑道,“不過,若侯爺此時想哭,我也是歡迎的。”
他們相視,一笑後仿佛冰雪皆融開。
“陛下,侯爺。”謝之問在門外道,“許大人來了。”
“來了就一同吃個便飯吧。”李鑒起身道,“許大人吃不了辣,和廚子講一聲。”
那日在錢府,他在雪裏站了許久。許鶴山跑出來,向他說了許多話,那些言語在耳側都嗡嗡作響,聽不真切。
他自覺與許鶴山,也不如年少時無間了。
他走到堂中,見許鶴山已在階下等候,看著滿懷心事,不像是吃得下飯的模樣。他視而不見,淡淡地招呼了許鶴山一聲,道:“我正好有事要和你說,一邊用膳一邊講好了。”
“陛下......”
“你不餓,我還兩日沒吃東西了呢。”李鑒擡手拍了他的肩頭,“走吧。”
許鶴山頷首,跟在他身後,擡眼見了孟汀。他楞住,一時沒習慣此人不穿朝服或鎧甲的樣子,也未遑行禮,只僵直著做了個“請”的手勢,向退園深處去。
這是許鶴山頭一回如此看李鑒和孟汀。
孟汀疾步跟在李鑒身後,在他看來自如得像個影子,卻又確實像伸手就能把李鑒從任何深淵之上拽回來的人。
此二位是非常之輩,有非常之情意,許鶴山也不知該作何評價。可他有預感——無論如何,李鑒同孟汀,走不到李執與錢穆那一步。
但他今日來,不是來看此二人恩愛的。
“陛下,那我便開始說了。”三人在桌邊坐下,許鶴山道,“我聽聞朝中有傳聞,說陛下有立儲的想法?”
“是。”李鑒籠起袖子,給他夾菜,“子覓既然得知,也省了我的口舌。”
“陛下,操之過急了吧?”許鶴山沒有動筷,斟酌了片刻,“最近事務繁雜,剪不斷理還亂,大家都有些無措了。不如平覆一陣,再作決斷。”
“不必。這個想法我早就有了。”李鑒放下木箸,“本來還擔心錢夫子反對......如今斯人已逝,阻礙少了些。”
許鶴山呆住。
半晌,他開口:“陛下,你這是何意?”
“猜到子覓會有指教,我——”
“李翰如,”許鶴山略擡高了聲音,“你方才說阻礙少了些,什麽意思?先生,先生竟成了你的阻礙,你......陛下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斯人已逝。”李鑒註視他,“且將師生高誼放一放罷子覓,你既然是來同我談,我們便就事論事。子覓既然不讚同立儲,那先將緣由說來,我再來說服你。”
他句句懇切,卻也漠然。
“你問過殿下要不要這儲君之位嗎?”許鶴山站起身,走到他近前,“陛下永遠在安排她,讓她歷山川讀詩書,但你問過她願不願意嗎?那東宮之位歷來吃人,壓著最沈的天責!你恨自己被擺布,要當執棋者,卻又去擺布別人。難道她李群青的運命,就比你的輕嗎!”
李鑒看著他,展顏笑起來,看了孟汀一眼,後者便離席向素心齋去。
他回眸望向許鶴山,眼中冷意驟現,道:“許子覓,群青喊你一聲先生,你難道不知道她的志向?”
“我如何不知。”許鶴山一振衣袖,“殿下要變,要革大豫的命。如此,只會萬劫不覆,性命搏盡,萬事皆空!”
“你看,你這不是也在替她做選擇嗎?”
許鶴山一頓,背過了身。
“你想替她選一條平安無虞、萬事勝意的路,不必如你我一般奔命,是嗎?”李鑒不依不饒,繼續道,“可今日我告訴你,如今李群青腳下的這條路,就是她自己選的!若她果真不願認祖歸宗、受此天責,從一開始,她便不會負劍上終南山見你我......”
“難道你也要群青如你一般,帶著仇恨過一輩子嗎?”
“她和我不一樣。”李鑒平靜地說。
那日在大相國寺前,李群青的一句“並無仇恨”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但後來,李鑒才明白,那是因為仇恨本就無用。
只有往上走。
走到淩雲處,一切不平皆可平。
孟汀推門進來,手中拿了一份奏折。李鑒將那奏疏拿來,遞向許鶴山,道:“你若不信我,可以自己看——她已經選了。千難萬難,都是她自己的路。”
許鶴山低下眉眼。他知道那份奏折——群青在冀州時就提過想法,他不置可否,可沒想到李群青說到做到,將那些輕狂的言語全落筆,呈給她小師叔了。
要做到那些事,非帝王不能。
他愈發看不分明李鑒了——明明先前也能悲傷得真切,卻能如此淡漠地封卻一切情思,如此生硬地引導他人的運命。
似乎所有人在他眼裏,都是走卒棋子。
許鶴山曾自以為是站在李鑒身側、能與他入局對弈者。可如今回首,他自己的愛恨太熱烈純粹,而李鑒所求,又太繁太重。
那不值一提的差別,此時竟然成天塹。
“不看了吧。”他回過眼,朝李鑒慘然一笑,“今日是我失態了——飯菜都快涼了,實在是慚愧。我明白陛下立儲是為斷端王黨之念,但此言一出,必然朝堂震驚。其後風雨,陛下也要作準備。”
畢竟此時,再無錢穆。
“子覓快坐下吧。”李鑒道。
“不了。”許鶴山向他作揖,“陛下慢用,臣先告退。”
他拿過外袍,推門入夜風。
走了幾步,他聽到後頭有聲響——是李鑒追出來,在離他幾步遠的地方站定。
“陛下意已決,何必又同我相辯。”
“今日群青稱子覓一聲先生,子覓便是他日錢首輔。”李鑒道,“帝王將相,不辱師門——這句話是當日拜別時同錢夫子所言,子覓不記得了嗎?錢夫子定然不願你我長哭於其靈前,不若拋卻白麻,去成我輩功業。”
整頓乾坤事了。
這是他對錢穆的諾言,他絕不失約。
可他卻發現,許鶴山眼中的乾坤,與他的不一樣。
許鶴山握緊了拳,又漸漸松開。風聲尖銳,他沒有回頭,道:“李翰如,你就是個無情之人,像極你父皇。”
李鑒望著他,無奈地笑了。
“子覓......”
“可正如此,才配上這九重天!”許鶴山轉身,驀然大笑起來,“好,你且走你的通天道,百年之後,叫後人評說去罷!”
退園大門一敞,他快步沒入長安燈火中。
【作者有話說】
解釋一下:
李鑒和許鶴山的分歧在於“覆仇”還是“立業”。許鶴山屬於前者,他的乾坤是為自己了卻仇恨、天大地大,而李鑒逐漸轉為後者,考慮家國天下,初步願意去承擔天責。這與他剛離開江陵時的想法很不一樣,也和許鶴山的觀念產生沖突。
另外是許鶴山希望小公主平安快樂,但李鑒則支持孩子擁有滾燙的人生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