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湧流不息

關燈
湧流不息

在這個夏夜, 繁星點點的夜晚,姜青禾說完了她的豪言壯志,而後是姚三的笑聲, 和近處持續不斷的蛙鳴。

當夜幕輪轉, 白日閃耀, 新一天忙碌開始了。

牧民們忙著剪羊毛,割苜蓿草,去山裏折灌木條子,編成簡易的條席, 架在木頭上,割下來的草搭草架上,在背陰處等它晾幹。

姚三教姜青禾怎麽聽草曬沒曬好, 草裏是不是還有水。

是的,聽草而不是看。

姚三抓起一把草, 在手裏扭轉幾把, 沒有明顯出水, 然後他把草貼近自己的臉, 告訴姜青禾,“你要聽不出來,就把草靠自己臉上, 不涼不熱就成, 你要覺得涼, 裏頭水太多了, 得繼續晾才成。”

“咋聽,你把草握自己手裏, 多晃幾下,”姚三將手裏的草上下搖晃了幾下, 草有相互摩擦清脆的沙沙響,“聽到這聲了,跟風吹葉子似的,那這草就曬成了,能用鍘刀鍘好裝袋了。”

他又挑了另外一把剛晾不久的,又晃了晃,沒有那種沙沙感,悶悶的。姚三說:“這種就沒晾好,你擱手上團一團,它散不開是水多。水多了放皮袋子裏會有齁齁氣,要醭(bú)起。(生白毛)”

姜青禾一一記下,姚三接著說:“堆草垛俺不教了,封頂系緊壓好,上面草一定不能濕,放到沒日頭的地方去,不然等著它燒起來吧。”

他咳了一聲,姜青禾順勢遞給他一個羊皮水囊,裏頭裝的是正宗馬奶酒,姚三滿意接過才繼續往下,“你們灣裏要是草多,做草架子還不成,得搭草棚。”

姜青禾了然,其實這個草棚就是倉庫,用來堆放幹草免得露天進風沙的,幹草還得架空一點,不能“頂天立地”,塞的草棚滿滿的就容易起火。

當然更適合幹草往外運的法子,一是用皮口袋裝,二則是打捆,把草晾幹後一層層疊起卷好,用石頭去壓扁,圓圓一個,用麻繩捆好就行。

姜青禾跟姚三學了五天,他不收錢,但要頓頓吃肉喝酒,在蒙古包這裏吃羊肉,大塊燉煮,最好的肉都給他了,在灣裏吃豬肉、雞肉、鴨肉,酒是上年釀的地道紅薯酒。

吃得他心滿意足,那只百靈鳥也吃上了蟲子後,灣裏的大草棚也建好了,他還嫌姜青禾講得不好,在把式學堂裏給那些種草、割草、晾草的講了又講,等他講完,他又美美吃上了。

這尊大佛伺候好了,小半個月裏青貯的事也到頭了,牧民割下來的這批草曬的不錯,顏色雖然不甚青綠,但是比起那些枯草又好太多。

這樣挑苜蓿初花期割下來,在陰涼地晾出來水分正好的牧草,哪怕是很挑嘴喜歡吃嫩草的綿羊也吃得很起勁,一點不挑。

晾好幹草以後,迎來了麥子的收割,這是今年換種了和尚頭這一良種的麥子,出面量要比之前的種子多得多。

姜青禾種的麥子多,熱死黃天的,她已經不打算自己累死累活收麥子了,她可以種,但收麥子真的是個苦差事,麥芒刺進肉裏讓人癢得沒法子。

她去鎮上找了麥客子,專門幫別人收麥子的,也可以忙活別的,只要錢給夠,啥都能幹。

這五個人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一進麥子田裏,拿了鐮刀一頓割,打起麥子賊使勁,兩天就把活給幹完了,動作利索極了。

姜青禾還成了灣裏早早收完,吃上新麥面的人,不過今年她徐禎不在,她還是選擇和四婆她們一起吃。

和尚頭這種麥子磨出來的面特別細,又白,不是那種帶點黃的,而是純白,揉成面就特別筋道。

四婆做了漿水,用酸菜和芹菜切碎,焯到半熟,加面粉到缸裏發酵,聞道一股酸而不臭的味道,漿水基本就好了。

姜青禾做不好漿水,總有股奇怪的味道,但四婆做的嗆漿水香死個人,尤其油熱後放了蔥花蒜末,一倒漿水煮沸,滾滾而上的香氣在小屋裏蔓延。

下點手搟面,用漿水煮一鍋,那面滑溜溜的,吃下肚,在這大熱天離,酸味讓人胃口大開,精神一振。

不過大人愛吃,小娃更喜歡甜醅子,尤其是蔓蔓,愛纏著四婆給她做。

四婆也肯依,花了三四天費勁窩好,那香香甜甜,略帶點酒味的,蜜汪汪一碗,讓蔓蔓和小草吃得頭都不擡。

“慢點吃,還有呢,”四婆坐在她們兩個中間,手搭在兩個小娃背上,和藹地開口。

今年年景好,日子也好過,四婆也不再那麽摳搜,做了不少甜醅子,還給小娃又熬了甜滋滋的灰豆子。

不僅如此,以前吃個蛋都要省,眼下隨著每家雞鴨養得越多,雞鴨蛋也沒有藏著幾天吃一個,不管是娃還是大人,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碗雞蛋茶。

四婆喜歡熱鬧,見著人多,宋大花一群人都在,還非得攪面糊做魚剪子,用剪子剪成細細的長條,兩頭尖中間粗的,像條小魚一樣。

“婆啊,你別做了,”姜青禾喊她,手裏的漿水面還剩些底嘞,這會兒又給做上了,肚子都撐得吃不下。

虎妮呼嚕嚕吸著面,含糊不清地開口,“你甭管,讓俺娘做,做了俺能吃。”

“俺也能吃,”蔓蔓嘴裏還嚼著蕎麥粒,立馬附和,手還舉得高高的。

小草摸著有些脹鼓鼓的肚子,她也開口,“俺也是。”

“吃點吧,俺也能再吃些,”宋大花擼起袖子,她喊:“婆俺來幫你啊。”

最後大家面對一大鍋的煎魚子面面相覷,姜青禾摸肚子,她想搖虎妮的身子,叫你說要吃。

反正結果吃得太撐了,在外面院子裏轉悠了老半天。

收了麥子,稻子也種上了,六月六大夥又吃了頓肉,這回土長沒出肉,各家今年也賺了點錢,倒也沒那麽摳,有雞的出了只雞,養鴨多的人家出了只鴨,還有的就給雞鴨蛋,實在沒有的,出了點新麥。

所以今年的六月六,除了曬新衣外,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吃了一頓,那空地上擺著從東家拿的八仙桌,西家出的板凳,高高矮矮大小不一,可大夥都很高興。

笑著一起幫忙,燒火洗菜切肉,煙火氣十足。

這天t晚上大夥吃了西葫蘆熬羊肉,綠豆湯、蒸肉卷子、辣炒鴨、燉雞湯等等,吃得人滿嘴流油。

只覺得這日子再好不過了,葷腥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頓,再苦再累也有錢能到手,自家孩子不用跟著受苦,在童學的日子多快活。

現在好些人家都不咋用土鹽了,反倒是去王盛那貨車上買點桃花鹽嘗嘗,連膻氣滿滿的羊油也不大愛用了,反正兜裏有了錢就掏腰包去買些豬板油來熬。

其實之前她們這些會過日子的人家,熬豬油那用的都是豬肋骨上的油,那種叫油梭子,因為煉油出來時就這裏能蹭蹭往外冒油,油水最多。

鎮上倒是沒那麽多人買這個,雖然出油多但味道總不及豬板油煉出來那麽香。這會兒倒是難得拋棄了這油梭子,不年不節的時候也都舍得買幾吊豬板油拿回來熬。

姜青禾從這次六月六中知道,灣裏人比以前要重口腹之欲了。以前只說吃飽就好,現在也忍不住隔三差五吃點好,給自己一家添些油水。

也愛俏了,除了頭巾是花色的外,也有人戴了些首飾,不再是素面朝天,當然灣裏也算不上很富裕,沒有啥攀比的風氣。

只是大夥感慨,在這熱死黃天裏,日子也沒早前那麽難熬了,等明年要是實在做不動了,也去請幾個麥客子來收田。

過了麥收季節,其他農戶開始歇幾天,只有灣裏忙碌不停,挖渠種樹,拉水給去年栽下的果樹澆水,挖砂鋪砂,拉沙改土種堿草,漚肥,給草施肥澆水,稻田夜間巡查。

還有的是外出走村或去鎮上辦喜事,畫匠天天忙得不行,染匠要制紅花餅,挑槐米熬染料,氈匠則拿羊毛弓子去彈羊毛,讓它變得蓬松。

而燒磚的日夜不停輪著燒,三德叔領著徒弟蓋房子,除了王盛說的雜貨鋪外,還有油坊也要做,其他人家屋子翻新。

忙碌而踏實。

姜青禾也忙,她忙起來的時候完全顧不上家裏,所以那些羊她找了灣裏一個羊把式幫她放。雞鴨、兔子還有豬是托了棗花嬸,拿上麩子和谷糠還有幹草等,雇錢請她幫忙來餵,黑達則去到了童學守門,還有肉吃。

牲畜轉手以後,鋪子也有人管,蔓蔓每天會跟都蘭來草原,跟她睡在蒙古包裏頭,如果她沒法回來,蔓蔓就跟小梅朵一起睡。

索性蔓蔓越來越大,雖然也粘著姜青禾,但她已經懂很多了,不會再因為幾天沒見到娘而傷心大哭了。

這也讓姜青禾有了更多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

比如她眼下則為了之前說過的開渠這件事忙碌,由於有了之前的交情,渠正給她批了條子,讓她拿錢請兩個把式去測在哪挖渠合適。

想要在茫茫的草原上引來數百公裏的水何其困難,當她還有幾個牧民,帶著把式在草原轉悠了一天,也沒有找到更近的水源。

而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回到蒙古包,夜晚趕路會迷失方向,所以他們就近搭了帳篷,夜裏有大風刮過,吹得帳篷呼呼啦啦作響。

還有由遠及近的狼嚎,那種群狼嚎叫十分具有威懾力,讓人心裏發抖的聲音,姜青禾第一次那麽清楚聽見。

她的手心裏都是汗,陪她一起來的毛樂爾也緊張地說:“狼群來了嗎?”

最後兩人鼓起勇氣從縫隙裏探出腦袋,沒有看見遠處草原有綠油油會發光的眼睛,松了口氣,可還是一個晚上沒睡著。

第二天哈欠連天,卻還是照常趕路,繼續尋找下一條大河,晚上也照舊睡在靠著山腳的草原旁,那狼嚎一直在響,但姜青禾實在太困了,她的困意超過了怕,沈沈睡去了。

在草原上行進找河流的第三個晚上,她已經不那麽害怕狼嚎了,雖然也會從夢裏驚醒,但是還是能囫圇再睡過去的。

找河流的第四天夜裏,她已經能做到倒頭就睡了,在第五天,把式不再往前走了。

其中一個老把式說:“已經超兩百多公裏了,要是再往前,你這渠不用挖了,沒個七八年都挖不下來。”

他手上有著這幾天畫下來的水利圖,點點上面一個位置,“回到這去吧,就從這條黃沙江開始挖吧,它這個位置最合適,西南高而東北低,那蒙古包地就在東北,引水的話能流經過去。”

所以他們又花了一天時間趕到了黃沙江,到了時候已經是傍晚了,簡單地吃了點鍋盔墊肚子,兩位老把式沿著黃沙江開始測定渠線,入渠口。

老把式頂著黃沙江滾滾而來的狂風,呸出一點沙子,蹲下來跟姜青禾說:“你瞅這裏的蟻穴,全是沙子,要是從這裏開始挖,挖幾鏟就曉得底下全是沙子,這就是明沙,挖不得,不然每年掏沙就得把一批人累死。”

姜青禾這一路學到了不少,老把式如何確定近水源處的,就靠在草原上打洞的地鼠,看見有洞,下來摸一摸土是不是濕的,濕的話就說明底下或不遠處有水。

為了測定入水口,老把式來來回回走了上百遍,晚上睡過後,第二天起來重新弄。

到了黃沙江的第二天夜裏,沒有人睡覺,都在忙,老把式點起燈籠,他說:“要想知道這渠線對不對,白日塗筐,夜裏放燈。”

姜青禾知道想要在夜裏確定水渠的地勢高低,得要拿三盞燈,放在測定好的渠線上,一個老把式趴伏到地上,另一個放燈,一段一段地去測這個地勢。

這種絕對不能怕麻煩,怕麻煩一省事,到後頭沙石堵塞,轉彎處水流不通,那這條渠就廢了大半。

所以這些年紀已經上了六十的老人,在溫差如此大的夜裏,趴在冰涼的地上匍匐著去勘測。

他們如此,姜青禾他們哪好意思睡,一直在插樹枝定位,等快天亮睡一會兒,等霧氣消散天光大亮才起來。

起來後,白天有白天測量渠線的法子,也是灣裏一直在用的,把十個大小相同的柳筐塗成白的。一人拿一個筐和棍子,掛在同等高度,站在規定好的距離裏,看著那柳筐的高度差,一點點調整。

起伏大有坡度,人就要挨著近,平坦到壓根沒有起伏的,可以站著遠些,方便更好的推進。

由於這條渠實在是長,跟灣裏為了種樹挖渠的那又不一樣,比它挖的要寬幾倍,還有長個三四倍。所以越長的渠線就一定要定位準確,只能白天拿著柳筐測位,晚上放燈看對不對再繼續往下。

雖然中途他們有回去蒙古包休整過,補充幹糧,但夜裏又匆匆回來了。頂著烈日和夜裏巨大的溫差,在這個草原上奔走了一個月,才測完這漫長的渠線,又花了十天從頭一點點修正和改變一點彎度。

那時都已經到了初伏能種蘿蔔的時候了,姜青禾曬的烏漆嘛黑的,臉上的皮全都因為太幹而開裂起皮,比她最開始來春山灣時還要誇張。

其他還好,主要是又疼又癢,得養好久才能恢覆。

這個時候她真的很像在草原上騎馬馳騁的蒙古姑娘了,雖然皮膚黝黑,可是堅毅的神情,亮閃閃的眼神,瘦小卻而強大的身軀,讓她此時看起來那麽美麗。

她現在更瘦了,又黑又瘦的,可此時她的身體有著奔湧的力量,她告訴牧民,“挖渠肯定苦,比放牧轉場還要苦,可我們要是不挖,那草原就一直沒水,全靠天的施恩。”

“可要是我們挖了渠,哪怕花的時間很長,三年五年或者更久,可是它挖好之後,一直能灌溉著草原,等到很久以後,我們走了,它還在草原上奔流。”

“大家的子孫後代都知道,那流過草場,讓它生出無數綠草的河流,是我們留下來的。”

姜青禾不知道這條渠會存在多久,但一定比她活得要久。

挖渠興修水利,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事情。

牧民們激動地熱淚盈眶,他們吶喊,“圖雅,芒來□□。”

他們喊她,先鋒英雄。

他們知道,圖雅為這片草原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等種完了蘿蔔後,一群蒙古漢子跟著老把式學著挖渠的最基本方法,有十幾種,每一種都不是隨意的。

挖渠本來就是一件很苦又很累的活,不是盲目下來挖土刨出個坑就成的。

要人手有一柄長把平板西鍬,這種能最快挖出土來,扁擔和筐子都是必須的,可以擔土。

有了這三樣之後,老把式先教他們倒拉牛的法子,先劃拉出中線,在中線上t挖出一個碼頭,然後分層開挖,有秩序有方向,先往身後方向挖,再往旁邊。

又比如褪蛇皮、大揭蓋、鳳凰單展翅、鳳凰雙展翅、撩沙、取濕墊幹、洗淤、清淤加背、二接擔、三接擔、疊窖子的法子。

以及做分洪洩流的草閘,由於草閘特別覆雜,不像是土砌的大壩,做這個就費了小一個月時間。

所以這條水渠從測量到確定,再到逐步的落實,前後足足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

從夏季走到了秋季初,才在黃沙江舉辦了開渠儀式,老把式殺了一只羊,用血來祭祀。

然後他渾厚的聲音喊,“開渠!”

這條還尚未確定最後名字的渠,在牧民嘴裏叫冬恩都日胡,意思是湧流不息。

姜青禾也忙了整整三個月,九十個日夜來的奔波和操忙,讓她糙了不少,可當見到這條水渠終於動工時,她熱淚盈眶。

但願它建好之後,能長久地奔流於草原,讓草茂盛,讓牛羊健壯,讓牧民的生活更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