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不息
關燈
小
中
大
奮鬥不息
從童學出來, 姜青禾碰上了養雞的王婆,她正趕著一群小雞仔從打谷場那邊回來,大母雞咕咕叫, 小雞仔低頭東啄西啄。
這母雞和雞仔不同於姜青禾養的土雞, 她養是從關中那邊來的, 大夥叫關中雞,個子小矮胖,王婆那母雞脖子偏長,尾羽上翹, 走起路十分精神抖擻。
“王嬸,咋秋天也孵小雞仔了?”
姜青禾好奇,她養土雞的時候, 是去鎮上買的,那時已經過了灣裏春天母雞趴窩的時候, 各家都把小雞仔餵肥餵大了, 指望它們下更多的蛋, 沒人願意出手。
也就是養雞時才知道, 鎮上很多養雞戶,只在春天菢雞仔,清明前後母雞趴窩, 不再下蛋, 趴在稻草給做的窩裏孵蛋, 二十來日小雞仔便能破殼。
熱天孵出來的小雞仔不容易夭折, 而換做秋天,在春山灣白天熱, 夜裏冷的要蓋厚棉被的季節來說,孵出來的小雞很多養不活。
所以姜青禾才會奇怪。
王婆發出嘚嘚的聲趕著雞, 讓雞到她放的雞罩子裏去,等雞進籠後她才挺直身板。露在頭巾外的臉滿是笑意,“這不得說道說道你跌的露水豆豆兒了。”
山窪子裏人管別人的恩惠,叫做跌露水豆豆兒。
姜青禾沒懂,王婆手搭在灰白的裙袱子上,一只手指著那活蹦亂跳的小雞仔說:“俺們這裏養的雞大多是關中雞,母雞個頭小,生的蛋也小,沒幾兩肉。”
“俺往前就好養雞,這雞養的不得勁,咋餵都餵不肥壯,趴窩日子太久了些。俺打聽到西莊有種紅雞,體大、蛋大,從更遠的上郡來的,一只種雞得要五六十錢。”
王婆說起來仍想嘆氣,“配種至少得兩只,想挑好蛋出好雞,那就更得不老少了。俺家沒錢,孵的雞換出去也收不到幾個麻錢。”
在七月之前,她依舊孵的關中雞,按往常一樣等雞婆趴在竈膛洞裏,提早塞好幹草,等它菢小雞,不再去想啥紅雞了。
可七月後,王婆笑道:“誰能想著,俺也能有拾跌果的一日。禾吶,要不是你牽頭叫俺們編些東西,俺男人給童學做活,俺大兒進山伐木,二兒也趁農閑謀了個燒磚瓦的活計,俺這雞真養不起來。”
一家子都有賺錢來路,光王婆自己起早貪黑編的草織品,小半月就有兩三百錢,她在家裏放話說要買雞。
原先總跟她唱反調的媳婦子,也不攔著了,窮得吃黑面勒褲帶子,還要上折騰下折騰,誰肯阿。
可眼下一家子每日只要手能動,就有錢拿,偶爾也吃上幾口葷腥,日子不緊巴,索性也懶得攔了。
王婆就這樣順利地養上了心心念念的紅雞。
“從前不敢孵秋雞娃子,關中雞容易折,可換了這紅雞後,你瞅它,半點不怕凍,活的糙實得很。生的秋雞娃子也是,只折了一只,其餘連毛都快長齊全了,還愁過不了冬。”
王婆真的開始自賣自誇,她將中指和大拇指捏住,比劃出一個圓來,“紅雞下的蛋個個都有這麽老大,不像關中雞,蛋還沒地上那小石子大。”
“大夥見了那蛋,”王婆清咳,挺直背脊,“都跟俺定明年的雞仔,俺說要錢,他們也肯給,俺在家裏算擡得起頭了。”
姜青禾由衷高興,切實發自肺腑地說:“那都是嬸你自個兒的t本事,養得好,尋常人養不出你這個活泛的雞來。”
王婆立馬搖頭,她拉住姜青禾的手,皺巴巴的眼皮下泛著光,大聲地反駁,“俺的本事俺清楚,按以前俺養出再大的雞來,他們也掏不出幾個錢來買。”
“為啥,大夥兜裏沒錢阿!”
“可今年為啥能掏錢了,那是腰包子鼓了。”
她在這片山窪子住了幾十年,最窮的時候遇到旱災,河水斷流,蝗蟲把地上的糧食草葉全都啃吃幹凈了,人吃個榆樹皮都要靠搶靠打。
最富的日子,按一年前的王婆說,狗屁有個富的苗頭,能舍得吃碗全白面,不摻苞谷、高粱的再說。
對於富,她想的就是一個月能吃上一碗白米飯,豬油拌一拌,或者有塊豬油渣,有碗燉蛋。
可一年後,這個活了半百的婆子,陡然有了一陶罐滿滿當當的錢,除了豬油渣,她能在農忙喝上骨頭湯,羊雜碎,養起了琢磨好幾年的紅雞。今年家裏還商量著,稻子收了,不再跟以前那般,全都換出去,留上一兩鬥在家裏,也吃上一口白米飯。
這換往前,得被人罵得失心瘋了,掏食蟲上身,日子不過了,要爭這口吃的。
可如今諞閑傳時,各家當家做主的女人變了個樣。以前摳得要命,地裏的稻子要是被鳥雀啄過,在那指天罵地,那遺落的稻子是夜裏點著羊油燈,也得來摸拾一幹二凈的。
眼下卻說,是該留點稻子,磨了米,大冬天貓家裏時,也吃碗米湯。
全然忘了早先說過,窩家裏又不幹活,吃個二合子面饃饃頂天了,吃那麽好作甚,肚子不空就成。
現在卻改了口風,家裏養了豬的要殺豬做過年豬,不殺豬的養著配種的,就說到他們那小半扇肉好過年。
再者說今年收了油菜,不全抵給油坊了,她們也吃油炒菜,而不是羊油豬油擦個鍋底。
以前沒事做,地裏活忙完,一群人坐大槐樹底下,漢子婦人都有。說這家生了娃,家裏頭娘連個紅雞蛋也不送,要不說那家的閨女長了張麻子臉,嫁不出去,盡是編排人,嚼舌根子。
反反覆覆,嚼到這個話題已經像爛腌菜生了白醭,不能吃了才狠心換掉,又換下一戶人家,只要從大槐樹底下路過就會被說,夫妻私房事更逃不開。
人人都這樣,你說他,他說你。不然還有啥可樂呵的,活在這山裏,不是土就是草,還有沒有盡頭的活計,就這樣日覆一日的過完一輩子。
死了到了地底,能說的也只有東家長,西家短,別人家那點子破事。問他們自己的事,不知道,十來歲就吊在地裏頭了,繩子一頭拴在地裏,另一頭系腰上,去不了遠路。
但是如今,要是閻王爺問起,這群生活在山窪裏,從沒有開過眼界的人會說得頭頭是道。
他們從把式學堂說起,在那學了養豬,咋治蟲害,編繩,織布,地裏刨食的人也能進學堂了,旁邊還有娃在讀書,只聽著心裏就熨帖得很。
仿佛自己也明了點理,識得一二個字,不再張口閉口說別人家長短。好似驟然才得知,之前那樣子碎嘴討人嫌,有些之前日鬼搗棒的,嘴巴臭得跟旱廁般,眼下再起句頭,立馬被別人說讓她積點口德。
但其實,往常他們也是這麽說過來的。
再得說到自己身上的事,除了地裏的莊稼活計,農歷節氣,也能有別的事可以值得說道了。
比如王老爹,擱以前那就是把地裏當自家的人,拉著頭牛沈默地在地裏和家裏往返。
可如今活得那叫個好,整天有帶油水的飯菜吃,吹著活潑潑的嗩吶,所見所聞都能編本書了。每日回來,哪怕晚了,都有好些老人聽他講趣事,哪怕只有片刻,叫大夥這一日都滿足了,連夜裏睡前也琢磨著,渾然忘了疲倦。
更別提那又瘦又黑,往前跟個刺頭帶著大夥鬧的黑蛋,眼下人黑是黑,可胖了不少,特有精氣神。每日采買菜蔬,嘴巴學好了,見人就和氣地笑,早前是孤兒寡母,啃黑面饃饃吃硌嗓子的黃米黏飯。
現在家裏不說頓頓吃肉,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點葷腥,從被人可憐到被暗自艷羨。
王婆她說:“你讓好些人,都活得跟往前不同了。”
“閨女啊,你同俺走一段路吧,俺這些日子阿,日日想夜夜念。以前睡不著是愁,愁地裏糧食,愁糞肥,愁家裏幾張嘴,又添了個口人,吃啥喝啥。”
王婆很坦然地說:“可現在俺不愁了,俺白天編著筐笑,一個筐兩個錢,俺編完就有錢,夜裏想著灣裏如今的日子,更是沒得說,夢裏也笑。”
姜青禾不習慣開口打斷別人,她靜靜地聽王婆念叨,可心裏阿,難以平靜,像是冬天上凍的河水,等到暖和時突然出現一塊塊裂紋。
她幫王婆一起提雞罩,走過了童學,走過了不遠處曾經的紅花田,王婆瞇著眼說:“好些人明年要開荒田,種茜草、紅花,藍靛草,到時候賣給染坊。”
走到了另一片空曠的土地,王婆說:“土長要在這裏種果樹,你那時沒來,大夥說每家掏點錢,給你家種三棵果樹。”
“說小娃愛吃桃,種一顆桃樹,水桃特好,甜津津水潤潤的。俺說種株山櫻桃,山裏的櫻桃好吃,虎妮說你愛吃棗,就再種棵棗樹。”
“大夥都念著你呢。”
姜青禾阿了聲,她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給我的?”
“那還能給俺的啊,”王婆笑她。
“給我做啥啊,這一顆果樹得七八十個錢,不值當,”姜青禾說到後頭,她喃喃地說。
王婆不同意,“哪不值當了,除了土長,就你最值當了!不信俺吼一嗓子,你問問大夥。”
姜青禾不再吱聲,她總對別人的好意略帶惶恐,她並非惴惴不安,只是下意識認為不值得。
此時兩人已經走出了這片地,往灣裏去了,小道上有人走動,不遠處是一座座黃土黑磚瓦房。
院子裏婦人撒谷子餵雞,老漢牽著一頭山羊從跟前走過,五月養的肥鴨子嘎嘎一陣亂叫,有豬崽子跟著哼哼了幾聲。
路過的院子曬著蓬松的棉花,兩棵樹上拉的麻繩掛了紅布,大片瓦藍的布,不深很好看,更類似沒有雲時天空的藍。
十二三歲的男娃背著一簍柴火,手裏提著一捆草,跟身邊同歲的娃說:“歇了上童學玩去,俺想玩那溜溜滑好一天了。”
“俺也是,快走。”
兩人相繼打鬧一蹦一跳往大道上走,隔了很遠還能聽見他們嘻嘻哈哈的笑聲。
姜青禾以前很喜歡念詩,尤其是那種生僻的,她念到過元代詩人寫的一首詩。
黍稷秋收厚,桑麻春事好,婦隨夫唱兒孫孝。線雞長膘,綿羊下羔,絲繭成繰。
雖不甚貼合,她如今也忘了好些字如何寫,可莫名能想起這句來。
明明她昨天也路過這裏,卻只匆匆瞟過,不曾留意,也從未有此心境。
田家的樂趣不就外乎於此嗎。
她送了王婆到家,王婆塞給她一大筐的雞蛋,個個圓滾滾的,比她家裏的鴨蛋都要大。
王婆不容她推拒,“你不收,俺也琢磨著送你家裏去的,本來得送你雞的。可這雞仔養養費勁,母雞還得做種雞,你就先吃些雞蛋補補吧。”
“你比俺之前瞧著瘦了。”
姜青禾確實瘦了,瘦的不算明顯,因為她本來就瘦。
最後她還是接過了那一籃子沈甸甸,足有二十來個雞蛋的籃子。
然後她走在灣裏,被不停地叫住,往常空著手,她說不好拿大夥也算了。可如今她拿著個籃子,但凡瞟到她的婦人,都得進屋拿一把菜給她,要不是紅辣子幹、或是甜瓜幹,再不濟一兩個鴨蛋。
沒拿新收的高粱,怕一鬥太輕,兩鬥壓得人背疼。
姜青禾被一群婦人堵著,好些日子沒咋見到她,有一堆的事要問。
“青禾阿,俺家地裏的高粱收了,高粱皮俺也曬了,你這還收不?”胖嬸搓著手問她。
李嬸也急急地說:“之前你說,收了羊毛教俺們打毛線,織秋衣毛衣,打毛鞋的,還做數不?”
“是啊,還有那棉花,俺們按教的紡好了線,只差織布了,織成的布你這收不,俺們不穿那老些衣裳。”
……
姜青禾挨個聽完了這一個個問題,昨天還郁郁不樂,麻木不振,只差覺得人生沒了鬥志。
要是別人問她啥,她腦子都跟生了銹一樣不能轉動。
可眼下她仿佛積蓄了數不清的力氣,讓她頭腦清醒,不急不緩地回答所有問題。
“高粱葉收的t,除了高粱葉外,高粱桿,還有過些日子要收的苞米皮也是得收的,”姜青禾放下將她手勒到起紅痕的籃子,面對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她緩了口氣繼續說:“只收曬幹的,有黴點子的破裂的都不收。”
“還有會編炕席的嬸子,可以跟我說聲,我要幾個人來編,最好拿之前編過的席子來。”
姜青禾關於這的知識儲備沒落下過,她收高粱桿染紅編炕席,炕席在賀旗鎮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很多講究一些的人家,在成婚時會準備兩領炕席,鋪在新房的炕上,這種叫對席,成雙成對的總吉利一些。
基本上大多數的炕席都是用高粱桿編的。
之前高粱沒成熟姜青禾也沒法子,只是如今高粱成熟,那她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得儲備足夠多的炕席。
她手上有小魚走村時給記的各村莊稼以及其他種種,她都很熟了,所以此時說起來頭頭是道,“我要收很多很多高粱葉和高粱桿,按一捆五十根高粱桿算是五個錢,高粱葉一百張算五個錢。”
這個定價是合理的,定的太高她得倒貼錢。
不等這十來個女人歡呼,她立馬接上,“所以要是趁著這幾天,地裏稻子啥還沒收的時候。可以叫家裏的叔、爺,去外面村子裏收高粱葉和高粱桿。”
“離我們這近的,下灣村和西口村種了很多的高粱,上林那裏不用去了,他們不咋種這玩意,要是有結伴的話,可以往更遠一點的毛家莊那去,他們的高粱是最多的。”
姜青禾等她們議論完接著說:“還有羊毛,今年剪秋毛的時候還沒有到,我已經定好了,怎麽織,等羊毛收好,到時候麻煩各位嬸子給搓成羊毛線,到時候再教。”
“織布不要急,我明天會先去衙門工房走一趟,看看能不能再運兩架織布機過來,到時候會放在染坊那裏,再試試請鎮上織工過來,棉花會按鎮上現在的價來收,我們這種笨花不如西城域的長絨棉,價格比羊毛要高些,一斤大概是二十五個錢。”
“棉花咋收到時候會說,只是今天剛好碰見,也得跟嬸子們說聲,往後,”姜青禾頓了頓,“錢數不用賣出去再給,往後收到我手裏,立即當面點清。”
姜青禾第一次知道,十來個女人能爆發如此大的歡呼聲,驚的雞窩裏的雞亂飛,抖落絨毛,鴨子嘎嘎叫得更響。
她們奔走相告這個好消息,在這個夕陽如約到來的傍晚,春山灣熱鬧極了,雞鴨同跳,三五人成群議論紛紛。
而姜青禾提著滿滿當當的籃子,實在重,可她腳步生風。
去它的麻木,去它的萎靡不振。
她就應該奮鬥不息,讓自己,讓大家走在康莊大道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從童學出來, 姜青禾碰上了養雞的王婆,她正趕著一群小雞仔從打谷場那邊回來,大母雞咕咕叫, 小雞仔低頭東啄西啄。
這母雞和雞仔不同於姜青禾養的土雞, 她養是從關中那邊來的, 大夥叫關中雞,個子小矮胖,王婆那母雞脖子偏長,尾羽上翹, 走起路十分精神抖擻。
“王嬸,咋秋天也孵小雞仔了?”
姜青禾好奇,她養土雞的時候, 是去鎮上買的,那時已經過了灣裏春天母雞趴窩的時候, 各家都把小雞仔餵肥餵大了, 指望它們下更多的蛋, 沒人願意出手。
也就是養雞時才知道, 鎮上很多養雞戶,只在春天菢雞仔,清明前後母雞趴窩, 不再下蛋, 趴在稻草給做的窩裏孵蛋, 二十來日小雞仔便能破殼。
熱天孵出來的小雞仔不容易夭折, 而換做秋天,在春山灣白天熱, 夜裏冷的要蓋厚棉被的季節來說,孵出來的小雞很多養不活。
所以姜青禾才會奇怪。
王婆發出嘚嘚的聲趕著雞, 讓雞到她放的雞罩子裏去,等雞進籠後她才挺直身板。露在頭巾外的臉滿是笑意,“這不得說道說道你跌的露水豆豆兒了。”
山窪子裏人管別人的恩惠,叫做跌露水豆豆兒。
姜青禾沒懂,王婆手搭在灰白的裙袱子上,一只手指著那活蹦亂跳的小雞仔說:“俺們這裏養的雞大多是關中雞,母雞個頭小,生的蛋也小,沒幾兩肉。”
“俺往前就好養雞,這雞養的不得勁,咋餵都餵不肥壯,趴窩日子太久了些。俺打聽到西莊有種紅雞,體大、蛋大,從更遠的上郡來的,一只種雞得要五六十錢。”
王婆說起來仍想嘆氣,“配種至少得兩只,想挑好蛋出好雞,那就更得不老少了。俺家沒錢,孵的雞換出去也收不到幾個麻錢。”
在七月之前,她依舊孵的關中雞,按往常一樣等雞婆趴在竈膛洞裏,提早塞好幹草,等它菢小雞,不再去想啥紅雞了。
可七月後,王婆笑道:“誰能想著,俺也能有拾跌果的一日。禾吶,要不是你牽頭叫俺們編些東西,俺男人給童學做活,俺大兒進山伐木,二兒也趁農閑謀了個燒磚瓦的活計,俺這雞真養不起來。”
一家子都有賺錢來路,光王婆自己起早貪黑編的草織品,小半月就有兩三百錢,她在家裏放話說要買雞。
原先總跟她唱反調的媳婦子,也不攔著了,窮得吃黑面勒褲帶子,還要上折騰下折騰,誰肯阿。
可眼下一家子每日只要手能動,就有錢拿,偶爾也吃上幾口葷腥,日子不緊巴,索性也懶得攔了。
王婆就這樣順利地養上了心心念念的紅雞。
“從前不敢孵秋雞娃子,關中雞容易折,可換了這紅雞後,你瞅它,半點不怕凍,活的糙實得很。生的秋雞娃子也是,只折了一只,其餘連毛都快長齊全了,還愁過不了冬。”
王婆真的開始自賣自誇,她將中指和大拇指捏住,比劃出一個圓來,“紅雞下的蛋個個都有這麽老大,不像關中雞,蛋還沒地上那小石子大。”
“大夥見了那蛋,”王婆清咳,挺直背脊,“都跟俺定明年的雞仔,俺說要錢,他們也肯給,俺在家裏算擡得起頭了。”
姜青禾由衷高興,切實發自肺腑地說:“那都是嬸你自個兒的t本事,養得好,尋常人養不出你這個活泛的雞來。”
王婆立馬搖頭,她拉住姜青禾的手,皺巴巴的眼皮下泛著光,大聲地反駁,“俺的本事俺清楚,按以前俺養出再大的雞來,他們也掏不出幾個錢來買。”
“為啥,大夥兜裏沒錢阿!”
“可今年為啥能掏錢了,那是腰包子鼓了。”
她在這片山窪子住了幾十年,最窮的時候遇到旱災,河水斷流,蝗蟲把地上的糧食草葉全都啃吃幹凈了,人吃個榆樹皮都要靠搶靠打。
最富的日子,按一年前的王婆說,狗屁有個富的苗頭,能舍得吃碗全白面,不摻苞谷、高粱的再說。
對於富,她想的就是一個月能吃上一碗白米飯,豬油拌一拌,或者有塊豬油渣,有碗燉蛋。
可一年後,這個活了半百的婆子,陡然有了一陶罐滿滿當當的錢,除了豬油渣,她能在農忙喝上骨頭湯,羊雜碎,養起了琢磨好幾年的紅雞。今年家裏還商量著,稻子收了,不再跟以前那般,全都換出去,留上一兩鬥在家裏,也吃上一口白米飯。
這換往前,得被人罵得失心瘋了,掏食蟲上身,日子不過了,要爭這口吃的。
可如今諞閑傳時,各家當家做主的女人變了個樣。以前摳得要命,地裏的稻子要是被鳥雀啄過,在那指天罵地,那遺落的稻子是夜裏點著羊油燈,也得來摸拾一幹二凈的。
眼下卻說,是該留點稻子,磨了米,大冬天貓家裏時,也吃碗米湯。
全然忘了早先說過,窩家裏又不幹活,吃個二合子面饃饃頂天了,吃那麽好作甚,肚子不空就成。
現在卻改了口風,家裏養了豬的要殺豬做過年豬,不殺豬的養著配種的,就說到他們那小半扇肉好過年。
再者說今年收了油菜,不全抵給油坊了,她們也吃油炒菜,而不是羊油豬油擦個鍋底。
以前沒事做,地裏活忙完,一群人坐大槐樹底下,漢子婦人都有。說這家生了娃,家裏頭娘連個紅雞蛋也不送,要不說那家的閨女長了張麻子臉,嫁不出去,盡是編排人,嚼舌根子。
反反覆覆,嚼到這個話題已經像爛腌菜生了白醭,不能吃了才狠心換掉,又換下一戶人家,只要從大槐樹底下路過就會被說,夫妻私房事更逃不開。
人人都這樣,你說他,他說你。不然還有啥可樂呵的,活在這山裏,不是土就是草,還有沒有盡頭的活計,就這樣日覆一日的過完一輩子。
死了到了地底,能說的也只有東家長,西家短,別人家那點子破事。問他們自己的事,不知道,十來歲就吊在地裏頭了,繩子一頭拴在地裏,另一頭系腰上,去不了遠路。
但是如今,要是閻王爺問起,這群生活在山窪裏,從沒有開過眼界的人會說得頭頭是道。
他們從把式學堂說起,在那學了養豬,咋治蟲害,編繩,織布,地裏刨食的人也能進學堂了,旁邊還有娃在讀書,只聽著心裏就熨帖得很。
仿佛自己也明了點理,識得一二個字,不再張口閉口說別人家長短。好似驟然才得知,之前那樣子碎嘴討人嫌,有些之前日鬼搗棒的,嘴巴臭得跟旱廁般,眼下再起句頭,立馬被別人說讓她積點口德。
但其實,往常他們也是這麽說過來的。
再得說到自己身上的事,除了地裏的莊稼活計,農歷節氣,也能有別的事可以值得說道了。
比如王老爹,擱以前那就是把地裏當自家的人,拉著頭牛沈默地在地裏和家裏往返。
可如今活得那叫個好,整天有帶油水的飯菜吃,吹著活潑潑的嗩吶,所見所聞都能編本書了。每日回來,哪怕晚了,都有好些老人聽他講趣事,哪怕只有片刻,叫大夥這一日都滿足了,連夜裏睡前也琢磨著,渾然忘了疲倦。
更別提那又瘦又黑,往前跟個刺頭帶著大夥鬧的黑蛋,眼下人黑是黑,可胖了不少,特有精氣神。每日采買菜蔬,嘴巴學好了,見人就和氣地笑,早前是孤兒寡母,啃黑面饃饃吃硌嗓子的黃米黏飯。
現在家裏不說頓頓吃肉,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點葷腥,從被人可憐到被暗自艷羨。
王婆她說:“你讓好些人,都活得跟往前不同了。”
“閨女啊,你同俺走一段路吧,俺這些日子阿,日日想夜夜念。以前睡不著是愁,愁地裏糧食,愁糞肥,愁家裏幾張嘴,又添了個口人,吃啥喝啥。”
王婆很坦然地說:“可現在俺不愁了,俺白天編著筐笑,一個筐兩個錢,俺編完就有錢,夜裏想著灣裏如今的日子,更是沒得說,夢裏也笑。”
姜青禾不習慣開口打斷別人,她靜靜地聽王婆念叨,可心裏阿,難以平靜,像是冬天上凍的河水,等到暖和時突然出現一塊塊裂紋。
她幫王婆一起提雞罩,走過了童學,走過了不遠處曾經的紅花田,王婆瞇著眼說:“好些人明年要開荒田,種茜草、紅花,藍靛草,到時候賣給染坊。”
走到了另一片空曠的土地,王婆說:“土長要在這裏種果樹,你那時沒來,大夥說每家掏點錢,給你家種三棵果樹。”
“說小娃愛吃桃,種一顆桃樹,水桃特好,甜津津水潤潤的。俺說種株山櫻桃,山裏的櫻桃好吃,虎妮說你愛吃棗,就再種棵棗樹。”
“大夥都念著你呢。”
姜青禾阿了聲,她有點懷疑自己聽錯了,“給我的?”
“那還能給俺的啊,”王婆笑她。
“給我做啥啊,這一顆果樹得七八十個錢,不值當,”姜青禾說到後頭,她喃喃地說。
王婆不同意,“哪不值當了,除了土長,就你最值當了!不信俺吼一嗓子,你問問大夥。”
姜青禾不再吱聲,她總對別人的好意略帶惶恐,她並非惴惴不安,只是下意識認為不值得。
此時兩人已經走出了這片地,往灣裏去了,小道上有人走動,不遠處是一座座黃土黑磚瓦房。
院子裏婦人撒谷子餵雞,老漢牽著一頭山羊從跟前走過,五月養的肥鴨子嘎嘎一陣亂叫,有豬崽子跟著哼哼了幾聲。
路過的院子曬著蓬松的棉花,兩棵樹上拉的麻繩掛了紅布,大片瓦藍的布,不深很好看,更類似沒有雲時天空的藍。
十二三歲的男娃背著一簍柴火,手裏提著一捆草,跟身邊同歲的娃說:“歇了上童學玩去,俺想玩那溜溜滑好一天了。”
“俺也是,快走。”
兩人相繼打鬧一蹦一跳往大道上走,隔了很遠還能聽見他們嘻嘻哈哈的笑聲。
姜青禾以前很喜歡念詩,尤其是那種生僻的,她念到過元代詩人寫的一首詩。
黍稷秋收厚,桑麻春事好,婦隨夫唱兒孫孝。線雞長膘,綿羊下羔,絲繭成繰。
雖不甚貼合,她如今也忘了好些字如何寫,可莫名能想起這句來。
明明她昨天也路過這裏,卻只匆匆瞟過,不曾留意,也從未有此心境。
田家的樂趣不就外乎於此嗎。
她送了王婆到家,王婆塞給她一大筐的雞蛋,個個圓滾滾的,比她家裏的鴨蛋都要大。
王婆不容她推拒,“你不收,俺也琢磨著送你家裏去的,本來得送你雞的。可這雞仔養養費勁,母雞還得做種雞,你就先吃些雞蛋補補吧。”
“你比俺之前瞧著瘦了。”
姜青禾確實瘦了,瘦的不算明顯,因為她本來就瘦。
最後她還是接過了那一籃子沈甸甸,足有二十來個雞蛋的籃子。
然後她走在灣裏,被不停地叫住,往常空著手,她說不好拿大夥也算了。可如今她拿著個籃子,但凡瞟到她的婦人,都得進屋拿一把菜給她,要不是紅辣子幹、或是甜瓜幹,再不濟一兩個鴨蛋。
沒拿新收的高粱,怕一鬥太輕,兩鬥壓得人背疼。
姜青禾被一群婦人堵著,好些日子沒咋見到她,有一堆的事要問。
“青禾阿,俺家地裏的高粱收了,高粱皮俺也曬了,你這還收不?”胖嬸搓著手問她。
李嬸也急急地說:“之前你說,收了羊毛教俺們打毛線,織秋衣毛衣,打毛鞋的,還做數不?”
“是啊,還有那棉花,俺們按教的紡好了線,只差織布了,織成的布你這收不,俺們不穿那老些衣裳。”
……
姜青禾挨個聽完了這一個個問題,昨天還郁郁不樂,麻木不振,只差覺得人生沒了鬥志。
要是別人問她啥,她腦子都跟生了銹一樣不能轉動。
可眼下她仿佛積蓄了數不清的力氣,讓她頭腦清醒,不急不緩地回答所有問題。
“高粱葉收的t,除了高粱葉外,高粱桿,還有過些日子要收的苞米皮也是得收的,”姜青禾放下將她手勒到起紅痕的籃子,面對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她緩了口氣繼續說:“只收曬幹的,有黴點子的破裂的都不收。”
“還有會編炕席的嬸子,可以跟我說聲,我要幾個人來編,最好拿之前編過的席子來。”
姜青禾關於這的知識儲備沒落下過,她收高粱桿染紅編炕席,炕席在賀旗鎮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很多講究一些的人家,在成婚時會準備兩領炕席,鋪在新房的炕上,這種叫對席,成雙成對的總吉利一些。
基本上大多數的炕席都是用高粱桿編的。
之前高粱沒成熟姜青禾也沒法子,只是如今高粱成熟,那她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得儲備足夠多的炕席。
她手上有小魚走村時給記的各村莊稼以及其他種種,她都很熟了,所以此時說起來頭頭是道,“我要收很多很多高粱葉和高粱桿,按一捆五十根高粱桿算是五個錢,高粱葉一百張算五個錢。”
這個定價是合理的,定的太高她得倒貼錢。
不等這十來個女人歡呼,她立馬接上,“所以要是趁著這幾天,地裏稻子啥還沒收的時候。可以叫家裏的叔、爺,去外面村子裏收高粱葉和高粱桿。”
“離我們這近的,下灣村和西口村種了很多的高粱,上林那裏不用去了,他們不咋種這玩意,要是有結伴的話,可以往更遠一點的毛家莊那去,他們的高粱是最多的。”
姜青禾等她們議論完接著說:“還有羊毛,今年剪秋毛的時候還沒有到,我已經定好了,怎麽織,等羊毛收好,到時候麻煩各位嬸子給搓成羊毛線,到時候再教。”
“織布不要急,我明天會先去衙門工房走一趟,看看能不能再運兩架織布機過來,到時候會放在染坊那裏,再試試請鎮上織工過來,棉花會按鎮上現在的價來收,我們這種笨花不如西城域的長絨棉,價格比羊毛要高些,一斤大概是二十五個錢。”
“棉花咋收到時候會說,只是今天剛好碰見,也得跟嬸子們說聲,往後,”姜青禾頓了頓,“錢數不用賣出去再給,往後收到我手裏,立即當面點清。”
姜青禾第一次知道,十來個女人能爆發如此大的歡呼聲,驚的雞窩裏的雞亂飛,抖落絨毛,鴨子嘎嘎叫得更響。
她們奔走相告這個好消息,在這個夕陽如約到來的傍晚,春山灣熱鬧極了,雞鴨同跳,三五人成群議論紛紛。
而姜青禾提著滿滿當當的籃子,實在重,可她腳步生風。
去它的麻木,去它的萎靡不振。
她就應該奮鬥不息,讓自己,讓大家走在康莊大道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