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99章 第九十九章

關燈
第099章 第九十九章

第九十九章

寧和剛掀了門簾, 聽得這樣一聲,擡眼看去,見是個綠衣裳的年輕姑娘, 嘴巴張得大大的, 瞪著眼睛瞅她。

這女子……寧和心下覺得有些怪異。須知這世道尋常女兒家行走在外, 大多總是要矜持幾分,鮮有像眼前這位一般, 在大庭廣眾之下將一張嘴張得這樣大、混能塞下兩枚雞子的。那張臉蛋原本稱得上幾分清秀,卻作這般表情,倒顯得有些猙獰了。

此間客店大堂裏設有三五排木桌,七成已是坐滿了,幾個大小童兒走在其中端水上菜,一眼看去唯一一個瞧著年歲成了人的,竟就只有寧和跟前這位綠衣姑娘。

寧和走進店來,行至櫃臺邊上,卻見那姑娘還在原地呆呆傻傻地張著嘴巴盯著她看,不由拿手叩了一叩桌沿:“姑娘?”

領了寧和進來的那男娃跟在後頭,喊了一聲:“翠姑, 這是個女人,你快莫看了!”

那綠衣姑娘一下回神, 瞪了他一眼, 作勢要捋袖子過來打他:“老娘曉得, 要你多話,滾外邊守著去!”

男娃一溜煙跑了。

那綠衣姑娘喝走男娃,回過頭看寧和, 這回嘴是合上了,一雙眼卻仍是定定地盯在她身上。

綠衣姑娘走到櫃臺後, 朝寧和露出個笑臉:“妾名翠姑,客人住店麽?”

她行走起來身姿很是窈窕,一雙眼睛狹長,眼珠亮晶晶,笑面盈盈動人。

寧和朝她微微頷首,說道:“兩間房,最好相隔近些。”

“客人叫什麽名兒?”

“寧和。”

一路風塵,左右如今不缺錢財,寧和便要了兩間上房,也好休整一番。

那翠姑說:“可巧,正好也只兩間上房啦,正是趕上了!”

寧和聽了也就順勢問了一句:“此地並非在城中,卻怎的如此緊俏,莫非有什麽熱鬧可瞧麽?”

翠姑笑道:“嘻,我們這店雖不在甚麽城裏,來客卻總是不少的!要往鶴涫臺去,這方圓幾十裏,可就只咱們這一間店哪!”

驟然聽得此名,寧和頓時微楞,問道:“……鶴涫臺?”

“就是落金坡!”翠姑說,拿出柄小銅算盤在手裏撥了撥,隨口問道:“您可要用飯?妾身隨後便叫個小子給您送上樓去。”

落金坡?

寧和暗自記下了這名字,搖了搖頭。她要了飯食,只是就在這大堂裏吃,想著如今自己人生地不熟,正可趁此打聽一二。

翠姑見她拒絕,神色像是有些遺憾,又說要領她上樓去。

寧和分明瞧見門口的童兒又領了一行新客進來,面前翠姑卻像沒看見似的,只顧著要迎她往裏間走。

寧和便說:“既有新客來,姑娘不必管我,只將鑰匙給我,我自上樓去。”

翠姑眼睛往後瞥了瞥,嘀咕了句“直賊才,早晚不來”,才不情不願地喊了聲:“石板!過來帶客人去房間!”

有個拎著茶壺的童兒脆聲答應,小跑著過來,接了翠姑給的銅鑰匙,轉頭對寧和說道:“客人,請隨我來。”

寧和跟著他上去了。

這小童約摸七八歲模樣,穿了件灰藍色的布褂子,走起路來一跳一跳,瞧著很是活潑。

但寧和總覺得有些怪異,垂眼盯他背影片刻,靈光凝於左目之上,竟漸漸隱約瞧見這童兒身後長著一條耷拉著的灰尾巴,正隨著他跳起的動作左右晃蕩著。

妖?

寧和心頭一驚,下意識指尖微動,袖間劍光隱現。

那小童全無所覺,朝樓上走了幾步,回過頭,望著寧和道:“客人,這邊走。”

懷中青雲榜不見動靜,寧和與他烏溜溜雙眸對視,片刻後,到底沒有動手,只沈默地跟在這小童身後。

寧和的房間位於二樓向陽處,雕花紅木門上掛著銅鎖,裏頭床有紗帳,兩桌一案,陳設倒也稱得上一句幹凈整潔。

那小童站在門口把鑰匙給她,口中說道:“客人,就是此處了。可要熱水茶湯?”

寧和這些日風裏來海裏泡的,還沒正經梳洗過一回,便要了熱水。

她低頭看那小童,問道:“你叫石板?”

“是。”小童點頭,“客人,我家有六個兄弟,大哥叫金板,二哥叫銀板,三哥銅板,四哥鐵板,我是石板,還有個六弟木板。”

他想了想,補充道:“先前領客人進門的,是二哥銀板。”

這……寧和失笑,民間取名大多隨意,然而聽著這豆丁大的小娃一本正經地報出這一連串名來,也實在有些逗趣。

她語氣和緩了些:“原來如此,怎不見你家大人?”

童兒說:“大人出門了。”

寧和又問:“翠姑可是你家姐?”

童兒搖頭:“我只有五個兄弟。翠姑是……”

他思索了一會兒,才說道:“是店主的小妹。”

寧和眉頭微動,心中思量。她原以為那翠姑就是此間店主,卻不想另有其人——又或者並非是人。如此,那就要從長計議了。

寧和不再發問,那小童便轉身出去。

寧和瞧著他拖著那條灰毛尾巴消失在門後,走過去將門扉合攏,轉身給自己倒了杯茶,在桌邊坐下,陷入沈思。

過了大約半柱香時間,門外傳來聲響,寧和擡眼,就聽門外響起翠姑刻意壓低得格外柔媚的嗓音:“客人,客人?翠姑給您送水來。”

寧和開門一瞧,不由楞了一楞。

入眼先是一只大桶,裏頭水面高至桶沿,熱氣裊裊。然後才是桶後的翠姑,她雙手環舉著這只幾近她人高的大桶,走起路來不僅水波不晃,還有空別過頭朝寧和拋出笑眼來。

這桶水便是叫兩名壯年男子來擡,恐怕也不會如此輕巧。

寧和讓過身,瞧著她舉著木桶進屋,彎腰放下,再回過頭絞著耳側的發絲朝自己抿著嘴巴笑。

寧和運起靈氣於左目,瞳中花影乍現間朝她仔細一瞧,果然瞧見了這翠姑一身裙裾之後也有條灰撲撲的毛尾巴,一晃一晃,比方才那小童的那條要大上許多。再擡眼看那張臉,莫名也覺得有些毛乎乎的,發間還藏著雙若隱若現的立耳,也是灰色的。

寧和細看了片刻,有些分辨不出。光看那耳朵,說是狼是狗,又或者貓狐都有些可能,再觀其尾,大約不是狼就是狐。

只是不知此等獸類化作人形,還在此地路邊開了一家客店,究竟意欲何為。

那翠姑放下水桶並不離去,磨磨蹭蹭地留在寧和房內,想要同她搭話。

寧和有心想探明她是何目的,便也不動聲色,聽她開口。

就聽翠姑笑盈盈地問道:“客人是要往大趙去吧?近日天不算冷,明兒一早,天將亮時走,入夜就能到那落金坡,趁夜裏翻過去,渡了淮水,就能到番南了。”

寧和朝她頷首:“多謝姑娘指點。”

這也是她行至此處宿店的原由。寧和雖原就是大趙人,可她身上如今一紙文牒也無,原本岐山縣的“寧和”也不當無端出現在這西域魚烏之地,因而她如今與黑戶也無異。

若想從大趙關隘走,少不得許多麻煩,於是只能選處荒野地界,自行翻越入關。

番南多山,乃是大趙最西一州,寧和原是隨意選了處矮些的山頭走,未曾想倒恰選中了一條“大道”,連客店都修有這麽一間。

“客人不要如此客氣呀,叫妾翠姑罷。”翠姑嬌聲說,“不知客人是何方人哪?”

寧和道:“原是大趙人。”

“那此番正是回家去了!”翠姑笑道,走到寧和身畔,“客人是做什麽的,怎地到了這魚烏之地來了?”

寧和想了想,說:“一介書生,到此地……是為游學。”

她早年確是身負書囊,獨自周游數地,如此答覆卻也不算全為虛言。

“竟是個讀書人!”翠姑喜道,扭著腰再度往前湊來,肩頭幾乎要挨到寧和身上:“客人姓寧,妾鬥膽,喚您一聲寧生可好?”

寧和微微蹙眉,往後退了一步:“姑娘客氣。”

不想翠姑見她後退,情急之下竟伸手一把拽住寧和衣袖,急急道:“妾平生最慕讀書之人,客人身為女子,竟也能讀書治學,實在叫妾心慕不已,若能常伴身側,為奴為婢也是再好不過!”

寧和著實沒料到她會忽然張口吐出這樣一番話來,一時楞在原處,不知如何答覆。

眼看著翠姑在她跟前雙膝一軟就要跪倒下去,寧和連忙擡手扶了她一把:“姑娘慎重,不可如此。”

翠姑把著她的手腕,仰起臉,一雙眼切切地盯著她:“還請寧生收下妾罷!”

寧和想扶住她,可這人就跟沒骨頭似的,手一伸過去她就順著往她懷裏倒,一松開她又往地上跪,一時不由大感頭痛:“姑娘,姑娘你先起來……”

正待寧和看著她身後那條搖個不停的大灰尾巴,有些想要直言點破,問她到底意欲何為的時候,忽聽外頭一聲高喊:“翠姑!作甚還不出來!”

翠姑一頓,臉色陰沈下來,低罵了句:“早不來晚不來,就知道壞老娘的事。”

“翠姑!”

“來了,嚷什麽!”翠姑扯著嗓子回了句,理理衣裙,不情不願地站起身來。

寧和頓時松一口氣。

翠姑走前,還拿眼依依不舍地直勾勾瞅著她,半是蹙眉半是含情地笑道:“寧生稍待,妾去去就來。”

寧和擺了擺手:“姑娘莫要頑笑了。”

修士耳聰目明,寧和底下叫她那人聽著像是名年輕男子,只不知是人還是同她一般……

她坐回桌邊,側耳聽了一聽。

聽見翠姑快步走下樓去,腳步輕盈,穿過樓下大堂,罵了個端茶灑了的小子一句,走進後院裏去。

“你怎麽回來了?”寧和聽見她問。

方才喊她那男聲回道:“姥姥的道會明日才開,我待著也沒甚意思,回來瞧瞧。再說,我若不回來,怎能撞見你幹的好事?”

“什麽好事壞事的!”翠姑罵道,“老娘在這兒看店,又能幹什麽事!”

那男子說:“你這小野狐貍,想瞞哥哥我,道行還差得遠哩!”

原是狐貍。

寧和暗道,從前只在書裏讀過些志怪之談,說山間野狐有化人之說,先前只當是書生夢話,竟不想原來真有其事。

只聽翠姑怒道:“你想作甚?我先遇到的,你要搶不成?”

“此乃我家客店,那人既來此住店,合該也是我的緣分。”男聲說,“再說,我聽銀板說,那人分明是個女子!嘿,這天下數不清的男人你不去找,如今獨一個的女書生你卻非要跟我搶,這是什麽道理?”

“你!”翠姑氣道,“女子又怎麽了!我去當個丫頭還不成!”

“丫頭?”男聲不以為然:“丫頭能分到幾分運,沒出息的,我是要做她夫君去的!”

停了停,他聲音緩和下來:“我可不管你丫頭不丫頭,你若真要當丫頭,自然妨礙不了我。可哥哥我畢竟也同你有這許多年交情,總得勸上你一句,還是那句話,她再如何好,做個丫頭能分得幾分運來?不如且再等等,等有個男書生來,你嫁了他作娘子,豈不更有前途?”

翠姑靜了一會兒,大約被說得有幾分意動,但仍罵道:“你說得倒如此容易!若世上有功德在身之人當真如此好找,你我還會在此一待三五十載嗎!”

男子哼笑一聲:“好翠姑,你就認了吧。左右你也爭不過我,何必鬧得這樣難看?哥哥當然知道你那山裏頭有幾個相好的,可我也不是什麽沒有依靠的野狐貍,姥姥可喜歡我哩!”

翠姑惱叫一聲,隨即是男子冷哼之聲,寧和聽見有風呼陣陣,隨即響起撲打之音,知道這是動起手來了。

寧和默然不語。她算是聽明白了,這是兩頭狐貍瞧上了她,只是還未來得及如何,如今彼此為了爭奪先窩裏鬥起來了。

功德、借運之說,寧和先前在青雲頂之時已從青衣道人口中聽過一二,大致知曉是如何一回事。

弄明所為何事後,寧和便不再多聽,轉身除下衣物,打算先就房中熱水沐浴一番。

她雖說立志滌蕩妖邪,卻也只打算斬些為禍人間者,這一店之狐行止類人,又暫無害人之舉,當可再行觀望一二。左右青雲榜未有反應,想來非她出手之機。

這些日來,寧和時常會回想起那條大魚,回想起鹹洪同她講述的那段青女的故事。

她想,此事究竟算是何人之過?

青女之過乎?非也。青女生來神異,並非常人。

鹹洪之過乎?非也。鹹兄固然沖動,然他見有女子將於舟中而亡,將其救起,實心善之舉也,不能全以錯處而論。

漁村村人之過乎?非也。有大魚沒島之說在先,村人厭懼青女,事有前因且僅止於厭懼而未行迫害之舉,非其過也。

大魚之過乎?寧和思忖良久,仍舊認為,非也。魚烏之國,以青女祭大魚之習古有之矣。大魚久不得青女,苦海陸相隔,固憤而以水淹島,亦不能說稱其為過。

而此事至終,青女墜水而亡,鹹洪伏地嚎啕,大魚腹生人面,水淹和息島,數村百姓流離失所,闔村沒於水中,再到她引劍而至,將人面魚斬於劍下。樁樁件件,到頭竟是眾人皆損而無一得利者。

若是寧和歲數小一些,還是十數年前岐山縣那個面容稚氣的年少書生,還沒有走過這漫漫歲月,她興許會疑惑不解,她會問:“何至於此?”

可她早已不是了。

她已經走過許多路,見過許多人。她也早已知曉,這世間之事紛亂覆雜,不如人意者常常。有善因未必能有善果,大惡者往往並非自大惡而釀出,是非對錯,能夠分明的反而少。

人面魚引水沒島,島上生靈眾多,寧和便得將其斬去。

但她的心境卻並不同當年身在書院斬那狝鹓蠻姖二妖之時,那時她只身而立,手無寸鐵,滿腔怒氣。而如今她心中亦有怒意,卻更有殺意,後者甚於前者,既冷且利,一如她的劍鋒。

興許因為和息島並非她的書院,而漁村中人也並非她的學生,寧和想。修行、修劍、修性、修心,我始終是凡人。凡心凡性,足踏凡塵。

她仰頭坐在乘滿溫水的木桶裏,長發披散,目光穿透頭頂的木板,望向不知名的遙遠之處。

擡起手,掌間化出那抹朦白的劍光。這柄劍仍同初現時一般模樣,如捧涼雪,如握月光。寧和的指尖緩緩從劍身上輕輕撫過,毫發無損。

當她的心中不含殺意時,這把劍無鋒。

寧和坐著,不知覺間入了神,許久不再動彈。一抹淡紅的光芒漸漸自她心口處柔和亮起,滲出她的皮膚,像層浮動的焰火,將桶中水波蒸出如霧白煙。而她的皮膚越發蒼白,其上隱隱有極寒藍光流轉,仿如冰雪。

一卷青光長卷自一旁床榻之間無聲飛出,淩空展開,有青雲脈脈如長龍自卷中而出,將她纏繞其中。

.

寧和睜開眼,目中靈光隱有山川之影,她自水中站起,頭頂青雲榜霎時化作一道青光自她天靈處遁入,沈入內府,展開於府中真魂足下,宛若蒲團一般,將那靈光小人載於其上。

寧和跨出桶沿,滿身水汽轉瞬蒸沒不見,披衣行至外間,轉頭望向房門方向。

她先前正是忽然聽得門外動靜,才自入定之中醒來。

門外之人大抵已將腳步放得極輕,以為房中之人定然不會發覺,獨自在門外徘徊了好一陣子。

殊不知寧和聽他晃蕩許久,不知他要作甚,心頭已是有些無奈。

又過片刻,就在寧和已然取巾束發,準備開門一看究竟之時,就聽耳邊傳來低低的男聲,嘀咕道:“哎呀,妖的運人的骨,看來今兒是到我胡兒發財。”

是方才與翠姑在院中說話那男子……或者說,男狐。

寧和頓時停住腳步。停頓片刻,走去把門栓輕輕別上。

待她回到桌邊坐下,發覺一旁案上放有幾卷竹簡,擡手取來一觀時,門外終於又有了新動靜。

那男狐貍推了推門。

“客人?”

嘀咕:“怎麽別上了。”

寧和嘆口氣:“何人?”

“客人,我給您送些茶點來。”男狐貍說,與先前同翠姑爭吵時不同,他此刻的嗓音放得溫柔極了,“還請開一開門罷。”

寧和自然不開門,只說:“不必了。”

門外的男狐貍沈默了一會兒,才道:“好罷。”

但寧和分明聽見他沒走,只是縮到門邊去,還等在那兒。

寧和又嘆了口氣。

他既不出聲,她便當他不在,低頭翻了翻那竹簡。

是幾卷游記,作者大約是某個在此住過的書生,自名“湖舟客”,卷中寫的正是此間見聞。

寧和一一翻過,發現其中有兩卷寫的正是“落金坡”與“鶴涫臺”之說。

“鶴涫臺”一卷中寫道:

“昔者陳有熙昭公主,自西遠嫁文單而經淮水。淮水漸漸,水上無橋,有白鶴迎風而唳,公主泣涕曰:‘此無路也。’

陳皇遂令築橋於水上,然淮水湍急,橋成立損,損而覆建,如此三年。

文單王令立金宮於淮水之岸,以迎漢公主。

陳皇聞之,遣三千精兵赴淮水修橋。眾兵士鑿山石以為基,伐巨木以為軸,成橋寬逾十數丈,淮水不能斷也。

相傳橋成之日淮水滾沸而白鶴哀鳴。公主行過橋上,鶴鳴三聲,墜水而亡。公主泣涕漣漣,稱此鶴涫臺。

吾周游此地數月,又聞民間有傳言,稱熙照公主原有一情郎,其人容貌俊麗而善操琴,琴聲能引白鶴起舞,時人稱之‘白鶴君’。公主遠嫁,白鶴君送別於淮水畔,奏琴三日,抱琴投水而亡。公主哀之,令立碑於岸,刻曰:鶴涫臺。

吾聞之太息三聲,嗚呼惜哉鶴郎!不知其幾分真,幾分假耶?”

陳即陳朝,熙照和親之事,寧和亦曾於書中讀到過。只是史書中從未提及鶴涫臺之說,她也是今日方從卷這竹簡中讀得有此一說。

鶴涫臺,原是由此而來。

寧和手捧竹簡,悵然出神,腦中想的是曾在青雲頂上所見的那座鶴涫臺。

白葦萋萋,淮水鼎沸,再有那橋後金宮,所示的無疑正是此地的此卷所說這一座鶴涫臺。

她不禁想,那傳說之中的青雲頂之主,莫非正是陳朝中人?

只是陳朝更在前朝之前,距今整整五代之隔,一千八百年之久。如此歲月,即便於修道之人而言,也是太久太久了。

數千年時光,風流人物,今夕何夕哉?

她捧卷懷想良久,才去看那下一卷。

此卷中說,“碎金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