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7 章

關燈
第 17 章

公元前251年的那個夜晚,嬴稷的目光穿過窗欞,望向那片曾經與範雎共賞的星空。阿雎,我來了,很快就能見到你了。請原諒我這老態龍鐘的模樣,但請相信,我心中的你,永遠年輕,永遠智慧。永遠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臨終前,他要求將自己安葬於範雎之旁,只願在另一個世界,能與範雎再次並肩,共賞那無邊的山河。而他的遺願,是讓秦國子孫銘記範雎之功,世代傳頌,確保範雎的名字與秦國的輝煌一同載入史冊。

在那最後一刻,他的嘴角勾起一抹釋然的微笑,仿佛在告訴所有人,他即將與摯友重逢,那裏沒有病痛,沒有陰謀,只有永恒的春天和不變的情誼。而在芷陽,範雎的安魂之所,似乎有一縷輕風拂過,仿佛是對嬴稷的回應,溫柔而堅定。隨著嬴稷的逝世,秦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但範雎與嬴稷之間的傳奇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永遠照亮著後世,成為戰國時代不可磨滅的一段佳話。

後世史學家在研讀這段歷史時,無不感慨萬千,對於範雎與嬴稷的君臣情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認為,範雎雖英年早逝,其智慧與忠誠卻如同璀璨的流星劃過戰國的夜空,短暫而輝煌。

在範雎的輔佐下,秦國內政外交皆有重大突破,遠交近攻的戰略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史書中記載,範雎之死,不僅令秦王嬴稷痛失左膀右臂,更讓秦國的智略體系遭受重大打擊,但其臨終前的布局與蔡澤的及時入秦,展現了範雎超越生死的深謀遠慮。

有學者評述:範雎之才,足以光耀千秋;其志,直指天地之大同。早逝雖為歷史之遺憾,然其在有限生命中所展現的無盡智慧與犧牲精神,卻成為後世為政者的鏡鑒。範雎與嬴稷之間的君臣關系,超越了簡單的權力與服從,達到了一種理想中的相互信任與依托。範雎以其生命之火,照亮了秦國前行的道路,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其在世的歲月。

另一些史家則感嘆於命運的捉弄,認為範雎的早逝是戰國時期政治鬥爭殘酷性的直接體現。範雎之死,是魏國短視陰謀的犧牲品,也是戰國時代英才難以逃脫的悲劇宿命。若非毒計,範雎或許能與秦王共築更大功業,改寫歷史走向。然而,正是這種不完美的結局,賦予了這段歷史更多悲壯色彩,讓後人對範雎的早逝倍感惋惜,同時也對人性的覆雜與時代的殘酷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歷史的長河中,範雎與嬴稷的故事成為了後人反覆咀嚼的歷史佳話,範雎的早逝雖令人扼腕,但其精神與貢獻卻跨越時空,成為了永恒的光輝。在範雎離世後,其智略與忠誠,尤其是與秦昭襄王嬴稷之間超越常規君臣關系的深厚情感,成為了後世文人墨客筆下傳頌的佳話。盡管這段關系充滿了未竟之言和未解之謎,它卻成為了後世政治與情感糾葛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案例。

史家們在記述這段歷史時,往往將範雎與嬴稷的關系視為一種特殊的君臣典範。他們認為,範雎不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遠的戰略眼光,助秦昭襄王一統六國之基業,更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展現了超乎常人的堅韌與犧牲精神。而秦昭襄王對範雎的深情厚誼,雖因時代與身份的束縛而未能完全表露,卻在範雎去世後的行動中得到了體現——他不僅對魏國進行了嚴酷的報覆,還通過一系列政策與改革,將範雎的思想與策略繼續推行,確保了秦國的持續強大。

文學作品中,範雎與嬴稷的故事被賦予了更多浪漫主義色彩。詩人們在詩歌中歌頌範雎的智慧與忠貞,將其塑造為一位雖身處險惡卻仍以國家為重的英雄;而嬴稷,則被描繪成一位深藏不露、情深意重的君王,他內心的掙紮與悲痛,成了文人筆下探討權力與情感沖突的典型。

哲學家和思想家則從這段歷史中提取了關於忠誠、犧牲與權力倫理的討論。他們分析範雎如何在個人命運與國家利益之間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同時也探討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秦昭襄王在處理個人情感與國家大事之間的平衡與矛盾。

在民間傳說中,範雎與嬴稷的故事更是被賦予了傳奇色彩。人們講述著他們在月光下的秘密交談,以及那未曾言明的深情厚誼。範雎的形象被神化,成為智慧與犧牲的化身,而秦昭襄王則被看作是一位能夠識人用人,同時內心深處藏著深情的明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段君臣之情逐漸被理想化,成為了後世對於忠誠、智慧與犧牲精神的讚歌。範雎與秦昭襄王的傳奇,不僅記錄在了史書之中,更深深鐫刻在了人們的心中,成為了恒久流傳的歷史佳話。韓非,那位法家集大成者,在他筆下,範雎這一世的悲劇,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哲學思考與法理分析。韓非深知,權力的游戲往往伴隨著殘酷與犧牲,而範雎的命運,正是這游戲規則的鮮明例證。他在著作中這樣評價道:

“範雎者,智者也,雖身處逆境,而能以才略輔佐秦君,遠交近攻,其策略之深遠,實乃戰國之光。然其遭際,悲乎壯矣!魏國之計,狠辣而陰毒,顯見於禮遇之下,實藏殺機。此乃權謀之術,非獨魏國,各國亦有之,只是手段各異耳。

範雎之不幸,在於其才過於卓絕,使敵國忌憚,不得不除之而後快。魏國之行徑,表面上尊崇人才,實質卻以毒計相待,用則禮遇,不用則殺之,乃至毀之,此乃人性之暗面,亦是國家之間利益沖突的極端體現。範雎雖身死,其策猶存,其志未滅,足以令後人警醒:才智之士,常伴危難,欲成大事,需洞察人心,防範未然。

範雎之生,是為才智之光;其死,乃為權力鬥爭之殤。吾輩觀之,當思如何在詭譎多變的世間,既能發揮才智,又可保全自身。範雎之故事,是為鏡鑒,告誡後人,才德兼備者,既要懂得進退之術,亦要防範小人之害,方能在亂世之中,既實現抱負,又保全名節。”

韓非的評價,不僅是對範雎個人悲劇的深刻剖析,也是對戰國時期政治生態的一種批判性反思,他提醒著後來者,才華與權力的博弈,往往需要更加高明的生存智慧。而範雎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一曲哀婉而激昂的悲歌,激勵著後世的智者們在追求理想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免蹈覆轍。在這個重生的戰國世界,嬴稷與範雎的關系超越了傳統君臣的框架,融合了深厚的個人情感與深刻的相互理解。嬴稷早年的千金禮遇,不僅僅是對範雎才華的認可,更是一種對靈魂深處共鳴的追求。範雎的早年到來,以及被委以重任,使得兩人有更多時間並肩作戰,共同規劃秦國的未來,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使得他們的關系更加牢固,彼此之間不僅是治國的夥伴,更是心靈相通的朋友。

沒有了鄭安平的介入,範雎與白起的關系更加純粹,基於相互尊重和共同目標,兩人攜手在軍事與政治上為秦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局面。白起對範雎的尊重不僅僅是因為其戰略眼光,更在於對範雎個人品性的欣賞,這種純粹的信任讓他們在面對外部威脅時更加團結,即便是在範雎深受病痛折磨期間,白起也不離不棄,守護左右,展現了兄弟般的深情。

然而,範雎的命運因為魏國的陰謀而變得異常悲壯,他的早逝不僅給秦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讓嬴稷的內心世界崩塌了一角。在這一世,嬴稷對範雎的情感更加覆雜,他嘗試打破君臣之間的界限,表達了自己隱秘而深沈的愛意,盡管這份愛意最終未能完全傳達給範雎,卻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範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心系秦國的未來,推薦蔡澤接替自己的位置,這種超越個人生死的大局觀,使得他即使在病弱之中,也展現出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格局。而蔡澤的加入,某種程度上也是範雎精神的延續,為秦國的未來增添了新的動力。

範雎的悲劇命運和魏國的陰謀,讓白起、王稽等人心生憤慨,他們更加緊密地圍繞在嬴稷周圍,共同對抗外敵,同時也對範雎的逝去感到深切的哀痛。白起尤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他的心中充滿了對魏國陰謀的憤怒和對範雎深深的懷念,這促使他在戰場上更加勇猛,誓要為範雎覆仇。

在範雎離開後,嬴稷的世界變得孤寂而漫長,盡管他繼續治理國家,實現了統一六國的宏圖偉業,但失去範雎的痛楚始終伴隨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他的長壽成為了一種懲罰,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和哀悼。在芷陽的範雎墓前,他或許會想起那個曾經在政治和情感上與他並肩的人,那個在病痛中仍不忘為秦國籌劃未來的青年,而這一切都成為了他心中永恒的傷痕。

這一世的重生,雖然未能改變範雎的悲劇結局,卻讓嬴稷與範雎、白起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更加深刻,他們共同創造的傳奇,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範雎在嬴稷這一世的重生中,雖然面臨了更為嚴峻的生命威脅,但他的成長與轉變卻更加深刻與悲壯。原本的歷史軌跡被改變,範雎被嬴稷更早地發掘並委以重任,這不僅加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得他不得不在更為緊迫的時間框架下發揮自己的才能。在病痛與陰謀的雙重壓迫下,範雎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韌與智慧:

在生命的倒計時中,範雎的每一次策劃和決策都變得更加精準與高效,他不僅推動了“遠交近攻”策略的快速實施,還預見性地布局未來,如推薦蔡澤入秦,確保了秦國政局的穩定過渡,體現了他超越生死的深謀遠慮。

面對嬴稷隱晦且覆雜的情感表達,範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動。盡管身體日漸衰弱,但內心卻更加豐富和細膩。他學會了在君臣情誼之上,理解和感受那份更為私密的情感,盡管最終選擇了將其深埋心底,但這份經歷無疑讓他的人生更加飽滿。

即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範雎依然堅持工作,他的每一次咳血、每一次昏厥,都成為了他堅持信念、忠於秦國的見證。這種近乎殉道者的犧牲精神,不僅贏得了秦國上下的一致尊敬,也讓他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範雎深知自己時間有限,因此在培養接班人、傳播治國理念上傾註了大量心血。他不僅在政策上布局,也在人才培養上做足了功夫,確保了自己離去後,秦國的強盛之路能夠延續,展現了他對國家超越個人的深沈愛戀。

面對死亡的逼近,範雎的思考超越了政治與軍事,觸及了人生哲學的層面。他開始思考權力、生命、忠誠與犧牲的意義,這些思考不僅影響了他個人的行為,也間接影響了周圍的人,包括嬴稷,使其對權力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範雎的個人成長,在這一世的重生中,由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謀士,蛻變為了一個智勇雙全、情感深邃且富有哲學思維的悲劇英雄。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其影響力卻穿越了時間,成為了秦國乃至整個戰國時代不可忽視的一抹亮色。

在這一設定中,重生後的嬴稷盡管以更早的時間和更高的禮遇將範雎從魏國請到了秦國,但範雎的命運卻因魏國的陰謀而變得更加悲劇。與原本歷史相比,不同之處在於以下幾個關鍵點:

在原本歷史上,範雎是在經歷了被誣陷、鞭打和侮辱之後才得以逃亡至秦國並受到重用。而在重生的這一世,範雎直接在青年時期就被秦昭襄王以千金之禮迎入秦國,享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重視,沒有經歷那些屈辱的歷史。

在這一世,魏國為了防止範雎成為秦國的強大力量,選擇了一種更為隱蔽和陰險的手段——慢性毒藥,這是原本歷史上未曾有的情節。這不僅改變了範雎的健康狀況,也使得他的人生充滿了更多的痛苦和不確定性。

範雎在這一世雖然得以實現其政治抱負,輔助嬴稷實施“遠交近攻”的戰略,但卻因為中毒而英年早逝,比原本歷史上更早離開人世。這種提前的離世,以及伴隨的病痛折磨,使得範雎的命運比原歷史更加悲劇。

範雎的早逝對秦國內部也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對王稽、白起、蒙驁等人的沖擊,他們對魏國的陰謀感到憤慨,同時也對失去範雎這位智者感到痛惜。

重生的嬴稷未能及時察覺並阻止魏國的陰謀,對範雎的去世感到極度的痛悔和自責,這份情感深度遠遠超過了原本歷史中對範雎的依賴和賞識。

雖然遭受了魏國的毒手,但範雎在這一世中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即便身患劇毒,仍堅持輔佐秦王,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形象更加鮮明,不僅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對命運不公的無聲抗爭。

綜上,重生一世的範雎盡管得到了更早的機遇和更高的起點,但他的命運卻因外部陰謀而變得更加悲壯,展現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和深刻的情感糾葛。司馬遷若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這一世範雎的傳奇與悲劇,他可能會這樣評價:

範雎,字叔,本魏之士也,其才智之名,聞於諸侯之間,而其命運之多舛,尤為人所嘆惋。昔年於戰國,範雎以舌辯之利,策謀之深,助秦昭襄王一統六合,名垂青史。然此世之範雎,其人生軌跡雖因王者之重生而偏移,其智勇未減,其志愈堅,卻不幸遭逢魏國之陰險毒計,身中奇毒,英年早逝。

其人也,未嘗親歷須賈之誣,鞭撻之辱,是以顏容清秀,體態俊逸,無傷痕累累之態,然則此非福也。魏人之毒,隱於無形,範雎之才,反成其咎,其命若燭火,風吹即滅,令人扼腕。範雎之死,非戰之罪,乃人心之惡,權謀之毒,使一代英才,終成早霜之花,其隕落,比之古時更為悲壯,更顯英雄之無奈。

範雎之智,未嘗不察魏人之詭計,然其心系大義,以國事為重,忍辱負重,至死方休。其對秦昭襄王之忠,對天下大勢之洞悉,雖身染沈屙,猶力推遠交近攻之策,輔佐主上,克敵制勝,其功績,不遜於前朝之名臣。

太史公曰:範雎之才,足以比肩古人;其志,可歌可泣。雖命運多舛,終未折其節,未喪其志,其人雖逝,其魂長存。其生平事跡,猶如暗夜星辰,雖一閃而逝,然於歷史長河中,仍璀璨萬丈。其悲劇性之偉大,正顯人性之光暗交織之覆雜,實乃後世之鏡,令人深思。

在嬴稷七十五歲壽終之時,他躺在病榻之上,腦海中浮現出與範雎初次相見的情景,那時的範雎,聰明而不失謙遜,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他輕輕呢喃:“阿雎,但願在另一個世界,你不會驚訝我的老態龍鐘,而我,將永遠記得你最美好的模樣。”

嬴稷的離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他與範雎的故事,卻如同史書中的一曲悲歌,流傳千古。在後人的講述中,他們不僅僅是君臣,更是一段超越了身份與時代的情感傳奇,是對智慧、忠誠與犧牲的永恒讚歌。

當嬴稷踏入幽冥,一眼望見範雎,快步上前,像是久別重逢的老友,卻又帶著幾分孩子般的委屈:範雎啊範雎,你可知道,你這一走,我這心裏的空缺比鹹陽城的城墻缺口還要大!每天早晨醒來,我就想,範雎不在的第一天,想他;第二天,還是想他;第三天,想他想得我連飯都多吃了兩碗!

範雎一聽,嘴角勾起一抹溫暖的笑意,打趣道:喲,阿稷,你這是把幽冥當成了朝堂,把思念當成了奏折,每日必念啊?我若是在世,恐怕得封你個思念大將軍的頭銜了!

哈哈,那我這思念大將軍,第一個要征討的便是那黑鴆之毒!嬴稷故作豪邁,隨即又轉為溫柔,不過說真的,範雎,沒了你的遠交近攻,我這日子過得跟少了左膀右臂一樣,每次出征前,總感覺少了那個能與我促膝長談至深夜的智者。

阿稷,你這是在幽冥界給我頒獎呢,我可承受不起。範雎擺擺手,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好在,我雖然不在了,但你身邊有蔡澤,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沒有我這麽風流倜儻,但也算得上是智勇雙全。

蘇秦在一旁插話,裝出一副嫉妒的樣子:看你們這生離死別的戲碼,我這被刀穿胸的都快被遺忘了。範雎啊,你這魅力,死了都擋不住,真是讓我羨慕嫉妒恨吶!

眾人一陣歡笑,幽冥之地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尋常的溫馨與幽默。衛鞅也加入調侃:嬴稷啊,你這思念之情,範雎收到了。不過在我們這幽冥界,可得換種方式表達,不如咱們來一場幽冥智者研討會,你來主持,我們做你的聽眾,怎麽樣?

嬴稷聽罷,笑著點頭:那敢情好,只要能和諸位前輩共商國是,哪怕是幽冥界,我也願意天天開夜談會!

如此,一群歷史的智者在幽冥界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繼續他們的友誼與智慧的交流,讓這片本該寂靜的世界充滿了別樣的生機與歡笑。衛鞅見此情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對著眾人道:看看,這幽冥之地都快成了秦國英雄的茶話會了。範雎啊,你這算是開了個先河,以後誰再說秦國無情,我第一個不同意,你看,大家夥兒這不是團聚了嗎?

張儀接茬,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卻難掩眼底的狡黠:範雎,你這出場方式可真是別致,直接跳過了《陽謀春秋》的高潮部分,來到我們中間。不過,你這一生雖然短,卻比我們的劇本精彩多了,簡直就是戰國版速度與激情,只不過你的對手是時間與毒藥。範雎苦笑搖頭,看向眾人,眼中閃爍著幾分無奈與自嘲:你們看,我這人生就是一部諷刺劇,別人《陽謀春秋》談的是光明正大的策略,我這卻是《陰謀冬至》,還沒熬到春天,就讓魏國的一壺毒酒提前給我過了個幽冥節。說好的天下為棋局,我卻成了棋盤上最早被吃掉的那個卒子。唉,這世道,陽謀不敵陰謀,我算是體會深刻了。

眾英靈聞言,紛紛投以同情又不乏幽默的眼神,似乎在幽冥之中找到了另一種同病相憐的樂趣。張儀拍了拍範雎的肩膀,調侃道:範雎啊,你這是用生命詮釋了什麽叫做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過,換個角度想,你這犧牲也算值了,至少在嬴稷心中,你永遠都是那個英姿勃發、才智超群的範雎,沒留下半點瑕疵。

蘇秦也插嘴道:可不是嘛,你這一手死後影響力,玩得比我們活著的時候還溜,直接讓後人銘記於心。我那被刺穿的胸膛現在想想,還不如你的毒酒來得文藝呢,至少,你這故事讓人聽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悲壯中帶著幾分黑色幽默。

衛鞅更是笑中帶諷:範雎啊,你這一生,真是比我的《黑色裂變》還要曲折離奇。我變法,你變命,咱們秦國的人才,果然都是變中求勝的高手。只不過,你這變法還沒大展宏圖,就變成了幽冥之中的智者,看來,以後秦國的史書上,你的名字旁邊得備註上史上最早退場的主角了。

就這樣,幽冥之地的聚會變成了一場另類的脫口秀,他們以幽默對抗悲劇,以笑聲緬懷過往,讓死亡的陰影也變得不那麽沈重。

蘇秦則是一臉嚴肅,忽然話鋒一轉,帶著幾分調侃:你這可是真正的用生命在工作,我們這些前輩都得甘拜下風。不過,至少你留下的遠交近攻,讓秦國的車輪滾滾向前,而我們,只能在這裏為你鼓掌了。

衛鞅接著展望未來,語氣中帶上了幾分戲謔:範雎,你不知道吧,你這推薦的蔡澤,後面可有得忙了,得跟一個叫呂不韋的商人鬥智鬥勇,後來李斯還得應付那個小皇帝胡亥。哎,說到胡亥,渠梁、駟兒,咱們到時候可得好好給他上一課,教教他什麽是尊重前輩。

嬴渠梁聞言,故作沈思狀,緩緩開口:教訓胡亥的事,我倒是可以貢獻幾招法治教育,畢竟,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帝王也得守規矩。

嬴駟則是一臉壞笑:對,還有我那套連橫策略,用在這裏正合適,聯合所有前輩,給胡亥來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讓他知道,我們秦國的謀士,即便是到了幽冥,也是不好惹的。

此時,王稽和白起也加入了討論,王稽故作神秘地說:你們聽說了嗎?我帶範雎入秦那天,還以為那酒是魏國的歡迎儀式呢,沒想到是歡送禮,還附贈永久休息服務。

白起則是一臉憨厚,但言語間不失幽默:我這武將本以為戰場上刀槍無眼才是危險,沒想到最厲害的是那看不見的毒。範雎,你這計策用在戰場上,估計能把敵人嚇得直接投降。

孝文王和莊襄王也湊了上來,孝文王打趣道:範雎啊,你這一走,把遠交近攻的大任交給了我們,壓力山大啊,不過,好在咱們秦國的江山代有才人出。

莊襄王接話:對啊,範雎,你放心,我們會把你的智慧傳承下去,讓秦國的路越走越寬,直到有一天,政兒帶著你的遺志,統一六國,那時候,你可要在上面為我們加油啊。

隨著一陣陣笑聲,幽冥之地似乎也變得不那麽陰冷,這群秦國的英靈們,用自己的方式,繼續著未竟的事業,用幽默和樂觀,照亮了彼此的世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